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老豬帶小豬的「國際觀」

by 昆蟲 2007/11/29

很久很久以前,我讀到不懂的東西,都會對作者肅然起敬,尤其是哲學方面的,更是如此。

然後,我找了一本近千頁、厚厚的西方哲學史,在家中硬著頭皮將它 K 完,跟著又去念了心理學、美術史等雜七雜八的、正常的工學院學生碰不到的東西。接下去,我對這些人的看法就有了根本的改變。

我的想法很狂妄,但是也很簡單 : 這些人寫的這些東西,假如連我都讀不懂,那就沒有多少人能讀得懂了。所以,我讀不懂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作者本身在鬼扯蛋!(記憶中,南方朔是所有的作者中,鬼扯蛋的第一名!)

今天各大報又在金車文教會後面唱衰臺灣,說臺灣的青少年缺乏國際觀。理由是他們答不出一些連我都不會的速食麵問題。 2012 年奧運在那?,我答不出來﹔臺灣幾個邦交國,我答不出來 (我要向答對的六成學生致敬)﹔石油價格是OPEC在控制 ? 讀過經濟學的人都不敢這樣回答吧!教廷排名落在友善國家的第十一,這有什麼不對呢?認為日本對台灣最友善,有何不可呢?

照這種標準,我應該死當的。可是,我讀的是美國本地的報紙 (local newspaper) 加上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看的是 Time + Business Week + Economist + BBC online news。假如我沒有國際觀,臺灣(或全世界)有幾個人有國際觀呢? 那些出題並評斷臺灣青少年沒有國際觀的教授和記者,他們到底又有什麼國際觀呢?

英文中的「國際觀」又是什麼呢?老實說,我一時還答不出來。International Viewpoint ? World View ? 這兩個最接近, 但也只是一種「看法」,而不是要人記得一些像在大學聯考選 A.B.C.D 的答案。

這些人其實是狂妄狹隘 而自我為中心的產物,以自己的知識來定義「國際觀」。在內心深處,他們真正想說的是﹔「像我這種人,就是有國際觀﹔像你們那樣,就是沒有國際觀。」而那些記者,反正跟著學者唱衰就是了。

不過,在我這種不理會權威者的人看來,這只是笑話一場,一場心胸狹隘的老豬學者帶著小豬記者在創造出莫名奇妙的「國際觀」罷了。

問題不在大中至正,在馬屁文化

by News98 2007/11/28

不管是台灣民主紀念館也罷,中正紀念堂也好,最大的問題,就在大中至正牌樓六柱五間的馬屁格局。如果對中式建築有一點基本的常識,就知道六柱五間的牌樓,是帝王才能享用的格局。

兩蔣時期,是國民黨馬屁文化的最高潮,國民黨奉為總裁、世界偉人及民族救星的蔣介石一旦駕崩,全黨上下當然是盡其馬屁之能事,六柱五間的帝王牌樓,也理所 當然的堂皇建立。然而諷刺的是,國民黨自稱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卻將其總裁以帝王格局追諡,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馬腳,不啻完全曝露。

如今國民黨還在強力維護此馬屁牌樓,可見國民黨的獨裁心態,流毒至今,國民黨還奢談民主,說穿了只為欺騙選票而已。

更何況,以蔣介石在日記中自爆因受不了誘惑而在上海嫖妓,如此,又何曾「大中」?哪?「至正」?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在國共內戰時期將民生用品囤積居奇,剝 削人民缺德之至,蔣經國至上海打老虎還打到自家人,結果被蔣介石調回訓戒。如果這樣也算大中至正,那國民黨是否也該製做「大中至正」匾額,頒發囤積居奇的 菜蟲糧蟲們,以表達國民黨的最高敬意?更何況,熟知蔣介石歷史就知道,此人根本就是無賴流氓且殺人無算,如此也配稱「大中至正」,國民黨應該也為那些逼良 為娼的流氓角頭們,製做六柱五間的「大中至正」牌樓,以旌其功。

蔣介石對台灣是功是過,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拿下「大中至正」馬屁諡文,甚至拆下馬屁六柱五間的帝王牌樓,本為理所當然。國民黨如果要爭,應該召開公聽會公 開辯論或全民公投,讓全民對蔣氏之功過達成共識,如果屆時全民仍然認為蔣介石真的「大中至正」,國民黨也應該以其自有經費恢復牌樓不遲。

領、投票爭論的圖窮匕現

by 林保華 2007/11/29

  藍營對抗中選會有關一階段投票的規定,無理的堅持二階段,鬧了半天,最後他們還是要回歸到中選會的組織法。從今年年初他們就鬧著要通過這個組織法,按照所 謂「政黨比例」,把中選會從政府機構轉變為立法院控制的機構,使立法院成為一頭怪獸。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就是這樣改制,被大法官判為違憲,如今中國 國民黨要的還是這個,雖然「迂迴」了大半年,經過「轉戰」,現在回到了原點。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黨務高層「中山會報」拍板這項戰略;希望本會期能三讀通過。中國黨並認為,若綠營再杯葛,正好凸顯執政黨把持中選會、操弄選務。

 所謂「拍板」,就是不打自招;招出中國黨這一年來不惜犧牲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而綁架總預算的焦土政策,就是服膺於這個偉大戰略。所謂「若綠營再杯葛,正好凸顯執政黨把持中選會、操弄選務」,不也說明「若藍營再提出,凸顯在野黨把持立法院,操弄選務」嗎?

 選務本來是政府的事情,怎麼叫「執政黨操弄」,何況選務一直沒有問題,只是這次藍營對抗中選會規定的領、投票辦法,才出現問題,因此,問題在藍營,而不是政府,藍營是「麻煩製造者」,是他們要「操弄選務」。

 歷史的事實也證明這一點。每次選舉,如果綠營失敗,風平浪靜,例如去年十二月的縣市長的「三合一」選舉;可是,每當綠營取勝,例如二○○○年政黨輪替, 連戰、宋楚瑜就拒絕出席交接儀式出國去也。二○○四年連宋敗選,就在台北、高雄等地大鬧,甚至衝擊中選會。去年十二月的北、高市長選舉,綠營台北輸選,台 北安靜;藍營高雄輸選,就鬧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如此看來,他們企圖奪取中選會,無非就是要保證每次選舉,都是中國黨取勝!

 民進黨執政,選舉有勝有敗,至少證明中選會沒有被民進黨掌控與操弄;民進黨也無法操弄司法,否則藍營在立法院裡怎麼能夠一直佔多數呢?但是,如果藍營掌 控中選會,恐怕就要回到以前兩蔣的威權體制,連李登輝的民主化成果都要被葬送。如果再回到「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那麼,任何有關選舉的訴訟,也是中國國民 黨穩贏。這就是吳伯雄所透露的中國黨的「戰略」。

 台灣人民能容許威權體制復辟,葬送這幾十年來台灣創造的民主奇跡嗎?當然不能。宜蘭與嘉義的民眾已經行動起來,向當地的藍營掌政者施加壓力,反對他們搞 「一國兩制」。這兩個地方都是台灣的「民主聖地」,所以,行動快捷。但是,台灣的民主化,說明整個台灣已經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民主聖地,因此,全台灣都應該 行動起來,保護台灣這個「民主鑽石」。

 我們再看,一月十二日就要投票了,中國黨居然要趕在投票前夕,利用他們在立法院的多數完成修改中選會的組織法。這個組織法是為中國黨在這次選舉中度身定做的;就等於比賽前某個球隊要把比賽規則修改為對他們有利的規則。這不是變相的「政變」嗎?

 立法院之成為破壞台灣民主的「怪獸」,是因為過去一些台灣人沒有認清中國黨的本質,或因為心地善良,注重人情而把票投給中國黨指定的人選。這些年來中國 黨的所作所為,不論是連戰、馬英九,還是吳伯雄,都證明他們在為中國效勞,因為在立法院裡的焦土政策傷害了台灣的經濟與民生,只有利於中國對台灣的統戰; 他們在僅剩的一個多月會期,又要再度向中選會進攻,全台灣人都應該像宜蘭與嘉義人那樣,行動起來!

戒嚴!戒嚴!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與戒嚴政黨商榷

by米那娃之梟 2007/11/29

5700_001.jpg
最近,有個曾經宣佈戒嚴,利用戒嚴統治台灣,其支持者也一向認為「戒嚴時期多麼美好」的政黨及其附從文宣隊與支持者,突然之間開始轉性,變成了戒嚴的抵抗者!並且,個個狀似義憤填膺,嘶牙咧嘴的大聲控訴。讓人好不適應!

戒嚴!戒嚴!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與戒嚴政黨商榷

最近,有個曾經宣佈戒嚴,利用戒嚴統治台灣,其支持者也一向認為「戒嚴時期多麼美好」的政黨及其附從文宣隊與支持者,突然之間開始轉性,變成了戒嚴的抵抗者!並且,個個狀似義憤填膺,嘶牙咧嘴的大聲控訴。讓人好不適應!

不適應的原因,當然是聽到這些之前口口聲聲大力讚頌戒嚴的美好時代,宣稱過去多麼「安寧」(其實是滯死),多麼「祥和」(當然啦!冤獄裡的遊魂與亂葬岡的 槍生都是祥和的保證),的人們突然不再「喜愛」,「懷念」那段「美好的日子」,確實是對這批人的薄倖與見異思遷感到瞠目結舌,由是可知,無恥確實是沒有底 線的。

台灣歷史上,有過一段漫長的為期三十八年的戒嚴時代。這個記錄,據說,可以列入實施戒嚴法最長時間的金氏世界記錄。我無意去證實是否真的是如此。其實,長 達一世代的戒嚴時期,本來就事理該唾棄的對象。而這樣的政黨與政治勢力,我想「戒嚴黨」應該是最適合他們的稱呼。畢竟該政黨現在既不「中國」(中國被他黨 給代表了,而「戒嚴黨」們也不再爭奪代表權,改用「不衝撞」去叩頭了!)也不「國民」(該黨倒是總是魚肉鄉民,不過,這應該不是「國民」有資格作的!), 因此原名不符,理應作廢,該黨奉行「偉大的儒家文化」,依照「必也正名乎」的標準,依該黨行起坐臥,言談舉止,所思所念,「戒嚴黨」應該是頗適合這群人的 稱呼。

這些享受戒嚴利益或者漠不關心之人,恐怕從來沒有思考也沒有考察過,台灣過去那段戒嚴究竟是怎麼回事?多少人因此死亡?多少家庭無故離散?支撐戒嚴體系所 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多麼龐大?這恐怕不是那些向來支持者所關心的。他們大概只對過去的獨佔權勢利益,以及逝去榮光在意。但至於其真實與其權益是否具備正 當性,當然自非所問。

偉大的「戒嚴黨」說,當年戒嚴是歷史的無奈,不得以而依法為之。依法行政也是該黨最愛說的話語。這話說得漂亮,但是實際上卻很虛浮。因為只要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讓該黨言說不清。那就是,台灣戒嚴的根據為何?其是否具備合法性?有否生效?

當然,其徒眾常常會大聲說,當然具備呀!事實情如何則充滿疑竇。幾十年的黨國教育之下,我們學會的,只是他們以「官方」的身份,告訴我們所謂的「歷史」。 然而,其與事實、真相有多遠?差距有多巨大?卻是只要稍微用心的人、不願人云亦云而學會獨立思考的人輕易就可以揭穿的。向來,這個政黨,運用的是暴力,而 非合法性來建構他們的權力王國,也試圖去動員每個他統治領域內的個體,甚至還想以紀律化來馴化人民以服從其欠缺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權威。這些過去的醜惡,戒 嚴黨們或者裝作不知,或者替他們塗脂抹粉,更多人選擇不去知,美其名為「向前看」,「告別悲情」,可是好笑的是,如果你不知道過去如何,更不知如何悲情, 你如何能去告別你所不知的事?你如何告別遺忘不曾記憶的過去?戒嚴黨們,從來不願也不會回答!

還好,天佑台灣!今天,戒嚴黨再囂張,畢竟他們的「美好的過去」,我們的黑暗的夢魘畢竟已經過去。台灣人也早就不是懵懂無知的「笨百姓」了。吾友德國豬在 其部落格中,透過資料的查找,與學術訓練的基本,耙梳出這一團迷霧。是的,是「一團迷霧」,不是打錯字,因為,有關戒嚴黨搞的戒嚴,真是千奇百怪,就是跟 合法程序與合法基礎無絲毫之關係。有關戒嚴的效力,吾友 德國豬 用了兩篇文字試圖說明這詭異的戒嚴法制。吾人拾人牙慧,狗尾續貂,僅將該文整理表列如附件(請件附表),希望有助於大家解讀。看看所謂戒嚴的形成基礎是什麼?而此項基礎,也就是戒嚴黨的核心基礎與價值,更是該黨唯一聽得懂的語言。直言之,不過二字:「暴力」!
名稱 公布時間 廢止時間 適用地區 頒佈人 法源依據 性質 其他法定條件之要求 台灣地區是否依法定要件戒嚴生效?
台灣省戒嚴令 1949/5/19 不詳 台灣 陳誠 戒嚴法第三條 臨時戒嚴 一、需經總統公告(戒嚴法第1條)二、其戒嚴需經立院追認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戒嚴法第3條) 否(欠缺法定生效要件)
第一次全國戒嚴令 1948/12/10 不詳 全國各省市,除新疆、西康、青海、臺灣四省及西藏 蔣介石 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戒嚴法第一條 戒嚴 一、需經總統公告(戒嚴法第1條)二、其戒嚴需經立院追認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戒嚴法第3條) (並非適用範圍)
第二次全國戒嚴令 1949/7/7 不詳 全國各省除新疆、西康、青海、臺灣四省及西藏外,均予實施戒嚴 李宗仁 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戒嚴法第一條 戒嚴 一、需經總統公告(戒嚴法第1條)二、其戒嚴需經立院追認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戒嚴法第3條) (並非適用範圍)
辯證一:有見解認為:195031,蔣介石在台灣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任命陳誠組閣,中央政府在台重建。14日,立法院追認〈全國戒嚴令〉與〈台灣省戒嚴令〉效力。但經查,這是個誤解,原因是因為一九五零年三月十四日不是對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號的台灣省戒嚴令的追認,而是當時行政院提出將台灣跟海南島列為交戰地區以便戒嚴,因而立法院對此的追認。
辯證二:
195031做的對台灣納入交戰區域是對台灣省戒嚴令的追認,則前提必須是「全國戒嚴令」是「有效」的。也就是,一、有公告更改「全國戒嚴令」二、立法院追認,三、追認「有效」縱令認為這不是一個效力溯及的追認,而是個從「19503月向後發生效力的戒嚴」,那也要一、立法院決議,二、總統公布。因此「最起碼」要有第三次的「全國戒嚴令」的公布。但實際上迄今無資料顯示有所謂第三次「全國戒嚴另」的存在。所以,台灣因何被納入「全國戒嚴令」?及其效力何在?仍屬不明!
注意
:廢止時間之所以列不詳之理由,在於1987519的解嚴,所解者為何?實際上指涉不明。也許只能解釋為「戒嚴狀態之廢止」。
補充說明

一般論述: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號陳誠頒佈台灣省戒嚴令,從隔日開始台灣進入戒嚴狀態。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蔣經國宣布解嚴。參考法條:戒嚴法第一條:「戰爭或叛亂發生,對於全國或某一地域應施行戒嚴時,總統經行政院會議之議決,立法院之通過,依本法宣告戒嚴或使宣告之。   總統於情形緊急時,得經行政院之呈請,依本法宣告戒嚴或使宣告之。但應於一個月內提交立法院追認,在立法院休會期間,應於復會時提交追認。」 戒嚴法第三條:「戰爭或叛亂發生之際,某一地域猝受敵匪之攻圍或應付非常事變時,該地陸、海、空軍最高司令官,得依本法宣告臨時戒嚴;如該地無最高司令官,得由陸、海、空軍分駐團長以上之部隊長,依本法宣告戒嚴。   前項臨時戒嚴之宣告,應由該地最高司令官或陸、海、空軍分駐團長以上部隊長,迅速按級呈請提交立法院追認。」第四條規定:「宣告戒嚴時,該地最高司令官應將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

本文權做回應,也代表我對吾友的致敬與支持。
□ 〔 資料來源: 米那娃之梟的德意志天空 | 引用網址

不合心意,就是政府作假

by 大豆 2007/11/29


每個小孩都知道太陽從東邊出來、地球是圓的,以及台灣的媒體有夠爛。

最近令人氣結的例如下面這個標題。
真的嗎?張揆:貧富差距 創6年來新低

去年貧富差距 減至6.01倍

僅管外界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有惡化之趨勢,但行政院長張俊雄在裁示時指出,透過各種政策工具及福利資源的投入,已將我國貧富差距由90年的6.39 倍,縮減 到95年的6.01倍,創下六年來新低,雖仍高於德國、日本,但低於美國、南韓及新加坡,顯示我國屬於所得分配相對較為平均的國家,「誠屬不易」。張俊雄 的說法和民間感受顯然有相當差距。

當然,常看大豆剝落殼的朋友都知道媒體愛玩什麼把戲,就像媒體「創 造」出的「第四權」、「M型社會」這些子虛烏有的名詞,要醜化政府,「貧富差距」(在媒體的用法裡這跟M型社會是同義字)是一種「喚起民怨」的良好道具。 當然,平常拿些特例出來就說政府官員「不知民間疾苦」也就算數,一旦行政院把數據拿出來,與媒體的醜化不符,他們的反應自然不會是「我們造假被捉到」,而 是「政府在造假」。

不然你加個「真的嗎?」是什麼意思?

無聊到不行的「M型社會」我們談過好幾篇了,朋友們的回應也很踴越,簡單一句,如果台灣真的已經是個M型社會,那麼路上絕對不會塞車。因為本來開福特、裕 隆車的中產階級們都不見了,要嘛路上全都是開著法拉利、雙B名貴轎車的駕駛,其他買不起車的大概就是躺在路邊要飯。所以馬路自然空得很,不信? 以這次大豆到中國貴州一遊的觀感,人家的馬路、高速公路可空著呢!

看看你的窗外,就知道台灣算不算什麼M型社會。


M型社會這種幻想很容易戳破,那貧富差距可就一直存在吧。當然,貧富差距自古有之,現代的統計學上也很容易量化為數據,可是以國家人口為樣本的貧富差距數據,唯一不能代表的就是「民眾變窮了」這個結論。

拿前面的引文一看就知道了:
國內貧富差距比德國、日本高
但低於美國、南韓及新加坡


簡單來說,就是台灣的貧富差距介於日本跟美國之間。
問題來了,台灣雖然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但是距離日本、美國的人均收入,還是差了一大截是不爭的事實。按照媒體的「貧富差距大=人民變窮」的邏輯,台灣的 貧富差距既然比日本小,所以人民的收入比不上日本也沒有什麼爭議,但是台灣的貧富差距又比美國小,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
台灣人比美國人有錢!!

這個結論實在是讚到不行了。我不得不服媒體超英趕美的鬥志啊~~

至於所謂的「外界」跟「民間感受」是什麼玩意,這種跟「據說」、「有人說」同等級的形容詞有什麼可信度自然就不提了,一直灌輸民眾「貧富差距大」、「M型社會來了」這些假東西的,不就是媒體自己嗎?

如果您的朋友還在相信M型社會這種鬼話,那麼大豆可以請您幫個忙,把我們這幾篇討論「M型社會」的文章給他們看,要轉寄什麼的都隨便,我每次聽到有人在說「M型社會」就頭疼耶~~

至於下面這位也在講M型社會......唉......

馬英九:貧富差距縮小說法是選舉喊話

(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二十八日電)行政院長張俊雄表示,經過政府的努力,台灣貧富差距創下六年來新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對這項說法感到訝異,他表示,大概又是選舉信心喊話,因為台灣M型社會的現象,不是政府所能否認。


政府的數據不是不能質疑。但是要質疑數據,不能靠幻想,而只能用數據對抗才是。

弦外之音

by 老包 2007/11/29

國 民黨下令十八個地方執政的首長,以堅持分成二階段投票方式,向中央政府宣戰,其中台北市長郝龍斌,更儼然叛軍領袖般,一連幾天單挑陳總統,要設籍台北市的 阿扁,照國民黨的遊戲規則來行使投票權。此舉使得阿扁總統跳腳,連日來互放狠話,到最後阿扁連「有人建議戒嚴,我會思考」的話都出口了,要不攻佔新聞版面 也難。

台灣的政治對抗局面,公元二千年來常處於「民主內戰」邊緣,多數是媒體效應造成,至於是否會走到戒嚴地步,按照事後謝長廷競選總部的說法,他們將扁 的戒嚴說定位為「選舉語言」,答案已非常清楚。換言之,基於政黨的政治信仰,民進黨政府宣布戒嚴的可能性,和上次藍營立委宣稱陳總統下令「製造核武」,同 樣是隨便說說。但這樣的隨便說說,卻也令某些藍營的朋友膽戰心驚,有人認為阿扁被逼到某種程度,說不定真的會搞戒嚴;有人則以戒嚴令發布之後,須由立法院 追認來自我安慰─然而既然走到那個地步,威逼利誘之下,立法院的追認,恐怕也不會是百分之百過不了吧?

而對綠營的某些支持者來說,眼看近八年來藍營的不認輸,屢次搞包圍總統府戲碼,加上統媒日日唱衰台灣,國會充斥藍營仗多數非理性杯葛,轉型正義無從 實現,國民黨所霸佔的龐大黨產死賴不還、藍色政客與共產中國串連勾結......種種怨氣,族繁不及備載,若是搞個戒嚴,能教訓一下這些群魔怪獸,倒也大 快人心。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對民主內戰的不耐,所謂「戒嚴」,乃是魔鬼的誘惑,考驗的是領導者的「民主功力」,有民主基因的政治菁英,基本上擁有超越這種誘 惑的「免疫力」。一九九六年,台灣第一次舉行總統直接民選,選舉之前,台灣的統派和中國一搭一唱,竟向台海「飛彈試射」,當時社會人心惶惶,但李總統堅持 留下民主的歷史紀錄,選舉繼續舉行,台灣沒有施行戒嚴!這當然是不容易的民主修養,同樣的,阿扁總統在擦搶走火「人來瘋」時一席「思考戒嚴」說後,也立即 在隔天重申絕不會搞戒嚴,民主路線是一致的,但今天若換成是那些外來政權的權貴之後當了總統,看官你敢保證他們不會搞戒嚴嗎?─尤其台灣四處存在復辟爪牙 與復辟病毒,他們要搞起戒嚴可是方便多多,一聲令下,蔣氏繼承人立即現身,要再找回民主價值,恐怕只有徒呼負負了。

總而言之,阿扁說要「思考戒嚴」,氣話罷了。但要堅拒戒嚴的誘惑,除了從政歷程的民主素養之外,也要忍受很多鳥氣,其中包括藍營以昔日巧取豪奪而來 的龐大黨產,收買媒體、收買地方政客、收買心態卑微的選民,造成一種台灣特有的藍色文化,投入民主的遊戲規則,讓真正的民主派事倍功半,時常跌得鼻青臉 腫。然而這也使得我們的民主成果更見可貴,當我們知道阿扁總統說「不會像蔣家那樣,施行戒嚴統治」,內心可能有所不甘時,我們更會珍惜台灣的民主成就,也 會更有毅力去對抗復辟集團「魔鬼的挑戰」。

因此,戒嚴說的弦外之音,就是我們更要堅持民主的信仰,更應去創造民主的能量,以徹底破解魔鬼的誘惑。就好像國民黨大聲向電視台的【大話新聞】宣戰 後,立即有國民黨人試圖介入購買該電視台股權,萬山不許一溪奔;幾天之後,國民黨人在被民間力量抗拒後未能得逞,但人們也該記得:民主的成果,一念之間, 有時是會折損的,要守住這樣的民主成果,誠屬不易。這樣的衝擊及教訓,也可以拿來敬告那一家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拿「經統」扣謝長廷大帽的本土大報, 原來民主成果是一步步累積的,李、扁、謝一步一腳印,他們的人生都有清楚的民主鬥士軌跡,相互珍惜,才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魔鬼的挑釁。

戒嚴嗎?顯然不會,因為我們終究會贏,謝長廷也會贏。藍營要搞「二階段領投票」,意在增加障礙、阻撓民主而已,在民主潮流之下(有些民主國家為了鼓 勵投票,還設定不投票要處罰、以提高投票率呢,豈有在投票時刻意增加麻煩的「民主」的?)經過衝擊與省思之後,民主派總會獲得賜福。然而「戒嚴」說的弦外 之音,仍值得玩味。

白癡,問題不在一階段還兩階段

by 阿ㄈ 2007/11/29

投票分幾階段的爭議,只不過是反映兩大党希望公投投票率高或低的較勁。

而且,支持兩階段投票的人,百分之百是白癡。白癡的腦袋都很簡單,天真的以為自己喊著「一階段投票會讓投票混亂,民眾會因為同時拿了兩張選票就不知道票該投進哪一個票匭,破壞選務結果」,就可以瞞騙眾人。

那段話的意思是說台灣人都跟他們一樣是白癡,智力低到只要同時拿到兩張選票就不知道該怎麼投了。這麼拙劣的謊也拿出來用,若不是找不到更好的藉口只好硬上,就是這班人真的是白癡。

很明顯,如果兩階段投票真的是比較好的方式,那第一階段先領公投選票第二階段再領立委選票是不是也應該可以嗎?總不會公投選票從後領改成先領,民眾就也會不知道怎麼投吧。

喔,這時白癡就會說不行這樣啊。他們會說不但要二階段,而且還非得要是公投排第二階段的那種方式。

所以,白癡,問題不在一階段還兩階段!問題也絕對不在選務會不會混亂上。都只是因為二階段投票,第二階段領票的那個選舉,因為增加民眾麻煩,投票率會比較低而已。

所以國民党自始至終反對一階段的理由,只是因為他們要降低公投的投票率。只是不但他們為這種雞毛蒜皮小事緊張很白癡,拿出來講的藉口更白癡。意思是不是指買他們帳的人也是白癡呢?

天曉得,搞不好台灣真的有人是只能表決一件事情,如果他要參與一個團體表決早上要去哪下午又要去哪,就會精神錯亂吧…

這種人要說他白癡的確也算得上實在。

而且我覺得有一點很奇怪。二階段投票的情形下,公投會發生三種情況︰

  1. 選民領選票,投贊成票。
  2. 選民領選票,投反對票。
  3. 選民不領選票。

可是我們知道,一個人對任何一個二選一投票的態度,只有兩種︰贊成、不贊成。投反對票,就跟不領票是一樣的。那如果某個人他對公投的態度是反對,那他是要等投完立委後再特地留下來領公投票,然後圈選反對,還是乾脆直接放棄領公投票權利?

對選民來講,反正結果一樣,那何必多此一舉要去領票再圈反對?可是這樣就製造了一個問題…

對一個公投議題來講,我們可以很保守的說︰有領第二階段公投票的人絕大多數贊成,沒領第二階段公投票的人絕大多數反對。

啊那我們不是乾脆亮票算了?反正只要我去拿公投選票,大家就知道我是贊成的,不拿的話大家就知道我是反對的,這樣選舉的祕密性質何在?

更進一步,如果這種公投的議題是事關一個選民政治傾向的,比方說我們假設對入聯議題,支持的人是挺執政党反對的人挺在野党的話。那我拿不拿票大家不就知道我第一階段的選票九成會投給誰或哪些人了?

二階段投票根本不可行,因為這種投票完全沒辦法確保投票人的隱私。亮票行為既然是犯法,那這種等同亮票的制度自然不能用。

白癡這時會跳出來說「我們有反公投的權利啊」。不過問題來了,這些人只要圈選反對,或在選票上畫烏龜也同樣的表達了權利,有人規定他們一定要用拒領選票來表達這項權利嗎?

而且既然公投案本身經過連署門檻,那反對者自然不應該說「老子不想要公投,所以你不應該設計會讓我拿到公投選票的選舉方式」。制度的設計,原本就是 讓一個議題只要經過兩百萬人連署通過,就有付諸投票全體表決之權。這些不支持該議題的人就只因為他不支持,所以就強硬的要求全民表決要取消,這其實才是他 們挺二階段投票的理由。

如果要說什麼人比白癡還要白癡的話,我想大概就是這種傲慢的白癡了。

總之,真相只有一個︰支持兩階段投票的人,都是白癡。

百分之百的公民運動

by 王美琇 2007/11/30

一階段與兩階段公投爭議不休,絕對不只是選務技術問題。國民黨傾全黨之力頑強抗爭、堅持兩階段,裡面暗藏玄機,值得一窺究竟。

有人說:「國民黨能夠統治台灣五十年,除了軍警特的白色恐怖外,靠的就是『買票和謊言』。」這是社會常識,也是長輩口耳相傳至今的「真理」─國民黨不買票 就不會選舉。國民黨五十年所建立起來的組織網非常綿密,從鄉鎮首長到村里長、農漁工會幹部等,都是選舉時最重要的樁腳。

據其黨工的「買票懺悔錄」指出,樁腳的作用就是依照「社區名冊」適當時機「撒錢」綁票,在選舉前很容易就能估算票數。兩階段是分開領投票,可以掌握不投公投票的人頭,向上「回報業績」,公投過不過關瞭若指掌。兩階段的玄機在此。

其次,民進黨所推的「討黨產」公投打到蛇七寸,命中要害。黨產是國民黨的命根子,立法院的「不當黨產條例」一直沒辦法過關,道理在此。東西德統一後,西德國會馬上通過立法,以國家法律清算東德共產黨黨產,這就是「轉型正義」。

一個號稱民主國家的台灣,存在著一個政黨擁有數百億黨產、一個政黨負債累累,如何公平競爭?這算是民主政治嗎?公投討黨產的意義,就是以公投過半的強大民意,來逼迫立法院通過「不當黨產條例」,讓國民黨將黨產歸還國家。

二○○四年的第一次公民投票,因為實施兩階段,造成許多人沒領到公投票而被剝奪公投權利。成千上萬的台灣人民在上次大選沒有領投公投票,就是明證。這是一種技術性干擾,利用投票動線設計與兩階段領投票,讓人民自然喪失公投權利,也降低了公投率,使得公投案無法過關。

兩階段不但妨害人民行使直接民權、也阻礙人民對公共議題進行議決。一階段公投不僅可以充分保障人民秘密投票,更是公民運動的實踐。紅衫軍是反扁運動不是公 民運動,一階段公投才是百分之百的公民運動。深化民主的第一步,就是讓人民針對公共議題表達直接民意,任何有爭議性公共議題,交由全民以公民投票議決。這 就是公民運動。

因此,我們要在此呼籲台灣人民,請你站出來要求你的縣市議員,在藍色執政的議會全面宣戰,向縣市首長和縣選委會要回你的公民權;若你是現任立委或參選的立法委員,請替台灣人民發出怒吼:「我要一階段,還我公民權!」

讓這波公民運動,如雪球般滾動,再次推動台灣的民主前進;讓這波公民運動,成為台灣民主深化的新里程碑!

民進黨勝選從來不是靠組織和買票,靠的是理念。一階段公投是公民運動、也是理念之戰!民進黨的戰鬥力拿出來吧!

台灣目前正處於民主內戰,我們唯有力抗威權復辟,堅定信念勇敢前進,一階段公投到底,民主深化的工程才可能往前推進。讓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對公共議題表達 直接民意,以公民投票展現集體意志,台灣才能成為真正民主進步的正常國家。這一波公民運動,來得正是時候!讓我們發出最深沉的怒吼:「我要一階段,還我公 民權!」

(作者為北社副社長)

藍綠公投大戰

by 徐永明 2007/11/30

目前關於立委選舉合併公投是一階段還是兩階段的爭執,成為目前重要的政治議題,甚至牽動將近的立委選舉,乃至於波及不遠的總統大選,這的確是選務程序的衝突,但卻凸顯民進黨與國民黨在民主價值上的差異,表現為政治議題經營的方向不同,甚至面對公投戰爭的心態也不一樣。

選務爭議中央地方槓

對於民進黨而言,所謂一階段與兩階段的差別,不是這次選舉前才發明出來的,早在2003年前關於《公投法》立法爭議中,以及後來陳總統發動防衛性公 投時,泛藍採取杯葛公投領票時就埋下了線索;那時兩題公投雖然沒有過關,但陳水扁的連任就預示了民進黨絕對會繼續推動公投,差別不過是從總統發動換軌為人 民連署,題目轉向為討黨產與加入聯合國,這可以說是民進黨的長期謀略,用公投「綁」遍所有的大選;也可以說是民進黨人的心態,民主到底由人民決定。

相對的,四年來國民黨雖然換了三個黨主席,但是對付民進黨公投運動的方法沒什麼變化,還是在反公投,不過是從上次的公開杯葛,包裝成這次的模糊策 略,用反貪腐與返聯公投案來抵銷討黨產與入聯的效果,原本以為九一五高雄大遊行之後,民進黨的公投就會消風,再來一些物價的炒作就可以拉回選舉主軸,沒想 到會有一個選務爭議在這裡,上升為中央與地方的衝突,乃至藍綠全面開戰。

這些比較就可看出來,藍綠對公投的價值立場不同,泛藍認為公投附屬於大選,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泛綠很多人認定公投才是主軸,公投過,選舉過關,民進黨也才有機會贏。

藍營反制須認清史實

更重要的是,公民投票不是簡單的選舉花招,是個實踐長達百年的民主機制,有悠遠的歷史與豐富的經驗,雖然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選舉民主的配角,遇到獨立 或是制憲複決才會發動的「非常態」民主形式,但這個形象在九○年代後就已逐漸被打破了:公民投票不再是與瑞士這個遙遠國家聯繫在一起的風味餐,而是在歐陸 與美國西部各州通行常用的民主管道。或許藍營的法政謀士在構思反制之道時,要認清這個歷史事實:公民投票是個新興崛起的強大民主制度,就像以前總統直選一 樣,當民進黨決心要換騎這個民主巨靈來打天下時,國民黨難道還在期待蔣經國會復活顯靈嗎。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

張忠謀與小民.曹(全民吐曹系列)

by rpot1973 2007/11/29

雖 然媒體刻意的塑造出本國晶圓產業大老接連對民進黨嗆聲的印象,但是我們卻可以看到,面對媒體刻意炒作對立的策略,張忠謀和小民.曹卻展現了全然不同的應對 策略,而由此,我們也可看出他們兩者間的不同。從而能夠理解,相同的面對至中國投資設廠的問題,為何台積電會選擇合法申請,聯電卻選擇暗渡陳倉。

我在之前「買空賣空新聞學」這 篇文章之中,提到了謝志偉局長因為被媒體誤導,以為張忠謀先生批評本國的政策是「乾隆鎖國」,故此立刻火大的提出批評。但是在此時,我們可以看到,對於謝 志偉局長的批評,張忠謀先生並沒有任何「公開」立即的反應。反倒是在數天之後,謝局長主動出面開記者會,為了自己誤以為張忠謀先生批評本國的政策是「乾隆 鎖國」,並據以提出批評一事,向張忠謀先生道歉。


這是什麼?這就是做事的方法。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我想最可能的情況,應該是張忠謀先生在聽到謝志偉局長對他的批評 時,很清楚的發現了這個批評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媒體刻意的誤導使然。為了化解雙方的誤會,便私下主動的向行政院澄清,說明張忠謀先生在米國商會年會 中的演講中,並沒有提到「乾隆鎖國」一事,搞不好還附上講稿澄清。在理解了張忠謀先生真正的意思之後,謝局長的道歉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才是一個生意人做事的方法啊!有誤會就澄清,因為無止盡的摃上對誰都沒好處,除非對方的目的只是為了毀滅我們的存在。

所以張忠謀雖然以一個生意人的角度說,面對台灣目前的狀況,他會希望解除投資限制並開放三通,但與此同時,他也明白,若真要和中國企業競爭,就必須好好保護自己的業務機密與智慧財產。
(詳:張忠謀看台灣 想起乾隆鎖國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台北報導】 2007.11.21 04:25 am)

而目前台灣之所以要對投資中國做出限制,就是為了能夠好好保護自己的業務機密與智慧財產啊。台灣從來就不怕和中國競爭,只是前提是這個競爭得是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之中進行的,而在目前中國仍視台灣為其叛逃的一省的情況下,這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其實是不存在的。

如果說張忠謀所代表的是生意人的立場的話,那小民.曹的立場又是什麼呢?
小民.曹這段時間的作為,其實只是另一個嗆扁的查理罷了。只是因為他比較有錢,所以不用到處跟著阿扁總統跑,可以直接財大氣粗的刊廣告嗆扁,然後他那麼有 錢,自然也說不出什麼「快活不下去」之類的話,只能裝清高提出一廂情願的「和共法」。所以我想我可以說,小民.曹和查理的不同只是在方法,在本質上其實是 一模一樣的。
「兩年前剛落成的時候,這裡還空空蕩蕩;現在IFC大樓已經租售一空,商場也人潮鼎沸。新鴻基地產公司再接再厲,又在九龍蓋好了龐大的ICC商場,最近開始租售。聽說ICC購物商場裡的廁所,豪華不下五星級酒店。這就是香港;生機蓬勃,不停地突破豪奢的極限。

記得80年代初期,有一次游香港太平山頂,途經一亭,柱上有聯。上聯是:「窺造物以東瞻萬馬奔騰來大海」;下聯是:「登斯亭而北顧九龍豪氣接中原」。這幅 對聯雖作於80年代以前,卻好像預見了今天香港以大陸為腹地,邁向世界的榮景。每次來香港,總見萬商雲集,千帆出海;回到台北,但見機場空蕩,斯土憔悴; 兩相比較,心中難抑鬱憤。」曹興誠


看看,這不就是「快活不下去」的好野人做作清高版嗎?XD

主計處灌水?媒體噴髒水!

by 慕容理深 2007/11/30


東森新聞,2007/11/29

「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的標題在昨天中午、晚間的東森新聞至少共出現兩遍。我不知道主計處官員們看到以後作何感想。

主計處什麼時候「坦言數據灌水」了?以下是該處最新的三則的訊息:

哪來東森所說的「坦言數據灌水」?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後發現,東森新聞的「靈感」應該來自《聯合報》這則新聞:

數字遊戲?貧富差距7.45→6.01倍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張俊雄強調,去年國內貧富差距創六年新低;但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實際貧富差距為七點四五倍,創史上第三高,但靠著政府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財富重分配後,才縮小到六點零一倍這個數字。

主計處今年八月公布去年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報告裡提到,國內貧富差距已降至近六年來新低,從民國九十年的六點三九倍(歷史新高),逐年下降到去年的六點零一倍。

事實上,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國內真實的貧富差距高達七點四五倍,創下史上第三高紀錄,僅次於民國九十年與九十一年;但在政府透過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進行財富重分配後,貧富差距降為六點零一倍。去年由政府貢獻消弭的一點四五倍貧富差距,也改寫史上新高水準, 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

主計處的統計方式是將全國家庭按所得高低平均分成五等分,若換算成具體數字,去年國內所得最低的家庭組計有一百四十六萬戶,平均年所得約為廿五萬三 千六百七十元,相當於每月收入不到兩萬兩千元。而去年所得最高的家庭組,年所得約為一百八十九萬八百五十八元,相當於月收入逼近十六萬元。

不過,經政府利用社福補助等努力之後,最低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增加為卅萬四千餘元,相當於每月增加四千兩百一十七元;最高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約略下降為一百八十二萬七千餘元,相當於每月減少五千三百元。

報導中的「實際」與「真實」兩詞若非聯合報自己不懂亂寫,就是刻意誤導。

何謂「實際貧富差距」?右圖表格出自於86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第12頁,表格最右那一欄即為「實際差距倍數」。其公式為:

對(從)家庭移轉收支差距倍數 -政府對家庭移轉支出(社福支出等)效果 - 政府從家庭移轉收入(直接稅規費等)效果 = 實際(目前)差距倍數

以最末一列為例(1997年),即:6.25 - 0.72 - 0.12 = 5.41

也就是說,在沒有政府因素介入下的差距是 6.25 倍,但經過政府「劫富濟貧」後,實際差距縮小成 5.41 倍。這項統計少說也有30年以上的歷史,其所謂「可支配所得」向來就是指真真實實地在人家的口袋中,可以掏出來買東西的錢。

不管是1997年、2006年還是其它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統計,都使用以下兩條公式:

  • 可支配所得 = 所得收入總計 - 非消費支出 = 消費+儲蓄
  • 所得總額
    =( 受雇人員報酬+產業主所得+財產所得收入+經常移轉收入+雜項收入+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租金 )+(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折舊 )*
    =( 所得收入總計 )+(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折舊 )*

    * 若非自用住宅此部分為086年家庭收支調查名詞解釋

目前,「經常移轉收入」即包括:

1.從私人:私人贈款收入、禮金收入、救濟金、慰問金收入、聘金收入、向私人借住房屋之租金設算收入、民間社團贈予之獎(助)學金收入等,且該項收入多用於當期消費,而非用於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之投資者。
2.從政府: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老人津貼、老農年金、公益彩券中獎獎金及其他(災害、急難救助、殘障生活補助等)。
3.社會保險受益:包括公、勞、農、漁、軍、健保保險受益。
4.從企業:包括人身意外災害保險受益及其他(如其他保險現金受益、中獎、救濟金、人壽保險公司之生日禮金、獎學金等)。
5.從國外:來自國外之贈款、禮金等收入,且該收入多用於當期消費而非用於購買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之投資者。 (95年家庭收支調查名詞解釋

其中第2、3類乃我國十多年來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工具。

九年前,在主計處公佈86年家庭收支調查後,《聯合報》曾作如此報導:

如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大小分為五等分,最高所得為最低所得的五點四一倍,較八十五年的五點三八倍,微增零點零三倍,貧富差距微幅擴大。(〈國內貧富差距微幅擴大〉,《聯合報》,1998年8月15日)

奇怪了,當年只會說「微幅擴大」,而且完全按照主計處公佈的「5.41倍」來報導;現在卻棄主計處始終如一的定義,而質疑說「數字遊戲?」:《聯合報》是腦筋退化了?還是因為換了民進黨執政後就天馬行空地亂撒問號?

不過,《聯合報》總算還會講出「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這樣的話,不像東森新聞只顧著捏造說「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

東森主播王佳琬如是說:

主計處的數字跟行政院長公佈的完全不一樣,因為台灣的貧富年薪差距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最高收入組101萬,最低收入組平均一年賺13萬〔...〕(東森新聞,一個台灣兩個世界╱101萬vs.13萬?年薪差距飆新高, 2007/11/29,網頁上有影音檔)

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且將主計處所公佈的95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的要點摘錄於下:

  • 95年台灣地區全體家庭平均每戶收入110.0萬元,較94年增加1.6

  • 將收入扣除非消費支出後,95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91.3萬元,較9489.5萬元增加2.1

  • 將家庭可支配所得由小至大排列,並按戶數分成5等分,最高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2.7萬元,較94年增加1.7%,最低20%家庭為30.4萬元,增加2.2,高低所得差距6.01倍,較946.04略減0.03,吉尼係數0.339亦略低於94年之0.340
    主因95年國內經濟穩定成長,就業人數增加16.9萬人(+1.7%),其中尤以50歲以上者增10.3萬人(+5.5%)最為顯著,致低所得家庭每戶就業人數增加0.03人,受雇報酬增3.3%,超過高所得家庭之1.2%,薪資所得差距縮小

  • 社會福利政策縮減所得差距1.45

主計處的報告說「高低所得差距6.01」,所以跟行政院張院長所說的完全一樣啊!我另外查看了幾張統計表,包括「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分配依可支配所得」一表,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到東森新聞所講的到底根據什麼。

話說回來,東森新聞根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這個標題嚴重破壞主計處的名譽。我國主計處的統計工作品質,連包括聯合國旗下的機構都予以高度肯定,豈容這些根本不知統計為何物的媒體記者妄言污衊?!

假如我是主計長,我會馬上發公函,要求東森新聞更正、道歉,並連續二十四小時地在每節新聞中至少播出一次,否則,法院見。對於東森之報導,如果主計 長還裝惦惦,或者還是照例不痛不癢地發個新聞稿澄清,那就太對不起眾多認真工作的主計處人員了。 不是主計長、但好歹是個納稅人的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媒體肆意糟蹋公務機關、公務機關任由媒體騷擾抹黑的狀態與風氣。


延伸閱讀:

一個懼怕民意表達的黨

by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2007/11/30

以後任何人若要研究公民投票在台灣實施的歷史,一定會記住中國國民黨在這個制度演進過程的特殊角色。國民黨這個篇章引人注意,正是它不斷設置各種障礙,企圖讓公民投票盡可能被閹割而失去行為能力。

國民黨在台灣公投史上的「地位」,可從一九九三年民進黨立委開始提案看起,此後十年推拖拉三字訣一以貫之,直到二○○三年十一月輿情實在擋不住了,國民黨才勉強通過鳥籠版公投法,包括成案與通過都採取超高門檻,嚴厲限制人民基本權利。

二○○四年的首次公投,是阿扁在公投法第十七條防禦性公投的條文中找到了「漏洞」,才讓民主的鳥兒穿籠而出,然而,國民黨並未坦然接受,卻以反對公投綁大 選為名一路杯葛,成為名副其實的反公投黨,雖然選後兩項公投案未能過關,但贊成票卻比扁呂當選票數還高,可見其社會動能。

明年兩次大選各有兩個公投案,一月立委選舉,國民黨捲土重來,執意以「二階段」對抗中選會「一階段」投票,找盡各種理由,沒一個有說服力,也不是他們心中 的真相,其難以啟齒卻人盡皆知的罩門,實是不願「討黨產」公投有一點過關風險,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在投票動線程序上製造阻力,降低選民投公投票的意願,即 使違反民主、自己的「反貪腐」公投也因此不過,都在所不惜。

這七年,討黨產的進度遲滯不前,國親兩黨在立法院多次聯手擋下黨產條例草案,使人民無法依法追訴,是最重要原因,顯然議會因既得利益者的綁架,根本已無法彰顯公平正義,這是直接民權介入的最佳時刻,更是黨產公投勢在必行的積極理由。

看破了國民黨一路走來的手腳,對於這樣一個懼怕民意表達的黨,人民該做什麼抉擇?答案早已不揭可明了。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不是新聞~馬英九自己2004一階段公投

by 外省老爹 2007/11/25

今天(11/25)凌晨看大話新聞~心中頗為難過~
來賓們竟然要為了捍衛中央選委會的公投一階段投票聲嘶力竭~
明明是選委會藍綠委員相當~無黨籍過半的決議~明明節省數億民脂民膏~明明是追趕歐美進步的作法.......
真是太辛苦了~而且~對於被統媒污染的普通中間選民反而沒有著力點~

老爹在此忝為獻策!
~~~~~~2004大選時~馬市長投完第一階段的總統投票~就下令投票所窗簾拉起來~不讓媒體和大眾知道他~馬的~有沒有領和投公投票!!!
可見得她是反對二階段投票的!!!!覺得自己的特定投票行為暴露在大眾之下侵害人權~否則幹什麼遮遮掩掩???

因此~現在起~綠軍可以強力打出{馬英九條款}攻擊泛藍的{保障馬英九秘密~不顧老百姓人權}!!!!
並且敬告所有泛藍執政縣市{中間選民}~他們如果搞不清楚誰是誰非~
至少要要求{比照馬先生~保障人權~秘密投票}~
泛藍縣市所謂的第二階段領投公投票~至少要能夠做到和馬先生當年一樣{完全黑箱作業}~外人完全看不見!~也就是說動線一致出口仍然只有一個~但是第二階段公投的部份是完全密室作業~
而且要在投票地點前面立下醒目大看板~寫著:{保證公民投票人權~第二階段投票比照馬先生採秘密領票投票~敬請配合}

而且為了避免黑暗中作票~公投區的監票人員至少要各政黨各兩名!
當然~這些兩階段所有費用~都由KMT的黨產自己出錢!!!~~~~~~~~~~~~

----

網路找到這篇文章

http://www.bamboo.hc.edu.tw/~yangmei/nighthawk/m-opinion/vote043b.html

菲律賓總統馬可仕於1970年代,推行由各村村長召集「公民會議」來實行民主,主要討論支持政府頒佈<戒嚴令>等公民複決議案,但表決採取舉手的方式,表示贊成或反對。在眾目睽睽下舉不舉手?沒有祕密的選擇,一如在台灣的投開票所裡領不領公投票;即使是貴為首都市長且可以要求拉上窗簾,馬英九宣稱領不領票是個人的自由,但還是有媒體播出市長先生只有滯留沒有領票。


----

根據程金蘭在大話新聞的說法是...

為了不要暴露他有無領軍購與否的公投票 ,

馬英九叫隨伕把所有記者趕出投票所....

----

這就對啦!為什麼他可以不暴露
其他人就要暴露
就全部都發給選票,想投的投不想投的就不要蓋章
這樣才是真正的維護所有人的權益
我記得我剛有投票權沒多久
有一次是立委市議員還加一個什麼...國大嗎?還是市長
我忘了,一次領三張投票耶
為什麼那時候他們不分三階段領票咧
人民在他們的心目中不是很笨,什麼都搞不清楚嗎?怎麼沒有混亂咧???
嘿~~~話都隨便他們講的啦
我最痛恨馬英九及其團隊的人,就是他們那種瞧不起人民
瞧不起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支持者在內的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

-----

今天有空想想,才發現阿扁在最近一連串的和郝公子的對嗆之前,少做了一個很重要的過場:向人民很清楚地交待為何非要一階段不可。

當然,中選會有解釋過,陳總統也解釋過。但就沒有人願意開一個記者會(鄭重其事地開記者會,就是要逼各個媒體一字一句照原文轉播,也是要吸引儘可能多的選民來看。),把下列幾件事做一個系統化的解釋:

  • 採用一階段公投,而不因襲2004年二階段公投的理由;

  • 彙總列舉各國公投合併選舉辦理的方式,強調「公投併大選」和「一階段投票」是舉世通用的方式;

  • 承認2004年的二階段公投因為經驗不足(第一次嘛,可不可以經驗不足?),導致很多公民因為選務疏失(或無法排除及事後舉證的人為阻 撓),一則不慎喪失公投的權利,或則不慎曝露投票意向,確有違法違憲之虞,相關單位將會深入追究行政及法律責任,並且絕對不讓四年前的錯誤重演;2008 選務為維護選民權利,必須要採取一階段投票以防不當的人為介入;

  • 立委選舉、總統大選及全國性公民投票依法由中選會主辦,地方選委會必須在中選會的指揮監督下辦好選務,不得有違法越權之行為;地方選委 會各行其是將形成一國兩制,不僅涉入人員將必須背負相關的行政和法律責任,不遵守中選會指揮辦理選務者更是蓄意挑起動亂,為逞一黨之私,不惜將使全國人民 多年來對抗專制政權後,才好不容易辛苦得來的民主、安定、繁榮的成果付之一炬。政府受全國人民的託付,絕對秉公嚴守法治,堅決捍衛我們安定繁榮的民主社 會。期待全國人民與軍公教也能一起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把這一次的大選和公投順利辦好,讓政權用和平安寧的方式移轉給下一任政府,不要讓台灣再陷入赤焰淊 天的紅色地獄。
先用一個完整(當然,也不能又臭又長)的邏輯先把理字給站穩了,然後陳總統再高分貝地炮打郝公子可能會得到比較多的同 情。再不然在現在大部分人搞不清楚什麼是一階段什麼是二階段的時候,兩邊不先把理給說清,就先互轟一陣,大家只會覺得「陳總統鴨霸」「啊?要戒嚴了?」等 等。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在吵些什麼呢?

對了,我真的很想知道各國是怎麼辦公投的,但我Goo了一下不得要領。有人知道到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嗎?

-----

馬的在2004年毫無疑問是投連宋,沒投公投

但馬的應該有考慮到,他沒投公投票可能會對他未來有困擾

(就像他在總統委任直選、全民直選弄錯邊)

他可能會被取笑,美國法學博士,世界最民主國家,常辦公投的國家,卻反對公投,會被取笑

照理說,想到這點,乾脆直接去投公投就沒事了

但他如果投了公投,會被泛紅軍幹到死

於是他把門窗關起來不讓人在這作文章

----

一階段、二階段,關鍵在買票與恐嚇吧!
投票所內的選務人員、門外監視的鄰里長閒人雜等,眼睜睜盯著選民,誰去領了公投票恐怕就被『點油做記號』,誰敢去領 ?很可悲的,白色恐怖還在台灣心裡!

為什麼不像米國一樣,統合成一張選票呢?保障人民沒有恐懼的自由,能夠毫無掛礙投票。


-----

網路上隨便用影像搜尋就有,打入 Sample Ballot (「選票樣張」)就有一大堆圖檔可以參考。

點此看搜尋結果

任意選兩張貼出來給大家參考(這兩張都只是第一面而已,有的是雙面列印,有的是分成三張卡,但一定都是一階段領票):





------

這是美國的選票嗎?是的話,也就是說他"馬"(姓)的美國籍女兒投票行使她的美國公民權要這樣"一階段領票","一階段投票"了!?
又,看到今天自由時報自由廣場"老天!這位李教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6/today-o9.htm
文中所述的” 原文是「文化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復甸卻指出,美國將各項投票合併舉行,原本就是一項選舉花招,意在讓中下階層人士,在搞不清楚情況下投出無效票。」”,真是 無言,我曾被他教過。他是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那時沒有法律系博士班的樣子)博士,有到過哈佛研究一年還是兩年(上課最愛提到他帶著兒子去大都會博物 館參觀),但所有的養成教育都是在黨國體制之下,難怪他會有這樣的認知。

-----

中國黨對二段投票的挑釁看來不只這麼單純
如果以小郝不以市政為重,
卻總是在各政治關鍵點和中央政府對抗的習慣性作法
除了為小郝爭為達到其老爸未竟之志成為中國黨領導者的野心之外
還有企圖在社會各個層面造成對立和混亂事實的目的

可能各位要擔心的不只是目前一再出現的各層面對抗情形
而且要注意到這種情形將在總統大選時製造更大衝突來鋪路
由各種現象可以預想到小郝如此積極的鋪陳每一場戲的劇本
最終一定有所目的
當會同各地方政府聯合對抗政府的印象一旦形成
再在各大選舉產生爭議衝突時
各位是否想到
這種情形是不是極像中國口中”台灣內部產生動亂”時的場景?

我們可以想像紅衫軍之亂時其實在各地並未如泛藍所期”遍地開花”
但是一旦是選舉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各個開票所產生爭議
台灣產生不出真正領導人
而立法機關又有大的爭議時
台灣將產生真正沒有主權的時空
那時中國會有什麼動作呢?
真是令人感到好奇
當國民黨高層馬不停蹄地一直和中國暗通款曲之後
到底國民黨是不是已經做好放棄台灣的準備了呢?
真是令人匪疑所思他們的真正企圖是什麼?

-----

中選會是依法藍:綠:無黨籍~3:3:9開會決定省錢又追趕歐美作法的一階段投票!
請問KMT二階段是根據什麼?各縣市有招開公正的選委會嗎?沒有!
二階段是各縣市選委會飛別宣佈的嗎?不是!是縣市長自己決定!
真相就是~KMT的二階段是國民黨中常會決定的!各縣市連選務會議都沒有開!
這~~~~~~不是黨國思想嗎?還說依法!!!!

-----

今晚大話新聞主持人不只一次提到馬英九在2004年大選投票時的特別待遇,馬英九才能要求秘密投票,卻要一般選民兩階段領票,曝光自己的投票意向?
另外頭家來開講的金總編的觀點也很不錯,他說泛藍縣市長必須規避利益不能擔任地方選委會主委,因為是要追討泛藍不當黨產。我則認為,只要是具有泛藍黨籍者都應該規避,皆不適合擔任地方選委會主委。

-----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國人要台灣學瑞士,馬英九卻要台灣學韓國

by 海兒 2007/11/21

隨著2008年立委與總統兩個重大選舉的腳步日近,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的議題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而最近受邀來台考察的中國「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對於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他提醒台灣業者應注意到對台灣不利的因素,例如台灣與大陸隔著台灣海峽,不像到 香港般方便,成本也不一樣,而要賭的人則會到澳門。因為他建議:「台灣有玉山,有很好的森林資源,可以瑞士為標的,再加上醫療保健資源,台灣應該站在這個 視角,和歐、美發達國家比,但從中國到台灣,距離近、價格可能只要瑞士的1/10,又不用忍受冰冷的食物,尤其語言、文化、飲食相通,必能成為物有所值的 觀光勝地。」(註1),王石這一席話若是聽在不知情的人耳中,肯定會以為王石若不是民進黨員,肯定也是一位「台獨份子」!

因為,「建立東方的瑞士」一向是民進黨以及許多獨派人士用來爭取民眾支持的主張,更是許多台灣人心目中長期以來的美麗憧憬。如今,要「以瑞士為標的」來發 展自己的觀光產業這樣的話出自王石這一位中國人口中,除了證明民進黨以及許多獨派人士「建立東方的瑞士」的主張不但是正確的,同時在現實上也有其可行性。 畢竟,台灣與瑞士同樣是多山之國,同樣具有高素質的國民,在地緣政治上也同樣是處於列強環伺的處境,台灣以瑞士為師來作為制定國家發展的策略是再合適不過 了。

然而,這一種實事求是的主張,對於中國國民黨而言卻避之唯恐不及,反而是寧可拿韓國這一個和台灣沒有相似條件的國家來作為唱衰台灣的標的。比方說,中國國 民黨參選人馬英九就不時的誇大韓國這幾年發展快速,而唱衰台灣是在原地踏步(註2),甚至於更邀請韓國人拍電視競選廣告來助陣,而在日前遭人嗆聲諷刺他是 韓國人(註3)。

馬英九這些中國國民黨徒之所以如此,除了是基於他們一向奉中國為祖國,而韓國與他們一樣有著強烈主張「統一」的牢不可破意識型態使然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瑞 士雖然是個來自德、法、義等週邊強權國家移民所組成的國家,但是瑞士人卻憑著頑強的堅毅性格全力維護國家的獨立性,結果不但得以避免捲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戰 火,同時更將瑞士建立成在各方面都受到舉世稱道的高水準國家,而這對於一向和中國唱和以「選擇台獨即選擇戰爭」來恐嚇台灣人民的中國國民黨而言,無異於是 一個最難靠著強辯來加以反駁的事實。

因為瑞士這個例子顯示,即令是一個由來自不同國家(甚至於是彼此相互敵對的國家)的人民所組成、其週邊又有好幾個侵略他國前科累累、素行不良的強權國家在 虎視眈眈、自身有沒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小國,只要全民團結一致、善用自身的長處,依然可以在客觀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建立一個高水準的優質國家。

相反的,即令是中國國民黨所最為愛拿來當教材的韓國,姑不論韓國的產業結構是以和政府有密切關係的大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與台灣這一種靠著中、小企業 為骨幹的產業結構根本無法作比較。從政治上而言,韓國就算是對於統一朝鮮念茲在茲,但他們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因此可以以國家的身份在國際上和人 平起平坐,加入各種區域經貿組織(如:東南亞國協)以及和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如泰、韓自由貿易協定以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藉由政府的政治力量來為 韓國的企業走入國際創造更為有利的形勢(註4),這絕非光是馬英九之流所能夠再以「拼經濟,不要拼政治」等似是兒非的謊言唬弄人民的事實。

綜上所論,可以發現:如王石這樣一位與台灣沒啥淵源的中國商人,在來到台考察了幾天後,就很敏銳的發現到台灣應該「以瑞士為標的」,「和歐、美發達國家 比」,善用台灣的優勢來發展;相對而言,在台灣已經住了幾十年的馬英九,其對於台灣的瞭解卻還比不上王石這個才到台灣住了幾天的中國商人,只會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的拿韓國來唱衰台灣,這樣的人說要選台灣總統,肯定會成為世界級的大笑話!

(註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9/17/ohfy.html
(註2)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091749.shtml
(註3)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094474.shtml
(註4)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7/04/04/20070404000020.html

----

瑞士的歷史和台灣不太一樣,因為瑞士原是義、德、法三國被迫害(主要是宗教方面)的人民所避居之地,這三個主要的不同族群基於切身的共同利害先組成中央政府權力相當有限的邦聯,其後才慢慢的過渡到聯邦體制。

這樣的情況和台灣的狀況很明顯的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台灣在日治時期基本上已經逐漸產生了和日本外來統治者對抗的「台灣人的意識」,其後中國國民黨在美國的 支持下又以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需求而在台灣統治了五十多年,不論其評價如何,基本上還是延續過去日本的殖民體制,只是進一步的畫分出外來統治階級以及台灣 人被統治階級的鴻溝,並沒有真正形成如瑞士那般打破族群藩籬、相互尊重,但卻都以瑞士為唯一祖國的國家認同感。

就此而論,台灣很難完全遵循瑞士的模式來走,不過瑞士將德、義、法三種瑞士主要族群的語言都列為官方語言,政府文書與公報、公共標誌都同時使用這三種語文,這樣的政策倒是很值得台灣學習。

媒抗-倒謝總動員-一欄

你沒有看錯! 國民黨最愛,被網友戳穿的韓國經濟發展假象,
以及韓國大學生七萬台幣起薪的誤導新聞,出現在自由時報。

薪資比一比 南韓快跑 台灣趴倒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6/today-fo2-2.htm

為了打謝,自由時報竟然也寫這種誤導的新聞!

by 阿路密 2007/11/27

自由時報一連的打謝動作,每週都有新招!
從含淚不投票當社論後,26日週一的新聞,整篇整版將謝馬弄成同一掛!
明明老謝已經講得很清楚,對中國投資是動態管理
明明老謝是要台商圭魚返鄉,明明是要維繫台灣國家獨立。
自由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予以棒打,無視其說明。
一再將謝馬弄成一樣!

自由要將謝長廷弄得魚死網破,
是想要有其他替代人選出來嗎?
我不得不合理懷疑其背後的政治動機。
因是之故,小弟將這篇放在政治版,而非媒體版,

這是政治問題,不是媒體問題。


----
reply by Ethan Taokas

請阿路密大稍安勿躁。這"倒謝總動員"標題也下得有些聳動。

筆者覺得自由時報的這系列專題報導,大致上都還算是四平八穩的。你提供連結的這篇文重點也不在於南韓的薪資上面,而是在於台灣的過度西進與本國嚴重投資不足上面。

SSH大的文章,前二段觀點,筆者認為是重點。台灣經濟議題的重點,不再需要放在西進的開放(程度)上,因為現今資料呈現的事實(the facts)是:在中國的投資已經是嚴重過度、病態。也就是說,在今日仍有管制的情況下,仍是去得太過、太多,沒有不及的情形。政策上,可以去留意管理 (或管制)的方法上面,但無須花許多決策的時間與資源在上面。講白一點就是毋須(多)理會。

政府政策(或經濟議題)的真正焦點,應該是在:如何留住或吸引本土與外國資金在台灣做直接投資。

1,政府財經部會應傾注其大多數的時間、資源於研究與執行如何達到促進民間投資台灣的目標。(至於政府的舉債投資(財政擴張政策),卡嘜啦!非政府的投資才是重點)

2,官員不要有太多的口號與藉口。詳細研究,找出投資不振的原因並且去改進,就對了。例如,稅制或法令有問題嗎?(是不是該有的,提供投資誘因的 法令沒有;而不該有的,阻卻投資的卻仍存在?),投資環境相對於其他國家,不佳嗎?政府的扶助(資金、技術…)不夠嗎?……就是要把原因給找出來,老老實 實去改善。

3,簡單地說,政府的角色就是牽猴仔,想盡辦法媒合資金投資在台灣就對了。有些國家並無經濟部,只有商務部,重點就是放在招商。若說以台灣的環境招商不易!?就趕快檢討,並且努力改進。再繼續努力招。這樣子就對了。

鼻屎新加坡的領導人常越俎代庖,大談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統合。一副若離中國遠一些,台灣就要死了一般。之前,已有文章談新加坡在中國投資被坑的事,筆者不再談。筆者要指出一篇不大為人注意的報導:"星吸引製造業投資 今年已達四千多億台幣" (http://news.yam.com/cna/fn/200711/20071113952015.html)。不管是過去與未來,新加坡的經濟如果會好,就是因為做對了某些事,而這事就是:"很努力地,不斷吸引資金,投資新加坡。" 而不是努力到中國投資換來的。

聰明的政府與商人,不會鼓勵或者努力地把資金移到外國(尤其是敵國),而是鼓勵在本國投資,然後再努力地把產品與服務行銷外國。就算很看好中國的市場,與中國做生意,也不見得非得去設廠投資不可。留住產業在母國,再行銷到中國,也一樣賺得到。

總之,談論如何促進投資於台灣本國,才是王道,才該是競選的經濟議題與政府政策的重點。西進開放?根本不是,也不該成為重點。謝長廷先生自然毋須迴避對手與媒體炒作的西進議題。對於對手怎麼講也講不清、講不通的荒謬主張---以西進三通開放一途,作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全部---應予以駁斥。但是,在更多時候應該強調獎掖與振興在台灣投資的政策主張與具體作法。多談加強投資對人民的就業、薪資、所得、與經濟的長久發展等,會有什麼具體的好處。提出願景並說明具體可行的政策主張來。人民自然就會做出判斷。

---
reply by Herny

聰明的政府與商人,不會鼓勵或者努力地把資金移到外國(尤其是敵國),而是鼓勵在本國投資,然後再努力地把產品與服務賣到外國。就算很看好中國的市場,與中國做生意,也不見非得去設廠投資不可。留住產業在母國,再行銷到中國,也一樣賺得到。



大大一語道出了十八世紀, 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 殖民地主義的精髓, Orz.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日本...不停的將產品賣到全世界 (不是只有中國), 不斷的將黃金, 錢, 從全世界 (不是只有中國) 搬回英國/ 法國/ 美國/ 日本.


反之, 若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日本...不停的將錢搬到全世界( 或中國) ,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日本 如今安在否???

----
reply by

謝長廷並不是要無限度的開放到中國的投資,
而是要分不同程度、不同產業別,彈性管理。

而他的主要經濟政策

第一是引流,要引導台商及外資(包括中資),
資金回流台灣,投資台灣;

第二是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包括資金/廠房/土地/人力等。

第三是穩定台灣政治,政治不穩定,說什麼都是枉然。

----

恩~~~檯面上就是謝馬相爭,倒謝基本上就是會導致間接造成捧馬這個結果,
不是謝贏馬輸就是謝輸馬贏,還會有其他不同的結果嗎?
那天謝長廷開始喊投降支那要當台灣特首,這句話的假設性太過強烈.
不知道zombot5555大大是從哪方面得知謝長廷意圖當台灣特首的想法,
不過起碼吳育昇已經幫他的主子,喊出要當台灣地區領導人,這是事實,不是假設.
吳育昇他主子怎麼想這就不知道了.

從民視專訪中,可以看出謝長廷對中國的政策,是用全球化的角度,
謝長廷是用國與國的觀點,而非地方與中央的關係.
全球化自由經濟的腳步中,中國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為中國也是全球的一份子,
對中國開放跟對其他歐美國家開放是一樣的,只不過中國現階段與我們是敵對關係.
所以謝長廷是用比較特別的開放角度對待中國這一個國家,
布希對中國的開放,也是以美國整體利益為優先,
台灣對中國開放,當然也是以保護台灣人民整體利益為前提,
但是謝長廷當然不會像台灣對歐美那種開放形式,所以會有一些保護配套措施,
這是小弟看完專訪後的心得,不見得是正確的,給zombot5555大大您參考看看..

----

論及謝長廷, 個人想到以前他跟趙少康辯論 ( 至少十五年以前): 為什麼要台獨?! 謝的理念是民族歸民族, 政治歸政治, 台獨為何不可? 當年的報紙, 可是全文照登, 叫人一目了然. 當然現在謝有關經濟的政見, 有人聽不下去. 但是個人要質疑的是: 我們聽到他的經濟理念, 會不會經過某些媒體的節錄甚至於扭曲?
上幾欄的某位大大攻擊謝長廷字眼真是熟悉. 不就是一般綠軍攻擊馬英九的字眼嗎? 倒馬倒謝都可以, 但是看到國民黨用"我不行, 你也別想" 的手法使政府空轉, 拖延台灣發展. 馬英九台北八年政績比不上阿扁或是謝長廷的四年. 選這個人或者是他背後的那個黨恐怕只是"了然".
我個人以為: 想要堵住老共的嘴, 就要投給綠營, 終結國民黨. 叫中共沒理由再用國共內戰, 意圖侵略台灣. 就算他要硬來, 如果沒有國民黨裡應外合, 難度自然偏高. 至於我們擔心謝會不會也像馬往中國傾斜. 我個人以為至少謝的"傾斜"( 如果真有其事) 我們可以監督, 你如果要擔心謝會不會往中國傾斜的" 假設性" 議題, 因而不願投票, 因而去倒謝, 倒要請問獲利者是誰?
ps: 每部偵探小說都問: 人是誰殺的? 每部偵探小說也都問: 這個人死了, 誰最有利? 聰明的你, 先別人云亦云, 不妨也問問自己.

-----

謝長廷是把台灣當作國家在看
至少他提政見有內涵多了
你自己沒搞清楚

馬英九不一樣....
馬英九去哪都在喊三通
它 ,馬的擺明就是把三通當國內航線在玩
馬的三通一看就知道是為了統一在鋪路

----

呵呵,一個自稱馬特首,卻整天講話酸國民黨黨國餘孽
zombot5555似乎是不妥協的台獨主義者,看起來卻有夠像國民黨網軍。

有些事情果然不是看表面就可以了解真相的。

我是很意外啦,到現在還有人以為"馬特首"這名網友是泛藍一窩的,光是用"特首"這麼戲謔的名字,應該就知道是悲觀教主之類的吧,大家別急著腦衝血,對身體不好啊!

反而是像zombot5555這位仁兄,整天高喊正名台獨的,一看就知道是典型扮演"黨國餘孽眼中的台獨份子",老實說,只有被國民黨黨國教育和黨國媒體 洗腦的人,才會以為台灣獨立是一種宗教式的口號,或是一種不可逆的宗教崇拜;事實上,台灣人選擇台灣獨立,是有宗教式的狂熱,但也有源於理性下的思考,對 於極度不安穩的中國,以國家獨立來隔絕彼此的關係,是最好的辦法。當然,在這其中有些人貪心,繼想隔絕中國帶來的危險,也想賺一賺中國的錢,這種人只是貪 心,並不會當成賣台集團的一份子。

zombot5555先生只是演出黨國份子心中台獨份子該有的面貌,就如我過去曾經開欄講的,這些人根本不懂民進黨想什麼,台獨份子想什麼,所以一扮總是錯誤百出。其實光看他只會機械式反應的丟短訊,根本寫不出像樣的論述就一清二楚了。

我覺得可笑的是,還是有不少網友被這種表象的口號唬住了,看來口號政治,還是相當有效果的。

在想像中與想像的敵人作戰的國民黨
http://www.socialforce.tw/phpBB/viewtopic.php?t=18580&start=0&postdays=0&postorder=asc&highlight=

----

為何英國與西班牙印度裔勝過中國裔?

翻譯 by HubertYu

Why we score over the Chinese in UK or Spain
為何英國與西班牙印度裔勝過中國裔?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
Rashmee Roshan Lall, 12 Nov 2007

【馬德里】西班牙的中國社群可能幾乎相當於英國的印度社群。在宗教節日、聖日與假日,「中國人(Chino)」仍堅守崗位,多數像掌管從倫敦到(北威爾 斯)藍迪德諾小型商業、不知疲倦的(印度裔)帕提(Patel)先生。如同馬德里人稱的「中國商店」,全年無休地販賣雜貨、必需品與小貨品給居民與遊客。

當西班牙休假時,如官方每年定期認可的數百次同樂會,「中國商店」是需要牛奶麵包等生活所需時唯一的可靠之處。中國佬(Chinaman)在西班牙表現的關鍵功能就如同在英國的印度街腳雜貨店。

約10萬人,第9大非歐裔外國社群的西班牙中國人,也突出現代歐洲多元文化主義的內在矛盾:外顯於慶祝多樣性,背地裡卻怨恨多樣性。西班牙人視中國人為 「封閉的社群」,抗拒語言與文化的同化,因為走私人口而惡名昭彰的「三合會」而被認為是天生的罪犯,以及從事如削價競爭的不公平商業行為。

最後的黑暗表達是以暴力呈現,當抗議廉價中國進口商品剝奪在地居民生計時,中國在(西班牙東南部)瓦倫西瓦的倉庫被焚毀。

5年前針對267名中國移民的調查顯示,僅有27%能閱讀及寫作西班牙文,甚至永久居民仍執著於將孩子「送回中國」學習的理念,這是中國人最有害的部分:對居住國語言遺產的不在意(obtuseness)。
譯註:原文意思是中國裔不會講當地語言,譯者引申為不在意當地語言。

這正是印度裔勝過中國裔的領域。不會講當地語言絕對無法指控再英國的百萬印度裔社群,事實上,被指控者通常是巴基斯坦裔或孟加拉裔。他們聚集在各式各樣的泰晤士河畔的喀拉嗤或泰晤士河畔的夏雷特。
譯註:喀拉嗤是巴基斯坦主要港口,夏雷特(Sylhet)是孟加拉的小倫敦。

令人欣慰的是,西班牙印度裔非常不同。儘管只是人口的極少數:僅3萬人,他們在北非的休達(Ceuta)與梅利利亞(Mellila)兩處頗具爭議的地區,善用貿易機會並快樂地生活著。
譯註:休達與梅利利亞是位於摩洛哥的西班牙屬地,遏制地中海出口。

30年前,在這兩個自由港估計僅有200多名印度裔貿易家庭。以錫克教與信德人為主的西班牙印度裔在加那利群島的歷史上赫赫有名,如今在南方港口馬拉加、巴塞隆納與首都馬德里也越來越引人注目。

有趣的是,印度裔商業成功與聲望和「中國裔」齊名,不過日以繼夜的辛勤工作(24/7 hard work)並未讓印度裔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譯註:24/7是每天24小時,每星期7天的縮寫。

不同於中國裔,印度裔被視為良好融合者且不會製造麻煩。以西班牙在地社群最讚美的話而言,西班牙人極度寬容,甚至歡迎印度裔傾向華麗的節慶活動。

老虎沒牙齒 誰也嚇不了

by 杜念中 2007/11/28

東南亞國協才歡度四十歲生日。四十歲對一個人算是進入中年,要開始走向人生的高峰。但是對於東協這個區域組織,四十歲卻是個尷尬的年齡,往前看似乎前途茫茫。和其他地區組織相比,東協算是歷史悠久。但是東協就如冷戰時期的東南亞公約一樣,從來沒有真正發揮什麼作用。

東協文化差異大

東協的組織長期以來就很鬆散,內部規範也不嚴密,會員國之間若即若離,彼此關係可能遠不如和區域外其他大國關係來得密切。不過冷戰結束後,東南亞地 區面臨著日益艱鉅的挑戰。首先是中國和印度的興起;兩個大國的興起,讓東南亞國家驚覺到,如果不團結,整個地區可能落入強權的勢力範圍,或者成為強權的殺 戮戰場。其次,1990年代後期的金融風暴,證明了東協只是個虛有其名的組織;生死存亡的關頭,成員國不但不能彼此援助,還眼睜睜的看著同伴一個個應聲倒 下。

東協四十年,有識之士發願要強化會員國對組織的認同,起草了新的憲章。特別令人矚目的是對於人權、民主、法制的承諾。憲章起草委員會是由會員國的大 老組成,他們鑑於歐盟近年來快速擴張,在國際上的角色愈來愈舉足輕重,也希望東協能夠變成東方的歐盟。不過東協十國文化上差異極大:馬來西亞和印尼是伊斯 蘭國家,菲律賓是基督教國家,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是佛教國家,越南儒教與佛教並重,而新加坡則是個儒教國家。如何在異中求同,建構出會員國皆能認同 的理念,是項極大的考驗。

立憲諸公都深受西方影響,自然認同民主、人權、法制等普世價值,也希望這些價值能夠超越文化鴻溝,成為東協立足的倫理支柱和區域認同的核心。立憲者 還希望建立執法機構,對違反憲章基本價值的會員施以懲戒。不幸的是,理想遭到否決,人權、民主、法制成了一紙空言。所以最後連開槍鎮壓僧侶學生的緬甸軍 頭,都欣然的簽署了憲章。

東協過去一貫強調不干預會員國的內政,現在卻又開始要講究人權民主。人權民主雖然才開始在東協萌芽,然而如果日後生根結果,早晚會與「互不干預」和 「共識」的原則產生衝突。只是看看現在東協各國的政體,新加坡的威權福利體制、汶萊的君主制、緬甸的軍人專制、泰國的軍事執政、越南的改良型共黨,都離民 主、人權、法制相去甚遠。僅有的印尼、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算是民主制,但這些國家的民主不是過於腐敗,就是過於脆弱。在東南亞這個政治體制的博物館中高懸民 主、人權、法制的招牌,多少有點諷刺,很像早年台灣主導的國際民主反共聯盟,參與的國家清一色是右派獨裁政權,卻偏偏要以民主為號召。

距民主人權遙遠

這次東協四十周年高峰會議在新加坡舉行,由於緬甸的問題,會員國曾產生歧見,多少透露點民主的氣氛。但準備利用峰會期間抗議緬甸軍政府的人權人士卻遭到新加坡政府壓制,由此小事也可以看出東協距民主人權何其遙遠。

東協提出民主人權畢竟是一大進步。然而一向強調不干預和共識的組織,從來沒有投票表決經驗,如何實踐組織內民主才是真正的問題之一。如果東協永遠要以共識保持內部和諧,那麼這個組織即便表面壯碩雄偉,充其量只是隻沒有牙齒的老虎,在未來既保護不了自己,更嚇阻不了別人。

國民黨的兩根軟肋

by 林保華 2007/11/28

近來,台灣在一些議題上產生許多爭論,其中,在中正紀念堂改名、入聯聖火,以及一階段還是二階段領、投票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是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對抗。如果了解國民黨「聯共制台」的方針,用這種方式來實現「一國兩制」,顯然比馮滬祥聰明得多。除此以外,製造這些枝節上的爭議,正好可以轉移涉及中國黨軟肋而馬英九不敢回嘴的重要議題。

甚麼是台灣中國黨的軟肋?一個是他們的「中國」帽子,馬英九就是用假本土來沖淡中國色彩。花了那樣多工夫製造假本土形象,何不簡單去掉國民黨前面的「中國」兩字?顯然就是捨不得,何況沒有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批准。這就道盡了國民黨的「中國」本質,也便於選後立刻撕下所有假本土的面具與造型。

除此以外,國民黨的軟肋就是它的黨產。馬英九為「拚經濟」開出許多藥方,萬應靈丹卻是殘民以逞的「中國」求救,以便與終極統一及國民黨的「中國」帽子相聯結。為了拉票,馬英九這個權貴在雲林表演貓哭老鼠假慈悲後,提出「愛台灣就是要賺中國大陸和外國人的錢」。問題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錢那樣容易賺嗎?何況如果按照某些泛藍人士的說法,已經「活不下去」了,那遠水還是救不了近火呀。

賺中國的錢談何容易!優待台商,台灣要付出主權的代價,這個買賣做不做?何況優待後面有許多騙局。國共論壇所謂進口台灣水果,連戰應該出來講講實現了多少?國民黨卻付出「聯共制台」的代價!北京聯華吞併新光天地的事件解決了嗎?為何少東吳昕達還要被迫辭北京新光天地總經理職務?中國遊客來台觀光的事,北京為何還要拖?

不過還是有個不必捨近求遠而可以就地取財的辦法,那就是把馬英九口中的「中國大陸」改為「中國國民黨」就可以了。

雖然現在中國國民黨的實際黨產有多少還是黨國機密,但是行政院財政部今年四月公佈查出來的不當黨產是四百五十三億元,因此當有人高唱「長鋏歸來乎,活不下去」的時候,如果馬英九願意把黨產像他入了私帳的特別費那樣還給台灣老百姓,不但可以救民於倒懸,還可以再贏得「熱心公益」與「廉潔」的好名聲,也不必擔心沒有錢買選票而輸選,因為還產於民是向全民還錢,不算賄選,效果還更大。

馬英九要做黑金頭子,還是愛台灣的人;要把這個不仁不義的包袱背下去,還是充當國民黨改革的推手;都在他一念之間。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選情的冷熱

by 延平旁聽生 2007/11/02

曾經生活在高壓統治時代和解嚴後不久的台灣,對於當時選舉期間之熱烈氣氛、本土派選民情緒的激昂,一定記憶猶新。政見發表會上人山人海,台上振臂高呼,台下選民反應熱絡。這個現象,反映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爭取民主權利的熱忱、積極。

如果與先進民主社會的選舉活動比較,一定會感受到其中差距之大。他們一般(包括國會議員)的選舉活動往往稀稀落落,政見發表會小貓三、兩只,甚至於經常辦不起來。誠然,縱使在成熟的民主社會,都會有成群的死忠選民,為他們所屬意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四處奔走、大聲疾呼。但是,社會主流選民內歛,傾向於抱持較為冷靜的觀察態度,較少勇於公開表態。既然民主權利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很多選民可以選擇不走上街頭,不搖旗吶喊,厭倦喧天鑼鼓;對於選戰,大多冷漠以待。因此,一般選舉期間熱情洋溢的選民,為數大減。(不過,每當涉及特別重要議題的時候,選民的熱情還是會表現出來。)所形成的趨勢,至為顯著。

如同其他民主體制逐漸穩定的社會,台灣選民表態的熱情逐漸冷卻,選情跟著冷卻,似乎也是遲早問題。

以往,反國民黨的黨外人士以及後來的民進黨,一向認為選情愈是熱絡,愈能夠動員那些同情黨外或者民進黨的選民站出來投票,因此愈有助於他們的勝選。他們甚至於以選情之熱與冷,來評估勝選的機率。於是,公職政治人物嘗試各種方法,炒熱選情。其中,一定有人會以為,旗幟鮮明,競先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吸引選民的注意,就能夠增加勝選機率。時下台灣各政黨為他們公職人物所設計的制服,或許就是這種心態的產物。下焉者,以跳梁小醜式的言論和表演,嘩眾取寵,不擇手段,爭取上電視鏡頭的機會。隨著政黨輪替成為台灣政治常態,這個見解似乎應該重估;選舉策略也應該有不同的思維。因為,選民的見識愈多,政治認識水準愈來愈高,愈反感於此類膚淺的選舉噱頭。

倘若專注於炒熱選情,刻意追求掌聲和迴響,免不了會過度重視自己死忠支持者的意見,從他們的角度來推測其他選民的態度走向。或許,這就是「台灣沒有中間選民」之說的由來。或許是出自於相同的思維,公職人物經常聲稱自己要「傾聽民意」。在「傾聽」中,他們其實很難不為己方的「基本教義派」所綁架。

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到,在掌聲如雷的熱情死忠支持者群之外,那些默不作聲(也是「傾聽民意」時所聽不到的),不時興揮舞選戰旗幟,諱莫如深,看似冷漠的選民,已經悄然形成為(或者很快就會形成為)台灣選民的主流。正是這個主流的選民群,持批判眼光在冷靜觀察,足以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性角色,及時發揮選民的智慧,嚴峻懲罰政黨和政治人物。真正能夠觸及他們靈魂深處的,是有意義的議題,深刻的論述,而不是傳統的敲鑼打鼓,掃街拜票。

值得從這個角度,看待台灣選情的冷與熱。

黨性

by 延平旁聽生

在公共場合上,甚多台灣公職人物以他們的制式衣著,來表明他們的政黨屬性。蔚然成風,由來已久。就一個成熟民主社會而言,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怪事。每次看到國民黨人和民進黨人穿上顏色鮮明的背心(而且繡上黨名、姓名),招搖在國會議壇和記者招待會,或者現身電視螢幕,都有觸目驚心的感覺。

在某意義上,不同顏色制式背心之間的強烈對比,貼切反映了近年來台灣的政治惡鬥。而且,其意涵其實不僅如此而已。

數年前閱讀Ernest Gellner 在1994年出版的文集(Conditions of Liberty: Civil Society and its Rivals)。其中一段描述,印象深刻。傳統社會裡的組織結社,大多有嚴格規範以及高度約束力,一旦加入就不易脫身。成熟的民主社會,則反其道而行﹕黨性漸淡,可以輕輕鬆鬆自由加入和退出組織。以往若要加入一個政治組織,可能要宰殺牛羊、發毒誓,以宣示茲事體大,絕非兒戲。而現代文明社會則不需要,甚至於可能禁止。如果以台灣背景來比擬,或許可以說,以往要歃血為盟或者斬雞頭;近來,似乎很少人有此胃口了。對於那些具有強度約束力的政治組織(或者派系,如新潮流),現代公民大多會抱持不信任態度。這是其來有自的。

民主體制下,人民不但思想自由,而且可以隨時隨性改變政治立場,不受拘束。唯有如此,選情難料、民意如流水的趨勢,才能夠形成,也難以遏制。主流民意通過選票,以監管、檢驗、制裁政黨和政治人物,才成為可能。有鑒於此,成熟民主社會的主流選民,不容許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政治選擇,遭受任何政黨任何形式的綁架。例如,若是凡事都要無限上綱,扯上民族大義、愛國情操,或者宗教信仰、血緣瓜葛,他們一般都會有強烈反感。

不僅如此而已,他們也不樂見任何政黨以強度紀律控制黨籍公職政治人物(和一般黨員)。因為,在最高層次
上,民選公職必須以民意為依歸,而不是以黨意為依歸。黨意若是凌駕在民意之上,絕非民主社會之福。在政黨政治之下,各政黨當然應該各自以政治綱領的內容,爭取選民的認同。但是,如果當地公職人物必須接受政黨嚴格紀律約束,不易為主流民意所左右,那麼,黨意服膺於主流民意的機制何在?

更為緊要的是,權力不但趨於腐化,而且必趨於傲慢。倘若民選的公職人物必須以黨意為依歸,必定使得政黨機器權力集中、膨脹,坐大而傲慢。一個政黨甚至於可能敢於蔑視神聖的國會議壇,驅使公職人物如同小醜般地舉牌、哭鬧、叫罵,從事大打群架式的政黨惡鬥。近年來的台灣,正是如此。這絕對不是現代公民所願意看到的。是以,選民要有效節制一個政黨,就不能不從節制公職候選人開始,耳提面命提醒他們,切不可唯黨命是從。

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大部分的先進民主社會,非選舉期間,政黨機器低調運作,或者少有運作。縱使在全國大選期間,大部分人民甚至於不知道各主要政黨主席的姓名。如同台灣各政黨主席那般位高權重,一言九鼎,號令國會議員,那是難以想像的事。更難想像的是,黨籍公職人物竟然如同儀杖樂隊般穿起顏色鮮明的制服,以資識別,唯顏色是問,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在在顯示壁壘分明、黨同伐異的對立氛圍。試問,國會議壇有尊嚴可言嗎?有智慧的選民可以忍受嗎?

台灣國會議員身上那些顏色鮮明的制服,象徵著台灣民主政治不成熟的一個面向﹕過當的黨性,傲慢的政黨。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王力雄:妥協換取不了自治

by 王力雄 2007/11/09

向专制政权索求“名副其实的自治”,无论怎么妥协和变通都是没有用的。根本的一点在于,你“名副其实的自治”了,它又怎么专制呢?


流亡西藏所要求的「名副其實自治」,也可以表述為「藏人治藏」,而其中的關鍵,在於治藏的藏人如何產生。目前藏區的政府首腦也是藏人,但是且不說實權是在漢人書記手中,那些藏人首腦的任命都是出自北京,而「名副其實的自治」,則必須是由藏區人民自己來選擇掌權人。

人民的選擇當然只能通過民主,這就是達賴喇嘛在1992年發表的《西藏未來政體及憲法要旨》中 所宣稱的,要「實行三權分立的政黨議會制度」;也是西藏噶廈政府2005年解述「中間道路」時所表達的,「這種區域自治應該是由根據民主程序, 通過人民選舉產生的議會和政府所主導」。但是這顯然構成了達蘭薩拉和北京之間的根本障礙,北京怎麼可能允許在它的專制統治下,出現一個覆蓋四分之一國土的 民主制度呢?

近年,達蘭薩拉為了克服這個障礙,提出另一種說法,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框架內」實行名副其實的自治。相對以往主張的民主制度,這是一個很大的妥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框架內,至少不會有三權分立和政黨議會制的空間。

說達賴喇嘛和流亡政府放棄了民主理想,當然沒人相信,這種變化應該是達蘭薩拉根據現實的可能性,放棄了以往追求的西方民主,但是仍然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內」,尋找到由藏區人民自己推舉當權者的途徑。

許多專制國家的憲法都寫得很漂亮,字面上也存在民主程序,如果真能把文字落到實處,實現的民主內容應該不會少。例如中國現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若是真正按照憲法實行,也可以讓人民在相當程度上選擇和罷免領導人。而這裡的關鍵,在於憲法必須得到落實。

但是憲法文字從來只是專制者的把戲,不但不會在現實中兌現,還要用一切手段禁止他人履行。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現實從來只能看到相反的情況。而人民代表大會存在幾十年來, 也從未改變過「表決機器」和「橡皮圖章」的實質。

因此,向專制政權索求「名副其實的自治」,無論怎麼妥協和變通都是沒有用的。根本的一點在於,你「名副其實的自治」了,它又怎麼專制呢?

(RFA自由亞洲藏語專題節目,任何轉載請註明。)

圖為流亡藏人畫家Tenzin Dhonyoe的漫畫。

圖片附件(縮略圖):
大小: 31.55 K 尺寸: 400 x 239 浏览: 7 次 点击打开新窗口浏览全图

十場公投辯論及發表會 12月8日起辦理

中央社2007/11/26

中央選舉委員會自十二月八日起將在無線電視頻道分別舉辦五場第三號公投案(討黨產公投)意見發表會與五場第四號公投案(反貪腐公投)的辯論會。五天的意見發表會及辯論會,將分別由中選會委員周志宏、傅祖聲、吳雨學、陳英鈐、趙叔鍵擔任主持人。

中選會表示,根據「全國性公民投票意見發表會或辯論會實施辦法」第三條第一項規定,每一個公民投票案發表會或辯論會至少應辦理五場。每場次以同意公民投票主文者為正方,不同意公民投票主文者為反方。正、反意見發表之時間,各為三十分鐘,並得分段交叉進行。

中選會指出,依照前項辦法第三條第二項規定,由領銜人代表正方,立法院或行政院代表反方。反方代表中,至少應有一人是依公投法第二十一條經許可設立辦事處的反對意見者。

中選會表示,第三號及第四號公投案的提案領銜人都已分別推薦五位代表參加,代表反方的立法院則未派出代表。

不過,代表反方的行政院在第四號公投案推薦兩位代表,也有三個民間團體依照程序申請為第四號公投案的反對意見者,他們也可推薦三位代表。

也就是說,討黨產公投案僅有正方,沒有反方代表,將以「意見發表會」形式辦理;反貪腐公投案有正方與反方代表,將辦理「辯論會」。

中選會辦理意見發表會及辯論會的日期為十二月八日(星期六)、十二月九日(星期日)、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三)、十二月十五日(星期六)、十二月十六日(星期日)。上述日期的主持人分別是周志宏、傅祖聲、吳雨學、陳英鈐、趙叔鍵。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六日電)

馬英九的自由 不幸的時代

by 曾韋禎 2007/11/26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在部落格寫了一篇文章懷念建中時期的師友,表示他念建中的民國六○年代是個「學風自由,學生自主」的年代。這番說辭,看在專事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的筆者眼中,著實啼笑皆非。

七○年代的台灣學生自主與否,見仁見智,但絕對稱不上學風自由。被譽為台灣自由主義開山者的殷海光教授,雖為台大留下了一絲學術自由的空間。但自從雷震在1960年被捕入獄後,其大部分著作就被國民黨列為禁書,並遭受御用學者連番圍剿。

國民黨再於1964年停止供給殷海光每月60美元的國家長期發展科學補助金,台大更於1966年停止聘任殷海光;也禁止殷海光出境,使其無法前往哈佛大學從事研究,就連海耶克來台訪問,也無法與殷海光見面。最後,殷海光就在國民黨的監視下,於1969年病逝於胃癌,結束他短暫卻讓人無法忽視的51年歲月。

台大也曾封鎖言論

殷海光為台大所建立的自由學風,隨著殷海光的離去,逐漸消逝。更關鍵性的原因,是爆發於1972年的「台大哲學系事件」。

1972年的4月4日開始,《中央日報》一連六天連載孤影的《一個小市民的心聲》,反對學運、反對自由派知識份子、反對言論自由、反對學術自由,並主張政府應該擁有更加充分的權力,才可以保障小老百姓可以過安定的生活。

該年12月4日,台大「大學論壇社」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陳鼓應副教授反駁《心聲》之論點,遭遇學生馮滬祥的反駁,陳鼓應遂指馮滬祥是職業學生。引起馮滬祥的不滿,於是向校長閻振興告狀,校方要求台大哲學系停聘陳鼓應,為系主任趙天儀所拒。

警總遂於1973年約談哲學系學生錢永祥以及人類系學生黃道琳,並搜索陳鼓應住處,以查獲中國出版品為由,即拘留陳鼓應與王曉波。兩人後為台大校長閻振興保釋,校方同意讓陳鼓應任職到該學期結束,次學期即停聘。該學期末,台大撤換哲學系主任趙天儀,改由孫智燊接任。

自由學風已被摧殘

孫智燊接任系主任後,大加整頓哲學系,引發九位教師聯名抵制。孫智燊就在1974年6月向校方遞送教師續聘案時,建議停聘趙天儀等多位教師。最後,台大校方裁示停聘趙天儀、王曉波等三位專任教師,並停聘多位兼任教師。

台大哲學系案,前後延燒三年,共造成台大哲學系十餘名教師的離任。會有如此豐碩的成果,就是國民黨高層,特別是王昇所指導的心廬直接運作、介入之結果。殷海光好不容易建立的自由學風,因此被摧殘殆盡。

在台大哲學系事件滿35年的今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竟然宣稱當年「學風自由」!或許,這也算是對於特定人的「學風自由」吧!不過這樣的自由,不要也罷。

作者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研究生

看BillyPan的『媒體,到底還要墮落多久?』有感

by phopicking 2007/11/25

我先前介紹過好幾次,一本叫做『恐懼之邦』的書。是Michael Crichton(侏羅紀公園的作者)寫的。

這本書是本看來很過癮很刺激的小說。主要是在描述一群靠環保人士捐款的環保團體,為了持續地擁有有錢人的捐款,在全球各地計畫造成各種天然災害,讓這些願意捐款的人相信,氣候劇變會造成相當大的危機,然後以此可以獲取金額更龐大更長期的資助。

在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我自己熟知的觀念,電視上看來的新聞概念,通通都被數據給推翻了。

溫室效應是不是造成全球暖化呢?是不是造成冰河大量融化呢?是不是造成海平面劇烈上升呢?是不是真的造成了全球的溫度上升呢?

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參考資料,我自己看了也覺得很震驚。因為我們從新聞,從媒體報導看起來報導是真實的東西,有太多其實都有許多反證。

也就是說,這是眾多理論中的一種。而且真相是不是就是這樣?是不是有其它非主流的聲音被掩埋了?老實說,我不知道。

比如說書上提到:『從1850年以來,地球溫度就在上升,因為我們從四百年的小冰河時期走出來。沒有人知道目前地球暖化的趨勢,有多少是自然的現象。當我們在講南極正在融化時,過去的六千年期間,它一直在融化。』

我讀到之後,我其實對於溫室效應對氣候造成多大的影響,我就不是那麼地肯定了。這世上充滿我不知道的事情,現在又多了一樣。

這本書在第536頁有一句話我很喜歡:『每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要控制人民的行為,使他們安分守己,溫馴聽話,使他們開車靠右,使他們繳稅,最好的方式就是恐懼。』

我自己想一想,對也。

我們會告訴你,吃這個會得到癌症,我們會推出一種新的特效藥可以抗癌,隔了沒多久,告訴你這藥因為濫用,所以造成了抗藥性,而且還有什麼副作用,所以為了要生存下去,你需要另外一個藥,需要另外一個救命丹。

吃肉會造成酸性體質,所以你要吃生機飲食,吃了才會抗癌...結果主張排毒餐可以救世的人,醫學博士不知是那一個野雞大學的博士,而很多癌症病患吃了生機飲食,其實也沒好起來。花了大把銀子,反倒病死醫院還兼負債累累。

一直說豬油不好,可是豬油到底有多不好呢?一直說吃青菜水果才健康,每天最好吃一顆蘋果,喝牛奶可以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症。可是真的照這樣去吃,就會獲得健康嗎?

我其實在接觸中醫之後,發現真相跟我們一般聽到的實在是差很多很多。對我來說,很多事情應該兩造的說法應該只有一邊是對的。

當然,有些時候是因為,真相要在某些東西互相搭配後,才會成真。

比如說生機飲食排毒餐。老師說,喝果菜汁治癌症,這並不是不可能,可是要搭配斷食。你必需連續一個禮拜吧,就光喝果菜汁,連水都不太能碰。然後要收功時,則是要從稀飯開始慢慢吃回來。

這...這誰知道呀?我們想的當然都嘛是現在吃現在馬上就把癌細胞轉成大便大出來。

媒體會知道這些嗎?很難吧。

特別是當他們已經有特定立場時,或者他們接觸的也不是真正的事實時,就會淪為幫兇。有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幫兇。

就像是跟牛奶可不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這種話題有關時,去訪問個營養師,告訴你,牛奶裡面有鈣質,所以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可是事實是這樣嗎?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一讀新世紀飲食

所以當我看到BillyPan所寫的『媒體,到底還要墮落多久?』,就又忍不住想起這些讀過的書,以及我們一直在用恐懼與謊言來詐騙人民的媒體們。

或許在這些媒體人的心目中,馬英九當選是唯一的價值。如果你們覺得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不是這樣子,那數據又是多少呢?又是怎麼算來的呢?總不能說,人民的感覺才是最後的標準。問題是,人民就是被你們嚇傻的。媒體用各種事件與編造的新聞形成恐懼,最後再用這樣的恐懼來質疑事實的數據。等到公信力低到不像話時,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銷量銳減。唯一的藉口就是蘋果日報進來了,或是人們有了網路都不看新聞了。

大概是因為是黨營媒體,所以賺不賺錢不是唯一考量,救世主會不會當選,才是最重要的目標吧。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李鴻章和森有禮的對話

by 山朋有縣 2007/11/20

一八七六年時,李鴻章和森有禮有以下這段對話:

李:森大人多少年紀?

森:整三十歲。

李:森大人到過西洋?

森:自幼出外國周流, 在英國學堂三年, 環地球走過兩週。

李:中西學問如何?

森:西國所學十分有用, 中國學問只有三分可取, 其餘七分仍係舊樣, 已無用了。

對chinese人性的簡單分析兼談西方人的軟弱

by 飛虎隊 2007/11/15

現在回想起來,過去接觸過的那麼多chinese,幾乎沒有幾個不是跟人打交道一開始就抱著很強烈的功利性目的的,最初對你很熱情,但是稍微有一點熟了,馬上就開始對你提出這樣那樣非分的要求,很明顯一開始就是懷著圖謀對方什麼好處而來的。

而且一旦達到目的,雖不說馬上就翻臉不認人吧,但也很快會因為覺得對方沒有了利用價值而將其拋開,或者緊緊抓住既得的利益不放手了,甚至恩將仇報,落石下井的都有。

另一種人沒有這麼城府深,頭腦相對簡單點,滿足於小小地騙吃騙喝那麼點蠅頭小利,但是也是一樣地自私功利,今朝有酒今朝是朋友,明日無錢就不認識了。

還有極少數人,比較清高一點,一般不喜歡占人小便宜,但也算不上是什麼高尚無私,因為他們瞄準的目標是更高的層次,對於他們認為已經沒有了什麼交往價值的人,那怕是曾經的老朋友,也一樣會很快冷漠。

說起來我算是心腸比較軟的,雖然內心裡對china已經近乎徹底失望了,但是在現實中仍舊難免還抱著某種幻想,仍然會有善意地輕信別人的時候,但是換來的總是一次次更大更深的失望。

說起來很諷刺,雖然chinese口口聲聲喜歡吹噓什麼china仁義文明,又自欺欺人地粉飾什麼「大公無私的社會主義」,但是我基本上從來沒有在 china社會看到一個那種真正是「無私奉獻」的人,幾乎所有的人,無不是一味地,絞盡腦汁地算計著從他人從社會那裡搠取點什麼,而且表現得非常地厚顏無恥不擇手段。

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因為chinese天性卑劣,還是生存環境惡劣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我深入思考,才發現:這不就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嗎?

據說,人類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其實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具體地說,就是人的基因有一種將其遺傳延續下去的本能,這種生物本能會使得個體儘可能地作一切事情去爭取生存然後儘可能多地繁殖自己的後代把自己的遺傳延續下去。

然後聯想到現在西方世界那些善良得近乎愚蠢的白人「自由主義者」,在這個世界上其他種族都在絞盡腦汁用心險惡地時時處處算計著奪取他族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卻愚蠢得自虐得令人髮指地主動引狼入室,將自己的家園拱手讓人。

而且,他們越來越不願意生育的態度,與進化的方向截然相反,這一事實,令我深深地開始懷疑:幾百年來優越的文明生活特別是戰後幾十年的養尊處優,是不是已經使得西方人退化成了一個不適於生存的物種了?

誠然,我們都更願意跟善良,高尚,無私的人相處,但是從進化論的角度看,客觀科學地說,這樣的人恰恰是與進化的方向相反的,是不適於生存的,是應該被自然選擇淘汰掉的。

想想看(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隱隱感到擔憂的),西方社會中,那種我們認為是「高貴的靈魂」的,這樣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了chinese的社會環境中,或者任何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只有死路一條。

這恐怕也是為什麼現在china社會中找不到這種人的存在的原因吧。因為據歷史記載,至少在古代,china似乎還曾經存在過零零星星的那種「高貴的靈魂」,那種潔身自好的「君子」。

但是毫無疑問地這樣的個體都在幾千年的自然選擇和社會競爭中被淘汰掉了。

由此想到,到底「優勝劣汰」的這個「優」這個「劣」該如何定義?我們一直以來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優」的那些品質:誠實,善良,無私,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恐怕才是真正的不適於生存的「劣」。而那些我們一直以來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劣」的性狀:自私,無恥,狡詐,殘忍,可能才真正是符合進化論的「優點」。

這一點,從當今西方世界一點點地在衰退(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主動讓步),而伊斯蘭,chinese,negro,latin等黑暗勢力卻一步步在蠶食西方版圖這些事實可以看得很明顯。

其實,仔細想來,才發現,我們為之心儀的西方現代文明:科學,自由,民主,博愛,人權,等等這些美好的東西,也不過是最近這一兩百年來特別是戰後這短短幾十年來才開始真正在世界上閃爍出光芒的,而且現在似乎又有被第三世界黑暗勢力撲滅的危險兆頭。

跟人類幾千年來的黑暗比起來,難道西方現代文明真的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暫態嗎?

一想到這一點,我就不免感到心灰意冷。

行文至此,我又想到剛剛看到的一份宗教傳單,我發現,在china還是有一些人,也就是那些還竺信宗教的人,還保有一份道德的勇氣和善良,這個事實讓我感到:或許是因為宗教的麻醉作用,還能夠稍稍抵禦和淡化一下chinese靈魂中無窮無盡的惡吧?

又有言曰:對付惡人就要比他更惡才行。難道真的以惡制惡才是唯一的辦法了嗎?

我也感到無從選擇。

3P聊天室

by 李筱峰 2007/11/25

有甲乙丙三人在談論台灣政治近況。

甲:「最近阿扁總統到處都受到民眾嗆聲,民眾生活真的變壞了。」

乙:「那些真正生活困難的人,才沒有閒工夫出來嗆扁哩!這都是藍營刻意安排的政治鬥爭。」

丙:「是不是刻意安排的政治鬥爭很難說,不過,一個國家的民眾可以自由嗆總統,正顯示那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以前蔣介石三個字我們連叫都不敢叫,更不要說要當面嗆蔣;現在直呼阿扁,還可以罵他專制獨裁,回家照樣安穩睡覺。」

乙:「這些人真是價值錯亂!」

丙:「看看中國,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有一位民運人士俞東嶽,只是向毛澤東的像潑灑油漆,結果被關了十七年,關到精神失常,連家人都認不得;記得我們台灣也有老兵對李前總統潑油漆,而且潑的是李總統本人,不是相片,結果一切沒事,依然自由自在。」

乙:「一樣潑油漆,待遇差這麼多!可是泛藍媒體現在天天美化中國,醜化台灣。台灣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甲:「可是,今天許多民眾生活變差了,燒炭自殺的事件經常發生,你總不能說那也是藍營安排的政治鬥爭吧?扁政府能不負責任嗎?」

乙:「許多人生活變差,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台灣資金大量投入中國,產業西移,工廠關門,失業當然增加。這樣的拚經濟,當然底層社會生活更困難。」

丙:「看來造成貧富懸殊的M型社會,是盲目拚經濟的結果。」

乙:「沒錯,可是現在藍營放出一種論調說,扁政府只會拚政治,不會拚經濟,所以生活變壞,應該由國民黨回來執政。」

丙:「國民黨拚經濟的方法是更加倒向中國,全面對中國開放,毫不設防。這樣下來,只是方便財團企業,勞苦大眾不是更慘嗎?」

甲:「我們不能老是把責任推給別人,畢竟現在是民進黨執政,一切施政結果必須概括承受,負完全責任。」

乙:「只有個人獨裁、一黨專政的國家,統治者才要負完全責任,因為一切資源與權力都在統治者手中,人民拿他沒辦法。但是在分權的民主國家,任何一個有權力的單位都有相對的責任。台灣近年來經濟不振,在中央執政的扁政府備受指責,但是不要忘了國親藍色政黨掌握國會多數,無事不抵制,也要分攤責任。一九四八年美國民主黨的杜魯門選總統時,國會是由共和黨控制,杜魯門就以「Do nothing Congress」(一事不做的國會)加以還擊。今天藍營不僅在國會採取焦土政策,而且在各個領域仍擁有龐大勢力,盡行惡性牽制,讓本土政權無法好好施政,卻要他負完全責任,只有蠢蛋和壞蛋才會這樣思考。」

甲:「可是謝長廷的經濟政策不是也表明要向中國開放嗎?」

丙:「謝的經濟政策我也不太贊同,但是即使面對『兩害』,也要『取其輕』。謝長廷至少在程度上還有所節制,守住最後防線,保住台灣以觀世變。而且他所屬的政黨,是民主運動起家的本土政黨,整體政黨還是以台灣為主體在思考,相較之下,我還是會比較放心。」

甲:「然而最近獨派的一些學者、律師,不是也表明要『含淚不投票』嗎?」

乙:「這是國民黨最樂見的。記得美國甘迺迪選總統時,黨內所謂自由派對他頗有疑慮,選民對他欠缺經驗也不放心,但他獲得提名後,說了一句打動人心的話:『各位對我容或不滿意,但是現在我已是唯一擋在尼克森和白宮之間的人』。同樣的思考,謝長廷雖不如我願,但他目前已是唯一防止親中的舊勢力復辟的人選。」

「他,馬的」就是「支那男妾」

by 金恒煒 2007/11/24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再度訪日成不成功?別的不用說,只要看與馬同調、同色的統派媒體《聯合報》、《中國》,就知道大勢不好了。訪日的第一天,《聯合報》以二版加彩色照片報導,《中國》則縮在第四版左下。第二天更慘,《聯合報》移到四版下欄小小一塊,《中國》移到六版,僅報導無關宏旨的新聞。為什麼「他,馬的」報紙竟「無語問蒼天」起來?

原因很簡單,去年馬英九訪日,《聯合》、《中國》為馬撒了漫天大謊,遭到前首相安倍藉《產經新聞》公開的反駁;這是國際醜聞,不但馬英九「信用破產」,《聯合》、《中國》同樣「信用破產」。這回《聯合》、《中國》是不是學乖了,不敢再「弄虛做假」?也許不是。更可能的是,馬英九這次訪日不只是不能像去年般「膨風」,因為電子媒體捕捉到馬英九一再受日本人士當場、當面的嗆聲與羞辱,而且是如影隨形的「遍地開花」;馬英九走到哪,就有當地日人示威抗議。《聯合》、《中國》的伎倆也就無所作為了。

有趣的是馬英九,真是說謊成「第二天性」。去年七月十四日炮製假新聞,透過《聯合報》昭告「馬英九拜會小原接班人」、透過《中國》表達「安倍晉三會見盼『馬英九效應』」,《中國》更可恥,繪聲繪影的報導「安倍晉三還向馬英九透露二○○三年陳水扁總統為了總統大選,喊出制憲主張時,美國…國務院立即派遣高層官員赴日,美日兩國共同商討如何壓制台獨力量…」。這還不夠,安倍向馬「當面表達堅決反對台獨立場」。這還不夠,安倍一再強調,日本政界人士「長期受到李登輝等人傳遞訊息的影響」,「以為台灣多數民眾是支持台獨立場」。這還不夠,馬英九「為昭信安倍,還當場拿出台灣內部對統獨所做的民調結果」。這還不夠,看了民調,安倍當場向馬表示「鬆了一口氣!」如此鉅細不遺,卻全是「虛構」。厲害罷,《中國》!厲害罷,馬英九!

七月十四日《聯合》、《中國》的大吹法螺,馬英九沒有出面澄清。等到八月三日,安倍才按捺不住,只好在《產經新聞》上公開指斥《中國》,否認見馬,「事實上,馬與安倍只有十分鐘的電話會談」,而且是「透過翻譯」,「內容僅止於歡迎來日本訪問般的客套話」。馬英九竟敢說謊說到日本國去。

然而,馬英九還敢到日本!這才叫馬家功夫。馬英九在日本繼續撒謊,承認只與安倍通話,不過卻多加了五分鐘,成為「十五分鐘」!有不有趣!不過,可以保證日本政界現在是「馬見愁」,重要的政治人物絕不可能也絕不願再見馬英九。《聯合》、《中國》之所以「無言以對」,在此。

相對的,反馬的民眾大批出籠,絡驛於途。這在日本不多見。尤其他們高揭「不歡迎馬英九」、「親共就是對台日的敵對行為」、「反對台中統一」、「馬英九是民主的敵人」,甚而有「馬頭人身」的打扮,頭盔上有黨國之徽,兩旁寫「白色恐怖」四字。可見日本人是「知馬派」,不然批判為何如此「深刻」?更重要一句話是指控馬為「支那男妾」!依《自由時報》報導,「打馬」日人中有操流利漢語,自稱到北京留過學,難怪會以「中」制「中」!

支那是貶詞;「支那男妾」中的「男妾」,自指馬英九。言下是馬甘願充「男妾」供獨裁中國縱欲,這是一解。二解是,馬是「支那男妾」,因為馬英九以「中國人」自居,貶義十足。至於到底有沒有暗諷「好娘」?不見得沒有,這是三解。但更嚴肅的質疑來自前防衛廳長官玉澤德一郎,當場「吐槽」說馬對釣魚台與沖繩島的看法「與中國一樣」。這不是與BBC的新聞節目主持人賽克直指馬「與北京立場一致」完全相同!這叫地不分東西、人不分英日,都知道馬英九就是「馬統」,就是「馬中」。可憐的是,馬英九為了大選,好不容易的「脫統」假象,依然騙不過人,反而多了「支那男妾」的外衣。如果日本人都騙不過,台灣人會上當? 

(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走路工與夜渡資

by oragetw 2007/11/25

高雄市長選舉黃俊英發放走路工案,高雄地院作成極具爭議性判決,合議庭法官認為,五百元走路工應非意在買票對價之不正利益,係參加該活動者的「工資」,非屬交付「賄賂」對價,因此判決發放走路工的古鋅酩、蔡能祥無罪。


同樣是走路工事件,羅文嘉競選北縣長時的發放人則被判有罪,兩邊的判決一人吹一調,看在納稅義務人眼裡,只覺得台灣廟宇雖然多,獨缺一座司法廟,怎麼說呢,台灣法院跟樂透簽注站一樣,輸贏看運氣,不虔誠多拜幾拜,怎能碰上一個像樣的法官呢!
黃俊英走路工案中,法官認為走路工是參加該活動者的「工資」,不是賄選,這個「見解」讓納稅義務人又驚又喜! 走路工如果是工資的話,那全台灣歷年來都沒有賄選事實,因為樁腳絕不會恬不知恥的說:「我給您送買票錢來了」,當然是美其名叫做「走路工」嘛,活在台灣真實社會的人民誰不知道,當然,終身埋頭苦讀、求取功名的秀才們可能比較不食人間煙火,太純也太蠢。
這就好比「夜渡資」,總不好意思直接叫作「賣淫錢」吧,法官該不會光看字面,以為是陪人家過夜、蓋棉被純聊天的工資,廢話!當然跟賄選一樣要有個好聽的稱謂,難道法官純潔到以為拿「夜渡資」只要陪過夜,不用脫褲子嗎?!
納稅義務人怎能不又驚又喜呢,喜的是法官純潔有如白紙,諒必不會有「衙門兩邊開、沒錢別進來」的官僚氣息;驚的是這樣不食人間煙火的法官,竟然跳入火坑、判定錯縱複雜的社會事!判決又說,『五百元衡諸經驗法則及社會常情,應非意在買票對價之不正利益,非屬交付之賄賂對價』。

這更顯露法官純潔如白紙、社會經驗不足。再以「夜渡資」為例,平平是賣淫,也有數百元之譜,乃因老鴇、保鑣等層層剝削,正如買票錢經過大、中、小樁腳層層賺取價差,到選民手裡已經所剩無幾,豈能因為區區五百元而認定非賄選呢?
僅臚列上例,尚盼太純或蠢法曹垂鑑,「夜渡資」是要脫褲子的,「走路工」當然也不是散步工資,納稅義務人拜託您啦!

曹興誠與法國狼

by楊斯棓 2007/11/25

  曹某近來用大登廣告的方式跟政府叫陣,引來高分貝回應,之後繼續回擊政府,本期(570期)今週刊更刊登曹先生的專訪,筆者詳加拜讀,就是不願曲解曹老真諦。

  解析曹文,曹某想勸說台灣人,一是放棄走向法理獨立這條路,二是走上被中國統一後,台灣在經濟上可望有好日子過。曹某自謂「希望把中國《反分裂法》中 對台動武的引信全部拆除」,問題是,中國老早就對台架設幾百顆飛彈,試問曹某有否能力讓中國先拆掉一顆飛彈就好?讓我們先感受一下中國起碼的善意!曹某又 說「今後如果對岸要統一台灣,要先經過台灣人民的公投」,如果曹某所倡的公投是這種公投,那兩次廣告的錢都是白砸,因為黨外時期的政治領袖本來就是倡導 「台灣人民公投自決」,只有統派說要投十二億人一起投,當曹某也認同「台灣人民」才是公投權利的行使者,這和長年綠營的主張可有二致?只是請教曹先生,如 果中國想統一台灣,台灣人民公投拒絕被中國統一,中國的下一步會是什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天安門事件被屠殺鎮壓的是誰?

  曹某答覆今週刊記者時表示「我登廣告的出發點,是希望把觀念講清楚;執行,我懶的管,也不會管!」又補充說「落實的部分,是下屆總統的責任。」

  這樣的邏輯,讓我想起一本陳沖所作,名為《法國狼與貓頭鷹》的書,書名乃摘錄其中一篇文章標題,該文提及一匹名為Grisdos的法國狼,領導狼群征 戰獵食,某日獲知被深谷激流所隔離的彼岸,適合久居,但卻不知如何跨越屏障,遂二度請教森林智者貓頭鷹之高見,一次獲告知可化為鳥,振翅飛越,另一次則獲 告知可化為魚,泅泳渡河,如此即可克服天險。事實上此二建議絕非狼群所能辦到,Grisdos不得已乃第三度求見貓頭鷹,不料貓頭鷹面無表情的回應:「我 只負責出主意,至於如何執行,那是你們的事」。

  貓頭鷹不切實際的變鳥變魚之論,我們何須自陷它的隨興之言。

  曹先生說現在總統大選是五五波,「馬英九跨不跨得過省籍問題是關鍵」。我不認同,法國總統Sarcozy動人的演說提到「成為法國人是建立在個人以國家認同為基礎的自我認同上」,馬英九的國家認同如果有問題,才是他敗選的關鍵,馬英九的省籍,絕對不是問題。

被放大的阿里郎及其倒影

by 慕容理深 2007/11/25


由於我國近年來的整體經濟成績不錯,熱衷於唱衰台灣的政客與媒體乃紛紛轉移陣地,以外國的經濟情況來製造我們落後於人的印象。走出金融風暴的南韓近年來有 許多引人注目的表現,再加上韓劇在台灣蔚為風潮,於是這批人常常假借韓國的例子,來矇騙國人說我們是如何如何不行。最近,韓國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又被他們拿 來大做文章。這其實只不過是故技重施,不過,還真的有不少人老老實實地,甚至傻楞楞地相信。難怪這種宣傳伎倆可以被一用再用。

陳凱劭、杜震華、勞委會之分析釐清

所謂的「南韓大學畢業新生平均年薪為百萬台幣」根本是以訛傳訛。數日前,陳凱劭先生已在其部落格中考證其來龍去脈,揭露了中廣新聞網如何扭曲《朝鮮日報》的報導:

〔Opensalary的〕調查對象係「1000人以上大企業」,是該則新聞最重要的關鍵字,顯示南朝鮮該項調查,對象是該國頂尖的大學畢業生薪資,並不是一般大學畢業生薪資! 所以,這則新聞本來看看就算了,沒有跟台灣比較的必要。

這廝傳回此新聞,並加工過以後,哇,不可收拾了,兩個多月來,經統媒推波助瀾,全台灣的人都以為韓國隨便阿貓阿狗大學生都月薪7-8萬,年薪百萬。(陳凱劭,陸廣新聞網不識字兼嘸衛生:南朝鮮大學畢業生高薪之謎,2007年11月15日)

人家《朝鮮日報》明明已經自行把新聞內容譯成漢文,中廣還(敢)寫出那種報導,若非程度太差,就是別有居心。

除了陳凱劭先生的解析之外,任教於台大國發所的杜震華教授也看不下去那種以訛傳訛的論述,特地為文投書《蘋果日報》,以經濟學者的專業,從物價水準、敘薪制度等角度來估算、說明,韓國大學畢業生其實並沒有比台灣的好過:

根據美國中情局推估的台、韓2006年購買力平價人均生產計算,韓國物價應為台 灣的1.48倍。許多人不相信韓國物價如此之高,但由許多案例可以看出這種物價差距實非臆測:《工商時報》9月11日報導,韓國首爾一間公寓的年租金為3 千萬到5千萬韓元,約為台幣110萬到 180萬元之間,換算月租金為9萬到15萬元台幣,約為台北市一般公寓租金的3倍。韓國大學生即使賺到7萬元台幣,也租不起一間首爾的公寓,但在台北市3 萬元台幣應該是可以租到公寓的。〔...〕

依照經濟部投資處的資料,韓國在2006年開始實施年薪制,退休金併入年薪,而台灣卻還是在月薪外另計的。如果這項資訊正確,進行兩國比較時,台灣大型企業的月薪也許還要加上近一萬元台幣才合理,這還不談台灣大企業的年終獎金等其他因素。再加上韓國租稅較重,請問哪一國的大學畢業生會比較好過?(杜震華,〈韓國大學畢業生比台灣窮〉,《蘋果日報》,2007年11月19日)

次日,勞委會總算應杜教授的呼籲,發新聞稿澄清。我將其重點摘錄於下:

  1. 調查僅調查大公司及薪資水準較高之部分行業計1,336家,尚無法代表該國整體畢業生薪資水準

  2. 上項調查之薪資定義除了經常性薪資以外,尚包括獎金、特別津貼、加班費等,而我國僅調查「經常性薪資」

  3. 依IMF 2007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推算,韓國物價為我國之1.47倍,據此若扣除物價因素,韓國大學畢業生薪資為4.8萬台幣

  4. 根據本會職類別薪資調查,將100人以上事業單位加以整理,大學畢業專業人員起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0,789元,研究所為35,580元,此尚未包含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特別津貼、加班費等。另根據IMD 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2006年韓國之年工時為2,439小時,為我國2,256小時之1.08倍。若將相關因素調整至比較一致的基準,則我國畢業生與韓國差距有限,並非報載相差2至3倍。

勞委會的說明與杜震華所言相去不遠,兩者都告訴我們: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並不比南韓的差。


南韓之教育與勞工統計

勞委會其實可以找更多的資料,不必囿於媒體關於韓國的報導。

根據韓國勞工部的2006年統計,該國具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受薪者平均月薪為2636000韓元,換算成年薪是31632000韓元。請注意,這是所有具有大學以上(包括研究所)學歷者的平均薪資,並非指剛踏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

以南韓全國而言,總平均薪水大約是年資未滿一年者平均薪資的1.435倍。按這個比例來換算,韓國大學畢業生進職場第一年的年薪,包括固定薪資與額外給付在內,接近22043205韓元。

以去年的韓元對台幣的平均匯率換算,約合台幣752684元。再按韓國物價為我國的1.47倍換算(IMF數據),年薪相當於新台幣512029元。由於這個數值包含了研究所以上者的部分,所以 實際上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年薪在新台幣五十萬以下,也就是說,不到中廣所謂的「南韓大學畢業新生平均年薪為百萬台幣」之一半!差額部分,中廣要不要付給韓國人? 哈哈!

根據勞委會的統計,2006年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6700元。將此數字乘以12,可得平均基本年薪320400元。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特別津貼、加班費。若把這些加上去呢?

以全國平均而言,非經常性薪資(含加班費、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之績效獎金與全勤獎金等)相當於經常性薪資的22%。按此比例推估,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後第一年的年收入平均可能達39萬元。一般而言,新人的年終獎金會比較低,所以用最保守的方式只加上半個月的年終獎金,我們可以說, 合理的平均值應介於33.4萬到39萬之間(此金額並不含資方所付的保險費、退休金等非薪資報酬) 。

這個數字比韓國那個含博碩士收入在內的 51.2萬低,但無論如何,雙方差距遠不如媒體所宣稱的「兩、三倍」那麼多。而且,即使這樣比較也還不夠合理。正如上圖所示,韓國大學畢業生在同年齡層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遠比台灣的低

目前台灣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超出專科畢業者甚多;而韓國專科的畢業生則僅略少於大學。

以2005年來作比較,當年夏天,台灣包括高職生在內的高中畢業生總數為 218392 人, 而秋天開學後,大學一年級學生共計214434人,若不考慮重考生的話,等於有98.2%的高等中學畢業生進了大學。同一年的南韓高等中學畢業生共有569272人,大學新生名額是323537人,所以只有56.8%的高等中學畢業生上了大學。到這些人大學畢業時,上述比例不會改變太多。所以,在學校唱完驪歌後,台、韓兩國勞動市場所接收到的畢業生結構大不相同

用個比較粗糙的比喻來描述:台灣企業主面對的應屆大學畢業求職者是同一年齡層所有人之中的第 1名到第98名,而韓國企業主則是在第 1 名到第44 名之間挑選。以中間值而言,一邊是排名第49,另一邊是排名22,所以,即使兩國的勞動、物價等所有經濟條件完全一模一樣,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也不 可能相同。換言之,以台灣來作對照,南韓的大學畢業者比例偏低,所以他們在就業市場上比同輩的韓國人相對「價值」偏高。若忽略這個最基本的要素,而直接從台、韓各抓一個薪資數字來比較,結果必然會牛頭不對馬嘴。諸葛亮曾勸阿斗不要「引喻失譬」,若劉備與孔明在台灣復活,看到現在的媒體如此胡扯,劉備就算是三百顧茅廬,孔明想必還是不願意下山淌渾水。

話說回來,韓國高等教育的學生名額分配比例比較像幾年前的台灣,專科的份量仍然相當高。台灣雖然在2003年時大學畢業生數量才開始高過專科畢業生 (晚了韓國兩年),但2005年時兩者比例已高過二比一;到了今年,兩者比例則已高達四比一。反觀韓國,至少以2005年的情況來看,兩者總數仍無太大差 別(右上圖)。

也 許有人讀到這裡後,會開始怪罪台灣大學生的比例太高。其實,南韓也跟台灣一樣,逐年往提高大學入學比率的方向走。1995年時,南韓有649653名高等 中學畢業生,但大學新生的名額只有253180人,也就是說,只有39%的人有希望進入大學的窄門。而如前所述,這個比例到2005年時已上升至 56.8%。

南韓具有大學文憑者的比例逐年上升,是否會影響到他們的平均薪資水準?左上圖的統計以高中學歷者的平均薪資為標準(=100)來呈現學歷所造成的薪 資差異。由此統計可見,比起十五年前,韓國大學文憑相對「貶值」的程度足令現在的韓國年輕學士們大嘆生不逢時。不過,更悲情的是專科畢業生。十年來,他們 的平均薪資在整體均線以下持續走低。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阿里郎要怪誰?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好像都不對,怪阿扁好了!Orz

總而言之,所謂的「南韓大學畢業新生平均年薪為百萬台幣」是近年來台灣媒體圍繞著阿里郎所編造的「阿里不達」論述之最新產品。誠如前引杜震華教授大作所言:

顯然這又是台灣媒體誇大報導的一個案例,有意或無意之間,以這種混淆的報導來「擾亂」民心士氣,令人費解。

「令人費解」恐怕是杜教授欲言又止後之婉轉說法。媒體一而再、再而三的誇大與混淆,所為何來?「正解」其實就是本文開宗明義所說的:唱衰台灣。 媒體經年累月地藉唱衰台灣來削弱本土政權的正當性與民意支持,換言之,媒體一直在拼選舉,未曾稍息。


深入的 vs. 膚淺的...

若要用用更簡潔有力的語言來總結這場新聞烏龍,容我借用朱立熙先生之近文韓國經濟真的很危險!的最末一句話:「別再拿韓國經濟來唬爛了!

朱先生是台灣少有的知韓派。他在那篇文章介紹了在日本極受重視的一本新書《本当は ヤバイ! 韓國經濟--迫り來る通貨危機再來の恐怖》(真的很危險!韓國經濟--通貨危機即將再度來臨的恐怖),非常值得不願意受台灣媒體欺騙的人一讀。拜託大家告訴大家。

台灣有像朱立熙這樣的人習於深入地探究事情,同時也有一些人硬是要停留在膚淺的層次。

直到11月22日之前,本文首節所介紹的三份資料已為社會大眾釐清真相。只要讀懂其中任何一篇,必可明白媒體的膨風吹噓。偏偏國民黨籍立委李嘉進在 當天還要以「台灣和韓國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差了幾倍」來質詢青輔會主委鄭麗君。鄭麗君拿著勞委會日前的說明資料來答詢,李嘉進卻以「沒采妳生水水又年輕」之 詞批評鄭麗君不配接受質詢。鄭主委向會議主席抗議這種人身攻擊,李嘉進立委竟然還接著說「看到這種人他X的就噁心」(來源:東森新聞,2007/11/22 13:58,詳細議場對話請見阿茶的文字紀錄妙子轉播的影音檔)。照這樣看來,國民黨那個被千夫所指的「他,馬的」廣告絕不是什麼擦槍走火的產品。


...以及沒誠意的

事後,李嘉進說「如果講的這些重話,讓有些人聽了不是很舒服的話,我願意來表達我的歉意」(來源:東森新聞,2007/11/22 23:19)。好個「如果」!這種心態跟「如果你被我揍了以後,覺得不是很舒服的話,我願意來表達我的歉意」有何差別?!李嘉進名列下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若您想把他再送進國會,就在不分區選票上選國民黨吧。

話說回來,這個「如果...我願意道歉」的句型並非只有李嘉進一人使用。且看此例:

「我說他是不是膽被割掉了,後來我才知道張院長他的確是做過膽的移除手術,如果這樣子,會讓張院長感到不舒服的話,我願意為這件事向他表示歉意。」 (東森新聞,2007/11/07 19:40

說這句話的人名喚馬英九...沒錯,就是李嘉進的那位國民黨同志。同志,同心之士也。

□ 〔資料來源:慕容理深のblog

韓國經濟真的很危險!

by 朱立熙 2007/11/24

2006年7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忙著趕寫書稿,有一位自稱是「中天新聞」的記者打電話來要訪問我,請我以韓國問題專家的立場來評論「韓國將引進台灣勞工」的新聞。

我當時的直覺反應是,「請告訴我,這消息是從哪裡來的?」「是我們今天收到的外電報導。」「請問是哪一家外電?」「讓我查一下……。」然後支支吾吾沒說出來。「我每天看韓國的新聞,但怎麼沒有看到這一則新聞呢?」「喔,是嗎?……那你能接受我們訪問談一談嗎?」「沒有的事情,要怎麼談?又要我怎麼評論?」我當下就拒絕了。

當天晚上我還特別留意了中天電視,並沒有播出這樣的新聞。幾天之後,網路上出現了,是引用「中廣」的報導。然後,這一條假新聞就在網路上被無限轉傳。大家利用電子信件大肆傳播,以訛傳訛。後來各路名嘴又在談話性節目擴大渲染,以這條假新聞痛批民進黨政府執政無能,讓民生凋敝,失業率攀高,所以只好到韓國去當外勞。

一年多來,三不五時就會在電子信箱收到這則新聞,我實在懶得理會,就立即刪除。稍有時間的話,我會回信告訴來信者:「謠言止於智者,智者不會散佈這種假東西。」但是網路上已經欺騙過多少台灣的「愚者」,就不得而知了。

泛藍媒體與藍營的失業學者聯手炮製這個假新聞,在第一時間被我質疑之後,不敢播出,卻轉從其他管道放出這則百分之百的假消息。如果當天我接受訪問,豈不是替這則假新聞背書?還好我沒有上了泛藍陣營這個卑鄙的當。

最近,又有人在媒體上討論韓國經濟的優勢。東森新聞並且做出南韓大學畢業生起薪台幣七萬元,讓台灣大學生震驚之餘更加痛恨政府經濟施政的無能。媒體上連續的「揚韓抑台」聲浪不斷,即使引用的數據錯誤百出,或是只見表象而以偏蓋全,但是「假借韓國唱衰台灣」的意圖昭然若揭。國民黨的電視文宣,甚至找來一位「五流」的韓國人,來批評台灣政府只會拼政治,不會拼經濟。(美國人或日本人絕不會笨到介入外國政爭,並替外國政黨當宣傳工具,而且此君來台七年不會說華語、還說得一口爛英文,所以我才批評他是「五流」的韓國人。)

像東森新聞那種弱智媒體、腦殘記者炮製的新聞,根本不值得智者浪費時間去回應,繼續散佈謠言遲早會被戳破牛皮,只會讓它的媒體公信再度淪喪。但是一些學者或民進黨政府對「揚韓抑台」的回應,只讓人看出他們對韓國經濟的本質問題毫無瞭解,也不肯認真下功夫去研究,在謠言已經如此滿天飛的情況下,回應的論述對社會大眾幾乎毫無說服力。

問題就在於,南韓經濟果真有台灣泛藍學者與統媒所形容的那麼好嗎?它的真正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沒有人能夠具體舉證它的弊端,讓那些拿韓國來唱衰台灣的人能夠立即閉嘴呢?讓我舉日本專家如何看南韓經濟當教材,來給泛統學者跟腦殘記者上一課吧!

今年九月中我利用參加世台會論壇之便,在大阪梅田驛的「紀伊國屋書店」買了一本才出版不久的新書:《本当は ヤバイ!韓國經濟——迫り來る通貨危機再來の恐怖》(真的很危險!韓國經濟——通貨危機即將再度來臨的恐怖)。這本書在七月三日第一刷上市,我買的是七月三十日發行的第四刷(不到一個月之間就能印行四刷,顯示它在日本受關心的暢銷程度)。作者三橋貴明服務外商IT科技企業多年,2005年取得「中小企業診斷士」資格,目前從事各國經濟的分析診斷與諮商工作。

這本書光是看它的目錄頁就很嚇人——第一部:陷於惡性循環的韓國經濟、第二部:崩潰中的韓國社會。各章的標題則是——第一章:六項赤字、第二章:泥沼中的國際收支、第三章:日圓「套利交易」(Carry Trade)的逆襲、第四章:通貨危機再來的惡夢、第五章:韓國出口企業的實態、第六章:可怕的全教組與教育平準化、第七章:殖民地經濟大國、第八章:留守父親的悲慘現況、第九章:嚴重的國內空洞化、第十章:「綜合股價指數」(KOSPI)最高值的疑惑、第十一章:崩潰中的韓國社會、第十二章:激增的出走(脫南)潮、第十三章:GDP成長5.0%之謎、第十四章:新聞報導的可信度。

本書開宗明義就引用「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理事會」(ESCAP)在今年四月十八日發出的警告說,在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國家當中,韓國、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四國,極可能再度遭逢通貨危機,其中「以韓國面對金融危機的『脆弱性』最高」。作者指責,這項警告並不被日本媒體所注意,實際上在他本書完稿的今年五月,韓國經濟持續惡性循環,正面臨著高度的危機。

韓國經濟的「惡性循環」指的是:短期外債激增→資本收支盈餘增加→韓元升值→出口企業不振→經常收支赤字→國內資金不足→短期外債激增。週而復始地惡性循環不斷。



接著,書中引用南韓「朝鮮日報」一月二十二日的報導說,「韓國經濟已到了政府、家庭、企業『三重赤字』的火燒車地步。」作者進一步指出,韓國經濟正處於「六種赤字」併發的狀況:經常收支赤字、資本收支赤字、政府財政赤字、家庭收支赤字、企業收益赤字等五大赤字,還加上全世界僅見的「中央銀行赤字」(p. 14~16)。才讀完第一章,就已經讓人怵目驚心了,

在本書之前,2007年2月22日網路新聞「亞洲時報」(Asia Times)在一篇評論(Economic crisis closing in on South Korea)中就已指出,到去年底,南韓的「短期外債」(即一年內必須償還的借款)累計已達到1,200億美元,佔整體外債的46%。值得注意的是, 1997年爆發東南亞經濟危機時,泰國的短期外債佔外債總額的比例,也不過是43%。

這篇由市場投資風險分析師Jephraim P. Gundzik撰寫的評論進一步指出,1997年南韓的短期外債在外債總額中的比例超過60%,但其構成與今日有很大不同。90年代中期,南韓短期外債急劇增加,都是大財閥企業造成的。

而去年的短期外債膨脹,則是南韓的商業銀行所導演(短期外債佔了2006年借進的整體外債的八成)。它們迫不及待地借入日圓,藉以擴大國內的住戶信用額度,從中獲得巨利。南韓人在房地產市場的大量投機活動,多數是用商業銀行的超低息日圓貸款來支付分期付款的。這樣,不少南韓家庭便被日圓走勢套牢。若日圓升值,勢將引發很多南韓家庭拖欠分期付款的問題,而南韓銀行則不得不吞下苦果。最近日元升值,南韓股市跌跌不休,就可以證明。

Jephraim P. Gundzik在文中指責,金融危機的陰霾其實在2006年就已顯現,韓國的商業銀行大量借進低利的短期日圓資金,也就是「日圓套利交易」(Yen Carry Trade)提供房地產炒作,同時讓南韓企業把資金大量投資到海外,顯示內需市場的低迷不振。2006年流到海外從事組合證券投資的金額達220億美元。

Jephraim P. Gundzik和三橋貴明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短期外債如此暴增,加上國際收支赤字、出口萎縮導致企業純益銳減、日圓套利交易的反噬等交相作用之下,結果就是導致韓元暴跌、外匯存底減半、股價崩盤,只要國際金融作手伺機進入翻雲覆雨,就可能釀成第二次金融危機。

短期外債的激增,反映了韓國人玩金錢遊戲的特質:「專玩別人的錢——你的錢就是我的錢」,「以債養債——借新債還舊債,也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手法永遠如出一轍,九七年金融危機之前如此,之後更是如此。(1997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許多南韓失業者流浪街頭成為露宿族,靠慈善團體供應伙食接濟。這些形同乞丐的露宿族,每個人都有七、八張信用卡交替使用,蔚為奇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第三季,南韓的總外債已達2494億美元,這是歷史的新高紀錄,遠遠超過1997年9月金融危機時的1774億美元。數據已充分顯示,韓國距離第二次金融危機確實已經不遠了。

還有一個外界鮮少注意的事實是,南韓地下經濟活動猖獗,主要的金融投機又以房地產炒作、短期資金(地下錢莊)借貸等為大宗。地下金融活動之興盛,從 1980年代以來,就佔了國民總生產的一半。這是金融制度健全的國家所無法想像的情況,一般投資銀行家或市場風險分析師根本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南韓獨特的經濟現象。

光從前述的這兩項玩錢特質,就可知道台灣人玩錢的稟性與金融產業的體質,比韓國正常也健全太多了。韓國人一向玩別人的錢絕不手軟,而且總是借別人的錢來花、來裝闊,也喜歡打腫臉充胖子。這就如同他們「重外表」的民族性(俗諺說:寧可家裡失火,不能掉進毛坑),導致整形手術成習,作假與文過飾非也蔚為社會風氣。

本書第二部「崩潰中的韓國社會」,舉出的社會現象與實例,讓人對韓國除了「瞠目結舌」之外,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第五章指出,由於原油與韓元價格上漲,今年上半年韓國的上市公司中,十家有三家是赤字。其中的招牌企業,像「現代汽車」與「浦項製鐵」的純益更是大幅減少。十大財閥企業之一的LG,去年(2006)的營業額比前一年成長了6.6%,但是純益卻大減了91%;「現代汽車」的純益則減少了35%;「三星電子」從今年第一季起,半導體部門的獲利銳減,純益減少了15%,是2003年第二季之後,四年來最差的獲利。

三橋貴明也寫到韓國大學的學費,一年高達一千萬韓元(約合台幣35.7萬),已經與日本的高學費無分軒輊,但是韓國的平均個人所得卻只有日本的一半不到。而且現在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只有49.2%,也只為日本百分之百就業的一半。所以,縱使韓國只有一半找得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真的是七萬台幣(是東森記者起薪兩萬四的三倍),他的薪水付掉高價的房租與償還助學貸款,還有多少可以用來因應高物價的生活開銷,實質價值究竟還剩下多少,台灣大學生其實也可以不必羨慕了。

「崩潰中的韓國社會」這一章指出,由於房地產的投機炒作猖狂,2006年韓國主要都市的不動產上漲率高達20%,為亞太地區漲幅最高者,但是當年的物價上漲率只有2.9%;今年一月底發行的「韓國經濟月報第143號」則指出,2001~2005的五年間,首爾江南地區的高級公寓上漲了263%。首爾相同坪數的公寓,一般價格是台北市的三倍。韓國的房地產何時會泡沫化,任誰都沒有信心。

為了支付房屋貸款與信用卡開支,韓國的家庭負債也創下史上新高,到去年底為止的家庭借款總額為582兆韓元,比前年增長了11.6%。以信用卡來支付房貸和消費支出,使得信用卡借款也達到高峰。而582兆韓元的家庭債務,也超過了1997年金融危機當時的三倍多。許多韓國人是靠借貸次級房貸來購屋,而且採多重交互擔保,當不動產價格暴跌時,所導致的連鎖波及效應將不容小歔。

2007年三月中旬,次級房貸的風暴開始從韓國各地的地方銀行引發,後續效應將導致不動產泡沫化或金融體系的混亂與崩解,韓國人莫不屏息以觀。

由於信用高度膨脹,處於破產邊緣的信用不良者,只好轉向非法金融機構(地下錢莊)借貸。據統計,一共有564萬人利用非法金融,佔了韓國人口的12%,也就是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家庭,是靠著200%的高利率在過活,如此導致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連鎖倒債的情事經常發生,因而自殺的人也不少。

所以韓國又被形容為「國家級的借款地獄」。為了討債,動員幫派組織施以暴言暴行、挾持監禁、殺害,強迫割賣器官、簽署「放棄身體切結書」,甚至人身買賣等像地獄般的醜惡行徑,在二十一世紀的文明韓國仍是常有的事情。數千名流落到美國、澳洲、日本去賣春的女性,都是償還不了債務而被迫出國賣身。

由於在韓國生活與就學、就業的壓力實在太大,加上價值觀與意識型態兩極化對立、社會差距與疏離日益擴大,迫使許多南韓人民選擇「外逃」,也就是所謂的「脫南潮」(相對於逃離北韓的「脫北者」)的興起。美國國土安全部2006年11月發表的統計顯示,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人數第一位是韓國人,共有86600 人,而目前共有一百萬沒有居留權的韓國人滯美不歸。

事實上,韓國人民厭惡自己國家、想出走海外的現象並非始自今日。2001年「朝鮮日報」針對20~30歲的薪水階級所做的民調就顯示,有88%的年輕人想離開韓國、移民到其他國家。2005年梨花女子大學的校內刊物所做的調查則顯示,有62%的該校學生表示「來世不想生為韓國人」。2006年八月底「世界日報」以八千人為對象所做的網路民意調查結果,有69.7%來世想出生在先進國家,只有7.9%的人還想生為韓國人。

世界上真的很少見到一個國家像韓國一樣,充滿如此兩極化的爭議性,連自己的國民都想棄而出逃。極端的民族性、作假成風的價值觀、以債養債的玩錢術、「非信用」社會等等,在在都和台灣人不同。欣羨韓國表象的經濟成就時,台灣人不妨想想:「借別人的錢買名牌穿來裝闊,而且一直過著被追債的日子」,這種事你學得來、做得來嗎?

拜託大家,別再拿韓國經濟來唬爛了!


後記:
一、《本当はヤバイ!韓國經濟——迫り來る通貨危機再來の恐怖》這本書,九月中旬購買於大阪,十月間在台北讀完,十一月下旬在洛杉磯動筆撰寫本文,完稿於感恩節假期。而且,是由台灣人讀日本專家診斷韓國經濟之後,再寫出來給台灣人看。時空轉折過程饒富趣味,也充滿環環相扣的國際互動,身為國際化時代的台灣人,對於周遭國家的真相,實在不能再見樹不見林或不求甚解了。

二、這本書的內容有許多「純經濟」的論述,也引用不少數據佐證,我無法逐一詳細引述。但這本書值得翻譯成中文出版,讓台灣人對韓國經濟的真相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讓意圖假借韓國唱衰台灣的飯桶學者與名嘴能夠從此閉嘴。

三、不過,我好奇的反而是,難道是政府部門的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的心態在作祟,還是駐外人員的「不作為」、甚至是扯後腿嗎?否則,這樣的日文資訊何以在過去半年間未見被政府部門引用來反駁以杜悠悠眾口呢?台灣的公務員、尤其是駐外人員真的需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