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民生報已矣,民生報萬歲

by 慕容理深 2007/01/07


我讀聯合報,快樂得不得了 系列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無奈的)諸葛亮


「若是瞎子領瞎子,
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

聖經,馬太福音15:14



民生報雖然出現在本文標題,但並非我們的主要討論對象。不過,這並不是說,那只是掛來當招牌的羊頭,起碼不只。這裡要談論的,沒錯,還是2006年12月29日的聯合報。您也許早已猜到。

已讀過此系列前兩篇者,或許會好奇,為何我對那一天的聯合報情有獨鍾、一往情深。「取樣標準之一致性」是個好理由;但這解釋不了為什麼是那一天。好吧,話說從頭。

那天下午,獨自飲著下午茶,一邊看報。我的報紙引來鄰桌老偝偝的關注眼光。「看什麼看?我的報紙裡面又沒有水果」,我心裡嘀咕道。過了一會兒,老偝偝終於 開了金口:「年輕人,少看那種報紙,那種報紙呀,都是胡說八道!」我有點懶得跟他爭辯,要買啥報紙本是俺的自由嘛。基於禮貌,我還是耐心地,不敢看錶,聽 完他接下來連珠砲般的長篇政論。「晚上回家可以不用看政論節目了,已經聽夠了」,我暗忖。

這段無聊又有那麼點趣味的故事(讀者您也許有類 似的奇遇)差不多結束於老偝偝的慷慨餽贈:他剛剛看過的聯合報。在這之前,我曾插話跟他說,我雖從未買聯合報,但我所讀過的聯合報加起來,其紙量絕對比他 從小到大用過的草紙多好幾倍。不過,這並不足以冷卻他推薦聯合報的熱情(他有聽我講話嗎)。既然盛情如此難卻,我也只好恭敬不如從命地收下他的禮物。

恰 巧,這時老偝偝的手機響起,我也就順理成章繼續我的下午茶(手機還真是個神奇的發明啊)。只不過跟原計畫不太一樣。因為,老偝偝講手機仍不忘以他慈愛的眼 神盯著我,加上我還有大半壺茶提醒我不能暴殄天物,我只好誠惶誠恐地讀起聯合報來。OK,「快樂」就此開始。如今已是第三篇,無三不成禮,順便也禮貌地跟 素昧平生的老偝偝致謝致敬。

卡達台灣如何比

看過頭條焦點,閱了外國消息,壓軸的是聯合報的民意論壇。其中有篇投書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卡達開大門 台灣呢?

該文開始於一個非常有趣的聯想:
看到張熙懷檢察官被質疑立場親中的新聞,聯想到的居然是多哈亞運的許多報導場景!這個小國卡達正在努力迎向世界,我們呢?正在按著執政黨的指導方向,讓台灣越來越小!
每個人要怎麼聯想,那是各人的自由。可是聯想之後的論述,一旦放到公共言論領域,必會受到讀者的檢驗,甚至批判。該篇投書關於台灣的部分,個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由於說來話長,暫且略過不表。此處擬集中討論關於卡達的部分。茲引該文關於卡達部分,共兩段:
以卡達為例,國家小,周圍又有同樣宗教語系的大國環伺,甚至真實的吞併事件就在鄰國科威特發生過!在此情況之下,卡達並沒有關起門來加強敵視強大鄰國,不但積極辦亞運,讓西亞諸國觀眾來去自如,亞運場邊鏡頭盡是西亞各國的國旗,表演節目中也盡量涵蓋多數阿拉伯文化的共同主題印象,不會刻意的抽離出其中的「卡達」文化,而刻意的「去阿拉伯化」

想一想,阿拉伯人在近期歷史中展現的性格,卡達如此資源豐富的小國,會天真的以為周邊大國都很友善不想併吞他們嗎?他們的錢不夠買更多軍備嗎?但是他們的選擇是砸錢辦亞運,開大門「迎虎狼」惡鄰來玩
引文中標示紅色的部分,跟現實有相當的落差。首先,科威特並非卡達的「鄰國」。從地圖上看,兩國疆域並不相鄰,而且距離甚遠。照這種「鄰國」的定義方式,韓國也算台灣的「鄰國」囉?比較精確的講法是「鄰近國家科威特」或「同區域內的國家科威特」。不過,這還算小問題,嚴重的在後面。

從作者說卡達「周圍又有同樣宗教語系的大國環伺」,然後問道卡達「會天真的以為周邊大國都很友善不想併吞他們嗎?他們的錢不夠買更多軍備嗎?」,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中東歷史與情勢缺乏基本的瞭解。

卡 達是個半島,其陸上鄰國只有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國是個大國沒錯;但一直到今天,沙烏地阿拉伯國從未對有過像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那樣的侵略意圖或準 備。

卡達在1971年和平地脫離英國獨立,在獨立前曾短暫加入由鄰近國家組成的聯邦,但鑑於該地區的複雜情勢,最後選擇自己單獨成立一個國家。這使得該聯 邦在七缺一的情況下,在1971年宣告正式獨立成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我所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未企圖染指卡達。

誠然,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兩國的邊界爭議曾在1992年秋天引起短暫交火,造成兩名士兵死亡。但這項衝突在同年12月就以外交手段平息,兩國也隨之開始修好,並在1999年共同確定其邊界。

在 宗教上,卡達與沙烏地阿拉伯同屬Sunni派,雖然卡達的信仰主流深受Sunni派的Wahhabism影響,但Wahhabism在沙烏地阿拉伯境內也 存在。沙國不會笨到因為看Wahhabism不順眼而出兵卡達,而由外患來引發內憂。在沙烏地阿拉伯,回教信仰雖然很重要,但該國離宗教狂熱式的政治真的 還差得很遠。

跟卡達發生過真正嚴重軍事衝突的其實是島國巴林。兩國為了爭奪幾個富含油礦的小島鬧得不可開交,戰火開始於卡達出兵佔領Fasht al-Dibal島。此一爭端最後交給位在海牙的國際法庭仲裁,國際法庭在2001年作出最後判決,而兩國也都接受宣判結果。

大家都知道,回教世界最大的宗教分歧存在於Sunni與Shia兩派之間。Shia的大本營在伊朗,而伊朗與卡達隔海相對。雖分屬兩教派,兩國高層一向都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

伊 朗會不會攻打卡達?有可能,如果伊朗領導者頭殼壞去的話。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渡海攻擊所需的兵力通常必須遠大於防守的一方。在雙方戰備的物質與精 神素質相當的情況下,攻者出動的初期兵力至少得是對方岸防的七到十倍。而這還有個前提:攻擊者必須有足夠的海空運兵能力。伊朗算得上個陸軍大國,在兩伊戰 爭也培養了相當的作戰經驗;但要看到伊朗具備渡海攻擊能力,起碼還得等個二十年以上。此外,跟卡達隔海相望的伊朗沿岸地區,居民大多是Sunni派,在發動渡 海攻擊前,伊朗還得先擺平這一個麻煩。

截至目前為止,伊朗頂多能對卡達發射飛彈。但是這只能當恐嚇勒索手段,真正要達到佔領的目的,還是得靠地面部隊。就算要恐嚇勒索,也還得看看卡達背後那個Sunni派大哥沙烏地阿拉伯的臉色,何況還得顧慮到在回教世界佔壓倒性多數的Sunni派國家的反應。

最 重要的是,今天任何想出兵卡達者都得考慮到一點:美軍。眾所周知,美伊戰爭時的美軍指揮中心就設在卡達。而在此之前,卡達跟美國已在2002年12月11 日簽訂軍事合作協定。美伊戰爭接束後不久,本來留駐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美軍因政治因素大量遷出,到哪裡去?卡達。就算不考慮這些,美國長期在波斯灣放至少一支艦 隊,以確保石油運輸安全。賓拉登跟海珊除外,誰敢亂動?波斯灣地區的零星衝突大都很快平息,跟強勢的美軍駐紮該區域有很大的關係。

有老美罩著,卡達本身所擁有的軍隊人數不多。「他們的錢不夠買更多軍備嗎?」看看數字吧:2006年卡達的軍事支出佔該國GDP的5.4%,高於比被數百枚飛彈瞄準的台灣之3%。而且人家的後備軍人除役年齡是49歲(不分男女),而我們台灣是40歲。凡此說明,即使卡達眼前已無明顯外患,仍相當重視國家安全,甚至比我們重視。

西亞諸國觀眾來去自如」「開大門『迎虎狼』惡鄰來玩」,恐怕只是主觀想像。位於恐怖份子攻擊高危險地區的中東國家,其海關查證驗照不會鬆到哪裡去的啦。

結論:目前,與在可見的未來,在中東地區,真正有能力侵略卡達的只有沙烏地阿拉伯,但是到今天為止「沙烏地阿拉伯侵略卡達」的劇本仍屬天方夜譚。

最後一提,卡達人口中,阿拉伯人就佔了40%,是最大族群。印度人與巴基斯坦人各佔18%,伊朗人佔10%。卡達政府只有吃飽了太閒,窮極無聊才會去想「去阿拉伯化」

聯 合報這篇投書的作者張逸中先生乃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致遠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專長是訊號處理、影像處理、網路程式設計。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因此,他這 篇投書內容會如瞎子摸象般地偏離國際政治常識甚遠,本不足為怪。雖不忍苛責,但我還是惋惜,張博士在撰稿前,未能發揮科學研究者的精神與基礎訓練,稍微閱讀一下必備的基 本資料。

責任編輯與編輯責任

當發現投書內容偏離事實太遠,報社編輯就應發揮其過濾的功能。看到聯合報這份投書,我不禁懷疑:該報民意論壇版的編輯是不是自己的國際觀極待提升,還是自己太混,還是故意要讓張先生出糗?從去年想到今年,我還想不出還有別的可能。

猶 記多年前,在下不才我曾經應某報(非聯合報也)之邀約寫稿,交稿之後,該報編輯來電告知,跟主題相關的事件已有最新發展,希望我能改寫,否則只好退稿。這 種審稿把關的工作,本即報社編輯的職責所在。要能不負此使命,報社編輯得要有起碼的學養、與時並進的資訊吸收、仔細閱稿的認真、維持報紙品質的責任感、跟 退稿的勇氣(尤其面對有名氣或有「關係」的撰稿者)與手腕。這些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像聯合報刊出這樣的投書般地貽笑大方。

寬心看待 此案,我突發奇想:這會不會是民生報被聯合報系裁撤後,某位民生報體育版編輯轉任民意論壇所致?這當然純屬臆測;不過,想到聯合報民意論壇所展現的國際 觀像民生報的體育版般輕輕鬆鬆,想到文字的神妙可以比大衛魔術還厲害地讓卡達美軍基地消失無蹤(海珊你太遜了),我也只好莞然一笑。讀聯合報,不亦樂乎!

一樣快樂兩樣情

by 慕容理深 2006/12/31


我讀聯合報,快樂得不得了 系列 1)


聯合報民調 台灣人三分之一不快樂」。這是12月29日聯合報的頭版標題,該報以此為開端,開始其連載三天的「(不)快樂」專題。據聯合報宣稱,該民調的各縣市有效樣本介於600至616人之間。看來規模不小,可惜我未有機會受訪(奇怪,聯合報做那麼多民調怎麼從沒找上我呢)。

為 了響應聯合新聞網的「每個人都可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標語(其實不論是誰,只要活著,都在發揮影響力,只是,其影響有好有壞,有大有小罷了),藉個人的部落 格來向聯合報說一聲:「我讀聯合報,快樂得不得了」。為什麼讀聯合報讓我這麼快樂?且先以聯合報此專題為例,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情,也為敝人的「我讀聯合 報,快樂得不得了系列」作個開場白。


聯合報不用自己的資料庫?


這篇報導提到:
今年初由英國新經濟基金會所公布的「快樂星球指數」,在受調查的一百七十八個國家中,台灣位居第八十四名;英國萊斯特大學另一個類似的調查,台灣排六十八名。
哇!台灣人真的好可憐,排名排到這麼後面。其實,聯合報早在今年10月15日,就有這麼一篇報導:〈最快樂國家 我居四小龍之首〉。這篇兩個多月前的報導絕對值得一提,因為它一開始就石破天驚地說:「台灣終於有一項指標稱霸亞洲四小龍!」

「終於」?另一家媒體大紀元在10月14日所引用中央社報導的第一句就顯然不同:「台灣又有一項指標稱霸亞洲四小龍!」。據我粗淺所知,好像是大紀元的「又有」比較對。以下僅舉數例為證:
聯 合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有一個頗具規模的資料室,後來還建立了一「聯合知識庫」,再加上現在網路搜尋的便利。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聯合報會說「台灣終於有 一項指標稱霸亞洲四小龍!」,這還真是件怪事。對於前面羅列的公開統計資料,聯合報編輯是真的不知道還是裝作不知道,恐怕得由他們自己作答。


聯合報沒提的


在10月15日,聯合報告訴讀者:
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與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排出全球最幸福、快樂國家。不富裕的太平洋島國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全球第1、高所得國家排名反而落後;台灣排名第84,高於香港第88、南韓第102及新加坡第131名。
聯合報在10月15日的那篇報導其實基本上不離中央社所提供的資訊範圍(而中央社報導的資料來源是經建會)。兩個多月後,雖大陣仗刊登其「快樂」民調,放頭版不說,還用了第三版偌大的篇幅;不過卻對跟其他國家的比較一筆帶過,多少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不知道是因為不沒看英國的「新經濟基金會」(NEF)的那篇原文報告,還是故意不提,聯合報倒沒有拿中國的排名來跟台灣作比較。沒比較其實比較好,兩國各方面情況差很多,動輒拿來比較,只是瞎攪和、無事生波罷了。

的 確,台灣不必沒事樣樣跟中國比。不過,鑑於現在台灣人到中國經商、設廠、觀光、參訪、講學、朝貢、尋歡、包二奶、逃亡、經營販毒或設置詐騙電話中心等等, 林林總總加起來的人數相當可觀,大家還是會好奇:海峽另一邊的快樂指數排名如何?答案是第31名,略勝泰國(排名32)。

難不成說,中國 是塊「樂土」?且慢!請注意,中國是第31名,前面還有一長串呢!別急著說我酸葡萄,人家度量可沒那麼小。先來看看前面有哪些國家,先舉幾個大家比較熟悉 的:委內瑞拉(26)、印尼(23)、菲律賓(17)、越南(12)、瓜地馬拉(8)、古巴(6)。卡斯楚萬歲?還沒呢,還有前五名喲。

從第五名開始倒數,依序為:巴拿馬、多明尼加、哥斯大黎加(照這樣看,呂副總統鼓吹台灣人移民中美洲,好像還蠻有道理的)、哥倫比亞、萬那杜。這份榜單似乎告訴我們,安貧樂道才是快樂之道囉?不過,這樣的歸納推論其實過於簡化。

先 來看幾個富裕國家的排名:瑞士(65)、德國(81)、紐西蘭(94)日本(95)、丹麥(99)、英國(108)、瑞典(119)、法國(129)、澳 大利亞(139)、美國(150!)。這些國家除了瑞士與德國,都排到後段班。要從這個現象來推論說,「有錢反而不快樂」,還是言之過早。

要閱讀這份排行榜,得先瞭解「快樂星球指數」是怎麼計算的。根據經建會的新聞稿(pdf檔):
國民幸福毛額(GNH)最早由南亞不丹國王於1972年提出,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政府善治、經濟成長、文化保存和環境倫理等四個層面,以反映國民整體的真實幸福感受。目前國際間對於GNH的相關研究和指標體系設計,已漸蔚為潮流。〔…〕

快樂星球指數(HPI)係綜合考量各國之生活滿意度、平均餘命和生態環境資源
耗用程度。概念上,HPI指數值的計算=(生活滿意度×平均餘命)/生態足跡。
我不擬於此深入去談詳細的NEF的統計方法,有興趣者請自行參閱其報告。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報所做的民調其實僅限於「生活滿意度」這個面向,跟NEF的研究相 去不可以道里計。而在這方面,台灣在NEF的調查中所得到的分數是6.6分,跟香港一模一樣,略遜於新加坡(6.9),但還是比南韓的5.8分高得多。如 此看來,台灣情況似乎也未必像聯合報所說得那樣慘:
台灣人比較不快樂嗎?看起來是的。

根據本報最新民調,每三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感到不快樂。這比美國或英國平均每十個人才有一個人不快樂,比率高很多。
在NEF 的報告中,英美在這方面的分數的確較高(7.1與7.4),但台灣沒像聯合報所說的那樣差人家那麼多吧。從該報告的第18頁與20頁的表格中,任誰都可以 輕易看出西方國家(北美與西歐)有相當一致性,而東亞諸國彼此情況也差不多。就此來看,文化因素可能在這個牽涉到主觀感受的面向,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根據NEF的調查,台灣人的生活滿意度其實只差0.1分就可以跟蒙古一樣,進入世界前段班。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媒體少唱衰台灣,少把負面新聞誇大處理,台灣人的生活滿意度應該會提高不少。

在NEF的研究中,真正把台灣的分數大幅往下拉的是原因是:過量耗用生態環境資源。 台灣人平均每人耗用3.9公頃的地球資源,遠超過NEF所估算的理想值(1.5),在計算式中有了這麼大的一個分母,商數當然就大幅拉下來。雖然我們不像 英國人(5.4)或美國人(9.5)那麼「匪類」,但身為地球居民的一份子,我們還是得少浪費才是。而對台灣人而言,NEF這份報告的最重要訊息正是在 此。

看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瞭解,為什麼富裕國家多在「快樂星球指數」的排行榜中落入後段班。NEF的報告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反之,聯合 報的整個專題製作觀念還是停留在「『沒妻沒車又怎樣』 不要比較 比較快樂」這種比較屬於個人心理的層次。對於經建會所提供的資料,聯合報似乎只讀到「富國未必幸福,窮國也未必不快樂」,而跳過「衡量幸福指數不能僅建立 在國民所得統計的基礎上,而需採用更多元化的量化指標進行評估」以下的內容。當然,聯合報有其自由,去選擇自己的民調方向;只是,聯合報畢竟還是與NEF 的苦心詣旨擦身而過,不免與世界先進潮流脫鉤(咦,這幾年來,是誰在講誰「鎖國」來著?)


少些負面思考,生活會更快樂

其 實,聯合報既然可以講「不要比較 比較快樂」,就大可不必再去介意台灣在世界快樂地圖之的排名問題。當然,「比較」是內建在人腦中的能力,要人不比較,猶如登天之難。重點在於自己看待事情 的態度:老是往不好的方面看,自然會不快樂,而不快樂的人又有專看事物負面的傾向。所以與其像聯合報那樣說「台灣人三分之一不快樂」,倒不如用比較樂觀的 態度說「台灣人三分之二快樂」。聯合報諸公好像不太快樂喔...

樂觀而簡化地(照記者的簡化方式)來看,既然在NEF的排行榜中,快樂的國家 多貧窮,富裕的國家多不快樂,那麼,在178個國家中排名84的台灣其實蠻接近中間值(89)的。換句話說,在富裕與快樂的天平上,我們位處於中間。這樣 看起來,住在台灣還真是件幸福的事。套句廣告詞:「發現幸福,在台灣」。一想到這裡,我快樂得不得了!

台灣民主道路的獨特性

by 曹長青 2007/01/03

今年是《開放》創刊二十週年。也恰恰是在這二十年裡,台灣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解除了黨禁報禁,結束了政治黑名單,走向總統直選,一步步邁向了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國家。

在媒體信息十分發達的今天,人們普遍會有一種感覺,對哪裡的情形都不太陌生,都「基本瞭解」。但在信息最自由、最發達的美國居住了也快二十年的我, 卻越來越痛感,各個國家之間、民族之間、文化之間的巨大陌生和隔閡遠沒有因信息的發達,網絡的神奇而消失,反而由於距離的縮短、交流的容易而更增加了某種 敵視,而這種敵視又強化了隔閡。這有點像在人群擁擠、物理距離很近的大城市,人和人之間的親熱度遠不如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小城鎮。但我絕不因此而反對現 代科技,反而是現代科技發展的熱烈推崇者。目前這種情形,只是科技發展的副作用之一,人類有能力隨著這種發展而逐步調整自己。

之所以提到現代化的隔閡,是為了談一下我在「認識台灣」這個過程中的感受。本來我也和許多「信息靈通」的中國文化人一樣,自認為對台灣問題一點都不 陌生,關注台灣,主要是想看看中國的影子,看看中國民主道路的前奏曲是怎麼唱的。但近年來多次走訪台灣,在從北到南的各個大小城市,和數不清的台灣人交談 之後,才強烈地感覺到,我原來對台灣的瞭解和真正的台灣還是有相當距離的,從媒體上得到的信息,遠不能反映真實的台灣。台灣的民主之路,對中國走向民主有 一定的借鑒之處,但更有它的獨特性。

這種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台灣人民的反獨裁專制是和反種族壓迫並駕齊驅的,而且密不可分。從台灣走過的道路和中國今天的現狀來看,由於缺乏個體主義價 值(individualism ,「個人主義」的譯法不夠準確)的中華文化所帶來的普遍奴性,導致華人反抗獨裁專制的能量夠不成推翻專制的力量。在台灣的中國人裡也有很多反國民黨獨裁 者,其中著名的如殷海光、雷震、胡適等。他們的言論和反抗行為起到了一定傳播自由主義價值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有限的,不足以促成推翻專制的能量。

●說台語被罰和「十八趴」特權

由於國民黨到台灣以後,除了進行了一場給台灣人民留下深刻創傷的二二八屠殺之外,更施行了一系列種族殖民性質的政策,於是國民黨在台灣的獨裁統治, 從一開始就和種族壓迫連在了一起。蔣介石帶到台灣的黨政軍要員和五十萬軍隊,那些被稱為「外省人」的佔領者,從此主導了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 司法、教育和媒體。即使那些軍人家屬,也集中住在「眷村」,有專門配給。外省人在台灣成為貴族,台灣人則淪為二等公民。在首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21名 高層人員中,只有一名是台灣人,316名中層人員,台籍只有17人。

台灣人不僅被排斥在統治階層之外,連說母語都受歧視,甚至被懲罰,因國民黨統治階層要推行「國語」。今天很多中國人對台灣人講台語很反感,但如果你 瞭解他們的經歷,就會對他們今天的反彈多一分理解。許多台灣人都給我講過他們當年因說台語而被罰款、罰掛牌子的經歷。不久前,台灣知名演員、前華視總經理 江霞來紐約演講,說她小時候就因說台語而被掛了牌子(在胸前掛一個「我說方言」的牌子,直到逮住另一個說台語的,把牌子掛到那個人身上為止)。後來她發誓 學好「國語」,結果由於她人長得漂亮、「國語」說得好,外省人就誇她「不像台灣人」。如此這般對台灣人的歧視,只能播下仇恨的種子。當年日本人統治台灣、 統治中國東三省,也要求說日語,但也絕沒到說母語被懲罰的地步。

國民黨不僅在統治階層和司法、媒體、教育等上層建築領域都主要使用「外省人」,甚至為了籠絡人心,鞏固其統治,制定了一個法律,凡「軍公教」(軍 人、公職人員、教師)人員退休金可有18%的優惠存款利率(其他人則按市面利率)。這種利率,比買股票投資的平均回報率都高很多。由於「十八趴」的高利 率,軍公教人員退休後的收入可以達到比退休前還多,甚至多至140%。由於「軍公教」主要是外省人,等於是人為地制造了一個和本地人不同的「特權階層」。 這種「特權」由於國民黨在立法院佔多數,至今沒有取消。

●種族怨恨比專制怨恨更難消除

這種所謂外省人對台灣人的歧視,至今在台灣仍到處可以感覺到,尤其在媒體上的反映更是明顯和囂張。所以,台灣人民反抗國民黨專制的運動,從一開始就 帶上了反抗種族壓迫的特色;而且由於有種族壓迫,反而更強化了反獨裁的力量。換句話說,由於種族壓迫而凝聚的反抗力量,超過了由於專制壓迫而凝聚的力量。 在台灣人的反抗中,你甚至可以看到類似南非的情形;而由於台灣人在血緣、膚色上和中國人完全相同,根本就是同一種族,你卻施行種族歧視,這比黑人受白人歧 視更不能容忍,怨恨更深,於是反抗的意志和力量就更強。

近年走向民主、走向獨立的許多國家,像立陶宛三國、黑山共和國、烏克蘭、科索沃、東蒂汶等,都有和台灣類似的情形,也就是反獨裁和反種族壓迫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而且反種族壓迫極大地強化了反獨裁的力量。

蔣經國最後被迫讓步,從施行培養台灣本土精英的「催台青」政策,到重用台灣人做副總統,到解除黨禁、報禁,更多是由於難以承受種族壓迫所導致的台灣人民的反彈。而只要解除了黨禁報禁,走向民主之勢則一發不可收。

本來由於大家都是同膚色、同長相,國民黨獨裁垮台後,「外省人」的主子地位消失後,台灣的種族問題就應迅速消失了。但恰恰台灣又來了一個和其他國家 獨裁政黨倒台不同的和平演變,導致專制了半個多世紀的國民黨不僅沒垮台,沒遭清算,反而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可以參選的民主政黨,更甚的是,國民黨居然可以 把獨裁時代的國庫變成了黨庫,於是巨大的黨產,不僅在相當程度上幫助了國民黨保持其在台灣的勢力,更使其保持住了在媒體的主導地位,於是種族問題不僅沒有 解決,反而由於雙方公開針鋒相對而更清晰化了。

●國共兩黨「共存亡」

而在台灣剛剛走上民主之路,正起步邁向一個獨立的正常國家之際,中國經濟又開始崛起,於是經濟紐帶又把這兩個本來迎頭敵對的國家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而此時的國民黨,為了保住其在台灣的主子地位,不惜和宿敵聯手,借助一個大獨裁的政治和經濟實力,來對抗台灣人民。國民黨靠向中國、「聯共」這一步,就更 強化了「中國人」和「台灣人」的對立。於是台灣雖然走向了民主,但其幾十年來抗爭的種族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中共這個獨裁國家的插手,極大地增加了台灣問題 的複雜性,和其內部民主機制運轉的艱難性。

因此,在今後二十年,只要中共在,它就會動用一切統戰手段,試圖瓦解台灣的民主,阻止台灣人民的選擇,導致藍綠的繼續對抗、台灣「中國人」和「台灣人」的繼續衝突,國家認同問題的持續矛盾。

相反,如果中共迅速倒台,國民黨也就立刻失去靠山和支柱,它會馬上洗心革面,變成台灣國民黨或另外一個什麼名字的政黨,會立竿見影地迅速轉向台灣本土,老老實實地做台灣人。為什麼?並不是他們一夜之間就會扔掉貴族包袱,拋棄大中國情懷,而是選民壓迫,只有就範這唯一選擇。

所以台灣今後這二十年的何去何從,中國還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專制中國是台灣深化民主的巨大障礙,同時也是刺激台灣人民繼續努力奮鬥的推動力。

(原載《開放》2007年1月號)

中國的文化進口

by 海兒 2007/01/12

中國文化打從秦朝建立大一統體制逐漸加強思想控制之後已經失去了創造新文化的能力了,所以從漢朝開始就不斷的從印度進口精神文明--佛教,使得中國文化在本質上受到了古印度文化相當深的影響!

特別是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唐朝,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佛教鼎盛時代,不但精神上受到印度佛教的全盤洗禮,連中國武術的發源地--少林寺,事實上也是在達摩從印度將印度武術傳給中國僧人人開始發展起來的。

這種情況一直到清末,才在面臨了歐洲的基督教現代文明的強勢挑戰,才讓文明早已落後時代甚多的中國驚覺到自己已經瀕臨被時代淘汰的邊緣,但是在搞了一個世紀之後,中國卻還是又走回老路,回到了秦朝以來中國那一套思想控制、極權政體、反科學的「中國文明」去。

也因為如此,才使得中國在面對台灣人要行使目前全世界早已認為是普世價值的自決權以建立自己的國家時,就會以「充滿中國特色」的口吻痛罵台灣人是在「數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