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為何如此輕蔑原民文化–從魯凱人瑞被馬總統索吻談起

文/何豪毅 2014-06-03 09:52
為何如此輕蔑原民文化—從魯凱人瑞被馬總統索吻談起
馬總統探視111歲魯凱人瑞彭玉梅女士。中央社

上月31日,馬總統前往屏東縣三地門,探視了高齡111歲的魯凱族人瑞彭玉梅,只會魯凱族語的彭玉梅十分重視,穿了只有重要慶典才穿的傳統盛裝。她學了一輩子的魯凱傳統編織,特別送給總統兩只她編的Gadai(年長婦女親手編織,只送給男性子孫的背袋),總統則送了彭女士一條金鎖片、紅茶等禮物。

這當中發生一段插曲:總統透過翻譯,問可不可以親彭女士臉頰一下,彭女士回答:「我活到現在只被老公碰過」,總統笑笑表示,還好有先問過。

魯凱翻譯為了化解尷尬,幾度向彭女士表達,馬總統只是為了要表示對彭女士的如母親般的景仰,但彭女士仍然堅持,毫無退讓的空間,碰了一鼻子灰的馬總統只好放棄,但已經握住彭女士的手,不知該不該鬆手放掉。

當場拒絕號稱師奶殺手的馬總統索吻,這場面自是再尷尬不過,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份尷尬必須由總統自己吞下去。這是因為此行,總統顯然只做了表面工夫,對原住民文化未有絲毫的了解所導致。

這道理,要從魯凱族的「巴冷公主」故事說起。

巴冷公主 魯凱原民文化經典

傳說在霧台鄉大武部落有個頭目,獨生女巴冷公主生得十分美麗,習得烹飪、編織一手好絕活,年滿16歲的那年,不慎在大鬼湖森林迷了路,被一名英俊挺拔的少年救回,但這名少年的祖先犯了戒律,受到詛咒,被貶為百步蛇的部族(只有即將成為妻子的巴冷公主,才看得到蛇族的原本人形),而那少年正是這百步蛇部族的頭目蛇王。

兩人經過幾段曲折離奇的相遇,最後相識相戀,巴冷經常回到森林裡探望,戀情被巴冷的族人發現,巴冷要求情郎前來提親,於是蛇王率著部族浩浩蕩蕩前來提親,不過巴冷的父母親一眼望去全是百步蛇,無論如何不能答應。

然而寶貝女兒不斷訴說著真心相愛的故事,觸怒蛇王又將會惹來禍端,頭目於是提出最難以達成的要求:要找到傳說中的七彩琉璃珠,也就是住在深海中的人類之母「摩阿該以該以」流出的眼淚,所變成的美麗琉璃珠,以作為迎取巴冷公主的禮品。

蛇王為了實踐諾言,用了三年時間,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帶著七彩琉璃珠回到了部落,如願娶回巴冷公主為妻。婚禮過後,巴冷在臨走前告訴族人,她與蛇王永遠會守護部落,保佑鬼湖森林,族人到此打獵、採集,一定會有豐富收穫。巴冷從此消失,幾天後多雨、多霧的大鬼湖突然放晴,湖的四週就開滿美麗的白色百合花。

百合代表守貞 族人榮譽象徵

當然,這個故事並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而是靠著魯凱族人一代一代口述流傳下來。

魯凱族文化裡,百步蛇象徵強壯、勇氣、幸運與守信,而百合花則成了女性追求美麗、學習傳統技藝與堅守對愛情忠貞的美德。魯凱原住民的純潔文化,透過傳誦故事時不斷強化而流傳下來。

故事裡的巴冷公主所屬的「林暮阿沙」家族,仍世居在大武部落,甚至還有好幾名族人生活在屏東東港,而原住民文化工作者,則在七、八年前,隨著台東與屏東的魯凱族人,找到了傳說中發生人蛇戀的大鬼湖森林所在地,證實這個典故,具有幾分真實性。

故事中的百步蛇,在魯凱族文化中,成為魯凱族人的守護神,成為貴族與頭目專用的重要圖騰。他們會將百步蛇特有的三角紋路,刻畫在家屋的祖靈柱(部分族人仍保持室內葬的傳統)、房屋外觀、木製用品、衣服的裝飾、陶甕、甚至是身體的刺青上。

至於百合花,則成為魯凱族的族花。在重視女性貞操的魯凱文化裡,只有婚前堅持守貞、婚後嚴守婦道的婦女,經過族人的認可,才能在頭飾配戴百合花。

百合花的顏色、配戴的方式,亦有十分鮮明的規則:只有頭目階級的人,才能將花心向前,一般族人再受尊崇,也只能側戴。男性也可配戴百合花,但只有授獵本事強大,受到族人尊敬者才能配戴,與一般社會中女性才會頭戴花飾的刻版印象有不小差距。

索吻「我們的祖母」 無比輕蔑

在魯凱傳統文化中深具象徵意義的百合,對族人而言有非常嚴格的社會約制作用。若少女在婚前發生性行為,那她將不能終身沒有資格配戴百合花,在魯凱各重要慶典中,較年長的婦女人人頭戴百合,若女性被限制不能配戴,她將毫無顏面出席,久而久之形同被自己族人放逐,不守貞、不堅持婦道的人,面對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如此嚴格的戒律,在現今資訊科技發達、道德淪喪幾至無物的台灣社會,這種強大的約制效果,恐怕令初聽聞者都要為之汗顏。

馬總統親自出面,為魯凱族的最年長者祝壽,原本是美事一樁,魯凱族人莫不以此為榮,人人盛裝打扮出席,連高齡111歲的彭女士,也在炎熱的六月天,穿起厚重的傳統服飾就可見一斑。然而總統一句看似親暱的「親一下」,讓整場充滿榮耀的會面,瞬間成為尷尬無比的鬧劇。

報紙新聞裡輕描淡寫,電視畫面上一閃而過,不過魯凱族人可完全不這麼想。一名久居北部的魯凱族人看到新聞,失聲叫道:「該努大!」狀況遠比漢民族的想像還要嚴重。

「該努」是泛指祖母、外祖母,或同族大約同一輩的年長女性統稱;「大」這個發音,在魯凱族語指的是「我們的」。在階級分明的魯凱族裡最高齡、頭戴百合花、象徵堅守婦道達111年的「我們的祖母」,被象徵國家最高權力的總統公然索吻,那是件多麼謬誤、多麼輕蔑的荒誕景況?

為原住民智慧與文化厚度喝采

不明白原住民文化的人恐怕會認為,彭女士「好可愛」,幹嘛大驚小怪,貴為馬總統的親一下應該沒什麼大不了,何必搬出「我這輩子只被老公碰過」這套大道理;然而熟悉魯凱文化的人,明白到彭女士的堅持從何而來,大概都要為了她老太太面對最高權力,依然堅持到底而鼓掌喝采。

相形之下,若非原住民智慧、文化與年齡的厚度,讓彭女士心如明鏡,換成任何其他人,眾人當場的訕笑,可能都會動搖了當事人原本的堅持。

至於馬總統個人,硬得要替位高權重的他想個藉口,那只能怪他日理萬機、國事如麻,加上幕僚千頭萬緒、日夜操勞,才使得馬總統「出包」。但對一位漢人(政治人物)而言,不知道百合花之於魯凱族的意義,卻能動不動背誦出14原住民族的問候語,大概已經非常自以為了不起了。

專買政治期貨的黃埔退將

愚工 2014/05/29
 「國」軍與「共」軍是兩個對應的簡稱。「國」軍是中國人對國民黨軍隊的簡稱,這與在台灣,國人所認知的「國軍」不一樣,本文提到的國軍指的是「國」軍。

《自由時報》廿五日報導,由退役上將黃幸強、陳廷寵、李楨林率領的二十多位國家退役將領,四月下旬赴廣東佛山,參加第六屆兩岸退將「黃埔情」交流活動,引發關注。本文要提醒黃幸強、陳廷寵、李楨林等人,您們是否知道您們幾位在中國主人的內心深處是甚麼咖?

要知道「國」軍在中國人眼中是甚麼咖,我們可在中國拍攝的一系列以國共戰爭為背景的電視劇看出端倪。這一系列的電視劇有《解放》、《長征》、《紅日》、《解放大西南》、《鏖兵天府》、《北平戰與和》、《紅色搖籃》、 《井岡山》、《東方紅1949》、《英雄孟良崮》、《濟南戰役》、《七戰七捷》等等,其中描述「國」軍在內的國民黨人物基本上都離不開「狡猾、陰險、殘忍、 卑鄙、弱智」。

前幾年紅遍中國,被認為是客觀、經典的國共戰爭片《人間正道是滄桑》仍不脫這種基本性格。例如劇中人物,國民黨陣營的楊立仁,黨國意識堅強。隨蔣介石退守台灣後官拜中將。但先前在一次與共軍的遭遇戰中被包圍,與副官一起躲入叢林裡,卻支使身邊的副官到附近覓食,引誘共軍注意,自己則趁機逃走回到南京。另一位劇中人物國民黨將領董建昌,「在多變的時局中屢次轉換陣營」,被劇中的共產黨人評價為「一個專買政治期貨的投機份子」。

在審批嚴格的中國,尤其是國共戰爭背景的影片,必須是「政治正確,符合史實」才能播放,由是觀之,退將們在中國人心目中,「狡猾、陰險、殘忍、卑鄙、弱智」應該是「政治正確,符合史實」的,退將們喊了一輩子反共,叫了一輩子殺朱拔毛,近幾年卻夾著尾巴,趕赴中國享受敵軍的盛宴,甚至喊出「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藉以諂媚敵人,這正佐證了中國對您們「狡猾、陰險、殘忍、卑鄙、弱智」的評價是正確的,是符合史實的。

(作者業商)

 

軍隊介入校園根本是法西斯的活化石

 
 
devilray 2014/05/30

 <ignore_js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Tahoma, Helvetica, mingliu, sans-serif;">2014-05-29_170745.jpg 

2014-5-29 17:08 上傳
下載附件 (79.47 KB)
 

輔仁大學3名學生,日前在校園內的蔣公銅像,貼上「無限期支持蔣介石遺毒滾出校園」貼紙,與阻止他們的教官爆發口角,學生發揮所學要求教官提出他們違反的校規,教官怒嗆:「強詞奪理!」罵他們是「死小孩」,揚言要找警察進入校內偵辦,過程全被錄下PO網,引發網友熱議。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 ... ics/20140529/406737


阿教官不就是會叫的九官嗎?(挖鼻孔)

讓我們來看看到底誰犯了什麼刑責。

********************


1.學生的部分

教官主張學生們黏貼標語,犯了刑法352條毀損罪,
然而毀損罪的構成要件為:
1.毀損、損壞他人文書或致令不堪用。
2.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刑法第352條:
毀棄、損壞他人文書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元以下罰金。

如果黏貼標語構成上述二要件,則學生構成毀損罪,
教官留置學生乃出於現行犯之逮捕而有其正當性。

但是黏貼標語構成二要件嗎?

1.毀損、損壞需達不可回復性(黏貼不能拆下來嗎?)
2.致令不堪用(銅像會不堪用?還是銅像上的老蔣不夠帥?)
3.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損害那些公眾?那些他人?傷害到9.2%幼小的心靈嗎?)

很明顯的,學生的毀損罪不成立,
教官留置學生並無任何理由。

2.九官....不對...教官的部分

學生主張教官留置學生並留下資料,有違反刑法第304條強制罪之行為,
強制罪之構成要件:
1.以強暴、脅迫手段。
2.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

刑法第304條: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如果符合二要件,則構成強制罪。

1.以強暴、脅迫之手段。
(很明顯,以教官姿態命令學生不准離開、留下個人資料,甚至威脅找警察偵辦,有脅迫之事實。)


2.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
(妨害學生離開之行動自由、個人隱私權、言論自由。)

所以Wetalk鍵盤法院判定:
教官之行為構成刑法第304條之強制罪之既遂犯,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

不過這樣亂貼沒關係嗎? 大家對於電線桿上破壞市容的房仲小廣告都很討厭對吧? 
所以民法就有保障這一點

如果教官是蔣公銅像的所有人(很顯然不是),教官可要求學生拆除,
或者是自行拆除後要求相當拆除費用,
但沒有任何刑事上的責任。

話說回來了啦
教官在國高中嚇嚇人還可以
到大學了誰管你啊!?

這種東西早該掃地出門離開校園了
軍隊介入校園根本是法西斯的活化石

 

 

〔 資料來源: WeTalk 論壇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

最近年輕人常講的:國民黨不倒 台灣不會好

李承值 2014/06/03

 國民黨吳志揚主政下的桃園縣爆發弊案,遠雄董事長遭到收押,媒體焦點都鎖定在私人企業遠雄身上,筆者在此想從另一個角度切入,說明最近年輕人常講「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是有意義的。

二○○○年政黨輪替以前,台灣學界和社會非常關注國民黨與私人資本的互動關係,其原因在於一九四九年國民黨來台後,強制接收許多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公私企業與資源。國民黨藉由掌握一黨獨大的行政權,漸次把這些資源分配給效忠於國民黨的人士,形成一種恩庇侍從的關係,簡言之,聽國民黨的,才有奶水吃。後來國民黨更藉由投資等現代化金融手段,用比較細膩的手法,將黨與公私營產業連結在一起,形成惡名昭彰的「黨國資本主義」結構。

二○○○年政黨輪替後,國民黨利用媒體炒作「藍綠惡鬥」、「兩岸關係」等議題,轉移人民對國民黨「黑金、貪污」等特質的注意力,但是國民黨龐大黨產與私人資本間的複雜結構,並沒有因此消失,國民黨玩弄權力資本的陋習也從未被戒斷。從最近林益世、賴素如等人的行徑,更可以看出國民黨利用國家公權力創造喊價空間,以便充實個人錢包的行為仍層出不窮。

因此,筆者認為雖然目前媒體焦點都在趙藤雄身上,但是與遠雄交換利益的另一方—國民黨主政的桃園縣政府,難道就一點關係都沒有嗎?更何況連兩任副縣長「出事」?人民更要注意的是「黨國資本主義」的幽靈,是否從來就沒有在台灣的上空消失過?因為假如國民黨不倒,那今天抓了一個趙藤雄,之後還是會有或被迫、或志願的千千萬萬個趙藤雄呀!

所以,在這個臨近地方選舉的關鍵時刻,桃園縣府又一次爆發弊案,「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口號,更是令人值得省思呀!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發所碩士生)

 

台灣的校園很政治

張國財 2014/06/03
 台灣許多學校校園裡都有「蔣公銅像」,教官則在所有高中及大專院校出現。這樣奇特的校園風光,闡揚與著眼的是教育還是政治?

先談教官。教官在校園的角色扮演更是尷尬混淆的。首先,教官究竟是老師還是軍人?且一般高中並非軍校(尤其是純女校),有軍人鎮日在校園穿梭不突兀嗎?且教官學的是謳歌領袖與下對上的絕對服從那一套,與教育要培養學生「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民主素養是扞格的;教官學的「一個命令、一個動作」,否定了慎思明辨、獨立思考的教育宗旨,軍人引以為傲的「鐵的紀律」,在「愛的教育」裡是不宜出現的篇章,與建構溝通、對話的社會風氣是對立的;教官學的「蔣公是世紀的偉人、民族的救星、時代的舵手」,與教育要教導學生尋求「二二八的真正元凶」的探究歷史真相是拉扯衝突的!

其次,教官除了上軍訓課,所司何事?維護校園安全嗎?坊間保全的專業不及教官嗎?一個月七、八萬元,可雇幾位全職的保全人員了?學生生活、課業、心緒的輔導嗎?這些如果靠半路出家的教官就能解決,大學教育輔導、心理諮商等相關系所也應該關門了!

校園的「蔣公銅像」顯然同樣是擺錯了位置!蔣介石既非科學家、文學家,也不是藝術家、思想家或教育家;事實上,提起「蔣公」,最讓人聯想到的不外是戒嚴、槍斃、政治黑牢、萬年國會、家天下以及「蔣總統萬歲」等等的反民主噩夢,在校園豎立一座座獨裁者的銅像,是想給校園學子怎樣的教育啟迪啊?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請用成功主義的角度來看

周偉航 2014/06/03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不要看什麼事情都用失敗主義的角度。

像是趙藤雄的案子,我聽到很多人說「押假的啦,最後都馬無罪。」「都在外面串完了才押。」「只是虛晃一招啦!」

這種失敗觀點誰都可以說,只要有一點嘴砲力就可以辦到,就算最後所言成真,全台灣也不是只有你這樣預測,所以這種話沒有什麼價值。

但法官們要集氣押他,可不是靠這種程度的嘴砲就有辦法。他們先要抵抗政商的權貴力,也要抵抗百姓的嘴炮力,才能堅持主見把巨蛋級天龍人送去檢查屁眼。

從正面的角度去看,押趙藤雄這種事,已經造成權貴階級莫大的困擾了,他們絕對沒料到會被押。

你想想,你一個賤民階級,如果去砸個行政院被押,會有多大的心理壓力,怎麼安頓父老妻小之類的。別說是趙藤雄這種體面的西裝星人,居然被上手銬拖走,這根本是超級打臉。

以後他再次一臉正經的出現在政經宴會中,其他商界大老看到他,雖然表面上仍是嘻嘻哈哈,每秒幾十億上下,但心裡想的大概都是「他屁眼沒事吧?」「唉,不知道和他同房的是不是瓦哥。」

朱學恆弄他上個惡人榜,他就脆弱得飛起來嘰嘰叫了,被法官搞這麼一趟,你要他怎麼活?

對抗權貴階級,一點小小的勝利也要珍惜、重視,才能收集到更多的勇氣,才會有更多的人樂於投入,才有機會在最後逆轉局面。不要妄想一次就擊倒他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所以看事情請用成功主義的角度來看,不要只用屁眼的角度來看。雖然這篇也提到很多次屁眼,但那是因為屁眼實在太過耀眼。

 

民主信心正在走回頭路嗎?

 
 
史努比 2014/06/01

 自從李登輝的「寧靜革命」以來,台灣和台灣人民就以它的民主自由自豪。時至今日,多數調查都發現,面對不帶善意的崛起中國,台灣人最不願放棄的,就是民主與自由。尤有甚者,這一年來台灣社運學運勃興,我們之中有不少人為台灣的社會政治運動形式和抗爭精神得以「輸出港澳」感到欣慰。

 
圖說:威權時代的幽靈仍然徘徊。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現在這一代的台灣年輕人,特別是在解嚴之後出生的人們,自小在民主自由的土壤上成長,他們很可能是史上最為liberal的一個世代。雖然沒有數字可以佐證,但舉凡言論自由、多元成家、同志等等議題,在校園中的支持度似乎都相當高。
 
有人說,太陽花學運之所以發生,背後因素正因為公開透明民主程序的DNA,已經深植在他們心中。血液中的民主DNA,讓學生們攻占立法院,進逼行政院,只為捍衛現有生活和價值。
 
然而,實況真是如此嗎?近來出現的幾椿新聞,不由得不令人迷惑起來。
 
五月初,「我是中壢人」的臉書粉絲頁進行一項民調,詢問網友是否支持恢復戒嚴,大約有5成5的網友支持。臉書上的調查,科學性自然不足,但55%的結果還是相當驚駭。畢竟,支持戒嚴的支持度在我心中原本是該趨近於零的。
 
另外,中山大學社會系葉高華發表的「搖搖欲墜的臺灣民主?」一文中,引用2010年的台灣社會變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有關民主體制的調查結果也超乎想像。
 
「不管什麼情形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某些狀況下,獨裁比民主政治好」、「什麼政治體制都一樣」三選項,分別獲得52.7%、22.7%、24.6%的支持率。但是「民主一定是最好制度」的支持度,很奇怪的和年齡分佈成反比,也就是60歲以上最高(64.6%),18-29歲最低(41%)。整體看來,40歲以下者有一半以上不認為民主是最佳制度。
 
相反的,「某些情況下獨裁比民主好」的支持度,則是隨著年齡遞減,18-29歲支持度達34.7%,60歲以上者僅10.6%。
 
自2000年到2005,再到2010年的長期追蹤發現,自2000年之後,對民主制度是最佳制度的信心正在逐年下降,對獨裁有時比較好的支持度則是逐年上升。似乎只能推測,年長者經歷戒嚴時代,瞭解戒嚴是怎麼一回事,因此對民主體制有毫無保留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法官審判重大治安案件時是否應受行政機關意見」這項問題中,18-29歲族群中有56.3%贊成,在各年齡族群中亦為最高,似乎也暗示著他們可以接受擴張的行政權。
 
前兩天,輔大學生以抗議方式要求校方移除蔣介石銅像,和教官發生衝突。電視新聞訪問中,有學生表示,反正就是紀念性質,「就讓它在那裡,沒關係」。類似想法,在校園抗爭事件中已非第一次出現。台北捷運殺人案發生後,社會各階層對「嚴刑峻法」的容忍度,似乎也陡然升高。
 
似乎,某些人對於蔣介石銅像這個符號代表的意義,對於嚴刑峻法、國家以維護社會秩序為由而擴張權力剝奪人權的警覺性,不是渾然不覺,就是沒那麼在意。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個世代能同時兼具年輕人與生俱來的基進因子和一向最常在中產階級身上發現的反動意識?讓他們能夠完成連先前對抗威權政府世代都無法完成的攻占立法院,卻又異常在乎抗議現場的秩序、垃圾。讓他們無法忍受封網、因為一則臉書留言就移送偵辦等等侵害言論自由的作為,卻又願意忍受為「維護社會秩序」而趨近警察國家的舉措?
 
對各種年齡階層的人們,這都是一幅混亂的民主圖象。
 
正如同現在年輕人無法想像沒有網路、沒有手機的時代,他們大概也不太容易理解沒有民主的戒嚴時代是什麼樣子。我寧願相信這並非出於深沈思考過後的自發思維,而純粹是歷史的斷裂感使他們不夠理解過去。
 
於是我們知道,上一個世代作得不夠的,還不只是嬰兒潮世代剝奪了下兩個世代的經濟大權、破壞環境讓後人來收拾、坐看社會正義被破壞而若無其事,還包括我們沒能將這塊土地的苦痛歷史和未來想望,在餐桌邊,在前的床邊,在公園,在學校,在清晨的陽光中,在大雨的夜,裡,清晰而有耐心的傳達給他們。
 
要確保民主信心不走回頭路,只有我們把它也視為自己無可避免的責任才行,否則,輕易的責備年輕人不識民主,恐怕會變得和責怪他們「不認真才會領22K」一樣可笑。

 

[畫] 所謂的勇氣,就是繼續支持國民黨

 
 
THK 2014/06/01
 


支持一個黨國不分的政黨,需要勇氣; 
支持一個曾經殺人如麻的政黨,需要勇氣;
支持一個處處反民主的專制政黨,需要勇氣; 
支持一個顯然把民意當放屁的政黨,需要勇氣;
支持一個考慮財團的Z優先於民眾的B的政黨,需要勇氣;
支持一個名字有中國,也真的想跟中國合併的政黨,真的需要勇氣。

向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致敬。

 

〔 資料來源: 畫漫畫.話漫畫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

如果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

民報社論
李筱峰 2014/06/02
 

 「一個端午,各自表述」?

時值端午,不論藍綠大家都在過節吃粽。不過,好笑的是,我們竟然聽到「統獨光譜」的兩邊,也藉著端午節而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述:極端的中華民族主義者說:「你看!你看!台灣也和中國一樣過端午節,吃粽子,可見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還主張什麼台獨?」

極端獨派則說:「台灣要獨立自主,不該過中國人的節日!」

以上兩種敘述,其實都來自相同的邏輯,那就是將「文化」與「政治」完全看成同體。要回答以上兩種論述,只要看看新加坡共和國便可迎刃而解。佔有住民75%的新加坡的華人也過端午節,吃粽子,但新加坡不是中國的的一部分,新加坡人也不是中國人。同樣拿筷子的「筷子文化圈」就包含有中、台、日、韓、新加坡等國,並非用筷子吃飯的都要同一國;阿拉伯文化圈內有十幾國,他們也有很多相同的風俗節日;基督教文化圈亦然。瞭解這個道理,大家放心過端午,放心吃粽子,不必「一個端午,各自表述」。

端午節的由來,當然是源自於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屈原,因不滿當時的朝政而投江自殺的故事。不過今天大家在吃粽子的同時,大概很少人會想到屈原「哀生民之多艱」的心情吧?

兩千多年前,這位楚國的知識份子,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不願「從俗富貴以偷生」;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不願「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絜楹」(圓滑得像脂肪軟皮去求媚)。然而,面對著「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價值觀念混濁不清的環境,他「心煩慮亂,不知所從」,終於鬱鬱不得志,投江而死。在「送往勞來」「咿唔求爵祿」的中國官場文化下,屈原的人格特質是少數中的少數。

上段文字出現引號的詞句,都是引自屈原的文章或詞作(楚辭)中的句子,也是屈原對當時政治環境的批評與感言。如果以屈原當年這些批評與感言,拿來對照當今馬政府與中國國民黨政客集團的言行,簡直貼切到不行。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馬英九身邊的親信如林益世、賴素如、李朝卿…這一大群腐敗的公職人員嗎?他會容忍這個政客集團出現一大堆掏空台灣幾千億,逃亡在外(如劉松藩、王又曾、王玉雲、伍澤元、朱安雄、陳由豪、朱婉清⋯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經濟犯、貪污犯嗎?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教育界也出現一大串連午餐費都貪的校長嗎?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一大堆索賄、行賄、榜標、圍標、買票賄選等等官商勾結、圖利財團的金權政治嗎?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辦綠,不辦藍」或「重辦綠,輕辦藍」的司法嗎?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軍中只為了士兵帶照相手機就將人凌虐至死嗎?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馬英九集團黑箱簽訂賣台的「服貿」嗎?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他會容忍馬政府諸多媚中賣台的政策嗎?(要知道,當年屈原掛心的是楚國的朝政,認同的是楚國,可不是要追求「統一」六國的大秦帝國)。

假使屈原活在當下的台灣,以他的人格特質和人生觀,他可能又要投江自殺一次!但果真如此,保證馬英九及中國國民黨政客集團一定也照樣無感,因為中國官場文化裡面,是不太容易對死諫產生感動的。不但無感,說不定還要將屈原污名醜化為「暴民」哩!屈原只能再徒然喟嘆「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圖/志清)

圖片來源:大紀元

 

〔 資料來源: 民報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