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台灣民間獨特的信仰-地基主

週日 2014年07月06日

信仰起源

現時臺灣的地基主信仰起源說法不一,概列說法如下。

一般亡靈說

在之前居住在此地,不幸過世而無人奉祀的孤魂,則成為地基主,保護此地。而住戶一般都會加以敬奉香火,以求住宅之安寧,此說為日本學者鈴木清一郎提出之後,廣被接受,最為風行。[2][3]因此現代民間流傳是原先住在這個房子的人,其祖先牌位遷走了,但是依附在牌位的鬼魂還停留在這房屋內,無人祭祀;或者之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卻無嗣而亡,因而成為住宅的「守護靈」。

平埔族祖靈說

也有說法是源自於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的葬禮文化,平埔族有祭祖的傳統,並有將死者埋葬在床底下或住家附近的習俗,因此平埔族人認為祖靈不只能庇佑族人宗親,亦是土地的保護神。

臺灣清治時期之初,水師提督施琅發布的渡臺禁令,規定「男子不准攜眷,業經渡臺者,亦不得招致」,故相當多數閩南籍(祖籍泉州、漳州)男子,與臺灣的平埔族女子結婚或者入贅。而平埔族大致上為母系社會,女子是主要的財產繼承者,故此閩南人往往取得了平埔族的土地,為了對平埔族的先人表示敬意而加以祭祀,稱為地基主。[4]

或謂地基主原為平埔族人的祭祀神之一,平埔族古時祭祀地基主,往後漢化的平埔族人弔慰亡魂,並且混入中國的道教習俗,與灶神信仰、土地神信仰開始混雜變形,認為地基主是受到土地神管轄的神明。[5]

但中國大陸福建一帶及現屬中華民國政府的澎湖、金門也祭拜地基之神的信仰,而該地素無平埔族存在。可參見下說「冥界土地所有權的代表神」。[6]

地神說

是類似於土地神的道教神祇,是土地原本的神祇,或說是冥界土地所有權的代表神,與地脈之神龍神或土地龍神有關。客家族群有所謂「山管人丁,水管財」的講法,不拜地基主,而拜掌管家中人丁的土地龍神,《禮記·郊特牲》「家主中霤,國主社」亦稱中霤神,相對國之社神供奉;閩南族群則以冥間的地權之神武夷王作為地基主祭祀。

中國有「買地券」的信仰,牙人李定度與地主張堅固兩位仙人等傳說(與建築挖地的土體或岩體的地基之神有關)在閩越之地加入越人原信仰武夷君(初作武夷,地祇之一)[7],再回傳整個中華大地。[8]

南投的地基主廟神像,即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太一避兵圖》武夷君相同。另蒿里老翁俑也與地基主信仰有關。亦有說地基主(地腳)應為李張二仙,閩客族群拜的則是地祇中的山神龍神(五祀家神)或是山神武夷君。若作五祀家神則神格小於伯公,若作武夷山神則神格大於統境尊王及城隍。

儀式

時機

一般臺灣人常會在除、清、盂、九等節慶祭祖時(或者其他中國傳統節日),與舊曆每月初二、十六作牙祭拜土地神時(或者初一、十五),加以祭拜。

供品

供品大致上應該有菜餚、米飯、水果、米酒、冥鏹等;一般來說多半會以數個碗分盛菜飯祭之,稱作「五味碗」。臺灣傳說地基主喜食雞腿[9],故除了茹素人家,必以雞腿奉祀。也有說法是雞腿為本省人認為雞的最美味部位,故以雞腿祭祀,以表虔誠。但因應現代社會習慣,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往往變成了便當、速食、零食等,而雞腿也常變為歐美的炸雞。

紙錢


刈金,北臺灣民眾祭拜地基主所用的紙錢


九金,南臺灣民眾祭拜地基主所用的紙錢


銀紙,臺灣民眾祭拜地基主所用的紙錢,不分臺灣南北

關於所用紙錢,北臺灣民眾用刈金(金紙)、大銀、小銀等呈敬[10],南臺灣民眾則多以九金、銀紙、蓮花金、蓮花銀等紙錢獻祭。另有人會加上金白錢、經衣。至於為何會普遍使用銀紙、經衣,是因為民間將地基主歸類為陰鬼,與孤魂「好兄弟」同類,因此才會焚燒專供祖先、亡魂使用的銀紙,及可以提供孤魂陰鬼整理儀容的經衣,來表達敬意。[11]

拜法

臺灣地基主的拜法,各地、各家不同。但傳統上地基主的祭拜,大多不立神像或神位,僅立一低矮神案,禱詞:「奉請本宅地基主降臨,享用供品,保庇本宅臺灣省OO縣OO鎮OO路O號O樓,屋主OOO一家清吉,萬事如意。」或者自己添加禱詞,多以居住安寧為念。禱詞如:「奉請本宅地基主降臨,享用供品,保庇本宅臺灣省OO縣OO鎮OO路O號O樓,屋主OOO,一家清吉,萬事如意,門第隆昌,起居泰康,子弟盛繁,出入平安。」[12],以一碗盛白米作為香爐,點燃三炷線香,插香後,待香長度燒過一半,即向其禱告「煩請地基主移駕,到金爐領用財帛」(如有準備「經衣」,則必須先燒),開始燒紙錢。紙錢燒好之後,擲茭杯(如無茭杯則以兩個硬幣代替,一正一反即為同意,稱為聖杯或允杯)詢問地基主「祭典是否圓滿,可否撤收供品?」如果不行,則應該稍待一下,再擲杯。實在等到無可奈何,則向地基主表示「下次祭拜會增加供品或紙錢,請地基主恩賜允杯」,擲出聖杯之後即可撤收供品。

也有人會在祭拜地基主之時,一併祭拜附近好兄弟[13](臺灣人敬稱孤苦無依的亡靈為好兄弟),則召請神明時,稱「奉請地基主、好兄弟降臨,享用供品…」,並要在香爐上插六炷香。[14][15]臺灣的綜藝天王豬哥亮,曾作過廟公,他在錄影前總是率領工作人員們拜拜,一次擺三桌,分別是拜舞臺神(或土地公)、地基主、好兄弟。

地基主的真面目

來源:台北‧都市傳說
.

地基主牌位,圖片來源於網路

地基主是台灣民間獨特的信仰,往往被視為住宅的守護神,不過由於並不具有正式的神格,因此又被歸納為陰神。地基主有不同的名稱,包括了「開基主」、「宅基神」、「地靈公」或「地龍公」等,不同的名稱都能反映出地基主在台灣民間心目中的地位。

在很多的時機,都需要祭拜地基主。

【拜地基主的時機】

一、破土奠基

在開始建設工程前,通常都會舉行破土典禮,藉由儀式來祈求施工順利。在儀式開始時,先向上天祭祀,再祭祀土地公與地基主,意味著向天地報備工程的開始,祈禱順利,最後再用圓鍬鏟土,象徵開工。也有的人會將地基主留到最後才祭祀。

二、遷入新居

在新搬遷進一棟宅邸時,也會需要祭祀地基主。備妥清香、金紙與供品,祭祀的地點大多是在房子的後方或著客廳。祭祀地基主時,因為地基主的身高不高,所以不會使用供桌。不過,很多人都並沒有按照這樣的方式來祭祀,理由容後討論。

三、重要節慶

每逢初二十六作牙祭拜土地公時都會一併祭拜地基主,而除夕、清明、中元、重陽等重大節日時,也是祭祀的時間。


還保留原始祭祀方式的阿立祖,圖片來源為網路

【地基主的起源】

地基主的身份究竟為何?照現代民間的看法,認為是過往居住在此地,死後無人祭祀的亡靈。也有人認為,地基主是受到土地公管轄的神明,專門負責將住戶的善惡舉止通報給土地公,再由土地公轉呈給城隍爺考察。

地基主信仰真正的起源,其實是源自於平埔族的葬禮文化。在《諸羅縣志》就有記載:「瘞所居床下,移其居,而舊宅聽起自圯。」《淡水廳志》也說:「淡水番亡,用枋為棺,痊原瘞於屋邊,以常時雜物懸墓前。」平埔族的喪葬,大多習慣將遺體埋葬在床底或住家附近。


立長宮阿立祖,圖片來自於台灣大百科

而平埔族本身具有祭祀祖靈的傳統,在加上將死者葬在住家附近的習俗,因此平埔族人視祖靈為土地與族人的守護神。平埔族中的拉西雅族,將祖靈稱為「阿立祖」。部落中的公廨,供奉著部落共有的阿立祖;個人則在家中或車上供奉自己家族的阿立祖。

供奉阿立祖的方式,並不設立神像,只以象徵物代替,通常使用甕或水瓶。甕中裝清水,並插上蘆葦或甘蔗,安置在牆壁或供桌的角落,因此又被稱為「壁腳佛」。瓶中的清水,必須至固定的河川請來,每逢初一十五都有換水禮以保清淨。除了水瓶,也有使用豬頭殼、石頭或將軍柱等物作為象徵。

在漢人移民進入台灣後,大多與當地的平埔族女子入贅通婚,並接受了地基主信仰。然而這些漢人移民也帶來了中國的道教習俗,因此地基主信仰產生變化,與灶神信仰、土地公信仰開始混雜變形。平埔族人祭祀地基主的時候,開始採用與道教信仰中一慣的儀式,甚至有的也為阿立祖立碑造像。而漢人文化在台灣取得優勢地位後,甚至將地基主信仰收編為土地公信仰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