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匯率戰,國族主義與經濟哲學

  by Ajin 2010/10/23

其實當初Bretton Woods 採用以美元比對黃金作為國際的標準貨幣,這件事若深沈地思考,會讓人啞然失笑的。關鍵問題就是為何必須有個標準貨幣。這個問題是哲學性高於經濟性。

甭說美元,就算拿黃金好了,憑啥說黃金作為貨幣的標準是最佳的選擇?稀有嗎?未必!漂亮嗎?未必!耐磨嗎?未必!這些條件都有比黃金更佳的咚咚可以使用,為何單獨中意黃金呢?

哈哈,同樣的問題,憑啥定義公分,公尺,英吋?這些標準最初的設定是毫無理性考量的,而是從空氣中抓下來後,變成法制標準,如此就一直延續下來了。

英吋的決定,聽說是英國國王吃早餐時,油膩膩的大拇指在桌上一按,油膩的指印留在桌上,這指印的寬度就是一英吋。這就是標準的起源!同樣,黃金作為貨幣標準也無任何經濟理性根據,只不過是慣性思考罷了。Bretton Woods 會議的國際決定,凱因斯是徹底反對的。

其實用啥作為標準,需要有一些準繩,例如教科書上就提出四種考量:稀有不易取得(rarity)、重複使用性 (durability)切割性 (divisibility)交換性 fungibility)。但即使有這些考量,採用黃金仍然是一種眾人同意下的任意選擇罷了,沒有任何經濟法理的因素。事實上擁有同樣條件的其他黃金替代品還是一大堆。

標 準決定之後,任何貨幣的轉換,或價值的轉換都可以隨意。這樣一下來,事實上用啥作標準都無所謂了,都可以再度換算來來去去的。這樣說來,美元不比對黃金, 或美元不再作國際貨幣標準,其實也無傷。就算是拿人民幣作標準也好,都一樣。問題是人民幣穩定性高嗎?可以超越人為政治控制嗎?這就又是另一問題了。說不 定幾年以後,本位幣會改成為以鑽石為標準也說不定。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出在於為何需要所謂的標準貨幣 (本位幣)?這就牽涉到人類經濟行為的自然法則:「交換」。為何有「交換」的存在?這問題是哲學了,且是深具形而上的性質。答案要上帝才知道,為何當初創造這麼一個咚咚。

「交換」本身是中性。然而,「交換」的結果,若朝著良性循環的話,交換可以帶來合作,促進互惠、幫忙、共存。但若朝著惡性循環的話,就會因人性中的貪婪導致「交換」帶來資本「佔有」的累積之惡果。不錯,資本累積是經濟循環中的惡果!

從 「交換」到「佔有」的累積,這過程所牽涉到的就是整個經濟體系的全部了。交換標準如何擬定?每次交換是否等值?若不等值時,就產生利潤,而利潤合理嗎?多 次交換後的利潤累積要如何使用,注入經濟迴轉系統再產生更多利潤?(投資的起源)目前在某處不用的資源如何轉換到其他需用之處呢?(貸款的起源)。將來若 有天災人禍不可預期的風險時 (價格起伏,操縱的起源)。

關鍵問題不在於標準用啥,而是在於人類經濟行為的內嵌矛盾性:「需求有限、慾求無限」。用最簡單的說法就可以看出這矛盾性的極端:每個人(邦國)都想要有錢。當一個人(邦國)賺盡全世界所有的錢,擁有全地球的資源。雖然成為世上唯一的獨富霸王,但那時變成只有一個人(邦國)的消費時,還存在著可以「交換」的市場嗎?

答案就是這問題:「當賭場將所有賭鬼全贏光了,賭場還可以繼續開張嗎?」這就表示一個人(邦國)賺盡全世界所有的錢,擁有全球的資源後,是也決不可能讓他自己(邦國)這個唯一的富人(邦國)存活下去的。換句話說,若利潤最大化到無限,全體都不要活了。

所以說,不管標準如何設立,美元不用,回到黃金,或改用RMB,或瑞士法郎,或人工晶片,或 - - - - 都可以,關鍵問題在於經濟體系是必須藉著文明的提升來最小化必要之惡!美國不可能因別邦的經濟不好,自己還可以安心過日。同樣,中國也不可能因自己的國族主義,讓中國的經濟凌駕於其他邦國之上而還能維持的。中國自己的國族主義勢必讓中國成為經濟的受害者!這點,中國操控經濟政策的人還必須再受深沈教育才能理解的。

只有透過互惠,共存,利他才能達到全球經濟最優化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