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洞房」變「虎口」


陳春益 2014/04/22

作者:陳春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長榮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教授)

330太陽花學運青年學子的視野與勇氣,值得眾人反省學習之處頗多。以個人所熟悉的兩岸海運協議而言,該協議已執行超過五年,其對屬國家主權的航權、港口的發展傷害至深,而且不是讓「台灣走出去」,反而是讓外籍國際航商「出走台灣」,如全球最大航商(馬士基)不再以高雄港為基地而續租高雄港貨櫃碼頭,預期後續還會有其他外籍國際航商出走。

2008年馬總統就職,為急於兌現競選支票,啟動兩岸直航對談,對岸亦相當給面子,一口氣給了63個港口(包括有些在地圖上不易找到的港口)與我國11個港口直航。該年11月,兩岸就簽署「海峽兩岸海運協議」,並於同年12月15日生效。但由於過於急躁簽署協議,僅論及港口之開放,而忽略諸多關鍵因素的協議,如航線、船舶、貨物等方面的認定,因僅開放港口是無法從事海上運輸,必須搭配航線、船舶、貨物,乃至航商等資源條件。加之,兩岸行政體制的差異,我方偏向「報備制」,如航線經屬開放之港口就准予經營;然對岸採「許可制」,復協議中未論及一些關鍵因素,因而許可準則皆由對岸自行認定,導致我方已核准報備,但對岸仍審批中,形成猶如地方與中央之關係。

再者,對岸的航線經營許可準則乃自行加入「沿海貿易權(Cabotage)」,以貫徹其「一中」的主張,即限定兩岸航線必須使用兩岸所屬船籍,並由兩岸航商經營,而所承載貨物亦加諸種種限制,亦即將台灣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而兩岸航線被降為國內航線。此外,分割兩岸航線與經高雄港的國際航線,並禁止外籍國際航商承載大陸來台轉運櫃,意圖弱勢化高雄港之轉運功能,減縮外籍國際航商的營運範圍。

無可諱言,「兩岸海運協議」之實施,對貨主從事兩岸間進出口作業有所助益,顯著降低貨運之時間與成本,但對我方航港產業之實質利益有限,如協議實施前後兩岸間航線數量、兩岸轉運貨櫃量皆增加有限,但對屬國家主權的航權、或港口的發展卻有相當負面之影響。以對岸自行採行的「沿海貿易權」而言,由於對岸又禁止外籍國際航商在台承載大陸轉運櫃,因而讓外籍國際航商誤以為:我方已承認台灣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並協助對岸規範他們在台之承載行為。

基於以上「兩岸海運協議」之殷鑑,因而強烈建議與對岸簽署協議,不僅需從我方角度加以檢視,更需從對岸角度,甚至模擬分析在對岸的行政體制下如何審批我方廠商的經營、以及對我方整體產業的影響,否則將如「兩岸海運協議」,表面上對岸開放63個港口,我方僅開放11個港口,但11個港口是我方全部的港口,而63個港口僅是他們的一小部分,對岸還陸續開放港口中,以讓不知情的我方民眾誤以為對岸不斷地釋出「善意」,而我方為何還這麼堅持?似乎不太「理性」,殊不知我方已無任何「經濟」籌碼可運用!

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論述者不要講說:「可以先有『婚約』,若不和,再來談『離婚』」。強渡關山式的「結婚」,很可能「洞房」變「虎口」,所以根本稱不上喜事,但也許還有國際人士、或各國媒體來關心,可是一旦「離婚」,則變為家務瑣事,又有誰願意來淌這個渾水?屆時,島國上無辜受害的百姓何辜?弱勢族群何辜?簽訂「婚約」前,宜三思而行,不可不慎啊!
 

兩岸海運協議已執行超過五年,其國家主權的航權、港口的發展傷害至深。

【苗博雅】有人願意流自己的血來爭取人權,另一群人只在意他們沒禮貌

By 苗博雅 -  2014年04月16日

image

以下是 4月 11日我親自見聞的實況。

2014 年 4月 9日,台北市中正一分局發布一篇視憲法與法律為垃圾的新聞稿,踩到我身為法律人所擁有的專業知識以及身為公民所無法容忍的紅線。而 4月 11日早晨發生強制驅離公投盟事件,facebook 充斥著呼籲晚上六點路過中正一分局的訊息,加上人在美國仍心繫台灣的執行長說她也好想路過,當下就決定,雖然晚上已經有既定行程,還是要繞路去中正一分局 路過一下,讓政府知道,人民不同意踐踏憲法的行為。

 

約六點半,我和同事趕到現場,已經約有一千人聚集。那是非常有生命力的狀態,大家自發性地來到現場,沒有任何團體動員,也沒有人帶頭。群眾喊著各式 各樣的口號,一個口號喊到沒力後,又會有人帶起另一個。因為沒有人掌控群眾狀況,同時有數個不同口號聲也很常見。環顧四週,到處都是戰鬥力十足的衝組。我 心想,這次人民真的被惹惱了,大家自主地來到這裡,每個人發自內心地表達對政府作為的不滿,沒有任何人操控、沒有任何人指導。當警備車開到現場時,群眾自 發性地以肉身阻擋警備車前進,迫使警備車後退;聽聞鎮暴警察接近現場時,群眾也自發性地以肉身阻擋。

我真的覺得很有能量。

(當有人要求群眾坐下時,群眾說「幹嘛要坐下」;當方仰寧要求糾察維持秩序時,群眾說「我們沒有糾察」;當有人稱呼群眾為「同學」時,有人大吼「不是同學啦」。只能說,真療癒。)

但,同時,我感到擔憂。

ad

群眾呼籲中正一分局方仰寧局長出面說明,很明顯,中正一的策略是拉下鐵門,讓基層員警在門口第一線面對群眾,以拖待變。群眾的情緒隨著分局一次次舉 牌警告越來越高漲,若繼續激化,很可能有人試圖衝撞盾牌進入分局,或造成其他損失與傷亡。但現場並不全是擁有豐富運動經驗的夥伴。我心想,應該要有具備群 眾運動經驗者出面控場(請注意,不是代理群眾也不是收編群眾,而是作為緩衝,避免非必要的損失與傷亡)。

這個人應該要有群眾運動經驗,同時有決心扛起被政府認定為首謀的責任,並且要承諾留在現場直到事件暫時落幕為止。啊可是我沒把握能留到底啊,而且我他馬的沒帶大聲公(顯示為沒想到會是無人帶領的狀態),怎麼辦咧。

此時發現,群眾中有個很小的擴音器,傳來微弱的聲音。我看到拿著麥克風的人是八六,不騙你,我瞬間感到安心。

為何我對八六有這種信心?其實我並不真的認識他,只是知道這個人而已。我知道他是個對社會運動有莫名狂熱與無比堅定承諾的人。

如果你還記得小熊為廷嗆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的事件,八六就是待在沒禮貌為廷旁邊耐著性子聽蔣偉寧說話的高個兒(被媒體封為無禮坐桌學生,影片 http://goo.gl/g7x1LO)。

如果你還記得大埔事件抗爭,有人連馬英九的影子都沒看到,卻被警察推倒在人行道,頭破血流。那個人,也是八六(影片 http://goo.gl/drchlR)。

某個社運夥伴在提到八六時,說他是「自我反省非常深刻的人」。我願意相信他不會出賣群眾。

既然拿麥克風的人是八六,那最大的問題就是麥克風音量太小。我撥電話找到可靠的司改好朋友,請託調一些大聲公來。接著擠到八六附近,跟他表明身分,告知等一下可以支援大聲公。他用滿頭大汗地用超誠懇的語氣說「謝謝,謝謝」。

麥克風的音量非常微弱,現場群眾非常激昂,幾乎聽不到八六在講什麼。警方三次舉牌後,方仰寧局長千呼萬喚始出來,站在分局門口,基層員警後面。

八六試著跟方仰寧對話,但群眾口號不停,麥克風音量不夠,根本聽不清楚雙方聲音。接著現場就是八六問問題 →方局長一開口就激怒群眾 →群眾鼓譟 →八六努力示意希望大家降低音量以便繼續對話 →方局長繼續激怒群眾 →群眾鼓譟 →八六努力示意希望大家降低音量以便繼續對話 →loop。

我再度環顧四周群眾,發現大多數人,並不是服從八六的指揮,而是「雖然我不見得知道那個拿麥克風的傢伙是誰,但我暫時信任,若敢背叛群眾,我會自己做主」的氣氛。

我非常喜歡群眾自主所展現的力量。

我同時認為八六完全以他對群眾的誠懇,回應了群眾對他的暫時信任。

ad

他公開告訴大家「局長想用以前摸頭的方式,要我們派 10個代表進去談。我們都是自主公民,我們代表自己,我們不會接受這種摸頭。」他本有機會歡呼收割,成為媒體和中壢李姓客官們喜愛的搓圓仔湯化解危機者,但他拒絕。

他誠實地告訴大家,警察可能會再度暴力驅離,向群眾說明結陣的方式,告知群眾司改會律師專線電話,說明萬一被逮捕進警局應該怎麼辦,說明接下來的風 險,讓群眾了解繼續待在現場會面臨到的最壞狀況,接著讓每個人自己做決定。他有機會用麥克風直接閹割群眾的動能,以換取表面的、會被媒體稱讚的和平理性假 象,但他沒有這麼做,他讓群眾為自己負責。

當司改會支援的律師來到現場後,轉述局長意見,希望群眾整理出訴求。八六向群眾溝通時,整理群眾口號,歸納四大訴求後,問大家「還有人想要補充的嗎?」並且把麥克風讓給想補充意見的群眾。他有機會將運動納為己有,但他沒有這樣做。

方仰寧原本答應 8:15 會出面回應群眾四大訴求,但嚴重爽約。群眾情緒越來越不滿、不耐。八六的回應是,整理現場各種意見,不停告訴大家接下來有幾種選擇,保持開放的可能性,讓大家選擇要繼續留在現場,或者轉進立院、警政署,並且持續開放提出意見的可能性。

八六根本豁出去了,他沒在管媒體和外界將如何抓住每一個小辮子用盡吃奶的力氣撻伐他,他在當下就是想達成訴求、完成群眾的託付。直到約九點,我不得不暫時離開現場前,我都能持續感受到,這場運動,非常有生命力。(方仰寧失約害我遲到兩小時啦幹)

約十二點多,我再度回到介石一分局門口。基層員警仍然持長盾在門口結陣,但群眾數量甚至比警察更少。

後來我從網路得知,八六被網民罵翻、被媒體修理。包圍中正一的活動被評為玷汙太陽花。(其實我很懷疑,有真的包圍嗎?只有集結在正門啊,後門可通, 而且警察都可以自由出入啊只是他們選擇不出來)、暴力、非理性。而指揮 323 流血鎮壓(以及先前幹過一大堆視憲法與法律為垃圾的狗屁倒灶事)的方仰寧,一秒漂白,變成除暴安良捍衛法律尊嚴愛清潔有禮貌人人見了都喜愛的好警察。

我也是從網路上知道,不是主揪,當天下午才臨時幫忙發採通還有現場試圖控場的八六,在方仰寧道歉後,跟群眾說可以解散了,但有群眾認為他沒資格發號施令,選擇繼續留在現場。八六一一鞠躬道歉。

ad

好,故事講完了,簡單聊點非暴力抗爭。我所認識的暴力抗爭及非暴力抗爭,簡單說來是這樣的:

暴力抗爭是「抗爭者和代表國家的鎮壓者都有可能流血」;非暴力抗爭是「抗爭者自己可能會流血」。暴力抗爭是要讓國家直接付出慘痛代價;而非暴力抗爭,是讓抗爭者自己付出代價,期待能讓旁觀者覺醒,一起對抗國家。兩者的目的都是對抗不公不義的國家。

「完全合法」並不是非暴力抗爭的要素,例如在某些國家,用文字、演講呼籲憲政改革會被認定為非法(中國的劉曉波),並不代表他採用的方法就是暴力。又或者,就算中國訂立一條「不許自焚」的法律,也不會讓西藏人的自焚抗議因此變成暴力抗爭。

同時,「有禮貌」也不是非暴力抗爭的要素。抗爭就是要反對不義政府的所作所為,終極目標就是讓政府沒辦法隨心所欲,本來就很沒禮貌。

是的,演講、靜坐、遊行、集會向政府施壓,都是非暴力抗爭。幾十萬人上街頭,聽演講、聽演唱,乾乾淨淨二十分鐘退場一片垃圾也不留,是典型的非暴力抗爭。

但這不是「唯一」的非暴力抗爭形式。

打破玻璃、佔領立法院議場,沒有主動使用暴力,不主動侵害他人身體、生命,也是非暴力抗爭;打破玻璃、進入行政院建築,在行政院廣場坐著呼口號,沒有主動使用暴力,不主動侵害他人身體、生命,反而被警察打到頭破血流,也是非暴力抗爭。

在民主國家,人民到政府機關前聚集抗議,要求不適任官員下台,是非常正常的事,也是非暴力抗爭。

集會、遊行、舉嘲諷標語、張貼訴求、呼口號、抬棺、撒冥紙、怒吼、對建築物丟雞蛋、塗鴉、罵髒話、要求政府官員下台,雖然有可能觸犯某些法律(例如 公然侮辱),雖然有可能被認定為沒禮貌,但仍然是非暴力抗爭。因為這樣的行動,不會造成他人流血,只有自己被流血鎮壓的可能性。

再讓我們回到 411 中正一分局集會。

依照當天我的見聞,群眾就是拿標語、站著喊口號、怒吼、罵方仰寧、撒冥紙、在牆上貼傳單、塗鴉。除了兩個寶特瓶飛出(我親眼見到一個、後來聽說又有 一個)之外,並沒有任何會造成警察流血的可能性(更何況,寶特瓶飛出時,在場絕大多數人高呼制止並表示反對)。同時,群眾並不阻擋警察出入分局,甚至幫方 仰寧開道。這樣的抗爭,絕對是「非暴力」。而訴求被彙整的清清楚楚,群眾也一直期待方仰寧出面對話,何來「非理性」之說呢?

其實,某些人口中譴責 411 集會是「暴力」、「非理性」,我猜他們真正想說的,應該是「沒禮貌」、「造成政府困擾」吧。在這個禮貌大於一切的時代,或許做人有禮貌可以幫助我們個人的事業成功,可惜,古今中外歷史上,沒有只憑有禮貌就成功的社會改革。

延伸閱讀:

  1. 方仰寧為何違憲超濃縮懶人包
  2. 【台大法律學生挺318】關於 411 路過行動的 12 個常見問題
  3. 非暴力抗爭小手冊(台灣農村陣線編印,內有超過198種非暴力抗爭範例)
  4. 蘋果新聞整理相對完整逐字稿(但並非最完整),包括網民和媒體最愛酸的「暗殺」一語,也有整句呈現。在此說明,八六此句後有接著補充「我不是在恐嚇你,我是真的擔心。剛才已經有東西飛過來了,我不知道下一次還會飛出什麼。我是真的不想要這樣的事情發生。」(現場聲音嘈雜,僅記錄我聽到的大意)。
  5. 新頭殼報導:「洪 崇晏表示,即便沒有他,也會有其他人出來扛下指揮,但他真的很害怕流血衝突,到最後平和落幕,讓他很慶幸。……他不敢說他自己有功勞,如果有也是歸於全部 自發來的群眾……他笑笑地說,還沒做好成為鄭南榕的準備,『但我希望替台灣的進步付出一點代價,這樣的話,別人或許就可以少付一點』」
  6. 原圖出處(抗爭前,要齋戒沐浴、潔白無瑕;抗爭時,要溫和安靜、不具威脅;抗爭後,要雲淡風輕、船過水無痕。)

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

這是我兩個月前看到的一篇文章…

奴性哲學十句話,洗腦常用詞!

NO.1 【你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適用人群:

這句話對有一種人是管用的,那就是一天到晚只會嫌別人做的不好,似乎全天下都欠了他,從來不反思自己是不是有問題的人。特別是那種試圖讓全世界都按照他們的方式運轉的人。

只可惜,越是這種人,喊「改變自己」喊得越響,他們是在要求別人改變來適應他們的固執。

奴性潛臺詞:

改變有很多種,但是一大部分喜歡用這句話給別人洗腦的人,強調的總是讓人變得柔順的那一面。遇到了矛盾,要求你先理解體諒,先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且是「只能」這樣做,他們會反覆地強調你「只能」這樣做,甚至把某些不該你承擔的責任,推到你的頭上。

破解:

憑什麼不能改變別人,就要改變自己?需要改變的是對待別人的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原則。改變有很多種,比如有人天天抽你,你改變不了這個人,但是你可以選擇 1抽他 2離他遠點,他要是繼續纏著不放,抽他 3調整心態繼續忍耐。

如果抽的夠狠,未必不能改變別人。

NO.2 【社會就是這樣,你又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

適用人群:

只埋怨社會不公平,世界不公平,沒有好機遇而自己完全不努力的人。把自己的失敗全部歸於社會的不公平,全部歸於「沒趕上好時機」,成天懷念所謂的「從前人們多麼有道德」。

奴性潛臺詞:

這句話聽得最多的是在上學的時候—「現在就是應試教育,你又當不了教育部長,不能改變,你就只能適應」,畢業了,他們會用這句話來扼殺你的夢想,「你想的多好多好,但現實是這樣,你只能適應」。

用這句話洗腦的用意在於:我們可以承認有些事情是不合理的,但是你們能怎麼樣,你們沒有力量挑戰社會大趨勢的權威,就不要指責社會大趨勢的不合理了,社會讓你幹啥,你就幹啥。所以這句話經常被用來堵嘴,凡是對某些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對社會弊端有自己的批評,往往會遭到這句話的堵嘴攻擊。

破解:

先不討論人能不能改變社會,這沒啥可論的,就先承認如我等草民是沒有能力移山填海,這句話仍然渾身破綻。

社會就是「這樣」,就是哪樣呢?你只能適應?適應哪種趨勢呢?洗腦者口中的社會現實是否就是真正的社會現狀?

例如最常見的「公務員至上」的擇業觀,即使是目前這確實是一種趨勢,但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再比如現在的婚戀觀,在某些人那裏變成了完全的物質交換。這些所謂的趨勢,並非不可改變的洪流,它們看似氣勢洶洶,其實其中包含很多被放大的焦慮。如這類現象,你或無法改變,也不必非要「適應」。

再退一步,適應,是否就等於隨波逐流?無奈的是,不合理的事有很多,就像郭嘉的教育,我們不是教育部長,是不是就應該對不合理之處避之不談?甚至認為那就是合理的?或者是不是把自己弄成一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這才叫適應?

即使不能改變社會,我們總有保持清醒的權利,在這個神奇的年代,茫茫然隨大流,怎麼死的可能都不知道。

NO.3 【不要抱怨,抱怨又解決不了問題】

適用人群:

極端消極,除了抱怨什麼都不做的一少部分人。為了抱怨而抱怨的人。

奴性潛臺詞:

與這句話類似的還有「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去做……」「有抱怨的時間你早就……」「有本事不要在這裏抱怨,去……」。

事實上,說這些話的人有意無意忽略了一點,抱怨和抱怨是不一樣的,「抱怨」對每個人的意義也是不同的。

被他們稱作「抱怨」的情緒,細分起來能夠分成很多種,他們會把對某些事物的攻擊,求責、不滿、批評全部劃分進「抱怨」的行列,然後一棍子打死,這樣能夠化解很多指責和批評,當你批評的時候,說你是抱怨,一下子就可以把責任推到你的心態上。

同時,「解決問題」的說法,完全忽視世上有「心理問題」,只集中於「現實問題」,忽視人是有情感有悲喜的,完全把人看做一種木偶般的存在。

破解:

抱怨其實是一種不太受周圍人歡迎的行為,特別是不能感同身受的人,他們會本能地逃避負面情緒,並且阻止他人憤怒情緒的表達。對於統治者來說,被統治者的抱怨,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代表內心有怨氣,有怨氣就可能會有反抗。

甚至很多本意是善良的人,他們會簡單認為,滿臉笑容滿口樂觀語言的人,就一定是比正在抱怨的人快樂,從而站出來阻止抱怨,鼓勵樂觀。

事實上,抱怨的積極意義比想像中大得多,通過適當的抱怨發洩情緒,直面真實,明確責任,其意義有時甚至大於所謂「解決問題」。

至於對付某些假聖人,我會直接告訴他:我這可不是在抱怨,我是在罵你。

NO.4 【少抱怨,多感恩】

適應人群:

天天在喊這些話的人,最需要這句話。

奴性潛臺詞:

又是一句生生被毀了的曾經有道理的話,毀掉這句話的,就是最推崇它的那一批人。它越來越變成了強勢對弱勢的一種要求,這使它成為這十句話的奴性之首。

對領導,少抱怨多感恩。對社會,少抱怨多感恩。對國家,少抱怨多感恩。對老師,少抱怨多感恩。對父母,少抱怨多感恩。上對下的要求,強對弱的要求。對別人提這樣的要求,自己就可以少一點承擔責任,少一點付出。

然後,弱勢和弱勢之間竟然也在互相說著:「咱們要少抱怨多感恩呀,這樣才能活得快樂呀」。甚至,把該怨的事說成恩,讓你去感恩戴德,天朝這樣的事還少嗎?

破解:

就事論事,怨恨該怨恨的,感激該感激的,鍛煉自己區別這二者的能力。

子曰過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NO.5 【比起誰誰誰,你已經很幸福了】

適用人群:

無,我從不認為幸福不幸福是比出來的。

奴性潛臺詞:

他們總會找到比你更慘的人,來證明你「其實已經很幸福了」。目的是讓你知足;知足,就不會提更多的要求,知足,就不會有太多的對他們的指責。

甚至,通過找一個比你過的慘的人,讓你感覺產生誤差,以為他們給你吃的苦還都是甜的。這是那些洗腦者的邏輯。有比你慘的人,你就覺得自己幸福了,某種程度上不是一種好的心態。

你嚼著窩頭,回頭一看還有吃不上飯的,你就覺得窩頭啃著挺香,你不去想想怎麼能讓自己吃上白麵?你買不起鞋,回頭一看還有人沒有腳,你就滿足了?你不去努力掙錢給自己買鞋?

這幾年,勸人要知足的越來越多,鼓勵人有追求的卻越來越少。

破解: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幸福還是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能因為世上斷腿的人多,就不允許傷了腳的人哼哼。謝絕比較誰更慘,謝絕「你這樣已經算是很幸福」。人幸福不幸福的標準是自己的,不是比較出來的。

尤其是不要在我鬱悶的時候,再跑過來和我說你當年多慘多慘你現在這個算什麼。對他人的傷痛表示輕視,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再有人這樣對你,抽他丫的。

NO.6 【凡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適用人群:

建議那些總是以此要求別人的人試試。

奴性潛規則:

用「凡事」取代就事論事,以偏概全,用一個「多」「少」的界定,直接混淆了黑白。要求你凡事對內歸因,就像是這十句話的共同特點那樣,是對對方錯誤的有意遷就和回避。

矛盾的起因,該誰的就是誰的,如果要「多」找自己的,「少」找別人的,方式就只能是把別人的錯誤壓在自己頭上。這一點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體現的尤其明顯,很多父母尤其喜歡把矛盾的責任全部推給

孩子,把自己情緒的起因全部推給孩子。一個人畏懼強權,不敢把原因歸於真正的責任人,而是歸結到自己身上,善良且可悲。

破解:

凡事向內歸因,對心理產生的壓力是巨大的,承擔太多本不該屬於自己的過錯。如果形成了對內歸因的習慣,外界的傷害會有翻倍加在你身上的後果。

不回避自己的責任,但「原因」該誰的就是誰的,我們沒有「多」找自己原因的義務。

NO.7 【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過的快樂一點?】

適用人群:

我也不知道對哪些人才適用這一句……(這句話我聽得太多了,不經大腦地就說,自己不爽的時候卻從來用不上,最極品的一次,我的一個朋友發帖抱怨極品上司對她的欺壓,下面回帖竟然說反正快樂不快樂都是一天,還是開心地過吧。我靠,你哪怕什麼都不說呢,也比來這麼一句好)

奴性潛臺詞:

這是極端麻木的一句話,很多人只是機械地重複它,自己卻做不到,足以說明這是句腦殘廢話。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多數時候,快樂還是不快樂,是有原因的。閒著沒事一直傻樂的,閒著沒事一直不快樂的,少。

說這話的人,把人活著的每一天,描述成驢拉磨一樣的僵化,「快樂也是拉一天磨,不快樂也是拉一天磨,為什麼不快樂地拉磨呢」他們宣揚樂觀,可他們本身對待生活的態度,卻不是積極的,既然不能去死,那就混一天算一天。

回避不快樂的根源,這不是樂觀,是麻木。把這話變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荒謬性:「生病也是一天,不生病也是一天,你幹嘛非生病呢?」用這話洗腦的人,正是強化你對人生的無能為力感,同時宣揚快樂至上,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一句快樂最重要,統統抹殺。

破解:

有病別傻樂了,吃藥去吧。

NO.8 【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方式不對】

適用人群:

如果有人不分情況地對你說這個,揍他,然後把這句話送給他。

奴性潛臺詞:

只要目的是「為了你好」,任何方式你都要接受,甚至還要感恩。但是,「為了你好」這件事是不能證明的,因為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做出的傷害,全部會用「方式不對」來掩飾。

這是流氓邏輯。用這句話可以隔絕一切講道理的可能性。

所有的父母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的父母肯定是為了你好。父母在所有事上都是為了你好——所以在這件事上父母是為了你好。因為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接受。

推論完成,結果是你要無條件接受父母的一切。

破解:

一個人,強調自己的父母是對自己好的,強調自己愛自己的父母,完全沒有問題,值得支持。但他沒有資格判斷別人的父母是不是這樣的。更沒有資格在一件他不瞭解的事情上,斷言誰對誰錯。

因為有部分父母,在很多事上是在「為孩子好」,就以此斷言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是很腦殘的。即使是屬於「真的好」的一部分,此言也不可取。

父母所追求的,是他們所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認為的好。方式不對,也應該為這份不對負責。方式不對,子女也有權反抗。

以上都是廢話,最想說的是——假聖人退散。

NO.9 【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這一句在邏輯上脆弱不堪的話,卻是十句話中的大BOSS。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要推翻這條假設,僅需要一個反證即可。事實上,反證絕對不僅一個,只是多數聖人,對這些反證會選擇無視。或者乾脆在「愛」的定義上做文章,把傷害說成是愛,是表達方式錯了的愛。

所謂「表達」,需要有「內在」,沒有「裡」何來「表」,內心無愛,如何能表達出愛?甚至當有的父母自己說出不愛自己的孩子時,假聖人們也會選擇性無視。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支持這個觀點,不僅僅是因為長期的洗腦,也因為這是一個能夠給人以好處的前提。

推理1:

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你的父母,我必然愛你,然後可以在「愛」的旗號下為所欲為。

推理2:

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我是他們的孩子,他們必然愛我,然後可以暫時忽視傷害,取得內心平衡。

破解:

還是那句話,你父母愛不愛你,你愛不愛父母,你自己感覺是就可以是。但是你沒有資格判斷另外兩個人之間有沒有那種愛。人心是複雜的,父母也分很多種。

假聖人退散。

NO.10 【再過幾年你就不這樣想了】

奴性潛臺詞: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再過幾年你就會像我們這樣想。

隨著年齡閱歷的變化,想法會改變很正常。但是,沒有人能夠斷言自己將來會怎麼想。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對事物的看法是唯一的,世上所有的人都會「這樣想」,沒有「這樣想」的人,僅僅是因為時間還不到。

用這句話給你洗腦,是在告訴你,你早晚會像我們一樣思考的,還不如現在就聽我們的,以此打擊你對自己判斷的信心。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判斷完全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的未來必然會按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世界上又成功地多了一個複製品,然後這個複製品會繼續去勸說別人。

破解:

(是不是有點惡毒?)再過幾年人還會死呢。

看完之後,我的心得只有一句話:

不知頭不知尾的就用自己的思維去勸告別人,會不會太以偏概全?

【昨天的血腥屠殺】蔣介石的黃河花園口大決堤!

By 假圖天國

最近有二則新聞令人非常感慨,其一就是蔣介石的遺物被列為國家文物,其二就是有甫發表上任的官員,因為過去曾公開反對前朝「去中去蔣」的政策,而獲拔櫂,並被某些媒體讚其有風骨。其實嚴格說起來,前朝的去蔣化政策並不是要完全將蔣介石從歷史抺去,而是希望還原蔣介石在歷史上的兩面評價,終結過去將蔣介石奉若神明的荒謬時代,只是最後功敗垂成。在幽靈復辟後,蔣介石仍然是被中華國民所紀念的歷史偉人,墳墓有國家憲兵保護,歷史教科書仍然充斥著美化他的謊言。只是有時讀史時會想,那些過去被蔣介石屠殺的百姓,那些起來反抗他而最後被迫害入獄的異議人士,今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別的不說,相信台灣許多人就不知道過去所發生過的一件大屠殺,在這個由蔣介石直接下令執行的慘案中,直接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就高達八十九萬人,幾百萬人流離失所,被迫逃離家園,史稱黃河花園口大決堤。

黃河花園口大決堤發生在中日十五年戰爭的中期,也就是國民黨版八年抗戰史的初期,一九三八年的六月九號。當時國民黨蔣家軍中的幾位將領,在蘭封會戰裡發揮黃埔精神,不戰而逃,導致蘭封會戰兵敗如山倒,為了阻擋日軍追擊,蔣介石下令炸毀黃河大堤,希望來個水淹日軍,並且讓附近所有鐵路全部泡在水裡,使日軍無法運兵追擊。眾所皆知,黃河自古稱為「天河」,因為千年以來黃河不斷的淤積,不斷的加高兩側河堤,最後黃河的河床甚至比兩側的農地還要高,一但大水決堤,後果不堪設想。而這等陰狠的毒計,早就戰事甫起時,就有人向蔣介石建議過,只是當時戰況還沒有完全悲觀,蔣介石只是當作備案來處理。直到了五月底,戰事已經完全絕望,會戰大敗後考慮的只是主力部隊能不能順利撤出戰區,大家能不能躲過日軍的強力追擊,此時也顧不得百姓的死活了,就在六月初開始準備決堤計畫,在六月九日那一天用炸藥與高射炮炸開大堤,整個平漢鐵路以東全部被大水淹沒,一千二百萬畝的農田全部泡在水裡。走避不及的百姓全部被大水活活淹死。震驚世界。

一開始國民黨還打算栽贓到日軍頭上,在炸堤後發動各路媒體強力譴責日軍炸堤的暴行,並且指出這是另一次的南京大屠殺。一直到中日十五年戰爭結束後,國民黨的媒體仍然繼續作這樣不實的報導。直到許多無法辯駁的史料出土,親歷事件的當事人們撰寫回憶錄,直指炸堤的就是國民黨軍隊,才讓事實真相被還原。從此國民黨絕口不提這件淹死八十九萬人的歷史慘案,教科書中只剩下南京大屠殺。順道一提的是,國民黨稱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是三十萬人,還遠不及黃河花園口大決堤裡直接死亡人數的一半,而八十九萬人死亡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因為這是直接在大水中死亡的數字,在大水之後,所有的農田都泡在水裡,沒有任何收成,又造成大飢荒,在兵荒馬亂中也沒有政府單位可以進行人道救援,屍體任其腐敗,又引起大範圍的瘟疫傳染,大水退去後,間接死亡的人數恐怕更是八十九萬人的數倍。會戰結束後,潰敗的國民黨許多部隊,在黃泛區附近四處逃竄,飢荒中無以為食,就搶劫為生,湯伯恩所部的軍隊軍紀特別差,在河南時強淫虜掠樣樣來,所以當時流傳一句話叫「寧要日軍燒殺,不要湯軍駐紮」。國民黨在中日十五年戰爭結束後的內戰裡兵敗如山倒,被中國百姓趕出中國,不是沒有原因的。

後來紙包不住火了,黃河花園口決堤慘案確定就是黃埔軍幹的,宣傳口徑只好轉向,陸續出現一些報導文章指出,由於當時疏導得宜,其實並沒有任何一個百姓死傷。但是有趣的是,當時國民黨蔣家軍與日軍互相指控對方炸堤的報紙,其實都還被保存在圖書館裡,幾十萬百姓活活被淹死的事實,兩方都有積極報導。國民黨的報導指出日軍炸堤屠殺平民,日本的報紙則說是蔣介石炸堤,自己害死中國百姓。文章最上方的配圖就是當時日本的報紙,用「人類永遠的敵人」來形容犯下這等血腥罪行的蔣介石。當然時至今日我們也都知道是誰在說謊了。日方拿這件事來宣傳,並且強調日軍積極救助被大水奪走一切的幸存災民,其實也是言過其實,因為日軍自己跑都來不及了,還會救助敵國的災民??據戰後曝光的日方史料記載,當時日軍不像中國平民百姓,沒有機動交通工具,是有軍用卡車助其撤離災區的,但是仍然有兩個日軍師團走避不及,被大水圍困,日軍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飛機,空投救命物資,讓日軍受困的部隊不至斷糧。但是就算如此,日軍仍然有七千多人死於大水之中。國民黨後來的文宣說「國軍疏導得宜,百姓並無一人死傷」,真是他媽的鬼話連篇。

海地大地震,震驚全世界,但是目前死亡人數仍然未破三十萬人,南亞大海嘯,估計奪走二十二萬人的生命。但是兩場世紀天災加起來都沒有蔣介石一聲令下有威力。八十九萬人從此淪為波臣,而歷史上甚至沒能記上他們一筆。你問我們為什麼對蔣介石這麼有意見。我們只能告訴你,人跟禽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人有良知,所以人類社會無法認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就像我們無法認同蔣介石一樣。我們不認為要將蔣介石從歷史中抺去,這是不對的。我們主張的是要還原歷史的真相,讓大家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事。套句中國朋友愛說的話,這叫「將蔣介石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我們無法認同蔣介石這個人過去的所做所為,多次經過中正紀念堂時也都拒絕進入,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意識形態,而是人都是有良知的。除了已經喪盡天良的人以外,我們真的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人,竟然可以原諒這種屠殺的暴行。

來源:http://sophist4ever.pixnet.net/blog/post/26402453

遲到的公開回信


吳惠林 2014/04/21

2014年04月21日00:19

作者: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在318太陽花學運爆發的那個周末(3月22日),輾轉傳來一封學生的求救電子信,訴求是:

「當學生為反服貿保台灣開始了第一戰,目前還在戰場上努力,專業的學者們是不是該接棒,告訴我們接下來要怎麼走(不是指社會運動,是指台灣未來怎麼走:國力、經濟)。」

他認為這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需要靠專業有研究的學者,來進行專業的分析跟研討。他覺得政府已經不可靠了,如果目前的訴求政府敷衍答應而進入政府後卻看不到程序,他擔心洪仲丘的悲劇應該會重演。他認為服貿事態嚴重,會影響到未來他們的生存權。

他提出三個問題求救:
1.假如政府給予善意回應,會正視檢視條約內容重新做評估,那內容哪些要改?怎麼改才不會有國安問題(需要經濟、政治、法律的專家)

2.假如政府接受民意,停止服貿協議的進行,那得罪了中國使得台灣在國際上更惡意的被孤立的情形是有機會發生的,現階段要怎麼預防?發生後要怎麼應對?(需要經濟,政治的專家)

3.假如政府一意孤行不尊重民意,執意通過服貿使協議生效,並搬出馬英九的專業法律,拿法治當擋箭牌,我們要怎麼阻止悲劇發生?如何判斷官方說法是有瑕疵的?(需法律專家)

他覺得這些都是超出學生能力範圍的問題,但也是馬上就要面臨到的,希望各界學者能發揮所長,拿出畢生的研究,出手救救台灣!

針對這三個題目,我的答案依序為:
1、內容的修改在其次,主要是兩岸主權的特殊性,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走入「香港化」,防止媒體赤化、言論自由倒退、黑道猖獗。需要仔細探究香港簽CEPA以來七年的經驗,這不能由政府單方面來做,需由民間公正具公信力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並結合香港學者專家來進行,以得出防範因應之道。
2、台灣一直是亞細亞和世界孤兒,之所以迄今還能屹立於世,乃因地理位置特殊及早年自立自強發展經濟受矚目,並非跟別國簽訂什麼的結果。關鍵是:我們自己做好,有實力,別人就會跟你交往,說白了,不能求人家,而是人家有求於你,這有待內部和諧,共同一心協力決定如何發展、走什麼路、過什麼樣的生活。
3、民主社會「以民為主」,人民最大,當政者不可一意孤行,強迫人民同意,應使人民「知之」而非「使由之」,應真心傾聽民意。而法律是保障人民、限制政府反客為主來剝奪人民的,這才是真正的法治(rule of law),不應讓法律成為「合法的掠奪工具」。

雖然已過三星期,但這三大問題還是有效,確有必要各界專家們提供錦囊妙計,謹提供鄙見作拋磚引玉。

 

太陽花學運所提出來的問題,令不少人感到焦慮。

 

 

 

追求「小確幸」不是年輕人的錯


鐵平 Tipping888 2014/04/21
 

  
近來許多社會輿論探討時下年輕人只追求小確幸,卻欠缺遠大的志向,這樣的論調不但積非成是,甚至是倒果為因,將上一世代造成的結果,嫁禍到下一世代身上。我認為有必要為台灣年輕人平反。從我的觀察,追求「小確幸」並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近年來台灣經濟上過度倚賴中國產生的必然結果。

台灣現在的處境,很像過去的夏威夷。 夏威夷本來是個獨立的王國,有自己的國王,是一個以農耕經濟與國際貿易為主的社會,從19世紀開始與許多國家就有密切的貿易往來。當初夏威夷的工商菁英階級為了自身的商業利益,希望夏威夷變成美國的一部份,以降低美國對夏威夷出口的蔗糖所徵收的高額關稅, 相對美國處於邊陲的夏威夷,在經濟上越來越倚賴美國,島內的產業結構也漸漸地自我調整成以支援美國大陸所需為主的經濟形態,後來經過島內政變與美軍的登陸,於西元1898年成為美國的領地。1959年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州後,夏威夷的經濟進一步從農業貿易轉變成以「觀光旅遊」導向的經濟體。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核心-邊陲模型」(core-periphery model)可以拿來說明美國與夏威夷之間的經濟發展變化,也一樣可以預見以中國為核心,以台灣為邊陲的產業變化。若台灣放棄過去全球化經貿的主體性,轉向以依賴中國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則位處於邊陲的台灣勢必逐漸失去工業發展的動能,慢慢轉向到以滿足觀光客吃、喝、玩、樂、旅遊、住宿、休閒的觀光社會(Tourism Society or Visitor Economy)發展,台灣社會為塑造這些觀光休閒的環境氛圍,人們開始重視慢活、樂活、生態環境、環保的所謂幸福經濟,而不像過往重視國家的經濟成長,台灣這幾年正迅速地以中國為核心走在「夏威夷化」的休閒經濟道路上。在這個發展趨勢下,台灣發展到最好的理想境界,就是變成美國的夏威夷,若發展的不那麼好,就是變成菲律賓的長灘島。你若去過這些地方觀光旅遊,就知道夏威夷與長灘島的差異。

馬政府主導的傾中經濟政策,導致了台灣的「夏威夷化」,台灣年輕人是順應著「核心-邊陲」經濟大環境的微妙變化,被推向上一世代眼中的「小確幸」行業,開始認真經營起咖啡館、民宿、餐飲小吃、服飾藝品店、洗衣清潔等服務業。在年輕人眼中,認為廚師、 餐飲旅館管理 、藝術表演工作、空服員、客服人員、美容美髮芳療按摩等等,比起銀行、保險、工廠、公司上班更有升遷賺錢的機會,因此才去從事。郭台銘等工業界大老們,不應該指責年輕人:「只想開一間咖啡店就滿足。」工商大老應該反省,你們這一代企業家與政客,為什麼讓台灣的年輕人「只能靠開咖啡店、珍珠奶茶店、香雞排店來求生存。」台灣年輕人從事工商大老口中所謂的「小確幸」內需服務業賺錢謀生,並沒有不對。當政客與企業家們,將台灣的產業連根拔起,鼓吹西進中國,把台灣的工作帶走, 前仆後繼的到中國創造了工作機會,把利潤賺進了自己的口袋,到底留給台灣年輕人什麼樣的未來?將台灣「綁進中國」,才是鎖國,擺脫中國,勇敢面對世界,才是真正的開放。

台灣的「夏威夷化」,是馬政府ECFA架構下傾中經濟政策造成的後果。追求「小確幸」並不是台灣年輕人的錯,而是「核心-邊陲經濟模式」下,位處邊陲的台灣社會必然走上的道路。台灣要扭轉這個局面,必須要有見識卓越的政治家,帶領台灣重建政治與經濟的主體性,用更積極開放的全球化策略,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帶領台灣重新加入世界經濟的舞台。

 
 
延伸閱讀:
  1. Hawaii: Islands Under the Influence, by Noel J. Kent
  2.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imic Geography, by Paul Krugman
  3. 台灣簽訂ECFA後可能的後果, 陳師孟

 

 

〔 資料來源: Focus on Taiwan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