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鴻海、聯電讓您賺大錢?

鴻海、聯電讓您賺大錢?

任何人都知道北京說的九二共識和馬團隊說的九二共識完全不一樣,因此馬用九二共識來嚇唬台灣人民,乃是一種非常不道德也不應該的態度。

南方朔

看到鴻海老闆郭台銘搭私人飛機四處幫國民黨站台助選,又聽聞聯電的宣明智號召企業主挺馬英九與北京彼此唱和的九二共識,我這小小的股市投資者在冷笑之餘,更為台灣經濟憂心。

 

首先來看一張統計圖,這紅色曲線絕對不像我們這些平凡人的收入變化,它反映的是鴻海近年對中國投資的金額:

馬英九上台後,大幅放鬆對中國投資的管制,鴻海對中國投資金額一飛沖天,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超越了多年來以台灣為主、輔以佈局美、中、星的台積電那個一直沒改變的投資金額。

以往不敢大搖大擺捧錢到對岸的聯電也跟鴻海差不多:

看到這些變化就不難理解,為何晶圓雙雄的張忠謀在一個月前就已老神在在地表示中立,言明「支持選出來的總統」,而相反地,聯電的宣明智則急著亮政治底牌。

曾持有這兩家股票的我怎麼看?先看股價:

您或許已經猜到了:曾經,我買賣台積電股票賺了錢,而聯電則讓我認賠出脫。當初我買聯電,原因之一是欣賞曹興誠的聰明。我承認自己的誤判,因為我沒料到曹先生聰明。當然,玩股票虧錢時99%要怪自己看走眼。不過,在我個人二十年的投資經驗中,只有因兩檔股票賠過錢,而且在聯電賠得最多(幸好我夠小心,離「慘」還很遠)。

當初聯電,本想一直續抱;但在計算股東紅利是否划算後,只好忍痛割愛。來看看上述三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吧:

如果有人問我,這三家公司哪個最值得投資,我一定毫不猶豫地說:台積電。對了,有必要澄清:我現在手上沒有台積電股票,但打算適時買入,所以,我對台積電股票的正面評價對我的荷包不會帶來立即利益。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或有閒錢買賣股票。我之所以要念一段股票經,因為那是鑑於時事而選取的一個整體經濟切片。

在宣明智登高一呼下,我們看到報紙上有數十位企業主聯名登廣告說「沒有企業就沒有就業」。然而,近十多年來的台灣經濟主要問題卻是:不少企業跑到中國去大量創造就業

對中國投資年年增加,而國內的「固定資本形成」進入本世紀後就沒再回到上世紀末的水準,即使在馬英九吹噓的那個經濟成長率超過十趴的2010年:

1990年代初開始的產業西進釋出大量勞動力。起初,還有內需所創造出來的服務業吸納。但這種我服務你、你服務我的經濟活動能累積多少財富呢?至少,其速度的速度遠不如出口導向的製造業。於是,男性失業率在1995年以後迅速上升。

既然勞力過剩,失業率就易升難降,頂多跟著景氣循環而起起落落:

景氣循環加速,風險係數提高,營業利潤也越來越薄、越難預測。為了控制成本,資方通常從薪資面先開刀。緊縮人力,同時加重在職者工作量的作法在服務業尤其容易實行,所以輪到女性失業率也居高不下。

驟升驟降的失業率代表職業保障的弱化:工作來得快,去得也快。由於這樣的結構,資方的優勢增強,勞工議價能力低落,於是,以前還值26K工作動輒被降價到22K。這個趨勢再下去,不出幾年就可以見到19K。台派經濟學者常講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在勞動市場上完全驗證。ECFA只能讓相當少數的人發。

十幾年前,「產業升級」、「兩岸垂直分工」是西進派常用的主要理由。然而,「高學歷、高失業」之趨勢(甚至結構化)顯示「水平競爭」已相當嚴重:

其實,只要去看看中國大學生的失業情況,就可以預見兩岸「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安排」之後果。

所以,高舉「九二共識」的國民黨政府才是不折不扣的「意識型態治國」,而這個意識型態是用來掩護極少數人的兩邊通吃。大多數人在兩岸「經濟整合」的過程中是輸家,這不是未來式,而是打從1990年代前期就開始形成的局面。事實勝於雄辯,滿嘴數字的馬英九絕對不敢告訴大家這種數字:

上圖「中位數」代表排名最中間的家庭之收入。他們才是真正的「中間」選民。

他們的收入遠不如郭台銘或宣明智。而既然這條線向下走,近年收入下降者很可能超過全國之半數。

郭台銘、宣明智的動作完全體現了中共「以商圍政」的策略。照他們的路走,台灣在政治自主性與經濟自主性兩方面都將完全失去著力點,最後結局即讓北京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圖謀。可嘆的是,台灣還有很多選民支持或不理會這個大圈套。

自己可以作一個決定來讓自己的日子更難過。相反的決定呢?當然比較好。幸好我們現在還能自由作決定。

version 1.00, 2012-01-13 22:00
慕容理深 發表於樂多 

民進黨的經濟立場

 

民進黨的經濟立場
在2000年政黨輪替前,民進黨在經濟方面,是以自由主義為主要理念。他們反對政府干涉,具體來說,包括主張國營事業民營化,與反對諸如股市護盤等。當時許多民進黨立法委員提案反對基金護盤的紀錄現在都還查得到。

後來,可能由於陳水扁缺乏一貫的政治和經濟方向,民進黨又走上了搞政商關係的一路。民營化的開展有限,而護盤一類的政策在民進黨執政期間也一樣發生;這是台灣很悲哀的一點,台灣的股票市場有相當大比例的「散戶」投資者,這些缺乏風險承擔能力的人,足以形成一種理所當然的輿論、一種民粹,逼著想維持政權的民進黨一起投入金權遊戲。

在這之後,陳水扁政府和民進黨似乎就把當初的經濟改革理念一點一點地遺忘。

至於國民黨,則一直都維持著一慣風格,即是藉由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的企業為了延續生命不得不的勾結行為,營造出企業界支持國民黨的氣氛,進而讓選民誤以為國民黨很會「拼經濟」,也讓國民黨上下總幻想著自己很懂「財經」。

但其實國民黨那種透過黨來營利、又藉政治權力保護特定企業的金權體制,不論是主張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還是主張政府主導的經濟學家,都不可能認同。國民黨體制既是殷海光等主張自由經濟的學者所反對的,六十年前國民黨被共產黨趕出中國就更不用說了。

到了這次總統選舉,民進黨延續著2000年以來記憶喪失的慣性,並未強調要提供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即使這「公平競爭」正是國民黨執政下最欠缺的,因為他們自己就在經營企業。

相反地,在2012年的選舉中,民進黨在社會議題上藉著維護弱勢權益的「公平正義」口號,成為資本家的對立面;在中國事務上,又因為反對傳說中的、空洞的「九二共識」,對投資中國的台灣企業產生政治上的壓力。

即使這所謂「九二共識」只是一種基於「一個中國原則」的象徵物,沒有什麼實質內容,會支持的只有在中國投資的台灣企業;而且也只有台灣企業,其他在中國投資的跨國企業根本不需要支持什麼共識;但又由於民進黨早就站在企業的對立面,即使是無關於九二共識的台灣企業,也很難站到民進黨的一方。

總之,民進黨逐漸走向了一條與企業對抗的道路;有人說蔡英文比較中間,但這種論點其實是在統獨問題、在形象上才成立。事實上,蔡英文陣營與企業方面的關係,可能是民進黨在歷屆總統選舉中最對立的一次,這種對立在台灣稱不上是中間。

其實從宇昌生技的案例,和蔡英文的生平資歷,可以看出蔡英文其實與資本家比較相近,反而她與傳統的社會運動團體、弱勢底層沒太多關係。蔡英文這種身為富者卻願意為弱勢發聲的精神是很可貴的;掌握了這一方的論述基礎,並建立了基本的社會福利理念後,如果能再找回民進黨當年的自由經濟主張並兩相結合,那就更完美了。

文章作者: Luunvras 於 下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