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戳破在台中國人[維持現狀]的瞞天大謊

by karllai 2007/04/3

關於所謂「台灣不獨,大陸不武」的迷思事實上已經存在許久。從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每每便以民進黨執政後所可能引發的台灣獨立意識將使兩岸陷入戰爭的危機來恫嚇台灣人民。時至今日這樣的一套思路也已經成功的深植許多台灣人民的心中,成為諸多人民心中唯一可以避免受到戰爭威脅的防護傘。然而,這樣的一個防護傘究竟是真有其功效或者只是大家心中用以自我安慰的信條呢?

事實上,中國所發表的對台動武的條件有三個。第一、台灣獨立。第二、外國勢力介入干預。第三、台灣問題久拖不決。前兩項先不論,最後一項明確的指出,如果台灣問題拖的太久沒有能夠有效的解決,那麼中國政府也是會考慮對台灣動武的。平心而論,沒有人真的喜歡戰爭。若有任何能有效的化解戰爭發生之可能性的作法,相信不分黨派都將全力支持的。但是,現實的狀況是,中國的策略相當明顯的擘畫出他們意欲解決台灣問題的企圖與方式。中國政府所提供給我們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間單的說,若不願以「和平」的方式統一,那麼他們就會採取以武力的方式來達成這項任務。所以,事實其實是相當明顯的,所有島內對於避免兩岸發生戰爭或台灣未來走向的爭論對於中國政府來說都不是重點。他們唯一想確認的就是台灣願意與中國統一的,而且這樣的一個意願必須要在有效的時限內付諸於實際行動。如此才是中國政府能接受的唯一答案。至於台灣人民所作的其他決定都只會導向戰爭一途。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只有「統一」而且是「有時效性的統一」才是他們要的。然而,在對台的策略上,他們也很清楚的瞭解到這樣的要求不能表現得太露骨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因此,在所有會接觸的媒體的場合中國政府都會刻意避免去強調此一立場。他們知道,至少現階段絕大多數反對台灣獨立的台灣人民其實對於「統一」的接受度也不高。而這些人在統獨之間所做的選擇是「維持現狀」。這樣的決定雖然不是他們想要的,但是至少比起「獨立」還要順耳些。

在「積極的強調堅決統一的立場,但可能造成台灣人民更激烈的反彈」與「消極的接受維持現狀的要求,但可以換取更多的時間與較少的敵意」之間,中國政府很聰明的利用了這個台灣自己創造出來的「暫時的灰色地帶」。他們知道,現階段這片維持現狀的灰色地帶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幫助他們用來抗衡台灣內部支持獨立的勢力。利用「維持現狀」所創造出來的「暫時無戰假象」(temporary war-avoidable false impression)來凸顯、強化獨立會引起戰爭的可能性。進而壓制主張獨立的島內勢力。

另一方面又可以滿足美、日等國際勢力對於「勿片面改變兩岸現狀」的要求。此外,它還可以為中國的統一戰略上換取更多的時間與彈性。換句話說,現階段消極的接受維持現狀的聲音將可為他們積極的換取更有力的戰略地位。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泛藍內沒有人敢明確的主張統一但是中國當局仍對他們抱持著較善意的態度。相當明顯的,中國政府對在處理台灣問上可說是相當功於心計。

反觀台灣,在一片反陳總統、反台獨的聲浪下。似乎從來沒有人認真的去思考他們所提出的「維持現狀」的可行性。事實上,若「維持現狀」真的可獲得中國政府善意回應並且是減少台灣受到傷害的可行之路,那麼中國政府為為何需要大費周章的訂立反分裂法並且在國際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台灣的生存空間呢?許多明顯的事實都再再的表明了即便是「維持現狀」也是他們所無法接受的選擇。

在這樣的狀況下,令人感到憂心與難過的是泛藍內人才濟濟,博學強記之士多如過江之鯽,竟無一能看出此一事實,依然寄望於「維持現狀」此一選擇能為台灣帶來永久的和平。這樣的期望說穿的其實真的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只是,如果這是泛藍出於無奈的選擇,那麼,泛藍將自己陷於不得不的困境其實才是所有反對泛綠人士真正該憂心的。在不能或不敢主張統一的狀況下,一方面背負著沈重的包袱,一方面經不起失去傳統泛藍支持者選票的打擊。泛藍的主事者似乎除了選擇倡言「維持現狀」外,似乎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了。竊以為對於泛藍支持者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課題。至於「維持現狀」是否真能為台灣帶來永久的和平此一疑問,答案應該是相當明顯的了。

林江邁的真真假假

by 阮美姝 2007/02/09

二○○ 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台北市文化局發表《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林江邁》紀錄片,其中有林江邁的小女兒林明珠與林江邁孫女林素卿(林江邁次子林匏螺之女)的訪談,連同紀錄片一起發行的小冊子,內容皆與過去我從事二二八事件調查時,林明珠、林匏螺跟我所講的完全不同,嚴重扭曲歷史事實。為此,我必須出來說話。

為了對歷史負責,我重新展開調查。後來根據我的重新調查,二二七那晚林明珠不只沒有跟媽媽出去賣菸,她根本就不在台北,證人說是在桃園龜山山上的舊路坑(林江邁娘家)!跟在林江邁身邊的是第三跟第四個兒子,土龍(綽號)和文山,林匏螺跟我說那天去賣菸的是文山。文化局的謊言被揭穿之後,就有很多人來關心這件事,特別是李憲文老先生、黃守禮教授和《一位台美人的奮鬥傳奇》的作者王桂榮先生,都表示事件發生當晚他們人在現場願意作證,沒有人看見林明珠這個小女孩,尤其王桂榮先生就在林江邁的隔壁賣菸。

二○○一年,我去訪問林明珠,她跟我說當時年紀小,她不在現場,六十年前當天她媽媽發生的事情她都不知道,叫我去找她哥哥林匏螺,但是強調千萬不能跟哥哥說電話、地址是她給我的。當時對林明珠的這句話沒想太多,以為是一件小事,等看到這本書才知道當時為何她這麼怕哥哥林匏螺(林匏螺本人排斥外省人,連結婚喜餅都不願意出去送)。

本來林家都不願意接受外界訪問,但是我以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身分很有誠意去拜訪,林明珠也很歡迎我,所以才介紹他哥哥讓我訪問。由於林匏螺先生與我年紀相近,後來變成了好朋友。有一天,我拜託林匏螺讓我拍攝紀錄片,完整的訪談內容都在我出版的《二二八家屬的二二八史》裡面,從第一片的第二十至卅五分左右。紀錄片裡面可以很清楚看得出來,林匏螺才七十歲左右,當時頭腦還很清楚,身體健康,絕對不是像他女兒林素卿所說的是她爸爸胡亂跟我講。在林匏螺先生過世之前十天,我還特別去探望他。

一九四七年二月廿七日,林明珠人不在台北,林素卿還沒有出生,林江邁如何受傷、就醫,去哪家醫院,根本就講不清楚。事實上,林江邁是送到洪外科住院治療,因為二二八事件中受傷、死亡的大多是送到洪外科,最有名的是蔣渭川的女兒巧雲。

桃園龜山地方人士跟我抱怨,文化局打算從省道台一線旁邊開一條很長的路直通林江邁的墓園,想要給林江邁安魂讓人憑弔祭拜,地方人士強烈反對,因為這又是另外一種造神!到底誰在利用林江邁,誰在製造神話?但是幾千名的二二八受難者的母親、太太,文化局要怎麼交代?丈夫、兒子被殺之後的驚惶、痛苦和屈辱,發瘋、生病、賣身,一輩子被人監視,現在還活著的這些人,誰來同情?

林江邁女士於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導火線而不是禍首,此次文化局補助出版《尋找二二八的沈默母親─林江邁》紀錄片,完全忽略事件爆發之前的民怨與衝突的真實原因,對於當時的政經社文條件毫無著墨。失去了歷史縱深的論述,無法作為歷史解釋之根據。要還原真實的林江邁女士,就不能避談二二八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如果缺乏面對歷史的勇氣,反而只是讓林江邁女士面貌更形模糊,讓紀錄片所強調要「以小市民、女性觀點呈現的二二八歷史」,變成一種捏造扭曲的虛假故事。

二○○六年六月,我將一生追尋調查的二二八歷史資料,全部無償寄附給台灣神學院及真理大學保存使用之後,公開說以後不再跳入歷史真相的調查,要致力於推動二二八歷史研究及教育,藉花藝與音樂傳達歷史情感,用愛包容一切悲傷。但是,今天我為什麼從教育界又站出來?是為了二二八的真實,為了不讓錯誤的虛假歷史取代真實的歷史共同記憶。我知道林家不少事情與內容,我同情並欽佩林江邁,但鄭重要求林明珠、林素卿兩人一定要向所有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也向台灣人歷史認錯、道歉,並向文化局勇敢說出扭曲事實的行徑。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終身名譽講師

228與301

by 雲程 2007/03/03

228?當然是1947年的那個。228已經成為一種「專利」,提到228,它不會是一種「價格」,以不會是一種「門牌號碼」,更不會聯想到2004年總統選舉雙方得票百分比的差異。228,就是1947年的「大屠殺」。

可是,301呢?許多人都忽略了。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復行視事」為ROC總統。

奇怪,一個已經辭職的總統,照說其「權力」已經移轉他人,除非再經過原委任者(國民)透過正當程序(選舉)於法律所允許的正確的時間上再一次委託,否則其權力一旦放棄、一旦失去,就永遠不可能失而復得。

可是,蔣介石「可以」。

他暗中埋下「下野」的文字地雷,再玩一次「復行視事」的遊戲。於是「下野」與「復行視事」跳脫了ROC憲法的「辭職」與「就職」的規範。

這就是中國人自以為是的文字遊戲,到現在,徒子徒孫還在政壇上、CALL IN節目上不斷的上演。

不過,蔣介石「復行視事」的是「總統之職」嗎?雖然他是這樣說。他有無其他職位可復?

1945年9月2日,太平洋聯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所發佈的《總命令第一號》,指令在台灣、澎湖與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的日軍應該向「蔣介 石元帥」投降。所以說,「蔣介石」個人的確擁有「軍事佔領台灣」的權力。而這個盟國的委託佔領權力,被他複委託給何應欽,何應欽又複委託給陳儀了。 1949年12月他流亡到台灣來,1950年3月1日的「復行視事」,若要說「合法性」的話,在憲法學中是找不到的,但在「戰時國際法」中,也就是「佔領 法」中是可以找到的。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的「復行視事」,是將複委託出去(其實應該說是何應欽,高昇為浙江省長的陳儀早就因為貪污給槍斃了)收回來親自掌握。

1950年3月1日,是蔣介石正式、親自執行「盟軍佔領權力」的日子。如果跳脫國內法、憲法的領域,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外省人原罪 國民黨給的

by 陳翠蓮 2007/03/05

每年二二八,台灣社會擾攘不安。當人們要求釐清真相、追究責任時,多數媒體總抨擊是在製造族群對立、破壞社會和諧。這真是奇怪的邏輯。筆者認為有必要耙梳相關史料,追索此種論述的起源與形成過程。

二二八事件後國民黨政府嚴密監視事件相關人員,一九四七年十月警備總部核准「自新人犯」三九○五人,成為當局的黑名單;一九五五年在情治首腦蔣經國 指示下重新造冊,達六三一七人;一九七一年,僅彰化地區黑名單就有三四五人。另一方面則對事件全面消音,據統計,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八三年間,全台主要媒體 只出現過四則二二八事件有關新聞,到一九八七年則只有十五則,顯見當局在公共領域對此議題嚴密封殺的態度。

儘管島內噤聲沉寂,卻禁絕不了海外的沸沸揚揚,潛伏多年的二二八根苗,已茁壯為台灣獨立運動的大樹。一九八三、八四年海外獨立運動人士攻勢凌厲,當 局必須有所因應,於是在一九八五年由國家安全局主導進行「拂塵專案」,徵集各情治機關的二二八檔案,交由一「論述小組」,於一九八六年出版了「拂去歷史明 鏡中的塵埃」一書。書中除強調政府的寬厚態度、二二八不是獨立運動外,首次提出「重提二二八即是破壞團結和諧」的論調,開始把追究國民黨責任與分化族群劃 上等號。

一九八七年島內也掀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行政院長俞國華答復立委質詢時,循著前述基調指責該運動是「揭開歷史傷口」、「挑撥同胞情感」。對照一九 八五年答復江鵬堅的質詢,則還停留在「共產黨顛覆」的說法。此後,雖然民進黨立委年年就二二八真相與責任問題砲火猛烈,但政府官員一致以族群和諧論調,迴 避責任、轉移焦點,外省族群更緊密與國民黨綁在一起,為該黨背負起歷史包袱。又經過黨國媒體不斷傳播,一再複製,官方說法深深灌入人們腦中,「重提二二八 就是製造族群衝突」成為反射性論調,外省人原罪論於焉形成。

民主轉型期,李登輝前總統本身有著結構性的角色矛盾。一方面做為「台灣人總統」,他深知台灣人對二二八事件的訴求;一方面做為「威權體制的繼承 人」,若是清算了國民黨與過去的獨裁者,無異否定了自己權力的正當性。於是他道歉、「補償」、立碑,卻不追究責任歸屬。李登輝帶領台灣走向民主體制,值得 高度肯定,但他為了延續國民黨政權,對黨國意識形態、黨國媒體、黨產、威權羽翼等方面都未加矯治拆解,錯失追求轉型正義的最佳時機。

民主時代的今天,蔣介石、彭孟緝的後人仍舊咄咄逼人,馬英九的新論述甚至假造歷史。二二八真相未明、責任未清,只獲得形式「補償」的家屬憤恨難平; 成為代罪羔羊而習焉不察的外省族群一聽到二二八就反射性地自我防衛;繼續困於黨國意識形態的媒體則習以為常地覆誦族群論述;於是每年二二八仍然喧嚷不休。 如果能理解上述過程,或許有利於為台灣社會糾結的族群問題解套。

(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雙仁的雙重標準

by 林朝億 2007/03/05

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因特別費貪瀆案被起訴,有的說,要「化悲憤為力量」,「義無反顧,參選二○○八年總統大選」;有的認為,既然陳水扁、馬英九都會被 起訴,證明台灣司法已經獨立。實情真是如此嗎?讓我們翻開吳淑珍及馬英九的起訴書,看看陳瑞仁與侯寬仁是不是用兩套標準在辦案?

首先,兩個檢察官所偵辦的標的各有不同。陳瑞仁偵辦國務機要費重點僅擺在「非機密費」上。對於數額同樣龐大、僅需以「領據」的「機密費」,在查並無 「相對應數額」存入第一家庭成員銀行帳戶後,即不再追究。但是,侯寬仁卻倒過來,僅追究另外一半無庸原始憑證核銷的特別費是否有用於公務用途,卻看不到侯 檢像陳檢一樣,再去追究另外一筆需原始憑證核銷的一千五百多萬元特別費,是否真的用在公務上?尤其是這部分已經發現秘書余文等人有用亂七八糟的假發票核銷 了,難道也不會有假公務支出嗎?憑什麼侯檢認定這部分金錢沒有再流回馬英九、周美青戶頭呢?

其次,我們看到國務機要費,陳瑞仁對於陳水扁總統提出的機密外交支出,樣樣質疑。在傳訊許多證人後,除非確認為真,否則都推定為假。反之,對於馬英 九僅需以領據領取的特別費,侯寬仁卻是採取寬鬆標準,除非明顯為假(公務支出),否則「均依罪疑惟輕原則視為特別費之支出」。侯寬仁為什麼不必交代起訴書 裡連續出現八次「罪疑惟輕」推論,有何憑據呢?如果陳水扁也比照馬英九一樣說「記不得」錢怎麼花了,陳瑞仁也會採取「罪疑惟輕」的標準嗎?

第三,從陳瑞仁的起訴書裡,看得到吳淑珍如何用放在信封裡的發票跟陳鎮慧領錢的整個流程。卻看不到侯寬仁交代馬英九個人薪資帳戶的金融卡與存摺到底 放在誰手中?也就是,如果馬英九的金融卡或存摺是放在幕僚手裡,那麼幕僚一定會有本內帳,記載相關支出。反之,如果金融卡與存摺只有馬英九、周美青碰得 到,那侯寬仁所推論出來的四百多萬元「公務支出」,除非筆筆金額都是勞駕馬英九直接拿給當事人外,總該有其他幕僚經手過的罷?為什麼侯寬仁不再去問這些幕 僚到底是真公務還是假公務呢?

司法獨不獨立,不僅是看有沒有外力介入,敢不敢起訴誰,還必須問這些機構行使職權時,是不是採取一致的標準。如果說,有的當事人樣樣都罪疑惟輕,有的被告卻是必須自我舉證無罪,這個「獨立」也太獨特了點罷。

(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

建設台灣的功臣

真正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大功臣 日本人松木幹一郎


http://www.geocities.com/Tokyo/Garden/5526/index.html

這個才是真正的台電史、松木幹一郎才真正是奠定台灣電力工業的大功臣,才真正是奠定台灣經濟發展的大功臣之一他蓋的日月潭水庫根本遠遠超過台灣當時所需,孫運璿一直到60年代都在吃他留下的老本。

1911年,因人民用電的需求遠超過蓋發電所速度。總督府特許部分地區有民營電氣會社,雖多出十幾家民營發電所,仍然無法滿足人民的用電需要,因此用濁水溪水導入日月潭來發10萬瓩電力的想法被提出,估計要4800萬公債之支應,此預算在1918年度提出,但被否決。總督府只好下決心拋棄電氣官營主義,採半官半民營,而創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

1919年4月律令第1號是台灣電力會社令,5月9日明石總督任命民政長官法學博土下村宏為會社設立委員長,中央研究所所長醫學博土高木友枝等 12名為委員。5月14日下村宏在長官官邸招待台灣民間委員,5月20日明石總督在東京帝國大飯店招待日本民間委員。5月24日任命池田謙三等78名委員。7月31下午二時在台北鐵道飯店召開會社創立總會。任命高木友枝為社長(相當於董事長),角源泉為副社長,拍手通過任命。

台電公司資本金3000萬,一股50元共60萬股。其中1200萬為政府出資,其餘為民間出資。總督府經營電氣、瓦斯、木材防腐,以一切財產充當資本。1920年在水社與司馬按、魚池與加冬坑,加冬坑與東埔間敷設材料輸送用電氣鐵道,也開始外車埕水社間及東埔武界間索道建設。建設人員在這原始地帶,瘴癘之氣為害非常艱難環境下,獻身於亞洲最大水力電氣工事。1921年,事務所才半完成,建設工事從業員全部進駐司馬鞍工事總部,此年北山坑發電所及二水外車埕間鐵道完成,電氣鐵道及索道施工進度已到一半以上,導水隧道試掘結果,多少要修正設計。到1921年底,工事進行順利,但受到大戰後經濟恐慌,形成資金困難。

總督府土木局編的日月潭工事預算為4800萬元,但物價、工資因戰後經濟恐慌而騰昂,預估工事費可能高達6400萬,1921年有公司債1500萬之募集, 1921年底預估工事費可能達7800萬,雖極力緊縮,且物價下降,1922年預算仍高達7325萬。

當時金融界考慮歐洲大戰後經濟蕭條,如此高的公司債會危及台電的生存,總督府只好下令工事延緩,1922年8月高木社長發表了工事繰延聲明書。藤崎濟之助稱「是本社受難時代」。工事繰延後,經濟界前途頗為黯淡,已投入資金不少,無法放棄。1923年2月,日本興業銀行低利借款500萬,準備繼續工事。但9月1日東京大地震火災之影響,損失50億,經財務一片混亂,所以興業銀行的融通就自然解除,資金調度再次絕望,「悲憤的會社」決定工事休止,而於 1923年12月1日發表休止聲明。

工事休止後,會社縮小編制,以節省經費支出。但「電力飢饉」狀況相當嚴重,如何讓工事休止不動搖會社的基礎,供給電源如何調整,政府與會社都在尋找最佳方策。1925年伊澤多喜男總督委託豬苗代水力電氣株式會社董事鈴木籌次郎來台調查。鈴木氏赴各地實際調查,會後提出(一)工事繼續要再投入 5500萬(二)因每年需要只增加二千瓩程度,如果工事完成,會發生電力不易消化(三)工事設計上大體良好,但使用水量及沉澱裝置的重要部分要慎重調查。基於經營上安全的考慮,目前要用火力發電來滿足需要,待適當時期再興建工事。

1926年12月7日上山滿之進總督斷然決定日月潭工事中止,而有總督府中止聲名書及會社中止聲明書。內容報告了已施工成果,二水外車埕間的鐵道由總督府收購,所得資金用來建設火力發電廠。

1928年3月Stone & Webster Co.派遣建設部副部長Patten、土木技師Leeve及電氣技師Wood,來台對發電計畫作全盤技術檢討,4月20日提出報告。經其鑑定結果: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在技術上可行。

1929年3月27日日本議會通過日月潭工程再興案,當時官報刊出「號外」,商借外債面額為4900萬圓,其本利由政府保證支付。高木社長於7月任滿2任10年72歲退休回日。松木幹一郎於12月23日就任。

完成日月潭水電工事

1930年1月12日松木到台北就任,21日做視察旅行,2月10日召集幹部並宣示新社長的經營抱負,有降低電費、增加股東紅利分配及待遇改善。對從業員採一律主義,依功過、材幹、努力等加以考核,且適才適所的任用,並積極進行日月潭工事再調查。3月以新竹州土木課長久布白技師為隊長一行11人、警官數名所形成的調查隊(福華大飯店名譽董事長廖欽福為成員之一),以l個月時間,深入濁水溪各流域作實況踏查,有攝影技師作隨隊記錄。

當時,被他網羅的技術者,有大井川電力技師長新井榮吉為建設部長、群馬水電會社土木課長石井林次郎為建設所長、群馬水電董事官口竹雄為電氣顧問、東京市政調查會參事後藤曠二為主任技師。後藤後來寫《松木幹一郎》,戰後成為台電購買日本機電設備的檢驗顧問公司,曾在早稻田大學任教。此外,有所謂松木的Brains Trust腦力專家團隊,如地質是工學博士士平林武、水力是工學博士中山秀三郎、構造是工學博士物部長穗、遞信技師野口寅之助。

1930年10月底,依據松木所提「稟申書」,決定工事再興。因要採取指名競標的方式,讓在台灣的廠商非常反感,有「埋葬松木社長」的抗爭。 1931年8月7日總督指名營造廠參加各區工程競標,營造廠資格:納稅額15000元以上,資本額百萬元以上,水力工事承包總額500萬元以上,水力工事一件最大承包額百萬元以上。每一工區指名7至9家營造廠參加9月17日競標。七工區都由日本人得標。

另外工程中,瑞芳變電所建設工事由台灣人楊泉承包。而送電線路工事(今稱輸變電工程)共有14標,可能有8標由台灣人承包(共益社、高進商會、林堤灶、黃港、大和工業),黃港承包3標,林堤灶包2標。

在1933年8月14日就已預見可在12月25日貫通,為避免與玉島神社(玉島即日月潭中獨立的珠仔山)例祭重複而合併舉行。祝宴與餘興節目因工地分散交通設備有困難,無法集中,分在武界、東埔、司馬鞍、水社、門牌潭五個地方舉行。另外招待官民、承包商參加祝宴,計官廳9人,承包商15人,民間 15人,會社員15人,共54人。司馬鞍建設事務所由新井榮吉部長於下午6點在魚池弘園閣主持祝宴。

1933年12月全線貫通的隧道經整備後,於1934年7月18日舉行通水奉告式及本工事殉職者49人的慰靈祭。通水奉告式在18日上午9時 30分日潭中的玉島上玉島神社舉行,而慰靈祭在同日10時30分於涵碧樓跡水社工事事務所前舉行,會社有松木社長、宇賀理事、石井林次郎司馬鞍建設所長及職員,來賓有遞信部長由佐佐木英一電氣課長代理、能高、新高兩郡守及官民不少人參加,在魚池弘園閣舉行晚宴。

台北竣工祝賀會於1934年10月28日上午10時在鐵道HOTEL舉行(地點為今新光三越大樓),官式祝賀宴於正午在鐵道HOTEL舉行,另有夜間祝賀宴,午後6點在梅屋敷舉行。被招待者島內官民約五百餘名。選擇此日是因台灣神社祭典的佳節,來賓贈送特別製造紀念品,會場並有日月潭工事活動寫真展。松下秘書課長當司儀,松木社長的式辭、後藤曠二業務部長的工事報告、總督告辭(平塚代讀)、寺內壽一、竹下豐次(台中州知事,由宇賀代讀)、《台灣日日新報》社長河村徹、台灣銀行副頭取吉田勉、承包商總代表大倉土木門野重九郎等祝辭。

同年11月22日午後5點半在東京帝國HOTEL招待與本工事有關係的官民約200多人參加,松田文相、台灣總督、前台灣軍司令官、前總務長官、前正副社長等朝野名士。松木社長並發表謝詞。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竣工祝賀會(於日本東京帝國大飯店)前排右二為後藤曠二,右三為新井榮吉博士,右四為松木社長。

松木社長除了完成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在1937年8月完成日月潭第二發電所,著手北部火力發電所、霧社水力發電計畫及台灣水力調查,提出10年開發水力30萬瓩計畫,推動日本鋁業會社與台灣電化會社的成立,成立電氣試驗所及製鐵試驗所,考慮製鐵的爐渣生產slag水泥。成立會社防衛團及出征軍人後援會,提倡愛社精神,制定社歌。最重要的是明顯的增加台灣人職員人數,戰後成為台電協理(副總經理)的朱江淮、柯文德等是他任內進用。

l.社友會

日人台電員工3560人回去日本後,適逢日本最艱難的戰後重建時期,日本人生活之困苦與台灣人不相上下,台灣人除了經濟上的問題,外來的蔣幫以 228事變屠殺台灣人,以白色恐怖控制台灣人。台電員工在回日本後,經歷10年的為生存奮鬥後,經濟已較安定,終於像台灣鱒魚一樣,想要游回共同的故鄉台灣。這種想法召開了台灣電力引揚者發起人會(1956年6月),除了團結員工外,其主要目的在協助社友渡過難關,比如證明社友的工作經歷,救助受災(火、地、水災)的社友,為解思鄉之苦,社友相聚,正如莊子之言「相濡以沫」。食「米粉炒」,唱台灣歌謠:「雨夜花」、「心酸酸」,唱台電社歌,發洩對台灣之愛。1959年11月正式成立台灣電力社友會。1960年11月正式出刊社友會報。1994年11月6日筆者參加在東京池帶的關東社友會。

2.社友會會報--引揚文學

《社友會報》本刊物已出版了106號,前後已經38年,在這樣漫長的歲月中,如果沒有橫尾善一的熱心贊助,前面72期都是他的功勞,然後三島矩夫接辦,91期以後由吉村宏兄弟接辦,這是二世接手,但從年齡看也已經60歲的人了。

社友會除了提供服務或發放引揚者給付金,社友會報提供園地,供社友們發表思鄉心情,每期的頁數從20頁至70頁,個人很欣賞中里正一、高橋磷、河瀨秀、大賀吉藏、三島矩夫等的記述,他們勤於耕耘構成令人激賞的引揚文學,思念台灣,感懷台電之情躍然紙上。每看到悼念亡故社友文章,使人更加傷感,這成為社友會報獨特的現象,沒有新人加入,只有凋零。在過了50年之後,當年若是30歲,如今已是80老翁,能不令人心驚時間之不留情。

3.社友會人物誌

A.橫尾善一(1904-1989)

生於佐賀縣,1925年台北高等商業(今台大法商學院)卒業,即入社當書記,1938年任台中營業所經理係主任,1942年東京支社勤務,1945年敗戰而退社。

台電社友張清波赴美時來東京橫尾宅曾說:「橫尾在會社內風評很好,他的信用比銀行更堅實可靠。」某女性社友說:「除了要吃飯外,他就像神明一樣。」全然如其所言,經常是帶著笑容的,他非常認真純情具有對人和善卻對己很嚴格的特質,是光作不說型,典型的明治出身男兒。他的嗜好是工作,滿腦子想的只有社友會的事務。所以不是世間上認為那種有趣的人。但是很認真為社友會拚老命的樣子,像是有求必應的神明一般。身與心整個都奉獻給社友會而逝去的橫尾善一的生涯,對誰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我能夠輔佐他去做社友會的事情直到老年的今天,也一直覺得自傲,感覺老有老的價值。

從台灣回日本之引揚者與台灣電力有關者多達1290人,橫尾考慮到大家都是吃同一鍋飯的同胞,透過交流可互相安慰而活下去,如此成立社友會。 1960年發行了社報,旅行、懇親等活動也持續辦下去。過去接受社友會的負責人工作的多位先生,現又成故人。要對荒井豐吉、本田武雄、達雄等多數人的長年辛苦表示敬意。

1989年8月25日以86高齡去世,直到去世之前跟我說的全是社友會的事,橫尾的話聽起來像天神的聲音一樣。直到斷氣前,意識很清楚,如同安靜的睡著了一樣,而身歸黃泉。橫尾經常這樣說:「社友會員很多是與我一樣具有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的電力氣質的人」,最後要合掌謹為台電故社友們祈求冥福。

和平持續很長的這個時代雖然變成為怪異的世間,但是社友會的各位會員都對擁有崇高的台電自豪堅信不移,「執著以清貧為傲的頑固者」。

1995.4.30 橫尾富子寫(以上為橫尾夫人寫張承鎧譯)

1994年10月底,我在橫尾善一的靈前,用力敲擊引罄,合掌向他捻香,心中大聲的說:前輩,讓您久等了,您對台灣電力史料的努力,我要帶回台灣出版,並且存放在圖書館供人研究。(詳寫真67)

在校對本書打字稿時,收到鹿兒島福山郵便局長吉村宏轉來東京池袋內田富美的信息,一件令人不忍聽到的信息,1996年5月14日橫尾富子在長崎的老人院孤獨的往生,心中異常悲傷,無法在她生前完成本書的出版,真遺憾。想到初次相約在東京最繁忙的新宿車站南出口見面,在人潮中我一眼就認出她,差一點就出聲喊她「媽媽」。從她的衣著形像可看到她們那時代共同的氣質,筆卻無能描述那種感情。

B.三島矩夫

三島是台電社友會報熱心的耕耘者,在橫尾去逝後,他接下了社友會會報的擔當,從74期開始,在辦完89期,於1993年11月20日以肺炎逝世。

C.吉村家兄弟

在三島去逝後,社友們都是一群有年紀的人,最後由任職於鹿兒島福山郵便局長的吉村宏接手。但局長工作很忙,所以退休後以國民年金過活的哥哥吉村悟幫忙電腦打字編排工作,社友會的會務由社友的二世接棒。

==
八田與一 嘉南平原水利之父

古川勝三◎愛媛縣松山市立高等中學校長

楊鴻儒◎譯

前言

一位日本技師的銅像,在俯瞰烏山頭水庫的小山丘上沈思。這是守護台灣最大的人造湖珊瑚潭的年輕日本技師的英姿。

距今正好70年前,在台灣省台南縣烏山頭這個地方,興建一座巨大的土堰堤(水壩),迄今依然蓄滿著水。

這些水經由像蜘蛛網般密布的水路,注入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堰堤長1,273m的水庫與16,000km的給排水路,被稱為「嘉南大圳」。

這座銅像正是籌畫、設計、完成「嘉南大圳」的男人英姿。台座僅刻上「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氏像」。

一九二○年九月,東亞第一的灌溉土木工程的槌聲,響徹烏山頭。

八田與一還是年僅34歲的青年。

花費十年歲月與龐大資金的嘉南大圳,在一九三○年五月竣工。

開始通水時,從珊瑚潭發出轟隆聲,傾洩出豐沛的水,流進超過象徵戰後日本近代農業用水事業愛知用水10倍的水路,潤澤大地。看著像溶化大地般流出的珊瑚潭的水,嘉南的農民發出歡聲:

「這是神的恩惠,神賜予的水」

懷念這位青年技師。

自此,八田與一的姓名深深刻在嘉南60萬農民的心中,未曾消失。

看到不毛之地,被棄而不顧的廣大嘉南平原,各角落流入灌溉用水,八田與一才依依不捨離開烏山頭,帶著家人搬到台北。

曾和八田技師一起工作的人們,為讚揚其功績,建造一座身穿工作服、坐在地上的八田技師銅像,安置在開工地點。

樸實的嘉南農民贈予「嘉南大圳之父」的充滿敬畏之意的一句話,終生不忘八田與一的恩惠。

嘉南大圳的完成,讓世界的土木界發出驚嘆與讚賞的聲音。

烏山頭水庫是東亞唯一的濕式土堰堤,其規模乃世界絕無僅有。為此,美國的土木學會特別命名為「八田水庫」,在學會雜誌上介紹給全世界。這是八田與一技術的勝利,把日本灌溉土木工程的優異性,充分向世界證明的土木工程上的一大金字塔。

在嘉南平原復甦成如鋪滿絨毯的綠色大地,成為台灣最大穀倉地帶的時期,八田與一是束力任官(簡任)技師,大家都說「台灣有八田」。

不久,戰雲覆蓋全世界。

一九四一年,零式戰鬥機也從台灣起飛,軍靴聲通過嘉南平原。一九四二年五月五日,受軍方命令調查菲律賓棉作灌溉的八田與一,在廣島縣宇品港搭乘大洋號,離 開日本。五月八日,在航行五島列島南方中,大洋號遭到美國海軍潛水艦的魚雷攻擊,被擊沈。八田與一在東海結束56歲的一生。三年後,太平洋戰爭在日本戰敗 下閉幕。

八田與一奉獻青春的台灣,歸還中華民國,日本人必須全數離開台灣。

心愛的丈夫被戰爭奪走的妻子外代樹,也必須離開曾和丈夫共度的台灣,在不堪這種悲傷的打擊下,她將已虛脫的身體投入丈夫終生的事業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結束45歲的一生。

嘉南的農民對他夫妻倆之死悲慟不已,盼望他們的靈魂永遠留在烏山頭這個地方,繼續守護著嘉南大圳。

日本人離去後,日本人的銅像或墓陸續被破壞中,嘉南的人們卻購買花崗石,在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建造日本式的墓石,置於八田技師的銅像後方。

自此,每逢八田與一的忌日,嘉南的人們便從烏山頭水庫一齊放水,並每年為這位一直愛嘉南的大地與農民的年輕技師舉行「追悼會」,以懷念其功績。

今年,嘉南的人們照例在銅像前,盛大舉行愛台灣的日本人八田與一的追悼會。

八田與一技師留下的功績

筆者初次見到八田技師的銅像是在一九八一年,已是約二十年前的事了。

但迄今仍忘不了當時的感動。那次的相逢,成為撰寫「愛台灣的日本人」一書的契機。結果,透過對八田技師的多方取材,了解到台灣的歷史或文化,最值得的是結交到許多台灣友人,從這種意味而言,不得不感謝八田技師。

想到八田技師留給我們的功績時,不論有形無形,腦中會浮現三件事。

一是,嘉南大圳。如果不談把不毛之地的嘉南平原,變成台灣最大穀倉地帶的嘉南大圳,就無法談八田技師。

二是,八田技師對事物的獨創性想法。這種今天的日本人所不具備的實行力與獨創性,令人刮目相看。

三是,為人,八田與一這個人,換言之,就是八田技師的人性。八田技師的生活方法或思想,讓今日的我們受益匪淺。

首先來談談嘉南大圳的規模與特徵。

一、嘉南大圳的規模.特徵

灌溉面積……150,000公頃

水  源……濁水溪(52,000公頃).烏山頭水庫(98,000公頃)

灌溉方式……三年輪作給水法

二、烏山頭水庫的規模.特徵

堰堤長……1,273m

高 度……56m

底部寬……303m

頂部寬……9m

貯水量……1億5千萬噸

排水用隧道內徑……10.8m

使用土砂……279萬立方公尺

半水壓土壩工法(SEMI-HYDRAULIC -FILL DAM)……地震地帶

利用烏山嶺隊道(3.8km)從曾文溪引水(每秒50t)

三、水路的規模

給水路……10,000km(北幹線.南幹線.濁幹線)

排水路……6,000km

主要建造物……4,000處

水路橋……7處

止潮自動排水門……25處

止潮堤防……96km

防水護岸堤防…‥228km

專用發電廠……10座.117kw

監視站電話設置…200處.1,360km

工程專用鐵路……13線.105km

以32歲年紀設計這種巨大土木工程,34歲擔任現場監工指揮的八田與一,其才能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花費十年歲月與折合現在金額高達5,000億日圓預算完成的嘉南大圳,一九三○年五月十五日開始給水。

開始通水時,從珊瑚潭發出轟隆聲,傾洩出豐沛的水,流進超過象徵戰後日本近代農業用水事業愛知用水十倍的水路,潤澤大地。

自此,八田與一的姓名深深刻在嘉南農民的心中,稱其為「嘉南大圳之父」。

尤其,烏山頭水庫是東亞唯一的濕式土堰堤,其規模乃世界絕無僅有。為此,美國的土木學會特別命名為「八田水庫」,在學會雜誌上介紹給全世界。

這是八田與一技術的勝利,把日本灌溉木土工程的優異性,充分向世界證明的土木工程上的一大金字塔。

不過,嘉南大圳雖已完成,並不代表一切都完成。雖然硬體方面已完成,但加以維持管理、有機活用的軟體更為重要。在這種情形下,嘉南的農民可謂軟體。

如果農民不使用這片土地耕作農作物、提高生產,嘉南平原就不能變成活生生的大地。

當然,組合(水利會)連日反覆對農業技術不成熟的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辛苦有代價,到了第3年,終於見到顯著的成果。由於軟硬體的結合,使嘉南平原變貌成為穀倉地帶。

這是八田技師衷心盼望嘉南大圳最後的完成。以下歸納嘉南大圳的成果。

一、解除三重痛苦(洪水.乾旱.鹽害)

由於水庫的完成,而不再出現每年雨季一到的洪水災害,乾季為缺水所苦的嘉南平原,也因流入10,000km給水路豐沛的水而潤澤,為乾旱所苦的15萬公頃 大地,也能栽培作物。而且因完成長達6,000km的排水路,去除鹽分,使砂塵飛舞的不毛之地變成可耕作的土地。

其結果,只有在1萬公頃的看天田才能耕種的稻作,能不受天候左右栽培。在通水3年後,年間稻米增收83,000噸,換算金額,產生稻米800萬日圓、甘蔗11,50萬日圓、雜作1,10萬日圓,合計2,000萬日圓的價值。

二、提升農業技術

以往,只有看天田的地區才能實施稻作,因此只有部分農民擁有稻作技術,但以三年輪作給水法使嘉南全地區都能實施稻作後,所有農民都習得稻作技術。

此外,把可稻作的1萬公頃看天田先深耕到80cm,也能栽培稻作以外的作物,同時在靠近海岸的沙地種植茅草或木麻黃樹來防止風害,變成可以耕作的土地。

三、地價上漲

原本不毛之地而乏人問津的廣大土地,因給水而產生附加價值,良田1公頃300日圓的土地暴漲為3倍的900日圓,而且連沒人要的土地也漲到1公頃200日圓,以整體而言,產生9,540萬日圓的價值。這筆金額超過全工程費的金額。

四、提高嘉南農民的生活

連飲水都有困難的農民生活也為之一變。把甘蔗與竹蓋的房子改建為瓦房,飲食也獲得改善,學生帶的便當中也看得到肉。穿著也改善,商店充斥各種商品,有多餘的錢支付子弟的教育費,升學的學生也愈來愈多。

其次來說明八田技師對事物的獨創思考方式。

八田技師在嘉南大圳這項工程上,是採用跳脫當時常識範圍的獨創方法。

其一,是採用半水壓土壩工法。

這種工法,在東亞沒有人用過,就連水庫的先進國家美國,也未建造如烏山頭水庫般大規模半水壓土壩工法的水庫。

即使如此,八田技師採用此一工法,有其正當的理由。首先是地震。從去年台灣大地震所造成的犧牲者與受災就能了解,台灣和日本同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因此過去也遭遇過極嚴重的地震。

而做為地震對策所採用的,就是只使用0.5%混凝土,以土沙與粘土為主的半水壓土壩工法。

這種工法,是在堰堤的中心建造粘土的中心羽金層,遮斷滲透水,防止堰堤的潰決。土壩的這種工法,需要300萬立方公尺大量土沙與建造中心羽金層的微細粘土,而供應堰堤所需大量土沙的場所,附近就有大內鄉。

條件雖然齊備,但採用沒有經驗的工法,一定會有些不安。不過八田技師徹底閱讀原文書來研究此一工法,除桌上的研究之外,最後還前往美國,實際親眼確認半水壓土壩工法,確信該工法的採用與設計無誤之後,才進行工程。

之後,他和半水壓土壩工法的權威賈斯丁,對有關混凝土核心的高度與疏洪道閘門引發極大爭論,不過自信滿滿的八田技師堅不退讓,仍依照最初的設計圖建造。在經過70年後的今天,堰堤貯蓄近一億噸的水,證明八田技師的工法與設計無誤。

二是採用大型土木機械。

採用大型土木機械,以當時的情形而言是,不合常識的作法。

組合採用(水利會)或工程承包業者拒絕採用大型機械。採購預算高達400萬日圓,這項金額已達到堰堤工程與烏山陵隧道工程費的25%,令水利會十分咋舌的巨款。

他們拒絕的理由是:「大型機械太貴」、「像以往一樣使用人力,照樣能建造堰堤」、「就算想使用機械,也沒有懂得操作的技術員」

可是八田技師回答:「以人力建造這種堰堤,不要說10年,就算花上20年也建不成。工期延遲將使15萬公頃土地長眠在不毛狀態。雖然機械貴,但只要能縮短工期,就能提早獲利。以結果來說,這是划算的買賣」

「日本沒有製造大型機械的公司,這是因為欠缺製造技術所致。而欠缺技術的原因,是不需要擁有這種技術的技術員。一旦了解大型機械的價值,日本也會在施工中以大型機械為主。而烏山頭水庫工程就是起步」

最後,在八田技師的說服下,決定採用大型機械,從美國與德國購入大型工木機械,運到台灣。

大型蒸氣怪手……5台(美國製)

小型蒸氣怪手……2台(美國製)

傾倒車……100輛(美國製)

巨型幫浦車……5台(美國製)

56噸火車頭……12輛(德國製‧寬軌)

大型混凝土攪拌機……4台

其他還購入大型削岩機等日本製機械。當時的土木技術員從未見過這些大型土木機械。當然也沒有一人懂得如何操作。

至於蒸氣怪手,日本的內務省與大倉土木組(營造公司)各有一台而已,其他在中國東北的撫順煤礦有一台。把七台這種昂貴機械引進無人懂得操作的台灣,受到反對也是意料中事。

處在這種狀況中,八田技師堅持引進大型土木機械的理由有二。

一是,如果引進大型機械能縮短一年的工期,就能使嘉南平原早日產生價值,早期攤提昂貴土木機械的成本。

另一是,預料從現在依賴人力的土木工程改為依賴土木機械的時代即將到來。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這是時代的趨向。此外,認為今後台灣的開發將急速展開,此時需要大型土木機械以及懂得操作的技術員。

過去之所以未引進大型土木機械,是因沒有懂得操作的技術員,如果在嘉南大圳工程率先使用大型機械,就能培養懂得操作的技術員,使台灣也有大型機械與技術員,在今後的台灣開發上發揮威力。

事實上,嘉南大圳所引進的大型土木機械,日後在建設基隆港及許多地方的開發,確實發揮威力,足以證明八田技師的想法正確。

第三是建設烏山頭職員宿舍。

當時的土木工程即使規模再大,也無法攜家帶眷同行。因此沒有人想到要為技術員或工人的家人建造宿舍居住,更何況是讓家人住到尚有瘧疾或阿米巴痢疾的未開化之地來進行工程,根本想都未想過,可是八田技師卻不以為然。

「有能讓人安心工作的環境,才能做好工作」。這是他所秉持的信念。

為此,建造職員用的2,000戶住宅,以及讓職員安心工作的醫院.學校.大澡堂,同時也建設娛樂中心或射箭場.網球場等休閒設施。

除硬體設備之外,在軟體方面也煞費苦心。特地從日本邀請劇團或放映電影、舉辦活動,可說把員工家人也一併列入考慮來造街。

因為技術員的八田與一有一個中心思想,工程是人在做,重視人工程才會順利成功。

第四是引進三年輪作給水法。

對15萬公頃所有土地同時給水,光靠1億5千萬噸貯水量的烏水頭水庫與濁水溪的水,在物理上不可能辦到,也因此不得不縮小給水面積,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八田技師卻不這麼認為。

這位土木工程技術員不認為只要建造水庫或水路,工作就完成。水庫或水路是為誰而建?是為需要水的農民,因此提供給這些農民水的恩惠、提高農民的生活,才能說工程告成。

因此,必須讓住在15萬公頃土地的所有農民蒙受水的恩惠。為此,想出區劃為各五萬公頃,每年依次裁培水稻.甘蔗.雜作,這樣所有地區就能公平蒙受水的恩惠的灌溉方法,並加以採用。

八田技師站在利用水的末端農民立場,為嘉南大圳整體著想,這是今天的技術員應該學習的思想。

最後,把焦點對準完成此一雄偉且獨創工程的八田與一技師這個人。

八田技師不僅是優秀的技術員,做人也好,絕不因頭銜或人種、民族而差別待人。這是八田技師在少年時期所養成的習性,一生不變。或許可稱為天性。這種天性可能是成長於真宗王國金澤的緣故。

金澤這個地方是盛行信仰真宗之地,富農的八田家經常邀請知名的僧侶講經。高僧把真宗教義的所謂「在佛前一切平等」的親鸞教誨,淺顯易懂的說給村民聽。

據說八田技師少年時期也常參加講經。因此我想他從幼小時已養成這種思想。八田幼年時是個孩子頭,但卻不會差別待人,不,可能是不知如何差別待人吧!

有如下一則軼事。某次,他到同和部落(低下階層村落)的朋友家玩,回家後被家人告誡。他卻不加理會而反問:「不都是同樣的嗎?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以奇異的眼光來看,那麼看誰都不順眼。」

這種想法成為日後「利人即利已」的思想,並昇華為優先他人的事勝於自己的人性。

在嘉南大圳的工程中,烏山陵隧道工程等地出現許多犧牲者,包括非因公殉職的人數,10年間共有134名。

大圳竣工的一九三○年三月,八田技師特地為這些人建造殉職碑,不分日本人、台灣人,依死亡順序刻上因工程而死亡的134人的姓名。

這也是八田技師的想法。

此外,受到關東大地震的影響,工程預算被迫大幅削減,必須裁減員工,但他卻從優秀員工開始解雇。

對幹部提出的意見:「解雇優秀員工,工程會發生障礙,請不要這麼做」

但他回答:「在大工程中,平凡的多數人比優秀的少數人做更多的工作。優秀的員工減少時,由你們遞補就行了。優秀員工再就業容易,但不優秀的人就會失業而無法生活」,而從優秀員工開始解雇。由此可看出八田技師的為人。

如此,「只要是八田技師所說的話」,全體員工都十分尊重,也是理所當然的。

八田技師也深諳用人之道。

他雇用有前科的人為秘書,經常讓他攜帶巨款。某天,有人提醒他:

「雇用有前科的人為秘書不太適合吧!」

他卻坦然回答:

「正因有經濟犯的前科,所以才不必擔心。經濟犯不是笨蛋,知道拐款潛逃的後果。」

這就是八田技師的用人之道。

八田技師雖然是體恤部下的技術員,但也很重視所尊敬的前輩或上司。

八田與一擔任台灣總督府的技手(技士)時,配屬衛生工程股的上司是濱野彌四郎技師。濱野技師是東京帝大工科大學出身,是八田與一的學長。

濱野技師曾讓八田負責台南上水道(自來水)工程,此時的經驗對設計嘉南大圳的水路,可說不無幫助。

八田後來調職到灌溉工程股,便告別濱野技師。之後,濱野技師完成台南上水道,不久調升為神戶的都市計畫課長,離開台灣。得到消息的八田,特地為濱野建造一 座銅像,設置在台南上水道的水源地,並請人畫一幅油畫,送到神戶濱野技師的手中。據說,拿到油畫的濱野,流下欣喜的眼淚。

八田為濱野技師建造的銅像,如今只剩下台座,儘管如此,卻留下八田不忘上司恩情的心。

八田技師不僅為人好,也是優秀的技術員。他經常追求最高的技術,從不怠乎研究。

從八田技師的經歷已足以說明。他在21歲時,從第四高等學校進入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帝大工科工學,此時的入學新生只有31名。以現在來說,可謂菁英中的菁英。

在東京帝大求學中,遇到一位了不起的恩師。

就是廣井勇。

廣井是札幌農學校第二屆畢業生,畢業後隻身赴美,參與美國的土木工程,並發表英文論文,極受讚賞。

廣井38歲就出任東京帝大的教授,在往後20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許多優秀人材。

八田與一入學時,46歲的廣井正值人生的顛峰時期,因此二人的相遇,為八田與一帶來極大影響。

「如果要架橋,就要架能讓人安心走過的橋」,這是廣井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此外,廣井也經常向學生提起過去他教過的一名學生青山的故事。似乎對這名學生念念不忘。

青山畢業後,帶著廣井的推薦函,隻身前往巴拿馬,他是唯一參與巴拿馬運河工程的日本技術員。日後,自費出版「巴拿馬運河物語」一書。

八田與一的熱衷研究,或選擇台灣做為活躍舞台的背景,或許就是受到廣井的影響。不論在什麼時代,遇到一位良師是非常慶幸之事。

此外,八田技師也很重視技術員。

「好的技術員能縮短工期、避免事故,大幅節省經費。不重視技術員的國家會滅亡」

這是八田技師的口頭禪。

嘉南大圳的成功,可說是八田技師優秀的技術與獨創性構想及其為人,產生相乘效果的結果。

活在現代的我們,從八田技師留下的成就,可學到不少。

技術,必須為生活在該地的人開發才行。相信八田技師盼望21世紀將是一個重視人的技術革新時代。

在此,希望許多技術員能成為第二、第三位八田技師。

結 語

【八田技師的銅像】

‧一九三○年設置在開工地點……都賀田勇馬製作

‧一九四四年捐出做為製造軍需物資材料

‧一九四五年在番子田(隆田)被發現

‧一九八○年一月一日,重新設置在原地……製作沖模

【八田與一的足跡】

(1)渡台前的八田與一

‧一八八六年二月生於金澤市今町。家中九個孩子排行老么。八田家是富農。

‧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時代

孩子頭

附近住有佐藤賢了(陸軍軍務局長)

金澤一中時代

中小學時代在聽有關真宗講經中長大。

和同和地區的學生做朋友

‧第四高等學校時代

恩師……西田幾多郎

同班同學......正力松太郎(前讀賣新聞社長)

河合良成(前小松製作所會長)

品川主計

‧東京帝大工科大學土木工學科時代

恩師……廣井勇

28歲任札幌農學校教授

38歲任東京帝大教授

銅像設在小樽公園

‧一九一○年七月畢業,八月渡台

(2)台灣總督府時代的八田與一

‧一九一○年24歲台灣總督府土木部技士

課長 山形要助

受命視察全島

策定高雄開發計畫書

「大手筆的八田」

‧一九一四年 28歲 土木課衛生工程股

在濱野彌四郎手下從事上下水道工程

日後建造銅像,設置在台南水源地

‧一九一六年 30歲 發電灌溉工程股

設計「桃園碑圳」並監督工程

‧一九一七年 31歲 調查發電用水庫建設地點(結論是在日月潭)

調查灌溉用水庫建設地點(急水溪不適合)

報告將烏山頭的官田溪做為灌溉用水庫的建設地

灌溉面積7萬5千甲

嘉南平原的狀況……受三重痛苦(洪水.乾旱.鹽害)支配的不毛之地、看天
田.飲水不足.以甘蔗葉蓋房子、人口約60萬,生活困苦

‧一九一八年 32歲 和原田技官重新調查,製作十五萬甲的計畫書

「三年輪作給水法」的構想

‧一九一九年 33歲 總督府決定嘉南大圳工程

和十八名部屬開始進行嘉南平原的測量調查

完成設計圖.預算案

‧一九二○年 34歲 嘉南大圳工程開工

‧一九二三年 37歲 開東大地震

削減補助金.工程暫時中止

解雇半數職員(從優秀員工開始解雇)

‧一九二九年 43歲 烏山嶺隊道竣工

‧一九三○年 44歲 烏山頭水庫竣工

設置銅像

‧一九三九年 53歲 束力任官技師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 因大洋號被擊沈而身亡,享年56歲

日後每年忌日舉行追悼會

‧一九四四年 捐出銅像做為製造軍需物資材料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日 妻子外代樹投水自殺,享年45歲

‧一九四六年 建置八田夫妻之墓

【支持八田與一的人】

‧恩師……西田幾多郎 廣井勇

‧上司……下村宏民政長官 山形要助土木局長 濱野彌四郎

‧部下……阿部貞壽 藏成信一 山根長次郎 湯本政夫 宮地末彥


“美援”——台灣經濟恢復與初步發展的“支柱”

“美援”——台灣經濟恢復與初步發展的“支柱”

從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美援”對台灣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美國對台灣的援助分為“經濟援助”和“技術援助”。

“經濟援助”。從1950年下半年起,美國恢復了對台灣當局的援助。1951—1965年,台灣接受美援總數達148200萬美元。1965年6月30日美援基本停止後,美國還向台灣提供了一批農業剩餘產品。

1951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的美臺《雙邊安全撥款法案》提出,對臺援助的目的是“使台灣除了國防事務之外,以經濟方面都能達到自給自足的地步”。因此,台灣初期建設階段,凡需鉅額投資項目,均有美國貸款援助。 例如,從1952到1960年,電力總投資中,“美援”佔67.7%,台資佔32.3%;在製造業中,“美援”佔24%,台資佔47.2%;交通運輸中,“美援”佔28.1%,台資佔17.8%。1951年到1963年間,“美援”佔台灣基建投資總額的75%。50年代台灣經濟以農業為主,出口商品大多是傳統農產品,同時要大批進口日用消費必須品和工業原料、機器設備,從而造成1953—1960年長達8年的貿易逆差。“美援”則是這個逆差的主要填補者。此外,“美援”還彌補了台灣龐大軍費開支所造成的財政赤字。台灣當局的經濟決策人尹仲容承認:“自1951至1961年間,平均每年逆差達10500萬美元,由美援彌補者平均每年為9000萬美元”,“將台灣的情形與任何國家比較,不要忘記了我們每年接受了約1億美元的美援。假如沒有這筆美援,僅憑我們自己的經濟力量,還不能達到目前的水準。換句話說,我們的成長率不是全憑我們經濟內部的成長力量所產生的”。

技術“援助”。1965年以前,美國對臺以“經濟援助”為方,也有部分“技術援助”。其範圍包括工農業生產、土地改革、文化交流、教育衛生、鄉村改進等。援助方式多為選聘技術專家到臺工作,或在臺選派人員赴美培訓。從1951年到1961年,臺共送赴美及其他國家訓練人員達2129人,費用約600萬美元。在全部“美援”中,用於技術合作費用達14438萬美元,佔美援總額的9.74%。1964年,台灣成立“中美科學合作委員會”,獲得“中美基金會”1億美元的財政援助, 建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科學5個研究中心。1969年,臺美又簽訂了《中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協定》規定,臺美雙方在所有被承認的科學及技術部門進行廣泛的合作。通過人員交流、舉辦學術會議、交流資料等方式,台灣得到了大量科技發展資訊及技術資料。在美國幫助下,台灣還著手進行原子能、電子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應當指出的是,當時,美國對臺採取非限制性的技術轉讓,導致台灣技術方面一直依賴美國。既促進了台灣經濟的發展,又造成台灣技術力量的嚴重不足。

最後,越南戰爭期間,台灣是美軍大量軍需品的轉運基地,且有1000多種美軍需品在臺加工直接供應在越美軍。使台灣從中獲取利潤、學到不少技術。

章孝嚴與正名運動

by taichung2050 2007/03/02

好像很少聽到有人討論,堅持中華民國法統的中國人是否應該先以集體身份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戰敗的事實,以便化解兩方長期以來的國土紛爭,唯有如此這群中國人才有資格以戰敗國的身份,重新申請入籍中華人民共和,回歸祖國的懷抱。

這群生活在台灣,自認為中國人的中華民國國民(一群特殊族群,包括本省與外省人)堅持一個中國,在本質上就是不承認49年戰敗的事實,個人一直覺得很奇怪,這種戰爭挑釁的動作怎麼沒有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唾棄呢?反之,在台灣的台灣人似乎於中國人長期沒有糾葛,卻得背負飛彈瞄準的原罪,真是世界奇蹟。

章孝嚴字及積極尋求正名,但是不容許別人懷疑他的皇后貞操,反之,他對台灣人尋求的正名運動,不但沒有同理心與相對等的關懷,反而長期扮演積極反對與質疑的角色,這種雙重性格的政客,每天只想拿祖先餘蔭擷取守舊派的政治資源,跟他的弟弟章孝慈比起來,真的是天差地。不恥還不足以形容這種人物。

建議章孝嚴趕快組織這群認同中華民國的中國人,回中國投降吧,別在這裡糟蹋台灣人的努力吧。

==
folowed by 海兒

「國、共內戰」所造就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應該不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戰國關係,而是「一個中國下的內戰關係」,套句中國人比較容易懂的話就是「成王敗寇的關係」。

過去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推翻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中華民國之前,由於中國共產黨還未「成」,所以他們是「寇」是「匪」,但是在1949年他們成功的推翻了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中華民國後,他們就由「寇」是「匪」變成了「王」,反倒是吃了敗仗的中國國民黨成了「匪」,他們所帶來的中華民國也就變成了一個大麻煩!

最初,美國是希望比照韓國與朝鮮的模式,讓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同時留在聯合國內,在國際上形成了「兩個中國」的狀況,但蔣介石偏偏不肯,仍然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執究竟誰是「王」,誰才是「寇」,最後當然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敗了北,也連累了台灣人跟著他們一起當「寇」了。

如今那些還在堅持中華民國才是「王」的人們,事實上心裡都很清楚那只是用來唬弄台灣人的騙人把戲罷了,他們不過是想藉此來反對台灣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好讓他們可以繼續在台灣作威作福、吃香喝辣的享特權!

==
folowed by taichung2050

完全同意大大的看法,如果我是當權者,其實我也會趁著這個關鍵時刻,製造媒體輿論與言論壓力,好好檢視一下章孝嚴等蔣家餘孽,如何在一輩子公務員或者一輩子政府特權包庇待遇下,進駐上億元的豪宅,過著如此奢華的生活。每每看著這些所謂蔣家份子,出面反貪腐,總是會讓人精神錯亂。

轉型正義運動難道不需要拉出一個頻道,好好查查並公布早期參與軍購人員及政府體制內特權人士的資產來源及資金流向,看看這些人及家族如今在海外養老休閒,閒暇時間,還能出來喊著政府無能、阿扁下台。在美國期間,實在看多了這種早早退休養老的特權份子,過去的我對這種人沒感覺,總以為是他家的事,如今想想,那種心態還真的是鄉愿。

雖然我反對用清算的字眼處理部分類似228等高度政治敏感與歷史糾葛問題,但是這種明目張膽的特權貪腐人員,現有的政府體制實在不應該繼續苟同之。如果能夠好好辦幾個類似的案子,陽光化這些台灣社會大寇的嘴臉與生活方式,好好地削減這些自以為可以永遠在台灣當王的族群之銳氣,我想一定可以振奮人心,豐富台灣追求轉型正義的浪潮。看看菲律賓處理馬可仕貪腐及印尼面對蘇拉托貪瀆的無能,其代價就是一般人民感受不到社會實質正義可以透過政權移轉而自然到來,進而延遲了社會轉型的時程與動能。

基於此,我要求沒有這些社會貪寇罪行的真相,就沒有社會正義的實現

==

廣基&新防會聲明:譴責中視不當報導228事件60週年相關新聞

by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2007/03/01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      聯合聲明稿
    

  針對2月28日中視晚間新聞(7點至8點)沈春華主播報導朝野政黨為紀念「228事件」60週年所進行之各項活動,不具名之採訪記者將個人意見以夾敘夾議方式報導「民進黨把228搞得像選舉場…,是不是該殺光外省人、殺光國民黨,才能夠終結政客來操控228?」。對此一充滿肅殺與挑動意味之新聞報導,我們謹提出下列聲明:

一、「228事件」是台灣人民共同的巨大歷史傷痛,在全國各界皆應齊心相互撫慰、努力尋求和解之際,《中視新聞》不思善盡媒體的社會責任,反企圖挑動族群對立,應受到嚴厲譴責。

二、《中視新聞》放任記者將個人政治立場與工作專業混淆,違反「新聞採訪應謹守公正立場,不介入新聞事件,報導應力求確實、客觀與平衡」、「新聞評論應與新聞報導嚴格劃分,以免意見與事實混淆」之基本守則,嚴重偏離新聞專業。

三、中視公司係屬無線頻道之社會公器,卻以匿名方式及撕裂族群、分化社會之手法製播新聞,其自甘墮落、毁棄自身公信力至此,令人喟嘆。


2007年3月1日

==
followede by 看不下去 2007/03/01

中視這種報導,是想要強化國民黨把外省人與其綁在一起的垃圾步,這種論證說:檢討國民黨,就是檢討外省族群,檢討外省族群,就是撕裂族群。於是討黨產叫撕裂族群,清算屠夫責任,也叫撕裂族群。

美國境內同時有德裔與猶太裔美國人,美國長年來檢討納粹的種族屠殺,請問中視這叫撕裂族群?

如果德裔美國人至今認同納粹法西斯,奉希特勒為民族救星世界偉人,而且不認同自己是美國人,那的確族群會有裂痕,以中視的創見,這是被殺害族群想惹事生非,屠殺族群及其後代是上帝選民所以不用反省。

依其創見,猶太人懷念被屠殺先人,若看到德裔人士經過要快點擦淚陪笑。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族群問題,難道不須檢討認賊作父的族群?其心態可議,要找出病因治療,這也叫撕裂族群?當然,一切順著他們的意見,一起奉希特勒為聖君,一起歌頌納粹,可以維持表面上的和諧。就好像,匪徒殺你父母,你配合匪徒湮滅證據,那你與匪徒的關係也很會和諧,可以隨匪徒一起”向前看”。

台灣現在還沒走到檢討族群這一步,六十年了才檢討民族救星世界偉人的銅像與皇帝規格紀念堂,但扁說的好,這只是一個開始。

一個父親為將軍,與我有過同學關係的外省族群曾對我說,他們也不認同共產中國,現在的作法是要把他們趕到海里。我想,如果他繼續認同至今仍張牙舞爪的法西斯政黨,不願靜心反省父祖輩的行為,他一輩子也走不脫將被趕到海里的扭曲心態。

而現在中視這種報導,正在確保我這位同學無法從這種心態造成的可悲命運解脫。

==
followed by unicorn 2007/03/04

國民黨一直一直綁架外省人
他們自己殺了台灣菁英
就把外省人這個"族群"拖下水來(為了統治的理由,還拉了客家人及原住民族)
給他們施以小惠謀種種福利
再用台灣人的錢繼續給些有的沒的
形成"歷史共YA" 很高興

現在胃口養大了
光明正大在電視上散播謠言了 Twisted Evil
在我看來,這分明已是策動叛亂了

今天剛好看到施正鋒的一段談話
他希望台灣人多鼓勵自己的子弟學政治
不要都只讀法律

我想也必當如此才能對這些手法粗糙就能耍得大家團團轉的操弄有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