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 星期一

正常競爭不是「惡鬥」

by 曹常青 2007/04/17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成功地進行了第二輪辯論會。幾位候選人明顯都比第一輪更自信自如,而這才僅僅是第二次,可想而知,如果多幾次這種辯論會,不僅能讓 民眾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候選人的施政理念,也能促使候選人的進步和成熟。這又是一次值得高度評價的辯論會,它起碼再次使國民黨相形見絀。

但是,對民進黨內的政見辯論和正在順利進行的初選,泛藍媒體卻不斷熱嘲冷諷,什麼「四天王內訌」、「惡語相向」、「政治惡鬥」、「人身攻擊」等等, 把民進黨內正常的政治競爭誇張成「惡鬥」。當然,這?埵酗@點是可以理解的,面對國民黨內「喬」來「喬」去,喬不出個名堂的尷尬,看著對手陣營合情合理, 順應民主政治操作的現狀,難免酸溜溜的。但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內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習慣這種競爭,也緊張兮兮地呼籲要團結,不要再繼續「鬥」下去了。

事實上,迄今為止民進黨的幾位候選人之間沒有任何人進行人身攻擊,他們相互批評的都是政策路線,或者行政操作,完全在正常的政治競爭範圍內。之所以 有這些大驚小怪,其中一個原因是,臺灣今天雖然是民主國家了,但邁出獨裁專制緊箍咒的時間還太短,尤其是仍深受中華文化的薰染,剛遇到一點衝突就大叫大 嚷,什麼「槍林彈雨」、「火線交鋒」,好像亂到了多可怕的程度,好像廝殺到沒法共生的地步。這實在是太誇張了。

中華文化比世界上哪個文化都更強調和睦和諧,但懂中文的人都清楚,世界上哪個群體的人都沒有華人最會奸詐狡猾地惡鬥,無論是商場還是政壇。獨裁政治 最強調安定團結(這是中共喊了幾十年口號),但誰都知道,那種「安定」的下面有多少殘忍的廝殺,那種「團結」的背後有多少陰險的迫害。

西方文化不排斥衝突,強調在正常競爭中達到公平合理,而只有衝突和競爭才能促使社會進步。其結果是,不排斥衝突的西方社會遠比中華文化下的社會更文明,更和諧;不高喊安定團結的西方政治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典範。

常以中華文化而驕傲的統派媒體,不去批評國民黨對馬英九的量身打造,反而譏諷民進黨的正常黨內初選和競爭,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在作怪,也是對國民 黨的不負責任。他們不去呼籲和促使國民黨走向健康的黨內初選,黨內競爭,而是對黨內任何不同聲音(例如王金平關於少數菁英的講話)進行圍剿。統派媒體對只 有一個被起訴的人報名參選總統的政黨一味姑息,其實是在害死國民黨。他們只有矯正心態,不再一味敵視民進黨,同時促使國民黨在民主的方向競爭,才可能在台 灣政壇有一條活路。

創造富豪與消滅貧窮

by 彭百顯 2007/3/22

近日,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最新公布 2007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共有946位富豪入列,微軟巨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13度蟬聯世界首富寶座,資產淨值560億美元,而台灣也有8位富豪上榜。台灣人晉身世界富豪排行榜,顯示企業家卓越的經營表現與台灣經濟發 展成果,值得國人驕傲。但台灣在創造許多位億萬富豪同時,貧窮問題卻仍是社會的隱憂。

根據2006年底聯合國《世界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全球最富裕的2%人口(每個人的資產都超過50萬美元),掌握了全球50%以上的財富;而最 富有的10%,占有全球85%的資產;而相對貧困的50%人口,則只有1%的財富,這說明全球貧富不均的情況十分嚴重。在全球最富有的2%人口中,有 37%來自美國,27%來自日本。顯示全球財富高度集中。

長期以來,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認為貧富兩極化是全球發展最大阻礙,因此,改善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巨大差距受到國際間高度關注。

台灣雖有多人榮登全球富豪排行榜榮耀,但也存在財富分配不均更趨擴大的現象。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所得統計,2005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 89.46萬元,較上年增加0.4%,如果考慮消費者物價上漲2.3%的因素,則每戶實質所得比前一年減少。過去六年,台灣家庭所得總額平均每年衰退率為 0.02%,若加計物價因素,等於台灣家庭平均每年減少8,971元的實質購買力。雖然全球景氣回升到高點,但是台灣家庭的財富累積速度沒有跟著景氣回 升,近幾年每年儲蓄的金額不斷下降,主要是因實質所得不增反減。

如果將台灣戶數依所得分為五等分,台灣最上層70萬戶高所得家庭平均薪資收入,是最低層70萬戶低所得家庭平均薪資收入的50倍。過去六年來,社會 最底層的近70萬戶家庭,薪資收入係逐年遞減,從2000年的52,820元,一路下降到2005年的34,866元,平均每個月月薪不到三千元。由此可 看出,台灣社會70萬底層家庭不僅存不到錢,還得動用以往的儲蓄或舉債度日。而目前符合低收入戶家庭有8萬戶左右,人數高達20萬人。這是以政府所設定的 貧窮線從嚴從低標準計算,若將勉強獲得餬口戶數及人數納入,將更加可觀。可見政府努力並不夠。

再從所得差距倍數觀察,近十年的貧富差距也呈現擴大趨勢,最高所得組與最低所得組的差距倍數,從1996年的6.19逐年上升,2003年為 7.32,2004年則是7.45,窮人和有錢人的差距愈拉愈大。這雖與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有密切關係,由於傳統製造業萎縮,加上產業外移,工作機會及 升遷機會大為減少,相對的高科技產業高度發展,經濟成長新創造的國民所得增加,大都流向高科技業、金融服務業,造成貧富差距逐漸擴大;但政府的對應措施卻 束手無策。

從經濟面來看,貧富兩極化會影響民間消費及投資成長大幅趨緩,不利經濟成長。而實質所得負成長、中低收入貧窮人口愈來愈多,更將加重社會福利支出與 財政負擔。創造就業機會是改善貧窮最根本方法,更是政府責無旁貸最迫切的施政重點。政府的責任:我們期許台灣不僅要培育更多的全球億萬富豪,更要有全面消 滅貧窮的具體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