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政府的職責不是幫助人民作生意

by aswing 19782010/04/27

a__e__e__e__.jpg

    眾所矚目的「双英辯論」中,馬英九多次強調他的民間好友工具機業者「賴老闆」對ECFA的盼望,他並指出民進黨和「基層」差距太遠。轉播看到這裡,很多張老闆和李老闆不禁搖頭,做為工具機業者,賴老闆盼望關稅的減讓可以促進生意情有可原,但是製造毛巾的張老闆和磁磚的李老闆,卻對中國可能叩關的廉價商品憂心忡忡,怎麼賴老闆是基層,張老闆和李老闆就不是呢?

 

 

    老實講,就算是張老闆和李老闆很憂心,但他們畢竟也都是「董」級人物,面對廉價商品的衝擊,兩董頂多就此收山不幹,安心養老。但受聘於張老闆公司的年輕會 計小惠、受僱於李老闆麾下的採購業務阿民,他們當值壯年,公司收了,他們要去哪裡上班?還有阿民平常交陪的工廠裡面那些高齡的勞工們,真的會像研究報告中 「充分就業」的假設,明天就可以改當郭台銘的員工嗎?

 

    這 些例子純屬虛構,但正如馬英九強調的「一串粽子」般環環相扣,只是馬英九提起了賴老闆那一串,卻沒看到張老闆和李老闆這一串。而且馬英九是從中間提起,把 頭家當作基層,卻沒注意到頭家之下還有很多憂心忡忡的勞工、低階白領。他們可能因為勞力外包而受害,也經常得活在政府和資本家聯手恐嚇中國勞動市場有多 大、勞動力多便宜的陰影下接受越來越差的待遇。經濟部的宣傳口號「幫助人民作生意」差矣,真正作生意的台灣人有多少?受惠於ECFA關稅減讓的生意人又有多少?還是大多數的人不過是上班領一份薪水,或者賣賣炒米粉營生罷了。

 

    馬 英九執政的失敗,就在於他總是只看到他想看的那一面,他的政府眼睛裡面只有生意人,所以想要「幫助人民作生意」。他一點也沒想到,政府基本的職責,是讓民 眾的生活有基本的尊嚴和幸福,而台灣現在的處境,有錢人越發得意,台北豪宅每坪上看百萬,而一般薪水階級連台北縣的房子都買不起;有的公司尾牙虛擲千金, 很多畢業生薪水卻只有兩萬兩千元,還揹了一屁股學貸。有錢人降稅,股票所得免稅,薪水階級的健保費卻越來越貴。政府只幫助生意人,卻對升斗小民每日的怨氣 視而不見。

 

    如同蔡英文所說,ECFA可能帶來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財務重分配,馬英九卻覺得不能因為會擴大貧富差距就不簽ECFA。馬英九忘了,政府的職責並不是讓人民好作生意,而是讓人民保有最基本的生活尊嚴與幸福。馬英九眼中只有資本家,只有生意人,所以他只看見ECFA的好,卻沒有看到ECFA可能帶來的衝擊。如果人民只能用勇氣去闖,只能和自己說「不是被嚇大的」,那麼政府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



角色顛倒的“雙英辯論”

by 林保華 2010/04/26

看完雙英辯論最突出的感覺是“角色顛倒”,也就是說,蔡英文的表現像是總統,而馬英九的表現則是在野黨領袖,甚至是一個油滑的黨棍。

馬英九的輕佻、自大、奸詐、陰險,表露無遺。一言以蔽之,就是馬英九所崇拜的孔夫子的話:“巧言令色鮮矣仁。”也因為這個巧言令色,容易欺騙民眾,所以在一些民調中,被認為他的辯論技“巧”勝過蔡英文,“巧”言令色的“巧”。

馬 英九自始至終一直攻擊民進黨過去怎樣,現在怎樣,全部否定。在辯論中的這種表現,倒像是民進黨不但過去執政,現在也執政。問題即使是過去執政,立法院國民 黨是多數黨,監察院長也是國民黨人出任。對美軍購不就是國民黨反對的嗎?許多改革法案無法通過,不就是國民黨阻攔的嗎?問題是這種全面否定民進黨的做法, 體現在現在的行動,就是對綠營人士進行政治、經濟、司法的總清算,包括對支持綠營的基層民眾、貧困民眾進行“劫貧濟富”的政策。

馬英九多次 用“哎”來稱呼或招呼蔡英文,這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剛愎自用,而是權貴對奴僕的心態,也是“高級外省人”對台灣“化外之民”的心態。馬英九不懂“嗟來之 食”的典故嗎?還不了解的是,這是情不自禁的階級、種族優越感的流露,還是故意要激怒蔡英文使她在辯論中亂了方寸,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但是不論何種心 態,都是其心可誅!

馬英九去了一個工具機廠,就反覆拿來運用攻擊蔡英文。似乎全台灣就只有這個工廠可以代表台灣,誰沒有去,就沒有資格談 ECFA。馬英九使用一些刻薄的語言,輕佻到不要臉的地步。蔡英文去的基層比你多了,蔡英文對基層焦慮的了解也比你馬英九多許多。這就像當年馬英九 long stay幾天,就一直作為選舉中的話題反覆炒作。這說明那是馬作秀的題材,而不是真正的體惜民艱,所以在八八水災中,完全暴露他做官當老爺、對民眾疾苦的 漠不關心。這就是偽君子的最好註腳。

對要害問題,馬英九避不作答,例如為何那樣傾中。自吹自擂12項協議中,為何沒有簽署延航權及貨運包機,他也一直拒絕回答。那是回答不出嘛。尤其是拒絕回答一些具體問題,也因為如此,辯論半天,多數民眾對ECFA還是缺乏認識,心中的疑慮也難以解除。

馬英九的這些表現,就是人品中的“鮮矣仁”!

這也就反襯出,蔡英文對馬英九太厚道,太客氣,雖然因為馬英九的流裡流氣壓抑了自己的怒氣。君子對小人,往往就吃虧,至少是眼前虧。

蔡英文一開始就從東亞戰略平衡來看問題,顯示她的高瞻遠矚。這點當然是“對馬彈琴”。這不是馬英九無知,而是必須迴避,因為馬英九正是充當中國的馬前卒,為中國爭取戰略利益,怎麼可以討論這個問題而刺激國際媒體的關注?

蔡 英文也充分展現出她對國際經濟協議的專業知識,以及對馬英九誣陷民進黨如何開放農業等等問題的專業回答。這些,身為總統的馬英九則在無知狀態中,於是只能 用攻擊民進黨來轉移話題。對利益迴避,蔡英文也客氣的沒有立刻點出馬以南、江丙坤、蘇起的利益衝突問題,其實應該立刻點名,追問下去逼他表態。對馬英九這 種騙子,做東郭先生,只能害了自己。當然,對理性的民眾,或者目前一些被騙的民眾將來的回憶,也許會佩服蔡英文的寬容與長處。然而傷了自己,總不是好事。

蔡 英文在經濟議題上做了充分準備,包括對ECFA的替代方案,比馬英九這個總統還總統,也顯示她對經濟民生的關注。然而,政治傾中與主權的流失,是馬英九的 軟肋,這點,蔡英文對馬英九沒有好好的窮追猛打,例如馬的“終極統一”、“化獨漸統”與目前政策的關係。當馬英九不斷論述ECFA是簽署FTA的必須時, 蔡英文也沒有點破阻撓台灣簽署FTA的就是中國。同樣,馬英九一直譴責民進黨執政,沒有與中國簽署經濟協定時,也沒有反駁,中國正是把這些“功勞”留給馬 英九,實現國共勾結。

另外,馬英九還得意的是,為何民進黨開放就不是賣台,而他做就是賣台?這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進黨是台獨政黨,會堅守主權原則;馬英九是終極統一,任何政策都是為出賣台灣主權的統一服務。

這是蔡英文的第一場辯論,因此比較拘謹。這些經驗是很寶貴的經驗,以蔡英文的學識與冷靜,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這 場辯論過去了,但是有關台灣前途問題的大辯論並沒有過去,會充斥在未來的選舉,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民進黨在重視經濟、民生議題來贏取民心時,也應加強 政治論述,尤其在捍衛主權方面,以增加民眾的安全感。而在分配社會財富時,政治權力更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這點必須讓民眾了解;而這個權力,也必須是廉潔的 權力,但必須是真正的廉潔,而不是個人表面廉潔,來掩飾推行政黨勾結財團的黑金政治。

《極光》電子報 2010.4.26

郭靖與韋小寶

by 無諍金剛 2010/04/27

辯前,藍媒說馬英九是郭靖,而蔡英文會是韋小寶.辯後,他們很開心馬英九是韋小寶(換言之,就是很會東騙西騙),卻沒有提到蔡英文.

我認為蔡英文的表現正好就像郭靖,完全沒有用到什麼花招,卻使出雄渾的內力.

不過,台灣人的程度是否都高到足以理解蔡教授質問馬英九的是什麼,我倒有些懷疑.

雖然,我一直自認冰雪聰明,老實講聽到蔡主席連珠砲般,密度極高的理論闡釋,也不敢在第一時間說自己全部理解,更遑論一般對政治經濟沒有興趣的大眾.

要我用簡單的語言來重述蔡主席的論點,我試著列出如下:

1.ECFA是WTO架構下的一種國際經貿協定,因為台中兩國皆為WTO成員,所以必須遵守WTO的相關規定,並不是兩國可以私了的東西.

2.在WTO架構下,台灣是以已開發國家身份加入,所以受到嚴苛的要求,而相對的,中國是以開發中國家身份加入,有很多保護措施保護他們.

3.因為台灣是己開發國家,所以一旦與其他會員國簽署FTA(ECFA準照FTA),就會適用最嚴苛的十年內開放百分之九十的商品零關稅.相對的,中國就不需要對台灣採取平等的開放.

4.因為台灣對中貿易量極高,所以這樣的開放將促使台灣產業發生大規模洗牌.

5.政府沒有對這個大洗牌之後,遭殃的人民做出具體的保障計劃.

6.保障計劃不該只是失業救濟,更重要的是創出新產業,讓失業人民可以就業.

以上是 ECFA 的衝擊面.另外,ECFA的必要性:

7.政府對於 ECFA 帶來的利益的評估,是3000億,但從財政部去年的統計數字算出來,付給中國的關稅是600億,這3000億評估是從哪來的?

8.台灣與東協的產業結構不同,東協加一對台灣影響不大,而東協加三雖然影響台灣,但東協加三遙遙無期(請參見敝作:東協加三取決於台灣的態度).

9.目前台灣銷往中國平均關稅只有1.95%,只要貨幣升值就會被抵銷,也就是說我們辛苦把關稅降了1.95%,要貨幣升值1.95%,這項零關稅的好處就等於沒有了.以台幣對美元匯率30元計,升值1.95%,大概變成29.43,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10.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可以WTO下的TIFA來做,一個一個產業簽署,不需要每個都一次簽署FTA.

以上十點可能沒有完整列出蔡主席的論點,也可能有我個人理解上的差誤.

不 過,我是第一次感受到蔡主席的學術涵養之深,只因為這個國際貿易的領域太過專業,太過複雜,蔡主席可能需要再思考如何更淺顯地傳達她的想法,因為人民確實 會因為無知而盲目,這從2008年的選舉結果已得到證明.而且最可怕的是這裏面還有一種知識份子高傲的無知,特別是一些在其他專業領域的專家,更可能因為 自己對不同領域的一知半解而誤解.

我要說的是,中間選民未必都是明智的,學歷高的人也未必都是明智的,蔡主席還需要多花時間向大眾不厭其煩的闡述箇中精意,才能真正點醒更多的人.

「機械人」現身說法

by 陳念台 2010/04/27

回 想二十幾年前的台灣,那時國內的機械業水準,可以說是與韓國旗鼓相當的,甚至在某些領域還居於領先地位。但二十年後的今天呢?因韓國與台灣走上不同的路 線,一個向世界佈局的「升級路線」挺進,一個往「外移中國」的短線冒進,結果是韓國的機械業水準已直逼工業大國日本,因而不管是汽車、火車、捷運系統、軍 艦或戰機,都能百分之百自製;但反觀台灣,卻可悲到連割草機的引擎及部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所用的機械產品(如火車輪子及轉向架),都無法自製,更遑論其他 更高階的機械產品。

而吊詭的是,根據國科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台灣擁有機械博士學位的總人口數,遠遠超越韓國,但不解的是,台灣的機械 業卻沒有相當的實力表現出來;這或許正是印證了蔡主席所說的:「那是因為台灣產業不升級,所以政府沒辦法提供『優質的工作』給大家。」您說,這是何等的浪 費人力資源及折損國力啊!

這次雙英辯論,馬總統一再宣稱,簽了ECFA,可以增加台灣工具機廠在中國的競爭力。但令人不解的是,台灣幾家具 指標性的工具機大廠(如台中精機等),可以說老早就已經把它們的主要生產線都外移到中國去了,這是典型的台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例子,所以說簽ECFA,還 救得了台灣的機械業嗎?

回首二十年台、韓機械業的消長,身為機械人,我倒覺得蔡主席的論點,似乎比較切中問題的核心:「台灣的機械業目前並沒有面臨貿易不公平的問題,而造成今日無法與日、韓一塊競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個產業沒有往升級的方向走(只願外移中國),因而喪失整機設計的研發能力。」

(作者為機械博士,筆名)

雙英ECFA辯論經過(千字版)

 ( by 佛國喬 )

 

馬的戰鬥位置是:若不利台灣,ECFA可破局,簽署過程會悍衛主權、尊重國會,開放是漸進的,事後會照顧受衝擊者;而且簽定ECFA還會提高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可能性;其辯論目的在於加強民進黨的鎖國與非理性形象。

 

蔡 的戰鬥位置是:不是不可與中國打交道,有其他替代方案比ECFA更適合台灣;ECFA一方面會造成貧富懸殊(前例:香港),一方面會讓台灣變成中國經濟附 庸,左右東亞戰略平衡,中國若成為東亞經濟核心並不利於台灣未來;其辯論目的在於加強國民黨躁進、只照顧財團而不顧人民感受之形象。

 

辯論中雙方的爭議事項有下例幾點:

 

(1) WTO衝擊與ECFA衝擊之比較:馬認為以WTO經驗看,所謂的巨大衝擊是在野黨在嚇唬人民的,蔡則認為台、中二國產業替代性高(特別是農業),ECFA衝擊會遠遠大於WTO。

 

(2) 十年九成:蔡認為就算中國農產品不在馬的任內進口,依據自由貿易協定,ECFA簽定十年後也需開放九成項目;馬表示這存在一些例外情況,目前就有十五年的情形。

 

為避免「十年九成」,蔡提出替代方案:仿台灣和美國所簽的TIFA(貿易投資架構協定),這是以推積木的方式溫和進行經貿合作;對此,馬無回應。

 

(3) 東協+3:對於進入中國與東協市場,台灣最大的對手是日韓,如果日韓取得零關稅,必削弱台灣競爭力;馬認為「東協+3」在2012就會成行,且韓國在 ECFA提出後,也進行了相關討論;蔡則認為此二國會考慮東亞戰略平衡,「東協+3」未必會成真,若會,台灣也沒有必要搶在日韓之前。

 

(4) 中國關稅的代價:蔡依據官方文件,指目前台灣進口中國之關稅,實際付出僅六百多億(編按:還少於消費券支出),不必要為此小利,付出巨大的社會與政治成本。

 

(5) 失業率:馬認為ECFA可提高勞工的就業率(還放在結論裏),蔡則認為ECFA會提高勞工失業率。

 

(5) 利益迴避:蔡質疑談判過程,許多國民黨高層沒有利益迴避,馬表示歡迎檢舉,會依法辦理。

 

(6) 馬任內的經濟協商:馬認為可以憑之前的二岸12項經濟協議,證明他並沒有賣國,蔡則指那些協商中,台灣已失利連連,比如並沒有拿到第五航權,讓台灣成為中國的衛星點。

 

馬 最大的敗筆,在於提出數據證明:扁任內中國貿易依存度提高速率遠大於他、且民進黨才是對中國開放農產品的元兇,然後又指該黨(對中國)鎖國,明顯前後矛 盾,自亂陣腳;蔡最大的敗筆,在於跳入對手所提出、而她所不熟的工具機個案討論;此外,民進黨在立院採完全杯葛作法,也讓她連番受擊。

 

馬並未在此辯論提出任何新觀點,大體上是一路以呼口號、貼黑標簽方式進行;但蔡明顯下了工夫,提出許多新意,這是她任內我個人最滿意的一次鏡頭前表現。



ECFA的辯論與變身

by 圓指蛋 2010/04/26

如果我接受民調訪問「你瞭解什麼是ECFA嗎?」我應該會回答我瞭解,但卻不是因為雙英辯論的關係,而是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找資料,讀了四本書(注1),聽了一場台大經濟學會的座談,看了公視提供的ECFA的特輯,並索取到中經院的ECFA影響評估,才慢慢意識到這遠比我想像中複雜許多,也不是短短一篇文章能闡述清楚,但為何我要如此關注?假設我六十歲要退休,所以我還有三十年的就業競爭力問題,我當然需要瞭解什麼是ECFA

我就是以這樣嚴肅的心情來看待ECFA兩黨主席的辯論。

在對ECFA有 一定程度的瞭解下,我看雙英辯論,其實過程讓我很訝異,兩黨的黨主席都變身了,不如媒體所形容是「郭靖大戰黃蓉」,反倒是男變女、女變男。我從來沒聽過蔡 英文演講,但她卻一反過去民進黨的辯論習性,像一位安分的政務官徐徐地說明質疑的原因,而馬英九卻打破人們在選舉或辯論場合對他的印象,那種軟弱無力的激 情口號與過往辯論的守優於攻。

若兩人非要比個優劣勝敗,以我看待此辯論會的嚴肅心情來說,馬英九的表現遠不如蔡英文,因為理性不足。

先 說馬英九,如果以一句話形容馬的表現,馬英九是阿扁上身了。阿扁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言詞的偏鋒,更具體的說,阿扁使用了太多政治語言,有口號、有嘲諷、有 煽動等,而這些語氣或辯論技巧多少都強化阿扁的演說魅力,但也最常被深藍群眾大作文章,而這次馬英九的辯論方式,就像是向阿扁拜師學藝後所展現的功力。

馬英九多次使用「ㄟ」稱呼蔡英文,東森新聞卻形容是「俏皮」或「軟性語言」,可是,在一個備受全民關注的政策辯論會上,馬好像忘記有「您」這個中文敬語。此外,馬總統整場辯論最常講的問句是「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有趣的是,蔡英文卻一直認為馬英九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多舉幾例,馬總統諸多的「俏皮話」,如
「唉呦,我感覺到蔡主席真的跟基層有點距離...
「ㄟ,蔡主席,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耶!」
「拜託你們民進黨出席來聽,好不好?」
「…這是什麼態度」
「我做得到,你做不到」
「我怎麼對得起全台灣的老百姓…」
「你們拖拖拖,拖了八年,還要拖多久?」
「若是你真的想去實地看看,要不要我們幫妳安排介紹?」

馬 總統在這場辯論使用的語氣與用詞,並不像是一場全民非常重視的政策討論,而像是將我國史上第一次的朝野領袖辯論「俏皮化」了,輕浮的態度、譏諷的質疑,還 有當權的傲慢,如馬多次反駁蔡「你不是很瞭解…」甚至,阿扁的常用詞「抹黑」與「愛台灣」馬英九也都用上了,至於,馬英九善長的雙手握拳奮喊宣言,這個大 家已經很熟悉,不再多說。

表 面看來,馬總統似乎在言語上佔盡優勢,但實際上,充斥太多政治語言,坦白說,對馬的論述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讓人感覺他的意氣用事與情緒化,更不用談, 馬英九以總統的格局說出這些話的可笑性,就如過往有媒體常批評阿扁「有失身份」。再者,馬的論述策略是以攻擊取代防守,如此「反主為客」的主軸,也讓訴求ECFA的正當性建構在,質疑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而非是解釋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

 

回過頭來看蔡英文,如果蔡英文也是阿扁上身,這場辯論真的就流於「你親中」VS「你鎖國」的政策辯論了,如此一來不只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更是浪費人民的時間,但蔡英文顛覆絕大多數人對民進黨黨主席的辯才想像,或許很多人認為蔡英文輸了,但我卻覺得他確實掌握住ECFA的核心問題,即便他像是個大學老師循循善誘地重複問題,語氣有點委婉,措辭有點學究,但語意卻是堅定的。

蔡在辯論時不斷重複的一句話「總統你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不管馬是避重就輕還是覺得蔡的問題不重要,但馬沒有回答的四個問題裡,都圍繞在ECFA非簽不可的必要性打轉。

ECFA最 大的誘因是消除中國貿易關稅以提昇台灣出口競爭力,所以蔡第一個問題是,關稅節省數字是否有過度誇大的嫌(三千億與六百億的差距);第二,有多少人會因為 中國產品進口導致失業?這是一般人民最關注的問題;第三,如何永遠保證保護弱勢產業的承諾(以農業為例)?第四,這是唯一的路,沒有B計畫?沒有替代方案?

整體而言,蔡的問題在時間有限下,雖然問的不算漂亮,但很實際,讓馬對四個問題有難言之隱。其實我更認為,蔡回覆馬的問題,遠比自己的問題精彩許多,此外,令我印象很深的是,蔡回馬說「沒錯,我們的專精都是國際貿易法」,但兩位法學博士卻對WTO架構裡十年開放期程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以邏輯來看,雙方的矛盾必只有一方正確。

蔡英文以「最大的財富重分配」與「經濟結構的改構」訴求人民多思考ECFA的巨大衝擊,但他那樣的理性語氣卻是激不起聽慣政治用詞的觀眾判斷,就如同,我摘錄他最後一個問題的問法︰中國透過讓利,選擇性的給了貿易特權、交易商業的特權,將財富重分配流向體系裡面屈從中國意志的人,你打算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一字不露照抄,你發現什麼蹊蹺嗎?以政治性的情緒用語,這群人可稱為「賣台」,但這樣的形容不符合蔡的形象,而此繁雜的句義其實可以用「親中」來替代,但他也說不出口,整場辯論他也沒說過「親中」字眼,你說,如果沒有一定的理性與溫和,誰會用「屈從中國意志」來形容呢?

兩位黨主席相較之下,我感受到蔡主席理性討論ECFA政策的誠意,如同吾友Eva曾說「讓我看見她像站在教授台上的初衷,縱使樸拙、困窘我都認為她贏了。」反之,馬總統真的太想念阿扁了,太多不合宜的態度與措辭,且,還在「鎖國論」上打轉,如果真的鎖國,馬怎又矛盾地質疑前朝對中貿易依存度大幅上升的問題呢?

結論是,這是一場「你鎖國」VS「想知道」的辯論,而有一方脫離了政治語言,變身成功了!

 

1︰群策會的《ECFA的政經災難》,台灣智庫的《ECFA不能說的秘密》,遠流的《惡兆中國經濟降溫》,遠流的新書《當產業外移中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