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雙英ECFA辯論經過(千字版)

 ( by 佛國喬 )

 

馬的戰鬥位置是:若不利台灣,ECFA可破局,簽署過程會悍衛主權、尊重國會,開放是漸進的,事後會照顧受衝擊者;而且簽定ECFA還會提高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可能性;其辯論目的在於加強民進黨的鎖國與非理性形象。

 

蔡 的戰鬥位置是:不是不可與中國打交道,有其他替代方案比ECFA更適合台灣;ECFA一方面會造成貧富懸殊(前例:香港),一方面會讓台灣變成中國經濟附 庸,左右東亞戰略平衡,中國若成為東亞經濟核心並不利於台灣未來;其辯論目的在於加強國民黨躁進、只照顧財團而不顧人民感受之形象。

 

辯論中雙方的爭議事項有下例幾點:

 

(1) WTO衝擊與ECFA衝擊之比較:馬認為以WTO經驗看,所謂的巨大衝擊是在野黨在嚇唬人民的,蔡則認為台、中二國產業替代性高(特別是農業),ECFA衝擊會遠遠大於WTO。

 

(2) 十年九成:蔡認為就算中國農產品不在馬的任內進口,依據自由貿易協定,ECFA簽定十年後也需開放九成項目;馬表示這存在一些例外情況,目前就有十五年的情形。

 

為避免「十年九成」,蔡提出替代方案:仿台灣和美國所簽的TIFA(貿易投資架構協定),這是以推積木的方式溫和進行經貿合作;對此,馬無回應。

 

(3) 東協+3:對於進入中國與東協市場,台灣最大的對手是日韓,如果日韓取得零關稅,必削弱台灣競爭力;馬認為「東協+3」在2012就會成行,且韓國在 ECFA提出後,也進行了相關討論;蔡則認為此二國會考慮東亞戰略平衡,「東協+3」未必會成真,若會,台灣也沒有必要搶在日韓之前。

 

(4) 中國關稅的代價:蔡依據官方文件,指目前台灣進口中國之關稅,實際付出僅六百多億(編按:還少於消費券支出),不必要為此小利,付出巨大的社會與政治成本。

 

(5) 失業率:馬認為ECFA可提高勞工的就業率(還放在結論裏),蔡則認為ECFA會提高勞工失業率。

 

(5) 利益迴避:蔡質疑談判過程,許多國民黨高層沒有利益迴避,馬表示歡迎檢舉,會依法辦理。

 

(6) 馬任內的經濟協商:馬認為可以憑之前的二岸12項經濟協議,證明他並沒有賣國,蔡則指那些協商中,台灣已失利連連,比如並沒有拿到第五航權,讓台灣成為中國的衛星點。

 

馬 最大的敗筆,在於提出數據證明:扁任內中國貿易依存度提高速率遠大於他、且民進黨才是對中國開放農產品的元兇,然後又指該黨(對中國)鎖國,明顯前後矛 盾,自亂陣腳;蔡最大的敗筆,在於跳入對手所提出、而她所不熟的工具機個案討論;此外,民進黨在立院採完全杯葛作法,也讓她連番受擊。

 

馬並未在此辯論提出任何新觀點,大體上是一路以呼口號、貼黑標簽方式進行;但蔡明顯下了工夫,提出許多新意,這是她任內我個人最滿意的一次鏡頭前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