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中國人要台灣學瑞士,馬英九卻要台灣學韓國

by 海兒 2007/11/21

隨著2008年立委與總統兩個重大選舉的腳步日近,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的議題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而最近受邀來台考察的中國「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對於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他提醒台灣業者應注意到對台灣不利的因素,例如台灣與大陸隔著台灣海峽,不像到 香港般方便,成本也不一樣,而要賭的人則會到澳門。因為他建議:「台灣有玉山,有很好的森林資源,可以瑞士為標的,再加上醫療保健資源,台灣應該站在這個 視角,和歐、美發達國家比,但從中國到台灣,距離近、價格可能只要瑞士的1/10,又不用忍受冰冷的食物,尤其語言、文化、飲食相通,必能成為物有所值的 觀光勝地。」(註1),王石這一席話若是聽在不知情的人耳中,肯定會以為王石若不是民進黨員,肯定也是一位「台獨份子」!

因為,「建立東方的瑞士」一向是民進黨以及許多獨派人士用來爭取民眾支持的主張,更是許多台灣人心目中長期以來的美麗憧憬。如今,要「以瑞士為標的」來發 展自己的觀光產業這樣的話出自王石這一位中國人口中,除了證明民進黨以及許多獨派人士「建立東方的瑞士」的主張不但是正確的,同時在現實上也有其可行性。 畢竟,台灣與瑞士同樣是多山之國,同樣具有高素質的國民,在地緣政治上也同樣是處於列強環伺的處境,台灣以瑞士為師來作為制定國家發展的策略是再合適不過 了。

然而,這一種實事求是的主張,對於中國國民黨而言卻避之唯恐不及,反而是寧可拿韓國這一個和台灣沒有相似條件的國家來作為唱衰台灣的標的。比方說,中國國 民黨參選人馬英九就不時的誇大韓國這幾年發展快速,而唱衰台灣是在原地踏步(註2),甚至於更邀請韓國人拍電視競選廣告來助陣,而在日前遭人嗆聲諷刺他是 韓國人(註3)。

馬英九這些中國國民黨徒之所以如此,除了是基於他們一向奉中國為祖國,而韓國與他們一樣有著強烈主張「統一」的牢不可破意識型態使然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瑞 士雖然是個來自德、法、義等週邊強權國家移民所組成的國家,但是瑞士人卻憑著頑強的堅毅性格全力維護國家的獨立性,結果不但得以避免捲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戰 火,同時更將瑞士建立成在各方面都受到舉世稱道的高水準國家,而這對於一向和中國唱和以「選擇台獨即選擇戰爭」來恐嚇台灣人民的中國國民黨而言,無異於是 一個最難靠著強辯來加以反駁的事實。

因為瑞士這個例子顯示,即令是一個由來自不同國家(甚至於是彼此相互敵對的國家)的人民所組成、其週邊又有好幾個侵略他國前科累累、素行不良的強權國家在 虎視眈眈、自身有沒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小國,只要全民團結一致、善用自身的長處,依然可以在客觀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建立一個高水準的優質國家。

相反的,即令是中國國民黨所最為愛拿來當教材的韓國,姑不論韓國的產業結構是以和政府有密切關係的大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與台灣這一種靠著中、小企業 為骨幹的產業結構根本無法作比較。從政治上而言,韓國就算是對於統一朝鮮念茲在茲,但他們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因此可以以國家的身份在國際上和人 平起平坐,加入各種區域經貿組織(如:東南亞國協)以及和他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如泰、韓自由貿易協定以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藉由政府的政治力量來為 韓國的企業走入國際創造更為有利的形勢(註4),這絕非光是馬英九之流所能夠再以「拼經濟,不要拼政治」等似是兒非的謊言唬弄人民的事實。

綜上所論,可以發現:如王石這樣一位與台灣沒啥淵源的中國商人,在來到台考察了幾天後,就很敏銳的發現到台灣應該「以瑞士為標的」,「和歐、美發達國家 比」,善用台灣的優勢來發展;相對而言,在台灣已經住了幾十年的馬英九,其對於台灣的瞭解卻還比不上王石這個才到台灣住了幾天的中國商人,只會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的拿韓國來唱衰台灣,這樣的人說要選台灣總統,肯定會成為世界級的大笑話!

(註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9/17/ohfy.html
(註2)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091749.shtml
(註3)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094474.shtml
(註4)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07/04/04/20070404000020.html

----

瑞士的歷史和台灣不太一樣,因為瑞士原是義、德、法三國被迫害(主要是宗教方面)的人民所避居之地,這三個主要的不同族群基於切身的共同利害先組成中央政府權力相當有限的邦聯,其後才慢慢的過渡到聯邦體制。

這樣的情況和台灣的狀況很明顯的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台灣在日治時期基本上已經逐漸產生了和日本外來統治者對抗的「台灣人的意識」,其後中國國民黨在美國的 支持下又以防堵共產勢力擴張的需求而在台灣統治了五十多年,不論其評價如何,基本上還是延續過去日本的殖民體制,只是進一步的畫分出外來統治階級以及台灣 人被統治階級的鴻溝,並沒有真正形成如瑞士那般打破族群藩籬、相互尊重,但卻都以瑞士為唯一祖國的國家認同感。

就此而論,台灣很難完全遵循瑞士的模式來走,不過瑞士將德、義、法三種瑞士主要族群的語言都列為官方語言,政府文書與公報、公共標誌都同時使用這三種語文,這樣的政策倒是很值得台灣學習。

媒抗-倒謝總動員-一欄

你沒有看錯! 國民黨最愛,被網友戳穿的韓國經濟發展假象,
以及韓國大學生七萬台幣起薪的誤導新聞,出現在自由時報。

薪資比一比 南韓快跑 台灣趴倒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6/today-fo2-2.htm

為了打謝,自由時報竟然也寫這種誤導的新聞!

by 阿路密 2007/11/27

自由時報一連的打謝動作,每週都有新招!
從含淚不投票當社論後,26日週一的新聞,整篇整版將謝馬弄成同一掛!
明明老謝已經講得很清楚,對中國投資是動態管理
明明老謝是要台商圭魚返鄉,明明是要維繫台灣國家獨立。
自由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予以棒打,無視其說明。
一再將謝馬弄成一樣!

自由要將謝長廷弄得魚死網破,
是想要有其他替代人選出來嗎?
我不得不合理懷疑其背後的政治動機。
因是之故,小弟將這篇放在政治版,而非媒體版,

這是政治問題,不是媒體問題。


----
reply by Ethan Taokas

請阿路密大稍安勿躁。這"倒謝總動員"標題也下得有些聳動。

筆者覺得自由時報的這系列專題報導,大致上都還算是四平八穩的。你提供連結的這篇文重點也不在於南韓的薪資上面,而是在於台灣的過度西進與本國嚴重投資不足上面。

SSH大的文章,前二段觀點,筆者認為是重點。台灣經濟議題的重點,不再需要放在西進的開放(程度)上,因為現今資料呈現的事實(the facts)是:在中國的投資已經是嚴重過度、病態。也就是說,在今日仍有管制的情況下,仍是去得太過、太多,沒有不及的情形。政策上,可以去留意管理 (或管制)的方法上面,但無須花許多決策的時間與資源在上面。講白一點就是毋須(多)理會。

政府政策(或經濟議題)的真正焦點,應該是在:如何留住或吸引本土與外國資金在台灣做直接投資。

1,政府財經部會應傾注其大多數的時間、資源於研究與執行如何達到促進民間投資台灣的目標。(至於政府的舉債投資(財政擴張政策),卡嘜啦!非政府的投資才是重點)

2,官員不要有太多的口號與藉口。詳細研究,找出投資不振的原因並且去改進,就對了。例如,稅制或法令有問題嗎?(是不是該有的,提供投資誘因的 法令沒有;而不該有的,阻卻投資的卻仍存在?),投資環境相對於其他國家,不佳嗎?政府的扶助(資金、技術…)不夠嗎?……就是要把原因給找出來,老老實 實去改善。

3,簡單地說,政府的角色就是牽猴仔,想盡辦法媒合資金投資在台灣就對了。有些國家並無經濟部,只有商務部,重點就是放在招商。若說以台灣的環境招商不易!?就趕快檢討,並且努力改進。再繼續努力招。這樣子就對了。

鼻屎新加坡的領導人常越俎代庖,大談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統合。一副若離中國遠一些,台灣就要死了一般。之前,已有文章談新加坡在中國投資被坑的事,筆者不再談。筆者要指出一篇不大為人注意的報導:"星吸引製造業投資 今年已達四千多億台幣" (http://news.yam.com/cna/fn/200711/20071113952015.html)。不管是過去與未來,新加坡的經濟如果會好,就是因為做對了某些事,而這事就是:"很努力地,不斷吸引資金,投資新加坡。" 而不是努力到中國投資換來的。

聰明的政府與商人,不會鼓勵或者努力地把資金移到外國(尤其是敵國),而是鼓勵在本國投資,然後再努力地把產品與服務行銷外國。就算很看好中國的市場,與中國做生意,也不見得非得去設廠投資不可。留住產業在母國,再行銷到中國,也一樣賺得到。

總之,談論如何促進投資於台灣本國,才是王道,才該是競選的經濟議題與政府政策的重點。西進開放?根本不是,也不該成為重點。謝長廷先生自然毋須迴避對手與媒體炒作的西進議題。對於對手怎麼講也講不清、講不通的荒謬主張---以西進三通開放一途,作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全部---應予以駁斥。但是,在更多時候應該強調獎掖與振興在台灣投資的政策主張與具體作法。多談加強投資對人民的就業、薪資、所得、與經濟的長久發展等,會有什麼具體的好處。提出願景並說明具體可行的政策主張來。人民自然就會做出判斷。

---
reply by Herny

聰明的政府與商人,不會鼓勵或者努力地把資金移到外國(尤其是敵國),而是鼓勵在本國投資,然後再努力地把產品與服務賣到外國。就算很看好中國的市場,與中國做生意,也不見非得去設廠投資不可。留住產業在母國,再行銷到中國,也一樣賺得到。



大大一語道出了十八世紀, 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 殖民地主義的精髓, Orz.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日本...不停的將產品賣到全世界 (不是只有中國), 不斷的將黃金, 錢, 從全世界 (不是只有中國) 搬回英國/ 法國/ 美國/ 日本.


反之, 若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日本...不停的將錢搬到全世界( 或中國) ,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日本 如今安在否???

----
reply by

謝長廷並不是要無限度的開放到中國的投資,
而是要分不同程度、不同產業別,彈性管理。

而他的主要經濟政策

第一是引流,要引導台商及外資(包括中資),
資金回流台灣,投資台灣;

第二是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包括資金/廠房/土地/人力等。

第三是穩定台灣政治,政治不穩定,說什麼都是枉然。

----

恩~~~檯面上就是謝馬相爭,倒謝基本上就是會導致間接造成捧馬這個結果,
不是謝贏馬輸就是謝輸馬贏,還會有其他不同的結果嗎?
那天謝長廷開始喊投降支那要當台灣特首,這句話的假設性太過強烈.
不知道zombot5555大大是從哪方面得知謝長廷意圖當台灣特首的想法,
不過起碼吳育昇已經幫他的主子,喊出要當台灣地區領導人,這是事實,不是假設.
吳育昇他主子怎麼想這就不知道了.

從民視專訪中,可以看出謝長廷對中國的政策,是用全球化的角度,
謝長廷是用國與國的觀點,而非地方與中央的關係.
全球化自由經濟的腳步中,中國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為中國也是全球的一份子,
對中國開放跟對其他歐美國家開放是一樣的,只不過中國現階段與我們是敵對關係.
所以謝長廷是用比較特別的開放角度對待中國這一個國家,
布希對中國的開放,也是以美國整體利益為優先,
台灣對中國開放,當然也是以保護台灣人民整體利益為前提,
但是謝長廷當然不會像台灣對歐美那種開放形式,所以會有一些保護配套措施,
這是小弟看完專訪後的心得,不見得是正確的,給zombot5555大大您參考看看..

----

論及謝長廷, 個人想到以前他跟趙少康辯論 ( 至少十五年以前): 為什麼要台獨?! 謝的理念是民族歸民族, 政治歸政治, 台獨為何不可? 當年的報紙, 可是全文照登, 叫人一目了然. 當然現在謝有關經濟的政見, 有人聽不下去. 但是個人要質疑的是: 我們聽到他的經濟理念, 會不會經過某些媒體的節錄甚至於扭曲?
上幾欄的某位大大攻擊謝長廷字眼真是熟悉. 不就是一般綠軍攻擊馬英九的字眼嗎? 倒馬倒謝都可以, 但是看到國民黨用"我不行, 你也別想" 的手法使政府空轉, 拖延台灣發展. 馬英九台北八年政績比不上阿扁或是謝長廷的四年. 選這個人或者是他背後的那個黨恐怕只是"了然".
我個人以為: 想要堵住老共的嘴, 就要投給綠營, 終結國民黨. 叫中共沒理由再用國共內戰, 意圖侵略台灣. 就算他要硬來, 如果沒有國民黨裡應外合, 難度自然偏高. 至於我們擔心謝會不會也像馬往中國傾斜. 我個人以為至少謝的"傾斜"( 如果真有其事) 我們可以監督, 你如果要擔心謝會不會往中國傾斜的" 假設性" 議題, 因而不願投票, 因而去倒謝, 倒要請問獲利者是誰?
ps: 每部偵探小說都問: 人是誰殺的? 每部偵探小說也都問: 這個人死了, 誰最有利? 聰明的你, 先別人云亦云, 不妨也問問自己.

-----

謝長廷是把台灣當作國家在看
至少他提政見有內涵多了
你自己沒搞清楚

馬英九不一樣....
馬英九去哪都在喊三通
它 ,馬的擺明就是把三通當國內航線在玩
馬的三通一看就知道是為了統一在鋪路

----

呵呵,一個自稱馬特首,卻整天講話酸國民黨黨國餘孽
zombot5555似乎是不妥協的台獨主義者,看起來卻有夠像國民黨網軍。

有些事情果然不是看表面就可以了解真相的。

我是很意外啦,到現在還有人以為"馬特首"這名網友是泛藍一窩的,光是用"特首"這麼戲謔的名字,應該就知道是悲觀教主之類的吧,大家別急著腦衝血,對身體不好啊!

反而是像zombot5555這位仁兄,整天高喊正名台獨的,一看就知道是典型扮演"黨國餘孽眼中的台獨份子",老實說,只有被國民黨黨國教育和黨國媒體 洗腦的人,才會以為台灣獨立是一種宗教式的口號,或是一種不可逆的宗教崇拜;事實上,台灣人選擇台灣獨立,是有宗教式的狂熱,但也有源於理性下的思考,對 於極度不安穩的中國,以國家獨立來隔絕彼此的關係,是最好的辦法。當然,在這其中有些人貪心,繼想隔絕中國帶來的危險,也想賺一賺中國的錢,這種人只是貪 心,並不會當成賣台集團的一份子。

zombot5555先生只是演出黨國份子心中台獨份子該有的面貌,就如我過去曾經開欄講的,這些人根本不懂民進黨想什麼,台獨份子想什麼,所以一扮總是錯誤百出。其實光看他只會機械式反應的丟短訊,根本寫不出像樣的論述就一清二楚了。

我覺得可笑的是,還是有不少網友被這種表象的口號唬住了,看來口號政治,還是相當有效果的。

在想像中與想像的敵人作戰的國民黨
http://www.socialforce.tw/phpBB/viewtopic.php?t=18580&start=0&postdays=0&postorder=asc&highlight=

----

為何英國與西班牙印度裔勝過中國裔?

翻譯 by HubertYu

Why we score over the Chinese in UK or Spain
為何英國與西班牙印度裔勝過中國裔?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
Rashmee Roshan Lall, 12 Nov 2007

【馬德里】西班牙的中國社群可能幾乎相當於英國的印度社群。在宗教節日、聖日與假日,「中國人(Chino)」仍堅守崗位,多數像掌管從倫敦到(北威爾 斯)藍迪德諾小型商業、不知疲倦的(印度裔)帕提(Patel)先生。如同馬德里人稱的「中國商店」,全年無休地販賣雜貨、必需品與小貨品給居民與遊客。

當西班牙休假時,如官方每年定期認可的數百次同樂會,「中國商店」是需要牛奶麵包等生活所需時唯一的可靠之處。中國佬(Chinaman)在西班牙表現的關鍵功能就如同在英國的印度街腳雜貨店。

約10萬人,第9大非歐裔外國社群的西班牙中國人,也突出現代歐洲多元文化主義的內在矛盾:外顯於慶祝多樣性,背地裡卻怨恨多樣性。西班牙人視中國人為 「封閉的社群」,抗拒語言與文化的同化,因為走私人口而惡名昭彰的「三合會」而被認為是天生的罪犯,以及從事如削價競爭的不公平商業行為。

最後的黑暗表達是以暴力呈現,當抗議廉價中國進口商品剝奪在地居民生計時,中國在(西班牙東南部)瓦倫西瓦的倉庫被焚毀。

5年前針對267名中國移民的調查顯示,僅有27%能閱讀及寫作西班牙文,甚至永久居民仍執著於將孩子「送回中國」學習的理念,這是中國人最有害的部分:對居住國語言遺產的不在意(obtuseness)。
譯註:原文意思是中國裔不會講當地語言,譯者引申為不在意當地語言。

這正是印度裔勝過中國裔的領域。不會講當地語言絕對無法指控再英國的百萬印度裔社群,事實上,被指控者通常是巴基斯坦裔或孟加拉裔。他們聚集在各式各樣的泰晤士河畔的喀拉嗤或泰晤士河畔的夏雷特。
譯註:喀拉嗤是巴基斯坦主要港口,夏雷特(Sylhet)是孟加拉的小倫敦。

令人欣慰的是,西班牙印度裔非常不同。儘管只是人口的極少數:僅3萬人,他們在北非的休達(Ceuta)與梅利利亞(Mellila)兩處頗具爭議的地區,善用貿易機會並快樂地生活著。
譯註:休達與梅利利亞是位於摩洛哥的西班牙屬地,遏制地中海出口。

30年前,在這兩個自由港估計僅有200多名印度裔貿易家庭。以錫克教與信德人為主的西班牙印度裔在加那利群島的歷史上赫赫有名,如今在南方港口馬拉加、巴塞隆納與首都馬德里也越來越引人注目。

有趣的是,印度裔商業成功與聲望和「中國裔」齊名,不過日以繼夜的辛勤工作(24/7 hard work)並未讓印度裔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譯註:24/7是每天24小時,每星期7天的縮寫。

不同於中國裔,印度裔被視為良好融合者且不會製造麻煩。以西班牙在地社群最讚美的話而言,西班牙人極度寬容,甚至歡迎印度裔傾向華麗的節慶活動。

老虎沒牙齒 誰也嚇不了

by 杜念中 2007/11/28

東南亞國協才歡度四十歲生日。四十歲對一個人算是進入中年,要開始走向人生的高峰。但是對於東協這個區域組織,四十歲卻是個尷尬的年齡,往前看似乎前途茫茫。和其他地區組織相比,東協算是歷史悠久。但是東協就如冷戰時期的東南亞公約一樣,從來沒有真正發揮什麼作用。

東協文化差異大

東協的組織長期以來就很鬆散,內部規範也不嚴密,會員國之間若即若離,彼此關係可能遠不如和區域外其他大國關係來得密切。不過冷戰結束後,東南亞地 區面臨著日益艱鉅的挑戰。首先是中國和印度的興起;兩個大國的興起,讓東南亞國家驚覺到,如果不團結,整個地區可能落入強權的勢力範圍,或者成為強權的殺 戮戰場。其次,1990年代後期的金融風暴,證明了東協只是個虛有其名的組織;生死存亡的關頭,成員國不但不能彼此援助,還眼睜睜的看著同伴一個個應聲倒 下。

東協四十年,有識之士發願要強化會員國對組織的認同,起草了新的憲章。特別令人矚目的是對於人權、民主、法制的承諾。憲章起草委員會是由會員國的大 老組成,他們鑑於歐盟近年來快速擴張,在國際上的角色愈來愈舉足輕重,也希望東協能夠變成東方的歐盟。不過東協十國文化上差異極大:馬來西亞和印尼是伊斯 蘭國家,菲律賓是基督教國家,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是佛教國家,越南儒教與佛教並重,而新加坡則是個儒教國家。如何在異中求同,建構出會員國皆能認同 的理念,是項極大的考驗。

立憲諸公都深受西方影響,自然認同民主、人權、法制等普世價值,也希望這些價值能夠超越文化鴻溝,成為東協立足的倫理支柱和區域認同的核心。立憲者 還希望建立執法機構,對違反憲章基本價值的會員施以懲戒。不幸的是,理想遭到否決,人權、民主、法制成了一紙空言。所以最後連開槍鎮壓僧侶學生的緬甸軍 頭,都欣然的簽署了憲章。

東協過去一貫強調不干預會員國的內政,現在卻又開始要講究人權民主。人權民主雖然才開始在東協萌芽,然而如果日後生根結果,早晚會與「互不干預」和 「共識」的原則產生衝突。只是看看現在東協各國的政體,新加坡的威權福利體制、汶萊的君主制、緬甸的軍人專制、泰國的軍事執政、越南的改良型共黨,都離民 主、人權、法制相去甚遠。僅有的印尼、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算是民主制,但這些國家的民主不是過於腐敗,就是過於脆弱。在東南亞這個政治體制的博物館中高懸民 主、人權、法制的招牌,多少有點諷刺,很像早年台灣主導的國際民主反共聯盟,參與的國家清一色是右派獨裁政權,卻偏偏要以民主為號召。

距民主人權遙遠

這次東協四十周年高峰會議在新加坡舉行,由於緬甸的問題,會員國曾產生歧見,多少透露點民主的氣氛。但準備利用峰會期間抗議緬甸軍政府的人權人士卻遭到新加坡政府壓制,由此小事也可以看出東協距民主人權何其遙遠。

東協提出民主人權畢竟是一大進步。然而一向強調不干預和共識的組織,從來沒有投票表決經驗,如何實踐組織內民主才是真正的問題之一。如果東協永遠要以共識保持內部和諧,那麼這個組織即便表面壯碩雄偉,充其量只是隻沒有牙齒的老虎,在未來既保護不了自己,更嚇阻不了別人。

國民黨的兩根軟肋

by 林保華 2007/11/28

近來,台灣在一些議題上產生許多爭論,其中,在中正紀念堂改名、入聯聖火,以及一階段還是二階段領、投票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是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對抗。如果了解國民黨「聯共制台」的方針,用這種方式來實現「一國兩制」,顯然比馮滬祥聰明得多。除此以外,製造這些枝節上的爭議,正好可以轉移涉及中國黨軟肋而馬英九不敢回嘴的重要議題。

甚麼是台灣中國黨的軟肋?一個是他們的「中國」帽子,馬英九就是用假本土來沖淡中國色彩。花了那樣多工夫製造假本土形象,何不簡單去掉國民黨前面的「中國」兩字?顯然就是捨不得,何況沒有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批准。這就道盡了國民黨的「中國」本質,也便於選後立刻撕下所有假本土的面具與造型。

除此以外,國民黨的軟肋就是它的黨產。馬英九為「拚經濟」開出許多藥方,萬應靈丹卻是殘民以逞的「中國」求救,以便與終極統一及國民黨的「中國」帽子相聯結。為了拉票,馬英九這個權貴在雲林表演貓哭老鼠假慈悲後,提出「愛台灣就是要賺中國大陸和外國人的錢」。問題是,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錢那樣容易賺嗎?何況如果按照某些泛藍人士的說法,已經「活不下去」了,那遠水還是救不了近火呀。

賺中國的錢談何容易!優待台商,台灣要付出主權的代價,這個買賣做不做?何況優待後面有許多騙局。國共論壇所謂進口台灣水果,連戰應該出來講講實現了多少?國民黨卻付出「聯共制台」的代價!北京聯華吞併新光天地的事件解決了嗎?為何少東吳昕達還要被迫辭北京新光天地總經理職務?中國遊客來台觀光的事,北京為何還要拖?

不過還是有個不必捨近求遠而可以就地取財的辦法,那就是把馬英九口中的「中國大陸」改為「中國國民黨」就可以了。

雖然現在中國國民黨的實際黨產有多少還是黨國機密,但是行政院財政部今年四月公佈查出來的不當黨產是四百五十三億元,因此當有人高唱「長鋏歸來乎,活不下去」的時候,如果馬英九願意把黨產像他入了私帳的特別費那樣還給台灣老百姓,不但可以救民於倒懸,還可以再贏得「熱心公益」與「廉潔」的好名聲,也不必擔心沒有錢買選票而輸選,因為還產於民是向全民還錢,不算賄選,效果還更大。

馬英九要做黑金頭子,還是愛台灣的人;要把這個不仁不義的包袱背下去,還是充當國民黨改革的推手;都在他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