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4日 星期四

準備好走入媒體森林了嗎?

作者: mediachaos (明日帝國亂象) 看板: media-chaos
標題: 準備好走入媒體森林了嗎?
時間: Sat Aug 19 05:46:18 2006


反正現在是王建民的比賽轉播時間,邊看邊寫。

我對任何面向商業主流媒體的運動都是悲觀的,抗議者不會持久,
喊一喊就散了。而聰明的記者也知道這點,所以他們不但不在意,
反而還會十分犬儒主義地利用這些抗議的聲浪從事生產,提供大眾
消費。反正,大眾若要找媒體接受抗議訊息,還是要買我們的帳。
這年頭只要是消息有什麼不能賣?抗議的「對外發聲」尤其是不需
要記者們準備的素材。抗議團體把論述準備好了,把功課做好了,
把行動劇排演好了,把pose擺好了,只要記者人到就可以了,真是
比礦泉水還好賣。而如果到時候抗議群眾只來了幾隻小貓,失望的
記者們還會追問:啊不是要抗議媒體亂象?怎麼只來這些人?

學生們尤其是單純的一群,他們往往會複製從大人們或前輩玩的那
些街頭行動策略劇碼(repertoire),但這不是因為他們參與過那些
街頭運動,有著豐富的經驗。完全不是那樣。有過一次經驗的學生
可能已在疲勞、失望與驚恐下放棄(他們是誤入森林的小白兔),
累積許多經驗的學生則也許已經被收編到其他議題與領域的社會運
動中(這年頭各議題都缺人呀),剩下來的是一些充滿理想而憤怒
於時事的天真學生們。他們對於抗爭的經驗往往不是來自於親身參
與,而是來自於主流媒體的報導。組織上採用學生活動的經驗,行
動展演上則採用從電視看來的劇碼,這樣拼拼湊湊倒也上得了路,
媒介效果還不錯。這是最諷刺的一環,天真的學生消費了主流媒體
所報導呈現的抗爭戲碼,然後改天再選一個其他議題,又一批人把
戲碼重演一次,供作主流媒體報導的素材。

所以抗議主流媒體是一件很弔詭的事,這顯示出抗議者對於主流媒
體的「雙重依賴」:大眾作為抗議者依賴主流媒體發聲,而大眾的
不滿則仍是因為他們日常需要依賴主流媒體消費訊息。所謂的抗議
劇碼搬演得越多,就只是越印證這個事實,這樣的權力關係。

學生在媒體前的行動表演大抵就是這樣。我現在畫了這樣一個森林
給各位參考,要不要跳進去就看各人了。此外,我還記得九月一日
在凱達格蘭森林還有大的野台戲在播演,內容是一個覺得自己仍有
理想的天真老人如何漸漸瞭解自己被一堆黑組織與白媒體所綁架,
以致於不在自己身上劃幾刀下不了台的肥皂劇。論衝擊性與張力,
我不覺得那陣子有其他劇情可以比得過。嗯,除了王建民的比賽轉
播之外。

炎炎夏日,我在向各位潑冷水,希望這桶冷水澆熄的不是熱情而是
中暑的可能。媒體大記者們透過世俗犬儒主義(而不是職業道德)
永遠找得到方式以保護他們在工作上的「精神健康」。抗議記者的
作為是沒有什麼用的,除了提供媒體記者作為新聞素材之外。屆時
活動主辦者大概又要忙著跟「駐站記者群」作公關,被記者們架著
展開活動....啊,翻翻前面的文章,好像不是「屆時」,而是完成
式了。不過,小白兔們也別緊張,根據過去的經驗,這些駐站記者
阿姨叔叔們是很溫柔的,他們有很多的個案輔導經驗,會協助你完
成這次人生重要的社會實習初體驗。

如果你不想被玩,可以選擇拒訪,跟王建民一樣。記者們會留言、
簡訊、透過msn...等方式,告訴你這樣「不太好」,就跟他們在報
導上說王建民這樣「不太好」一樣。「不太好」是要求採訪時的慣
用語之一,連記者自己也不會知道是怎麼樣的「不太好」,而這種
不確定性才是最有壓力的地方。你知道紅燈右轉被警察抓到開單將
會被罰多少,你很確定知道你行為的代價。但拒絕媒體的採訪?那
就是「不太好」。這也充分顯示出第四權為什麼能夠免於制度性的
監督與制衡:這個權力只承認自己有影響力,而不承諾任何具有社
會規範與結果的強制力,他們以此交換免於政治權力制衡的自由,
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們的影響力深深地涉入社會的各個層面。這就像
是取消了三振與四死球的棒球賽,出局數交由打者打到球後的守備
結果來決定,聽起來打者好像永遠有機會打到球,很好嗎?但若沒
了觸身球的規定,投手可以不斷往打者身上砸。想想看在這樣的遊
戲規則下,棒球比賽會發展成什麼德行,然後體會一下記者們那種
「反正球在我們手上,後果怎麼樣大家走著瞧」的良好感覺。

話就說到這裡吧。連署、文宣、遊行集會,學生立案,記者輔導。
這包學運速食套餐已經推出一陣子了,雖然不怎麼營養,當上餐的
速度絕對夠快。即使你承諾不會弄得很激情很狗血,那也就像是點
餐時要不要胡椒鹽一樣,並不影響上餐速度。所以,小朋友們,如
果你只是想要在主流媒體上發一發不平之聲,別害怕,你一定會達
到目標的。要在九月一號之前跑完一次,時間絕對不會太趕,而在
大家熱鬧一陣,賓主盡歡之後,戲,也就可以散場了。

稍後的蘋果日報將預告著九一學運的發生,這樣的訊息已經向你展
現了,明日帝國如何排演將要發生的事件。「報導人作為行動者」
在這裡受到了極大的扭曲,報導人的確參與了行動的共謀,但他並
不是為了行動所堅持的「核心價值」所努力,而只是協助一樁將要
來臨的行動順利發生,好成為他們的報導對象而已。我離開學校好
一陣子,不知道今天的學生是否有那份勇氣與執著,去選擇對於這
樣的短線操作說「NO」,而去真正組織起來,花一年的時間去耕耘
alternative media,落實「質報」的標準與意涵; 去徹底地發動
消費者運動,創造出所謂的「負收視率」這樣的機制(點名某廣告
時段或版面聯合拒買運動),來制衡那些商業新聞媒體;組織起來
花一年的時間從事這類的運動,然後,在一年之後的記者節,讓我
們真正看到有個行動聯盟能交出讓大家說出「Yes」的成績單。

更有野心一點的,不要等著記者打電話來煩你,在跟他們交陪之後
心裡小鹿亂撞(你去測測自己的脈搏)覺得自己好像將要遭遇什麼
樣的未知命運。不要遭遇命運,去掌握他。你現在就可以打電話給
王建民的經紀人張嘉元,談論由球迷參與設立王建民的官方網站,
並以官方網站名義設立紐約在地特約記者....等等,讓王建民在華
文世界掌握自己可以發聲的媒體,然後用這些手段讓王建民永遠不
需要鳥台灣媒體記者的採訪權。其實王建民平常在球場接受採訪的
時候話就很少,對那些台灣媒體來說,少了現場採訪權沒差,你看
平常記者們還不是要找一堆「名球評」與外電來充字數,去拿資料
畫面填秒數。不是嗎?所以說,你們與其當小白兔,繼續讓這件事
情成為一個debate,提供商業媒體報導素材—爭議路線就是這樣,
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你想受記者扶植來跟媒體稻草人對槓,那,
還不如把組織的力量省起來,幫王建民經營媒體。又像是,許多網
友翻譯的文字,如果不想被記者整盤搬去用,那你最好讓他們能透
過完整版權宣告的網站發表。瞭解這個意思嗎?準備好不被web2.0
的宣傳者所嘲笑的思維嗎?這邊的人才不夠你們經營一份電子質報
嗎?還想要像佃農抗爭般地,去跟領主要點憐憫、要點施捨、要點
德行,請他們行行好,賞賜你們更好的文字嗎?知道為什麼你們永
遠是記者們手中的小白兔嗎?因為在這個沒有三振與四死球的棒球
比賽中,輪流當打者的學生們(以及你們那些被消費掉的媒介速食
學運前輩們),都忘了一件事情:要產生制衡的效果,就不能一輩
子當打者,投手板以及投手手上那顆球,才是你們要爭取的目標。

想想看我所說的,然後想想你們該作什麼,該拒絕什麼樣的操作。
在過去,alternative media 給人一種小眾媒體的印象,「另類媒
體」的譯名則給人一種邊緣發聲的印象。而在這個年代,所幸我們
是生活在這個年代,有另一個詞可以替代掉這些印象:we media。
你可以選擇繼續當商業媒體的魍魎,像是個幽魂一樣地時不時在主
流媒介框架中現身/獻聲一下,擔任不滿大眾的角色。你也可以離
開這一切,從影子中走出來,掌握媒體的經營,同時利用自己所掌
握的媒體從事行動。如果你真的想抵制商業媒體,「商業」是個重
點,「消費者運動」是唯一有希望的道路,至於這年頭所謂的「學
運」,則不過是知識份子見證自己被媒介操弄的鬧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