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好像很多鄉民搞錯泰國總理被判決違憲下台的意義, 並以此「反觀」台灣政府。 其實這是有問題, 今天盈拉被判決違憲下台, 因為案子與國安會秘書長一職有關, 所以會讓人聯想到馬英九調任金溥聰, 但兩邊有相似之處只在那個職位而已, 泰國的情況跟台灣根本完全相反, 盈拉面對的處境比起來的話反而比較像是: 小英選上之後被抓到小辮子然後送憲法法庭判決下台。 這樣是不是讓人覺得有點可怕了, 泰國當代政治說來話長, 而且很多人名大家可能也記不住, 所以我簡略地概述一下整個近代的發展是怎麼回事。 泰國在1930年代後轉型成為君主立憲國家, 國王成為虛位元首, 但是1950年開始就進入漫長的軍政府統治時期, 而且因為擁權者之間的互相鬥爭, 平均每5年就會發生一次政變, 而到90年代為止, 泰國的總理幾乎都是貴族後裔或是軍方領袖, 在1973年10月曾經發生由學生主導的左翼抗爭, 訴求真正的民主立憲, 算是首次由"平民"介入政治, 最後以流血鎮壓結束。 1992年是個重大轉捩點, 因為當時兩個政爭領袖鬥到曼谷一團混亂, 最後是國王把兩個人叫進皇宮摸頭做為結束, 此後軍方慢慢退出政治舞台, 而泰國的憲政進入正常化, 但是這個事件凸顯了皇室在泰國政治中的重要角色, 就是你什麼都能做, 就是不能挑戰皇室權威, 而且皇室是最後的仲裁者。 (泰國早上八點和下午六點會播一次國歌, 在電視台廣播及公共場合, 電視台的畫面會充滿王室鏡頭, 每天七點半播一次王室新聞, 看電影前要播完一段頌聖歌, 即君主時代最早版本的國歌) 2005年塔信率領的泰愛泰黨幾乎是橫空出世地奪下國會的絕對多數, 出身泰北的富商塔信與曼谷的傳統權貴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他是經商致富, 靠的不是舊有的侍從體制(找個權貴大頭依附), 等於與原本的菁英保持了一段距離. 在他執政期間, 泰國走出97金融風暴陰影, 並且GDP以5%的幅度增長, 並且撐過了南部大規模動亂、印度洋海嘯等事變, 同時還花推動健保及農村貸款等, 使得許多農村脫離貧窮, 而泰國除了大曼谷地區幾乎都是農村, 因此很自然地他的黨派獲得了大量的支持, 繼續在泰國議會獲得絕對多數並且連任總理。 但是2006年開始出現反彈的聲音, 許多曼谷的中產階級開始要塔信滾蛋, 他們說他濫用國家資源創立拖垮財政的健保, 他們說他濫發農村貸款以國庫建立自己的名聲, 這些指控並非全然都是誣控, 但是他帶動泰國經濟發展也是事實, 甚至泰國的Suvarnnaphum國際機場蓋了幾十年蓋不好, 塔信一上任沒多久就蓋好了, 即便如此, 中產階級們還是要他走, 並且開始發動許多抗議, 媒體也開始不斷揭發塔信家族的瘡疤, 但是外國媒體紛紛指出, 這些反對聲浪似乎隱約有股力量在推動, 就是泰國的傳統權貴們... 把塔信下台的導火線是他將旗下的電信公司近半的股份賣給新加坡公司, 原本這本來只是私人的交易行為, 但被反對者指控是違反國家利益, 他們主張電信是國家的重要事業, 不能隨便轉賣給別的國家。 2006年三月開始有兩方不同的勢力集結起來互相叫陣, 支持塔信的人(即紅衫軍)說他沒有錯, 這是政治迫害, 反對塔信的人則說他應該為此負責下台, 總之, 9月時塔信在國外訪問, 軍方發動政變宣布接管政府, 塔信正式成為流亡總理. 他的政黨也被判決為非法政黨勒令解散. 泰國的老牌政黨民主黨(很多皇室後裔都在這個政黨裡, 包括現任曼谷市長), 在這之後短暫的掌握了政權, 但是紅衫軍仍不斷的上街抗議, 他們認為軍方發動政變是違反憲政體制, 想拉塔信下台應該要有一個公平的選舉. 不久後, 由幾乎塔信所屬政黨原班人馬組成的為泰黨回到政治舞台, 並且再度拿下國會多數, 並讓塔信的妹妹盈拉成為國會總理, 但民主黨的人以及泰國媒體不斷地放話, 說為泰黨背後仍然有塔信在影子遙控, 並盛傳誰要當官只要出過去找塔信談過就好, 民主黨也一直想把盈拉給拉下來, 他們指控盈拉跟他哥哥一樣涉及多起貪汙案, 去年年底的特赦法是壓倒為泰黨的稻草, 因為這條法令為的是將2006-07年涉及政變乃至以後清場的人予以特赦, 因此被認為是替塔信歸國鋪路, 民主黨以此為由要求彈劾盈拉, 並且由黨員Suthep發起抗爭, 最後這條法令被退回, 但是Suthep還不罷休, 他宣布退出民主黨, 要發動長期抗爭直到把塔信的貪汙體制徹底趕出泰國, 因為在曼谷地區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 盈拉於是宣布解散國會, 並重新舉行選舉, 但是選舉期間, 多個省份的投票作業無法完成(因為抗議群眾去阻攔), 憲法法庭宣布選舉無效. 因此支持盈拉這派的廣大農村群眾也火了, 他們認為根本是民主黨人在搞司法政變, 根本是曼谷地區的傳統權貴菁英不想讓所有人都擁有民主的權利, 所以UDD(民主反獨裁陣線)帶領的紅衫軍也重新走上街頭, 揚言必須尊重人民的選票, 務必使下次的選舉順利進行, 但是在這之前, 盈拉被指控在2011年的一樁任命案中圖利自家人, 她將國安會秘書長調職, 並讓塔信的妻舅擔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職位, 民主黨以此提案將盈拉送進憲法法庭, 而憲法法庭今天宣判, 盈拉必須下台。 盈拉昨天的自白是, 當初任命塔信的妻舅時, 塔信跟妻子早已離婚, 不構成圖利親屬的事實, 但是憲法法庭顯然不採納這個說法. 因為農村群眾代表的紅衫軍已經揚言, 如果盈拉被迫下台, 他們一定會發動大規模抗爭, 所以最近的泰國應該會陷入一波新的動盪。 從塔信到盈拉, 被抓著打的點一直都是"貪汙和瀆職" 到底他們有沒有中飽私囊其實沒人說得準, 而且政治裡面本來就沒人是乾淨的, 但是很多人認為, 支持農村和削弱傳統權威是他們被鬥倒的最大原因, 而塔信上任的時候一直被指控行為不尊敬皇室, 盈拉任內推動的修憲條款也被批評是要剝奪皇室權利, 這幾點都被認為反盈拉和塔信的政治手段, 背後可能都有人在操刀... 其實講這麼多, 就想成塔信盈拉=609, 皇室軍方和傳統權貴=689就好了。 (但其實這樣比喻還是有問題了, 不過再解釋會扯出很多人, 文章會爆量還是算了XDD) 簡單介紹一下泰國的政治狀況, 也許鄉民們覺得跟台灣沒有關係, 但至少, 不要把今天盈拉被憲法法庭判決下台的案例拿來反觀台灣... 因為泰國的政治環境跟台灣真的不一樣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139.25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9452203.A.F7F.html

社會經濟結構劇變考驗泰國選舉政治

 2013年12月04日

但他表示,帶有破壞性的政治活動正讓泰國走上自我毀滅之路。

「我無法解釋是什麼遮蔽了所有這些美好的東西,」他說。

在過去七年間反覆爆發的暴力騷亂,包括始於上周的那些充滿摩擦的抗議活動,常常被歸因為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的對手和盟友之間高度個人化的鬥爭。這位極其富有的前總理在2006年的一場政變中被趕下台,但依然是泰國政壇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

不過,研究人員和歷史學家們表示,讓這個國家倍受困擾的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關於由誰來接掌政權,以及由誰來接受政府的慷慨善待,舊有的共識正逐步瓦解。參加最近的遊行示威活動的抗議者散去之後,這些問題依然會長久地存在。

「泰國當前的局勢與他信乃至精英階層內部的衝突無關——真正的原因在於過去20年間在社會經濟層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著名歷史學家尼迪·伊奧希翁(Nidhi Eoseewong)表示。

伊奧希翁稱,隨着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這個國家已經發生了改變。數百萬農民擠進了中產階層,吵着要享有話語權。「而原先的精英階層,包括既有的中產階層,不能容忍他們的參與,」他說。

過去一周的抗議活動已經說明,鄉野民眾的力量如何讓舊有的權力集團感受到了威脅。

抗議活動的領導者素貼·特素班(Suthep Thaugsuban),曾是泰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民主黨(Democrat Party)的高層領導。他已經要求這個國家拋棄選舉制度,轉而成立一個不經選舉、未被清晰界定的人民委員會。對選舉政治懷有疑慮的根源似乎很明確。從1992年至今,民主黨輸掉了每次大選,主要原因就是該黨沒能獲得北部農村新興中產階級的支持。

選舉話語權從曼谷向北方省份的轉移讓局勢更加不穩定,因為這種轉移是在泰國君主制的未來充滿變數之際發生的。普密蓬·阿杜德國王(King Bhumibol Adulyadej)將於周四迎來自己86歲的生日,他在登基後的60多年時間裡,幫助確立了民眾對這個國家的認同感,給說著不同語言、來自不同種族的群體提供了凝聚力。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國王崇拜一直是這個國家的一把拐杖,一旦他離世,強大的軍方、精英階層以及新興中產階級之間的脆弱關係就會遭受更大的考驗。

按照美國學者查理·凱斯的說法,曼谷與各個省份,尤其是人口眾多的東北部省份之間的權力鬥爭,至少可以往前追溯一個世紀。凱斯新出版了一本研究東北部地區如何融入泰族國家的書。

1902年,東北部地區的一場叛亂遭到了政府軍的無情鎮壓。半個世紀之後,一個獨裁政府下令誅殺了東北部地區的多位重要政治人物。

「這裡的人們一直處於竭力爭取權利的狀態,爭取得到承認,爭取在政治上發聲,爭取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凱斯在談及東北部地區時說道。「我們今天依然能看到大量類似的情況。」該地區的居民說的是佬語(Lao),和泰語有所不同,但兩者存在關聯。

選舉政治,尤其是他信所在黨派的崛起及其對農村的關注,已經讓北部地區得以顯示自己的威力。一度被視為窮鄉僻壤的泰國東北部地區,雖然還是不如曼谷富有,但其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首都。該地區從前幾乎完全依賴於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如今則有了自己的工業、購物中心和大學。

作為泰國三分之一選民的家鄉,該地區實際上既能讓政府上台,也能讓政府垮台。政府會在政策上迎合東北部地區,其中包括一個備受爭議的、讓政府付出了巨額成本的項目:以遠高於市價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購大米。

這讓曼谷的選民難以忍受。

「我知道民主意味着由多數人執政,」現年36歲,曾在上周走上街頭表示抗議的公務員猜瓦·謝爾龍格林格(Chaiwat Chairoongrueng)說,「但你不能拿『大多數』來統治一切。」

抗議者們毫不掩飾自己的優越感。與此相呼應的是,遊行示威的領導者一遍又一遍地將遊行者描繪成對抗惡行的「好人」。

現年42歲、來自泰國南部的薩瓦尼·烏薩那空庫(Saowanee Usanakornkul)也參加了抗議活動,她說,「我們是中產階層,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一切都很清楚。我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窮人什麼也不知道。誰給他們錢就選誰。」

連日來,隨着抗議活動的爆發,曼谷城中充斥着關於遊行示威的幕後操縱組織的各種謠言;泰國媒體則沒完沒了地傳播着與再次發生政變的可能性有關的報道。

曼谷上一次發生暴力衝突是在2010年,軍事鎮壓導致超過90人喪生。那之後不久,康奈爾大學(Cornell)東南亞問題專家貝內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討論泰國政治時,引用了政治思想家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憂慮:「舊的拒絕死亡,新的又奮力獲得誕生,這時候怪物便出現了。」

歷史學家伊奧希翁說,或許還要經過很多年,泰國各界才能達成新的治國理政共識,那時這個國家才能變得更加安定。

「在所有社會中,政治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巨大的社會變革,」他說。「你必須給泰國更多的時間。」

 

Poypiti Amatatham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翻譯:李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