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漢族南北血緣其實不同

by 北京科技报张星海( 08/31 12:23 )

  早在1929年,我國學者就發現了漢族ABO血型南北人群的差異。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袁義達的《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一書更是指出,漢族南北之間存在著遺傳結構上的差異。以我國南方的武夷山和南嶺為界,南北兩地的漢族血緣相差甚遠,南北兩地的漢族血緣比南北兩地的漢族與當地少數民族的差距還要大。從生物遺傳學的角度講,我國的漢族只是文化上而非血緣上的完整群體。



  中國人最早的ABO血型的正式數據出現在1918年,到目前為止,中科院遺傳所的研究人員一共收集了655份有關中國人的ABO血型的國內外文獻,共計1818180人。除去少數民族的數據,有關漢族的文獻325份,統計學上有效文獻305份,計909900人的血型數據。研究人員用這305 份的中國漢族ABO血型數據得到了漢族的地域親緣圖。該圖表明,南方人群(包括福建、台灣、廣東、澳門、香港、廣西和海南七省區)同北方人群(除去南方七省區)生物遺傳距離比人們想像的要遠得多。

  由於「姓氏基因」存在,通過對同姓人群遷徙的研究,就可以掌握群體的遺傳情況。

  漢族南北兩地的血緣的差異是如何形成的?袁義達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從我們先祖長期的遷移、混居和融合中尋找答案。由於ABO血型是1900年才被奧地利人發現,現在所說的遺傳基因更是近幾十年的事。那麼,要研究1900年之前的漢族群體遺傳的情況,一個便捷的渠道就是研究「姓氏基因」。

  袁義達說,他們收集了幾十年來上百萬份血型數據,經過計算機聚類統計分析後發現,不同人群的血樣中的血型、酶、蛋白質的區域分布和人們姓氏的區域分布高度一致。這種高度一致當然不是一種偶然性的巧合,它恰恰反映了中國人的姓氏分布與遺傳血型的分布存在必然的內在關係。中國人一般都是子女承父姓,這種姓氏的傳遞方式與代表人類男性的Y染色體的遺傳方式相同,而且從研究來看,中國人姓氏的傳遞是連續和穩定的。這就是說,各個歷史時期的同姓人群的分布不但記錄了當時社會進化的痕跡,也反映了人類遺傳物質在人群中的分化過程。在漢族的社會中,宗族觀念根深蒂固,直到1949年前,同姓同宗仍是一種很強的聯繫紐帶。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漢族人習慣於同姓聚集,幾姓聯宗,這種生活方式的結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同姓人群。中國同姓人群的歷史、數目和規模是中國人特有的社會現象,ABO血型的分布正是受到了同姓人群分布的選擇。

  漢族南北兩地的血緣的差異在宋代已經形成,其分布規律與現代的分布規律基本一致。

  袁義達說,他們對不同時期的各省姓氏分布的數據進行生物遺傳距離的分析,獲得了宋朝、明朝和當代的漢族人群的三張聚類圖,從「宋朝姓氏分布的地域親緣關係聚類圖」可以看出,漢族從宋朝開始已經形成了南北二大區域:南部的廣東和福建與北部的其餘14個省。「明朝姓氏分布的地域親緣關係聚類圖」也非常清楚地把明朝中國人分為南北兩大人群,形成福建、廣東和廣西三省為南方人群,其他14省為北方人群的局面。而且明朝的人群地理分布特徵已與當代的分布基本一致,其南北兩大異源漢族的地域分界線也應在武夷山和南嶺一帶,而不是在長江。與宋朝的地域人群分布相比較,廣西已與湖南分離而與廣東、福建聚類。

  「當代姓氏分布的地域親緣關係聚類圖」反映了當代中國漢族的南北兩大人群的異源性,以及明顯的分界地域在南部的武夷山和南嶺一帶。29個省區市分為南北兩大塊,而且其遺傳距離很大。南方漢族包括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省、香港和澳門。

  總之,宋、明、今三個時期的姓氏遺傳距離分析結果表明,在中國1000年前的宋朝已經形成了南北兩大區域的人群,從姓氏遺傳信息上明顯地顯示出南北兩大區域人群結構的區別,表明南北兩大區域人群的不同源性,其明顯的地域分界線在南方的武夷山和南嶺。

  中國人姓氏的歷史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主要起源於中國西北和中原地區的民族,融合併同化了各個時期周邊各民族的姓氏,形成了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在使用的漢字姓氏。

  根據1000年來的中國人姓氏分布和對人群遷移、混居和融合情況的分析,基本上反映了當時的民族聯合和進化的歷史,也說明了中原地區的人群是組成中華民族的主體,它融合了南北各個時期的民族成分,尤其是北方地區的民族成分,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當代的中華民族的整體。當代人群分布的情況基本上與明朝、宋朝人群分布具有很高相似性和漸漸變化的過程,它們之間的區別點正是反映了這1000年期間人群進一步遷移與分化的結果。

  漢族南北兩個不同的群體形成,是由社會歷史的發展、地理上的隔離以及語言的不通等原因造成的。

  漢族南北兩個區域人群在歷史上是怎麼形成的呢?袁義達認為,華夏民族在長期的遷移和進化過程中,北方地區主要交往和融合的是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羌、蒙古等屬北蒙古人種的民族。而兩廣閩台地區主要交往和融合的是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南越、交趾等屬南蒙古人種的民族。

  北方地區地形平坦,人群遷移容易,所以,北方人群間的同化和語言統一要比南方地區快。南方地區,特別武夷山和南嶺以南,由於丘陵起伏,地形複雜,人群遷移困難,人群間的同化時間長,互相交往困難。長期以來造成地理上的隔離狀態,語言變化很大,形成無數的「族群島」。

  袁義達指出,幾千年的漢族進化歷史也證明南北地區的漢族存在差異,而且是一種群體遺傳基因進化上的差異。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包括語言上的差異,通過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在不長的時間內可以改變或縮小這類差別,這類差別不是根本性的。幾千年的不同程度的隔離和遺傳基因進化中所造成的不同地區漢族亞群體之間的差異才是本質上的區別。

  袁義達,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85年-1986年,1988年和1992年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工作,創建了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在國內外共發表了30多篇論文和兩部專著。研究方向:1. 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學的研究。2. 中國人遺傳基因多樣性和姓氏分布相比較的研究。3. 姓氏群體遺傳與疾病在地理分布上相關性的研究。

http://www.ynet.com/view.jsp?oid=3711841&pageno=1

什麼是統戰?如何進行統戰?

by 毛利東 2005/12/12

統戰是個中國詞,不是臺灣詞。臺灣也有人說「統戰」,但是到底什麼是統戰,可能很多人自己都說不明白。臺灣人不懂中國詞很正常,因為臺灣人本來就不是中國人。但是有些臺支人自稱中國人,嘴上喊統戰,心裡卻不明白,嘴上也說不清,就有點搞笑了。

「統戰」是「統一戰線」的縮寫,毛妖孽澤東最早提出:

中國無產階級應該懂得:他們自己雖然是一個最有覺悟性和最有組織性的階級,但是如果單憑自己一個階級的力量,是不能勝利的。而要勝利,他們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939年12月),《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45頁。 )

共匪有一大套統戰狗屁理論,簡單點說就是一句話,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勢力,達到孤立敵人的目的。被孤立的對象可能是美帝,蘇修,蔣匪,台獨,也可能是大叛徒劉少奇,或林彪反革命集團。拉攏的對象可以是土匪,流氓,也可以是通緝犯,當然包括陳由豪、王蘭之流。在共匪眼裡世界上沒有壞人,只有敵人。共匪沒有任何的是非觀念,只有敵我之分,殺人放火與行善積德在共匪眼裡,沒有任何區別,區別的是立場。

在臺灣這個具體的方面,只要反臺獨,只要承認一中,共匪都可以接受,全都是共匪拉攏收買的對象。這就是共匪的統戰原則。而深綠的原則卻似乎有潔癖,只要是不承認臺灣國,全都劃清界限,哪怕是頂著支那匪民的打壓,堅持反對侵略臺灣的,承認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都不能夠被臺灣愛國者接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形成有趣的局面:賣身投靠支共的台奸得到實在的利益,而極少數反共親臺的人士,往往兩頭不落好。長此以往,此消彼長,必然對藍綠結構產生影響。臺支人對諸多事物的看法,與支共高度一致,就是支共對臺統戰的成果。

中國親臺灣人士,有反共的,有反戰的,還有反(中國)軍購的,有承認中華民國的,也有支持臺灣自決的和支持臺灣建國的。我認為臺灣愛國者可以根據自己立場,選擇與之親善還是與其交惡,儘量反制支共統戰對台灣的威脅。

總之希望支共統戰失敗,臺奸越來越少。盼望中國和平演變,臺灣人和平選擇自己的未來。

台灣為中國領土一說,早在1950年被聯合國否決了

by corgan 2005/12/10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只是承認PRC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
並沒有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份,
因為這種說法早就在1950年被聯合國否決了,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八月致電聯合國,控訴美國 (一) 美國侵略中國臺灣案 ,(二) 美國誣告中國侵略朝鮮案。聯合國安理會九月二十九日通過決議,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員出席聯合國安理會,參加「美國侵略中國臺灣案」的討論,表達立場。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聯合國安理會開始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以伍修權為首,喬冠華為顧問,龔普生、安東、陳翹、浦山、周硯、孫彪和王乃靜等九人代表團,以所謂大量證據向安理會提出三項要求(一) 譴責和制裁美國侵佔臺灣與干涉朝鮮罪行, (二) 美國軍隊撤出臺灣,(三) 美國與其他國家軍隊撤出朝鮮。

隨後,經過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安理會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三十日「否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提出要求美軍,自臺灣與朝鮮撤軍的提議,自此明顯確定「臺灣地位未定」證實臺灣不是中國一部份。以上歷史事實,可參考伍修權發表於一九九零年六月二十八日「人民日報」之自述「四十年前的聯合國之行」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夏菲爾 (2003-01-31 22:20:32)

香港唯一公開鼓吹台獨,以〈台灣有權獨立〉知名的鍾祖康又有力作﹐名為《高官廢話公式手冊—探討香港社會超穩定的語言學基礎》﹐書中再肯定台獨運動﹐ 「……從中共一向的領土政策來看,港督葛量洪對中國人的了解還未夠精到。他說中國一直不收回香港是因為不夠強大,從而推論中共強大了就一定收回香港,但從中共曾於1967年及1974年兩次拒絕葡萄牙交回澳門這件事來看(註2),以及中共於1949年建政後一個月內就急不及待的去承認了原屬中國領土的外蒙古,以及中共對釣魚台領土歸屬問題一貫的寬鬆態度,其實中共是否收回某處領土絕不是只考慮一己國力,而是還有其他實用主義之類的許多盤算的。所以,支配中共的領土政策的不是民族主義,而是實用主義。不然,中共以「自古以來屬中國領土」為由收回香港、澳門、以及揚言收回台灣,卻為甚麼不以同樣理由,收回秦朝已被置為象郡的越南峴港、在東漢時稱為交州的越南北寧,收回在漢武帝時就置有真蕃、臨屯、樂浪、玄菟四郡的南北韓,收回在元朝時屬於嶺北行省的蒙古共和國厄爾得尼召—還有元朝曾經佔據的波斯、中亞、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地,收回明朝時屬於奴兒干都司的俄羅斯境內的特林,收回在清朝時屬於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的蒙古共和國烏里雅蘇臺……。中國晚至宋才有記錄顯示中國人知道有台灣此地﹕「琉球國(這裡指台灣)……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見【宋】趙汝適《諸蕃誌》) 而到明朝,台灣才開始朝貢,甚至還仍然與中國「不通往來」﹕「琉球國居東海……漢魏以來不通中華,隋大業中,令羽騎尉朱寬防求異俗,始至其國,言語不通……唐宋時未嘗入貢。員遣使招諭之,不從……《祖訓》中載有大琉球、小琉球之別。小琉球不通往來,未嘗入貢,則今之奉敕封為中山王者,乃大琉球也。」 (見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書約成於萬曆二年即1574年) ,由此可見,不論台灣是小琉球還是大琉球,到16世紀下半葉時充其量只是中國的進貢國,甚至是「不通往來,未嘗入貢」。中國一直到清朝康熙二十三年 ( 1684年 ) 才攻陷台灣並在當地成立台灣府,正式將台灣第一次編入中國版圖,隸屬於福建省。直到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台灣分治,台灣才改為獨立的一省,成為「台灣省」。敢問,中國政府怎樣可以說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呢?倘以「自古以來」為據,中國要收回的不是台灣,而是首先是如前所說,是越南、南北韓、外蒙古等地!

是以,清世宗(雍正)1722年即位時下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指康熙)神武遠屆,拓入版圖……」

清朝著名學者魏源(1794-1856) 在其《聖武紀略.康熙重定台灣記》中也說:「雍正元年,憲皇帝即位,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神武遠屆,拓入版圖。』」

清朝官修的全國性地方總志《大清一統志》在1774年乾隆版的「台灣府建置沿革」又說:「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

乾隆《四庫全書》「皇清職貢圖」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24)也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二種,聚居各社如內地之村落,不設土司,眾推一人約束。」

清朝史學大家趙翼(1727-1814)在其《平定台灣述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秩)也說:「台灣自古不隸中國。『文獻通考』云:『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澎湖旁有毗舍耶國』,蓋即是也。」

故「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向為歷史事實,惟中共卻膽敢說「台灣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其竄改歷史之猖狂,亦屬奇觀矣。說來說去,還是漢人的「正統」謬說作怪,巨眼梁啟超在其鴻文《論正統》(1902年)中斬魔劈妖,更屬必讀:「中國史家之謬,未有過於言正統者也。言正統者,以為天下不可一日無君也,於是乎有統;又以為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也,於是乎有正統。統之雲者,殆謂天所立而民所宗也;正之雲者,殆謂一為真而餘為偽也。千餘年來,陋儒齗齗於此事,攘臂張目,筆鬥舌戰,支離蔓衍,不可窮詰。一言蔽之曰:自為奴隸根性所束縛,而復以煽後人之奴隸根性而已。是不可以不辯……陋儒誤解經義,煽揚奴性也。陋儒之說,以為帝王者聖神也。陋儒之意,以為一國之大,不可以一時而無一聖神焉者,又不可以同時而有兩聖神焉者。當其無聖神也,則無論為亂臣、為賊子、為大盜、為狗偷、為仇讎、為夷狄,而必取一人一姓焉,偶像而屍祝之曰,此聖神也,此聖神也。當其多聖神也,則於群聖群神之中,而探鬮焉,而置棋焉,擇取其一人一姓而膜拜之曰,此乃真聖神也,而其餘皆亂臣、賊子、大盜、狗偷、仇讎、夷狄也……。」

而且,中國於1895年「甲午戰爭」中「馬關條約」也不止失去台灣,還被迫確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放棄了對朝鮮的宗主權,結果朝鮮於1911年被日本吞併,並於二次大戰後得以獨立。但今天中國政府卻沒有狂嚷南北韓「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呀!此外,還有一張長長的領土名單,如喀爾廓(即尼泊爾,1792 年屬清、1885英保護)、緬甸(1790年清冊封、1886英佔) 、哲孟雄(即錫金,1975年被印度歸併)、暹羅(即泰國,1786年清冊封、1893年獨立),以至許許多多進貢國、保護國等等,中國政府卻也為甚麼視而不見、不援引「自古以來說」,上以對列宗列祖呢?(參見王恢著《中國歷史地理下冊—歷代疆域形勢》1984年)

說了這一大堆,無非是要說明﹕葛量洪當年相信中國一強大就會收回香港,以致不敢全面推行民主改革,以免冒犯中國的想法,是不一定對的。國人接受既成事實,素有傳統。不然,今天中國以其統一強大,早就去索回無數遠至秦漢就屬於中國的領土了,而不會只想著到十七世紀末才編入中國版圖的台灣!儘管香港已經交回中國,但不要忘記,最初提出香港前途問題的,也不是中國自己,而是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