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國家的歷史越悠久就越落後?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special1/4240-20121210.html

國家的歷史越悠久就越落後?

2012/12/10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

中國擁有5千年的歷史。過去日本人一直在向中國學習。中國落後於日本只是在最近100

最近,由於中日關係出現惡化,在呼籲反日的中國人的部落格中,時常會出現這樣的文字,論調是中國在經濟規模上已經再次超過日本,已經無需再向日本學習。對此,筆者的感覺是,哎呀,又來啦。筆者接觸中國已經有大約30年的時間,過去曾經多次聽聞這樣的論調。

 有觀點認為,中國發展緩慢的原因在於受儒教的影響,總是重視過去。孔子告誡人們要尊重中國古代的聖人君子,效倣古禮。在堯舜時代,道德高尚的帝王曾施行善政,但隨著時代的推移,暴君出現,百姓遭殃。主張德治主義的儒教往往傾向於尊崇古代的聖王,輕視眼下的現實。在封建時代的中國,為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人們需要學習講述古代歷史的四書五經。

 因此,中國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產生了將過去作為理想世界進行崇拜的習慣,而遲遲不願引入來自歐美的新鮮事物,結果就被日本所超越。這就是儒教邪惡論的基本觀點。在年輕時期,筆者在接觸這種說法後認為這是缺乏理性的胡說八道,但之後筆者曾經遇到很多誇耀中國歷史悠久的中國人,這讓筆者改變了原來的看法,開始覺得這或許有些道理。

 義大利歷史也很悠久,可以上溯到羅馬時代。但義大利在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代達到頂峰後,文明的中心則轉移到了法國、德國、英國,而後又轉移到了美國。但是,筆者從來沒有從現代義大利人的嘴裏聽到美國的全部文化都源自羅馬。義大俐落後於美國只是最近這100等等的自誇之辭。義大利現總理馬利奧·蒙蒂曾在美國學習經濟學。與中國相比,日本的歷史較短,但建國的歷史也長達1600年左右,比英法德都要悠久。而俄羅斯從建立國家的雛形到如今還不到700年,但筆者也從來沒有遇到聲稱俄羅斯沒有值得學的文化的日本人。

 相反,筆者曾經從美國人嘴裏聽到過無視悠久歷史的傲慢言論。2003年美國正在攻打伊拉克,當時筆者與美國的年輕人就戰爭的是非進行了辯論。筆者主張伊拉克是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的發源地,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對此,年輕的美國人滔滔不絕地反駁稱:那又怎麼樣?伊拉克現在又是什麼情形?不管歷史如何悠久,如果不努力就會落後。日本在戰爭中被美國打敗很懊悔吧。因此,為了在經濟方面戰勝美國,日本拼命努力才獲得了發展。伊拉克如果真正希望戰勝美國,就應該停止支援恐怖主義等舉動,積極努力提高科學技術

 這是歷史很短的美國人特有的言論,但有些地方很值得深思。越是誇耀歷史悠久的國家,在現代世界裏越是落後,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埃及、伊拉克(巴比倫)、印度和中國被稱為四大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如今沒有一個國家是發達國家。文字發明最晚的中國最接近發達國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或許是因為歷史越悠久,就越容易遭到傳統和古老文化的束縛,就越難以形成接納新鮮事物的風氣。

 文明獲得發展的時代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呢?我認為應該是勇於從其他文明吸收新鮮事物的風氣高漲的時代。筆者在訪問印度時經常產生這個東西曾在什麼地方見到過的感覺。例如在寺院遺跡傍邊擺放的獅子雕像。筆者最後的結論總是,啊,這個在中國也存在。說起來,佛教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過去的中國從印度吸收了大量文化。

 不僅僅限於印度,古代的中國還從其他地區吸收了大量文化。被稱為農曆的太陰曆源自美索布達米亞,後來才傳到了中國,並實現了自主發展。而中國的音樂包含了從中亞地區傳來的旋律,二胡是中國樂器的代表,正如其名稱中的字所顯示的,這原本是胡人的樂器。絨毯技術和圖案等也源自中亞地區。而摺扇則源自日本,在北宋時期被引入中國,並不斷得到普及。過去的中國吸收了大量的外來文化和技術,並將其與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最後獲得了發展。文化的融合使中國成為了東亞地區的文明大國。

 在中國文明達到世界頂點的唐代,都城長安曾經建有聶斯托裏(Nestorius)派基督教教堂以及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又稱拜火教和祆教)的寺院。唐代朝廷曾經不斷起用有才幹的外國人擔任政府官員。其中發動叛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就是胡人。而以留學生身份到訪長安的日本人阿倍仲麻呂曾被任命為安南節度使(越南總督)。唐代那種從全世界吸引留學生、並利用優秀人才促進本國發展的姿態與現代的超級大國美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勇於從外部吸收新鮮事物、具有開放性氣質的地區也建立了高度的文明。例如古代希臘實現繁榮是因為移植了埃及文化。而羅馬也是如此。古羅馬貴族曾雇傭希臘人擔任家庭教師,讓孩子學習希臘語,進而成功吸收了希臘文化。而在19世紀快速發展的俄羅斯,貴族也積極雇傭法國人和英國人擔任孩子的家庭教師。

 那麼,日本是怎麼做的呢?日本騰飛的契機——明治維新竟然出人意料地始於排外運動1853年,美國海軍到訪日本,以武力逼迫閉關鎖國的日本打開了國門。對此,全日本的年輕人義憤填膺,於是掀起了攘夷運動。在一部分地區,與英國、美國、法國和荷蘭的艦隊發生了戰爭,結果日本方面遭遇了慘敗。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產生了不應再排斥外國人,如果不向敵人學習,日本就將變為外國的植民地的危機感。

 攘夷運動不久發展為對外開放運動,最終帶來了明治維新。其後的日本積極向英國、法國和德國學習西歐文明,成為第一個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亞洲國家。文明的興盛往往發生在對外部持開放態度的時代。反過來說,在封閉的時代,文明就將走向衰落。筆者認為歷史悠久的國家之所以走向衰落,是因為在這些文明達到鼎盛時,會自認為自己國家才是最優秀的,進而失去了向外國學習的意願。而精神上的閉關鎖國也是如此。而在文明衰落後,人們就將開始緬懷過去的榮光,並對悠久的歷史沾沾自喜。

 中國的厚古薄今思維濃重或許就是因為儒教的影響。但更加重要的原因或許是古代的光環和眼下的現實之間的反差讓人們不自覺地懷念過去。這將導致惡性迴圈——懷念過去妨礙對新文化的吸收,並使文明更加落後。筆者認為,19世紀的中國在改革和革命方面遭到失敗、在亞洲被日本超越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在知識分子身上存在著這樣的意識吧?

 筆者覺得一旦開始誇耀自己的祖國,這個國家就將走向衰落。中國在擺脫文化大革命時代的鎖國狀態後,在過去的20年裏一直在全速發展,成功成為與外國聯繫密切的開放型經濟社會,像本文開頭提到的一些部落格那樣誇耀中國悠久歷史的言論也在減少,正因為如此筆者再次聽到這樣的言論時才感到有些遺憾。

但是,比中國更加值得擔心的是日本。日本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厭惡到海外工作或留學。結束海外旅行的日本年輕人掛在嘴邊的感想是,還是日本安全和方便。今後不用再去外國了。日本人開始誇耀歷史的日子或許已經不再遙遠。

臺灣,被植入的那些風景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112?page=1

20121220 07:24 AM

臺灣,被植入的那些風景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老愚

不小心被組了團,主體是一大幫官媒人士。

降落臺北桃園機場,入境處便有了氣氛,看著長長的通關隊伍,有人貓腰越過拉起的繩子,被值班員撥拉回原位,後面的這才安心去排隊。一對中年夫妻分排兩邊,妻子見丈夫前面人多一些,便大聲叫他過去。

我前面的臺灣老太太,未在登記表上填寫兒子電話,通關姑娘笑眯眯地請她打開手機,幫老人找到號碼,一一填上。

接站處臺灣人舉起牌子,大陸人趨前,有人大聲招呼,對方忙做手勢,令其保持安靜。

陸續下來的十幾個人,老的銀髮飄飄,少的黑髮披肩,神情拘謹而緊張,他們對接待員提出各種要求,買卡,換鈔。雙手緊緊握住自己空空的行囊,兩眼狐疑閃動。

午飯,各人坐在自己熟識的人群之中,一簾之隔的隔壁傳來喧天聲浪,一堆女人持續哄笑著,這邊忍耐地聽著,似在重溫某個瞬間,有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又一個熟悉的場景複製到了臺灣。

服務員已見怪不怪,他們努力做出平靜的表情。

晚宴,當蔣經國之子——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講話時,某報官員的手機響了,他挺直身體站在離會場不遠的地方,大聲通話,侃侃而談的蔣顯然受到影響,他目光指向發出噪音的方位,停頓了片刻。當服務員走近勸阻,打電話的才慢悠悠走出會場。

一些人站起來使勁拍照,全然不顧阻擋了別人的視線。

蔣先生的主題是:同文同種,都有一個身份——中國人。

“大家晚上好,大家晚安”。大陸和臺灣用法並列,自此成了慣例。

故宮博物院,只要大陸人彙集,立馬就有了緊張感。嘁嘁喳喳,嘁嘁喳喳,每個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發聲器。與日本人整齊的隊形相比,陸客一定是扇形展開,犬牙交錯,封鎖了下行路徑。進入展區,輕易就在展品面前做成一堆,最前面的一定罩住後面的視野,這裏隱含有佔便宜的心理。更有甚者,一中年婦人慌張奔走,扯起嗓門叫喊:快過來,這兒有寶貝!

禁止拍照的告示,好像就不存在似的,不斷有閃光燈發出的聲響,被巡視員制止時,拍照者無一絲羞愧,反而露出一副被侵犯人權的憤怒表情。

博物院進、出口標示非常清楚,但有些大陸人就要從出口進,由進口出。使勁掰門,搶在正常進出者之前搶先邁進一隻腳。

等車的地方,煙槍們叉開腿,湊在一起吞雲吐霧,隨後很自然地把還在燃燒的煙扔在地上。我驚異的是,他們一點也不覺得這有多麼不好,他們也好像看不見周邊鄙視的眼神。

我的臉卻是微微地漲紅了,因為人家會把我看成一夥:陸客。

故宮郵局,在為土特產購買者留地址特設的小屋裏,沒有一支筆回到原來的位置,他們像被主人遺棄似的,散落在窄窄的臺子上,周邊有紙片、瓜子殼為伴。

有些手熱情地伸展,以為對方會欣然接受自己的美意。北京某報官僚,三句不離西門慶,自詡搭訕有術。當他伸手去摟抱姣好的女服務員時,對方客氣地掰開了那只自我感覺良好的爪子,“我們合張影吧?”西門慶喃喃自語,對方搖頭拒絕。此人到了佛光山,又一次把手伸向和藹可親的女法師,人家似被蠍子蟄著了般跳開,眼裏寫滿了驚恐。

合影還有別的用途。在每一次抛頭露面前,都有人吩咐隨從為自己拍照:“多拍幾張!拍清楚了!”在佛光山接受星雲大師接見前,官媒們的部下幾乎都拿起高級相機,站在離大師不遠的地方,一俟主子近前,做握手狀,便連按快門。

一雞湯雜誌首腦,官腔官調,眼睛裏一副蒼茫大地舍我其誰的模樣。在媒體高峰論壇上,他上臺前繼續發出指令:“拍全景,把橫幅和主持人陳文茜拍進去!”隨從惟命是從,匍匐於主席臺下,反復調整角度。當主持人發問:何為媒體的社會責任時,此人朗聲答曰:讓讀者感到幸福。全場愕然,主持人質疑:那釣魚臺問題,你如何讓讀者感到幸福?此人語塞。“抗日遊行出現打砸搶時,你是否認可他人的評價——素質低?”“那不是素質高低的問題,是愛國熱情!”此人怒目圓睜,發表宣言:別人無權評價中國人!他們不理解百年屈辱的中國人的感受!國際法之類的那些條約是強加於我們的,以前我們忍讓,當我們國力強盛之後,就該衝破那些條條框框的限制了。在遭到《亞洲週刊》總編輯、中央社董事長和新加坡某報總編輯的駁斥後,此人聲調更加高亢,儼然一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大公雞。全場愕然,掌聲四起,那是喝倒彩,裏面夾著讓其滾下臺的怒吼,他卻以為得到了“愛國者”的支持,聲音越發激昂起來。

在論壇進行過程中,駭人的異響來自台下,那是另一個陸媒官僚發出的咳嗽聲,一聲緊似一聲,令人有喘不過氣的窒息感,銀髮飄飄的咳公端坐于貴賓席上,不掩口,也不退席。

七天的旅行,在臺灣這個背景上,大陸某些人的品貌愈發清晰起來。日薄西山的官媒從業者,在彬彬有禮的臺灣同行面前,除了頑強地表現著自己所剩無幾的傲慢外,幾無任何尊嚴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