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與待客之道同等重要的事-為客之道

 
 
林飛帆 2014/06/29

 林飛帆

【與待客之道同等重要的事-為客之道】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趟來台,最後是「落荒而逃」畫下句點。一些人批評昨天在西子灣抗爭者「潑漆抗議」是過激行為,不是待客之道。但我想,有個更重要的問題,大家應該思考。
 
認識台灣,理解台灣的人應該都知道,台灣人其實是個很好客的民族。客人來訪,正常情況下,主人鮮少會惡言相向。那麼為何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次來訪,卻會遭受到這麼嚴正的抗議?甚至有人用潑漆方式表達抗議?
 
綜觀張志軍此趟來訪的前前後後,整個脈絡。我們應該先回顧,今年三月、四月期間,台灣人民義勇上街的核心主張。當時一項核心的主張就是,兩岸協議監督機制完成立法之前,兩岸政府不得在進行任何談判或協商。
 
但是,這次張志軍來台,表面上是要探訪台灣基層,但重頭戲卻是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二、三次「王張會」,然而他們之間談判和協商的內容,因為不公開,我們至今更無法清楚完整內容。
 
另外,太陽花運動剛過兩個月,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卻在6月11日對國際媒體說出的「台灣前途由中國人民決定」的言論,這樣的言論不僅在張志軍以國台辦主任身分來台之前,沒有得到中國官方澄清,即使是25日他已下了飛機到了台灣,也仍然沒有鬆口做任何澄清。
 
這次張志軍的來訪,不只不顧台灣人民對於兩岸監督條例未立法完成前,不得進行任何談判的訴求,執意要與陸委會協商包含「互設辦事處」等重大政治性議題,同時又未對國台辦先前否定台灣主權地位的立場做出澄清、修正。關心待客之道的朋友,或許也應該關心這位客人,是否同樣做足了為客之道?先不要說禮尚往來了,不顧主人意願,執意要與對方會談協商,連根本的尊重都沒有。這樣不懷好意的來客,即使是遠來,作為主人本應清楚表達立場,清楚向來客主張主人的態度,而非自矮身分鄉愿地迎合其要求。
 
但很遺憾,我們看見,藍綠朝野政客,只有鄉愿。陸委會當然不必再說,因為整個馬政府從頭到尾就沒把人民訴求放在心裡。但在野黨執政首長的這次的表現,更讓人遺憾。除了譴責抗爭者沒有待客之道,更嚴重的在於,他們的會談一樣是閉起門來,僅在會後對外做說明。民進黨作為2016可能重返執政的在野黨,應該也清楚人民訴求的兩岸監督機制的重要性,更應該了解台灣社會對於黑箱的兩岸對話的厭惡,但此次陳菊市長以身作責的把門關起來,是要人民如何信賴?其會後加碼譴責抗爭者的言行,更讓人感覺時空錯亂,人事全非。
 
我要再重申一次,我不反對兩岸對話、協商、談判,但前提應在於兩岸之間的官方對話談判有明確的監督機制。同時,必須要在對等的基礎。如果遠來的客人,不懷好意,甚至出發前早已嗆明今日不是來作客,而是來作主,連基本的為客之道都沒有;那麼,自以為「以禮待之」為最高原則的主人,已不只是顢頇鄉愿,更是作賤自我。
 
最後,我想比起關心潑漆是否違背待客之道,我們更該關心,何謂為客之道。以及面對表面姿態柔軟的惡客,我們該如何應對。我認為,如果今日張志軍的來訪,得到台灣朝野官方,堅決的回應,充分遵守人民的訴求:不逕行談判、不關起門來。屆時也才有評價抗爭者手段的是否符合比例的基礎。

 

 

潑漆事件 張志軍操控媒體破功

彭顯鈞 2014/06/29

 張志軍第一次來台灣,真正的用意是「表演」、「作秀」,以滿足中國內部宣傳的需要,所謂了解真實的台灣,只是說說而已。「潑漆事件」讓熱烈歡迎的表面工夫破功,留下倉皇離台的身影。

中國這次全盤主導「劇本」,張志軍在台灣就是照著「表演」,包括五星旗啦啦隊、婦女老人的親密互動,笑臉的張志軍是主角,熱情歡迎的台灣民眾是背景,一幕幕都是正面宣傳的效果。

為完成早預設好的宣傳目標,張志軍「按表操課」,除馬政府派出層層警力保護,還有中國刻意層層包裝,動員中國官媒、台灣特定媒體一致口徑,刻意漠視台灣抗議聲音,營造「島內」一片歡迎假象。

為了保護張志軍,中國這次對台灣媒體的採訪則是「要求多」、「限制多」,不允許宣傳工作「走調」。於是,張與學者、縣市首長,甚至青年學生的座談,全都「閉門不開放」,就是不讓外界有任何自行解讀與觀察的機會,也不能有任何「意外插曲」。

中國官員習慣活在「操控媒體」的保護傘下,圖像與文字都經過嚴格篩選管控,絕對都是好的一面。來到台灣,非常害怕擔心「失控」,媒體貼身跟隨,張志軍以下的中國官員,全都渾身不自在,還私下抱怨馬政府對媒體管控不嚴。

中國嚴密操作與格外小心,看得出張志軍此行其實充滿心虛恐懼,只敢和安排好的自己人互動,就是怕出錯。結果,「潑漆事件」讓一切破功,狼狽又難堪的照片,掩蓋、戳破所有刻意營造的熱情場面。

在台灣,有求於中國的人極盡卑躬屈膝;無所求於中國、厭惡中國壓迫台灣的人,不惜激烈抗爭表達訴求,真正的真實台灣,張志軍了解嗎?

馬政府保護張志軍種種踐踏人權的荒唐作為、中國對「新聞自由」的鄙視與嫌惡,只會激起更多台灣人唾棄與不滿,更拉大兩岸心理距離,中國顯然難以理解。

 

賽德克.巴萊呢?

林冠志 2014/06/30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訪問烏來的行程中,接待方所安排的原住民表演出現極大的謬誤,把極為嚴謹且神聖的台灣原住民文化資產當做取悅中國來客的工具—女子頭飾插滿羽毛,並不符泰雅族人依照年齡和地位的服飾規範;而男子服飾則看似為阿美族和泰雅族的混搭穿著。然烏來一帶據台灣史記載為泰雅族的祖居之地,怎會出現類似阿美族的傳統文化?如此表演不但毀壞自我文化,更淪為中國宣傳「高山族」的樣板,自棄「原住民族」的歷史高度。

想起魏德聖《賽德克.巴萊》中的一段經典橋段。日本的衫浦巡查驚見課長來訪,急忙換了制服前往迎接,並問道:「課長要來怎麼不通知一聲?我可以叫那些番人(日治時期稱呼)來跳舞迎接呀!」而如今張志軍來台灣,我們踐踏了自己的國格和尊嚴,讓自己最珍貴的原住民文化資產,再次成為跳舞迎接中國官員的玩物。

一個民族必先自重而後人重之,台灣如此蔑視自我文化,又怎能在國際間抬頭?就如同《賽德克.巴萊》裡,莫那魯道對花崗一郎所嚴厲訓斥的:「再廿年賽德克就不是賽德克了!就沒有獵場!孩子都成了外人了!」台灣人,我們的賽德克.巴萊精神,在哪裡?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研究生,台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