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老豬帶小豬的「國際觀」

by 昆蟲 2007/11/29

很久很久以前,我讀到不懂的東西,都會對作者肅然起敬,尤其是哲學方面的,更是如此。

然後,我找了一本近千頁、厚厚的西方哲學史,在家中硬著頭皮將它 K 完,跟著又去念了心理學、美術史等雜七雜八的、正常的工學院學生碰不到的東西。接下去,我對這些人的看法就有了根本的改變。

我的想法很狂妄,但是也很簡單 : 這些人寫的這些東西,假如連我都讀不懂,那就沒有多少人能讀得懂了。所以,我讀不懂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作者本身在鬼扯蛋!(記憶中,南方朔是所有的作者中,鬼扯蛋的第一名!)

今天各大報又在金車文教會後面唱衰臺灣,說臺灣的青少年缺乏國際觀。理由是他們答不出一些連我都不會的速食麵問題。 2012 年奧運在那?,我答不出來﹔臺灣幾個邦交國,我答不出來 (我要向答對的六成學生致敬)﹔石油價格是OPEC在控制 ? 讀過經濟學的人都不敢這樣回答吧!教廷排名落在友善國家的第十一,這有什麼不對呢?認為日本對台灣最友善,有何不可呢?

照這種標準,我應該死當的。可是,我讀的是美國本地的報紙 (local newspaper) 加上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 看的是 Time + Business Week + Economist + BBC online news。假如我沒有國際觀,臺灣(或全世界)有幾個人有國際觀呢? 那些出題並評斷臺灣青少年沒有國際觀的教授和記者,他們到底又有什麼國際觀呢?

英文中的「國際觀」又是什麼呢?老實說,我一時還答不出來。International Viewpoint ? World View ? 這兩個最接近, 但也只是一種「看法」,而不是要人記得一些像在大學聯考選 A.B.C.D 的答案。

這些人其實是狂妄狹隘 而自我為中心的產物,以自己的知識來定義「國際觀」。在內心深處,他們真正想說的是﹔「像我這種人,就是有國際觀﹔像你們那樣,就是沒有國際觀。」而那些記者,反正跟著學者唱衰就是了。

不過,在我這種不理會權威者的人看來,這只是笑話一場,一場心胸狹隘的老豬學者帶著小豬記者在創造出莫名奇妙的「國際觀」罷了。

問題不在大中至正,在馬屁文化

by News98 2007/11/28

不管是台灣民主紀念館也罷,中正紀念堂也好,最大的問題,就在大中至正牌樓六柱五間的馬屁格局。如果對中式建築有一點基本的常識,就知道六柱五間的牌樓,是帝王才能享用的格局。

兩蔣時期,是國民黨馬屁文化的最高潮,國民黨奉為總裁、世界偉人及民族救星的蔣介石一旦駕崩,全黨上下當然是盡其馬屁之能事,六柱五間的帝王牌樓,也理所 當然的堂皇建立。然而諷刺的是,國民黨自稱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卻將其總裁以帝王格局追諡,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馬腳,不啻完全曝露。

如今國民黨還在強力維護此馬屁牌樓,可見國民黨的獨裁心態,流毒至今,國民黨還奢談民主,說穿了只為欺騙選票而已。

更何況,以蔣介石在日記中自爆因受不了誘惑而在上海嫖妓,如此,又何曾「大中」?哪?「至正」?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在國共內戰時期將民生用品囤積居奇,剝 削人民缺德之至,蔣經國至上海打老虎還打到自家人,結果被蔣介石調回訓戒。如果這樣也算大中至正,那國民黨是否也該製做「大中至正」匾額,頒發囤積居奇的 菜蟲糧蟲們,以表達國民黨的最高敬意?更何況,熟知蔣介石歷史就知道,此人根本就是無賴流氓且殺人無算,如此也配稱「大中至正」,國民黨應該也為那些逼良 為娼的流氓角頭們,製做六柱五間的「大中至正」牌樓,以旌其功。

蔣介石對台灣是功是過,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拿下「大中至正」馬屁諡文,甚至拆下馬屁六柱五間的帝王牌樓,本為理所當然。國民黨如果要爭,應該召開公聽會公 開辯論或全民公投,讓全民對蔣氏之功過達成共識,如果屆時全民仍然認為蔣介石真的「大中至正」,國民黨也應該以其自有經費恢復牌樓不遲。

領、投票爭論的圖窮匕現

by 林保華 2007/11/29

  藍營對抗中選會有關一階段投票的規定,無理的堅持二階段,鬧了半天,最後他們還是要回歸到中選會的組織法。從今年年初他們就鬧著要通過這個組織法,按照所 謂「政黨比例」,把中選會從政府機構轉變為立法院控制的機構,使立法院成為一頭怪獸。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就是這樣改制,被大法官判為違憲,如今中國 國民黨要的還是這個,雖然「迂迴」了大半年,經過「轉戰」,現在回到了原點。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黨務高層「中山會報」拍板這項戰略;希望本會期能三讀通過。中國黨並認為,若綠營再杯葛,正好凸顯執政黨把持中選會、操弄選務。

 所謂「拍板」,就是不打自招;招出中國黨這一年來不惜犧牲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而綁架總預算的焦土政策,就是服膺於這個偉大戰略。所謂「若綠營再杯葛,正好凸顯執政黨把持中選會、操弄選務」,不也說明「若藍營再提出,凸顯在野黨把持立法院,操弄選務」嗎?

 選務本來是政府的事情,怎麼叫「執政黨操弄」,何況選務一直沒有問題,只是這次藍營對抗中選會規定的領、投票辦法,才出現問題,因此,問題在藍營,而不是政府,藍營是「麻煩製造者」,是他們要「操弄選務」。

 歷史的事實也證明這一點。每次選舉,如果綠營失敗,風平浪靜,例如去年十二月的縣市長的「三合一」選舉;可是,每當綠營取勝,例如二○○○年政黨輪替, 連戰、宋楚瑜就拒絕出席交接儀式出國去也。二○○四年連宋敗選,就在台北、高雄等地大鬧,甚至衝擊中選會。去年十二月的北、高市長選舉,綠營台北輸選,台 北安靜;藍營高雄輸選,就鬧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如此看來,他們企圖奪取中選會,無非就是要保證每次選舉,都是中國黨取勝!

 民進黨執政,選舉有勝有敗,至少證明中選會沒有被民進黨掌控與操弄;民進黨也無法操弄司法,否則藍營在立法院裡怎麼能夠一直佔多數呢?但是,如果藍營掌 控中選會,恐怕就要回到以前兩蔣的威權體制,連李登輝的民主化成果都要被葬送。如果再回到「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那麼,任何有關選舉的訴訟,也是中國國民 黨穩贏。這就是吳伯雄所透露的中國黨的「戰略」。

 台灣人民能容許威權體制復辟,葬送這幾十年來台灣創造的民主奇跡嗎?當然不能。宜蘭與嘉義的民眾已經行動起來,向當地的藍營掌政者施加壓力,反對他們搞 「一國兩制」。這兩個地方都是台灣的「民主聖地」,所以,行動快捷。但是,台灣的民主化,說明整個台灣已經是全球化浪潮中的民主聖地,因此,全台灣都應該 行動起來,保護台灣這個「民主鑽石」。

 我們再看,一月十二日就要投票了,中國黨居然要趕在投票前夕,利用他們在立法院的多數完成修改中選會的組織法。這個組織法是為中國黨在這次選舉中度身定做的;就等於比賽前某個球隊要把比賽規則修改為對他們有利的規則。這不是變相的「政變」嗎?

 立法院之成為破壞台灣民主的「怪獸」,是因為過去一些台灣人沒有認清中國黨的本質,或因為心地善良,注重人情而把票投給中國黨指定的人選。這些年來中國 黨的所作所為,不論是連戰、馬英九,還是吳伯雄,都證明他們在為中國效勞,因為在立法院裡的焦土政策傷害了台灣的經濟與民生,只有利於中國對台灣的統戰; 他們在僅剩的一個多月會期,又要再度向中選會進攻,全台灣人都應該像宜蘭與嘉義人那樣,行動起來!

戒嚴!戒嚴!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與戒嚴政黨商榷

by米那娃之梟 2007/11/29

5700_001.jpg
最近,有個曾經宣佈戒嚴,利用戒嚴統治台灣,其支持者也一向認為「戒嚴時期多麼美好」的政黨及其附從文宣隊與支持者,突然之間開始轉性,變成了戒嚴的抵抗者!並且,個個狀似義憤填膺,嘶牙咧嘴的大聲控訴。讓人好不適應!

戒嚴!戒嚴!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與戒嚴政黨商榷

最近,有個曾經宣佈戒嚴,利用戒嚴統治台灣,其支持者也一向認為「戒嚴時期多麼美好」的政黨及其附從文宣隊與支持者,突然之間開始轉性,變成了戒嚴的抵抗者!並且,個個狀似義憤填膺,嘶牙咧嘴的大聲控訴。讓人好不適應!

不適應的原因,當然是聽到這些之前口口聲聲大力讚頌戒嚴的美好時代,宣稱過去多麼「安寧」(其實是滯死),多麼「祥和」(當然啦!冤獄裡的遊魂與亂葬岡的 槍生都是祥和的保證),的人們突然不再「喜愛」,「懷念」那段「美好的日子」,確實是對這批人的薄倖與見異思遷感到瞠目結舌,由是可知,無恥確實是沒有底 線的。

台灣歷史上,有過一段漫長的為期三十八年的戒嚴時代。這個記錄,據說,可以列入實施戒嚴法最長時間的金氏世界記錄。我無意去證實是否真的是如此。其實,長 達一世代的戒嚴時期,本來就事理該唾棄的對象。而這樣的政黨與政治勢力,我想「戒嚴黨」應該是最適合他們的稱呼。畢竟該政黨現在既不「中國」(中國被他黨 給代表了,而「戒嚴黨」們也不再爭奪代表權,改用「不衝撞」去叩頭了!)也不「國民」(該黨倒是總是魚肉鄉民,不過,這應該不是「國民」有資格作的!), 因此原名不符,理應作廢,該黨奉行「偉大的儒家文化」,依照「必也正名乎」的標準,依該黨行起坐臥,言談舉止,所思所念,「戒嚴黨」應該是頗適合這群人的 稱呼。

這些享受戒嚴利益或者漠不關心之人,恐怕從來沒有思考也沒有考察過,台灣過去那段戒嚴究竟是怎麼回事?多少人因此死亡?多少家庭無故離散?支撐戒嚴體系所 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多麼龐大?這恐怕不是那些向來支持者所關心的。他們大概只對過去的獨佔權勢利益,以及逝去榮光在意。但至於其真實與其權益是否具備正 當性,當然自非所問。

偉大的「戒嚴黨」說,當年戒嚴是歷史的無奈,不得以而依法為之。依法行政也是該黨最愛說的話語。這話說得漂亮,但是實際上卻很虛浮。因為只要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讓該黨言說不清。那就是,台灣戒嚴的根據為何?其是否具備合法性?有否生效?

當然,其徒眾常常會大聲說,當然具備呀!事實情如何則充滿疑竇。幾十年的黨國教育之下,我們學會的,只是他們以「官方」的身份,告訴我們所謂的「歷史」。 然而,其與事實、真相有多遠?差距有多巨大?卻是只要稍微用心的人、不願人云亦云而學會獨立思考的人輕易就可以揭穿的。向來,這個政黨,運用的是暴力,而 非合法性來建構他們的權力王國,也試圖去動員每個他統治領域內的個體,甚至還想以紀律化來馴化人民以服從其欠缺合法性與合理性的權威。這些過去的醜惡,戒 嚴黨們或者裝作不知,或者替他們塗脂抹粉,更多人選擇不去知,美其名為「向前看」,「告別悲情」,可是好笑的是,如果你不知道過去如何,更不知如何悲情, 你如何能去告別你所不知的事?你如何告別遺忘不曾記憶的過去?戒嚴黨們,從來不願也不會回答!

還好,天佑台灣!今天,戒嚴黨再囂張,畢竟他們的「美好的過去」,我們的黑暗的夢魘畢竟已經過去。台灣人也早就不是懵懂無知的「笨百姓」了。吾友德國豬在 其部落格中,透過資料的查找,與學術訓練的基本,耙梳出這一團迷霧。是的,是「一團迷霧」,不是打錯字,因為,有關戒嚴黨搞的戒嚴,真是千奇百怪,就是跟 合法程序與合法基礎無絲毫之關係。有關戒嚴的效力,吾友 德國豬 用了兩篇文字試圖說明這詭異的戒嚴法制。吾人拾人牙慧,狗尾續貂,僅將該文整理表列如附件(請件附表),希望有助於大家解讀。看看所謂戒嚴的形成基礎是什麼?而此項基礎,也就是戒嚴黨的核心基礎與價值,更是該黨唯一聽得懂的語言。直言之,不過二字:「暴力」!
名稱 公布時間 廢止時間 適用地區 頒佈人 法源依據 性質 其他法定條件之要求 台灣地區是否依法定要件戒嚴生效?
台灣省戒嚴令 1949/5/19 不詳 台灣 陳誠 戒嚴法第三條 臨時戒嚴 一、需經總統公告(戒嚴法第1條)二、其戒嚴需經立院追認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戒嚴法第3條) 否(欠缺法定生效要件)
第一次全國戒嚴令 1948/12/10 不詳 全國各省市,除新疆、西康、青海、臺灣四省及西藏 蔣介石 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戒嚴法第一條 戒嚴 一、需經總統公告(戒嚴法第1條)二、其戒嚴需經立院追認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戒嚴法第3條) (並非適用範圍)
第二次全國戒嚴令 1949/7/7 不詳 全國各省除新疆、西康、青海、臺灣四省及西藏外,均予實施戒嚴 李宗仁 動員勘亂時期臨時條款、戒嚴法第一條 戒嚴 一、需經總統公告(戒嚴法第1條)二、其戒嚴需經立院追認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戒嚴法第3條) (並非適用範圍)
辯證一:有見解認為:195031,蔣介石在台灣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任命陳誠組閣,中央政府在台重建。14日,立法院追認〈全國戒嚴令〉與〈台灣省戒嚴令〉效力。但經查,這是個誤解,原因是因為一九五零年三月十四日不是對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號的台灣省戒嚴令的追認,而是當時行政院提出將台灣跟海南島列為交戰地區以便戒嚴,因而立法院對此的追認。
辯證二:
195031做的對台灣納入交戰區域是對台灣省戒嚴令的追認,則前提必須是「全國戒嚴令」是「有效」的。也就是,一、有公告更改「全國戒嚴令」二、立法院追認,三、追認「有效」縱令認為這不是一個效力溯及的追認,而是個從「19503月向後發生效力的戒嚴」,那也要一、立法院決議,二、總統公布。因此「最起碼」要有第三次的「全國戒嚴令」的公布。但實際上迄今無資料顯示有所謂第三次「全國戒嚴另」的存在。所以,台灣因何被納入「全國戒嚴令」?及其效力何在?仍屬不明!
注意
:廢止時間之所以列不詳之理由,在於1987519的解嚴,所解者為何?實際上指涉不明。也許只能解釋為「戒嚴狀態之廢止」。
補充說明

一般論述: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號陳誠頒佈台灣省戒嚴令,從隔日開始台灣進入戒嚴狀態。

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蔣經國宣布解嚴。參考法條:戒嚴法第一條:「戰爭或叛亂發生,對於全國或某一地域應施行戒嚴時,總統經行政院會議之議決,立法院之通過,依本法宣告戒嚴或使宣告之。   總統於情形緊急時,得經行政院之呈請,依本法宣告戒嚴或使宣告之。但應於一個月內提交立法院追認,在立法院休會期間,應於復會時提交追認。」 戒嚴法第三條:「戰爭或叛亂發生之際,某一地域猝受敵匪之攻圍或應付非常事變時,該地陸、海、空軍最高司令官,得依本法宣告臨時戒嚴;如該地無最高司令官,得由陸、海、空軍分駐團長以上之部隊長,依本法宣告戒嚴。   前項臨時戒嚴之宣告,應由該地最高司令官或陸、海、空軍分駐團長以上部隊長,迅速按級呈請提交立法院追認。」第四條規定:「宣告戒嚴時,該地最高司令官應將戒嚴之情況及一切處置,隨時迅速按級呈報總統。」

本文權做回應,也代表我對吾友的致敬與支持。
□ 〔 資料來源: 米那娃之梟的德意志天空 | 引用網址

不合心意,就是政府作假

by 大豆 2007/11/29


每個小孩都知道太陽從東邊出來、地球是圓的,以及台灣的媒體有夠爛。

最近令人氣結的例如下面這個標題。
真的嗎?張揆:貧富差距 創6年來新低

去年貧富差距 減至6.01倍

僅管外界認為台灣貧富差距有惡化之趨勢,但行政院長張俊雄在裁示時指出,透過各種政策工具及福利資源的投入,已將我國貧富差距由90年的6.39 倍,縮減 到95年的6.01倍,創下六年來新低,雖仍高於德國、日本,但低於美國、南韓及新加坡,顯示我國屬於所得分配相對較為平均的國家,「誠屬不易」。張俊雄 的說法和民間感受顯然有相當差距。

當然,常看大豆剝落殼的朋友都知道媒體愛玩什麼把戲,就像媒體「創 造」出的「第四權」、「M型社會」這些子虛烏有的名詞,要醜化政府,「貧富差距」(在媒體的用法裡這跟M型社會是同義字)是一種「喚起民怨」的良好道具。 當然,平常拿些特例出來就說政府官員「不知民間疾苦」也就算數,一旦行政院把數據拿出來,與媒體的醜化不符,他們的反應自然不會是「我們造假被捉到」,而 是「政府在造假」。

不然你加個「真的嗎?」是什麼意思?

無聊到不行的「M型社會」我們談過好幾篇了,朋友們的回應也很踴越,簡單一句,如果台灣真的已經是個M型社會,那麼路上絕對不會塞車。因為本來開福特、裕 隆車的中產階級們都不見了,要嘛路上全都是開著法拉利、雙B名貴轎車的駕駛,其他買不起車的大概就是躺在路邊要飯。所以馬路自然空得很,不信? 以這次大豆到中國貴州一遊的觀感,人家的馬路、高速公路可空著呢!

看看你的窗外,就知道台灣算不算什麼M型社會。


M型社會這種幻想很容易戳破,那貧富差距可就一直存在吧。當然,貧富差距自古有之,現代的統計學上也很容易量化為數據,可是以國家人口為樣本的貧富差距數據,唯一不能代表的就是「民眾變窮了」這個結論。

拿前面的引文一看就知道了:
國內貧富差距比德國、日本高
但低於美國、南韓及新加坡


簡單來說,就是台灣的貧富差距介於日本跟美國之間。
問題來了,台灣雖然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但是距離日本、美國的人均收入,還是差了一大截是不爭的事實。按照媒體的「貧富差距大=人民變窮」的邏輯,台灣的 貧富差距既然比日本小,所以人民的收入比不上日本也沒有什麼爭議,但是台灣的貧富差距又比美國小,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
台灣人比美國人有錢!!

這個結論實在是讚到不行了。我不得不服媒體超英趕美的鬥志啊~~

至於所謂的「外界」跟「民間感受」是什麼玩意,這種跟「據說」、「有人說」同等級的形容詞有什麼可信度自然就不提了,一直灌輸民眾「貧富差距大」、「M型社會來了」這些假東西的,不就是媒體自己嗎?

如果您的朋友還在相信M型社會這種鬼話,那麼大豆可以請您幫個忙,把我們這幾篇討論「M型社會」的文章給他們看,要轉寄什麼的都隨便,我每次聽到有人在說「M型社會」就頭疼耶~~

至於下面這位也在講M型社會......唉......

馬英九:貧富差距縮小說法是選舉喊話

(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二十八日電)行政院長張俊雄表示,經過政府的努力,台灣貧富差距創下六年來新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對這項說法感到訝異,他表示,大概又是選舉信心喊話,因為台灣M型社會的現象,不是政府所能否認。


政府的數據不是不能質疑。但是要質疑數據,不能靠幻想,而只能用數據對抗才是。

弦外之音

by 老包 2007/11/29

國 民黨下令十八個地方執政的首長,以堅持分成二階段投票方式,向中央政府宣戰,其中台北市長郝龍斌,更儼然叛軍領袖般,一連幾天單挑陳總統,要設籍台北市的 阿扁,照國民黨的遊戲規則來行使投票權。此舉使得阿扁總統跳腳,連日來互放狠話,到最後阿扁連「有人建議戒嚴,我會思考」的話都出口了,要不攻佔新聞版面 也難。

台灣的政治對抗局面,公元二千年來常處於「民主內戰」邊緣,多數是媒體效應造成,至於是否會走到戒嚴地步,按照事後謝長廷競選總部的說法,他們將扁 的戒嚴說定位為「選舉語言」,答案已非常清楚。換言之,基於政黨的政治信仰,民進黨政府宣布戒嚴的可能性,和上次藍營立委宣稱陳總統下令「製造核武」,同 樣是隨便說說。但這樣的隨便說說,卻也令某些藍營的朋友膽戰心驚,有人認為阿扁被逼到某種程度,說不定真的會搞戒嚴;有人則以戒嚴令發布之後,須由立法院 追認來自我安慰─然而既然走到那個地步,威逼利誘之下,立法院的追認,恐怕也不會是百分之百過不了吧?

而對綠營的某些支持者來說,眼看近八年來藍營的不認輸,屢次搞包圍總統府戲碼,加上統媒日日唱衰台灣,國會充斥藍營仗多數非理性杯葛,轉型正義無從 實現,國民黨所霸佔的龐大黨產死賴不還、藍色政客與共產中國串連勾結......種種怨氣,族繁不及備載,若是搞個戒嚴,能教訓一下這些群魔怪獸,倒也大 快人心。然而這畢竟是一種對民主內戰的不耐,所謂「戒嚴」,乃是魔鬼的誘惑,考驗的是領導者的「民主功力」,有民主基因的政治菁英,基本上擁有超越這種誘 惑的「免疫力」。一九九六年,台灣第一次舉行總統直接民選,選舉之前,台灣的統派和中國一搭一唱,竟向台海「飛彈試射」,當時社會人心惶惶,但李總統堅持 留下民主的歷史紀錄,選舉繼續舉行,台灣沒有施行戒嚴!這當然是不容易的民主修養,同樣的,阿扁總統在擦搶走火「人來瘋」時一席「思考戒嚴」說後,也立即 在隔天重申絕不會搞戒嚴,民主路線是一致的,但今天若換成是那些外來政權的權貴之後當了總統,看官你敢保證他們不會搞戒嚴嗎?─尤其台灣四處存在復辟爪牙 與復辟病毒,他們要搞起戒嚴可是方便多多,一聲令下,蔣氏繼承人立即現身,要再找回民主價值,恐怕只有徒呼負負了。

總而言之,阿扁說要「思考戒嚴」,氣話罷了。但要堅拒戒嚴的誘惑,除了從政歷程的民主素養之外,也要忍受很多鳥氣,其中包括藍營以昔日巧取豪奪而來 的龐大黨產,收買媒體、收買地方政客、收買心態卑微的選民,造成一種台灣特有的藍色文化,投入民主的遊戲規則,讓真正的民主派事倍功半,時常跌得鼻青臉 腫。然而這也使得我們的民主成果更見可貴,當我們知道阿扁總統說「不會像蔣家那樣,施行戒嚴統治」,內心可能有所不甘時,我們更會珍惜台灣的民主成就,也 會更有毅力去對抗復辟集團「魔鬼的挑戰」。

因此,戒嚴說的弦外之音,就是我們更要堅持民主的信仰,更應去創造民主的能量,以徹底破解魔鬼的誘惑。就好像國民黨大聲向電視台的【大話新聞】宣戰 後,立即有國民黨人試圖介入購買該電視台股權,萬山不許一溪奔;幾天之後,國民黨人在被民間力量抗拒後未能得逞,但人們也該記得:民主的成果,一念之間, 有時是會折損的,要守住這樣的民主成果,誠屬不易。這樣的衝擊及教訓,也可以拿來敬告那一家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拿「經統」扣謝長廷大帽的本土大報, 原來民主成果是一步步累積的,李、扁、謝一步一腳印,他們的人生都有清楚的民主鬥士軌跡,相互珍惜,才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魔鬼的挑釁。

戒嚴嗎?顯然不會,因為我們終究會贏,謝長廷也會贏。藍營要搞「二階段領投票」,意在增加障礙、阻撓民主而已,在民主潮流之下(有些民主國家為了鼓 勵投票,還設定不投票要處罰、以提高投票率呢,豈有在投票時刻意增加麻煩的「民主」的?)經過衝擊與省思之後,民主派總會獲得賜福。然而「戒嚴」說的弦外 之音,仍值得玩味。

白癡,問題不在一階段還兩階段

by 阿ㄈ 2007/11/29

投票分幾階段的爭議,只不過是反映兩大党希望公投投票率高或低的較勁。

而且,支持兩階段投票的人,百分之百是白癡。白癡的腦袋都很簡單,天真的以為自己喊著「一階段投票會讓投票混亂,民眾會因為同時拿了兩張選票就不知道票該投進哪一個票匭,破壞選務結果」,就可以瞞騙眾人。

那段話的意思是說台灣人都跟他們一樣是白癡,智力低到只要同時拿到兩張選票就不知道該怎麼投了。這麼拙劣的謊也拿出來用,若不是找不到更好的藉口只好硬上,就是這班人真的是白癡。

很明顯,如果兩階段投票真的是比較好的方式,那第一階段先領公投選票第二階段再領立委選票是不是也應該可以嗎?總不會公投選票從後領改成先領,民眾就也會不知道怎麼投吧。

喔,這時白癡就會說不行這樣啊。他們會說不但要二階段,而且還非得要是公投排第二階段的那種方式。

所以,白癡,問題不在一階段還兩階段!問題也絕對不在選務會不會混亂上。都只是因為二階段投票,第二階段領票的那個選舉,因為增加民眾麻煩,投票率會比較低而已。

所以國民党自始至終反對一階段的理由,只是因為他們要降低公投的投票率。只是不但他們為這種雞毛蒜皮小事緊張很白癡,拿出來講的藉口更白癡。意思是不是指買他們帳的人也是白癡呢?

天曉得,搞不好台灣真的有人是只能表決一件事情,如果他要參與一個團體表決早上要去哪下午又要去哪,就會精神錯亂吧…

這種人要說他白癡的確也算得上實在。

而且我覺得有一點很奇怪。二階段投票的情形下,公投會發生三種情況︰

  1. 選民領選票,投贊成票。
  2. 選民領選票,投反對票。
  3. 選民不領選票。

可是我們知道,一個人對任何一個二選一投票的態度,只有兩種︰贊成、不贊成。投反對票,就跟不領票是一樣的。那如果某個人他對公投的態度是反對,那他是要等投完立委後再特地留下來領公投票,然後圈選反對,還是乾脆直接放棄領公投票權利?

對選民來講,反正結果一樣,那何必多此一舉要去領票再圈反對?可是這樣就製造了一個問題…

對一個公投議題來講,我們可以很保守的說︰有領第二階段公投票的人絕大多數贊成,沒領第二階段公投票的人絕大多數反對。

啊那我們不是乾脆亮票算了?反正只要我去拿公投選票,大家就知道我是贊成的,不拿的話大家就知道我是反對的,這樣選舉的祕密性質何在?

更進一步,如果這種公投的議題是事關一個選民政治傾向的,比方說我們假設對入聯議題,支持的人是挺執政党反對的人挺在野党的話。那我拿不拿票大家不就知道我第一階段的選票九成會投給誰或哪些人了?

二階段投票根本不可行,因為這種投票完全沒辦法確保投票人的隱私。亮票行為既然是犯法,那這種等同亮票的制度自然不能用。

白癡這時會跳出來說「我們有反公投的權利啊」。不過問題來了,這些人只要圈選反對,或在選票上畫烏龜也同樣的表達了權利,有人規定他們一定要用拒領選票來表達這項權利嗎?

而且既然公投案本身經過連署門檻,那反對者自然不應該說「老子不想要公投,所以你不應該設計會讓我拿到公投選票的選舉方式」。制度的設計,原本就是 讓一個議題只要經過兩百萬人連署通過,就有付諸投票全體表決之權。這些不支持該議題的人就只因為他不支持,所以就強硬的要求全民表決要取消,這其實才是他 們挺二階段投票的理由。

如果要說什麼人比白癡還要白癡的話,我想大概就是這種傲慢的白癡了。

總之,真相只有一個︰支持兩階段投票的人,都是白癡。

百分之百的公民運動

by 王美琇 2007/11/30

一階段與兩階段公投爭議不休,絕對不只是選務技術問題。國民黨傾全黨之力頑強抗爭、堅持兩階段,裡面暗藏玄機,值得一窺究竟。

有人說:「國民黨能夠統治台灣五十年,除了軍警特的白色恐怖外,靠的就是『買票和謊言』。」這是社會常識,也是長輩口耳相傳至今的「真理」─國民黨不買票 就不會選舉。國民黨五十年所建立起來的組織網非常綿密,從鄉鎮首長到村里長、農漁工會幹部等,都是選舉時最重要的樁腳。

據其黨工的「買票懺悔錄」指出,樁腳的作用就是依照「社區名冊」適當時機「撒錢」綁票,在選舉前很容易就能估算票數。兩階段是分開領投票,可以掌握不投公投票的人頭,向上「回報業績」,公投過不過關瞭若指掌。兩階段的玄機在此。

其次,民進黨所推的「討黨產」公投打到蛇七寸,命中要害。黨產是國民黨的命根子,立法院的「不當黨產條例」一直沒辦法過關,道理在此。東西德統一後,西德國會馬上通過立法,以國家法律清算東德共產黨黨產,這就是「轉型正義」。

一個號稱民主國家的台灣,存在著一個政黨擁有數百億黨產、一個政黨負債累累,如何公平競爭?這算是民主政治嗎?公投討黨產的意義,就是以公投過半的強大民意,來逼迫立法院通過「不當黨產條例」,讓國民黨將黨產歸還國家。

二○○四年的第一次公民投票,因為實施兩階段,造成許多人沒領到公投票而被剝奪公投權利。成千上萬的台灣人民在上次大選沒有領投公投票,就是明證。這是一種技術性干擾,利用投票動線設計與兩階段領投票,讓人民自然喪失公投權利,也降低了公投率,使得公投案無法過關。

兩階段不但妨害人民行使直接民權、也阻礙人民對公共議題進行議決。一階段公投不僅可以充分保障人民秘密投票,更是公民運動的實踐。紅衫軍是反扁運動不是公 民運動,一階段公投才是百分之百的公民運動。深化民主的第一步,就是讓人民針對公共議題表達直接民意,任何有爭議性公共議題,交由全民以公民投票議決。這 就是公民運動。

因此,我們要在此呼籲台灣人民,請你站出來要求你的縣市議員,在藍色執政的議會全面宣戰,向縣市首長和縣選委會要回你的公民權;若你是現任立委或參選的立法委員,請替台灣人民發出怒吼:「我要一階段,還我公民權!」

讓這波公民運動,如雪球般滾動,再次推動台灣的民主前進;讓這波公民運動,成為台灣民主深化的新里程碑!

民進黨勝選從來不是靠組織和買票,靠的是理念。一階段公投是公民運動、也是理念之戰!民進黨的戰鬥力拿出來吧!

台灣目前正處於民主內戰,我們唯有力抗威權復辟,堅定信念勇敢前進,一階段公投到底,民主深化的工程才可能往前推進。讓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對公共議題表達 直接民意,以公民投票展現集體意志,台灣才能成為真正民主進步的正常國家。這一波公民運動,來得正是時候!讓我們發出最深沉的怒吼:「我要一階段,還我公 民權!」

(作者為北社副社長)

藍綠公投大戰

by 徐永明 2007/11/30

目前關於立委選舉合併公投是一階段還是兩階段的爭執,成為目前重要的政治議題,甚至牽動將近的立委選舉,乃至於波及不遠的總統大選,這的確是選務程序的衝突,但卻凸顯民進黨與國民黨在民主價值上的差異,表現為政治議題經營的方向不同,甚至面對公投戰爭的心態也不一樣。

選務爭議中央地方槓

對於民進黨而言,所謂一階段與兩階段的差別,不是這次選舉前才發明出來的,早在2003年前關於《公投法》立法爭議中,以及後來陳總統發動防衛性公 投時,泛藍採取杯葛公投領票時就埋下了線索;那時兩題公投雖然沒有過關,但陳水扁的連任就預示了民進黨絕對會繼續推動公投,差別不過是從總統發動換軌為人 民連署,題目轉向為討黨產與加入聯合國,這可以說是民進黨的長期謀略,用公投「綁」遍所有的大選;也可以說是民進黨人的心態,民主到底由人民決定。

相對的,四年來國民黨雖然換了三個黨主席,但是對付民進黨公投運動的方法沒什麼變化,還是在反公投,不過是從上次的公開杯葛,包裝成這次的模糊策 略,用反貪腐與返聯公投案來抵銷討黨產與入聯的效果,原本以為九一五高雄大遊行之後,民進黨的公投就會消風,再來一些物價的炒作就可以拉回選舉主軸,沒想 到會有一個選務爭議在這裡,上升為中央與地方的衝突,乃至藍綠全面開戰。

這些比較就可看出來,藍綠對公投的價值立場不同,泛藍認為公投附屬於大選,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但是泛綠很多人認定公投才是主軸,公投過,選舉過關,民進黨也才有機會贏。

藍營反制須認清史實

更重要的是,公民投票不是簡單的選舉花招,是個實踐長達百年的民主機制,有悠遠的歷史與豐富的經驗,雖然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選舉民主的配角,遇到獨立 或是制憲複決才會發動的「非常態」民主形式,但這個形象在九○年代後就已逐漸被打破了:公民投票不再是與瑞士這個遙遠國家聯繫在一起的風味餐,而是在歐陸 與美國西部各州通行常用的民主管道。或許藍營的法政謀士在構思反制之道時,要認清這個歷史事實:公民投票是個新興崛起的強大民主制度,就像以前總統直選一 樣,當民進黨決心要換騎這個民主巨靈來打天下時,國民黨難道還在期待蔣經國會復活顯靈嗎。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博士

張忠謀與小民.曹(全民吐曹系列)

by rpot1973 2007/11/29

雖 然媒體刻意的塑造出本國晶圓產業大老接連對民進黨嗆聲的印象,但是我們卻可以看到,面對媒體刻意炒作對立的策略,張忠謀和小民.曹卻展現了全然不同的應對 策略,而由此,我們也可看出他們兩者間的不同。從而能夠理解,相同的面對至中國投資設廠的問題,為何台積電會選擇合法申請,聯電卻選擇暗渡陳倉。

我在之前「買空賣空新聞學」這 篇文章之中,提到了謝志偉局長因為被媒體誤導,以為張忠謀先生批評本國的政策是「乾隆鎖國」,故此立刻火大的提出批評。但是在此時,我們可以看到,對於謝 志偉局長的批評,張忠謀先生並沒有任何「公開」立即的反應。反倒是在數天之後,謝局長主動出面開記者會,為了自己誤以為張忠謀先生批評本國的政策是「乾隆 鎖國」,並據以提出批評一事,向張忠謀先生道歉。


這是什麼?這就是做事的方法。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我想最可能的情況,應該是張忠謀先生在聽到謝志偉局長對他的批評 時,很清楚的發現了這個批評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媒體刻意的誤導使然。為了化解雙方的誤會,便私下主動的向行政院澄清,說明張忠謀先生在米國商會年會 中的演講中,並沒有提到「乾隆鎖國」一事,搞不好還附上講稿澄清。在理解了張忠謀先生真正的意思之後,謝局長的道歉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才是一個生意人做事的方法啊!有誤會就澄清,因為無止盡的摃上對誰都沒好處,除非對方的目的只是為了毀滅我們的存在。

所以張忠謀雖然以一個生意人的角度說,面對台灣目前的狀況,他會希望解除投資限制並開放三通,但與此同時,他也明白,若真要和中國企業競爭,就必須好好保護自己的業務機密與智慧財產。
(詳:張忠謀看台灣 想起乾隆鎖國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台北報導】 2007.11.21 04:25 am)

而目前台灣之所以要對投資中國做出限制,就是為了能夠好好保護自己的業務機密與智慧財產啊。台灣從來就不怕和中國競爭,只是前提是這個競爭得是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之中進行的,而在目前中國仍視台灣為其叛逃的一省的情況下,這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其實是不存在的。

如果說張忠謀所代表的是生意人的立場的話,那小民.曹的立場又是什麼呢?
小民.曹這段時間的作為,其實只是另一個嗆扁的查理罷了。只是因為他比較有錢,所以不用到處跟著阿扁總統跑,可以直接財大氣粗的刊廣告嗆扁,然後他那麼有 錢,自然也說不出什麼「快活不下去」之類的話,只能裝清高提出一廂情願的「和共法」。所以我想我可以說,小民.曹和查理的不同只是在方法,在本質上其實是 一模一樣的。
「兩年前剛落成的時候,這裡還空空蕩蕩;現在IFC大樓已經租售一空,商場也人潮鼎沸。新鴻基地產公司再接再厲,又在九龍蓋好了龐大的ICC商場,最近開始租售。聽說ICC購物商場裡的廁所,豪華不下五星級酒店。這就是香港;生機蓬勃,不停地突破豪奢的極限。

記得80年代初期,有一次游香港太平山頂,途經一亭,柱上有聯。上聯是:「窺造物以東瞻萬馬奔騰來大海」;下聯是:「登斯亭而北顧九龍豪氣接中原」。這幅 對聯雖作於80年代以前,卻好像預見了今天香港以大陸為腹地,邁向世界的榮景。每次來香港,總見萬商雲集,千帆出海;回到台北,但見機場空蕩,斯土憔悴; 兩相比較,心中難抑鬱憤。」曹興誠


看看,這不就是「快活不下去」的好野人做作清高版嗎?XD

主計處灌水?媒體噴髒水!

by 慕容理深 2007/11/30


東森新聞,2007/11/29

「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的標題在昨天中午、晚間的東森新聞至少共出現兩遍。我不知道主計處官員們看到以後作何感想。

主計處什麼時候「坦言數據灌水」了?以下是該處最新的三則的訊息:

哪來東森所說的「坦言數據灌水」?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後發現,東森新聞的「靈感」應該來自《聯合報》這則新聞:

數字遊戲?貧富差距7.45→6.01倍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張俊雄強調,去年國內貧富差距創六年新低;但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實際貧富差距為七點四五倍,創史上第三高,但靠著政府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財富重分配後,才縮小到六點零一倍這個數字。

主計處今年八月公布去年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報告裡提到,國內貧富差距已降至近六年來新低,從民國九十年的六點三九倍(歷史新高),逐年下降到去年的六點零一倍。

事實上,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國內真實的貧富差距高達七點四五倍,創下史上第三高紀錄,僅次於民國九十年與九十一年;但在政府透過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進行財富重分配後,貧富差距降為六點零一倍。去年由政府貢獻消弭的一點四五倍貧富差距,也改寫史上新高水準, 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

主計處的統計方式是將全國家庭按所得高低平均分成五等分,若換算成具體數字,去年國內所得最低的家庭組計有一百四十六萬戶,平均年所得約為廿五萬三 千六百七十元,相當於每月收入不到兩萬兩千元。而去年所得最高的家庭組,年所得約為一百八十九萬八百五十八元,相當於月收入逼近十六萬元。

不過,經政府利用社福補助等努力之後,最低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增加為卅萬四千餘元,相當於每月增加四千兩百一十七元;最高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約略下降為一百八十二萬七千餘元,相當於每月減少五千三百元。

報導中的「實際」與「真實」兩詞若非聯合報自己不懂亂寫,就是刻意誤導。

何謂「實際貧富差距」?右圖表格出自於86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第12頁,表格最右那一欄即為「實際差距倍數」。其公式為:

對(從)家庭移轉收支差距倍數 -政府對家庭移轉支出(社福支出等)效果 - 政府從家庭移轉收入(直接稅規費等)效果 = 實際(目前)差距倍數

以最末一列為例(1997年),即:6.25 - 0.72 - 0.12 = 5.41

也就是說,在沒有政府因素介入下的差距是 6.25 倍,但經過政府「劫富濟貧」後,實際差距縮小成 5.41 倍。這項統計少說也有30年以上的歷史,其所謂「可支配所得」向來就是指真真實實地在人家的口袋中,可以掏出來買東西的錢。

不管是1997年、2006年還是其它年度的家庭收支調查統計,都使用以下兩條公式:

  • 可支配所得 = 所得收入總計 - 非消費支出 = 消費+儲蓄
  • 所得總額
    =( 受雇人員報酬+產業主所得+財產所得收入+經常移轉收入+雜項收入+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租金 )+(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折舊 )*
    =( 所得收入總計 )+( 自用住宅及其他營建物設算折舊 )*

    * 若非自用住宅此部分為086年家庭收支調查名詞解釋

目前,「經常移轉收入」即包括:

1.從私人:私人贈款收入、禮金收入、救濟金、慰問金收入、聘金收入、向私人借住房屋之租金設算收入、民間社團贈予之獎(助)學金收入等,且該項收入多用於當期消費,而非用於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之投資者。
2.從政府: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老人津貼、老農年金、公益彩券中獎獎金及其他(災害、急難救助、殘障生活補助等)。
3.社會保險受益:包括公、勞、農、漁、軍、健保保險受益。
4.從企業:包括人身意外災害保險受益及其他(如其他保險現金受益、中獎、救濟金、人壽保險公司之生日禮金、獎學金等)。
5.從國外:來自國外之贈款、禮金等收入,且該收入多用於當期消費而非用於購買固定資產或金融資產之投資者。 (95年家庭收支調查名詞解釋

其中第2、3類乃我國十多年來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工具。

九年前,在主計處公佈86年家庭收支調查後,《聯合報》曾作如此報導:

如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大小分為五等分,最高所得為最低所得的五點四一倍,較八十五年的五點三八倍,微增零點零三倍,貧富差距微幅擴大。(〈國內貧富差距微幅擴大〉,《聯合報》,1998年8月15日)

奇怪了,當年只會說「微幅擴大」,而且完全按照主計處公佈的「5.41倍」來報導;現在卻棄主計處始終如一的定義,而質疑說「數字遊戲?」:《聯合報》是腦筋退化了?還是因為換了民進黨執政後就天馬行空地亂撒問號?

不過,《聯合報》總算還會講出「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這樣的話,不像東森新聞只顧著捏造說「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

東森主播王佳琬如是說:

主計處的數字跟行政院長公佈的完全不一樣,因為台灣的貧富年薪差距也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最高收入組101萬,最低收入組平均一年賺13萬〔...〕(東森新聞,一個台灣兩個世界╱101萬vs.13萬?年薪差距飆新高, 2007/11/29,網頁上有影音檔)

我不知道她在說什麼。且將主計處所公佈的95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的要點摘錄於下:

  • 95年台灣地區全體家庭平均每戶收入110.0萬元,較94年增加1.6

  • 將收入扣除非消費支出後,95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91.3萬元,較9489.5萬元增加2.1

  • 將家庭可支配所得由小至大排列,並按戶數分成5等分,最高20%家庭每戶可支配所得為182.7萬元,較94年增加1.7%,最低20%家庭為30.4萬元,增加2.2,高低所得差距6.01倍,較946.04略減0.03,吉尼係數0.339亦略低於94年之0.340
    主因95年國內經濟穩定成長,就業人數增加16.9萬人(+1.7%),其中尤以50歲以上者增10.3萬人(+5.5%)最為顯著,致低所得家庭每戶就業人數增加0.03人,受雇報酬增3.3%,超過高所得家庭之1.2%,薪資所得差距縮小

  • 社會福利政策縮減所得差距1.45

主計處的報告說「高低所得差距6.01」,所以跟行政院張院長所說的完全一樣啊!我另外查看了幾張統計表,包括「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分配依可支配所得」一表,左看右看,還是找不到東森新聞所講的到底根據什麼。

話說回來,東森新聞根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計處坦言數據灌水」這個標題嚴重破壞主計處的名譽。我國主計處的統計工作品質,連包括聯合國旗下的機構都予以高度肯定,豈容這些根本不知統計為何物的媒體記者妄言污衊?!

假如我是主計長,我會馬上發公函,要求東森新聞更正、道歉,並連續二十四小時地在每節新聞中至少播出一次,否則,法院見。對於東森之報導,如果主計 長還裝惦惦,或者還是照例不痛不癢地發個新聞稿澄清,那就太對不起眾多認真工作的主計處人員了。 不是主計長、但好歹是個納稅人的我,實在看不下去這種媒體肆意糟蹋公務機關、公務機關任由媒體騷擾抹黑的狀態與風氣。


延伸閱讀:

一個懼怕民意表達的黨

by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2007/11/30

以後任何人若要研究公民投票在台灣實施的歷史,一定會記住中國國民黨在這個制度演進過程的特殊角色。國民黨這個篇章引人注意,正是它不斷設置各種障礙,企圖讓公民投票盡可能被閹割而失去行為能力。

國民黨在台灣公投史上的「地位」,可從一九九三年民進黨立委開始提案看起,此後十年推拖拉三字訣一以貫之,直到二○○三年十一月輿情實在擋不住了,國民黨才勉強通過鳥籠版公投法,包括成案與通過都採取超高門檻,嚴厲限制人民基本權利。

二○○四年的首次公投,是阿扁在公投法第十七條防禦性公投的條文中找到了「漏洞」,才讓民主的鳥兒穿籠而出,然而,國民黨並未坦然接受,卻以反對公投綁大 選為名一路杯葛,成為名副其實的反公投黨,雖然選後兩項公投案未能過關,但贊成票卻比扁呂當選票數還高,可見其社會動能。

明年兩次大選各有兩個公投案,一月立委選舉,國民黨捲土重來,執意以「二階段」對抗中選會「一階段」投票,找盡各種理由,沒一個有說服力,也不是他們心中 的真相,其難以啟齒卻人盡皆知的罩門,實是不願「討黨產」公投有一點過關風險,因此想盡一切辦法,在投票動線程序上製造阻力,降低選民投公投票的意願,即 使違反民主、自己的「反貪腐」公投也因此不過,都在所不惜。

這七年,討黨產的進度遲滯不前,國親兩黨在立法院多次聯手擋下黨產條例草案,使人民無法依法追訴,是最重要原因,顯然議會因既得利益者的綁架,根本已無法彰顯公平正義,這是直接民權介入的最佳時刻,更是黨產公投勢在必行的積極理由。

看破了國民黨一路走來的手腳,對於這樣一個懼怕民意表達的黨,人民該做什麼抉擇?答案早已不揭可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