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詭論 Paradoxical Rationality
by Ko Tsi-jin 2009/12/18
有關台灣與中國的經濟協定ECFA,藍營有個論調是,民進黨自己都說不知道ECFA是圓是扁長什麼樣子,因此是反對一個「不明物體」,並不理性。
此實屬似是而非的詭論,強調「理性」的反對必須建立在認識與瞭解所反對的事物上,也就是假設有一個輪廓清晰且內容具體的可認識、可瞭解因而可反對的對象。這的確可稱為「理性」的表現,但只是「理性」表現形式之一。
另一種「理性」是,當反對的事物不可認識、不可理解時,這「不可認識、不可理解」特質本身,就是反對的標的,尤其當對象是牽連全民的公共政策時,政府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就是政策本身的失敗。
這詭論的詭詐之處在於,以政策本身模糊莫名的失敗性質,因其難以捉摸,遂得以掩護失敗政策的成功推行,指責反對者反對無名,抵銷反對論述動力。
之前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以ECFA是什麼還不清楚、沒有明確的訴求標的為由,否決民進黨所提公投案,就活生生大剌剌上演了詭論詭詐大戲。那些政治學什麼學的博士學者審議委員不能說的秘密是,民眾公投反對的,除了ECFA的經濟協議內容外,也可能就是ECFA的不清楚、不明確。
藍營擅長操弄「理性」形象,製造詭論,也表現在十六日聯合中國兩報的社論裡,兩篇社論不約而同談民進黨縣市長選舉成果,也都不約而同論及綠營的「意識形態」,以及藍營相對的「理性」形象。
聯合報社論說「綠營因為意識形態鮮明,核心基本盤較堅實,無論民進黨表現如何,支持者都願意出動投票。相形之下,藍營支持者的投票動機較為多元,結構相對鬆散,不如綠軍死忠」。然而,如果藍營支持者都那麼注重政績表現,投票動機都那麼瀟灑多元,都不是那麼死忠死腦筋,為什麼台北市的藍營支持者可以拉下當時市政滿意度超過七成的阿扁市長?台北市民又為什麼在馬英九政績不彰、能力平庸的八年任期過後,在總統選舉給了這位讓接任者不斷擦屁股的前市長超過一百萬票的六成三選票?這樣很「理性」嗎?
中國時報社論批評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說「民進黨一直無法就中華民國的實質獨立地位,找出一套內外皆可行的論述。」如果「台灣獨立」是意識形態,要求台灣人找出「內外皆可行的論述」的「中華民國」是不是意識形態?如果意識形態是少數人固守地盤的思想憑藉,全世界只有二十幾個國家承認的「中華民國」是不是鮮明的意識形態?
打著意識形態反意識形態,你累了嗎?
有關台灣與中國的經濟協定ECFA,藍營有個論調是,民進黨自己都說不知道ECFA是圓是扁長什麼樣子,因此是反對一個「不明物體」,並不理性。
此實屬似是而非的詭論,強調「理性」的反對必須建立在認識與瞭解所反對的事物上,也就是假設有一個輪廓清晰且內容具體的可認識、可瞭解因而可反對的對象。這的確可稱為「理性」的表現,但只是「理性」表現形式之一。
另一種「理性」是,當反對的事物不可認識、不可理解時,這「不可認識、不可理解」特質本身,就是反對的標的,尤其當對象是牽連全民的公共政策時,政府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就是政策本身的失敗。
這詭論的詭詐之處在於,以政策本身模糊莫名的失敗性質,因其難以捉摸,遂得以掩護失敗政策的成功推行,指責反對者反對無名,抵銷反對論述動力。
之前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以ECFA是什麼還不清楚、沒有明確的訴求標的為由,否決民進黨所提公投案,就活生生大剌剌上演了詭論詭詐大戲。那些政治學什麼學的博士學者審議委員不能說的秘密是,民眾公投反對的,除了ECFA的經濟協議內容外,也可能就是ECFA的不清楚、不明確。
藍營擅長操弄「理性」形象,製造詭論,也表現在十六日聯合中國兩報的社論裡,兩篇社論不約而同談民進黨縣市長選舉成果,也都不約而同論及綠營的「意識形態」,以及藍營相對的「理性」形象。
聯合報社論說「綠營因為意識形態鮮明,核心基本盤較堅實,無論民進黨表現如何,支持者都願意出動投票。相形之下,藍營支持者的投票動機較為多元,結構相對鬆散,不如綠軍死忠」。然而,如果藍營支持者都那麼注重政績表現,投票動機都那麼瀟灑多元,都不是那麼死忠死腦筋,為什麼台北市的藍營支持者可以拉下當時市政滿意度超過七成的阿扁市長?台北市民又為什麼在馬英九政績不彰、能力平庸的八年任期過後,在總統選舉給了這位讓接任者不斷擦屁股的前市長超過一百萬票的六成三選票?這樣很「理性」嗎?
中國時報社論批評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說「民進黨一直無法就中華民國的實質獨立地位,找出一套內外皆可行的論述。」如果「台灣獨立」是意識形態,要求台灣人找出「內外皆可行的論述」的「中華民國」是不是意識形態?如果意識形態是少數人固守地盤的思想憑藉,全世界只有二十幾個國家承認的「中華民國」是不是鮮明的意識形態?
打著意識形態反意識形態,你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