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日 星期四

《飛虎隊文集》- 金國是殘暴侵略者的化身嗎?

金國是殘暴侵略者的化身嗎?

原文發表於2002年12月17日


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中,金國都是作為一種反面形象出現的,一說到金國,就是侵略者們如何如何凶狠殘暴地燒殺搶掠,而一說道宋國就是忠臣義士們如何如何悲憤激昂,將士們如何如何英勇抗敵,老百姓如何如何同仇敵愾,除了秦檜是壞蛋以外,宋國總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當然我們以前被這些韃子打得很慘,這麼說來也確實很解氣,而且也不能否認女真人在剛興起的時候是有一些侵略行為的,但是我還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相信人性的普遍性,漢人是人,女真人也是人,是人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哪裡的人都有好有壞,是不是。女真人要搞侵略,要燒殺搶掠,漢人也一樣的要搞侵略,要燒殺搶掠。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吧,岳飛是被人們認為非常仁義愛民的將軍,他的岳家軍號稱是軍紀嚴明,從不燒殺搶掠,在他的傳記中還特別把這一點列出來作為他有別於其他人的美德。我們知道古時候特別是靖康之亂那種動亂的年代,軍隊搶劫老百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而且朝廷供給不力,軍隊的糧餉常常短缺,搶劫老百姓就成了一種補給軍餉的手段,能夠做到像岳飛這樣不害民是很不簡單的了,但是就是這個岳飛,這個被認為是最能為「人民利益」著想的岳飛,據陳亮的《中興遺傳》記載,他在從軍初期,還是任編外將校的時候,因為所帶領的軍隊缺糧,他居然也準備去搶劫,後來有人勸說他,給他想了想辦法,他才沒有這麼做。這裡並沒有直接說他搶劫,但是他作為部隊指揮員,都在計劃這麼干,他手下的兵士平時在他沒注意的時候不用說是常常這麼干的了。《三朝北盟彙編》也記載:岳飛部將韓順夫攻討曹成時「輒紮營解甲,以所擄婦人佐酒」,結果大意之下吃了敗仗,岳飛大怒之下「盡誅其親隨兵」。

而其他那些宋軍將領搶劫百姓那都是家常便飯的那。不僅宋朝時是這樣,明亡時明軍(還有「農民起義軍」)軍紀敗壞,據說燒殺搶劫比清兵還要厲害,抗日戰爭時「國軍」搶劫起來也不輸於日軍,當然抗日戰爭這種情況又另當別論了,畢竟我們跟他們不是「一家人」,我們搶得,他們可搶不得。

不過這至少說明了那時候這些「抗金將士」他們可不是為了什麼「民族利益」,只是為了保皇帝而戰,為皇帝賣命可以,沒飯吃了沒錢沒女人就去搶老百姓嘛,金兵燒殺搶掠那是搶別人,宋軍搶劫那是搶自己同胞,他們這些「愛國將士」怎麼能夠這麼干呢?至於那個岳飛,我想可能正是因為他這方面做得還比較好,所以很多年後老百姓還記得他,覺得他多少還有點良心,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封給他個「民族英雄」的稱號,而其他那些將領也就不值得提起了。

至於說到侵略,不錯,金兵佔領中原當然是侵略,不過漢人呢?黃河流域這一片是漢族的發祥地,被人佔了當然是很不痛快的事情,但是漢人最初的地盤也就是這麼一塊,後來那些廣大的疆域,顯然不會是某天突然心血來潮把界碑往外隨便移了幾百幾千公里就自然而然得來了,還不是從別人手裡搶來的。

而說到民族性,我想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待,北方遊牧民族有粗野暴虐的一面,也有純樸寬厚的一面。說到殘忍,似乎漢族的殘忍並不輸與世界上任何民族,很多匪夷所思的酷刑例如凌遲剝皮什麼得,都是漢人發明出來的吧。而且這些殘忍的手段往往專門用於自己人身上,如漢族人心目中最大的兩個「民族英雄」岳飛和袁崇煥就是被自己人用這種手段幹掉的(岳飛據說是受剝皮之刑然後被絞死的)。我第一次聽到這些的時候,心裡像在流血,是什麼樣的仇恨能夠使得這個民族的人對自己本族的優秀分子使用這樣毒辣的手段。那些最以殘暴著稱的蒙古人,也只是簡單地把人殺掉了事,但是漢人似乎是讓你簡單地死掉就算是對你仁慈。

讀到史書上記載的那些被稱為「蠻夷」的匈奴人的事蹟時,我覺得似乎他們還更可愛一些,似乎他們最大的惡行也就是在邊境上進行一些搶劫,搶劫時難免就要殺人,其他好像就沒什麼了,對抓到的俘虜好像也沒有什麼太殘酷地虐待,張騫這個間諜被匈奴人抓到以後,要是按漢人的德性,早就被砍掉腦袋了,但是匈奴人只是罵了他一頓,責問他為什麼你們漢人這麼不守信義,還給他討了老婆,生了兒子,真是的,共產黨優待俘虜也沒有這麼優待過啊。這傢伙第二次又被抓到時,匈奴人還是沒有殺他,所以他還能夠活著把情報帶回去然後回頭來攻打匈奴,不然我們也不知道歷史上還有這麼一個人。蘇武據說是受了很大的虐待,不過也就是匈奴人把他趕到了一個遠一點的地方,還怕他餓死了,還給他提供牛羊放牧,這要是換了漢人,為了讓對方低頭,什麼拷打折磨的手段都用上了。還有李廣那個孫子李陵,跑到匈奴去以後,匈奴人很敬重他,單于還把女兒都嫁給他了,漢人未必有此胸懷。而同時期的漢人卻經常干那種殺害俘虜的事情。比如說李廣就曾經殺掉了幾百個被誘降的羌人,以至於有人說他運氣不好升不了官就是因為遭了報應。

漢人除了殘忍,狡詐以外,最大的毛病大概就是這不守信用了,少數民族的人往往都覺得漢人特虛偽,好吹牛,不守信用,出爾反爾,而遊牧民族似乎很看重人的信用,所以難以產生對漢人的尊重。

北宋建國的時候,契丹(遼)已經建立五十多年了,遠在北宋還未建國的五代時期,後晉石敬塘(這人是個漢化了的沙陀人,但是契丹人是把他當做漢人看待的,後世的漢人政權也是把他當做漢人看待的,稱他為「民族敗類」),為了爭奪帝位,請求契丹派兵支援,契丹人就提出條件說,要派兵可以,但是要求割讓「幽雲十六州」作為交換,應該說這個要求也不能算過分,畢竟我幫你打仗是要付出生命作代價的,當然要求得到補償,而當時契丹人居住的地方都很荒涼,「幽雲十六州」這一帶地方又是很重要的戰略要地,契丹人出於與中原民族爭奪資源及安全的考慮一直很想得到這個地方。結果石敬塘就把這個地方割讓給了契丹遼國,而他也因為這件事情一直被後世的漢人唾罵。如果說這個事情要怪誰的話,那也只能怪石敬塘一個人,是他自己不爭氣,契丹人又不是用武力強佔的這個地方,也沒有強迫他,雙方是在平等的基礎上訂立的協議,協議一旦簽訂就應該遵守,契丹人是把這個協議看作是他們與漢人之間的盟約,畢竟石敬塘的後晉當時就是中原漢人政權的唯一合法代表。

但是後繼的其他漢人政權尤其是北宋政權卻對「幽雲十六州」被割讓出去很不服氣,特別是北宋,在建立初期就數次「北伐」(實質就是侵略,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總是把漢人政權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美其名曰「北伐」,而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則毫無疑問就是「侵略」,應該說這是一種故意歪曲歷史事實的提法),很有點「堅決不承認歷代反動政權簽訂的賣國條約」的味道。結果面對契丹遼國強大的軍事優勢,每次都被打得大敗而歸,最後在澶淵之盟後,兩國之間終於實現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

應該說,北宋政權想要收回「幽雲十六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地方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失去了這個地方就失去了中原對北方的一個重大屏障。但是遼國卻對北宋政權二話不說動手就打這種不講理的做法感到不可理解,這個地方又不是我用武力強佔的,是跟你們漢人簽訂有協議的,怎麼能夠出爾反爾呢?既然已經簽訂協議割讓給我了,那就已經是我們的領土了,你們要搶回去那就是侵略。北方遊牧民族是很看重信用的,及對盟約的遵守。

試想,如果我們今天要出兵去收回被前朝割讓給俄羅斯等國的那些領土,國際上會不會認為我們是侵略?

而整個北宋期間,除了澶淵之盟那一次,契丹遼國有較大的侵略行為之外,其他幾次較大的沖突反倒是北宋朝主動侵略遼國,而後世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卻總是把遼國醜化為「侵略者」,把北宋國美化為「保家衛國」。這是一種故意歪曲歷史的做法。

在遼宋兩國訂立盟約之後,兩國之間實現了較長時間的和平,面對遼國強大的軍事優勢,北宋國也沒有力量再對遼國進行侵略了,而遼國雖然擁有較北宋強大的軍事力量,卻一直遵守盟約,沒有再對北宋發動進攻了。

但是北宋仍然對沒能用武力奪回「幽雲十六州」而感到耿耿於懷。一百年的和平局面之後,女真金開始崛起,在北方與契丹遼國不斷髮生沖突,宋朝似乎覺得有機可乘,於是背信棄義地去跟女真金密約聯合攻打遼國,遼國對宋朝這種乘人之危的做法感到很驚訝,派人去責問宋國說「我們兩國已經是一百多年的盟友了,為什麼你們要做這種不守信義的事情呢?如果你們貪圖眼前小利,背信棄義去結交豺狼,將來只會帶來無窮禍患」。但是利令智昏的宋國仍然不自量力頑固地對遼國發起侵略,遼國軍民對宋國的不義感到憤恨,奮起還擊,結果贏弱的宋軍幾次進攻都被打得慘敗而歸。

後來在女真金強大的軍事打擊下,遼國滅亡了,殘存的人馬逃往遙遠的西北(即後來的西遼),宋朝於是派人去向金國討要事前曾經許諾的「幽雲十六州」等地盤,但是金國責備宋國並沒有能夠完成事前約定的軍事任務,既沒有攻下城池,也沒有能實現在預定地點與金國會師的任務,按約定是不能夠再有多餘的索求了。但是宋國仍然厚著臉皮地一再討要,於是金國終於同意讓出六個州的戰利品給宋國,但是從這時起金國就開始開始對宋國的見利忘義感到厭惡了。

這時候,宋國又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宋金兩國本來有約定,雙方都不得私自接受遼國的叛將,但是利慾熏心的宋國為貪圖小利,私下接受了遼將張覺以平州作為獻禮的歸降,金國知道後大為憤怒,發兵攻打宋國,宋國為了平息金國的憤怒,於是又反過來將張覺殺害,將人頭獻給金國,宋軍中本來有很多遼國的降將,他們都是漢化的契丹人,很多人還是漢人,他們寧願投降宋朝也不願意投降金國,但是宋國殺害張覺這種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行為讓這些遼國降宋的將士們感到寒心,事情到了這一步,宋國已經完全失去人心了。當金國的攻勢到來時,這些原本降宋不降金的遼國將士們都紛紛倒戈,其中著名的就有郭藥師等,這個人後來成為金國的重要將領。

這以後,好耍小聰明的宋朝漢人政權又一次顯示出了驚人的愚蠢,居然以賄賂的方式又去暗中唆使那些已經降金的遼國將領反叛,並且一面又派人到遙遠的北方去聯絡殘存的西遼國王耶律大石,對過去的背叛盟約表示歉意,希望能夠和西遼一起夾擊金國。當然可想而知,已經徹底看透了宋國卑鄙嘴臉的契丹人毫不猶豫地把這一切都告訴了金國。震怒的金國遂決定消滅這個可惡的鄰居。兵發兩路大舉進攻宋國,宋國皇帝趙桓最後和他的父親趙佶一起在開封城陷時被金兵俘虜,至此北宋滅亡。

南宋建立後,完顏兀朮繼續南進,經過雙方數次拉鋸戰之後,最後同意以淮河為界劃分兩國,訂立和約,兩國之間實現了數十年的和平局面,但是後來張俊韓侘胄又數度撕毀盟約,大舉入侵金國,都以失敗告終。韓侘胄的侵略失敗之後,可恥的南宋朝廷竟然不惜殺死為國家賣命的韓侘胄,將人頭送往金國,以平息金人的憤怒。在這之前,金國的暴君完顏亮也曾經有過一次南侵,但是厭戰的金國將士都很反對這次征戰,結果在他還沒有度過長江時就被部下殺死,金方主動退兵與宋方講和。

可以說,不管是在遼宋時期,還是在宋金時期,從整體上來說,宋國都是最沒有信義,撕毀盟約最多,侵略次數最多的一方。

在遼國和北宋滅亡一百多年之後,在宋金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和平之後,歷史又一次重演了,狹隘自私的南朝漢人政權並沒有吸取教訓,在看到北方崛起的蒙古對金國的蠶食日甚一日時,南宋朝又一次以為落石下井的機會來了,又想和蒙古聯手攻金以分得一杯羹,深諳漢人德性的金國派人告訴宋國「我們兩國訂立盟約已有百年,和睦相處也數十年了,現在元軍已經消滅西夏,接著就消滅我國,消滅我國之後就該輪到你們了,唇亡齒寒,這個簡單的道理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想要與宋國聯合抗元,但是短視的南宋政權仍然執意要聯元攻金。

然而漢人的反覆無常讓蒙古人也感到憤怒,拖雷在與宋國約定借道伐金之後,在部隊到達南宋國境時,南宋突然又反悔了,還殺掉了蒙古使者,憤怒的蒙古軍隨即攻潰了南宋守軍,長驅直入,直取金國都城汴京(開封),南宋看到蒙古軍已經攻克金國都城,於是又急忙派兵與元軍共同攻打金國的最後堡壘蔡州。至此,金國滅亡,而南宋的死期也不遠了。

由於南宋曾協助蒙古人攻打蔡州,作為回報,蒙古人把河南的幾個縣作為禮物讓給了南宋,但是貪心的南宋感到不滿足,竟然愚蠢地向蒙古人主動發起進攻,奪取了開封洛陽等金國舊地,想從老虎口裡搶食吃,結果,被激怒的蒙古人大舉反攻,將南宋逐出了河南,並決定征服這個貪心勢利的鄰居。

在元軍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潰不成軍,攻克襄陽後,南宋已經再也沒有能力抵禦元軍的南下了。於是派人去向元軍統帥伯顏乞和,伯顏看到南宋朝廷孤兒寡母也挺可憐的,再加上元朝中很多都是漢化了的少數民族官員(還有很多本身就是漢人),對這個漢人政權也頗多同情,本來也沒打算徹底滅亡掉他,於是同意了講和的請求,但是元朝的使者在回來的路上被一個南宋的愛國憤青殺死,南宋朝廷得知此事後驚恐不已,於是趕緊又派人去向元軍解釋賠罪,答應嚴懲凶手,希望能夠繼續講和,寬宏大量的元軍統帥居然又一次同意了這個乞求,於是又派出一支使節,但是元朝的使者在路上又被另外一個南宋憤青殺死,至此,南宋的滅亡已經是無可挽回了。

奇怪的是,這些南宋憤青,他們的愛國心不是在戰場上去表現,而是要通過這種對敵人的使節搞暗殺來表現,而最後卻要整個國家來為他們承擔罪責。

縱觀整個大宋一朝,北宋聯金攻遼,送走了一個和睦相處了一百年的鄰居,迎來了一個更為凶惡的金國,導致失去半壁江山,北宋滅亡;南宋聯蒙攻金,送走了一個和睦相處了幾十年的鄰居,迎來了一個更為殘暴的蒙元,導致徹底的滅亡。

我們不能說北宋如果聯遼抗金,南宋如果聯金抗元,就一定能夠換來更長的壽命,但唇亡齒寒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而每一次宋國出賣鄰居,換來的都是更大的災難,這不能不說是對宋國背信棄義的一種報應。

而以漢人為主體的現代中國人,似乎並沒有吸取多少歷史教訓,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共產黨在中國建立的新政權,為了毫無道理的意識形態因由,就要跟抗戰時幫助過中國的美國反目成仇。當然,失去一個朋友能夠得到另外一個朋友那也不錯。不過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上台,中國人緊接著又因為更為荒謬的意識形態分歧跟另外一個鄰居蘇聯翻臉。導致了中國在世界上長期地被孤立,以漢人為主體的中國人為他們的背信棄義反覆無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飛虎隊文集》 - 岳飛文天祥是怎樣被炒作成民族英雄的

岳飛文天祥是怎樣被炒作成民族英雄的


原文發表於2002年12月13日

岳飛的品格我是很欽佩的,他也確實算得上是位英雄,但是要把他拔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我認為是不符合歷史真相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歷朝歷代出於政治需要炒作的結果。岳飛的這種情況,跟歷史上的另外一個著名將領很相似,那就是關羽,當然關羽並不是被定位為民族英雄來炒作的,而是定位為忠義的化身來炒作的,下面我們就來對照著看一下。

首先,岳飛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人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宋史》上雖然對他頗多美化的地方,但是我們仍然看得出來,岳飛在當時的地位也不過就是所謂「四大將」中的之一,其他韓世忠,張俊,劉琦,吳玠,劉光世,抗金功績都不輸於他,更不說前還有宗澤(金人稱之為宗爺爺的),後有虞允文(這人是個儒生)等人,虞允文立下的戰功,甚至連四大將之一的劉琦都說「朝廷養了我們這些武將幾十年,誰都沒有顯出什麼大本事出來,反倒是你這個文官立下了大功。」

現在問題就來了,說岳飛是民族英雄,那到底什麼是民族英雄?怎麼定義的?詞典上說是「在反抗外族侵略的鬥爭中表現英勇的人物」,按照這個定義,一部二十四史數下來,有資格稱為民族英雄的,又何止千人。

現在大家都在爭論岳飛抗金到底是反抗外族侵略還是屬於內戰,但是我們大家心裡都清楚,不管我們自欺欺人地說什麼「中華民族」也好,「中國人」也好,我們宣揚的所謂的中國人的歷史觀,其實就是漢族的歷史觀,這沒什麼可懷疑的,因為歷史上漢人也多次侵略周邊少數民族,但是我們的歷史書上是從來不會去宣揚那些少數民族反抗漢族侵略的「民族英雄」的,也不敢宣揚,不然不是給僵獨藏獨打氣麼?只有漢族反抗少數民族(主要是北方遊牧民族)侵略才算是民族英雄,這就一下子戳穿了所謂「評價民族英雄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今天的中華民族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古代的某一族,我們紀念民族英雄主要是弘揚那種反抗侵略的愛國精神」的謊言。

所以,我們就應該明明白白地表明我們所謂的民族英雄其實就是漢族的民族英雄,幹嗎遮遮掩掩的?就算是少數民族聽了不舒服又怎麼樣?本來人家也知道你們是在撒謊,把話說明白了大家都還舒坦些。

即便根據這個標準,漢族幾千年來在對抗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功勳卓著者,表現英勇者,按照評定岳飛的標準,可稱得上是民族英雄的,也是數不勝數的,其中絕大部分都默默無聞了,唯有他岳飛一枝獨秀,被吹捧到了聖人的高度,就像關羽,本來不過是三國時很普通的一個武將,在蜀漢五大將中也不過位列其一而已,論文韜武略都不是最傑出的,武有呂布,文有呂蒙姜維(指武將中),不要說名將如雲的曹魏,就是偏安江南的那些吳中將領,都沒有誰把他放在眼裡,甘寧就多次表示過對他的輕蔑,但是卻不敢輕視張遼。後來他還就是被吳國軍隊設計打敗,被逮住砍掉了腦袋,這樣一個後來被吹捧為「武聖」的有勇無謀的莽夫,死得這麼窩囊,如果與他同時代的那些武將知道後世人把他包裝成了這樣一個大明星,不笑掉大牙才怪了。所以人不靠吹就紅不起來,岳飛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岳飛的炒作和對關羽的炒作幾乎就像是同一夥人蓄意並行的似的,這兩個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利於炒作,就是特別富於戲劇性的人生經歷,而且兩人都是死得很冤枉死得很可惜,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心,而且他們都特別具有個人魅力,關羽是「美須鬢」的美男子,又很有點個性,岳飛也是個白面帥哥,人據說又很有親和力,兩人也很善於做秀,不過我說岳飛善於做秀並沒有貶義,因為我覺得他是在真誠地做秀,跟那些沽名釣譽的偽君子不同,像關羽就總愛時不時捧讀什麼《左氏傳》之類的,搞得後人都以為他很有學問似的,好像對《左氏傳》很有研究,實際上他只不過粗通文字,沒事朗讀朗讀做個樣子。岳飛就更不用說了,在背上刺字,動不動就亮出來給別人看看,刺在背上肯定不是給自己看用來激勵自己的,這種作秀的手法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非常時髦的,還有就是走到哪裡都愛吟詩作賦一番,可惜他的詩詞流傳下來的不多,他最著名的那首《滿江紅》,據考證是明朝人的偽作,可見這些文人為了炒作包裝這兩位明星英雄無聊到了什麼程度。實際上,對關羽岳飛的炒作也就是在明朝達到了一個高潮,明朝時候的文人也是最無聊的,經常都幹些假冒偽造的勾當。關羽岳飛如果生在今天,倒是很具有做電影明星的潛質。

漢族抗擊少數民族的戰爭,從蒙恬時算起,期間英雄豪傑層出不窮,數不勝數,最盛時漢武帝麾下名將如雲,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等,這些人無論從軍事功績,還是從民族大義的角度,都比岳飛更有資格稱為民族英雄,但是我們通常並不認為他們是民族英雄,他們不像岳飛那樣,主要是抱持的忠君觀念,他們是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的,他們確實是對漢民族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重大的歷史作用,而岳飛,我可以說他是一個「有他不多,無他不少」的人物,因為他起到的歷史作用並不大,雖然他很具有傳奇色彩。

其他像張騫蘇武班超馬援之輩,這些我們今天還勉強記得起來的人物,以及那些大多數已經泯沒無聞的無名英雄,更具有民族主義的色彩。就是三國內戰時期,也不斷都有抗擊匈奴的民族英雄湧現,像那個在三國故事中作為配角出現的張遼,他就曾出征漠北,「勸太祖戰,氣甚奮」,「斬單于蹋頓」。還有曹操的一個兒子曹彰,也曾親征匈奴,「身自博戰,射胡騎,應弦而倒者前後相屬」「鎧中數箭,意氣愈歷,乘勝逐北,至於桑乾,去代二百餘里」。北方的曹魏政權,在面對統一南方分裂勢力任務的同時,還要對抗來自北方匈奴的威脅,那個年代的民族精神面貌,在曹氏父子的許多愛國詩篇中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可是今天又有誰會去紀念這些英雄呢?因為沒有人去炒作他們,相反出於政治的需要還對他們不斷地醜化。

論歷史功績,劉裕祖遜謝安等人,對漢民族生存的貢獻,要遠遠大過岳飛,可是今天又有誰把他們當成民族英雄來紀念呢?

說到民族主義,中國古代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是所謂「五胡亂華」的時代,後趙冉閔,在羯人手下忍辱負重二十年,一朝發難,殺掉了胡人二十萬,這已經不是民族主義了,而是種族滅絕主義了,比起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岳飛詩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又如何呢?

與岳飛以忠君思想為首要指導不同的是,冉閔對其他民族的殺戮征戰是有強烈的民族報復意識的,他在對東晉王朝發出共討胡人的倡議得不到相應之後,在遙遠的北方面對各胡族優勢軍力,孤軍奮戰,殺傷大量敵人,被俘後大義凜然地說道「你們這些胡虜豬狗都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是中華英雄」,最後英勇就義。那些對岳飛崇拜得不得了的憤青們,一般都不知道歷史上有這麼個人。對比之下,他是不是更有英雄氣概?更有民族氣節?

中國人往往喜歡崇拜那些善於做秀的明星人物,而記不住真正埋頭苦幹的英雄。一來中國的歷史太漫長,普通人不可能全面詳細地去了解歷史,造成許多平民百姓對歷史的無知,而許多無聊文人就利用這一點,利用人們對那些悲劇人物的同情心理,大肆煽情炒作,把歷史的本來面目攪得烏煙瘴氣,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比如說北宋初期的楊業與潘美,其實潘美是抗遼的主將,楊業只是他手下的一員副將,楊業的死也主要不是他的責任,是楊業與監軍王先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失誤。但是後人為了炒作楊業,居然把潘美醜化成漢奸。同樣的,與岳飛同為四大將的張俊,只因為他跟岳飛關係不好,又參與了岳飛一案,後人為了炒作岳飛,就刻意貶低他,不提他作為抗金主將的功績了。

人們往往認為岳飛如果不死的話,我大宋朝早就收復中原,直搗黃龍,一舉滅掉金國了。真的是這樣嗎?不是,這些都是無知的幻想。一個朝代的興衰不是由一兩個人可以改變得了的。岳飛再厲害,他所謂的穎昌大捷等等勝利,能厲害得過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嗎?這些都是南方政權抗擊北方政權進攻所取得的歷史性勝利,但是有哪一次,勝利後的南方能夠有力量繼續進攻消滅北方政權。尤其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從來都是對南方漢族政權佔有軍事上的優勢的。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都是北方政權對南方政權成進攻態勢,並數度徹底消滅南方政權,而南方政權從來不能徹底消滅北方政權。即便是衛青霍去病還有唐太宗等漢族政權最強大的時候,漢人也只能將北方遊牧民族驅逐得遠一點而已,根本不能徹底消滅他們。他岳飛就能夠打破這個歷史規律嗎?他一個人就能厲害得超過三國時吳蜀兩國聯手作戰的眾多精英嗎?

最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的有以下幾個事實,首先他死了之後,南宋並沒有因為缺了他而面臨滅亡的危險,反而繼續存在了一百多年,而金國反倒先於宋朝滅亡。其二,後來虞允文取得的采石磯大捷,被認為是能夠媲美赤壁淝水之戰的大勝利,但是南宋軍隊仍然沒有能力繼續進攻消滅金國,南方對北方總是處於弱勢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其三,後來韓侂胄,張浚等人又相繼進行北伐,也以失敗告終,結果,南宋朝為了討好金國,居然將韓侂胄殺死,將人頭送到金國作為講和的禮物,金國才同意停戰議和。簡直是莫大的諷刺。而宋朝沒有人同情他,今天的人也不會把他當作英雄,因為他失敗了,就這麼簡單。

今天的人之所以將岳飛捧為民族英雄是因為心裡先就認定了他絕對能夠消滅金國取得勝利的,這簡直太可笑了,戰爭是押上性命的賭博,不要說他根本就沒有可能取得勝利,就算有可能也很渺茫,如果他不幸也像韓侂胄一樣北伐失利,很有可能南宋朝廷也會把他的人頭送給金國作為停戰講和的禮物的,到了那個時候他就連英雄都做不成了,也沒人去同情他捧他了。所以說,他死得很及時,可以說是宋高宗成全了他,給了他一個被後人捧為英雄的機會。

前面已經說了,岳飛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人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他是後來才被吹捧到現在這樣的高度的。他的「岳家軍」號稱是軍紀嚴明,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但是他在未發跡之前,在宗澤手下任統制時,他帶領的軍隊一樣也劫掠百姓。他死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麼人替他說話,相反他的很多同事,屬下都附和秦檜搆陷他,只有韓世忠出於老交情問了一句而已。可見他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地位並不算怎麼崇高,這種情況與韓侂胄類似,不同的是他在還沒有碰得頭破血流之前就及時地死掉了,得以保留了一個較完美的形象,為他後來平反留下了餘地,直到他死後幾十年,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南宋朝廷又給他平反了,其時主戰派又佔了上風,為了配合張浚北伐的宣傳,給他平反了,可笑的是,這次北伐又失敗了。

南宋時,所謂的「愛國詩人」(就是那種好吹牛皮愛發牢騷又沒什麼真本事的傢伙)多如牛毛,在他們的詩文中,都有大量對南宋將領和軍事上的勝利的歌頌和敘述,有對采石磯大捷等戰役的敘述,有對張浚韓侂胄等人北伐的敘述,可是幾乎很少有人提到過岳飛,特別是那個最著名的辛棄疾,他南歸時岳飛已經平反了,按理說他不應該不知道這麼一位大明星,但是他的詩歌裡面常常都得意忘形地以曹劉孫廉頗自比,吹這個捧那個,就是沒聽到他提起過岳飛。這說明什麼?說明岳飛在他同時代的人中並不怎麼被看重,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武將而已,只是後來人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刻意炒作起來的。

蒙古人侵入中原的時候,由於其還是遊牧部落的半原始社會形態,沒有忠貞這一類的成熟的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念,在消滅金宋等國的過程中,看到大批被征服國的文武官員以死殉國,對這種情況感到很驚奇,然後很快就意識到樹立這種思想觀念是將來取得天下之後建設鞏固封建國家政權必不可少的統治手段,所以從元代起就有意識地通過炒作岳飛文天祥來樹立這種忠君報國的思想觀念,應該說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元朝滅亡時,同樣的有大批的蒙古人漢人(大多數還是漢人)官員以死殉國。要說忠烈,很多人的事蹟,比起文天祥之流來說,要剛烈忠義得多。著名的就有擴廓帖木兒(王保保),蔡子英,陳友定,把匝刺瓦密等人,連朱元璋都對擴廓帖木兒英勇不屈的精神讚歎不已,稱他是天下無雙連常遇春都無法相比的奇男子,還有蔡子英,朱元璋一心想要說服他,最後被他寧死不屈的精神折服,只好放他歸蒙。其他如陳友定,尹克仁等人,也是拒不降明,最後英勇就義的,很多人甚至全家自殺,比之文天祥的矯情做戲,是不是更剛烈得多?這些人算不算是民族英雄?當然現在的人不會把他們當作民族英雄,因為他們不是為漢族政權盡忠而死的嘛,雖然元朝是一個基本漢化了的政權,現在的漢人也很不情願地把它歸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其實都跟什麼民族大義扯不上關係,這些死節的所謂「忠義之士」,骨子裡都是封建的忠君報國那一套思想觀念,不管是岳飛也好,文天祥也好,擴廓帖木兒陳友定蔡子英也好,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如果說岳飛還勉強算得上是民族英雄的話,那麼那個文天祥,不客氣地說,簡直就是個政治小丑,沽名釣譽的偽君子。他在一面裝模作樣扮演「忠臣義士」拒不降元的角色的時候,一面對他弟弟說:「惟忠惟孝,各行其志。」,允許他弟弟出仕元官,以保全他文家的香火。而他是宋官,忠臣不事二主,所以要扮演「寧死不屈」的角色,這跟什麼民族大義之類的扯不上什麼關係,完全就還是忠君那一套,比鄉下愚婦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高尚不到哪裡去。他也是個很會做秀的人,如果真有那麼堅決的一死殉國的決心,撞牆絕食兩下死掉了不就得了,何必還在元朝廷的牢房裡磨磨蹭蹭好多年,又是吟詩又是作賦的,他那句著名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擺著就是寫給後人看的,表演工夫都做足了,最後元朝廷也失去了繼續陪他玩下去的耐心了,只好殺掉他了事。歷史給了他一個出名的機會,他也很準確地把握住了。

因為元朝是漢族第一次被北方遊牧民族徹底地征服,對漢民族的心理沖擊是相當大的,那以後漢族對外族侵略的恐懼心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自信心大失,而越是沒有自信的人越是需要自大的幻想,所以炒作岳飛文天祥作為民族英雄來宣揚就成為很有必要的事情了。《金史》和《宋史》都是元代脫脫所編撰,本來應該是很客觀的,但是認真讀過這兩書就會發現,兩部史的文字風格很不一樣,不是一個人寫的,明顯較為傾向宋國,對宋國的抗金成績較多美化,對金國的戰績往往一筆帶過,因為金國先於宋滅亡,元朝編寫史書的又大多是漢人,所以對宋抗金美化誇大較多(如《宋史》中的《岳飛傳》,實際上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這個道理就好比前次毛澤東的孫子在媒體上宣稱是他爺爺領導取得了二戰勝利一樣荒唐。)。還有如宗弼說「岳飛以五百騎破我十萬大軍」這樣的話,這不是胡編嗎?那個頭腦正常的人會相信這種鬼話,可是這些都堂而皇之地寫在史書上。宋史上動不動就是宋軍以一當十,幾百幾千人殺敵數萬這樣的描寫,這都是胡扯,不要說北方遊牧民族軍隊的戰鬥力從來都是遠遠強於中原漢族軍隊,就是女真人的人數也遠遠少於漢人,那裡經得住他這麼殺?到了明朝,再加上小說話本等等再一渲染誇大,胡吹一通,就搞得大家都以為我們是戰無不勝天下無敵,本來可以一舉消滅胡虜,統一天下似的了。

所謂的岳飛精神,其實就是左傾冒險主義,不要說他沒有那個能力繼續北進,他當時孤軍深入的話,最後只會被消滅,女真人已經在北方建立起了穩固的統治基礎,中原還有女真人扶持的漢人偽政權。宋金在中原的交戰是各有勝負,經常陷於拉鋸戰的狀態,誰也不可能輕易地徹底消滅對方,那個與岳飛齊名的韓世忠,大家只知道他有黃天蕩大捷,不知道他在黃天蕩之戰後,也被宗弼打得「僅以身免」。岳飛也不是百戰百勝,《金史》上就多次記載他打敗仗,但是《宋史》上就隱而不提,只不過他在最後碰得頭破血流之前就及時地死掉了,所以保全了一世英名,這是他的幸運。

以大漢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歷史宣傳是只會宣傳那些漢人取勝的風光記錄的,不會提被打得很慘的事情的,所以搞得大家都真以為我們是厲害得不得了,只是運氣不好而已。其實這本來是很容易識破的真相,真的那麼厲害的話,就不會總是被別人亡國,而自己從來就征服不了別人。

本來利則戰,不利則和,這是很正常的戰爭策略。在所謂的岳飛精神被炒作起來之前,中國的兵家並不把議和看成是什麼很恥辱的事情,勝敗乃兵家常事嘛。所謂的岳飛精神被炒作起來之後,誰要是敢議和,那就是漢奸賣國,大逆不道,結果這不僅沒有使得漢族強大起來,反而更數度加速了漢族的亡國。明朝的滅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這種岳飛精神害的,本來以戰促和是正確的策略,最高統治者也明白這一點,但是一幫愚民一聽說議和就認為是賣國,逼得皇上只好殺了袁崇煥。中國人崇拜所謂的民族英雄只是葉公好龍而已,他們真正崇拜的是那些被炒作起來的善於做秀的明星人物,如文天祥之流。真正的民族英雄倒是要被他們害死的。

如果把民族英雄正確地定義一下,我認為應該是指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的人物,這樣,嚴格地說起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就只有四位: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他們開疆拓土,變法革新,奠定了我們今天中國的基礎,是我們中華民族真正的民族英雄。其他人都不配。而且,這四人當中,嚴格地說只有劉徹一人算得上是正宗的漢人。把他們作為民族英雄來宣傳的話,就既有利於民族團結,又有助於弘揚民族精神。這樣就對了。

而把岳飛文天祥之流的包裝成民族英雄,則不僅是對其他少數民族的不尊重,也是對歷史上那些真正的英雄的不公平。

《飛虎隊文集》- 中國分裂了會不會更好

中國分裂了會不會更好

原文發表於2002年12月14日

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是認為中國是應該統一,必須統一,分裂有害的。這種大一統的思想觀念應該說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不過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未必就是正確的思想,如果不牽扯上什麼「民族大義」「法統」之類鬼扯蛋的道德說教,僅僅只是從自然規律的角度來看看,或許會得出一些不一樣的結論。

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當然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拿歷史上分裂與統一的不同時期來對比看看。很多人馬上就會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明,歷史上分裂的時代是多麼的戰亂頻頻,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就是,這些各分裂地區之間的戰亂實際上並不是因為各地區的人民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主要是因為統治階層的那種「大一統」觀念在作怪,如果再碰上一些野心家,好戰分子,那這種想法就會更加強烈了,窮兵黷武不惜一切代價都要「統一」,而知識分子也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如果根本就沒有這種思想觀念,那情況不就完全不同了嗎?

我的歷史記憶是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的,什麼三皇五帝之類的玩意我向來都是當作神話故事來看待的,這些都是秦兼併六國以及漢滅楚之後一些儒教分子為了證明「大一統」的天然合法性,根據先秦時一些方士文人杜撰的神話傳說而胡編出來的,而春秋戰國時代,我們中土國家雛形初成的歷史起點,那時候我們本來就是自然分裂的,各個不同國家之間雖然為了爭奪霸權和資源也時常發生戰爭,但是彼此都還尊重對方主權,承認別國的存在合法性,這種情況就跟後來的歐洲差不多。

不幸的是,中國的地理位置太偏遠,太封閉了,跟其他那些文明幾乎是隔絕的,歐洲三面環海,就像一個大半島伸入海中,跟中東北非各周邊異質文明都聯繫緊密,所以總能不斷變化發展。而中國恰恰相反,三面都是荒涼的高原沙漠地區環繞,唯一向洋的一面又是還未開化的浩瀚遼遠的太平洋地區,除了一些來自北方高原上的未開化遊牧部落時常干擾一下中土國家的演化進程,似乎就沒有什麼其他新鮮力量的注入了。如果上帝製造地球的時候,在歐洲對面不遠處造一塊大陸,把中國安排在那裡,讓幾大文明緊緊地靠在一起,或許我們今天就會大不一樣了。

而春秋戰國時分裂的中國前身是公認的歷史上思想最開放,文化最昌明的時代,經濟嘛,發展時期不同不能夠縱向比較,但是顯然還不錯。結果秦兼併六國之後,據說經濟得到了發展,但是反而搞得天怒人怨,不久就爆發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春秋戰國時代似乎也很少聽說有哪個國家農民起義的,可見那時候政治開明,經濟繁榮。而秦兼併六國在當時是很不得人心的,被認為是侵略暴行,各國人民紛紛反抗,後來的人們雖然大一統觀念深重,但是內心深處也還是對荊軻等人反抗兼併維護國家獨立的英雄行為很欣賞的。其實這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矛盾心理,既希望得到大一統的某些實惠,又懷念分裂時代的自由生活。

據說,滅秦之後,劉邦曾準備讓那些跟隨他造反的各諸侯國子孫後裔回到他們自己的土地上去重建自己的國家,但是被一些儒生勸阻了,可見儒教這東西真的是我中華的大禍根。秦始皇沒幹過多少好事,書同文,車同軌,焚書,但是這坑儒到還是干對了。而漢代獨尊儒教就從此再不幹好事了。

自那以後,雖然中國地區仍然不斷地出現分裂的局面,但是中國人的思想上已經被套上了一個「大一統」的緊箍咒。中國有句老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真是句大實話,為什麼合久必分,因為有分裂的內在動力,統一久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專制,越來越腐敗,大家日子過得越來越壓抑,就會有人想要分家自己過。又為什麼分久必合,因為中國人有這種「大一統」的思想觀念在作怪,有的人羽毛豐滿了,就總想要去把別人「統一」下來,中國人的思想就是「不是統治別人,就是被別人統治」,天無二日,大家很難並立共存。再加上中國地理位置偏遠封閉,很少有其他強有力的干擾力量,所以中國總是像中了邪似的反覆合了分分了又合。

所以三國時代,嚴格地說,三國鼎立之前並不能算分裂,因為那時候各割據勢力的勢力範圍還未劃清,還處在混沌階段,所以動亂不堪,而三國建立後,就正式進入分裂階段了,這時候人民生活反而安定下來了,經濟也得到發展了。按理說大家就不應該再折騰了,但是由於這種「大一統」的思想觀唸作怪,大家彼此都不願承認對方的主權獨立和平等,都指責對方是偽政權,總想把別人「統一」過來。特別是諸葛亮這個野心家,蜀國的人口不足百萬,軍隊卻有十幾萬,平均每十人中就有一個是當兵的,老百姓的負擔可想而知。而這個窮兵黷武的野心家,就想靠著這麼點兵力,狂妄地一再北伐,想要「統一」中原,完成他天朝正統的美夢。

由此可見,如果沒這種「大一統」的思想觀唸作怪,大家的日子本來會好過得多。後來的很多次分裂,都因為有這種「大一統」思想作怪,所以分裂了以後總是安靜不下來,而並不是因為分裂本身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統一才是社會的倒退。

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就是,南宋時,中國又一次分裂,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造成分裂的力量來自非漢人政權,而且漢人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優勢沒有能力再奢談「統一」,於是就安心地接受了這種分裂局面,偏安一坳,結果,經濟反而得到巨大發展,創造了歷史上的最好記錄,文化也得到繁榮,人權狀況也是歷史上的較好時期。

後來元明清諸朝相繼統一中國的時期,經濟上反而大大不如宋金分裂時期,思想文化上也是保守落後,人權狀況也是最糟糕的。政治上專制腐敗,經濟上破敗,搞到近代,差點亡國亡種。

總結歷史經驗,可以得出結論,大一統使得國家內部失去前進變革的動力,趨於腐朽,而分裂使得各分裂政權都面臨競爭的壓力,需要不斷革新以自存。試想如果在鴉片戰爭西方勢力侵入中國之前,中國地區是像春秋戰國時代那樣是分裂的一個個小國家,則思想上不會那麼封閉保守,政治上不至於像滿清那麼專制腐敗,可能今天的中國地區也會是另外一個歐盟了。至少不會比日本差吧。

有的人可能會舉例說抗戰前中華民國就是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對這一點我上面已經說明了:「三國鼎立之前並不能算分裂,因為那時候各割據勢力的勢力範圍還未劃清,還處在混沌階段,所以動亂不堪,而三國建立後,就正式進入分裂階段了」,所以民國時不能算真正的分裂,只是割據勢力範圍還未劃清的混沌階段。

而我們又看看現在的情況,台灣在共產黨建國時分裂出去了,正因為它分裂出去了,所以現在沒有變得像大陸一樣經濟落後,政治腐敗。如果他不分裂出去,則毫無疑問地會跟大陸一樣窮。從大陸方面來說,如果當初中國地區是分裂的幾個小國家的話,那麼,共產黨就算是控制了其中的某一個國家,或者即便是控制了全部國家,但由不同國家的共產黨分別控制,仍然是分裂的,那毛澤東搞大躍進文革等等運動的時候,就不可能再會波及到所有的地區,人民也會少受很多苦。而一個大一統的中國,反倒給他的「社會實踐」提供了一個大試驗場。要窮大家一起窮,要富卻不是大家一起富,而是「少數人先富起來」。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多一個分割的區域,人民就多了一種選擇,多一個避開災難的機會,而某些人瘋狂的「社會試驗」也就能被控制在儘可能小的範圍。

而很多狂熱鼓吹打台灣的人總是說,台灣這個地方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絕不能失去,失去則被敵對勢力所利用,對我國的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但是如果以這種思維方式來考慮的話,僅僅打下台灣是不夠的,日本也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對我國的安全也構成威脅,也需要打下來,打下日本後,夏威夷關島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些同樣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方也是非打下來不可的了,然後就是美國,打不打下下來?當然要打,打完美國以後,很顯然俄國也是一個不安全的因素,這樣,除非我們能夠將全世界都打下來,否則我們永遠都沒有安全。

而這個問題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美國遠在跟中國建交之前就已經沒在台灣駐軍了,現在沒有打台灣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安全的,如果打台灣了,我們是不是會變得比現在更安全?

其實很讓人不解的是,作為我們中國人來說,活一輩子不就是掙錢兩個字嗎,掙了錢好吃喝玩樂,除此之外還能奢望其他什麼呢?統一台灣據說是有利於國家利益的,所謂國家利益,我想歸根結底還不就是讓大家能夠掙更多的錢,好更好地吃喝玩樂,你們說對不對?大陸人是人,台灣人是人,是人心思都是一樣的,台灣人也不過就是一樣地想著掙了錢好吃喝玩樂。而現在這種局面,打又不敢放心地打,和平統一又不大可能,兩岸也無法通商通航,自由貿易,對大家都不利。

那麼,如果不是這種「大一統」的封建傳統觀念在作怪,如果能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的話,不如乾脆就痛痛快快地承認台灣早就是一個獨立國家了,並承諾永遠不對台灣使用武力,為了讓你們放心,把部署的導彈也統統撤走,減少駐軍,並積極地幫助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熱心地為台灣和其他國家建交牽線搭橋,當然也歡迎台灣在將來任何時候願意的話都可以申請加入中國。然後台灣與大陸實現三通,建立自由貿易區,兩邊削減軍備,締結同盟,並承諾不與第三國結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人民安居樂業,掙更多的錢更好地吃喝玩樂,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這不就最大限度符合國家利益了嗎?我想不出貪財好色的台灣人有什麼理由會拒絕大陸這個共同繁榮的政策。

我仔細研究了李登輝的七塊論,為什麼要分成七塊呢?而不是八塊六塊,我發現雖然他沒有到過大陸,但是對大陸的情況還是很了解的。這七塊顯然都能夠自成一個獨立的經濟圈。顯然,如果大家不為了什麼「法統」一類子虛烏有的東西打架的話,各干各的,互相競爭,應該不會比鐵板一塊死氣沉沉的時候更差。

當然,我在這裡只是提出這麼一種思路以供參考,並不代表我就主張這樣,希望你們不要誤會。而且我想現在的共產黨政府恐怕也沒有這個胸襟和氣度。不過又有人能提得出什麼別的解決辦法嗎?我相信到了最後問題還是不得不這麼解決,不信可以打賭。

畢竟這樣的想法是不可能先在現實環境中試驗一下的,只能推測,聽說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能夠模擬核爆炸的過程了,如果有人能夠設計出一種軟件,模擬一下分裂以後的社會發展情況,就會知道我說的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了。

李察.基爾狠批評青藏鐵路

好萊塢著名男星李察.基爾以「國際拯救西藏運動」主席的名義發表聲明,譴責中國新開通的青藏鐵路是進一步將西藏軍事化,目的是為了掠奪西藏資源和將藏民邊緣化。本網摘要譯介該聲明的主要觀點,並特別歡迎廣大讀者來信進行討論。

李察.基爾引用一位據稱是死在獄中的藏僧的話開篇明義,稱「青藏鐵路給西藏帶來的是苦難和黑暗」。他說:「建在世界屋脊上的鐵路將會使這一地區進一步軍事化,將會進一步加速本來就已經很糟糕的對西藏資源的掠奪,提高漢人移民的數字,從而將藏族人民進一步邊緣化。在西藏首府拉薩,藏族人已經成為少數人口。」

李察.基爾在文中稱,「自從1950年中國佔領西藏後,成千佛教寺廟被破壞,上萬名西藏人死亡,而今天的壓迫則微妙得多」,「雖然有些寺院被重建,但那也是為了吸引遊客」。他說,現在「藏人已經不可能受到完整的宗教教育,就連擁有達賴喇嘛的畫像都是違法的」。他在文中提到一位老年藏人,這位藏人說自己的兒子在礦山找不到工作,認為那裡只僱傭漢人,也無法在商店裡找到工作,因為那裡只賣漢人的東西;而且,他家的牲畜也被當局沒收了,因為當局要求遊牧民族要定居下來。

李察.基爾說,青藏鐵路的「真正目的是政治上的和戰略上的」,其「真正的受益者是佔領軍和中國的企業和移民,而不是西藏人民。西藏人既沒有在漢人佔統治地位的經濟中生存的機會,也不會從經濟發展的成果中得到好處」。

李察.基爾進一步說,青藏鐵路的建成也「使得對(藏人)政治權利的剝奪更加變本加厲」。他指出,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不久前講話中稱對達賴喇嘛及其追隨者的鬥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是典型的「文革式的語言」。

李察.基爾對胡錦濤在西藏政策中扮演的角色也給予了嚴厲的批評。他指出,胡錦濤八十年代曾任西藏黨委書記,應該「對西藏大規模刑訊迫害藏人和在拉薩實行戒嚴負責任,藏人不會忘記他在壓迫藏人上扮演的角色」。他還說,胡錦濤個人應該「對加快開發西藏的政策負責,西藏人認為這些政策是災難性的」。他說,中國政府的西藏開發政策「完全是按照內地的模式,完全忽視了西藏的傳統」。

李察.基爾最後說:「西藏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的宗教賴以存在的基礎是智慧原則、同情心、人類的互相依賴和非暴力。所有這些都深深地紮根在這片土地當中和藏人心中。佛教遺產在其故土的倖存與傳承對藏人和全世界來說都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中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崛起不應該同時意味著繼續破壞西藏的遺產。」

(本文摘譯自8月2日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