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連 logo 都是抄的!探討小米的山寨以及其他抄襲之舉

週日 2014年08月03日

图片
Via: TechCrunch
圖、文/蘋果仁
過度利用饑餓行銷,導致被公平會罰款 60 萬元的中國品牌-小米,引起的爭議可能不止這樣。近日小米舉辦的產品發表會,被認為與蘋果,應該說 Steve Jobs 的風格其極類似,許多外國網站包括TechCrunchBusinessInsider 都認為這根本是一個抄襲。

從產品到廣告、從穿著到鏡頭,"抄襲"得淋漓盡致
先從產品來看,你或許認為小米機跟 iPhone 沒有很像。好吧,也許小米沒有 iPhone 專屬的圓形 HOME 鍵,電源孔、喇叭跟音量鍵也略有不同,但從產品外觀來看,你還是不得不承認他有濃濃的「蘋果味」:

图片
左為小米四、右為 iPhone 5S (TechCrunch)

除了小米機外,其他硬體更是像到不行。不只是產品外觀像,連廣告都很像…瞧瞧這拿著機上盒的手:

图片
左為小米盒子、右為 Apple TV (TechCrunch)

彩色的手機、以及排列的方式:

图片
(TechCrunch)

大家最喜歡的小米行動電源,其實外觀跟 iPod 也是像到爆:

图片
(TechCrunch)

什麼產品都可以模仿一下:

图片
(TechCrunch)

图片
(TechCrunch)

這不是 iPad,這是小米平板:

图片
(TechCrunch)

這個更誇張,小米三的產品頁面中,鏡頭的部分,居然是直接拿蘋果的軟體 “Aperture" 的圖示複製貼上!紅色框框內就是 Aperture 這套軟體的圖示,小米的官方頁面直接將這個圖示左右翻轉、去掉 Apple 字眼就合成到小米三上頭……

图片
(TechCrunch)

事實上,小米似乎對於「模仿」、「抄襲」、「致敬」蘋果絲毫不感到不妥,不僅在發表會上多次提到蘋果公司,甚至也不諱言的表示與蘋果的代工廠有所接觸。不僅如此,甚至連在穿著、發表會都是一個勁兒的模仿。對此,《紐約時報》形容小米創辦人雷軍為「賈伯斯的冒版貨」。

在發表會上,雷軍甚至模仿賈伯斯的黑色 T 恤、藍色牛仔褲穿著,簡報也直接複製了賈伯斯的名言「one more thing…」,而這句話,是整場發表會中唯一一句英文。

图片

不止蘋果,小米"取經"的對象還有…

除了蘋果之外,小米仗著公司資源,一點也不客氣的抄走了其他有潛力的知名產品。下圖的 “Pressy" 是個可以插在耳機孔的智慧型按鈕,可以作為一些軟體的快捷鍵,像是啟動相機、導航、播放音樂等等…隨你高興自定。

這麼方便的產品,在外國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上獲得廣大迴響,成功募得了 69.5 萬美元的開發資金,等產品利用這筆錢開發成功後,將以 27 美元的價格出售。

图片

小米畢竟是一家科技公司,哪需要向什麼群眾募資網站集資呢?於是他們動作很快地,推出了新產品「米鍵」,一樣是插在 3.5mm 耳機孔、一樣是智慧型按鈕,什麼都一樣,只除了…售價。它的售價是 1 美元左右,比起「正牌」的產品,只有 1/27 的價格。

图片

如果說"致敬"是道德問題,那"偷圖"呢?
如果說 “模仿" 其他產品的功能、外形,大概只有道德層度的問題。但小米做的事可不止這樣,他們在小米機的產品頁面上,連裡頭的「相片」圖示都是偷來的!像是下圖照片裡的紅帽女孩,其實是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的相片,小米直接把浮水印去掉之後用在產品宣傳照上。

图片
(TechCrunch)

除了跟國家地理雜誌偷圖外,他們也會偷網路上自認不錯的照片。從不知名網站到 Flickr,都有他們偷圖的蹤跡,這種行為被發現後,官網上的這張原圖已經移除了。

图片 图片

事實上前面提到的 Aperture 也是很誇張的偷圖動作,不禁讓人懷疑小米到底在想些什麼;如果嫌小米機拍出來的相片不好看,自己用單眼拍個幾張照片再合成上去也沒有多難吧!何苦去偷國家地理雜誌的圖,還把人家的浮水印弄掉呢?這些舉動跟網拍偷圖的賣家是同一個水準,很難想像是一間這樣規模的科技公司。
產品、廣告、圖片就算了,連 logo 都…
左圖是小米的 logo,右圖是中國瀏覽器「遨遊雲」的 logo ….恩…巧合!這一定是巧合!

图片 图片

巧合!這一定是巧合!

图片
(Technews)

图片
(Technews)

這都是巧合啦~~~~~

图片

更新:由雲爸提供的資料,小米居然連被公平會罰款後的「道歉啟事」都要山寨!我的天啊,你們公司是個連做海報的人都沒有嗎?(雲爸表示:「不要臉!」)下圖左邊為小米的道歉海報,右邊為中國飲料「加多寶」的諷刺海報。

图片 图片

對於這些從產品到廣告、從排版到偷圖、從 logo 到發表會的抄襲指控,小米的回應是什麼呢?他們的高級營運副總裁 Barra 已經相當厭煩,表示「小米是一家極具創新精神的公司」這些指控都是「英雄所見略同」啦!話說,如果說小米的水準是如此,那到底是什麼特點吸引大家 “搶購" 他們的產品呢?

我想…就(只)是便宜吧!

石化業的黨資本共生體

 
 
廖千瑤 2014/08/07

 國民黨政權與台灣石化業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早就有學術研究可以證明。許甘霖先生在一九九三年的論文〈黨資本的政治經濟學─石化業個案研究〉中,明白寫出當時台灣石化業的資本構成類型,是「上游為國家資本、中游為黨資本共生體、下游為私人資本」。

什麼是黨資本共生體呢?說穿了就是國民黨拿出錢,挑選特定的商人或資本家跟它合作,一起開工廠或開公司。國民黨有錢,透過與各行各業特定的資本家合作,國民黨的手就可以伸進各行各業,講白了就是把資本家收編到國民黨的隊伍裡面,避免他們反抗國民黨。當然啦,能夠被國民黨青睞的資本家,自然個個都是國民黨的親密盟友。既然是親密盟友,獲取暴利是可以想像的,這就是中國傳統古老的統治招式「利出一孔」。

許文還進一步指出,由於黨資本共生體所掌控的中游,壟斷了中間原料與國民黨的管制進口,使得下游資本家購買原料的成本反而提高。

下游資本家要維持利潤,又要維持低價競爭,勢必要壓低勞工的薪水。換句話說,勞工應得的報酬有很大的一部分跑到了中游、也就是國民黨和它的親密盟友的口袋裡了。難怪這些大老闆敢一擲千金,因為國民黨讓他們賺爽爽啊!

見一可知百。台灣為何到今天貧富差距這麼大,基本薪資拉不起來,遠因就在國民黨的黨資本共生體。國民黨跟財團,早就是幾十年的親密盟友了。至於今年中國經濟滅台三箭:服貿、貨貿與自經區,不過就是這種毒藥模式的再複製與再升級罷了,台灣人要是不看清楚,一定滅亡。

看到國民黨透過石化業賺了這麼多不法的鈔票,這回高雄氣爆案,國民黨難道心不虛、不怕報應嗎?國民黨擁有天文數字般的黨產,倘若不吐一些黨產出來救災,也未免太沒天良了吧!

(作者為新北市民)

關於巴以衝突 你不知道的真相

週六 2014年08月09日,


2014年08月09日

哈馬斯故意將武器藏在居民區、學校、醫院、避難所等地,使其成為潛在軍事目標(AFP)

⊙周曉輝

最近巴以衝突愈演愈烈,大陸黨媒7月31日援引來自巴勒斯坦的消息稱,以軍7月8日發起「護刃行動」以來,已造成1,36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600多人受傷,多數死傷者為平民。衝突同時造成以方59人死亡,其中包括56名士兵。不少中國人看到這個新聞後,第一個印象是以色列太不像話,恃強凌弱,「屠殺」了太多的巴勒斯坦平民。

事實究竟是什麼呢?或許可從7月30日美國政府的態度略知一二。當日,白宮發言人舒爾茨在隨總統歐巴馬參加活動返回華盛頓途中對隨行記者表示,美國政府對聯合國在加薩地帶一所用作庇護所的學校遭襲予以譴責,但拒絕認定襲擊為以色列所發動;他同時還譴責在加薩地帶聯合國設施內藏匿武器的行為。

以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收集情報的能力,並不會因為支持以色列而罔顧事實。當我們暫時忽略巴以衝突中的正義與非正義之爭和歷史,而是關注兩方在戰爭中的表現時,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真相,那就是與巴勒斯坦哈馬斯用平民做肉盾,有意造成眾多無辜傷亡相比,以色列在行動前都會通知當地居民避難,定點打擊,盡可能避免平民傷亡。

哈馬斯利用平民做肉盾由來已久,早在2009年大陸媒體就有報導。哈馬斯故意將武器藏在居民區、學校、醫院、避難所等地,以避免以色列的軍事打擊。比如今年7月17日,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UNRWA發表聲明稱,在其所辦的學校裡發現了20枚火箭彈,而22日在另一所學校附近的避難所裡,再次發現哈馬斯儲存的火箭彈,UNRWA對此惡劣行徑表示強烈譴責,並指此舉變相將學校變成潛在軍事目標,危及無辜兒童。

與之相對,以色列為了減少巴勒斯坦平民傷亡,通常會在軍事行動前空投傳單,告知轟炸時間和範圍,讓平民提前避難。據《紐約時報》日前報導,7月21日以色列對加薩地區進行了地面襲擊,8.1萬餘居民在19日接到傳單後,就已按要求前往避難。23日,以色列國防軍轟炸了加薩的瓦法醫院之後,明確表示有大量的彈藥都存放在那裡,且觀察到醫院裡有許多哈馬斯的地道入口。而在此之前,以色列已明確通知醫院方面相關行動訊息,並確認院內病人已疏散完畢。此外,為減少誤傷,以色列還特意採用小直徑智能炸彈,通過GPS精確定位恐怖分子做定點清除。

在採取上述措施後,如果以色列在實施打擊時,發現還有平民沒有撤離,也會立即停止攻擊。而恰恰是這一點常常被哈馬斯利用,他們對居民稱以色列的警告都是假威脅,禁止他們提前撤離,並散布對以色列的仇恨,鼓勵婦女兒童上屋頂與以色列軍隊對抗。有以色列媒體曾評論認為,哈馬斯將平民當肉盾,是在故意製造平民傷亡,以此向國際社會施壓。

哈馬斯的所為讓筆者不禁想起了中共在國共內戰時類似的行為。中共為了取得勝利,多次在戰鬥中驅趕平民打頭陣,而國民黨士兵因不忍打死太多的無辜民眾,最終敗下陣來。

這種在戰爭中使用平民做肉盾的行為明顯是犯罪,而中共黨媒為何一直渲染巴以衝突中的死亡人數,而刻意隱瞞以色列、哈馬斯截然不同的所為,讓很多不明所以然的中國人,將以色列歸為「屠殺者」,大概也是因為中共與哈馬斯有某種共性。被中共騙了許久的中國人要清楚,中共不僅在諸多國內問題上撒了彌天大謊,在許多國際問題上也是如此啊!◇

搶救國民黨高利率保單

陳鴻達 2014/08/15
 

 

 二○一二年十一月金管會花了八八三億元處理國華人壽,日前又宣布接管國寶與幸福人壽,並由保險安定基金即日進駐這兩家公司。但從金管會的相關作為來看,金管會並未吸取國華人壽案的教訓,整個案子又將變成全民買單的大錢坑。

這兩家保險公司的財務,從二○○八年政黨輪替後便急速惡化。前者在二○○七年底的淨值為負五億元,後者為負卅七億元。這當中金管會多次要求增資,以提高資本適足率,但這些經營者與大股東不但不理不睬,甚至還多次違規介入其他公司的經營權之爭。截至今年六月底,這兩公司的淨值已經惡化到負二五二億元與負二三九億元。

這些問題保險公司財務惡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經營者惡意掏空公司資產;另一是以高得不合理的約定利率吸引民眾投保,就好像老鼠會一樣,投保者剛開始吃得到甜頭,最後公司累積龐大的虧損就丟給政府善後。前者目前檢調已經在偵辦,本文不作評論;但對於後者,全民應該要嚴格監督金管會,不得再用國庫填補此虧空。

在處理國華人壽案中發現,虧損的一大主因是有許多約定利率高達七%的保單。民眾若在銀行辦理定存,利率不到二%,消費者若要高報酬,理當要自己承擔高風險。結果通通由國庫買單,公平正義何在?並且當時有人主張,應該學習先進國家的做法,讓這些問題保險公司「打折理賠」;有人估算,若將國華人壽售出保單的利率降到市場的合理水準,那麼政府「賠付」給新買家的金額便可大幅降低。可惜金管會未採納此符合公平正義的做法。

面對眾多質疑後,金管會曾對外表示未來對問題保險公司,將採「限額理賠」以符合先進國家的做法,結果金管會轉彎了。此次國寶與幸福人壽同樣有大量的高利率保單,但金管會在八月十二日的新聞稿中表示:「保戶權益之保險契約約定內容不受影響。」為什麼金管會一定要用國庫的錢來填補壽險公司的虧損?隔天答案揭曉。

幸福人壽總經理郭明枝表示,目前五十二萬名保戶中,有超過卅萬戶以上的國民黨黨員。有部分舊保單預定利率高達七.五%,較目前市場不到三%的行情高出很多,若此時解約,獲利腰斬。為了照顧黨員福利,只好再讓國庫破費一次了。

(作者為立委辦公室主任)

誰的國寶? 誰的幸福?

顏若芳 2014/08/16

 日前金管會無預警宣佈,接管國寶及幸福人壽兩家壽險公司。令人感到好奇的是,這兩家早就虧損多年的壽險公司,金管會為何選在這時候突然接管?

幾年前,金管會接管國華人壽,賠付了八百多億元才得以標售,為此金管會的保險安定基金背債高達五七○億元,這已不止是全民買單,還是逼人民背債。那這次接管這兩家壽險公司五、六百億元的財務缺口,錢又該從哪來?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竟不慚地說,將以二○二四年以前的金融營業稅支應。這就更敗家得厲害,不只拿國庫的錢,還債留子孫!

對照這次高雄氣爆的後續重建經費,看到中央政府如此強硬地提出「三不政策」,刁難地方政府,棄人民於不顧!難道,中央政府還要看地方首長是否為同黨的才要救援嗎?

然而擁有數十萬保戶,國民黨黨員就超過半數的幸福人壽,當初就從國民黨的中投公司取得經營權,且兩家壽險公司也跨足平面政論媒體,這背後是否有其他的政治含義?或是和年底大選,甚至二○一六總統大選有關?

(作者為台北市議員辦公室主任)

八月十五日,不曾結束的戰爭

涂豐恩 2014/08/15
 

 1945年的8月15日據說是個晴天。

那天上午,出身臺南的醫師吳新榮到了下營,準備為瘧疾患者做抽血檢驗。回程路上,他遇見了同樣身為醫師的好友謝得宜。謝得宜告訴他,當天中午有重大事情要宣布,要他務必密切注意廣播。吳新榮到家後,照著謝得宜的話,立刻轉開了收音機,可是收音機卻沒電了。一直到當天晚上,吳新榮才從朋友口中,得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同一天的正中午,霧峰林家三少爺林獻堂也轉開了收音機。廣播裡傳來昭和天皇的聲音,緩緩地說著:「為了世界平和及日本民族將來發展之故,決定接受波茲坦宣言。」──天皇講的隱晦,可是意思很清楚:日本要無條件投降了。

對於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泥沼中的日本帝國而言,這個消息或許不完全讓人意外。但它出現的時間,還是比林獻堂預計的來得更快、更早。得知這個結果的林獻堂,在日記裡感慨地寫著:「五十年來以武力建致之江山,亦以武力失之也。」

另一個台中人楊基振,當時人在中國,正準備搭車前往北京,途中正巧聽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他的反應比只留下短短一句話的林獻堂要激動許多,回想過去幾年的戰爭,他說「真是全世界人類最悲慘的時期。」又說:「這全是日本軍閥的錯。」

同一天的日記裡,他寫著:「年少以來對日本的仇恨心讓我寧願前往中國,今天還得以親眼見到日本投降的一天。如此一來,故鄉台灣事隔五十餘年後回歸中國,從悲慘的命運中解放,從此永遠接受祖國的擁抱。如作夢般,我流下欣喜的淚水。」

 
昭和天皇的「玉音放送」


從1939年歐洲戰事爆發開始算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了六年的時間。但對於日本來說,這場戰爭更加地漫長。它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引爆中國東北鐵路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當時的日本,是個「大國崛起」的最佳典範。在1868年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以令人意外的姿態,先後擊敗了中國與俄羅斯,又併吞了琉球、臺灣、和韓國,版圖一再擴張。這個崛起中的東方帝國,彷彿前途無限,所向無敵。

一位名叫石原莞爾的日本軍人,因而提出了一種理論。他說,東洋文明與西洋文明之間最終將有一場決戰,而且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戰爭。這會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是人類文明必經的道路,只有在那之後,世界才可能有永久的和平。

他更預測,這一場戰爭中,代表西洋文明出戰的將是美國,至於代表東洋文明的,當然就非日本莫屬。為了贏得這場最終的世界大戰,石原莞爾強調,日本必須積極地增強軍事實力,同時擴充版圖。而其中的關鍵,就是中國東北的滿州。它將是日本帝國的生命線。

石原莞爾很快就把這項構想付諸實現。1931年9月,日本從朝鮮半島調派了軍隊,一路往滿州前進,終於和中國軍隊發生了衝突。這項軍事行動,立刻引起國際社會關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立的國際聯盟,對此議論紛紛,還特別為舉行了投票,以13比1的懸殊差距,要求日本撤兵──日本是唯一反對的那一票。

構想出世界最終戰爭石原莞爾

日本軍方當然沒有理會這個決議,而是持續擴大戰線,最後佔領了整個滿州。不久後,日本找來清朝最後一位皇帝──當時年僅二十六歲的溥儀──在這塊新領土,成立了名為「滿州國」的傀儡政權。

這些舉動,再一次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國際聯盟派出了代表,前往滿州地區調查。日本卻宣稱,在中國東北爆發的軍事衝突,不過是正當防衛之舉,又強調滿州國的成立,與日本沒有直接關係。

國際聯盟的調查團沒有接受這樣的說法,他們回來後,在報告書中譴責日本用武力佔領了中國東北,違反國際聯盟維護和平的原則。雖然如此,調查團並不認為日本需要將滿州歸還給中國,只是要求他們撤兵,將該地區交由幾個大國組合成的委員會共同管理。

建議案最後送交了國際聯盟的成員投票,結果四十二票贊成,一票反對(日本),一票棄權(泰國),壓倒性地通過。出席的日本代表松岡洋右見狀,拿出了原本就準備好的講稿,以英文發表了演說──曾在美國留學的他,對自己的英文相當有自信。在表達完強烈不滿之意,松岡洋右隨即退席抗議。幾天之後,日本正式宣佈退出國際聯盟。

1941年與希特勒見面的松岡洋右

返回日本的松岡洋右,並未因為這項外交上的挫折而遭受批評。相反地,他從抵達橫濱港的那一刻起,就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人們認為他在國際聯盟表現強硬,最後又堂皇地退場,是為日本爭了一口氣,從此日本可以擺脫國際社會的束縛,走向自主的外交政策。

日本軍方在滿州地區的擴張,同樣也受到一般民眾的支持。在報紙之上,每天都刊出對於滿州戰況的追蹤報導,成為社會最熱門的話題。為了爭取讀者,報社的記者和編輯,更是使勁全力,用最煽情的方式,挑動民眾的情緒。只要能夠促進銷量的,都是好新聞。

在這個背景下,日本的社會氣氛漸漸出現了轉變。1920年代的日本,原來是自由奔放而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知識分子為了民主、平等與人權等議題而積極發言。進入1930年代之後,整個思想界卻因為軍國勢力的崛起而遭受壓制,逐漸失去了聲音。

最令人意外的事件,發生於1933年。那一年兩位日本共產黨的領導人,突然發表聲明,宣告完全放棄自己原本的主張,轉向支持政府對外軍事擴張的政策。這只不過是一連串骨牌效應的開始。連一向最激進,批判政府最大力的共產黨,都放棄了立場,其他的知識份子,當然也紛紛跟進,開始宣示自己對於國家政策的效忠。

少數不願意配合的人,則遭到了圍勦。東京帝國大學的美濃部達吉,原本是飽受尊崇的憲法教授。他最著名的學說,是主張天皇為日本政府機關的一個部分,並不單獨擁有國家的主權。但在1935年,這樣的說法卻引發了猛烈地攻擊,軍方和其他政治人物,認為他的看法否認了天皇的神聖性,是對天皇不敬,要將他起訴予以調查,並禁止教授他的學說。

京都帝國大學的法學院教授瀧川幸辰,同樣因為批判政府,而遭到國會議員的指責,他的作品也被查禁。日本的教育部長,更直接找上京都帝大校長,要他開除瀧川幸辰的教授職務。京大校長回絕了政府的施壓,日本教育部於是直接下令,將瀧川幸辰解職。這個破壞言論自由與憲政體制的舉動,引起了京大法學院強烈反彈。法學院裡頭31名教授,全部辭職。而法學院的學生,也全數申請退學,以示抗議。其他法學院學生,更是紛紛表達聲援之意。

但這些動作,都無法阻止日本進一步往軍國主義的方向邁進。

被日本政府開除職務的瀧川幸辰

1937年7月7日的午夜,日本與中國的軍隊在北京蘆溝橋爆發了第一場戰役,原本小規模的衝突,一發不可收拾,演變為雙方的全面戰爭。兩年之後,在歐亞大陸另一邊的德國入侵了波蘭,歐洲的戰火,也從那一刻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來了。

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政府對於一般人民日常生活的控制,開始變本加厲。都市之內的娛樂設施,紛紛遭到取締。一般學生不得留長髮,女性更不能燙髮。每天的糧食都由政府配給,戒指則被認為是奢侈品,也在禁止之列。日本政府也在國內與殖民地,同步推動「國民精神總動員」,希望全國人民為了長期抗戰做好準備。

而為了贏得國民的支持,當時的報紙之上,充滿著對於戰爭的宣傳與歌頌。有位作家保田與重郎更熱情洋溢地說:日本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即將來臨!

不過,事情沒有文學家想像的美好。在中日大戰開打之後,日本雖然將戰線不斷推進,但進展的速度遠遠落後原本的預期。1941年,原本打算袖手旁觀的美國,因為日本襲擊珍珠港而參戰,更為戰事增加了許多變數。

指揮珍珠港之役的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原本是計畫透過奇襲,一舉擊潰美國國內的士氣,沒想到卻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結果。此舉激起美國社會的強烈反彈,羅斯福總統透過廣播,告訴全國人民:「勿忘珍珠港!」

美國誓言要為珍珠港事變復仇
在美國參戰之後,需要兩面作戰的日本,戰勝機會更顯得渺茫。珍珠港事變之前的三個月,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主動辭職下台。他說:「我對這場戰爭已無信心,只能讓給有信心的人來做。」


戰爭拖的越長,不僅人心浮動,物資的消耗也越來越大。為了不讓後方經濟崩盤,日本開始加強動員各地的人力和物資。超過八十萬的朝鮮居民,被強制送到滿州等地,從事勞動。臺灣的漢人與原住民,也紛紛被徵招加入軍隊。

這些手段,在在凸顯了日本的戰況之惡劣。很多日本士兵被派到東南亞作戰,從此就再也沒有回來。他們死在島嶼,死在海灘,最終連遺體都無法運回故鄉。為了給士兵的家屬一個交代,軍隊只好將遺體的一根手指頭切下,當做最後的紀念。但隨著戰事越來越激烈,到了戰爭後期,甚至連這樣的替代方案都不可能進行。很多家屬最後收到的,是個白木盒子,裡頭裝著的,只有海灘上的砂粒。

然而,為戰爭犧牲的何止是軍人。在戰爭最熾熱之際,日軍所到之處,從中國到東南亞戰場,都不斷發生著屠殺平民的事件。

為了節省物資,也怕大型動物在戰亂中傷人,1943年起東京的上野動物園更開始有計劃地屠殺園內動物。這個決定由時任東京市長的大達茂雄直接下令,並要求動物園立刻執行。對於飼育員而言,沒有什麼比親手殺死日夜照顧的動物更令人痛苦的了。可是大達茂雄的態度強硬,而為了貫徹命令,動物園只有在飼料中加進毒藥。當時上野動物園人氣最旺的明星動物,非大象莫屬。據說牠們看了同伴吃下飼料後死去,竟然因而開始絕食,最後終於支撐不住而餓死。

在動物園大屠殺中餓死的大象

日本國民也沒能逃過戰爭帶來的災難。1945年3月10日,美軍在東京發動大空襲,全城陷入熊熊烈火之中,整座城市被炸的殘破不堪,死亡人數就高達了八萬人,受害人數更超過一百萬。而東京只是眾多遭到空襲的城市,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大阪、名古屋,還有臺北,都先後受到美軍轟炸。

但戰事最慘烈的地方,發生在日本南方的沖繩。這座小島成為了日軍和美軍的決戰之地。雙方死傷慘重。當時沖繩人口不過五十萬,在這場戰爭中,就有超過十二萬人死亡──當中大半都是平民。這場戰役,幾乎宣告了日本戰線的全面潰敗。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市投下一枚原子彈。在人類歷史上,這是一次核子武器被應用在戰場上。廣島市中心成為一片灰燼,死亡人數估計超過了十萬人。三天之後,8月9日,第二枚原子彈落在長崎市,造成將近15萬人喪生。當時,在距離爆炸地點六百公尺處,有五百多位學生正在長崎醫科大學的教室裡上課。其中超過了四百人,因為這顆原子彈,而當場喪命。

日本帝國開始崩解,無法再承受更多的死傷。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親自透過廣播,正式向全國宣布:日本放棄戰爭。

許多日本民眾第一次聽到了日本天皇的聲音──被稱為「玉音放送」──然而,內容卻無法令他們開心,很多人杵在收音機旁邊,就這樣哭了起來。這一天,成為了日本人的「終戰紀念日」。

在沖繩戰役中被美軍俘虜的日本人

不過,戰爭真的結束了嗎?

在日本北海道的最北端,再往北幾十公里處,有一座名為樺太的島嶼。這裡是日本與蘇聯軍隊交火的地方,雙方並沒有因為天皇的宣言停止戰鬥,而是一路打到了8月22日。

在朝鮮半島,人們慶祝的不是終戰,而是「獨立」和「解放」──韓國終於可以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零星的暴動出現在首爾街頭,有些曾經擔任日本警察職務的韓國人,被認為是賣國賊,被人襲擊。但大致而言,情勢還算穩定。可是韓國人很快就發現,獨立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蘇聯軍與美軍先後來到了朝鮮半島,將整個國家一分為二。又一次,國家的命運被外來者所決定。而且不久之後,他們又必須被捲入另一場不屬於他們的戰爭。

而日本雖然一一放棄了那些隨著帝國擴張而得來的領土,但他們與鄰國的邊界該如何劃分,到今天仍然是充滿爭議的問題。釣魚台的問題已經是眾所週知,而跟韓國之間,日本也為了一座名為竹島(獨島),在在起衝突。連在北方,都有和俄羅斯之間的「北方四島」問題。

因為那一場戰爭,每一年的8月15前後,日本媒體上總是充滿著各種戰爭有關的報導與爭論,從每年舉行的死難者慰靈儀式與和平祈願活動,到首相是否祭祀戰犯的參拜靖國神社。當然,東亞各國的關係,也在此刻也會變得格外敏感。無論是南京大屠殺還是慰安婦問題,在在都要引起爭論。每個國家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包括日本自己。

戰爭的記憶,變成了各國政客互相指責的工具。

日本靖國神社

至於1945年的8月15日之後的臺灣,歡欣鼓舞地「接受祖國的擁抱」,一如楊基振在日記中描述的,而他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人。

大半輩子都在抵抗殖民統治的林獻堂,在聽到了日本投降的新聞後,一連兩個晚上都睡不著覺,要靠服藥才能入眠。身為臺灣意見領袖的他,已經準備為協助政權轉移付出心力。

只是,祖國的擁抱並不如臺灣人想像中的熱烈美好。新的統治者取代了舊的殖民者,但沒有權力的人依然沒有權力。到了1947年2月28日,臺灣人與新來的政權之間,終於產生了正面的衝突。從那一天起,林獻堂的日記一連中斷了五天。

228事件的風暴過後,林獻堂雖然得以保存性命,但已經喪失了許多朋友。連他自己,都被列名「臺奸」。兩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敗逃到臺灣來,開始實施戒嚴體制。眼看著這樣的局勢發展,據說向來拒絕講日文的林獻堂,做了一個可能他自己都未曾預料的舉動:他決定赴日定居。

在那之後,中華民國屢次派人勸他回台,或者威脅利誘,或者溫情攻勢,最後甚至派出了當年和他一起反抗日本殖民政府的戰友蔡培火出面。可是林獻堂仍然不願意返回故鄉,他只說: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曾受先聖人之教訓,豈敢忘之也。台灣者,危邦;亂邦也。豈可入乎,居乎。非僅危亂而已,概無法律,一任蔣氏之生殺與奪。我若歸去,無異籠中之雞也。」

換句話說,他很清楚,回到臺灣,回到蔣介石的掌控之中,他將再無自由,甚至連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幾年之後,林獻堂在異鄉與世長辭。

林獻堂

臺灣人的戰爭與戰後經驗,也許是在提醒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虛妄。每個國家的政客都善於指責他人,以便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就像戰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大力推行「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政策,要臺灣人記住日本有多麼可惡,卻要批評政府的人閉上嘴巴,噤聲不語。

而日本有許多政客至今仍然否認南京大屠殺,拒絕對慰安婦負起任何責任。他們強調日本人民在戰爭中的傷亡,強調日本在戰後受到的不合理對待,卻很少去反省,為何少數人的野心,卻需要那麼多人──包括那些今天已經不屬於日本人的人──共同承擔。

戰爭過去了六十多年,但它真的結束了嗎?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擺脫統治者灌輸的視角來看待這段歷史,能夠不再簡單去評斷這個民族還是那個國家比較邪惡,能夠真正看見並同情戰爭中的無力而無辜的受害者,也許那一天,我們才能夠真正告別戰爭的年代。

 

〔 資料來源: HISTOPOLITAN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