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農產品不足的中國

013/05/11 00:58

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5476-20130508.html

中國穀物歉收動搖國際政治?

2013/05/08

      北半球將迎來玉米播種期,而在世界第2大玉米消費國中國,玉米卻出現了秋季歉收風險。原因是春季多雨,播種時間晚於往年。如果中國因歉收而擴大穀物進口,將導致國際價格上升,其影響將波及進口依存度高的中東和非洲國家。這些國家民眾的不滿可能成為政治動盪的導火線,因此世界正在關注中國農業生產的動向。

     
                                 

  4月下旬,常駐中國的美國農業官員訪問了中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黑龍江省。這是為了親眼確認農作物播種推遲的情況。中國農業部此前曾表示今年的播種開始時間比往年晚710日。由於多雨,佔國內玉米產量4成的東北地區的土壤一直泥濘不堪。這種狀態難以播種,需要等土壤幹到一定程度。

    
播種推遲

 據美國的研究表明,玉米播種在過了5月中旬之後,每推遲1天收穫量將減產1%。這是因為玉米會在尚未充分生長之前遭遇盛夏的酷暑。

 中國在生活水準提高導致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異常天氣頻發,結果中國的穀物進口量急劇增長。此前,佔全球進口量6成的大豆非常突出,而在20112012年,白米同比增長4.5倍,玉米增長5倍,而小麥則增長3倍。

 中國玉米進口量雖然僅佔全球貿易量的5%,但在2009年之前曾是玉米凈出口國的中國已經轉為凈進口國,這將改寫了世界玉米貿易版圖。美國穀物理事會(USGC)指出,到2014年中國有可能超過世界最大進口國日本,躍居全球首位。

 玉米最大供給國美國希望增加對中國出口,以增加美國農民收入,但擔心此舉將影響中東政治。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埃及、馬裏和尼日利亞令人擔心」。

    
小麥進口國多

 與玉米相比更會影響國際政治的是小麥。中國在小麥生產和消費方面均居世界首位。雖然今年取得豐收,但由於生產地少雨,秋季播種面臨困難。如果明年歉收,中國將不得不依賴進口,這可能導致小麥價格出現暴漲。

 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是世界最大小麥進口國埃及。從人均小麥進口量來看,中東國家佔據前9位。其中7個國家在2011年發生了流血衝突。

 「這個麵包可能變質了」,在開羅的繁華大街上,這樣的抱怨正在增加。埃及自2011年獨裁政權崩潰以來,由於治安惡化等原因,作為外匯主要來源的外國旅遊者和海外直接投資出現銳減。目前的外匯儲備僅為134億美元,相比獨裁政權崩潰前減少了6成。

 同時小麥儲備量也在減少,這對作為埃及人主食的麵包的生產產生了影響。不但使用劣質小麥的生產者正在增加,而且價格也呈現上漲態勢,民眾的不滿正日趨高漲。4月下旬,埃及總統穆爾西訪問俄羅斯,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丁提供小麥援助,但似乎未能得到明確答覆。

 牛津大學地理學家特洛伊·斯滕伯格(Troy Sternberg)在最近發佈的論文中得出結論稱,2011年的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的誘發因素之一就是此前曾襲擊中國的百年一遇的乾旱。

 小麥國際價格曾在20112月暴漲至在那半年前的2倍以上。深陷饑餓狀態的中東年輕人相繼推翻了獨裁政權。對於埃及總統穆爾西來說,中國的穀物似乎收成情況將成為重要問題。

(森安健 大連、押野真也 開羅)

 

 

 

http://zh.cn.nikkei.com/china/ceconomy/4936-20130227.html

中國白米進口量激增至4

2013/02/27

      中國的白米進口量迅猛增長,2012年猛增至上一年的4倍。原因是中國的農業保護政策導致進口白米價格低於國產白米,中國的食品和酒水廠商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加大進口白米的採購量。雖然當前全球的白米行情比較穩定,但由於糧食供給量會受天氣影響,如果中國的進口量持續猛增,很可能導致國際市場上白米供求緊張。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白米(包括稻殼)進口量從上一年的578000噸猛增至2344000噸。其他主要糧食玉米和小麥的進口量也分別增至上一年的近3倍,但不及白米增長迅猛。

      
進口國方面,從越南進口的最多,佔整體的3分之2,然後是巴基斯坦和泰國。進口白米以低價米為主,一半以上被用作米粉和蒸餾酒的原料。

       
白米進口量猛增的原因是存在價格差。中國一家大型食品企業稱,從每噸的市場價來看,進口白米為2800元,而國產白米品質最差的也在4000元左右,比進口白米高出近50%

       
其中,越南白米尤其低廉,除了人工費等生產成本比中國低外,連續2年的大豐收也加速了價格下滑。對此,為保證主要糧食自給率的中國政府出於保護本國農業的目的,提高了白米的最低收購價。同時人民幣升值也是進口白米與國產白米差價擴大的原因之一,在人工費和運輸費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努力削減成本的食品相關企業紛紛轉為採購進口白米。

     
                                 

       中國政府保護農戶導致中國與日本一樣出現很多中小農戶,這樣在體制上就導致了成本難以削減。中國政府今年也決定將最低收購價比上年提高10%左右,這已是連續6年提高最低收購價。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白米與進口白米的差價很難縮小,「今後一段時間進口量暫時不會減少」。

       
如果全球最大的白米消費國中國的進口持續猛增,國際市場很可能受到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佈的數據顯示,2012年白米的國際交易量為3759萬噸,中國佔進口量整體的6%多一點,對此,中國政府認為「影響十分有限」。不過,如果天氣原因導致全球白米供給量下滑、供求趨緊,全球白米價格很可能出現上漲。

(進藤英樹 大連報導)

彭明輝/讓原能會專家提心吊膽的斷然處置

 

原能會主任廖俐毅在一份題為〈影響斷然處置措施成效之若干關鍵因素〉的簡報裡警告:台電的斷然處置措施考慮不周,無法確保福島事件不會在台灣發生;而且斷然處置執行過程若有疏失,反而將會提前引發爐心熔毀與氫氣爆。面對這樣的警告,你還會對「斷然處置」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嗎?

廖主任並非危言聳聽或杞人憂天,他用福島事件的具體事實去檢視「斷然處置」的有效性,因而找到了「斷然處置」的好幾個盲點與潛在風險。

斷然處置就是及時下令灌注備用水到反應爐的爐心去,使氫氣爆不會發生。但是,這麼簡單的道理,難道日本人都想不到嗎?廖主任檢視福島調查報告,證實一個駭人的事實:福島有「斷然處置」的四大要件:緊急替代用水,備份的灌水動力,也有灌水程序書,而且實際上也已經啟動緊急措施去灌水。但是,水卻無法及時灌進爐心!這意味著:台電的「斷然處置」搶救不了福島電廠!為什麼?

福島、核一、核二和核四屬同一類型的反應爐,它的爐心壓力通常保持在大氣壓力的七十五倍,除非先設法用洩壓閥把爐心壓力降低為大氣壓力的十四點五倍,否則即使有水泵也沒辦法把備用水灌進去。為了克服這難題,台電驕傲地宣稱「斷然處置措施」首創兩階段灌水法:先設法用安全閥降壓,然後才開始灌水。但是,這麼簡單的原理,難道日本人都不懂,只有台電想得到?

廖主任很仔細地再查證,發現福島的現場人員有企圖用洩壓閥去降低爐心壓力,但是用來開啟洩壓閥的高壓空氣管路卻故障,使現場人員被迫用人力去費力地開啟洩壓閥,因而延誤了灌水的時機。廖主任還發現:在福島事件裡,有些洩壓閥竟然在開啟之後因不明原因而疑似又關閉起來,導致爐心壓力再升高。但是台電的「斷然處置」措施裡完全漠視這個真實的情境,而沒有提出合理的對策。因此,即使把台電的「斷然處置」措施搬到福島電廠去,災難還是無法避免。

此外,廖主任還提到:第一階段的「控制洩壓」如果速度太快,反而會讓爐心水位下降而提前引發爐心熔毀與氫氣爆。因此他要求台電對於「控制洩壓」的程序要有明確的規範。但是台電的回答卻避重就輕,不願意面對「現場情境很可能遠比台電的設想更複雜」這個事實。

在結論裡,他只好語重心長地勸台電:「心態上宜謙虛,不要認為斷然處置萬無一失。」

根據福島事件的報告,地震和海嘯之後許多設備傾倒、毀壞,儀器讀數不可靠,廠內積滿人力無法移除的巨型障礙物,以致人員與機具移動困難,許多事先規畫的緊急措施無法如預期般執行,而延誤時機。即使只有強震,也很可能會有東西傾倒而壓壞儀控設備,讓冷卻水管路的接頭到處漏水,並毀損洩壓閥的空氣管路。可能的情境非常多而複雜,但是台電的「斷然處置」卻把現場想得太單純、理想化,不願意面對福島電廠現場的複雜性。這種自大自滿的心態,才是福島調查報告裡所謂的「人禍」!

不幸地,江揆也自大自滿地公開宣布「絕不會讓福島事件在台灣發生」,並無視於許多核能專家的疑慮而強行推動公投。為個人政治前途而把人命當豪賭的籌碼,這才是真正的人禍!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