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由「1941高雄人被派去對日抗戰」看單一史觀後遺症

 

 

22sdfg3912se_2015-03-12_21-37-40

 

過度訴求單一史觀造成歷史記憶錯亂的荒謬現象,昨日「日本時代防日軍空襲防空洞」新聞還是有人說「只是特例」。那麼今天來看另一則新聞:
這則新聞是感動無數人的10元自助餐「艱苦人守護神」莊阿嬤報導,但仔細一看「阿嬤16歲從澎湖嫁到高雄,民國30年丈夫被派去當對日抗戰的軍伕」你發現哪裡怪怪的了嗎?
民國30年也就是1941年,當時臺灣是日本時代,阿嬤在高雄的丈夫為什麼會被「派去當對日抗戰的軍伕」?

 

過度訴求單一史觀,多數人真實的歷史記憶就這樣被忽略了。所以一講到轟炸反應就是「日軍轟炸」,一提到戰爭就是「對日抗戰」「抗戰勝利」,連專業的新聞媒體都能密集出錯,更何況是一般大眾呢?
要特別強調的是,用「臺灣被日軍轟炸」作為單一史觀後遺症的例子,常會被有心人把話題引導為「媚日」或「支持軍國主義」。
經歷過日本時代的人,就一定認同日本統治?若是如此又怎麼會出現戰後滿懷希望歡迎國民黨軍隊的場面呢?因單一史觀而被忽略掉的,又豈只是日治時期而已?
不管對於某個時代是否認同,歷史記憶還是歷史記憶,當時生活在臺灣的人,一樣有喜、有悲,曾經發生過的點點滴滴,不管是美好或是痛苦,都應該成為作為後輩 的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不該讓目前單一史觀罷凌的現象,把前人用生命留下的寶貴記憶忽略掉。若任憑這種現象持續下去,這才是真正的數典忘祖!

 

原始新聞出處: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303/472881.htm

 

延伸閱讀:
由「躲避日軍空襲的防空洞」看單一史觀後遺症:
http://fb.com/twmemory/photos/a.322084677912223.75973.319875468133144/719385441515476

 

多元族群的臺灣,只能有一種史觀?
http://fb.com/twmemory/photos/a.322084677912223.75973.319875468133144/718907658229921/

 

二戰臺灣被日軍轟炸?台灣歷史一些常見的錯誤認知
http://fb.com/twmemory/photos/pb.319875468133144.-2207520000.1426166843./504402143013808/

 

了解阿公阿嬤阿祖的歷史,是「數典忘祖」?
http://www.facebook.com/twmemory/photos/a.322084677912223.75973.319875468133144/506467839473905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外國人不了解中國人

 

 

陳破空 2015/03/10

 

 

 

unwelcome chinese.jpg
圖片: 《不受歡迎的中國人》封面。(陳破空提供)
 
 

2014年9月,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發表一篇文章,題爲《西方對中國的誤讀》,承認大半個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專家、政治家一直誤判中國,原以爲中國會「成長爲一個更加友善、溫和及民主的國家。」

然而,「在(紅色)中國迎來65周歲誕辰之際,中國共産黨似乎毫無退出歷史舞台的打算。與毛澤東死亡以來的任何時期相比,目前的中共正處於實力最 強、民族主義傾向最嚴重、也是維持一黨專制決心最堅定的時期。」該文作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爲此痛切自問:「爲什麽?在花了60多年時間對一個國家進行研究、對抗、與之聯合並再度發生衝突之後,我們仍然對這個國家充滿不確定 的疑問與猜測?」

誤讀中國,不只西方人如此,其他外國人也如此。誤讀、誤解、誤判,這是當代觀察中國問題的外國人之通病。當代外國的所謂「中國通」,往往是「中國不通」。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對中國人的國民性缺乏把握,並常常忽視這種國民性對中國歷史演變的影響力和支配力。

近代西方,曾經不乏對中國國民性具洞察力的思想家。比如18世紀的法國啓蒙思想家孟德斯鸠(Charles Montesquieu),在觀察中國人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的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徵,是將勤奮與狡詐可怕地結合起來了,就像西班牙人將誠實與懶 惰結合起來一樣。」「中國人的生活完全以禮(教)爲指南,但他們卻是地球上最會騙人的民族。」這樣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

孟德斯鸠分析中國專制制度對國民性的塑造,更是一針見血:「專制國家暴政的恐怖,培養了國民被奴役的膽怯、愚昧與沮喪心態,中國人從皇帝到百姓,都沒有品德。因爲品德,諸如誠實、勇敢、堅毅、善良等,只存在於共和政體中。」

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也曾深入研究中國人。赫爾德把中國人的軟弱與服從,歸咎於蒙古人的征服:「中國那種按照蒙古遊牧民族傳統強調『孩童般服從』的道德教育, 使中國人的品性表裡不一,表面上他們溫文爾雅,實際上卻陰毒狡猾。因爲將孩童般順從的教育強加給成年人,他們除了陽奉陰違之外別無選擇。長此以往,就形成 中國人特有的幼稚與狡猾、軟弱與狠毒、謹小慎微又自私貪婪的複雜心態,這種國民性格的象徵就是蠢驢與狐狸的結合。」但赫爾德似乎並不了解,「孩童般服從」 的教育,並非始自蒙古人,而始自大一統之後的秦朝,以及漢朝開始獨尊的孔孟儒術。

「中國人在大事上缺乏創造力,卻精於雕蟲小技,他們發明了一套矯揉造作的禮俗,處處追求聲色的熱鬧,喜歡用整潔的外表掩蓋內心的騷亂。他們不懂得自然率真、寧靜、美與尊嚴,他們在投機鑽營方面精明透頂,但在科學藝術上,卻愚昧無知。」 赫爾德如此描述中國人,又堪稱精確。

然而,越是到了當代,了解中國人國民性的西方學者,卻越是稀少了。即便湧現出更多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學者,卻往往認識模糊、判斷失準。以當代「中 國通」著稱的哈佛大學漢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曾錯誤地判斷「毛澤東的共産黨會帶領中國建立民主」,直到中國先後發生文革、尤其六四屠殺後,費正清的思想才開始轉變,認識到中國獨 裁主義的頑固。晚年的費正清,幡然醒悟,幾乎全盤修正了自己的中國觀點。

步費正清之後的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更是充滿對中國的誤讀。這種誤讀,以他於2012年出版的《鄧小平與中國的轉變》爲最。傅高義筆下的鄧小平,無論對與錯,出發點都是黨和國 家;卻完全忽視,鄧基於個人利害的出發點。在這裡,傅高義忽視了民族性的差異,就像寫美國人一樣,去寫中國人。美國佬傅高義哪里懂得中國佬鄧小平的處世哲 學之一:「無毒不丈夫」。

近幾十年,中國人闊氣起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但這些中國人展示的素質低下、形象敗壞、衣食足而不知榮辱,讓各國對中國人劣評如潮。崛起的中國,讓外界看到的,是不可思議的悖理:

一個最強調集體主義的國家,國民卻最缺少集體觀念,自私自利,極少爲他人和環境著想;一個最強調秩序的國家,國民卻最沒有秩序,爭先恐後,心浮氣躁;一個最強調穩定的國家,國民卻最不穩定,首要的就是,情緒不穩定。

要了解中國,先必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國民性。性格決定命運。這個原理,不僅符合於一個人,也符合於一個民族。有什麽樣的國民,就有什 麽樣的政府;有什麽樣的政府,就有什麽樣的國民。這有如「蛋生雞、雞生蛋」的循環,已經說不清哪個在先、哪個在後。毫無疑問的是,中國經久不衰的獨裁制度 與冥頑不化的劣質國民性,已然構成惡性循環,成爲羁絆中國跨入文明世界的魔咒。

中國人常說:「家醜不可外揚」,寧願集體遮醜。筆者甘願冒著得罪部分中國人的風險,寫作《不受歡迎的中國人》,決意再次把中國人的劣根性挖出來、把中國人的真面目揭開來,揚揚家醜,讓世界認識中國人,鑒別其性,洞察其質,進而認識中國,把脈其走向,防範其負面的輻射力。

我要大大方方地告訴世界,當今中國人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缺乏公德、偷奸耍滑、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明哲保身、冷血無情、熱衷內鬥、欺軟怕硬、貪生怕死、奴性十足……,透過本書,不僅展示中國人惡質的面目,更挖掘中國人敗壞的源頭。

筆者聲明:本書所論中國人,並不包括生長於或長期居住於香港、台灣、新加坡及其他海外地區的華人,而專指生長於或長期居住於中國,以及最近30多年從中國出國的中國人。

(2015年3月10日)

 

中国历史课本中的历史

如何找到更多此类文章
1. 访问FT中文网首页(www.ftchinese.com)
2. 本文涉及的话题标签包括:剃刀边缘历史教材批判教育插图 。您可以在www.ftchinese.com上的搜索框进行搜索。
3. 在谷歌和百度上输入[中国历史课本中的历史 site:ftchinese.com]。

228事件最大的長期洗腦工程 -- 用227代替了228

 
ZM 2015/03/12
 

南京西路185巷巷口的前天馬茶房,有著二二八事件引爆地紀念碑,天馬茶房一直以來都被官方官史認為是228事件的發生地。一講到228發生,就會聯想到這個私煙取締。

但是天馬茶房發生的私菸取締衝突,明明就是2月27日。那應該叫做227事件才對,怎麼會是228事件。

真正的228事件是什麼?是2月28日,因為前一天的事件,大批前來行政長官公署,和平請願的無武裝群眾,遭到國民黨衛兵的機槍掃射屠殺。

在公署的機槍鎮壓前,群眾只是罷工罷市,沒有「毆打」了誰。在這一槍開了之後,全島沸騰,才開始出現武裝起義、佔領電台和波及到外省人。

所以228事件,本來就是指行政長官公署的機槍屠殺事件,不是天馬茶房的私菸取締事件。228開的第一槍,是公署國民黨兵對群眾有殺意、有針對性射出的鎮壓子彈,而不是227取締員不小心、誤擊的子彈。長期以來,統治結構用227取代228,讓你討論「227的族群誤解」來迴避「228統治軍警對和平群眾的無差別屠殺」,一方面避重就輕,一方面把政權對公民的鎮壓引導成族群問題。

將227置換成228,這是長期以來最成功的潛移默化工程。就連很多文史研究者都中計其中渾然不覺。

所以請正名,228的發生地,是行政長官公署,現在的行政院。

1947年2月28日,國民黨軍隊無故開槍鎮壓和平請願的群眾。
2014年3月24日,同一地點,國民黨警察暴力鎮壓和平抗命的學運群眾。

行政院,國家暴力的代表,真正的罪惡之城。從228到324,都是歷史流血記憶的現場。

〔 資料來源: ZM的facebook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