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專家:台灣農民登陸遇仿冒問題相當嚴重

by 中央社 2009-11-06 10:34 PM


(中央社記者郭玫蘭上海6日電)海峽兩岸農業協會理事長蔡勝佳今天說,台灣農產品到大陸遭遇仿冒,缺少公開公正合理的銷售機制,好產品賣不到好價格,很多農民都賠錢不想來。

  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率領「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團」參觀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交流團農業組代表前立委蔡勝佳向兩岸媒體表示,台灣農民是否到大陸來發展,要看整個市場發展情況,包括市場價格的公平性、合理性、獲利性。

    他說,大陸農產品消費市場很有潛力,但台灣農產品進來大陸,無法通過公開、公正的銷售,無法得到好的價格。

  蔡勝佳建議,大陸趕緊做農產品分級包裝且公開拍賣的批發市場,這對農產品生產者有利。目前大陸農產品拍賣市場大部分是整批拍賣,多是大型企業財團掌控,這對農民個體戶不利,應該要照顧大多數農民,才能促進農會組織進步。

  蔡勝佳還說,台灣農產品到大陸遭遇主要是仿冒問題,廣東、福建仿冒台灣農產品賣的價格不到正牌的3分之1,品質差很多,這方面大陸應該要管制,包括品牌建立、農產品認證、保護智慧財產權等都要推動。

981106

故宮國寶來台清冊 躺在國民黨黨史館


中央社

Published: 2009-11-08 09:18 AM


+ 放大圖片
「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圖」這些稀世珍寶,吸引眾多國內外觀光客。國民黨黨史館意外館藏 1本罕見史料,記載當年故宮國寶如何在戰火之下,分 3批運來台過程。(請配合本社社稿CAP 28號,敬請採用。)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傳真 98年11月8日
Central News Agency
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5)(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8日電)走進台北故宮,「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圖」這些稀世珍寶,吸引眾多國內外觀光客。國民黨黨史館意外館藏一本罕見史料,記載當年故宮國寶如何在戰火之下,分三批運來台過程。

這一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存台文物品名及件數清冊」,於1949年11月編印,靜靜躺在國民黨黨史館龐大的館藏資料中,適逢政府今年遷台60週年,意外喚醒人們的注意。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坦言,黨史館有這麼一本清冊,令他十分意外,卻也萬分驚喜。學歷史的他,看到這本刻畫歷史重要一刻的點滴,讓他如獲至寶般的欣喜。

政府播遷來台60年,戰亂烽火下的撤遷,除了軍民的撤離外,文物的遷移堪稱一大工程。

邵銘煌說,根據這份史料記載指出,1948年11月20日,因為戰爭關係,房屋可能被徵軍用,為安全考量,要求將所有文物迅速裝箱,並就其中精品重器,盡量提選。

在情勢緊張之際,「當時戰事迫近南京,為避免重要文獻,燬於砲火,決定選擇一部份珍貴文物,遷台保存」。不料,這一遷,故宮國寶在台灣落腳,至今已是一甲子。

戰亂烽火中,1948、1949年間,故宮先後分3批以軍艦、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抵台,雖然只是當年文物從北京南遷1萬3491箱的22%,但這些文物堪稱是「國寶中的國寶,精品中的精品。」

邵銘煌表示,據這份史料記載,第1批文物是1948年12月21日由南京下關碼頭,裝入中鼎號運輸艦,22日離開南京,26日運抵基隆。27日清晨開始卸載,由船上直接班上火車,傍晚車離基隆,午夜抵達楊梅。28日清晨文物搬入楊梅倉庫暫存。

這次運台文物,除中央博物院外,還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北平圖書館、外交部等5個機關的文物,同船運台。

第2批文物移台,包括銅器、琺瑯等寶物共計486箱,7049件。1949年元月9日晨運抵基隆,下午靠岸。因為碼頭擁擠,火車車廂不敷分配,延至12日才載上車,14日才陸續運抵台中。

第3批文物則在1949年元月9日間開始準備提出裝運,包括瓷器、鍍金銅器等,共154箱、1275件。

運輸第3批文物的是崑崙運輸艦,於元月28日抵達南京,29日開始裝船,輾轉在2月22日才抵基隆。26日全部裝完,分批運抵台中。這次辦理聯合運台文物,有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等。

史料中意外發現一段小插曲。在第3批文物當中,竟然發現當年汪精衛呈給日本天皇的翡翠屏風、白玉壺等4件物品。

對於這些物品為何也在遷台寶物當中,邵銘煌研判,要不就是被退回,不然就是汪精衛寶物還沒有送出去前,就已經去世。

故宮這些文物在來台之初,一部分曾暫存在楊梅的鐵路局倉庫,之後在台中糖廠倉庫寄居了1年。為顧及文物安全,政府在霧峰北溝另建山邊庫房及防空洞,1950年國寶悉數遷藏霧峰。

直到1965年,台北外雙溪興建故宮博物院落成,飄泊多年的國寶終於有了落葉歸根的處所。9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