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綠營主流論述權的轉移!

by sophist4ever2011/04/13

是說不久前馬英九也在臉書開了帳號,並以擁有許多粉絲而沾沾自喜,甚至還打算辦網聚。且先不說現任總統辦網聚這件事對不對,藍營的政治人物想要學著綠營的模式來經營網路,本身就有結構上的認知謬誤。記得不久前蘋果日報上有篇評論文章的某個觀點非常有意思,作者說台灣藍綠的版圖除了涇渭分明以外,兩邊支持者的特性也完全不同,藍營的支持者普遍是跟著派系與政治人物走,而綠營的支持者則鐵板一塊,推著綠營的政治人物向前走。雖然個人並不十分同意這篇文章的結論,但是卻非常認同這位作者的觀察,而且進一步來說,網路時代的來臨,更進一步加強放大了這個現象,這大概也是綠營目前雖然在傳統媒體上居於弱勢,但是在網路世界卻佔有優勢的主要原因。 

綠營支持者的鐵板一塊,反映在選舉上的情況就是任何離開綠營主流論述的綠營政治人物都會在選戰中慘敗,目前仍然沒有例外。除了叛黨而出的政治人物幾乎完全拿不到綠營選民的選票以外,在民進黨中持非主流意見而引起公憤的,也都難逃綠營選民的圍剿。這樣的情況是好是壞,那見人見智,但是卻由此可見綠營支持者凝聚力之強。若要解釋這個現象,除了可以從過去綠營的發展歷史來看以外,網路社群的快速發展,恐怕是這幾年讓綠營支持者更團結一致的主因。過去我們也曾經在之前的文章裡談過,綠營的支持者長期認為自己的意見受到主流傳統媒體的打壓,因此轉而選擇在網路上發聲,造成在網路上綠營的聲音通常比較佔優勢。只是過去綠營的網路力量停留在為綠營的政策辯論、或論述台灣獨立的理論。在那個時期以「與媒體對抗」這個網站與數個知名討論區為代表。但是隨著這一、兩年來社群網站的快速發展,網路社群的快速串連能力,讓綠營的支持者擁有了雙向的溝通工具,更讓綠營支持者的影響力從網路進入了現實世界。

社群網站的每個群體像一個小圈圈,資訊的流通極為快速,除了網友們互相溝通並形成主流意見的速度快到令人無法想像以外,網友更可以利用社群網站直接影響政治人物。而且當主流意見成形,在網路上的政治人物面對的壓力將不是一個網友的個人意見,而是許多網路次級群體的共同意見。政治人物這時就必需臨面一個選擇,是要為民喉舌,或是被綠營網友唾棄。通常還想要繼續選舉的政治人物都會選擇前者,也因此讓網路意見的影響力變的越來越大。而且這樣的情況通常又多數出現在綠營的網路社群團體身上。簡而言之,綠營的支持者本來就是鐵板一塊,有了一個可以快速互通有無、形成共識的工具以後,馬上就能影響綠營的政治人物,進而影響到正在進行的社會事件。這在十年前,綠營的支持者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可能要花三個月的時間,五年前可能要花一個月的時間,但是現在可能在數個小時內,綠營的政治人物就會立即感受到支持者的意見壓力。而這可能也是造成綠營支持者的主流論述權轉移到網路族群的重要關鍵原因。

而且特別要提一點,就是過去許多人歧視綠營的支持者都是二低一高,認為綠營的支持者都是學歷低、收入低、年齡高的族群。但是目前掌握綠營主流論述的網路族群,年齡層主要在四十五歲至二十五歲之間,熟悉電腦網路操作,教育程度較高,對於政治議題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往往透過網路媒體與社群好友的轉載而得到最新的消息,同時普遍認為台灣的電子媒體素質差又速度慢,他們的網路社群好友名單裡多的是綠營的一線政治人物。這些人也許在整個綠營的支持者板塊中是少數,但是因為掌握了工具,因此成為了綠營支持者論述方向的主流。綠營公媽派會如此快速失勢,與這個現象可能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因為綠營內的論述主流由傳統地方的草根支持者轉而成為網路上的年輕支持者。公媽派傳統的支持力量在媒體上完全失聲,最後當然只能默默退出舞台。而公媽派的這個危機卻也是民進黨新型政治人物的轉機,蔡英文能夠在短短數年內,就有能力與蘇貞昌一較長短,綠營網路支持者的全面倒戈挺蔡也是一個重要關鍵。

但是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這個轉移的過程中,綠營支持者內部並沒有什麼陣痛期,也就是傳統的綠營支持者並沒有因此感覺到失落或是焦慮,有的只是傳統的綠營政治人物不能再玩人頭黨員而有些不滿。而為什麼會這樣??可能的解釋之一,在於綠營支持者本身就很團結,有共同的立場與目標,只嫌不夠激進,最恨太過溫和。綠營網路力量的快速作戰能力,往往能打到主流電子媒體與當權者的痛腳,讓傳統支持者感到大快人心,出了一口怨氣。可能的解釋之二,是這些第二代的綠營支持者一邊接觸網路,一邊會影響自己的長輩,而這些屬於傳統綠營支持者的長輩,非常欣慰綠營勢力後繼有人,支持都還來不及,更不可能起而反對。可能的解釋之三,當綠營的基層支持者一向吃力不討好,也沒有什麼利益可以瓜分,賭的就是一口氣,除了少數有政治利益的綠營政治人物或樁腳會感到不爽以外,多數的綠營支持者並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影響力,是不是能影響綠營的政策走向,也因此在沒有利害關係之下,沒有競爭的問題。

綠營支持者的這種特性,讓綠營在經營網路這一塊佔有優勢。但是並不是綠營的政治人物可以在網路上號召支持者,而是綠營的支持者在網路上自動集結並影響綠營的政治人物,兩者的主從關係與過去的政治動員方式剛剛好好完全相反。藍營的政治人物之所以沒有辦法拷背這樣的網路經營模式,藍營的政治人物不懂網路生態是一個原因,但是藍營支持者的特性與綠營不同,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對藍營的政治人物而言,掌握傳統媒體與中國的奧援,是他們最大的兩個優勢,但是中國的奧援不能公開講,網路時代的來臨,又快速的削弱傳統媒體的獨佔性,也才讓藍營的政治人物感受到危機,並讓馬英九開始積極經營臉書,並想要舉辦網聚。但是如果馬英九的慕僚團體多研究一下綠營的網路生態,也許會驚覺綠營的政治人物是有點身不由己,是網路支持者在影響他們而不是他們在領導網路支持者,一但易地而處,馬英九說不定會非常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