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前夕鴻章的英明考慮
凱迪網絡-中法戰爭前夕鴻章的英明考慮
[原創]糊塗讀史:中法戰爭前夕鴻章的英明考慮
文章提交者:三糊塗 加帖在 文化散論 【凱迪網絡】 http://www.kdnet.net
中法戰爭前夕鴻章的英明考慮
中法戰爭前夕,清政府屢次給鴻章下密諭,責他統籌全局。為此,鴻章於光緒九年五月十二日(1883年6月16日)上《法越交涉事端重大 遵旨妥籌全局摺》(《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卷4,頁21~23》)。細看摺子,發現鴻章挺英明的。
一,鴻章已具有了初步的地緣政治觀。他知道,越南乃我滇、粵屏蔽。越如為法所並,滇、粵頓失屏蔽不說,紅江為滇越相共,礦務乃法人所涎,將來紛爭必多,邊患無窮矣。一句話,他也知道唇亡齒寒!
二,鴻章對國際遊戲規則有了大致的瞭解。他說,1874年,法與越簽訂條約,「認越為自主之權,無論何國皆無統屬,復聲言法國願遇事幫助。」 現在,越法業已開仗,滇粵兵已駐越者,尚可曰自衛。現在再增客兵,明顯的援越拒法嘛。如此一來。恐不待中法兵交,彼必派兵北犯我津沽了。對此,鴻章總結為:「我軍不戰,無以助越,戰則必舍越而圖我。」一句話,鴻章知道,我們援越,師出無名。而且,向越南派出志願兵,這種自欺欺人、坑人又坑己的損招,他還想不出來。
三,鴻章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知已知彼。有人說,法人並越之念不堅,中國如出重兵,必使之俯范。鴻章對此表示不同意見,說,1871年法受德重創,上下臥薪嘗膽,正圖拓地立威呢。我若虛聲嚇之,不一定能嚇著人家,我若重兵臨之,內地越發空虛了。老頭兒知道,中國兵僅能用來嚇唬中國百姓。他還說,外國「國有急難,可借商民之財力以資敵愾」,而中國,「官與商民隔膜」。這老頭兒,快看到問題的實質了,專制的腐朽政府,從來不是,也永遠不是民意政府的對手,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心向背吧。我覺得,鴻章在這裡有故意客氣的可能,所謂的官與民隔膜,他只能點到為止。總不能跟皇上耍二百五,直言中國所謂的德治從來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吧?
四、鴻章在軍事上很有戰略眼光。他說,中國的海疆自廣東迄奉天,口岸林立,所以得預為籌備。天津、北塘,他守了十餘年了,雖不敢說萬無一失,但大致差不多。至於其它海口,有些未佈置,有些處處漏洞。並舉例說,當年林則徐拒虎門,而敵從定海入浙,入蘇,僧格林沁拒大沽,而敵從北塘入師。此尚言其近也,我出兵助越,遠離國土,法若攻我內地,我顧此失彼,就完了。他最後的結論是:「蓋使越為法並,則邊患伏於將來;我與法爭,則兵端開於俄傾,其利害輕重,較然可睹。」英明吧?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歷史後人也頂多能看到這一步!
五,鴻章還算是個大忠臣,摺子裡處處是苦心與忠心。眾所周知,大清當時不缺的是憤青與憤老,這幫人大都是文臣,並不懂軍事,卻人人主戰。比如秦鍾簡,對李鴻章不說開戰「只知言和」很有意見,說:「且和,盡人所能也。」言下之意,談和誰都能談,我秦鍾簡都行,何必用他老李呢?他最後請求皇上與皇太后,讓鴻章退休回老家吧。而鴻章在戰與不戰之間確實為難,他說:「伏念皇太后聖躬甫愈,皇上正在沖齡,臣不敢畏葸……,亦不敢激烈而擲天下與孤注」。
一句話,左右為難。不戰,對不起老娘們和小皇上,戰,又怕學了寇准,「擲天下於孤注」。「擲天下於孤注」,典出自寇准。真宗年間,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御駕親征,揮軍南下,真宗嚇壞了,大臣們都說跑吧,只有寇准說不能跑,皇上跟我親征。皇上說,那我去後宮說一下。寇准心裡想,皇上一去就回不來了,遂半帶強迫性地拉著真宗到了澶州城下,結果宋軍士氣大振,打了勝仗,真宗乘勝簽訂了城下之盟。這次賭搏成功了,真宗更敬畏他老寇了。一天,真宗召見大臣,老寇未等散朝先行一步,真宗目送他離去,一旁的王欽若說:「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是否因為他有保衛社稷之功?」真宗點頭稱是,王又說:「澶州之戰,陛下不認為是恥辱,反而認為寇準有功於國,這是為什麼呢?」真宗一聽傻了,問:「為什麼呢?」王欽若說:「兵臨城下訂盟,為《春秋》所恥。我們的澶州之戰,就是城下訂盟。以陛下大國皇帝這樣的尊貴的地位,而訂城下之盟,還有比這更大的恥辱嗎?」真宗一聽,說得也是。王欽若繼續發表股評:「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錢的人在錢快輸光的時候,就把剩下的錢全拿出來做賭注,這就叫作孤注。寇准讓陛下親征,就是拿陛下作孤注一擲,陛下想過它的危險性嗎?」
陛下一想,他奶奶的,就是危險,就是這麼個理兒。結果寇準被貶。鴻章是熟讀歷史的,知道這段典故,更知道自己的賭運不見得比寇准好,何況寇准那次賭搏,雙方畢竟是同量級的,不像現在,一方永遠沒長進,還停留在原始水平,一方已經是近代化國家與民主政府了,好比65公斤級的舉重選手挑戰85公斤級的,那可不是玩的。
六,摺子的最後,鴻章期望上級領導自己拿主意——「聖明裁斷抉擇施行」,等於把球又給踢了回去。並且說「總期廟堂之上,成算先操,則臣下秉受宸謨,自可中外如一,始終如一,不致朝三暮四,貽誤將來。大局安危所繫,必宜先事通籌,方可臨時操縱。」最後這一段更見鴻章苦心。鴻章沒有發球權,球在皇上與太后手裡,但是從道光以來,大清的皇上都是在戰與和之前忽悠來忽悠去的,作臣下的,被忽悠得找不著球,主戰的林則徐充軍了,主和的琦善全家被抄了,不好玩兒啊。
如此不好玩,鴻章居然玩得還算不錯,如果不是天縱英明,估計早把自己玩完了。馬關條約之後,鴻章成了替罪羊,一邊兒歇著坐冷板凳去了。他一靠邊,滿洲那幫以載漪為首的主戰的蠢豬就站到了老太后跟前,他們摟個破球,嘴裡含著義和團這副春藥,亢奮得同時向11個西方列強宣戰。結果大家都知道,完了,老太后都被踢到西北角打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