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並非邊緣國家
by 杜念中 2010/04/28
名記者卡普蘭(Robert D. Kaplan)在本期《外交事務》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評析中國興起的地緣政治,文中談到美國必須幫助台灣在中國的壓力下仍維持實質獨立,否則將在亞洲和非洲失去信譽。
這個觀點在台灣引發廣泛的迴響和共鳴;因為最近大西洋兩岸談到台灣╱中國的文章,大多數都令台灣人感到沮喪:若非呼籲美國考慮廢除《台灣關係法》,就是讓台灣問題芬蘭化。總之台灣人的感覺是許多美國人開始主張放棄台灣,差別只在於放棄的方式是文明或粗暴罷了。那麼卡普蘭的意見具有代表性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中國軍力興起抵美
卡普蘭是《大西洋月刊》的資深記者,著述多達十餘本,素負盛名。上世紀末南斯拉夫發生種族戰爭前,熟悉巴爾幹情勢的卡普蘭就已提出警告。但當時全世界還陶醉於民主的勝利與冷戰的終結,對巴爾幹半島漠不關心,卡普蘭寫的《巴爾幹幽魂》自然出書無門。後來巴爾幹半島發生血腥屠殺,他的書才受到重視,甚至還被柯林頓總統列為官員必讀,也算是還給他一個小小的公道。
卡普蘭也是著名的旅行作家,旅居海外數十年,足跡遍布80餘國。由於他對歷史極有興趣,對每個地區的地緣政治都了然於胸,而且博覽群籍,因此他的旅行文學總是把現實與歷史和地理交錯鋪陳,引經據典,和一般旅行文學迥然不同,讀來並不輕鬆,有時甚至沉重吃力。
5、6年前,卡普蘭的興趣從巴爾幹、中東、中亞轉移到亞洲。他開始留意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緣政治,而且對中國分外注意。他同時關注美國建軍的方向。為了寫作,他的軍事採訪必須得到美國軍方的配合與支持。卡普蘭和美國軍方關係密切,毋庸置疑。由於他的名聲和地位,軍方若想透過他表述軍方的觀點,自然也是極為尋常。
當然這並不表示卡普蘭只是美軍的傳聲筒。他對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興趣,以及他現實主義的國際觀,決定了他和美國軍方的關係。卡普蘭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反中人物,恰好相反,他認為中國近20年來的建軍,尤其是海軍實力精進,是自然而正常的演變結果。中國經濟依賴外部能源,出於能源安全考量,必須擴張海軍力量,以免海運命脈永遠控制在美國和印度手中。但中國軍力的興起注定要和美國發生衝突。這無關道德和意識形態,而是利害問題。
卡普蘭不認為美中大戰必不可免,但將會是持久的對峙,有如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所以他主張對中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圍堵。就算解放軍可以突破第一島鏈的箝制,美軍也可以從關島到南太平洋小島的第二島鏈,全面壓制中國海軍。
卡普蘭在文章中也提到,中國準備用不對稱戰術與美國爭霸西太平洋,所以美軍和台灣軍方也應該發展對解放軍的不對稱戰爭。卡普蘭雖未加闡釋,但從台灣最近陸續發展巡弋飛彈、中程導彈和匿蹤飛彈快艇的航母殺手,多少可以看出卡普蘭言有所本。
卡普蘭最近曾以「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的身分訪台,而這個研究機構的創始人之一就是現任國務院東亞助卿坎貝爾。身為作者,卡普蘭只能代表自己,但從他 2005年以來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書籍,可以清楚看出美國軍方對亞太地區未來安全的構想,而台灣並沒有被排除在外。台灣是亞洲孤兒嗎?好像還不是吧!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名記者卡普蘭(Robert D. Kaplan)在本期《外交事務》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評析中國興起的地緣政治,文中談到美國必須幫助台灣在中國的壓力下仍維持實質獨立,否則將在亞洲和非洲失去信譽。
這個觀點在台灣引發廣泛的迴響和共鳴;因為最近大西洋兩岸談到台灣╱中國的文章,大多數都令台灣人感到沮喪:若非呼籲美國考慮廢除《台灣關係法》,就是讓台灣問題芬蘭化。總之台灣人的感覺是許多美國人開始主張放棄台灣,差別只在於放棄的方式是文明或粗暴罷了。那麼卡普蘭的意見具有代表性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中國軍力興起抵美
卡普蘭是《大西洋月刊》的資深記者,著述多達十餘本,素負盛名。上世紀末南斯拉夫發生種族戰爭前,熟悉巴爾幹情勢的卡普蘭就已提出警告。但當時全世界還陶醉於民主的勝利與冷戰的終結,對巴爾幹半島漠不關心,卡普蘭寫的《巴爾幹幽魂》自然出書無門。後來巴爾幹半島發生血腥屠殺,他的書才受到重視,甚至還被柯林頓總統列為官員必讀,也算是還給他一個小小的公道。
卡普蘭也是著名的旅行作家,旅居海外數十年,足跡遍布80餘國。由於他對歷史極有興趣,對每個地區的地緣政治都了然於胸,而且博覽群籍,因此他的旅行文學總是把現實與歷史和地理交錯鋪陳,引經據典,和一般旅行文學迥然不同,讀來並不輕鬆,有時甚至沉重吃力。
5、6年前,卡普蘭的興趣從巴爾幹、中東、中亞轉移到亞洲。他開始留意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緣政治,而且對中國分外注意。他同時關注美國建軍的方向。為了寫作,他的軍事採訪必須得到美國軍方的配合與支持。卡普蘭和美國軍方關係密切,毋庸置疑。由於他的名聲和地位,軍方若想透過他表述軍方的觀點,自然也是極為尋常。
當然這並不表示卡普蘭只是美軍的傳聲筒。他對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興趣,以及他現實主義的國際觀,決定了他和美國軍方的關係。卡普蘭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反中人物,恰好相反,他認為中國近20年來的建軍,尤其是海軍實力精進,是自然而正常的演變結果。中國經濟依賴外部能源,出於能源安全考量,必須擴張海軍力量,以免海運命脈永遠控制在美國和印度手中。但中國軍力的興起注定要和美國發生衝突。這無關道德和意識形態,而是利害問題。
卡普蘭不認為美中大戰必不可免,但將會是持久的對峙,有如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所以他主張對中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圍堵。就算解放軍可以突破第一島鏈的箝制,美軍也可以從關島到南太平洋小島的第二島鏈,全面壓制中國海軍。
卡普蘭在文章中也提到,中國準備用不對稱戰術與美國爭霸西太平洋,所以美軍和台灣軍方也應該發展對解放軍的不對稱戰爭。卡普蘭雖未加闡釋,但從台灣最近陸續發展巡弋飛彈、中程導彈和匿蹤飛彈快艇的航母殺手,多少可以看出卡普蘭言有所本。
卡普蘭最近曾以「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的身分訪台,而這個研究機構的創始人之一就是現任國務院東亞助卿坎貝爾。身為作者,卡普蘭只能代表自己,但從他 2005年以來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書籍,可以清楚看出美國軍方對亞太地區未來安全的構想,而台灣並沒有被排除在外。台灣是亞洲孤兒嗎?好像還不是吧!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