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侮辱者與受侮辱者

侮辱者與受侮辱者


by 陳素香

馮滬祥性侵菲傭案更三審被判無罪,而改判的重要理由是被害人在隔海視訊審問中翻供,稱整起事件是自己挾怨報復,故意誣陷馮滬祥。先不說受害人證詞理應「案重初供」的原則考量,這個判決更是將性侵害改為公訴罪的重要意義完全否定、抹殺。

民國九十年性侵害罪從告訴乃論改為公訴罪的最重要理由,就是要制裁過去利用被害人恐懼「被性侵」污名而得以逍遙法外的加害人。因為「被性侵」的強烈污名使得許多被害人隱忍被害事實,或被迫接受和解,換取事件不被聲張;尤其當加害人權勢遠高於受害人時,受害人必然面對加害人以威脅利誘來取得和解以脫罪的二度傷害;加害人擁有足夠財勢以贖買私領域的和解,逃避法律制裁,卻留下公領域的威脅。

然而馮案的更三審,卻是由法官親手主導一場如何運用受害人恐懼被性侵污名而自我否定,從而有利於有權勢加害人脫罪的司法演出。

記得二○○四年三月初,在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揭發馮滬祥性侵菲傭Rose[化名]之後,我曾到菲律賓尋訪Rose,希望她能回台作證。那次尋訪,我們與Rose相距百尺之遙,但因理解她須承擔巨大污名的壓力,並未直接與她見面,只請教堂神父修女多關照她。

但我們看到馮案更三審法官透過馮滬祥的律師找到被害人,且安排在馬尼拉台灣駐菲經濟文化辦事處的辦公室內,以視訊方式進行詰問,並以被害人「翻供」的證詞改判馮滬祥無罪,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審理性侵害案件的法官如果忽略「被性侵」污名對被害人造成的巨大壓力,而致想要隱忍、息事寧人的扭曲情境,如何能穿透加害人的詭辯,及受害人受盡屈辱卻又自我否定的供詞,還以受害人真正的尊嚴?馮案中應該關注的不止是他是否利用權勢使人性交,更應該關注司法制度是否放縱他利用權勢[及受害人弱點]使人翻供和強迫和解?我們不樂見性侵受害人又倒退回告訴乃論時代孤立面對加害人的無援處境。

[作者現任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毛澤東炮擊金門:蔣介石連說三個「好好好」

毛澤東炮擊金門:蔣介石連說三個「好好好」

(博訊北京時間2011年5月14日 轉載)

來源:米爾網
(博訊 boxun.com)

  1955年5月13日,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首次公開提出:「解放台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採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
  1956年初春,毛澤東、周恩來先後發出「國共已經合作了兩次,我們還準備進行第三次合作」的信息。4月,毛澤東更清楚地說:我們跟台灣「和為貴」,愛國一家。7月,經毛澤東首肯,周恩來在接見原《中央通訊社》記者曹聚仁時,進一步提出:「只要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在中共中央通過當時住在香港的章士釗轉蔣介石信中,還出現了「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一類寓意豐富的文字。
  蔣介石在遲疑良久之後,決定派台灣立法委員宋宜山密赴大陸。
  宋宜山在大陸逗留近一個月,通過參觀遊覽,對大陸印象頗佳。返香港後,宋寫了份萬餘字的報告,主張國共合作,實現統一,並對大陸情形加以讚美。
  蔣介石本無合作誠意,派宋氏赴大陸,主要目的是打探一下情況,見宋的報告後,蔣異常生氣,認為他被中共赤化了,遂將他拒之台島之外,關於和平統一的談判,再度無疾而終。
  毛澤東說: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
  蔣介石拒絕和平統一談判後,加緊了對大陸的騷擾,不斷派飛機襲擾閩浙地區,甚至深入到云南、貴州、四川、西康、青海等地,撒傳單,空投特務。毛澤東對此有些惱火,他操著湖南鄉音說:「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們一下。」
  也是在這個時期,美國分離台灣、敵視中國的行動也有所升級。l958年5月,美國把在台灣的「軍事援助顧問團」、「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等17 個不同機構,合併為「美軍駐台協防軍援司令部」,形成統一的指揮體系。並對中共發出的恢復中美台灣問題大使級會談通知,置之不理。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在此時親赴台灣,再次以削減軍援來要挾蔣介石從金門、馬祖等臨近大陸的島嶼後撤,以避免因這些島嶼的爭端,使美國捲入對中國的軍事衝突。更險惡的是要以此從地理和政治上隔離台灣與大陸,通過「劃峽而治」,雙方停止軍事行動,進而實現其「兩個中國」的預謀。
  金、馬等島嶼,是台灣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同大陸連接的最後紐帶。一旦蔣介石屈從美國的壓力而後撤,台灣問題的解決將更為複雜和棘手。
  基於這種情況,毛澤東提議再次炮轟金門、馬祖。一方面,對蔣幫的襲擾進行回擊;一方面,再次向美國表明中共絕不坐視台灣被割出祖國的堅決態度。另外,還有一層秘而不宣,有待蔣介石領會的用意。
  中共中央作出炮轟金、馬決定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作戰部部長王尚榮,隨即電話通知福建省委書記葉飛,開始炮擊準備,整個行動由葉飛指揮。
  葉飛接受命令後,立即籌建由他本人和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張翼翔、副政委劉培善組成的前線指揮部,著手緊張的準備工作。
  恰在此時,中東局勢突變,引起世界性的震動。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了反對殖民主義統治的民族革命,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美國軍隊遂於7月15日,在黎巴嫩登陸;英國亦在7月17日出兵約旦,向伊拉克施加壓力,企圖扼殺中東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
  毛澤東認為:必須根據新的變化,將炮擊金、馬的行動,放在新的國際局勢背景下加以考慮。他好幾個晚上都為思慮此事而夜不能寐,於7月27日,展紙給國防部長彭德懷、中央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毛澤東提出炮擊金、馬的行動應該緩一緩,要「看一看形勢」,並聯繫「中東解決」的問題通盤研究,這樣才能「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
  為了確保對金、馬的有效攻擊,並防止蔣方的反撲,中央又將大批作戰飛機調到福州、漳州、連城、汕頭、龍田等沿海機場;又將3個砲兵師、1個坦克團調入廈門,前線指揮部擬出周密的海空協同作戰方案,只待中央一聲開打的命令了。
  蔣介石連聲說:好,好,好!
  8月11日,美國國務院公佈《關於不承認共產黨政府的備忘錄》,大肆詆毀中國政府。6天之後,中共中央在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確定了炮轟金、馬的作戰方案,而在本來列出的17項會議議題中,並沒有炮擊金、馬這一項。
  毛澤東隨後批示彭德懷:不要在深圳方面進行原定的軍事演習,以免驚動英國人。要防止蔣軍大編隊空軍的反擊,我大編隊空軍要做好迎戰準備,但追擊不得超越金、馬線。限定追擊的意圖,是不給蔣介石造成攻擊會向縱深發展的錯覺。
  8月22 日之前的數天裡,炮擊的序幕已經拉開。這些天,每天均有成百架飛機組成的機群,飛臨馬祖上空,擺出將發起解放馬祖戰役的架勢。蔣軍被迷惑,急忙把三分之二的海、空力量,調防馬祖區域。
  8月23日中午12點,福建前沿陣地萬炮齊鳴,大小金門、大擔、二擔等蔣軍盤踞島嶼,遭到猛烈的轟擊。3天之間,l0萬發砲彈傾瀉在這些島嶼的機場、彈藥庫、油庫和前沿及砲兵陣地上。蔣軍猝不及防,死傷3.6萬餘眾。金門防區司令胡璉因躲入地下指揮部,倖免一死,副司令吉星文、章傑、趙家驤均傷重殞命。
  在蔣軍陣地上的兩名美軍顧問,也在炮擊中喪生。當初,在討論炮擊時,毛澤東是希望最好能避免美軍傷亡,以防止中美直接對抗,林彪因而建議以某種方式暗示美軍躲避。但這樣一來,必然暴露我軍作戰意圖,無法達到預期的攻擊效果。毛澤東又經一番熟慮,認為美國不可能因個別顧問的傷亡捲入戰爭,毅然決定不向美方暗示。
  金、馬守軍傷亡慘重的消息,立即報到蔣介石那裡。他聽後,長時間緊蹙的眉頭,驟然舒展,情不自禁地連聲說:「好,好,好!」他身邊的一些人見此,都覺得不可思議。這些人無論如何也不曾料到:他們委座此時的心情,作為其老對手的毛澤東,卻早已料到了。
  在金、馬炮擊開始後的一天,毛澤東突然對林克說:「向金門打炮,也不是為瞭解放金門,而是蔣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他就有了藉口,可以抵抗美國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林克才更清晰地瞭解到,毛澤東從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大義出發幫老蔣一把的深刻用意。
  原來,面對杜勒斯的步步緊逼,蔣介石雖硬著頭皮頂著不撤,卻一直找不到有力的理由回絕杜氏,壓力日重,成了他一塊心病。中共的炮擊行動,給他送上一個順理成章的藉口。
  在蔣介石授意下,台灣「外交部」首先發言,聲稱台灣將堅守金、馬,並反對美國關於海峽中立化的建議。9月,蔣介石親自出席中外記者招待會,發表談話說:中共炮擊金、馬,是進攻台灣的前奏。金、馬是台灣的屏障,自動放棄這些島嶼,等於敞開門戶。因此,金、馬地區必須固守,哪怕是由國民黨獨立作戰,也決不後撤。這等於是對杜氏的要求,作了針鋒相對的公升回覆。 _(網文轉載) (博訊 bo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