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讀史拾零】男多女少的國家安全問題!

by 假圖天國

是說過去有所謂「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的說法,指的就是明鄭與清領時期,台灣人口比例嚴重失調,長期缺乏女性的社會問題。會有這樣的情況,成因非常複雜。在鄭成功擊敗荷蘭人佔領台灣之前,台灣還屬於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所佔領的化外之地,而且原住民勢力龐大,原漢仇殺並不罕見,台灣海峽海盜橫行,海象氣候無常。東渡到台灣討生活是場以生死為賭注的冒險活動,自然很少會攜同婦女同行。這是台灣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的開端。等到鄭成功佔領台灣,鄭成功帶來的大多是武裝部隊,男女比例更為懸殊,加上清政府在鄭成功佔領台灣以後,開始厲行海禁,並下達「遷界令」,將中國沿海居民遷移到內陸,試圖切斷鄭成功的經濟支援,更完全阻斷了中國人移民到台灣的管道。要到台灣必需要以偷渡的方式,風險變的更大,更不可能有婦女同行。因此台灣社會男女比例的失衡進一步被拉大,甚至還成為了國家的安全問題。

當時施琅上疏請求清政府攻打台灣,就指出「鄭成功在台灣的部隊為了能自給自足,平日分散於各地屯墾,缺乏訓練,成員參差不齊,而且五、六成以上都還沒有成家,這些人難道願意一輩子孤家寡人嗎?難道不會想家嗎?」(註一)一針見血的點出了當時鄭成功部隊的兩個大問題。第一是為了籌措糧食而分散屯墾,逐漸失去訓練與戰鬥力,第二就是當時台灣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青壯男子無法結婚生子,難以落地生根,已經導致軍心浮動,影響到當時政權的穩定。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下,在那個販賣人口仍然合法的時代裡,「婦女一人之價,至於數百金」(註二)。但顯然還是僧多粥少,許多人出不起這個價錢,就選擇與平埔族的女性結婚,原漢通婚大為盛行,但是這仍然無法完全解決供需問題。俗話說賠錢的生意沒人作,殺頭的生意有人作,更何況販賣人口在當時又不犯法,只是需要繳點稅,於是去各地搜羅年輕女子轉賣到台灣來,就成為了當時最有利可圖的熱門行業。

很多史料都顯示,當時販賣年輕女子的行業還分自產與進口的。自產的就是向原住民或生活無以為繼的漢人移民們買入童女,再將之轉賣到出得起高價的人家當童養媳。購買的家庭一方面可以獲得長期的無償勞力,同時也保證了未來子嗣的繁衍。至於進口的又分為合法的與非法的。合法的是先從外地買入年輕女子,再轉賣到台灣獲取暴利。特別是明鄭以海商起家,鄭經掌握台灣時,北到日本與朝鮮半島,南到菲律賓與南洋一帶,都是鄭經船隊經商的範圍。鄭經的船隊將中國走私來的瓷器、生絲與台灣自產的糖、鹿皮等商品帶到這些國家販賣,再買入台灣所需要的商品運回台灣高價出售,賺取高額的利潤。想當然耳,在台灣價比千金的年輕女子當然是最好賣的商品。鄭經的船隊向日本、朝鮮半島、菲律賓、南洋等地的港邊貧戶買入年輕女子,載回台灣販售,是非常有利潤的商業行為,同時也能解決台灣社會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何樂而不為。

至於非法的,就是作無本生意了。那個年代海盜猖獗,從日本、朝鮮、中國沿海一路搶到越南、菲律賓。海盜當然就是搶錢、搶糧、搶女人,搶到女人以後就賣到價錢最好的台灣來。有時自己走私進台灣賣,有時直接賣給在外面作生意的台灣船隻(註三),以賺取暴利。而且這種販賣各地女子進入台灣的情況,並不是只有二、三十年而已,恐怕是持續了百餘年。因為在清政府取代了明鄭以後,雖然中國沿海的海禁逐漸開放,但是清政府為控制台灣的人口,因此又頒布了「渡台三禁」,其中一條就是禁止攜同女眷東渡台灣,這讓台灣的社會結構仍然長期處於男多女少的情況。當時的史料記載,在一七二一年時,嘉義的大埔地區二五七個漢人中,竟然只有一名女性(註四),男女比例之懸殊實在令人咋舌。而一七二一年距離清政府開始統治台灣已經過了三八年,這明白顯示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因為開放海禁而有所改善。要一直等到一七九○年以後,清政府的這項禁令才逐漸的放鬆。這距離鄭成功東渡台灣已經有百餘年了。

這也難怪之前有血液專家做過研究調查,認為台灣人的組成非常複雜,只是因為文化上是屬於父系社會,在族譜上不會載明母系之姓名與來源,因此讓這段歷史被淹沒了。非常期待有來者可以針對當時台灣人口的買賣的情況,作一有系統的研究,相信那一定會是篇非常有趣的論文。

註一:台灣早期歷史研究,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曹永和著,聯經出版社。第二七五頁,「康熙七年(永曆二十二年,一六六八年)四月,施琅請伐台灣,上『盡陳所見疏』,其中有曰:賊眾散處,耕鑿自給,失予操練,終屬參差不齊,內中無家眷者十有五六,豈甘作一世鰥獨,寧無故土之思?」

註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曹永和著,聯經出版社。第二七四頁。

註三:台灣早期歷史研究,鄭氏時代之臺灣墾殖。曹永和著,聯經出版社。第二七四頁,「時邱煇自踞達濠有年,橫行無忌,官軍無奈之何。所有擄掠婦女,悉係台灣船隻販賣,因而室家日多。」

註四:清初的行政建置與移民政策

《星期專訪》立委、政務官 應率先減薪10%以上


管碧玲 2012/10/29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記者方賓照攝)

繼成功推動刪減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後,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受訪指出,基於平等觀,有關立委的津貼問題,未來應朝向名實相副、實報實銷、制定上限的方向檢討。同時,她將推動立委與政務官率先減薪,整體減薪十%以上都不為過。

改革救國 退休公務員也支持

問: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年終慰問金」,從妳提出質詢,到行政院決定大幅減發,只有短短一週時間,是一次相當有效果的問政,最大感受是什麼?

管碧玲:我首先要對受到衝擊的四十四萬五千多名領月退俸退休軍公教朋友致意。請大家原諒我,但請支持我。長期以來,我總希望台灣能建立一個永續的社會安全體系,實現公平正義,讓所有人更平等地享受幸福的生活。如果我們有好的健保體系、長照制度和居住政策,那麼退休後的老人,無論過去從事什麼行業,都不必採用很高的所得替代率,就能平等地獲得良善的退休照顧。因此,宏觀地調整社會安全制度,讓國民能相對地趨於「平等的退休、幸福的晚年」是我的願景。因此這次預算審查,我才拋出最不合理的二○二億月退人員的年終慰問金這個議題。

我先在九月二十四日、十月四日逐漸加溫,直到十月十五日質詢行政院長陳冲,第二天自由時報以頭版登出,才引起社會重視。這麼短的時間會成功,也是因為勞保將倒、所有保險都要倒的議題浮現,讓超過六十%的人們深深感覺到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這種感覺讓很多退休公務員也支持這項改革。如果其他保險都倒,就是政府倒,軍公教保險也會倒,覆巢之下無完卵,輿論迅速當作國家危機來討論,這不是鬥爭,而是看到國家未來的危機。

我也認為,民進黨雖然是少數黨,但是深入議題,慎選時機,產生較大的社會共鳴,是可以得到結果的,不會是無能為力。尤其在媒體時代,一個採訪通知出去,就有機會面對全民,我們幾乎隨時都在舞台上,因此責任非常重大。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預算刪減,反對黨是少數,但人民的力量卻是多數,我們有責任把人民的聲音轉化成政策。

展現平等 推動立委帶頭減薪

問:年終慰問金是台灣退休制度中的一個矛盾點,懷抱理想的人不會以此為滿足,整個體制問題重重,妳下一步準備再推動什麼?

管:年終慰問金如果要照顧退休軍公教的弱勢,必須法制化,我已經有版本了。我原本的看法與行政院不同,只留因公成殘的部分,那是政府的道義,在年節時的慰問。現在我們可以納入行政院照顧弱勢的版本,協商後入法。

這個會期,我還希望勞保條例與勞退條例能夠完成修法,使身心障礙者的退休年齡提前,以符合他們的平均餘命較一般人短的事實。另外,為使勞保不會倒,也要修法要求逐年撥補,並使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這部分立法院已有八個版本在討論。

另外,我認為社會應該相互體諒,最近媒體在討論立委的津貼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我們刪除了二百億預算,衝擊了四十幾萬個家庭,可能有一、二百萬人,此時需要展現平等觀,所以這個部分我會支持,未來應朝向名實相副、實報實銷、制定上限的方向檢討。另外,我也主張立委率先減薪。

除此之外的改革,這會期已經來不及推動。現在,民進黨已經成立小組,要全面檢討社會安全的永續,國家的治理需要宏觀與魄力,我們的保險制度是以戰後嬰兒潮的背景為假設,以龐大的生產人力來設算保險制度,沒算到少子化與平均餘命延壽化的改變,因此確實需要全面檢討,這是一個大工程。

這幾年我的經驗,在做政策變革時,一方面往前衝,一方面要注意平衡。因為新的東西,社會需要調適,這需要時間,還需要哲學與社會學的基礎,最後再審視軍公教這個體系在社會定位上要維持菁英與大眾的落差,還是要縮短落差?台灣過去是兩個世界,台灣不是福利國,但軍公教制度是福利國,其餘的都是資本主義的野戰叢林,必須奮力求生。我認為這情況將來一定會打破,剩下的是要拉到全部平等一體化,或是維持怎樣的合理差距?這需要社會過程,也需要共識。

所以我很高興民進黨要成立小組來研究,也希望國民黨超越黨派,把這個當作國家發展重大議題,一定要與反對黨溝通,一定要與人民溝通。

民脂民膏 政務官應有難同當

問:妳提到立委減薪的推動,具體構想內涵是什麼?

管:這部分可以透過預算刪減來處理,立法委員也是國家的公職,應該共同負責,我認為至少去年加薪的三%要凍結,這是最起碼的,整體減薪十%以上都不為過。

問:不少軍公教反映,政務官負責政策成敗,他們又該負什麼責?

管:我認為上一波的加薪是沒道理的。從歷史上來看,公務人員的待遇是隨著時代與時俱進的,大家都說早期公務員待遇不好,最底層的確實是這樣,他們很早就用一次退,或者在薪水很低的時代就退休了,退休時待遇很低,所以現在變成退休族群中的弱勢族群。但是當時也是全民比較貧窮的時代,相對於民間,軍公教早期還是相對比較安定的。

民國六七十年台灣經濟開始起飛,情況翻轉,人民賺錢,軍公教待遇水平比較低,但是有沒有與時俱進?有的。政府在連續幾年以絕大的幅度調整軍公教薪水,例如民國六十三年調整二十%,六十四年再調整二十%,六十六年調整十一.二%,六十七年十四.七%,六十八年再調整二十%,六十九年十三.八%,七十年二十.九%,到七十一年還調整十一%,然後休息三年,之後年年都再有調整,都是三到十%之間,民國九十年代才趨緩。換句話說,我們的時代有錢了,我們就回饋,讓軍公教沒有掉落到比民間更低的生活水平,因此當台灣的薪資水平已經倒退到十四年前的此刻,我認為政務官與立委一起減薪是符合歷史公道與公平正義的。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我們本來就受到人民非常好的照顧與尊重,我們享有相當高的尊嚴,假如已經形成了這種身分,那麼連帶這個身分的道義與責任,我們就必須承擔。當人民這麼苦的時候,薪資應該回歸到歷史的動線下修,讓它是一條曲線,我們不能只想要向上攀升的直線。

執政迷航 經濟發展毫無戰略

問:所以回到核心本質,今天最大的問題是出在經濟搞不好,主政者施政無力,才導致這個結果,妳的看法是?

管:在金融危機、歐債效應下,台灣的經濟體質相對沒有比別人差,可是我們的表現確實比別人不好,連我們在四小龍表現都是最差的。政府團隊在領導上的責任是莫大的。

民進黨執政的時代,我們琅琅上口知道國家建設方向是什麼,可是現在的政府已經是第二任了,一般正常的執政是在第一任的末期,執政的成績就會開花結果,政績應該像雨後春筍一直冒出來,但是這個政府卻在連任之後還看不到方向,我們也看不到有宏觀、有魄力的部會首長來告訴我們:他們正在做什麼?拿出來的東西,自己也搞不清楚,還用廣告來證明「看不懂」,不知道怎麼定義。我覺得已經到了人民信心崩潰、信任崩解的地步。造成這個結果,人民沒有道理要無條件的接受,這是現在的執政團隊必須體認到:為什麼這一波民意的燃燒會這麼炙熱強烈的癥結所在。

事實也確實是,一個勞委會主委下台前夕了,陳冲還在問領基本工資的人數有多少。然後在混亂之中,勞委會主委就下台了。這個團隊,展現的是無能和混亂。經濟發展沒有戰略,政府沒有讓大家看到,台灣在國際經濟變局當中究竟該如何布局?如何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讓勞力密集的產業回流,似乎是其唯一的政策。於是要犧牲台灣一些社會結構的風險,例如外勞的薪資與本勞脫鉤,開放更多的外勞。我在韓國就看到首爾火車站外勞的抗爭,我認為這不是未來經濟,這是倒退經濟。

台灣的經濟其實仍是充滿生機的,我認為政府沒有掌握,沒有給民間機會。尤其在民生產業的製造業體系,非常需要產業創新與加值。現在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已經斷裂,職業教育也可說是崩潰了,這些都是非常急迫要去解決的大問題,但是政府沒有對策。其實要做,政府是有錢的,這一次我們調控二百億,還有其他諸如二百億蓋運動中心、一百二十億蓋游泳池等,諸多以百億計的經費,都可以配合產業政策,去做財政治理上的宏觀調控。但是在預算上,完全看不到政府有什麼調整,所以我是很憂心的。這次的民意會這麼反彈,部分也顯露出人民要求政府必須負責的民怨很深。

記者鄒景雯/專訪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