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台灣並非邊緣國家

by 杜念中 2010/04/28

名記者卡普蘭(Robert D. Kaplan)在本期《外交事務》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評析中國興起的地緣政治,文中談到美國必須幫助台灣在中國的壓力下仍維持實質獨立,否則將在亞洲和非洲失去信譽。

這個觀點在台灣引發廣泛的迴響和共鳴;因為最近大西洋兩岸談到台灣╱中國的文章,大多數都令台灣人感到沮喪:若非呼籲美國考慮廢除《台灣關係法》,就是讓台灣問題芬蘭化。總之台灣人的感覺是許多美國人開始主張放棄台灣,差別只在於放棄的方式是文明或粗暴罷了。那麼卡普蘭的意見具有代表性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中國軍力興起抵美

卡普蘭是《大西洋月刊》的資深記者,著述多達十餘本,素負盛名。上世紀末南斯拉夫發生種族戰爭前,熟悉巴爾幹情勢的卡普蘭就已提出警告。但當時全世界還陶醉於民主的勝利與冷戰的終結,對巴爾幹半島漠不關心,卡普蘭寫的《巴爾幹幽魂》自然出書無門。後來巴爾幹半島發生血腥屠殺,他的書才受到重視,甚至還被柯林頓總統列為官員必讀,也算是還給他一個小小的公道。

卡普蘭也是著名的旅行作家,旅居海外數十年,足跡遍布80餘國。由於他對歷史極有興趣,對每個地區的地緣政治都了然於胸,而且博覽群籍,因此他的旅行文學總是把現實與歷史和地理交錯鋪陳,引經據典,和一般旅行文學迥然不同,讀來並不輕鬆,有時甚至沉重吃力。

5、6年前,卡普蘭的興趣從巴爾幹、中東、中亞轉移到亞洲。他開始留意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緣政治,而且對中國分外注意。他同時關注美國建軍的方向。為了寫作,他的軍事採訪必須得到美國軍方的配合與支持。卡普蘭和美國軍方關係密切,毋庸置疑。由於他的名聲和地位,軍方若想透過他表述軍方的觀點,自然也是極為尋常。

當然這並不表示卡普蘭只是美軍的傳聲筒。他對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興趣,以及他現實主義的國際觀,決定了他和美國軍方的關係。卡普蘭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反中人物,恰好相反,他認為中國近20年來的建軍,尤其是海軍實力精進,是自然而正常的演變結果。中國經濟依賴外部能源,出於能源安全考量,必須擴張海軍力量,以免海運命脈永遠控制在美國和印度手中。但中國軍力的興起注定要和美國發生衝突。這無關道德和意識形態,而是利害問題。

卡普蘭不認為美中大戰必不可免,但將會是持久的對峙,有如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所以他主張對中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圍堵。就算解放軍可以突破第一島鏈的箝制,美軍也可以從關島到南太平洋小島的第二島鏈,全面壓制中國海軍。

卡普蘭在文章中也提到,中國準備用不對稱戰術與美國爭霸西太平洋,所以美軍和台灣軍方也應該發展對解放軍的不對稱戰爭。卡普蘭雖未加闡釋,但從台灣最近陸續發展巡弋飛彈、中程導彈和匿蹤飛彈快艇的航母殺手,多少可以看出卡普蘭言有所本。

卡普蘭最近曾以「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的身分訪台,而這個研究機構的創始人之一就是現任國務院東亞助卿坎貝爾。身為作者,卡普蘭只能代表自己,但從他 2005年以來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書籍,可以清楚看出美國軍方對亞太地區未來安全的構想,而台灣並沒有被排除在外。台灣是亞洲孤兒嗎?好像還不是吧!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政府的職責不是幫助人民作生意

by aswing 19782010/04/27

a__e__e__e__.jpg

    眾所矚目的「双英辯論」中,馬英九多次強調他的民間好友工具機業者「賴老闆」對ECFA的盼望,他並指出民進黨和「基層」差距太遠。轉播看到這裡,很多張老闆和李老闆不禁搖頭,做為工具機業者,賴老闆盼望關稅的減讓可以促進生意情有可原,但是製造毛巾的張老闆和磁磚的李老闆,卻對中國可能叩關的廉價商品憂心忡忡,怎麼賴老闆是基層,張老闆和李老闆就不是呢?

 

 

    老實講,就算是張老闆和李老闆很憂心,但他們畢竟也都是「董」級人物,面對廉價商品的衝擊,兩董頂多就此收山不幹,安心養老。但受聘於張老闆公司的年輕會 計小惠、受僱於李老闆麾下的採購業務阿民,他們當值壯年,公司收了,他們要去哪裡上班?還有阿民平常交陪的工廠裡面那些高齡的勞工們,真的會像研究報告中 「充分就業」的假設,明天就可以改當郭台銘的員工嗎?

 

    這 些例子純屬虛構,但正如馬英九強調的「一串粽子」般環環相扣,只是馬英九提起了賴老闆那一串,卻沒看到張老闆和李老闆這一串。而且馬英九是從中間提起,把 頭家當作基層,卻沒注意到頭家之下還有很多憂心忡忡的勞工、低階白領。他們可能因為勞力外包而受害,也經常得活在政府和資本家聯手恐嚇中國勞動市場有多 大、勞動力多便宜的陰影下接受越來越差的待遇。經濟部的宣傳口號「幫助人民作生意」差矣,真正作生意的台灣人有多少?受惠於ECFA關稅減讓的生意人又有多少?還是大多數的人不過是上班領一份薪水,或者賣賣炒米粉營生罷了。

 

    馬 英九執政的失敗,就在於他總是只看到他想看的那一面,他的政府眼睛裡面只有生意人,所以想要「幫助人民作生意」。他一點也沒想到,政府基本的職責,是讓民 眾的生活有基本的尊嚴和幸福,而台灣現在的處境,有錢人越發得意,台北豪宅每坪上看百萬,而一般薪水階級連台北縣的房子都買不起;有的公司尾牙虛擲千金, 很多畢業生薪水卻只有兩萬兩千元,還揹了一屁股學貸。有錢人降稅,股票所得免稅,薪水階級的健保費卻越來越貴。政府只幫助生意人,卻對升斗小民每日的怨氣 視而不見。

 

    如同蔡英文所說,ECFA可能帶來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財務重分配,馬英九卻覺得不能因為會擴大貧富差距就不簽ECFA。馬英九忘了,政府的職責並不是讓人民好作生意,而是讓人民保有最基本的生活尊嚴與幸福。馬英九眼中只有資本家,只有生意人,所以他只看見ECFA的好,卻沒有看到ECFA可能帶來的衝擊。如果人民只能用勇氣去闖,只能和自己說「不是被嚇大的」,那麼政府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



角色顛倒的“雙英辯論”

by 林保華 2010/04/26

看完雙英辯論最突出的感覺是“角色顛倒”,也就是說,蔡英文的表現像是總統,而馬英九的表現則是在野黨領袖,甚至是一個油滑的黨棍。

馬英九的輕佻、自大、奸詐、陰險,表露無遺。一言以蔽之,就是馬英九所崇拜的孔夫子的話:“巧言令色鮮矣仁。”也因為這個巧言令色,容易欺騙民眾,所以在一些民調中,被認為他的辯論技“巧”勝過蔡英文,“巧”言令色的“巧”。

馬 英九自始至終一直攻擊民進黨過去怎樣,現在怎樣,全部否定。在辯論中的這種表現,倒像是民進黨不但過去執政,現在也執政。問題即使是過去執政,立法院國民 黨是多數黨,監察院長也是國民黨人出任。對美軍購不就是國民黨反對的嗎?許多改革法案無法通過,不就是國民黨阻攔的嗎?問題是這種全面否定民進黨的做法, 體現在現在的行動,就是對綠營人士進行政治、經濟、司法的總清算,包括對支持綠營的基層民眾、貧困民眾進行“劫貧濟富”的政策。

馬英九多次 用“哎”來稱呼或招呼蔡英文,這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剛愎自用,而是權貴對奴僕的心態,也是“高級外省人”對台灣“化外之民”的心態。馬英九不懂“嗟來之 食”的典故嗎?還不了解的是,這是情不自禁的階級、種族優越感的流露,還是故意要激怒蔡英文使她在辯論中亂了方寸,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但是不論何種心 態,都是其心可誅!

馬英九去了一個工具機廠,就反覆拿來運用攻擊蔡英文。似乎全台灣就只有這個工廠可以代表台灣,誰沒有去,就沒有資格談 ECFA。馬英九使用一些刻薄的語言,輕佻到不要臉的地步。蔡英文去的基層比你多了,蔡英文對基層焦慮的了解也比你馬英九多許多。這就像當年馬英九 long stay幾天,就一直作為選舉中的話題反覆炒作。這說明那是馬作秀的題材,而不是真正的體惜民艱,所以在八八水災中,完全暴露他做官當老爺、對民眾疾苦的 漠不關心。這就是偽君子的最好註腳。

對要害問題,馬英九避不作答,例如為何那樣傾中。自吹自擂12項協議中,為何沒有簽署延航權及貨運包機,他也一直拒絕回答。那是回答不出嘛。尤其是拒絕回答一些具體問題,也因為如此,辯論半天,多數民眾對ECFA還是缺乏認識,心中的疑慮也難以解除。

馬英九的這些表現,就是人品中的“鮮矣仁”!

這也就反襯出,蔡英文對馬英九太厚道,太客氣,雖然因為馬英九的流裡流氣壓抑了自己的怒氣。君子對小人,往往就吃虧,至少是眼前虧。

蔡英文一開始就從東亞戰略平衡來看問題,顯示她的高瞻遠矚。這點當然是“對馬彈琴”。這不是馬英九無知,而是必須迴避,因為馬英九正是充當中國的馬前卒,為中國爭取戰略利益,怎麼可以討論這個問題而刺激國際媒體的關注?

蔡 英文也充分展現出她對國際經濟協議的專業知識,以及對馬英九誣陷民進黨如何開放農業等等問題的專業回答。這些,身為總統的馬英九則在無知狀態中,於是只能 用攻擊民進黨來轉移話題。對利益迴避,蔡英文也客氣的沒有立刻點出馬以南、江丙坤、蘇起的利益衝突問題,其實應該立刻點名,追問下去逼他表態。對馬英九這 種騙子,做東郭先生,只能害了自己。當然,對理性的民眾,或者目前一些被騙的民眾將來的回憶,也許會佩服蔡英文的寬容與長處。然而傷了自己,總不是好事。

蔡 英文在經濟議題上做了充分準備,包括對ECFA的替代方案,比馬英九這個總統還總統,也顯示她對經濟民生的關注。然而,政治傾中與主權的流失,是馬英九的 軟肋,這點,蔡英文對馬英九沒有好好的窮追猛打,例如馬的“終極統一”、“化獨漸統”與目前政策的關係。當馬英九不斷論述ECFA是簽署FTA的必須時, 蔡英文也沒有點破阻撓台灣簽署FTA的就是中國。同樣,馬英九一直譴責民進黨執政,沒有與中國簽署經濟協定時,也沒有反駁,中國正是把這些“功勞”留給馬 英九,實現國共勾結。

另外,馬英九還得意的是,為何民進黨開放就不是賣台,而他做就是賣台?這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進黨是台獨政黨,會堅守主權原則;馬英九是終極統一,任何政策都是為出賣台灣主權的統一服務。

這是蔡英文的第一場辯論,因此比較拘謹。這些經驗是很寶貴的經驗,以蔡英文的學識與冷靜,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這 場辯論過去了,但是有關台灣前途問題的大辯論並沒有過去,會充斥在未來的選舉,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民進黨在重視經濟、民生議題來贏取民心時,也應加強 政治論述,尤其在捍衛主權方面,以增加民眾的安全感。而在分配社會財富時,政治權力更是不可忽視的一環,這點必須讓民眾了解;而這個權力,也必須是廉潔的 權力,但必須是真正的廉潔,而不是個人表面廉潔,來掩飾推行政黨勾結財團的黑金政治。

《極光》電子報 2010.4.26

郭靖與韋小寶

by 無諍金剛 2010/04/27

辯前,藍媒說馬英九是郭靖,而蔡英文會是韋小寶.辯後,他們很開心馬英九是韋小寶(換言之,就是很會東騙西騙),卻沒有提到蔡英文.

我認為蔡英文的表現正好就像郭靖,完全沒有用到什麼花招,卻使出雄渾的內力.

不過,台灣人的程度是否都高到足以理解蔡教授質問馬英九的是什麼,我倒有些懷疑.

雖然,我一直自認冰雪聰明,老實講聽到蔡主席連珠砲般,密度極高的理論闡釋,也不敢在第一時間說自己全部理解,更遑論一般對政治經濟沒有興趣的大眾.

要我用簡單的語言來重述蔡主席的論點,我試著列出如下:

1.ECFA是WTO架構下的一種國際經貿協定,因為台中兩國皆為WTO成員,所以必須遵守WTO的相關規定,並不是兩國可以私了的東西.

2.在WTO架構下,台灣是以已開發國家身份加入,所以受到嚴苛的要求,而相對的,中國是以開發中國家身份加入,有很多保護措施保護他們.

3.因為台灣是己開發國家,所以一旦與其他會員國簽署FTA(ECFA準照FTA),就會適用最嚴苛的十年內開放百分之九十的商品零關稅.相對的,中國就不需要對台灣採取平等的開放.

4.因為台灣對中貿易量極高,所以這樣的開放將促使台灣產業發生大規模洗牌.

5.政府沒有對這個大洗牌之後,遭殃的人民做出具體的保障計劃.

6.保障計劃不該只是失業救濟,更重要的是創出新產業,讓失業人民可以就業.

以上是 ECFA 的衝擊面.另外,ECFA的必要性:

7.政府對於 ECFA 帶來的利益的評估,是3000億,但從財政部去年的統計數字算出來,付給中國的關稅是600億,這3000億評估是從哪來的?

8.台灣與東協的產業結構不同,東協加一對台灣影響不大,而東協加三雖然影響台灣,但東協加三遙遙無期(請參見敝作:東協加三取決於台灣的態度).

9.目前台灣銷往中國平均關稅只有1.95%,只要貨幣升值就會被抵銷,也就是說我們辛苦把關稅降了1.95%,要貨幣升值1.95%,這項零關稅的好處就等於沒有了.以台幣對美元匯率30元計,升值1.95%,大概變成29.43,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10.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可以WTO下的TIFA來做,一個一個產業簽署,不需要每個都一次簽署FTA.

以上十點可能沒有完整列出蔡主席的論點,也可能有我個人理解上的差誤.

不 過,我是第一次感受到蔡主席的學術涵養之深,只因為這個國際貿易的領域太過專業,太過複雜,蔡主席可能需要再思考如何更淺顯地傳達她的想法,因為人民確實 會因為無知而盲目,這從2008年的選舉結果已得到證明.而且最可怕的是這裏面還有一種知識份子高傲的無知,特別是一些在其他專業領域的專家,更可能因為 自己對不同領域的一知半解而誤解.

我要說的是,中間選民未必都是明智的,學歷高的人也未必都是明智的,蔡主席還需要多花時間向大眾不厭其煩的闡述箇中精意,才能真正點醒更多的人.

「機械人」現身說法

by 陳念台 2010/04/27

回 想二十幾年前的台灣,那時國內的機械業水準,可以說是與韓國旗鼓相當的,甚至在某些領域還居於領先地位。但二十年後的今天呢?因韓國與台灣走上不同的路 線,一個向世界佈局的「升級路線」挺進,一個往「外移中國」的短線冒進,結果是韓國的機械業水準已直逼工業大國日本,因而不管是汽車、火車、捷運系統、軍 艦或戰機,都能百分之百自製;但反觀台灣,卻可悲到連割草機的引擎及部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所用的機械產品(如火車輪子及轉向架),都無法自製,更遑論其他 更高階的機械產品。

而吊詭的是,根據國科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台灣擁有機械博士學位的總人口數,遠遠超越韓國,但不解的是,台灣的機械 業卻沒有相當的實力表現出來;這或許正是印證了蔡主席所說的:「那是因為台灣產業不升級,所以政府沒辦法提供『優質的工作』給大家。」您說,這是何等的浪 費人力資源及折損國力啊!

這次雙英辯論,馬總統一再宣稱,簽了ECFA,可以增加台灣工具機廠在中國的競爭力。但令人不解的是,台灣幾家具 指標性的工具機大廠(如台中精機等),可以說老早就已經把它們的主要生產線都外移到中國去了,這是典型的台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例子,所以說簽ECFA,還 救得了台灣的機械業嗎?

回首二十年台、韓機械業的消長,身為機械人,我倒覺得蔡主席的論點,似乎比較切中問題的核心:「台灣的機械業目前並沒有面臨貿易不公平的問題,而造成今日無法與日、韓一塊競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個產業沒有往升級的方向走(只願外移中國),因而喪失整機設計的研發能力。」

(作者為機械博士,筆名)

雙英ECFA辯論經過(千字版)

 ( by 佛國喬 )

 

馬的戰鬥位置是:若不利台灣,ECFA可破局,簽署過程會悍衛主權、尊重國會,開放是漸進的,事後會照顧受衝擊者;而且簽定ECFA還會提高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可能性;其辯論目的在於加強民進黨的鎖國與非理性形象。

 

蔡 的戰鬥位置是:不是不可與中國打交道,有其他替代方案比ECFA更適合台灣;ECFA一方面會造成貧富懸殊(前例:香港),一方面會讓台灣變成中國經濟附 庸,左右東亞戰略平衡,中國若成為東亞經濟核心並不利於台灣未來;其辯論目的在於加強國民黨躁進、只照顧財團而不顧人民感受之形象。

 

辯論中雙方的爭議事項有下例幾點:

 

(1) WTO衝擊與ECFA衝擊之比較:馬認為以WTO經驗看,所謂的巨大衝擊是在野黨在嚇唬人民的,蔡則認為台、中二國產業替代性高(特別是農業),ECFA衝擊會遠遠大於WTO。

 

(2) 十年九成:蔡認為就算中國農產品不在馬的任內進口,依據自由貿易協定,ECFA簽定十年後也需開放九成項目;馬表示這存在一些例外情況,目前就有十五年的情形。

 

為避免「十年九成」,蔡提出替代方案:仿台灣和美國所簽的TIFA(貿易投資架構協定),這是以推積木的方式溫和進行經貿合作;對此,馬無回應。

 

(3) 東協+3:對於進入中國與東協市場,台灣最大的對手是日韓,如果日韓取得零關稅,必削弱台灣競爭力;馬認為「東協+3」在2012就會成行,且韓國在 ECFA提出後,也進行了相關討論;蔡則認為此二國會考慮東亞戰略平衡,「東協+3」未必會成真,若會,台灣也沒有必要搶在日韓之前。

 

(4) 中國關稅的代價:蔡依據官方文件,指目前台灣進口中國之關稅,實際付出僅六百多億(編按:還少於消費券支出),不必要為此小利,付出巨大的社會與政治成本。

 

(5) 失業率:馬認為ECFA可提高勞工的就業率(還放在結論裏),蔡則認為ECFA會提高勞工失業率。

 

(5) 利益迴避:蔡質疑談判過程,許多國民黨高層沒有利益迴避,馬表示歡迎檢舉,會依法辦理。

 

(6) 馬任內的經濟協商:馬認為可以憑之前的二岸12項經濟協議,證明他並沒有賣國,蔡則指那些協商中,台灣已失利連連,比如並沒有拿到第五航權,讓台灣成為中國的衛星點。

 

馬 最大的敗筆,在於提出數據證明:扁任內中國貿易依存度提高速率遠大於他、且民進黨才是對中國開放農產品的元兇,然後又指該黨(對中國)鎖國,明顯前後矛 盾,自亂陣腳;蔡最大的敗筆,在於跳入對手所提出、而她所不熟的工具機個案討論;此外,民進黨在立院採完全杯葛作法,也讓她連番受擊。

 

馬並未在此辯論提出任何新觀點,大體上是一路以呼口號、貼黑標簽方式進行;但蔡明顯下了工夫,提出許多新意,這是她任內我個人最滿意的一次鏡頭前表現。



ECFA的辯論與變身

by 圓指蛋 2010/04/26

如果我接受民調訪問「你瞭解什麼是ECFA嗎?」我應該會回答我瞭解,但卻不是因為雙英辯論的關係,而是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找資料,讀了四本書(注1),聽了一場台大經濟學會的座談,看了公視提供的ECFA的特輯,並索取到中經院的ECFA影響評估,才慢慢意識到這遠比我想像中複雜許多,也不是短短一篇文章能闡述清楚,但為何我要如此關注?假設我六十歲要退休,所以我還有三十年的就業競爭力問題,我當然需要瞭解什麼是ECFA

我就是以這樣嚴肅的心情來看待ECFA兩黨主席的辯論。

在對ECFA有 一定程度的瞭解下,我看雙英辯論,其實過程讓我很訝異,兩黨的黨主席都變身了,不如媒體所形容是「郭靖大戰黃蓉」,反倒是男變女、女變男。我從來沒聽過蔡 英文演講,但她卻一反過去民進黨的辯論習性,像一位安分的政務官徐徐地說明質疑的原因,而馬英九卻打破人們在選舉或辯論場合對他的印象,那種軟弱無力的激 情口號與過往辯論的守優於攻。

若兩人非要比個優劣勝敗,以我看待此辯論會的嚴肅心情來說,馬英九的表現遠不如蔡英文,因為理性不足。

先 說馬英九,如果以一句話形容馬的表現,馬英九是阿扁上身了。阿扁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言詞的偏鋒,更具體的說,阿扁使用了太多政治語言,有口號、有嘲諷、有 煽動等,而這些語氣或辯論技巧多少都強化阿扁的演說魅力,但也最常被深藍群眾大作文章,而這次馬英九的辯論方式,就像是向阿扁拜師學藝後所展現的功力。

馬英九多次使用「ㄟ」稱呼蔡英文,東森新聞卻形容是「俏皮」或「軟性語言」,可是,在一個備受全民關注的政策辯論會上,馬好像忘記有「您」這個中文敬語。此外,馬總統整場辯論最常講的問句是「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有趣的是,蔡英文卻一直認為馬英九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多舉幾例,馬總統諸多的「俏皮話」,如
「唉呦,我感覺到蔡主席真的跟基層有點距離...
「ㄟ,蔡主席,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耶!」
「拜託你們民進黨出席來聽,好不好?」
「…這是什麼態度」
「我做得到,你做不到」
「我怎麼對得起全台灣的老百姓…」
「你們拖拖拖,拖了八年,還要拖多久?」
「若是你真的想去實地看看,要不要我們幫妳安排介紹?」

馬 總統在這場辯論使用的語氣與用詞,並不像是一場全民非常重視的政策討論,而像是將我國史上第一次的朝野領袖辯論「俏皮化」了,輕浮的態度、譏諷的質疑,還 有當權的傲慢,如馬多次反駁蔡「你不是很瞭解…」甚至,阿扁的常用詞「抹黑」與「愛台灣」馬英九也都用上了,至於,馬英九善長的雙手握拳奮喊宣言,這個大 家已經很熟悉,不再多說。

表 面看來,馬總統似乎在言語上佔盡優勢,但實際上,充斥太多政治語言,坦白說,對馬的論述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讓人感覺他的意氣用事與情緒化,更不用談, 馬英九以總統的格局說出這些話的可笑性,就如過往有媒體常批評阿扁「有失身份」。再者,馬的論述策略是以攻擊取代防守,如此「反主為客」的主軸,也讓訴求ECFA的正當性建構在,質疑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而非是解釋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

 

回過頭來看蔡英文,如果蔡英文也是阿扁上身,這場辯論真的就流於「你親中」VS「你鎖國」的政策辯論了,如此一來不只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更是浪費人民的時間,但蔡英文顛覆絕大多數人對民進黨黨主席的辯才想像,或許很多人認為蔡英文輸了,但我卻覺得他確實掌握住ECFA的核心問題,即便他像是個大學老師循循善誘地重複問題,語氣有點委婉,措辭有點學究,但語意卻是堅定的。

蔡在辯論時不斷重複的一句話「總統你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不管馬是避重就輕還是覺得蔡的問題不重要,但馬沒有回答的四個問題裡,都圍繞在ECFA非簽不可的必要性打轉。

ECFA最 大的誘因是消除中國貿易關稅以提昇台灣出口競爭力,所以蔡第一個問題是,關稅節省數字是否有過度誇大的嫌(三千億與六百億的差距);第二,有多少人會因為 中國產品進口導致失業?這是一般人民最關注的問題;第三,如何永遠保證保護弱勢產業的承諾(以農業為例)?第四,這是唯一的路,沒有B計畫?沒有替代方案?

整體而言,蔡的問題在時間有限下,雖然問的不算漂亮,但很實際,讓馬對四個問題有難言之隱。其實我更認為,蔡回覆馬的問題,遠比自己的問題精彩許多,此外,令我印象很深的是,蔡回馬說「沒錯,我們的專精都是國際貿易法」,但兩位法學博士卻對WTO架構裡十年開放期程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以邏輯來看,雙方的矛盾必只有一方正確。

蔡英文以「最大的財富重分配」與「經濟結構的改構」訴求人民多思考ECFA的巨大衝擊,但他那樣的理性語氣卻是激不起聽慣政治用詞的觀眾判斷,就如同,我摘錄他最後一個問題的問法︰中國透過讓利,選擇性的給了貿易特權、交易商業的特權,將財富重分配流向體系裡面屈從中國意志的人,你打算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一字不露照抄,你發現什麼蹊蹺嗎?以政治性的情緒用語,這群人可稱為「賣台」,但這樣的形容不符合蔡的形象,而此繁雜的句義其實可以用「親中」來替代,但他也說不出口,整場辯論他也沒說過「親中」字眼,你說,如果沒有一定的理性與溫和,誰會用「屈從中國意志」來形容呢?

兩位黨主席相較之下,我感受到蔡主席理性討論ECFA政策的誠意,如同吾友Eva曾說「讓我看見她像站在教授台上的初衷,縱使樸拙、困窘我都認為她贏了。」反之,馬總統真的太想念阿扁了,太多不合宜的態度與措辭,且,還在「鎖國論」上打轉,如果真的鎖國,馬怎又矛盾地質疑前朝對中貿易依存度大幅上升的問題呢?

結論是,這是一場「你鎖國」VS「想知道」的辯論,而有一方脫離了政治語言,變身成功了!

 

1︰群策會的《ECFA的政經災難》,台灣智庫的《ECFA不能說的秘密》,遠流的《惡兆中國經濟降溫》,遠流的新書《當產業外移中國之後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關於開放中國學生的爭議 (2)

by 宇文渙

有人問我
你不是向來主張開放市場
為什麼你對開放陸生來台抱持否定的態度?

首先
如果今天台灣的教育市場是一個競爭市場
那老實講
我才不管他要不要開放
但是
台灣教育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個政府管制的市場
也是一個政府補貼的市場
一個由納稅人補貼的市場
開放中國學生來
第一個問題就是賦稅問題
為什麼我們要幫中國學生來台灣唸書付錢?

再者
其實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今天這個政策
表面上是開放
其實是政府在幫那些招不到學生的私立大學想辦法招學生
也就是一個經營不善的學校
政府不但不讓它被市場自然淘汰
還想辦法藉開放為名
行幫她們找學生為實
也就是借開放為名
行政策補貼之實
這樣的政策
當然要反對
這和我向來的主張根本沒有牴觸

其三
所有的政策都應該要有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
如果今天要提高台灣的競爭力
爭取好的人才來台灣
其實我們有更好更棒的方法
比方說開放中國留美學生來台灣定居和工作
這樣都比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灣念書
卻又不能留下來做是這種假開放的買票政策
來得有效率和合理的多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因為我是一個家長!

by 鉑鎂鑼 2010/04/23

我並沒有聽到一定要開放讓中國學生來台灣的強烈理由,事實上,中國學生也已經存在在台灣的校園,我覺得這樣就夠了;而國民黨到目前為 止的說法也只是,不需要反對,但是,我們又為什麼要贊成呢?

什麼不佔台灣學生的缺、不會給獎學金、不能考公職、不能續留工作等等,都是很 消極的思維,積極上,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並沒有!那為什麼要贊成?

 

好了,到立法院 的大學校長、電視上的教授、媒體報紙等等說了,什麼開放中國優秀學生來台灣,可以讓大學健康發展、可以刺激台灣學生、可以走向全球化七七八八的!

大學校長:開放陸生來台不能等
世新校長:「...台灣應儘速開放陸生來台,不 能再等10年或20年,否則就太慢了...」
什麼東西不能等?以前為了反共,鎖國鎖死、離開世界舞台都沒關係,突然 為了親共就不能等?很奇怪啊,永遠不開放會怎樣?晚幾年會怎樣?晚一點會怎樣?對誰有承諾嗎?校長們,說說看啊!

多位校長:「...讓 學生全球自由流動是世界趨勢,台灣不能在開放陸生選擇性封閉...」
中國學生正是要選擇性封閉,我寧願我們納稅的錢 分配到每年一千位米國學生、一千位日本學生,也好過想併吞台灣的國家拿錢給我們!不要說我們可以交到2000個親台的中國朋友,因為在他們的教育下是不可 能的,你看有些人在台灣生活了五、六十年了,還不是喜歡做中國的走狗?
假如把中國學生看做跟其他國家學生一樣的話,那還真是不懂其他先進國家的作 法,絲毫沒有國際觀也在當校長?

台大校長:「...大家都了解陸生用功程度,來台念書對台灣學風一定會有很大激勵與刺激...」
這 些校長真是無恥啊,把教育的責任交付給中國學生嗎?讓你們領高薪、享受崇高地位不就是希望你們好好的教育我們下一代嗎?幹,那教育也BOT好了!我的孩子 不愛唸書,要請中國人來刺激與激勵,是鬼聽的懂喔?阿一年才兩千人,學生很多ㄟ,沒刺激與激勵到,是你負責嗎?
台灣頂尖的學生很優秀啦,只是你們 自以為校長高高在上看不起人而已!中國最優秀學生也不會來台灣啊!若是要有激勵作用,就像你要提升棒球水準,腦袋壞掉至少也找日本人、韓國人,你不會去找 東南亞、香港、中國吧!

政大校長:「...全世界大學都把大門打開,台灣必須走向全球化...」
我還 覺得台灣每一戶人家都把門打開,每一戶都分配一個中國人,這樣更快速走向全球化啦!

政府開放的政策是三限六不,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 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續留台灣就業(那來幹嘛?除非有特殊任務...);但假如真的要開放,我覺得不夠, 一定要加上「三管五卡」!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灣,政府當然一開始會有限制條件,但這成為政策之後,就形成一個破口,你根本不知道往後的影響 會有多大,只為了一句「全球化」,就可能危害到我們的下一代(到底中國跟全球化是有什麼關聯?)!

我對這件事是非常在意的,因為我是一個家長

中生開放所為何求

by pommard 2010/04/23

在台灣要保持邏輯一貫並且不會產生精神錯亂,實在需要很大的力氣跟高度的警覺,不然老早就被這些說話天花亂墜、簡直跟詐騙集團沒兩樣 的政府官員搞到瘋掉。

不可諱言,世界上先進國家對於吸納一流人材的競爭是當今國際潮流,為了吸引大量高級人力來到該國服務,許多國家無不使 出渾身解數想要在人才的爭取上取得先發優勢,所以祭出眾多具有誘因的優惠政策讓一流人才進駐、移民,這個競逐頂尖人才的現象被稱為「大腦灰質」的戰爭,亦 即希望最好的人才能夠來到該國求學並且工作就業,將他們的黃金歲月貢獻在該國土地上,為該國創造更高的利益。

然而一個國家之所以會花費這麼 多的心力跟資源來吸引外國人、栽培外國人,不外乎是希望他的投資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回收,因此是一項理性的投資行為。但讓我們檢視目前馬政府對於中國學生 的開放政策,一方面希望開放中生一年兩千名渡海入學,但不開放讓他們在畢業之後有留下來找工作的機會,不過同時另一方面卻又傳出台大、成大等學校要向民間 募集資金成立專給中國學生的獎學金,吸引中國的優秀學生來台就讀,這如果不是資源浪費的政策胡搞,就是在玩弄兩面手法、欺騙台灣人民。一個國家如果要花錢 投資在外國人身上,卻又完全不希望他們在未來進行回饋,這算是哪們子的投資邏輯?

所以開放中生可能的產生後果是要嘛是真正優秀的學生不會過 來,要嘛是過來的一定會留下來找工作,當然還有最糟糕的狀況是的是不優秀的學生過來之後又留下來繼續找工作。馬政府信誓旦旦所保證的狀況,就跟他六三三的 政見一樣,完全讓人看不出來有實現的可能。

基本上開放中國學生跟對台灣學生有無信心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是單純的大學招生或者是教育部的問 題而已,而是涉及到一個政府在競逐「大腦灰質」的戰略上有無一個清楚的目標跟戰略的問題。隨隨便便就用毫無配套、一昧對中開放的指導方針想要強渡關山,這 種政府也真是夠了。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有關晚節不保

by 毛毛牙 20100421

這幾年,每次看見施明德,就會想到這句話。

這也讓我想到民進黨這些年下來,適用這句話的人還真是不少,一方面對這些人感到遺憾,但一方面卻也不意外。

民進黨本來就是以反國民黨勢力開始匯集起來的,簡單說就是以前的黨外人士集合體。

這是何其雜亂的團體,每個人的中心想法各自不同,尤其黨外時代很多是單打獨鬥起家的,只是在國民黨獨裁陰影下,不得不合作求生存才聚在一起的,你以為因為 國民黨是王八蛋,所以反國民黨就是好人?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在國家認同上面。



早期民進黨裡面,有不少那種雖然反對國民黨獨裁政府,但卻自認為是中國人的。這種人,在台灣前途決議文通過之後,當然是抓狂不已。

還有一些是不管誰當權就反誰的那種,反正就是要反,反完國民黨當然就開始反民進黨。

總之當初匯集民進黨勢力的想法非常雜亂,之後會讓民進黨內部紛紛擾擾也根本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與其說多元,不如說缺乏核心價值。

民進黨不像國民黨有著中國傳統的封建價值,更沒有能最能促成表面合諧的的黑暗的要素--大把鈔票,換句話說,會吵根本是正常到極點。

問題是吵輸了以後呢?

不少人吵輸了,價值觀突然翻轉,跑去幫國民黨了,或者扯民進黨後腿讓國民黨獲利。

這就叫晚節不保。

當年這些人的確幹下不少大事,足以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那又怎樣?只要你晚節不保,我頂多跟你說聲謝謝,然後還是要你滾蛋啊!只靠過去名聲就想混一輩子?別忘記人民的支持就像大筆貸款,這貸款可要還一輩子,敢 亂來就是立刻清算啊!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探索台灣選民的情緒

by Tottoro 2010/04/19

個人一直認為能夠解決台灣「不正常國家」狀態的關鍵還是在 台灣人自己。除非台灣選民的心智能夠徹底改變,否則有太多人的投票行為和政治傾向實在難以預測,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光看兩年前馬先生能挾持八年台北市長不堪入目的政績,還是以高能量當選總統 的氣勢,就不難了解台灣選民不理性的嚴重性

 

為了找 出台灣選民不理性的源頭,想了解什麼方法才能徹底改變台灣選民的心智,長久以來自己的注意力多半還是集中在探索「為什麼」。就如同作科學研究一樣,要得到答案除了要 仔細觀察各方的現象,能夠看到問題並提問「為什麼」確實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然而,直到幾天前我才恍然大悟,發現自己的焦可能錯了,不應該著重在問「為什麼」台灣選民會作這樣 的選擇,尤其不該只著重在他們的投票行為。

 

這個靈 感來源其實是來自一本有關動物心理學的書,書名是Animals Make Us Human(作者 是Temple Grandin),而它的副標題「為動物創造最好的生活」(Creating the Best Life for Animals)很簡單的把書的內容作了一個濃縮。把動物心理學拿來跟台灣選民作類 比似乎有點不倫不類,但在我解釋這位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Grandin教授的論 述之前,請先讓我談一個沙鼠Gerbil)的實驗 故事。

 

不管是用來作實驗還是家裡的寵物,任何養過沙鼠的人都 知道他們很愛挖隧道的習 慣。沙鼠會在30天大左 右的時候,發展出一種在籠子的角落不停試圖挖洞的異常行為。據估計,飼養籠子裡的成年沙鼠會花高達百分之三十的活動時間作挖掘的動作。這種重複的行為並不 會發生在野外自然的情況,也因此許多動物行為的研究人員推測,沙鼠的異常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有挖掘的「生理需要」,但是一般的籠子就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需 求。

 

然而,觀察自然界中沙鼠的行為發現,他們的挖掘並非 「純挖掘」,因為一旦他們挖好了需要的地下隧道和巢穴之後,他們就會停止這個行為。所以,也許沙鼠所需要的是挖掘的結果和產品,而不是這個行為本身所謂的 生理的需求。

 

要如何證明這個理論呢?一名瑞士的心理學家Weidenmayer設計了 一個實驗:他把一組沙鼠寶寶放進一個有軟沙土的籠子裡,讓他們可以在裡面挖掘;而另一組同齡的小沙鼠,則放進去一個已經事先挖好洞穴系統的籠子。結果,在 沙土籠中的一組很快就發展出重複挖掘的異常行為;相反的,那些已經有地洞的沙鼠,沒有任何一隻有類似的跡象,只是高高興興的躲在洞穴裡。這個結果表示,沙 鼠的挖掘動機是他們需要藏在有庇護的空間內,並不是挖掘的生理需要。對沙鼠來說,真正的「核心情緒」是需要安全的感覺,而不是挖掘本身的行為。

 

而這裡 所談的「核心情緒」,就是Grandin教授論述 的重點。因為,動物跟人類一樣,大腦都有類似 的核心情緒系統的存在。而且, 核心的情緒系統對外來的刺激會有很規律的反應;當研究人員對大腦以局部的電流刺激藉以誘發核心系統之一的情緒,他們可以從實驗動物得到重複的特定行為。簡 單的說,就是情緒造就了動物的行為,所以刺激或引發特定的情緒就會產生一定的行為模式。

 

因此, 當我不停的問「為什麼」, 而且把注意力集中在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時,也許,真正重要的課題是不如針對他們的「核心情緒」的探索。就如同許多人會說:不少台灣人是靠「感覺」在投票 的,這些人對藍媒的論點照單全收,而且缺乏理性的批判能力。既然如此,與其 討論他們的投票行為或動機,不如讓我們試圖掌握這些選民的情緒?

 

根據一 位美國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Panksepp教授的研 究,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核心情緒」不外乎是「追求」(Seeking)、「憤怒」Rage)、 「恐慌」(Panic)、和「恐懼」Fear)這四 種最基本的感情。

 

追 求」其實是一種期待的感覺,一種對尚未發生未來的情境的預期;動物在尋 找食物和庇護所時,或是小 孩在過農曆年之前對紅包的情緒反應。這個「追求」是一種高興滿足的情緒;所以如果你把電極移植在動物的大腦「追求」情緒的中心,這些動物會自動去按鍵不停的啟動電流傳導,而帶給他們愉的情緒。 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吧。當初馬英九在競選期間所開出麼多選舉的支票,諸如633、股市上兩萬點、三通的無限商機等等,通通都是還未 到手的「好處」。但是,多少台灣人完全沒有質疑他們要如何實現這些承諾,只根據這個「追求」的期待情緒就傻傻的相信他們的「馬上好」。我們當然可以質疑這 些選民的智能,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之所以會有無窮無盡詐騙集團,就是因為他們帶給人們「追求」的期待和快樂。

 

憤怒」 也是另一個動物和人類的核心情緒之一。當憤怒」的 感覺被引發的時候,它通常會給我們爆發力來面對危險和趁機逃離的機會。這是與生俱來的情緒,因為,如果你試著把一個小寶寶的手臂固定在他的兩側,即使是嬰 幼兒也會對此表現出激烈的憤怒。

 

至於「恐慌」,在Panksepp博士的定 義裡代表的是社會性情感的連接系統。就如同嬰幼兒,不論是人類的還是動物,在他們母親離開身邊的時候會哭泣、會驚慌。這個恐慌的情緒系統甚至很有可能是源 自身體上的痛苦;當你刺激大腦中主管肢體疼痛的部門時,動物們也會發出類似離開媽媽時的哭喊。

 

恐懼」 的情緒大概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當他們的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恐懼多半是最直接的反應。而且,這個威脅不僅僅是肢體上的,也可能是心理 上或社會性的威脅。上述的沙鼠挖掘行為,其實就是因為恐懼」的情緒而刺激他們挖地下隧道和巢穴的原動力;因為在自然界中,那些沒有庇護空間的沙鼠大概就難逃被掠食動物吃掉的命運。這個恐懼」的情緒,也是中國國民黨對台灣人幾十年來不斷操 弄的把戲。不論是當年228大屠殺和清鄉的動作,還是中期的白色恐怖時代,甚至 恐嚇台灣人民民進黨就是台獨而台獨代表戰爭的「感覺」,通通都是誘發台灣人民恐懼感的手段。即便是今天,馬政府還是以司法和公權力的壓力來對付跟他們不同 意見的人以及異議團體;而台灣如果不簽訂ECFA,不對中國大開門戶就會完蛋的說法,十足就是恐懼」情緒的操作。

 

蘇貞昌 先生在前陣子宣佈參選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曾經說過:「別忘了,我們是為了給人民好生活參選。」這 樣的說法確實是正確的,不過生活也有物質、文化、以及精神的層面,而民進黨的競選策略如果能夠針對不同的選民,提出不同層級的「核心情緒」的訴求,誰敢說 綠營無法在年底的五都選舉中大獲全勝呢?

 

本人素 來是「結果論」的忠實信徒。當然,這並不表示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但為了追求最的目標,除了清楚明定自己的底線以外,我一直相信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彈性。一旦戴上了眼罩或執著於特定的想法,我們 很容易會局限在自己狹隘的空間,也可能會錯失解決問題最好的各種不同的方案。所以,既然情緒會造就行為,那麼與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台灣人民的投票行為,也許,不如換個角度從他們的「感覺」下手吧。

 

 

相關的 舊文:

1. 馬英九們的智能問題

2. 為什麼會投票給國民黨?

 

 

沙鼠寶寶的模樣

□ 〔 資料來源: TOTTORO當家 | 引用網址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一中市場的脈絡

by 王塗發 2010/04/14

12 日晚10點鐘記者來電,探詢個人對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昨晚發表「敬問王塗發教授四個有關ECFA的問題」的回應。因截稿時限壓力,記者所披露的回應不盡 完整,個人覺得有補充說明的必要。特別是針對本人認為ECFA就是中國與香港、澳門所簽署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翻版,簡單講,簽ECFA就 是要建構「一中市場」,尹政委質疑:「這種說法依據在哪裡?不要掩著眼睛,什麼都推到一中市場。」本人這種說法的依據如下:

1.蕭萬長自 2000年以來,就積極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的主張。他發表於香港政論雜誌《中國評論》2005年8月份及2005年12月1日於淡江 大學演講「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與實踐」時,給「一中市場」下了一個定義:「未來這個市場(包括台灣與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在WTO的架構規範下,追求進 一步的經濟整合,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他並主張,近期先開放直航三通,並鬆綁對中國投資的上限,最終達到經貿政策與貨幣的全 面統一。

2.在2005年4 月29 日下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進行會談(即第一次「國共論壇」或「連胡會」),獲致五項共識。雙方於會後分別發布新聞稿,幾乎完全 遵循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第六條第二款,透過全面「三通」,加強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中國國民黨主張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中國共產 黨則提出「兩岸緊密的經貿合作安排」(即中國與香港、澳門所簽訂的CEPA)。

3.在2008年8月26日,馬英九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時,宣稱兩岸之間「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地區與地區的關係」,先將台灣「地區化」、「香港化」,顯然是為簽署ECFA埋下伏筆。

4.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即於9月8日表示,兩岸可參考大陸與港澳簽署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即CEPA)。

5.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則緊接著於9月11日表示:「不論是叫CECA或是CEPA,名稱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內部文字,如果兩岸能透過平等協商達成互惠的 條件,什麼名稱都好。」江丙坤並闡釋,CECA(綜合經濟合作協議)是指仿效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或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而來的一連串經貿安 排,內容包括:關稅減讓、投資門檻降低以及投資保障等。

6.2008年12月20日與21日,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辦第四屆「國共論 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為主題。在這次「國共論壇」開始之前,馬英九先提出兩岸要簽署綜合經濟合作協議 (CECA),作為兩岸未來在經貿層面的長期互動架構,提倡兩岸在經貿上的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會後國共兩黨宣布「九項共同建議」,主要是 在倡導兩岸直航三通(第六項),推動兩岸間商品、人員、資金、服務與資訊全面自由化(第二~五及七~九項),建立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第九項)。「國共論 壇」可說是建構「一中市場」的平台,也是在為兩岸簽署CECA或ECFA鋪路。

7.2008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對台談 話,揭示「胡六點」:首先強調「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兩岸在維護一個中國原則上形成共同認知及一致立場,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其次,提出「推進經 濟合作,促進共同繁榮」,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兩岸可以為此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 合作機制,…

8.2009年2月27日,馬英九將兩岸未來可能簽訂的經濟協議之名稱,定調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

9.2009年7月3日,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在商總大會說,很多人不清楚ECFA是什麼,其實就是「三個蛋黃加上蛋白」。「三個蛋黃」分別是指「貨品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這就是CEPA第一條的三個目標!)

10.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報告(2009年7月),也是建立在這「三個蛋黃」的假設上。

至 於尹政委表示:「若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高不是好事,為何日本、南韓、東協甚至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都在增加?王塗發是否應將這些理論告訴這些 國家?」本人只能感嘆,馬政府政務官的水準竟然可以把「出口依存度高」與「出口依存度在增加」劃上等號!依經濟學上的風險分散原則,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高達四成以上,經濟安全風險非常高,當然令人憂心。而美、日、韓等國的出口結構都相當分散化,就算他們對中國的出口 依存度都在增加,但還不到二成或三成,遠低於台灣的四成以上,怎可相提並論?更何況台灣存有被中國併吞的危機,而那些國家則無此隱憂。

(作者為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誰偷走了競爭力

by ghost_twtw 2010/04/14

媒體報導:府院黨達成共識,產業創新條例中將營業所得稅率降至17%,引發外界質疑。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13)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17%是參考新加坡的稅率而得,希望能藉由輕稅簡政,增加國家的競爭力;對各種產業所提供的優惠也將一視同仁。

馬英九政府,用降低營所稅的政策提升競爭力,這種方法就是削價競爭,問題是降稅後競爭力在哪裡?被誰偷走了呢?

降營所稅可以降低企業成本,企業產品因成本下降可以降價銷售,產品降價銷售可以賣更多,產品賣更多就需要生產更多,要生產更多就要雇用更多員工,也要投資更多生產設備,這種循環就是,所謂以降稅提升競爭力.也就是提升商品價格戰力.

營 所稅從去年25%下降至20%,現在又要從20%在下降到17%,稅是已經降了,油價有降價嗎?電價有降價嗎?瓦斯有降價嗎?便利商店有降價嗎?各行各業 有降價嗎?降稅造成成本下降,產品應該降價,不是嗎?產品不降價怎麼能多賣呢?產品不能多賣,又怎麼能增加生產呢?不增加生產怎麼多雇用員工呢?

營 所稅已經由25%下降至20%了,台灣物價有下降嗎?物價沒降,不就是降稅提升競爭力的循環沒有開始嗎?由這個現象來看,有人偷走了競爭力,誰偷走了競爭 力?政府能坐視不管嗎?國營事業也一起偷嗎?油,電,瓦斯,水費..國營事業單位的產品不是應該先降價反映成本嗎?難道連政府都在偷國家競爭力嗎?這是哪 門子的提升競爭力呀?

媒體報導:備受關注的「產業創新條例」本周可望三讀闖關,行政院長吳敦義今(13)日在財政部長李述德、經濟部長施顏祥等陪同下親上火線說明,對於民進黨質疑將營所稅降為17%會發生稅損,李述德強調,「請大家安心」,因為政府財政不是只有營所稅300多億而已,而政府財源當然也不只有此項

降營所稅,物價沒降,表示利益被企業拿走了,跟競爭力一點都沒關係,可怕的是,政府財政呢?李述徳部長說,政府財源當然也不只有此項.意思不就是要從其他稅收來增加彌補囉?個人所得稅嗎?營業稅要調升嗎?還是香菸要再加稅?還是開徵檳榔稅?....總之,一般庶民要倒楣了,企業賺稅金,物價沒降,競爭力沒提升,其他稅可能上升,台灣庶民也真夠倒楣,真夠衰.不是嗎?

吳 敦義說,17%是參考新加坡,美牛協議書抄韓國,營所稅抄新加坡,這個政府怎麼都抄襲別人呀?如果降營所稅是為了競爭力,那降到0%,不就天下無敵了嗎? 不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嗎?照國民黨的邏輯,營所稅0%全世界的公司總部不都會設在台灣嗎?營所稅0%不就補貼了,外銷市場的關稅障礙嗎?那也不需要 ECFA了,不是嗎?降營所稅真有這麼好嗎?有的話就降到0%吧!

馬英九指示營所稅降到17%,說穿了,不是什麼競爭力的問題啦,也只是選舉快要到了,政策性買票罷了,台灣人該好好想想,降營所稅,你獲利了嗎?還是挫咧耶等?是不是要被剝皮了?如果沒獲利,還投票給國民黨,那只是你笨!

恭喜全國各公司的總經理,你們不用傷腦筋想策略,公司就可以多8%利益,可喜可賀.如果你不是總經理,皮繃緊一點,馬政府準備拔你的毛,剝你的皮了.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Taiwanese」字尾之淵源

「Taiwanese」字尾之淵源


Japanese, Portuguese, Senegalese etc.

There is no country in the world better deserving of notice than Japan; and there is no people (not even the Chinese) more remarkable for their strict seclusion than the Japanese. This nation, we know not how many centuries ago, attained a wonderful degree of refinement in the arts and discipline of life, in which it has probably never since progressed.

"The Art of Japanning", The Saturday Magazine (London), n° 462, 14 September 1839.


強尼頻道看到這篇Taiwanese 或Taiwanian (Taiwaner) ,我才知道竟然有不少人誤信英文字尾-ese帶有貶義而拒斥Taiwanese這個稱呼。Johnny的文章扼要清晰地破解了相關謬論;他在文末尚列出東吳英文系曾泰元教授在四年前發表的拒用 Taiwanese,給我 Taiwaner/Taiwanan?,補充提供更多來自專業學者的解說釋疑。我不擬多轉述這兩篇文章的內容,敬請讀者自行參閱。在此,我僅就個人所知,試圖解釋這個Taiwan + ese是怎麼來的。


曾教授在其文中提到:

很多亞洲國家地區的語言和住民,其英文名稱的確都常以 -ese 結尾,這是語言上令人驚奇的現象,其中有無歷史上的社會因素(例如,原先出現了第一個 -ese 的字眼,讓人有一種異國風情之感,隨後很多亞洲國家地區因為「遙遠」、「神秘」,也都依此模式加了 -ese,即所謂詞彙擴散 lexical diffusion,有無這個可能?),還需要有更多的資料來做進一步探討,不過現在表某地語言或住民的 -ese 的確是沒有貶義。
〔強調處為筆者所加〕

的確,英文裡面,相較於「-an俱樂部」,以-ese作結尾的國族層級demonyms實屬少數,而且頗多位於亞洲,尤其是東亞、南亞:

Bhutanese (不丹)、Chinese(中國)、East Timorese(東帝汶)、Japanese(日本)、Lebanese(黎巴嫩)、Myanmarese or Burmese(緬甸) 、Nepalese(尼泊爾)、Taiwanese(台灣)、Vietnamese(越南)。

非洲其實也不遑多讓:

Beninese(貝南)、Burkinese(布吉納法索)、Congolese(剛果)、Gabonese(加彭)、Rwandese(盧安達) 、Senegalese(塞內加爾)、Sudanese(蘇丹)、Togolese(多哥)。

光 看這份名單,有些人很容易相信那個不知打哪兒來的網路時代「都市傳說」(urban legend),以為-ese帶有歧視的成分。如果還嫌不夠,我們還可補加南美洲的Guianese與Surinamese,然後也來個跳躍式結論:除了 日本,這簡直是前殖民地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大會串。其實,這類國家與國族在「-an俱樂部」更多,多到讓我只好偷懶,按字母順序跳著舉例:

Angolan(安 哥拉)、Burundian(蒲隆地)、Cambodian(高棉)、Djiboutian(吉布地)、Egyptian(埃及)、Fijian(斐 濟)、Gambian(甘比亞)、Haitian(海地)、Indonesian(印尼)、Jordanian(約旦)、Kenyan(肯亞)、 Liberian(賴比瑞亞)、Mexican(墨西哥)、Nicaraguan(尼加拉瓜)、Palestinian(巴勒斯坦)、Sierra Leonian(獅子山)、Tunisian(突尼西亞)、Ugandan(烏干達)、Venezuelan(委內瑞拉)、Zambian(尚比亞)。

假如-ese帶有歧視性質,下列這些歐洲人早就跑到倫敦去舉牌抗議、焚燒字典啦:

Portuguese(葡萄牙)、Maltese(馬爾他)、Sammarinese(聖馬利諾)、Faeroese(法羅島)。

迷 你內陸國聖馬利諾的面積比咱們的汐止還小。從該國向東南西北任一方筆直走,第一個到達的外國都是義大利。在義大利,聖馬利諾人也被稱作 Sammarinese。這也是聖馬利諾人的集體自稱(該國的官方語言就是義大利語)。「台灣人」在義大利文跟在英文裡一樣,都是Taiwanese(複 數型則為Taiwanesi)。

自稱為Italiano的義大利人給我們穿小鞋?非也非也。在義大利文中,-ese為結尾的字包括Francese(法國人)、 Inglese(英國人)、Svedese(瑞典人)等等,加拿大人則為Canadese。反例一籮筐。


拉丁鼻祖

義大利文的-ese與英文的-ese皆源自拉丁文的-ēnsis,後者意指「belonging to or originating in a place」,或者講得比較簡單些:of or from a place。在拉丁語系其它主要語言,它衍生出:

  • 法文:-ais, -ois,例如Français, Taiwanais, Québécois(魁北克)。
  • 葡萄牙文:-ês;例如Português, Taiuanês。
  • 西班牙文:-és,例如Francés, Portugués, Taiwánés, Quebequés。

這 類字尾在拉丁語系司空見慣,在英文裡的出現頻率則偏低。英文較常用的-an其實也是來自於拉丁文(-ānus)。後綴字-an與其變形-ian的應用範圍 比較廣:可以跟-ese一樣,用來指某個地方的人,如American, Tibetan;也可以用來指稱社會文化政治各方面的歸屬或性質,如Republican、presbyterian(長老教會信徒)、 freudian(佛洛伊德學說派)、artisan(工匠);甚至用於動物分類如mammalian(哺乳類動物)。拉丁文-ānus已具有類似的多義 性,傳入英文及其它語文後的使用方式也類似。

跟-an相較,源自於-ēnsis的-ese本來就比較單純,基本上只是用來結合人與地方。 這當然不能用以解釋何以-ese常出現於東亞相關的英文字。問題的答案應該也不盡如曾泰元教授所假設的那樣,在於「原先出現了第一個 -ese 的字眼,讓人有一種異國風情之感,隨後很多亞洲國家地區因為『遙遠』、『神秘』,也都依此模式加了 -ese,即所謂詞彙擴散 lexical diffusion」。曾教授推想的方向是「歷史上的社會因素」;就我所知,應該從世界政治史入手比較容易找到正解。


葡萄牙帝國遺緒

繪製完成於1502年的Cantino planisphere是世界現存年代最早的全球地圖之一,它依據的資料來自於當年航海探索者傳回歐洲的資料。除了哥倫布之外,其他航海探索者都搭乘掛著葡萄牙旗幟的船。

在 那個年代,葡萄牙帝國如日中天。根據西葡兩國在1494年在教宗見證下簽訂的Tordesillas條約,西經46° 37'以東的非歐洲地區屬於葡萄牙的勢力範圍。兩國勢力進入亞洲競爭後,復於1529年再度請出教宗來拼外交,議簽Zaragoza條約,把地球瓜分得更 仔細些。協議結果,雙方同意大致上將原先西半球的分割線延伸到東半球,同時保留菲律賓給西班牙。此條約明文保障了葡萄牙帝國在亞洲的優勢地位。

從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末,國力從大西洋到印度洋,再延伸進入太平洋的葡萄牙人乃歐洲人之亞洲知識主要供應者。當時,教會的力量隨著西、葡的擴展而向全球投射。飄洋渡海的教士們多來自拉丁語系地區:除了西葡之外,還有法國與義大利半島。總之,拉丁系語文的影響力是確定的。

以 日本為例,Japanese一字在1580年代於英文初現端倪,它跟「Japan」一樣經由葡萄牙商人傳入歐洲。日本地名出現於英文的最早紀錄在1577 年,當時是寫作Giapan。法國人也在那個年代開始認識日本。1580年,一位耶穌會士在用法文書寫的信上寫到「Iapponois」。這個字後來演變 出現代法文的Japonais。最初以「I」開頭的法文拼寫方式直接來自拉丁文的 Iaponia。拉丁文中的「日本人」是Iaponicus,那位耶穌會士將字尾改成ois,本土化成法文形式。這個-ois日後被-ais所取代,跟法 國人的自稱從François變成Français一個樣。不論是-ois或-ais,法國對日本人的稱呼難逃葡、西之影響。葡萄牙人稱日本人為 Japonês,西班牙人則寫成Japonés,而既然法國人的自稱本來就走「-ēnsis」路線,更沒理由另外想東想西。較晚涉足亞洲的英國人也只是先 照抄字首,再翻譯字尾而變出「Japanese」這個字。

這種-ês → -ese的例子實在不勝枚舉。英文裡面的Siamese(暹羅人)的形成模式也類似。最早跟暹羅王國接觸的歐洲人是葡萄牙在1511年派出的Duarte Fernades。在1685年以後才出現的英文字Siamese源自葡萄牙文Siamês之可能性幾乎是百分之百。


回到非洲:歷史與地緣

在我們先前看到的幾個非洲例子裡面,應該也不難找到葡萄牙人的影響。葡萄牙海上勢力在十五世紀於非洲西岸拓展,由商船戰艦載回歐洲的字想必不少。後來如塞內加爾等不少西非地方成了法國的殖民地盤。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相關專有名詞即使非來自葡萄牙人,也還是難脫拉丁傳統。

中 非的部分也類似,比屬剛果(1908-1960)的建立雖相對屬晚近,但反正歐洲人深入非洲內陸也不過是十九世紀中葉的事。雖然最早使用Rwanda這個 名詞的是英國人(十九世紀中葉),而最早以武力入侵該地的歐洲國家是德國,但在文化知識傳播上,最具長效影響的應該還是比利時帝國與傳教士,尤其是屬於天 主教會系統者。從地圖上來看,-ese的使用在非洲有相當明顯的群聚現象。在這個現象底層,我們總看得到殖民史與教會史在特定時空下的交織(南美洲那幾個 例子亦然)。

不過,我們比較難從這架構來推想蘇丹。從其歷史來看,Sudanese一字或亦有可能出自教會人士手筆。個人無進一步考察,暫且存疑。


回到台灣

西方自十七世紀中葉以後普遍以Formosa來稱呼台灣本島,直到二十世紀後半才普遍改用Taiwan。我不知道Taiwanese一字出現的確切時間,只知其應用不會早於十九世紀。從歷史時序來看,吾人可排除葡萄牙文之直接影響。

英文世界之所以使用選用後綴-ese來稱呼我們,不外乎有兩個原因,而且這些原因可能並存。首先是讀音上的便利性。由於Taiwan地名本身的結尾已是an,若後綴-ian實在有點拗口難讀。英文對付這種地名通常有四種招式。

第一招就是-ese,例如我們已看過的Japan + ese。

第二招是 -i。相關案例分佈於中亞、南亞到中東一帶,例如Azerbaijan + i、Oman + i、Pakistan + i。從字音的角度來看,這一招其實頗似於前一招。

第三招是丟掉原來就是用來指涉「國」的字尾,例如從Afghanistan變回Afghan。或者說,先有Afghan,再有Afghanistan。這種模式常與第二類並存,例如有人寫Afghan,也有人囉囉嗦嗦地寫Afghanistani。這類案例也多見於中亞與中東。

第 四招是-ian。這只有兩個例子: Iran + ian、Jordan + ian。關於伊朗人,有人不寫Iranian,而直接祭出第二招,寫Irani。所以,地名以an結尾,且只使用後綴-ian的案例唯有 Jordanian。如果我們照一些人所主張的那樣改採Taiwanian,約旦人就有伴了。

由此可見,Taiwanese一詞的成立有其歷史與地緣因素。或許,最早開始用這個字的人多少意識到台灣在歷史、地理上都夾在Chinese與Japanese之間,而來個比照辦理。在Taiwanese此字的構成上,曾泰元提到的「詞彙擴散」可謂完全成立。

現 在我們習慣用的Taiwan在十九世紀中葉已零星地出現在西方文獻。該世紀下半期,南海周遭地區有四個西方帝國勢力:英國在香港、葡萄牙在澳門、法國在印 度支那、西班牙在菲律賓(在十九世紀末美西戰爭後被美國取代)。在同一時期,台灣與西方國家之間有通商貿易,內部則有長期居住的傳教士。這個結構大致延續 到二次大戰前,關於台灣的西文書寫跟它脫離不了關係。

戰後台灣進入美國勢力範圍,沒變的是:台灣內部一直有來自不同的國家的西方傳教士。 英文字Taiwanese以及分屬法、西、葡文字的Taiwanais, Taiwánés, Taiuanês想係在由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多國人士所構成的數個跨國網絡之重疊與連結中產生、流通。在這樣的情況下,採用音近、形似且同源的後綴 (suffix)來構字顯然是最佳選擇。正確可靠的答案需透過大規模的詳細考證工作方可尋得。本文只是個初步探索結果,作者歡迎各位讀者提出指正或補充。


尊嚴與恥辱之所由

Johnny的文章的延伸閱讀部分還列出一篇更早的文章:琪花在2000年在發表的Taiwanese 還是Taiwaner?。我非常同意作者所言:「要別人尊重我們,就該從我們自身做起,做個自重自尊的世界公民」,但對她文末這句「只有實力,才能讓別人瞧得起」持保留態度。作者舉的例子是美國;就我所接觸見聞,美國的實力對許多人產生的心理反應是「畏」大於「敬」。

到現在,不少國人(我不是說琪花) 認為台灣因為經濟實力而讓外國人瞧得起。這種「瞧得起」其實是相對的。所謂相對,是相對於一些真的很貧窮的國家。其實,窮國未必會被世人看不起,例如不 丹;相對地,初躍升為富國的台灣在很多人的眼中就只是個暴發戶。台灣在1970年代已屬相當富裕,但財富並不給她帶來真正的敬意,一如皮諾契獨裁下的智 利、現在累積大量外匯的中國。

台灣後來之所以在世界上獲得別人的由衷敬重,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在人權、自由、民主等方面的進步成就。近兩年來,國際輿論對台灣的敬意打了折扣,這並非因為台灣經濟表現不如從前(歐美諸國也都慘兮兮),而是因為台灣某些人在北京的威脅利誘下犧牲自己的政治道德原則。

穿金戴銀贏取到的是商家臉上的微笑,出賣原則換取到的總有世人心中的鄙夷。人心如此,自古皆然。


延伸閱讀:

by 慕容理深

讓我們來做算數

by ghost_twtw 2010/04/12


媒體報導:財政部重申,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在981231日施行屆滿落日後,全部的租稅獎勵優惠,已改由直接調降企業所得稅率替代。營所稅率自25%降為20%,不分企業大小均可適用,全國70餘萬家企業,可以共享一年高達808億元的降稅利益。

最近藍綠雙方為產創條例中的營所稅,爭論不休,現在喊價喊到17%,降營所稅是什麼目的?是為了更有競爭力?還是國家稅收太多?降稅後的國家稅收該如何彌補?就讓我們來算算看.

營業稅從25%降至20%,稅收減少808億,也就是說,減少5%的稅,減少稅收808億.

808億÷5%=16160億(一兆六千一百六十億),也就是全國70餘萬家企業的稅前盈餘總合.

25%營業稅時,全年稅收可達.

16160億×25%=4040億.

如果營業稅降為17%時,全年稅收.

16160億×17%=2747.2億.

稅收將減少1292.8億

如果政策是為減稅而減稅,沒有其他目的,等於政府圖利法人,1292.8億.好大的肉包子,有去無回.

如果減稅是為了企業更有競爭力,增加銷售,使經濟成長,讓稅基擴大,維持原有稅收,那要成長多少?營業稅從25%降至17%才合算呢?要達到這個目的,至少營所稅的收入金額應該與25%稅率時相同,也就是要有4040億.這種狀態下,全國企業的稅前盈餘是多少呢?

全國企業的稅前盈餘=4040億÷17%=23764.71億(兩兆三千七百六十四億七千一百萬)

全國企業的稅前盈餘從(一兆六千一百六十億)成長到(兩兆三千七百六十四億七千一百萬),成長率是47%.這種成長數字是天方夜譚吧.

結論:營所稅從25%下降至17%,如果企業成長不到47%,營所稅稅收就無法維持原有收入,企業有可能因降稅而成長47%嗎?當然無法辦到,那降稅的目的是什麼呢?圖利企業?惡化財政?劫貧濟富?還是企業減少的稅金到時當政治獻金捐出?還是當做企業利益?

降稅率如果可以增加企業競爭力,增加獲利,進而可以擴大稅基,以維持稅收正常,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稅率降太多,與稅基擴大不成比例,這種降稅是賠本生意.不是嗎?

減少的稅怎麼辦?政府印鈔票來補嗎?當然不可能,剩下可以抽稅的不就是一般老百姓嗎?

當你看到各大企業吃尾牙抽大獎時,想想看是用誰的錢辦的尾牙?我想營所稅大幅下降後,尾牙會越來越豐盛吧!

如 果一位專業經理人,採取薄利多銷的戰略,大幅降價銷售,結果全公司比以前更忙,生產更多產品,銷售更多產品,結果增加銷售的數量,所獲得的利益,不足以彌 補降價的利益損失,窮忙一年,賺的錢比產品降價前更少,這種薄利多銷有意義嗎?累死三軍,年終獎金還因公司獲利減少而縮水,這位專業經理人是不是該回家吃 自己了?

馬政府降營所稅,如果無法保持稅收,是不是也該回家吃自己呢?



死當羅智強

by 張錦傳 2010/04/12

馬政府執意要和中國簽署ECFA,民進黨和台聯都要求舉辦公投。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質疑,那為何民進黨執政時和邦交國簽署FTA時,沒有舉辦公投,卻要求在簽ECFA前辦公投?是雙重標準。我發現羅某的民主ABC實在有夠差!

公 投是針對有爭議的議題才要舉辦公投。民進黨執政時和中美洲的邦交國簽FTA時,並未引起任何爭議,當然不需公投。而且公投主要是賦予人民和在野黨的權利 (依據本國鳥籠公投法,只有在極其特殊的情形之下,才能由總統發起),當時在野的國民黨和親民黨既未提出質疑,也沒要求公投或辯論,何需公投呢?如果要問 當時為何沒提出公投,應該要反問國民黨自己為何不提出才對吧!

再說,如果說簽FTA是經濟議題,不用公投,依此推論簽ECFA也是經濟議題,所以,也不用公投。這也不通!比如昨天全家去吃大餐,沒有公投,但今天要吃的大餐如果包括河豚,恐怕就要公投了。

或者,昨天到有優良評鑑的餐廳吃飯,當然不用公投,今天卻要到一家曾經發生集體食物中毒的餐廳吃飯,當然要問問家裡其他成員的意見,一起來表決一下了!

羅 智強還說,民進黨主張是因為ECFA與對岸有關,所以要公投。如果說,議題碰到「中國大陸」就要公投,為什麼民進黨執政時開放九三六項「大陸」農產品進 來,沒交付公投?羅智強難道不知道,開放九三六項「大陸」農產品,根據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的說法,是在二○○一年;而公投法是在二○○三年公布、二○○四年 正式實施的!

總統喜歡把依法行政掛在嘴邊,總統府發言人卻連公投法都說得零零落落、成為笑柄,考績應該連打十個大丙,換人!

(作者為公務員)

胡志強的智慧

by ghost_twtw 2010/04/12

媒體報導:聽見胡志強對花博的祝福,可就讓郝龍斌的微笑,瞬間凍結在半空中。胡志強:「就像花博在選舉前三個禮拜開幕,其實是一個有很大風險的事情,因為剛剛開幕,被人家批評的地方一定很多,所以你是很有種啊!」台北市長郝龍斌:「我們有聽奧的經驗,大家放心!花博一定辦的比聽奧更好!」

胡志強真有智慧,難怪啥事都沒幹,民調還是高,哪像郝龍斌,沒啥能力,卻啥事都去幹,結果丟人現眼,沒能力就不要自不量力,不會騎腳踏車,偏偏去騎,不摔個狗吃屎,摔到臉破像那才怪.難怪胡志強說他有種

胡志強知道自己的能耐,耍耍幽默,耍耍嘴皮子,秀秀愛妻秀,這是他的強項.有一句日本諺語『濡れ手で粟』,意思就是,用濕的手去沾粟子,連骨頭都不用彎,就有所獲.這就是胡志強最擅長的工作.

所以台中市捷運,再說吧!都市更新,再說吧!改善治安,再說吧!...這些都不是胡志強的長處,當然不會去做.

哪像有些人,無自知之明,無能卻以為萬能,蓋捷運,蓋纜車,蓋公車專用道,改建圓環,還要簽ECFA...太多了,不做還好,做下去麻煩可大了,越努力做,結果越糟蹋.非故意也,實無能也.

這就是胡志強的智慧『能之為能之,不能為不能,是為能也』.只會打屁,不會動手做,那就打打屁就好,千萬別動手去做.除非你有種



王塗發質疑ECFA 尹啟銘聲明反駁

by 中央社

Published: 2010-04-12 08:38 PM

(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12日電)前民進黨籍立委王塗發質疑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必要性,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今天發表「敬問王塗發教授4個有關ECFA的問題」聲明回應,指很多質疑欠缺依據。

尹啟銘表示,王塗發接受自由時報專訪中說,「現在說中國農產品不會來,實際上未來90%以上要開放,最多剩下10%不開放」,不知依據在哪裡?世界貿易組織(WTO)哪裡有9成以上產品要零關稅的規定?日本和新加坡2002年簽署的經濟夥伴協定中,零關稅項目僅約76%,且日本農業部門零關稅項目僅佔 21%。

他說,王塗發指「簡單講,簽ECFA就是要建構一中市場,尹啟銘講得很傳神,3個蛋黃加蛋白,3個蛋黃是貨品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如果將香港CEPA條文拿出來看,第1條目標就是這3個蛋黃,其實就是一中市場」,這種說法依據在哪裡?不要掩著眼睛,什麼都推到一中市場。

尹啟銘表示,王塗發指「他們(指馬政府)一直在講,如果不簽ECFA、東協加1或東協加3,我們就會被邊緣化... 東協加1今年元旦啟動,我們對東協及中國出口都大幅增加,還創下新高,所以這樣的說法是在誤導欺騙台灣人民」;事實上「東協加1」的影響早就發生,不是從今年元旦才開始。

他說,王塗發指「我們現在對中國出口依存度已經超過40%,再簽下去更不得了,兩邊貿易會再增加,但我們對美國、日本及歐洲出口會減少,因為貿易轉移效果,整體來講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尹啟銘表示,若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高不是好事,為何日本、南韓、東協甚至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依存度都在增加?王塗發是否應將這些理論告訴這些國家?990412

瑕疵除溼機致命 消防局籲回收

by 中央社

Published: 2010-04-09 12:54 PM

(中央社記者林紳旭台北 9日電)台北市消防局今天表示,新竹8日發生2死火災,疑似瑕疵除溼機肇禍,台灣瑕疵除溼機共生產約23萬台,雖然以前有公告,但召回檢修率不到3成,籲廠商負起責任強制回收。

台北市消防局表示,北市 3月也發生過瑕疵除溼機導致火災事件,幸好屋主僅財物損失,未造成人員傷亡;不過,在民國95年到98年間,陸續發生多起火災,和瑕疵除溼機有關。

消防局指出,造成瑕疵除溼機的主因是國內新典、國寶2家公司製造的繼電器有問題;當民眾使用時,除溼機內的繼電器會自行進行不正常的開啟和關閉動作,引發高溫起火。新典和國寶並無自有品牌,都是代工生產,然後貼上各知名廠商品牌。

消防局火災預防科表示,第1批瑕疵品由新典公司製造,數量約7萬2000台,出廠時間為民國92年到94年間,包括三洋SDH-501B、東元 MD1088B、大同TWD-500B、吉普生GD-102NB、GD-105NBI、富及第FDH-1020N、FDH-1050NBI、惠而浦 ADS051M、歌林KJ-K50B、KJ-K105B等機型。

第2批為民國94年到95年間由國寶公司生產,數量約15萬7000台,包括三洋SDH-512B、SDH-612B、SDH-680B、東元 MD1095B、MD1096B、MD1097B、MD1316B、MD1401WA、MD1801WA、大同TWD-510B、TWD-511B、 TWD-711B、聲寶AD-K123、AD- K125、AD-1861N、西屋WED-112P等機型。

消防局表示,行政院消保官下午將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召開記者會,請各廠商代表共同與會,會中將呼籲消費者,務必檢視家中除濕機的品牌及型號;若是瑕疵品同型號,應該立即拔除插頭停止使用,並打電話請各維修商檢修更換零件。990409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學富五車的井底之蛙 — 孔子

by 昆蟲 2010/04/09

我國中一年級時的國文老師曾經解釋「學富五車」的成語。她說,「學富五車」是說讀了很多的書,多到可以堆滿五台車。

然後,她接著說,古代的書是寫在竹簡上的,那時的車也不大,五部車的書其實也沒有多少。

在 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朝之前,沒有紙張和印刷術,人口也少,識字的更是少。當時的書假如在現在全部重印起來,恐怕還擺不滿一般家中書架上的一層。另外,一方 面書的保存不易,另一方面書是要一個字一個字用手抄的,價格也必然是極端昂貴。所以,只要讀一點點的書就算是「飽學之士」,家中富有的,就可以取得較多的 書籍,搖身一變就是「學富五車」。

以量來看,今天學生們看的書、報紙、網路的文章,到高中大概都可以被稱為「學富五車」。

可是,真正的問題還不是讀書的數量。真正的問題在於人類知識累積的速度。

中國的思想導師,像是孔子孟子這些人生長的時代,全人類知識的總和是非常有限的。也因為有這些限制,他們再怎樣天縱英明,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就只是冥想罷了。

譬如說,經濟學的理論在經過兩百多年的累積,我們可以瞭解到人類社會上的經濟活動模式,也可以倒過來回頭看看「人」到底是什麼?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其中的「理性」就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為。這個看法,一再地被拿來驗証,並由此發展出整個經濟學的領域。

而孔子孟子呢?他們既然無法得知後人能夠以「理性」當成人的本性而發展出經濟學,就只能以冥想去猜測「人性本善」。

除了經濟學之外,其他各式各樣的學問也是一個接一個迅速累積起來。在這些知識上面,古代的孔子孟子那些人,說他們是連國中生都不如的文盲也沒有什麼不對的。

孔子孟子那些以空想所得到的說法,也不過是他們從生活得到的一些看法。假如孔孟思想只是被單純地認為是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那還不是問題。

問 題是,帶有中華文化思想的人,硬是要將它用於政府與社會的體制和人民生活上,就等於是要讓三歲的小孩來教大人如何過日子。結果就是幾千年來的中國讀書人想 的不是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往前創新發展,而是被巨人的腳踩在泥土中,空想孔子孟子到底在想什麼和說什麼,繼續往土裏鑽。

從「至聖先師」 孔子開始,時間過了兩千年。今天的社會,在政治民主、科學成就、生活水準、教育普及、知識爆炸上,都是那些古人所無法想像的。既然連問題都無法想像,就不 可能提出解決的方式。可是,中華文化的支持者還是千辛萬古地去解擇這些古人所說過「千古不變」的真理,要大家學習和遵行。

於是,像「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麼簡單過時但是錯誤的話都要解釋東解釋西地胡說八道一通,來說孔子沒有錯。[1]

當 有人批評中華文化沒有民主思想時,就有人會拿出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教科書標準答案來反駁。可是,先不要說今天民主的內涵和「民為貴」 三個字的天差地別。這兩千年深受孔孟思想影響的中華帝國,所呈現的是「後官佳麗有三千」的現實,「民為貴」只是孟子被整個真實的中華文化所淹沒的一句閒 話,竟也可以登上臺面、登上教科書、變成保衛中華古文明的條件反射用語,真是可悲。

既然現實上是孔子孟子毫無可能在帝王制度之外想像出任何的可能性,民主的思想自然就不會出現,這個根本沒什麼好爭辯的。可是,就是有人無法接受古人思想必須作古報廢的現實。

孔子一輩子的心願就是做官,看不起從事真正生產的人,所以才會感慨「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小時候下賤,所以才能夠做很多粗俗沒水準的事)。後來的中國知識份子前撲後繼,窮一生之精力,將當官、當官、再當官當成畢生的志願,也算是不負孔夫子的教誨。

孔夫子的言論流傳並發揚光大,殘害後代子孫。有人解釋那是因為後來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需求,使得孔子的原意不斷被竄改。

真是這樣嗎?我去查了一下史記中的孔子世家,看到他短暫得勢時的作為,令我毛骨聳然。滿口仁義道德的孔夫子,種族歧視之深、手段之殘忍,在現實的世界能和他匹配的國家,大概就是北韓、緬甸和古巴了。(這一部份,我以後再寫。)

根據史書,孔子好學也勇於高論。當年的孔子出生於知識貧乏的年代,能有那些見解確是不容易。

可是,今日的局勢已完全不同。

假如孔子轉世來到今日,他在廣泛地研讀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生物學、考古學、歐美文學哲學和歷史之後,他會對於古之孔子有什麼評價呢?

我想,一定和我的評價一樣 — 孔子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

□ 〔 資料來源: 昆蟲Made in Taiwan | 引用網址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業績壓力

by Skylight 2010/04/08

Skylight 的壞朋友寄來的笑話, 別笑太大聲喔……



警察杯杯, 別鬧了....(遇到這種警察杯杯也不錯)

我怎麼覺得他應該是"義"警~~~ 
從來沒遇過...

 很特別的 一天 
 
 晚 上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行經汀洲路正當左轉時 
 
 前方一位老婦人正被警察攔住,馬上也攔住隨後的我 
 
 (心 想:我又沒違規,應該是酒測吧~) 
 
 警察說:你們倆(我,老婦A)先熄火在旁邊等等。 
 
 馬 上衝上路中央,又攔了兩部機車(成男A,老婦B) 
 
 警察說:你們四位都不知道要待轉吧?沒關係,等等我只開一限罰單給你們。 
 
 (我 心想:啥?他在說啥?四個人,一張罰單@@??) 
 
 警察說:今天有業績壓力,一定得開一張1,200的。那你們四位就一人300 
 給那個第一個闖過來的。對對,就是你(指我)。 
 
 (我 心想:靠,又不是我。) 
 
 正當我要回應時~ 
 
 老 婦A:我哪知道,我看前面轉就轉啦。 
 
 老婦B:黑阿黑阿,我攏騎半年阿。阿都嘛是跟前面那個年輕人啦。(又指我!) 
 
 警 察說:好啦,來每人給他300,沒問題吧。 
 
 老婦B:我沒帶那麼多錢啦~ 
 
 警察說:啥咪,300嘛謀!!沒關係,我在多攔兩部,一人兩百就ok了吧。 
 
 我對 警察說:那可不可以多攔6部,這樣一人100。 
 
 (老婦A,B在一旁直點頭。) 
 
 警察 回:別鬧啦,天氣冷我想快點走。 
 
 (我心想:這三小,是你在鬧還是我在鬧。) 
 
 === 警察隨即又攔了兩部(正妹C, 成男B)=== 
 
 警察又解說一次:你們沒待轉,來一人200給他(指我)。我開完一張1,200的就可以 
 走了。 
 有意見嗎?還是要每個人開600? 
 
 成男B:200!我沒帶錢啦。(太小聲,警察沒聽到。) 
 
 正 妹C問我:什麼情況阿? 
 
 我回:1)領600紅單,2)給我200,違規算在我頭上。 
 
 大 家只好默默的,好像被X一樣的掏錢。我更衰,還得幫大家繳錢,又多一條違規紀錄。 
 
 那個 你(指我),駕照行照...balabala... 
 
 這 時成男B說:警察先生,我沒帶錢啦。 
 
 警察說:好,沒帶錢的,站一旁,待會給你一張600的。 
 
 (成 男B一臉超賽的~) 
 
 我馬上反應說:警察,那紅單開給他,這樣他回去就可以繳啦。 
 
 (成 男B看我的表情很怪,一方面是感謝省400。另一方面是度爛多一條違規紀錄) 
 
 成男B拿出架行照後,警察 開始登記時... 
 
 正 妹C:又問我,錢要給誰阿。 
 我回:給成男B。 
 
 這時 老婦B翻找好一陣子後,手裡握著一堆零錢。 
 拿給成男B時說:這裡是170,你幫先墊30,之後在打電話給我,在還你。 
 
 (成 男B的臉更賽了) 
 
 警察(在開單的同時也聽到了)說:好啦好啦,那30我幫你出啦。 
 
 (這 時大家很有默契的互看一下,心裡os:警察,賣鬧啦。) 
 (我 有偷喵到老婦B的這時笑容) 
 
 最 後,成男B無奈的接著1,200的紅單。 
 警察也掏出 100說:你們看,我也有幫你們出錢的喔。來,找我70。 
 
 警察最後說:各位拍謝啦,我也是被逼的。 
 
 大家: 囧

□ 〔 資料來源: 國別:台灣 | 引用網址


台灣人無法逃避的事實

by Tottoro 2010/04/08

我們還沒有找到最後的答案,還需要更多時間讓台海兩岸民眾,以中國文化做為基礎,來選擇最好的生活方式。」這句話是馬英九在昨天(46日)針對台灣海峽兩岸未來的定位所作的聲明。

 

馬先生是應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邀請,以視訊的方式在昨天與哈佛大學的師生進行討論有關兩岸關係的議題。坦白說,馬英九的話聽起來也許非常的刺耳,然而,當我們看著馬先生的坐位後牆上斗大的「中華民國總統府辦公室」的英文標示時,雖然心痛但也不得不承認:馬英九這回不僅僅是說出他的真心話,他所講的其實也是台灣的真相。

 

試想,如果你是參與這場視訊會議的哈佛大學的學者或學生之一,當你眼看著馬先生頭頂上的國號“Republic of China”的同時,他的「要以中國文化做為基礎,來選擇最好的生活方式」的發言聽起來不是合情合理嗎

 

這就是台灣的真相。雖然即殘酷又悲哀,但是我們的國民大多數就是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所以我們寧可頂著一個已經在聯合國被取代的國號,也不願意跨出一小步,為自己的國家正名。2008年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不就是因為這種苟且偷安的心態而流產的?

 

也許,今天已經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自我認同是台灣人。也許,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帶著TAIWAN的英文封面護照出國比較方便。也許,阿扁總統當時所強調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早已變成台灣的主流民意。但是,還有多少的台灣人仍舊是鴕鳥心態,對於「維持現狀」的這一面「神主牌」是緊抱不放?

 

馬英九在昨天也表示,「我們也體認到統一的條件還沒有成熟,且台灣主流民意都認為,現在最好方式就是維持現狀」。現在採取的「不統、不獨、不武」就是獲得多數民意支持的政策。

 

「現 狀」到底是什麼?現狀就是每次當我們跟外國友人解釋為何我們的國家不叫台灣,而是中華民國的時候,朋友們所露出的不可思議的眼神。更何況,已經有數不清的 朋友問過同樣的問題:「台灣不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嗎?為什麼不用公投來決定呢?全世界已經有很多先例,有很多國家都做過改變國號的事呢!」對於這個符合邏輯 的發問,我們要從何回答起?因為台灣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不能「數典忘祖」嗎?這些,就是我們的「現狀」,也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事實。

 

在同一場會議中,馬英九也對中華民國的憲法侃侃而談。他說:「實際上現在所執行的是民國35年所制定的憲法,那時只有一個中國,憲法就是一個中國的憲法,這也是民進黨了解到的一件事實。」

 

姑 且不論馬英九把民主國家的憲法當成只能謨拜,不能更改的「聖旨」的這種論點是否正確,我們確實必需面對自己國家的荒謬。去看看中華民國的地圖吧,一個聯合 國不承認的國家(台灣),卻把兩個聯合國的會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蒙古共和國)放在自己的領土內。也難怪我們的社會和政府裡面充滿了謊言,因為,我們 確實是由中華民國憲法帶頭說謊的國族。

 

台灣人,別再做一隻鴕鳥了吧。上百年來由別人替自己決定命運的日子還沒過夠嗎?千萬別因為我們的懦弱和怠惰,而等到哪一天你的小孩在網路上投票發願「來生不做台灣人」的時候才來後悔,那就真的是為時已晚了。

 

 

 

1. 中央社新聞:馬英九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會議報導

2. 我們是一個說謊的國族

馬英九為什麼總是說謊

by  漢堡 2010/04/08

這陣子搜尋了許多馬英九說謊的事蹟,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吾生也有涯,馬英九說謊也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矣。

某位不具名的朋友丟來一個資料,頗有提綱挈領之效,將我從馬英九謊言之海的迷夢中驚醒。

繼而又發現,這個說法早有人提過,可是知道的人似乎不多。以下我將這份資料的前半,屬於描述型定義的部份,翻譯出來。
文在此,更多內容請自行參閱,進一步的解析,則留待行家,非我力所能及。

以下內容,藍字部份為原文及譯文,為了不影響閱讀,我加註的部份用淺色,可反白之後閱讀。加註部份歡迎網友補充。
 
How can you tell if someone is a pathological liar?
你如何判斷病態說謊者?(或病理性說謊者)

 

  
Identifying a Pathological Liar
鑑別病態說謊者

Pathological liars, or "mythomaniacs," may be suffering from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or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病態說謊者,或稱" mythomaniacs,",可能患有表演型人格違常或自戀人格違常。

看色戒也哭、談228也哭、讀酋長的信也哭~
平常不跑步,到了國外就一定跑步。
韓國的軍艦沈沒,韓國都不緊張,馬英九卻裝忙啟動國安機制。


The following comments basically reflect a pathological liar wh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下的解釋基本上反映了病態說謊者的表演型人格違常特徵。



Some characteristics
特徵


1.Exaggerates things that are ridiculous.
1.誇大荒謬的事情。


女鬼送毛巾。
一雙球鞋補了又捕穿十年。
Long Stay時的民間老友。
小時候哭著求奶奶給乞丐飯吃。
遇見火災見義勇為衝進火場。


2.One- upping.一 upping。 Whatever you do, this person can do it better.You will never top them in their own mind, because they have a concerted need to be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This also applies to being right.If you try to confront an individual like this, no matter how lovingly and well-intentioned you might be - this will probably not be effective.It's threatening their fantasy of themselves, so they would rather argue with you and bring out the sharp knives than admit that there's anything wrong with them.
2.高高在上。不管你做什麼,這個人可以做得更好。在他的心中,沒人能超越他們,因為他們需要勝過所有人。


把原住民當人看。
不同意見者是Cynical。
出訪太平洋友邦比喻為跳島作戰。
They、They、They、They、They、They、。


他們總是對的,若你試著正面挑戰這種人時,無論你多麼親切和善意,大概也不會有效果。這是對他們自我幻想的威脅,所以他們寧願與你爭論,並顯露敵意,也不承認他們有任何不對。

『台灣已進入民主寒夜,善良人民徬徨無措,邪痞者梟叫狼嚎,公理正義已遭政治綁架,憤怒將是最後尊嚴之所繫,為了不讓惡人得逞,除了向他們大聲說不外,別無選擇 』
東興大樓,官司一再敗訴一再上訴。
健保費,官司一再敗訴一再上訴,當上總統後用行政手段賴帳。
所有的決策和錯誤都是余文做的。


3.They "construct" a reality around themselves.They don't value the truth, especially if they don't see it as hurting anyone. If you call them on a lie and they are backed into a corner, they will act very defensively and say ugly things (most likely but depends on personality), but they may eventually start to act like, "Well, what's the difference? You're making a big deal out of nothing!"“ (again, to refocus the conversation to your wrongdoing instead of theirs).
他們“建造”自己的現實。他們不重視的事實,尤其是 如果他們不把它視為對他人的傷害。


和中國靠攏可以穩定東亞情勢、可以讓台灣有尊嚴、經濟633。
中國已經釋出善意。
蔣介石過不掩功。
台灣的成就是國民黨的功勞。
簽ECFA無損台灣主權,中國許諾台灣可以進而和其他國家簽FTA,可是溫家寶和國台辦官員早就說ECFA是在一中架構之下,至於其他的FTA,台灣方面不要想太多。


如果你說他們在撒謊,他們被逼到牆角,他們極有可能將採取防禦性的行為,口出惡言,

警告檢察官,政黨是會輪替的!!

但最終他們會說些" 好吧,有什麼不同?你在小題大作!"(再次把焦點放在你的錯誤而不是他們自己的錯誤)。

如果有任何人覺得不舒服,我願意道歉。
我說全家沒有綠卡是說現在,不是以前,是你們聽錯。


4.Because these people don't value honesty, a lot of times they will not value loyalty.So watch what you tell them.They will not only tell others, but they will embellish to make you look worse.Their loyalty is fleeting, and because they are insecure people, they will find solace in confiding to whomever is in their favor at the moment.
因為這些人不重視誠信,通常他們也不會重視忠誠。所以,留心你告訴他們的事情,他們不會只告訴別人,而且會加油添醋讓你看起來更糟糕。他們的忠誠是稍縱即逝,更由於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會藉輕信當下他所喜愛的人以找到安慰。


當眾念出友邦元首要求增加援助的信。
酋長的英文寫錯,不過沒有關係。


5.They may be somewhat of a hypochondriac.This can come in especially useful when caught in a lie, for example, they can claim that they have been sick, or that there's some mysteriously "illness" that has them all stressed out.It's another excuse tool for their behavior.
他們可能有點憂鬱症。這點可以用在特別有用陷入了一個謊言,例如,他們可以說他們已經生病,或者是有一些神秘的“病症”他們都強調了出來。 它的另一個藉口,為自己的行為的工具。


這點不符合,馬英九大概覺得有病的都是別人。

6.Obviously, they will contradict what they say.This will become very clear over time.They usually aren't smart enough to keep track of so many lies (who would be?).
明顯的,他們終將前後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清楚。他們通常是沒有聰明到可以持續追蹤說過的眾多謊言。


這裡就知道。


Another WikiAnswers Contributor adds:
其他補充意見:

    * They lie about even the smallest things.。 For example, saying "I brushed my teeth today," when they didn't.
* They add exaggerations to every sentence.    
* They change their story all the time.    
* They act very defensively when you question their statements.
* They believe what they say is true, when everyone else knows it isn't.
*他們在最小的事情上也會說謊。例如,沒有刷牙卻說有刷牙。


我大學的時候也接觸過電腦。
回到未來的治國週記。
勘災太忙所以不能參加不能沒有你的首映,事實上當天在三重小巨蛋舉行參選黨主席政見說明會。
半夜起來看紅葉少棒。


*他們誇大每一句話。

小時候打過棒球、打排球受過傷、打籃球至今可以打全場。
對88水災受難者家屬說,我的爸爸也死了(掯~你爸爸是馬上風爽死的啦)
我也被冤枉起訴過。
我也曾經是黑名單,被調查局監控過。


*他們對於同一件事總有不同的說詞

連出生地和出生日期都有好幾種版本.....

*當你懷疑他們的說詞時,他們會有非常防禦性的行為。

告舊部署侯寬仁絕不手軟。

*他們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儘管每個人都知道是假的。


這點不符合,還是有六七百萬人很相信。


An alternate 'checklist':
其他補註:

* Lies when it is very easy to tell the truth.

在很簡單可以說出真相時說謊

為了申請留學貸款才辦綠卡。
哈佛畢業之後沒考上律師也可以在紐約當執業律師。
放棄在美國優渥的工作回台灣。


* Lies to get sympathy, to look better, to save their butt, etc.
以謊言博取同情、顏面、企圖脫困等等


亞洲週刊評鑑台北為適宜居住第二名的城市說成自己的政績,其實評鑑用的是阿扁執政時期的資料。
沒有去富邦招待所吃過魚翅,後來說兩次,最後承認五次。
綠卡自動失效。
為了釣魚台不惜一戰,為了面子亂打嘴砲。
為了圖博考慮抵制北京奧運,隨即變成圖博事件還不知道是誰的錯。
燒成灰也是台灣人。
選前說一中市場不是政見,可是一中市場就印在競選海報上。選後一中市場變成唯一致力的政策。
黨產歸零,不過是賤賣給自己親信套現的歸零法。
和安倍晉三相談甚歡。
首都學界支持馬英九選市長名單,結果是照大學通訊錄抄,連錯字都照抄。
北美僑胞支持馬英九選總統名單,也是照通訊錄抄,還把民進黨的主委抄進去。
法務部長任內提拔女性官員,可是葉姓司長在他任內職務根本沒異動過。
重視人權所以要廢除死刑,不過馬英九在競選總統之前從來沒重視過死刑議題。
當選後絕不開放中國勞工。
小林村滅村之後才聽過越域引水工程,可是選前不穿內褲騎腳踏車的時候就批評過這個工程。



* Fools people at first but once they get to know him, no one believes anything they ever say.
起初成功的愚弄別人,一旦被發覺之後,再也沒有人相信他。


這點不符合,必看經典參考資料(真的一定要看)。

* May have a personality disorder.
可能有人格障礙。


這不用舉例了吧?


* Extremely manipulative.
極端的控制慾


選前絕對不當黨主席,選後都是黨和黨籍立委不配合害我民調直直落,所以我要當黨主席。
謝長廷當選的話,台灣會陷入更激烈的朝野惡鬥。


* Has been caught in lies repeatedly.
說謊老是被抓包。


同前

* Never fesses up to the lies.
對說過的謊永遠不認帳。


沒有反對總統直選。
沒有下令沒收國旗。
台北市政府的台北導覽和台北市政府無關。
沒有拒絕外援。
起訴前說特別費是公款,起訴後說沒有人跟我說特別費是公款。
承諾資助吳小弟到十八歲這回事,是吳家記錯了。
永遠看報紙才知道。



* Is a legend in their own mind.
自我感覺天下無敵良好。


我執政以來做得很好、行政院長做得很好、衛生署長做得很好,blahblah~~


為什麼馬英九總是在說謊?答案很清楚了吧?
(歡迎持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