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ECFA的辯論與變身

by 圓指蛋 2010/04/26

如果我接受民調訪問「你瞭解什麼是ECFA嗎?」我應該會回答我瞭解,但卻不是因為雙英辯論的關係,而是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找資料,讀了四本書(注1),聽了一場台大經濟學會的座談,看了公視提供的ECFA的特輯,並索取到中經院的ECFA影響評估,才慢慢意識到這遠比我想像中複雜許多,也不是短短一篇文章能闡述清楚,但為何我要如此關注?假設我六十歲要退休,所以我還有三十年的就業競爭力問題,我當然需要瞭解什麼是ECFA

我就是以這樣嚴肅的心情來看待ECFA兩黨主席的辯論。

在對ECFA有 一定程度的瞭解下,我看雙英辯論,其實過程讓我很訝異,兩黨的黨主席都變身了,不如媒體所形容是「郭靖大戰黃蓉」,反倒是男變女、女變男。我從來沒聽過蔡 英文演講,但她卻一反過去民進黨的辯論習性,像一位安分的政務官徐徐地說明質疑的原因,而馬英九卻打破人們在選舉或辯論場合對他的印象,那種軟弱無力的激 情口號與過往辯論的守優於攻。

若兩人非要比個優劣勝敗,以我看待此辯論會的嚴肅心情來說,馬英九的表現遠不如蔡英文,因為理性不足。

先 說馬英九,如果以一句話形容馬的表現,馬英九是阿扁上身了。阿扁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他言詞的偏鋒,更具體的說,阿扁使用了太多政治語言,有口號、有嘲諷、有 煽動等,而這些語氣或辯論技巧多少都強化阿扁的演說魅力,但也最常被深藍群眾大作文章,而這次馬英九的辯論方式,就像是向阿扁拜師學藝後所展現的功力。

馬英九多次使用「ㄟ」稱呼蔡英文,東森新聞卻形容是「俏皮」或「軟性語言」,可是,在一個備受全民關注的政策辯論會上,馬好像忘記有「您」這個中文敬語。此外,馬總統整場辯論最常講的問句是「我剛剛不是說過了嗎?」有趣的是,蔡英文卻一直認為馬英九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多舉幾例,馬總統諸多的「俏皮話」,如
「唉呦,我感覺到蔡主席真的跟基層有點距離...
「ㄟ,蔡主席,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耶!」
「拜託你們民進黨出席來聽,好不好?」
「…這是什麼態度」
「我做得到,你做不到」
「我怎麼對得起全台灣的老百姓…」
「你們拖拖拖,拖了八年,還要拖多久?」
「若是你真的想去實地看看,要不要我們幫妳安排介紹?」

馬 總統在這場辯論使用的語氣與用詞,並不像是一場全民非常重視的政策討論,而像是將我國史上第一次的朝野領袖辯論「俏皮化」了,輕浮的態度、譏諷的質疑,還 有當權的傲慢,如馬多次反駁蔡「你不是很瞭解…」甚至,阿扁的常用詞「抹黑」與「愛台灣」馬英九也都用上了,至於,馬英九善長的雙手握拳奮喊宣言,這個大 家已經很熟悉,不再多說。

表 面看來,馬總統似乎在言語上佔盡優勢,但實際上,充斥太多政治語言,坦白說,對馬的論述一點幫助都沒有,反而,讓人感覺他的意氣用事與情緒化,更不用談, 馬英九以總統的格局說出這些話的可笑性,就如過往有媒體常批評阿扁「有失身份」。再者,馬的論述策略是以攻擊取代防守,如此「反主為客」的主軸,也讓訴求ECFA的正當性建構在,質疑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而非是解釋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

 

回過頭來看蔡英文,如果蔡英文也是阿扁上身,這場辯論真的就流於「你親中」VS「你鎖國」的政策辯論了,如此一來不只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更是浪費人民的時間,但蔡英文顛覆絕大多數人對民進黨黨主席的辯才想像,或許很多人認為蔡英文輸了,但我卻覺得他確實掌握住ECFA的核心問題,即便他像是個大學老師循循善誘地重複問題,語氣有點委婉,措辭有點學究,但語意卻是堅定的。

蔡在辯論時不斷重複的一句話「總統你還是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不管馬是避重就輕還是覺得蔡的問題不重要,但馬沒有回答的四個問題裡,都圍繞在ECFA非簽不可的必要性打轉。

ECFA最 大的誘因是消除中國貿易關稅以提昇台灣出口競爭力,所以蔡第一個問題是,關稅節省數字是否有過度誇大的嫌(三千億與六百億的差距);第二,有多少人會因為 中國產品進口導致失業?這是一般人民最關注的問題;第三,如何永遠保證保護弱勢產業的承諾(以農業為例)?第四,這是唯一的路,沒有B計畫?沒有替代方案?

整體而言,蔡的問題在時間有限下,雖然問的不算漂亮,但很實際,讓馬對四個問題有難言之隱。其實我更認為,蔡回覆馬的問題,遠比自己的問題精彩許多,此外,令我印象很深的是,蔡回馬說「沒錯,我們的專精都是國際貿易法」,但兩位法學博士卻對WTO架構裡十年開放期程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以邏輯來看,雙方的矛盾必只有一方正確。

蔡英文以「最大的財富重分配」與「經濟結構的改構」訴求人民多思考ECFA的巨大衝擊,但他那樣的理性語氣卻是激不起聽慣政治用詞的觀眾判斷,就如同,我摘錄他最後一個問題的問法︰中國透過讓利,選擇性的給了貿易特權、交易商業的特權,將財富重分配流向體系裡面屈從中國意志的人,你打算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一字不露照抄,你發現什麼蹊蹺嗎?以政治性的情緒用語,這群人可稱為「賣台」,但這樣的形容不符合蔡的形象,而此繁雜的句義其實可以用「親中」來替代,但他也說不出口,整場辯論他也沒說過「親中」字眼,你說,如果沒有一定的理性與溫和,誰會用「屈從中國意志」來形容呢?

兩位黨主席相較之下,我感受到蔡主席理性討論ECFA政策的誠意,如同吾友Eva曾說「讓我看見她像站在教授台上的初衷,縱使樸拙、困窘我都認為她贏了。」反之,馬總統真的太想念阿扁了,太多不合宜的態度與措辭,且,還在「鎖國論」上打轉,如果真的鎖國,馬怎又矛盾地質疑前朝對中貿易依存度大幅上升的問題呢?

結論是,這是一場「你鎖國」VS「想知道」的辯論,而有一方脫離了政治語言,變身成功了!

 

1︰群策會的《ECFA的政經災難》,台灣智庫的《ECFA不能說的秘密》,遠流的《惡兆中國經濟降溫》,遠流的新書《當產業外移中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