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塗抹、扭曲、詆毀:部分媒體如何看待台灣文史

by 向陽 2006/12/03

由教育部「青少年台灣文庫」諮詢委員會策劃、國立編譯館主編的歷史讀本六冊,於十一月下旬舉行新書發表會。這是繼文學讀本(十二冊)於年初出版之後 又一套為台灣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文史讀物。年初的文學讀本詩、散文、小說各四冊,選輯自日治時期以降台灣新文學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具有文學性、青少年性和 台灣性為編選方針,收入作家兼具本土出生,以及戰後來台的新住民作家、族群,作品也兼顧日治時期的日文書寫、台語、客語和中文,有助於青少年了解台灣文學 多元薈萃的風貌;而剛出爐的歷史讀本,則採主題書寫,從台灣歷史人物、事件、史料構成主體,分別撰述,藉以呈現近代台灣歷史發展脈絡。兩套讀本的編法雖然 不盡相同,協助、提供青少年朋友透過閱讀豐富文史視野,了解台灣圖像的用心,則是一樣的。

教部推出文史讀本 值得肯定

教育部策劃適合青少年閱讀的讀物,提供青少年課本之外的文史讀本,無論就教育、學術或推廣國民閱讀的社會目標來看,都是值得肯定的作為。長期以來, 台灣受到過威權統治的言論與思想宰制,導致教育的僵化、死板和一元化,以灌輸意識形態和鞏固威權統治為目的,這是走過戒嚴年代的國人,不分藍綠、族群都親 身體會過的慘痛記憶。這樣的政策貽害至今,仍未真正化解,其中較顯眼可見的有三:一是青年學子思想言論受到禁錮,無法接收多元思想的啟迪,導致欠缺獨立判 斷的自主人格,民主價值至今難以真正落實;二是台灣的歷史、人文和記憶遭到壓抑、扭曲,虛妄的中國想像(遠離近代中國真實的中國想像)被塑造成一種不可挑 戰的神話,真實的台灣成為幻影、虛構的中國成為真實,統獨論爭的干擾今日台灣,良有以也;三是台灣內部族群的文化、語言和創造性的藝術文學也因此被排拒於 邊陲,在所謂「中華文化」的巨大陰影之下,不被認知、不被學習,原住民、客家文化的萎縮,由此而來;不同族群(包括新住民)在這塊土地上流過的血汗、記憶 和創造也因此隱而不彰,族群之間的矛盾就在欠缺相互了解之下形成。

文學讀本和歷史讀本的推出,是對於過去教育餘毒的洗滌,讓我們的孩子們通過自主的閱讀,分享不同文學家的創造性想像、了解先民在這塊土地上不同年代 走過的歷史痕跡,掌握真實的台灣圖像。這就是「青少年台灣文庫」真正可貴之處,這兩套書並非正式課程教材,因此沒有灌輸意識形態的企圖或作用;也非考試根 據,因此也沒有箝制或壓抑任何想像的權力施為或可能。在台灣的文化工業已經受到商業機制的掌控此際,這兩套文庫的推出,最少足以讓青少年的閱讀機會和領域 有所選擇、有所拓展,從而認知自己腳踏的土地、生身的台灣,她的過去、現在,引發開創台灣未來的願景。

遺憾的是,這兩套書前後兩次發表,都遭到部份媒體的扭曲解讀和有意無意的錯誤詮釋。文學讀本年初推出時,因為新詩讀本收錄李勤岸台語詩〈海翁宣 言〉,其語言使用漢文、羅馬字並用方式呈現,遭媒體以「比火星文還難懂」譏之,並以此質問教育部長;這次歷史讀本六冊推出,媒體又以其中李筱峰教授編寫的 《唐山看台灣:二二八事件前後中國知識份子的見證》大作文章,說其中充滿政治性語言、情緒,因此整套歷史讀本都屬台獨學者論述。媒體記者也是知識份子,受 過高等教育,在面對自己可能不熟悉或仍有待了解的領域之際,應該仔細讀完這些讀本,再作評價;若因趕稿沒有時間,最少應該請教該領域專業人士就這些疑問之 處有所釐清,再進行報導。然則,前有對文學讀本的譏諷,後有對歷史讀本的扭曲,這不但凸顯了報導者的偏頗,實際上也反映了缺乏專業訓練和對台灣文學、歷史 的無知。媒體從某個層面來看,不僅是社會公器,也是意識形態機器,其扭曲報導在專業上是必須受到檢討的。

媒體扭曲報導 踐踏專業尊嚴

以李筱峰編《唐山看台灣》為例,這本書蒐集二二八前後曾經到過台灣的中國記者、作家、學者以及軍官的言論、文獻,加以彙編整理,讓這些當年親歷台灣 二二八事件的第三者的見證,如實呈現出來,李筱峰更在該書導言中強調這是史料彙編,藉以讓讀者了解當時的中國來台人士如何看待二二八事件。只要媒體記者花 十分鐘時間讀完該書導言、目錄,就會發現這本書並非編者的論述,而是史料的呈現,一如記者的「有聞必錄」,提供文獻、滿足讀者「知的權利」,與媒體記者扮 演的角色一樣。書中章節篇名「政治腐敗,接收變劫收」、「經濟逆退光復變貧窮」、「軍紀敗壞官兵變強盜」、「文化隔閡祖國變阿山」、「大軍壓境精英變亡 魂」等都來自文獻,與報紙編輯根據新聞稿下標題亦無不同。身為媒體人,看到這些見證字眼而色變,其歷史和新聞專業素養恐怕都有提升空間。更何況這些媒體還 忽略了二二八之外,歷史讀本尚有呈現台灣客家文化的《藍布衫、油紙傘》、記載加拿大傳教士馬偕行誼的《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及描寫一九二○年代台灣文化 運動的《狂飆的年代》等書,全部冠以「台獨歷史學者論述」,更顯見媒體對其自身專業尊嚴的踐踏。

有這樣的媒體,台灣的歷史、當代的記憶,要不被塗抹、扭曲、詆毀也很難!

(作者向陽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聯合報奇文

by che guevara 2006/11/26

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篇奇文,

全世界只有有戰爭的地方就一定有made in China的地雷跟軍火,
賺血腥錢幫助中國的經濟成長, 說的好像胡錦濤是天使下凡,
不輸出戰爭愛好和平哩?
那些 800 枚導彈是和平鴿? 血洗西藏是以和為貴?

美國誠惶誠恐地在敲中共的大門?
我只知道數不清的中國人民誠惶誠恐地在美國大使館門外乞求美國簽證,還前仆後繼打死不退。
我只知道華妹成群結隊跑到美國生小孩。


華府vs.北京 兩極世界成形
【聯合報/編譯朱邦賢/報導】


其他國家再度面臨抉擇向「中」看齊?還是唯「美」是尚?

"美國總統布希基於安全理由,能不露面即不露面,反倒是胡錦濤逢人就鼓吹「和平發展」,言必稱「和諧」。"

"胡錦濤口口聲聲以和為貴"

"中共不輸出戰爭,也不輸出發展楷模和政治藍圖。中共只想做生意,忌諱置人於死地。看在中共眼裡,民主遠不如經濟成長來得重要。中共認為,只要經濟成長,大部分問題都迎刃而解。"

"美國獨霸全球十七年的單極世界到頭來還是劃下休止符。如今只看到美國誠惶誠恐地在敲中共的大門 。"

如果不准美國人的阿爸參選市長和總統,國民黨就慘了!

by 高達宏 2006/12/03

前言:

這篇文章對外省權貴族群有很強烈的批判。或許一般外省族群看了會很不舒服,不過,請儘量心平氣和的「挑剔」筆者所說的內容,是不是有誇大造假的地方?如果筆者錯了,就當筆者說的是狗屎話,呸呸呸﹔若是認為有理,但是還是覺得不舒服,筆者在此抱歉﹔要是,感覺還好的話,那麼謝謝了。

本文:

一˙黑人笑包公長得黑:
藍營媒體不斷炒作陳水扁要做美國人阿公,國親立委也持續的以此為話題在立院中質詢。讓人看不懂國親這到底是在做什麼?邏輯何在?這簡直是非洲黑人在嘲笑,包青天,包拯長得黑。

他們在大聲疾呼,陳致中、黃睿靚必需回台生產,陳水扁不得當美國阿公的時候,卻沒有看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女兒,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郝龍斌的女兒,前親民黨主席台北市長候選人宋楚瑜的兒子,都是美國人。
這三位美國人的阿爸,馬英九志在參選2008總統,郝龍斌、宋楚瑜正在競選台北市長,在這種情況之下,竟然還有媒體和藍營人士以此作為操作選舉的主題,真是腦筋有問題。

二˙外省人出國留學,台灣人乖乖種田:

而這三位美國人的阿爸卻偏偏都是都是外省人,怪不怪?他們又都解釋,這是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生下的。這話又勾起本省人、客家人、山地人內心的悽楚與慘痛。


在蔣介石、蔣經國時代,能夠出國留學的,第一優先的是有權有勢的黨國大員的子女。在那時節,本省人、客家人、山地人,不要說出國,除了掠過天空的軍機之外,又有幾個人曾經到過機場看過客機?

由於當時外匯管制嚴格、身家調查嚴格,不是純藍的背景,不是外省人,根本沒有出國留學的機會。所以外省人出國留學,台灣人只能乖乖種田。

宋楚瑜的父親、郝龍斌的父親,都是軍中大員。而馬英九本身甚至當過國大代表。
這些傲人的門第身世,現在看起來,就是權貴的代表,也是特權的代表。(或許他們自己覺得不夠大,但是,當時對一般人而言已經是不得了了)。

本省人、客家人、山地人出國留學的時間,整整比外省權貴族群慢了二十年以上,也就是直到台灣經濟起飛,民間企業興起之後,才有機會。

外省權貴族群不只是壟斷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在國內的升學也擁有特權,台大,一直是高官大員子女的教育場所。(特權除了直接進入,還有各種考試的加分,名目甚多,有些就像早年萬年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遞補一樣的荒謬)。

所以藍營現在最好不要罵台灣人當美國人的阿公,因為外省權貴族群當美國人的阿爸有那麼多,而這正是專制時代的歷史見證,也是外省權貴族群比其他族群早二十年出國留學的見證。

這種權貴的特權至今在國民黨內、泛藍族群裡面還遺留著,看看連戰的那花天酒地的兒子連勝文竟然能夠擔任中常委,就不難得知(請查看各媒體影藝版)。這也見證了,台灣民主化了,外省「百姓」族群還沒有民主化,還活在「萬萬歲」的時代,還有著「聖主明君」的心態。

本省人的悲劇是「不得不的悲劇」,外省族群的悲劇是「自願的悲劇」。

所以陳水扁沒有留學,到了他的兒子才能留學,才有當美國阿公的可能,而馬英九、郝龍斌、宋楚瑜卻早已當了美國人的阿爸,這就是台灣政治歷程的必然性。三˙阿爸比阿公親吧?

阿爸比阿公親吧?若是認為陳水扁不應該做美國人阿公的人,那麼在這次選舉的時候,就不要把票投給美國人的阿爸。

附註:

最可笑的是宋楚瑜,他當省長和參選總統的時候,就有媒體指出他的兒子在美國開的是世界最頂級、最昂貴的法拉利跑車,陳致中的架積車的價位,大概只能買法拉利的輪胎而已。

興票案的時候,媒體報導,他那年輕的兒子已經在美國擁有三棟房子了。宋楚瑜說是他兒子自己賺的。

宋楚瑜不只已經是美國人的阿爸,也已經是美國人的阿公。
(
作者高達宏,碩畢,商,目前旅居美國)

美國之音討論王蒙和諾貝爾獎提名騙局

by 曹長青 2003/07/26

美國之音“新聞天地”節目7月23日晚就中國作家王蒙第四次獲得“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提名引起爭議一事,製作了專題節目,該節目主持人 東方和駐紐約記者方冰連線採訪了該提名委員會主席冰淩,哥倫比亞大學文學教授夏志清和在多維網發表“王蒙和諾貝爾獎提名騙局”的作者曹長青。

主持人東方說,諾貝爾文學獎有102年的歷史了,但從來沒有中國公民獲獎。兩年前法籍華人高行健獲獎,但中國文學界反應不一,有人表示不以為然。最近海外 團體“美國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連續四年提名王蒙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這種做法也引起一些質疑,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為了迎合國內讀者心理的炒 作行為。當事人之一的冰淩先生表示無暇參加連線討論,但我們將播放記者方冰稍早對冰淩的採訪錄音。

針對王蒙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夏志清教授說,王蒙的作品已經過去了,沒什麼人看了,而且他當過官方的文化部長,有反作用,不可能獲獎。他特別強調說,像原 來很紅的也是當過文化部長的茅盾,原來在中國作家中排名很前的,但現在不行了,而張愛玲、錢鐘書、老舍、魯迅等作家,地位都往前排了,茅盾的地位更下降。

曹長青認為,這個問題首先還不在於王蒙該不該得獎,而是弄清這個提名是真是假,如果是假的,那麼後面的是王蒙、張蒙、李蒙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曹長青強調, 這個“提名”是個騙局。他說瑞典文學院規定四種人才有提名資格﹕文學院院士;語言和文學教授;諾獎得主;各國作協主席。冰淩根本不具有上述任何一種。他當 主席的“全美中國作家聯合會”,僅有的兩名副主席,都是開日本料理餐館的老闆。所謂提名是鬧劇。另外,瑞典文學院對提名有保密制度,在其網頁上 (http://www.nobel.se/literature/nomination/index.html)寫的清清楚楚,不論提名者還是被提名 者,都需保密,五十年後才解密。因而沒有哪個國家的提名者,提名之後就大聲嚷嚷我們提了誰。但冰淩們卻每次提名後就開記者會,不僅公佈人選,還大造聲勢, 這完全是有意炒作。第三,現在全球192國,沒看到有哪個國家設立“全美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只有中國人玩這種把戲,而且冰淩還說提名是經 過“主席團”決定的。冰淩的“提名委員會”有幾個人啊,哪來的“主席團”,分明是虛張聲勢來唬人。利用中美之間資訊有一定隔閡,來炒作,幫國內的人提高聲 望、賣書,矇騙中國媒體和輿論。

冰淩在接受方冰電話採訪中強調,他的組織是有提名資格的,他說資格有三種﹕諾貝爾獎得主;大學的文學教授;作家團體。“我們就算第三種情況,作家團體來提 名。”但曹長青反駁說,瑞典文學院網頁上(http: //www.nobel.se/literature/nomination/nominators.html)列出的四條提名標準說得很清楚,僅接受個 人提名(by a person)。這意味著不接受群體,即使“作家團體”提名也不接受。四條都是指個人名義,連國家的作家協會都不行,只能是“作協主席”個人的名義才接 受。

對於曹長青指出的冰淩當主席的“作家團體”,沒有一個是靠作品來贏得讀者的著名作家,冰淩在採訪中說,“我們團體中知名的作家很多,像周勵呵,楊皓呵,宋 小亮呵(憑音調猜測)、陳福民呵(憑音調猜測),還有我們的一些顧問呵,很多寫小說的,詩人也有,我們請了很多顧問。”並強調提名只是他們工作的十分之 一,“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向耶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贈書呵,中美文學交流呵,像現在我們很快要開展向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贈書等。”夏志清教授說,這是真 的,他看到過他們到哥倫比亞大學等送書,是作家簽名的書。

對於冰淩的團體連續四屆提名王蒙,夏志清教授澄清說,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對王蒙的提名,“他們開始的時候找我,要我參加提名王蒙,我說不可以,因為我沒有看 過他的書,所以我沒有參加。”當記者方冰說,“我從曹長青寫的文章中讀到王蒙和冰淩的關係似乎是一種相互利用的關係”時,夏志清說,“大概是這樣吧,我也 不參與他們這種事。”

對於冰淩提出的他們團體的兩個知名作家楊皓和周勵,夏志清和曹長青都提出不同評價。夏志清說,“紐約出現很多種在大陸印的雜志,奇怪的很。你看XX辦的雜 志,辦的不怎麼好。”當記者方冰插話提到,“聽說XX的那個雜志是被登的人要花錢的”時,夏志清說,“是這樣,要花錢的,這奇怪的很,這個我這個局外人也 不好多講。”

曹長青則說,“夏先生提到那個所謂知名作家辦的雜志是要自己出錢才給你登文章的,可想而知這是個什麼雜志,是個什麼作家。另外那個所謂知名作家周勵,當年 的那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中有很多編造,當年就有書中涉及的當事人華商在紐約開記者會指出她的紀實作品裡有很多都是編造的故事,欺騙讀者。”

對於夏志清教授提出的王蒙擔任過中共文化部長一事對他獲諾獎只有副作用的說法,曹長青表示同樣觀點,他說,從過去蘇聯獲得諾貝爾獎的四個作家來看,除肖洛 霍夫之外,其他三位都是異議作家。索爾仁尼琴、帕斯捷爾納克,以及詩人布羅德斯基都是以偷運到海外的批評極權的作品而獲得西方文學界重視的,像《茨瓦格醫 生》先是出義大利文,然後是英文、法文,很晚才出俄文版。他們在作品中挑戰極權的道德勇氣和理想精神,是他們獲獎的一個重要因素。肖洛霍夫雖然不屬異議作 家,但他的《靜靜的頓河》的文學價值也是得到國內外公認的。而王蒙沒有巴金在中國文壇的那樣泰斗地位,更沒有重要文學價值的作品。而且他不僅不是異議作 家,還當上了官方文化部長。他根本沒有可能獲得諾獎,因為諾貝爾的遺囑相當強調理想精神的。而在民主國家,哪個國家都有千百個文學教授,從沒聽說誰提名諾 貝爾獎候選人,因為那些得獎作者早就在有出版自由的自己國家裡得過各種大獎,都已有公認的文學地位,像美國的諾獎得主福克納,索爾.貝婁,黑人女作家莫里 森等,在獲諾獎前,全都得過全美最高的“普立茲獎”以及各種文學獎。現在英美的那些候選人,也都獲得過布克獎、普立茲獎或其他各種全國大獎等。哪個文學教 授去提名誰的話,多少有點小丑的味道,所以沒有誰扮演這種小丑。

當記者方冰提出,有人說,王蒙可能對此不知情,是海外的人自己弄的。曹長青說這不可能。因為冰淩們首屆提名了巴金,但人家子女拒絕接受,畢竟有點常識,也 可能瞭解了一下海外情況。而王蒙不但是中國最精明的那種文人,還來過美國幾次,和冰淩直接打過交道,他不會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連續四年王蒙都被提名,海 內外媒體報道 王蒙絕對沒有可能不知情。如果王蒙覺得訪美時受到冰淩款待,不好公開拒絕,那麼可以私下向冰淩表示,不要這麼提名他,這場“皇帝的新衣”也就無法繼續了。 但王蒙卻每次都接受,他完全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就是要這個效果,起碼可以炒賣他的書。冰淩是“皇帝新衣”中那個騙人的“裁縫”,王蒙是那個幫助騙局成功的 “老臣”,這種做法是合夥行騙。

最後,主持人東方提出,什麼時候中國能出現大家都叫好的諾貝爾獎作家,為什麼中國還沒有出現這種作家?夏志清教授認為,中國作品向外翻譯和介紹不足是個主 要原因。但曹長青認為,主要原因是專制制度扼殺了人性,作家的人性程度不高,不可能創作出放射人性光芒、真正感動人的藝術。

2003-07-26

http://www.caochangqing.com

倒扁總部對世界和平有貢獻,也未免太扯了

by blackbox 2006/11/17

雖然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莫名其妙的人也不是沒有前例,(譬如像北越的黎德壽),但是統媒要吹牛說倒扁總部對世界和平有貢獻,也未免太扯了。

聯合報 2006.11.17 03:30 am
諾貝爾和平獎 施明德可能獲提名

。。。在一九八四年曾經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施明德,明年可能第二次獲得提名。。。

根據諾貝爾和平獎官方網站的說明,被提名人及相關資料要五十年後才會公佈(目前僅公佈至1955年的提名資料),所以關於施明德「在一九八四年曾經被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一說,若非純屬憶測,就是一派謊言!

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官方網站:
http://nobelprize.org/nomination/peace/

兩段式造謠的報導

by formosa2008 2006/12/02


怕扁被下毒 黃芳彥常去府試吃《中時電子報》」
侍衛三餐檢試 扁還信不過?《中時電子報》」

這真是化整為零的高段造謠,大概需要受共產黨傳授才辦得到。

這兩則標題加起來就已經給人「扁很XXX」的印象。但是如果你細看內容,則發現完全是編撰者自編自話。

第一則中提到:

第一家庭醫師黃芳彥月前於SOGO案應訊時,主動向檢方透露,他除每天去官邸,還經常進出總統府,目的是「為了試食物,怕被下毒」。黃芳彥不僅是第一家庭醫師、摯友,還多了個總統「試毒師」身分。
猛一看,先是覺得「不可能」,我就不相信黃會說扁要他去試毒!但是再仔細看,不對啊,黃說的是他自己喔。他沒說是扁要他試喔。這兩者很大的不同耶!

然後,作文式的報導(或者應該說:報導式的作文)隨後就到了:
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表示,經常進入總統府,是因擔心阿扁遭到下毒。果真如此,總 統內衛安全的總統府侍衛長應該要引咎辭職。因為陳水扁總統每日的飲食安全,都事先經過侍衛室的「飲食檢驗小組」測毒,如果還需要動用到黃芳彥這類非毒品檢 驗專業出身的御醫親自「防毒」,顯示陳總統對貼身的侍衛人員已經不信任到極點。
根據第一則的扭曲,馬上就可以延伸出長篇大論,而下的標題,就開始朝「扁多疑」的方向誤導閱聽人者。也讓人不知不覺就將第一則報導解讀為是扁要求黃去試毒的。

黃是學醫的,會笨到以身試毒嗎?他就算自己想幫總統試,不會想個化學方式來試嗎?扁如果多疑,不會讓小動物去試毒嗎?為什麼需要用朋友來試毒呢?要造謠也造個聰明一點好不好。

殘忍的磨難

by 老包2006/11/30

馬英九陷入特別費涉貪風暴,藍營展開一連串搶救計畫,其中包括由媒體及立委向司法單位施壓,利用烏賊戰術將各級政府首長拖下水,另外也透過新聞炒作,再將留美的第一家庭成員「是否在美生小孩」,拿出來大肆嘲弄,以轉移藍營共主涉貪的新聞焦點。

藍營這一波波「搶救共主」的手法,顯得凶狠而凌厲,但這並不表示綠營的人就比較愚笨或軟弱,只能說綠營的政治養成,有其「尊重司法」的制式思考,而一種台灣人特有的憨厚性格,也使他們在慘烈的媒體戰中,吃盡悶虧。然而這個時候,卻又有兩個綠營人士,主動跳出來為藍營添加打扁柴火,卻也不免令人感慨萬千。首先是閣揆蘇貞昌,到機場送女兒出國,各新聞媒體都指向一個相同的報導價值(顯見當事人刻意指導):那就是閣揆很低調、不使用公務門,「不像第一家庭的小孩,出國時都使用特權」!結結實實又踹了陳總統一腳。綠營有些政治人物,可能自己政治才華不足,政治能力也不好,現在要冒出頭,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將已經趴倒地上的阿扁,用力踩一腳,以墊高自己。這一招通常有短暫的新聞效果,但政治不外人性,忘恩負義或落井下石之輩,會有可能創造什麼本土價值嗎?台灣人原本憨厚,但自古以來,也不乏趨炎附勢之輩,賣友求榮則更不在話下了。

可是第一家庭成員出國時「使用特權」,竟是值得議論的嗎?全世界任何國家的元首,其成員的起居旅遊,基於安全考量,本來就會有各種「特權」設計,這不是什麼「享受」,從被動成為公眾人物的角度來看,反而是一種生活的折磨。但總統提名任命的同黨閣揆,理應盡全力去維護這種必要的國家價值(即統媒所謂的「特權」),豈可當國家行使去維護元首家人的義務之後,卻找個機會來加以羞辱?閣揆送女兒「不用特權」,那是他個人的選擇,其行為「小道也」,並不值得張揚,更何況是拿來對照一個民選產生的國家元首!

而另一件可怪的事,則是羅文嘉在美國向阿扁開砲,既罵總統在國務機要費案「撒謊」、「做偽證」,也批評總統的公子媳婦,可能會在美國生產有所不當。看到陳總統一手提拔的羅文嘉,站出來向總統開槍,坦白說,縱使藍營政敵也會相當同情陳總統,因為再怎麼說,這完全是一種人性的扭曲,人們在感嘆之餘,唯一能說出口的,大概也只是「這樣的羅文嘉,阿扁怎麼會去提拔他?」某些瞠目結舌的人,甚至會罵一聲「阿扁活該」吧?猶記得去年全國最大縣的北縣長選舉,在阿扁與蘇貞昌力挺之下,羅文嘉代表民進黨參選,本來就是違背政治倫理的荒謬安排(拜總統夫婦大力協助之賜,羅是競選期間,全國募得最多經費的候選人),今陳水扁遭此反噬,恐怕也是一種報應吧?

所幸綠營並非全是此等陰狠之輩,林義雄被記者問到陳致中夫婦該不該在美國生小孩時,以「我沒有很堅定的意見」回答;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謝長廷的反應。有記者想要挑撥此「在美生小孩」話題,問謝長廷是否同意「應回來生,否則會影響十天後的選舉」?謝長廷很堅定的回答:「要不要回來生,一定要根據腹中生命的健康需要來考量」(意指奔波回國不利胎兒健康),「至於選舉,輸贏我自己負責!」「要討論阿扁會不會成為美國人的阿公,應先問為什麼市長候選人郝龍斌、宋楚瑜,可以是美國人的爸爸?」兩三句話就回絕了藍營的惡意挑釁。

但政治的磨難就是這樣產生的:在蘇貞昌、羅文嘉及新潮流等人的「設計」之下,謝長廷被切割於「一長一扁」傳奇之外,導致人生道路翻滾起伏,綠營也從此落入「阿扁式報應」輪迴之中,而現在阿扁及一家人都落難了,謝長廷一方面要衝刺自己的北市長選舉,為政治生涯奮力一搏,另一方面又要暗中搭救陳水扁-唉,這樣的台灣人磨難,未免太殘忍了。

邪惡的印記

by 自由時報 自由談 2006/12/02

泛藍陣營為轉移馬英九涉市長特別費案的焦點,大肆炒作總統之子陳致中夫婦話題,攻擊陳致中與懷孕逾三十週的妻子黃睿靚滯美不歸,要生美國之子,更爆料指控陳致中投資美國大華超市,辦理投資移民落跑云云。

現在,陳致中、黃睿靚夫婦腳踏實地的站在故鄉的土地上,將在台灣生下新一代的台灣之子,證明泛藍舖天蓋地的指控,完全是無的放矢,憑空捏造!

泛藍政客、打手爆料的所謂投資移民,經大華超市澄清,並比對爆料內容與陳致中提供的英文姓名拼音及各項證件,再以美國移民作業的標準程序、表件等佐證,證實根本就是烏龍爆料!

大華超市是一家「S Corporation」,美國的公司法及稅務法令對此有嚴格規定,股東必須是美國公民或有永久居留權的人,自然人才能持股,不能以法人身分投資等,陳致中夫婦根本不符資格,如何可能藉此投資移民?大華超市怎麼可能甘冒重罰轉賣股權?

泛藍爆料所謂「美國官方文件」影本,指稱有陳致中的「指紋印」,但移民專家比對結果,認為是文件底圖的「自由女神浮水印」,因影印傳真留下的墨跡,卻被移花接木做為誣指道具。這個烏龍浮水印,正是泛藍亂爆料的邪惡印記,但邪不勝正,終被事實破除!倒是血口噴人、信口雌黃的政客、名嘴,小心下拔舌地獄!

侯寬仁還辦得下去嗎?

by 李維2006/12/01

在行政院院會中,主計處和法務部分別作了報告。主計處報告的範圍包括國務機要費和特別費。但是法務部部長施茂林提出的報告,僅分析特別費,而且其大步挺馬的動作,可以讓中國時報第二天喜出望外的以「內閣為特別費解套」作為頭版標題,中間只漏了讓我們填進「馬英九」三個字。

細讀法務部的報告,如果不重新看「法務部諮商意見」的標題,恐怕讀到最後會以為這是馬英九律師團所寫的辯護書。法務部報告稱特別費是「實質補貼」,已由首長具領部分,如未用盡,「慣例上」亦不須繳回。還說特別費是基於首長須作額外支出之補貼。(就是首長多以自己的錢代墊公務款項,有這回事嗎?)因此相關支出實質上難以截然劃分公私。這幾段說明,不是為馬英九脫罪而量身打造的嗎?

法務部甚至進一步將其所稱的「慣例」,擴大解釋成為「習慣法」,說一般人對此已產生「法的確信」,陳瑞仁檢察官起訴書中的刑法、貪污治罪條例、會計法、審計法全都不見了,只剩下法務部新創的「習慣法」。看來馬英九說法律本來就和麻糬一樣可以隨意揉捏,這些當到部長、次長的資深檢察官還真是聽話。

耐人尋味的是,法務部特別強調此一法律意見,是基於法務部為行政院法律顧問的立場,一定要將行政院拖下水。可是,在法學界質疑依憲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檢察官不能偵查總統,甚至引起院檢爭執陳瑞仁是否違憲時,我們法務部這個「行政院法律顧問」突然銷聲匿跡了,甚至連法務部自己曾作過「檢察官依憲法不能偵查現任總統」的行政函釋,都不敢大聲張揚。

例如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尤清與高思博兩位委員就憲法總統豁免權的範圍召開公聽會時,法務部的代表列舉了甲說、乙說、丙說,就是不敢表示法務部採哪一說。更有趣的是,法務部推派到立法院說明的代表,正是曾經投書報紙表示陳瑞仁偵查總統不違憲的邱忠義檢察官,當時法務部對媒體表示其投書不妥,卻又派其代表法務部,去向立法院說明。這種「若有似無」的表態方式,只有深諳國民黨官場文化如施茂林部長,才能得其箇中三昧。

馬英九當法務部部長時,施茂林過去曾受馬英九提拔調部辦事,馬英九任部長時,有不少演講文稿,都是請施茂林捉刀。有媒體錯誤解讀這次是蘇院長同時幫陳總統國務機要費案和馬英九特別費案解套,顯然大謬。因為國務機要費案是已經起訴,法院即將審理,主計處的意見對法院影響有限。但是馬英九特別費案侯寬仁正在偵查,檢察體系內的各種人情和論資排輩的壓力,侯寬仁能完全不理嗎?畢竟侯寬仁未來還是要在檢察體系中發展。而且,侯寬仁一旦對馬英九作成不起訴處分,就像興票案一樣,整個案子就結掉了,永遠沉進大海。

侯寬仁對馬英九還辦得下去嗎?

即使起訴,馬英九也不會下台!?

by 金恒煒2006/12/02

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陷入「特支費」案中,不得脫身。為了解圍,國民黨與馬團隊使出了所有招式,最新的「兩招」是,委託所謂「台灣省會計公會理事長」周志誠公佈歷年捐款,結果,套馬英九律師宋耀明的用語,還是「打模糊仗」,完全步上「興票案」罩頭的宋楚瑜後塵,「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不過,現在一絲曙光乍現,法務部長施茂林刻意援引毫不相干的大法官解釋文,替馬英九「解套」。有趣的是,施茂林的說法不但不能釐清馬英九信誓旦旦的宣示:「公款私款,分得清清楚楚」,反而因為強調「特支費」的「相關支出,難以劃分公私」,是「依慣例承襲下的做法」,「不必過度檢視」,那麼言下不正是揭露馬「特支費」是「公私不分」的事實?

施茂林是馬英九當法務部長時的文膽,馬許多演講、文稿都出於施茂林之手,所以也與承辦馬案的侯寬仁檢察官一樣,是馬之「下屬」;更且,施與馬是大學同班同學,親密又加一層。施茂林為了馬英九,竟而敢再現五十年前玩過的「奉命不上訴」的下條子把戲,要檢察官不要起訴,也算得「膽大包天」了。

馬英九會不會遭起訴?這當然是馬最大的考驗。不過,馬英九更大的挑戰是,一旦起訴,會不會栽在馬英九主席自訂的「起訴即停權」的黨規之下?

馬英九「特支費」案可不可能如行政院刻骨銘心設計出來的「從寬發落」?還必須看查黑中心的檢察官接不接受「奉命不起訴」的新版本。看起來,查黑中心不只不願意「買單」,還狠狠括了行政院法務部的耳光。但這不表示做過馬「下屬」的侯寬仁必然會秉公處理再婚時特別上台致辭的「長官」;這還得看偵辦結果。

馬英九會不會起訴,固然看台灣查黑中心的檢察官走得出走不出「奉命不起訴」的黨國體制。但是,可以斷言的是,馬英九絕不可能放棄「主席」的寶座。別的不說,馬家軍的蔡正元早就放話,要在中常會提出「馬英九條款」,為馬二○○八年披掛量身定製,而且說中評會不過,就上訴到中全會,中全會被封殺就訴諸黨員大會,蔡斷言黨員大會一定會過。無論蔡正元的提案是真是假、行也不行,重點是,馬英九一定不會醜聞下樓台;不只馬不可能,馬的「主流派」嘍囉也不會讓馬摘下皇冠。

黨國體制下失了黨主席,不啻提早出局,連戰都知道,何況馬英九?回顧馬英九參選黨主席一往無前的前塵往事,看他逼宮連戰、抹黑王金平、得罪宋楚瑜,體現了馬團隊成員賴士葆當時所說的,選不上黨主席就拿不到二○○八年的入場券。原因很簡單,在國民黨的金字塔的權力結構中,有而且只有黨主席一人說了算,馬英九「拚得一身剮」把「連戰拉下馬」,豈可能平白的交出主席的印信?以國民黨過去的內鬥歷史,失去黨中央就失去一切,沒有黨主席之位,就不可能問鼎大選,用任何方式參選絕對是白搭。

國民黨不過是民間團體,修改內規誰有權反對?所以,馬英九有一○一種方法保住黨主席。倒是,光環不再、神話破滅、政治人格破產,才是馬英九不能承受之重。

越描越黑的馬市長特支費疑雲

by 陳軍2006/12/01


馬英九是2008年藍營總統候選人的不二人選,如今身陷特支費的風暴,泛藍各方人馬亟於護主的心情溢於言表。但是,看到代言特支費捐款明細的金溥聰副市長以及李述德秘書長的記者會聲明稿,實在是令人啞然失笑。

不論是金溥聰的「大水庫論」,李述德的「特殊個性的馬市長捐款明志論」,或是北市府所謂的「首長領據入帳,特別費報銷就已完成論」,其實,都只不過是一再佐證馬市長特支費根本就是公私不分的一灘渾水而已,這種聲明稿簡直就是狗急跳牆,飢不擇食,語無倫次,越描越黑的烏賊戰術。

所謂6809萬的捐款,根本大部份是來自於馬英九兩次競選台北市長的選舉補助款和結餘款(這部份就佔了五千多萬),剩下一千多萬的捐款中的 1500萬,則是「馬市長將特支費中飽私囊,涉嫌貪瀆的事件」被踢爆,馬英九眼見東窗事發,大勢不妙後才匆匆忙忙做危機處理所吐出來的「貪瀆贓款」。

在各級的選舉中,由政黨推薦的候選人當選後,由中選會根據選票多寡所發放的選舉補助款,依循前例,皆是由候選人代表政黨悉數捐出,做為公益用途,這是「大家皆如此」的慣例,並非是馬英九特別熱心公益所致。更何況馬英九對於這部份仍然不改「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本色,龐大的四千七百多萬選舉補助款,其捐助對象當然都是從左邊口袋放入自個兒人成立的基金會的右邊口袋囉(包括敦安基金會及屬性令人相當存疑的新台灣人基金會)!

如今金、李兩人牛頭不對馬嘴提出所謂的「大水庫論」,以及「個性奇特的馬市長,捐款明志論」;但對最重要的,攸關能否釐清案情的「捐助對象」之關鍵事證,卻顧左右而言他,企圖以「尊重接受捐款者,故不宜發表」之謬論來瞞天過海,一語帶過。

馬英九這種粗糙的詐騙手法,說穿了,其實只不過是在玩弄「移花接木」及「擦脂抹粉」的老千伎倆,希冀利用「移特支費之花,接選舉補助款之木」,以及「擦捐款明志之脂粉,以掩蓋既成貪瀆犯罪之事實」來替自己脫罪。

但是,在如今民智大開的民主時代,這種宮廷式官官相護和醬缸式的烏賊戰術仍然還管用嗎?想來大大的未必,反而到頭來,這種欲蓋彌彰的說辭徒然自曝馬市長此地無銀三百兩,越描越黑的既成貪瀆犯罪事實而已。

馬英九樂善好施嗎?

by 張福淙 2006/12/02

幫馬英九公佈捐款金額的會計師周志誠表示,他個人也幫許多藍綠政治人物查帳,跳開會計師的立場,很少看到像馬英九市長,這樣樂善好施的人,可以作為政治人物的表率。對於小老弟周志誠的這番話,我忍不住要說幾句話,不錯,我曾推荐周會計師幫蔡同榮立委的公投會查帳,後來聽他說去台北市政府幫馬英九做顧問,我也樂觀其成,但那與這次的個人捐款查核完全無關,相信他也不曾查過其他政治人物的捐款情形,故以此論定馬英九樂善好施,殊嫌率斷,且誇稱可以作為政治人物的表率,亦失之主觀偏頗,有失會計師應客觀論述之立場。

北市政府今(三十)日上午由副市長金溥聰、秘書李述德、周志誠會計師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市長特別費的使用情形,他們表示,馬英九在近八年來的公益捐款,總計有二百六十六筆、金額達六千八百零九萬四千九百一十元,目前沒有找到憑證只有一萬六千多元。他們表示,在公益捐贈方面,其中慈善類佔百分之九十,其中捐給新台灣人基金會二千二百七十一萬元、敦安基金會則有二千四百八十萬元、中國國際法學會一百萬元、法治斌基金會五十萬元,聯合勸募協會一百三十萬元,政大指南法學會一百萬元,總計捐給一百七十二團體。

金溥聰等人召開記者會的目的,顯然是要幫馬英九的特別費弊案解套,以馬英九捐款總計高達六千八百零九萬四千九百一十元,遠高於八年來的特別費總額,混淆為馬英九沒有把特別費納入私囊,即使有一部份以領據報銷的特別費,說不清楚去向的,都應視為捐出去了,沒有貪污問題。馬英九找一個聽話的好好先生會計師來背書,祇是要利用會計師的公信力罷了。事實上,那祇能自欺欺人,卻騙不了檢察官及我等內行人。

馬英九的捐款有沒有包括來自特別費的錢?這很好查,會計師卻沒去查馬英九的捐款錢哪裡來?其實不用會計師查明公佈,從馬英九過去的談話就可以查出,其來源包括兩次市長選舉補助款四千七百七十五萬元、任國民大會代表時的薪資三百六十萬元、選舉結餘款兩百四十二萬元,共計5,377萬元,與這次公部的捐款總額6,809萬元差1,432萬元,就算這1,432萬元都是來自特別費,也還不足馬英九每月匯170,000元到他私帳的近八年總額約1,600萬元,至少還有168萬元落入其口袋,更何況其中一千六百五十萬元的捐款是在爆出爭議及被檢察官偵訊後才捐出的,所以台北市府公布的捐款數字六千八百零九萬元中,沒有一毛錢是在案發前從特別費捐出的!這是昭昭甚明的事實。

此外,會計師周志誠表示,他們已經和新台灣人及敦安求證,從捐款收據及匯款單等一一查證,沒有馬市長錢捐出去,又流回市長口袋,中飽私囊的情況。這一番表白也是畫蛇添足,因為根本沒有人質疑「馬市長錢捐出去,又流回市長口袋」,倒是吾人質疑新台灣人及敦安等與馬英九關係密切的基金會是馬的競選工具,且基金會中養了一大堆人應是其競選幫手?希望會計師能查明各該基金會的收支情形,公佈其收支明細,及哪些人領了薪水?以昭公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周志誠接受馬英九委託查核捐款,是其個人行為,與會計師公會無關,卻打着會計公會理事長的名義招搖,是很有可議的。姑念其個性隨和,易受政客利用,不予深究,且觀後效再議。

(作者張福淙,會計師,曾任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常務理事,民視監察人、台北縣選委會委員等)

「學生語言考試預算遭刪除 原民會:努力溝通」

by formosa20082006/12/02


本來要細看這則新聞,是想關心原住民的語言議題。沒想到赫然看到:高金素梅!?這預算還是高金素梅提案刪除的!?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積極推動九十六學年度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新辦法,明年三月十日舉行語言能力證明考試;相關業務費用遭無黨聯盟原住民籍立法委員高金素梅提案,將三千萬元預算刪除,以及教育部相關預算不得使用於這項考試。...

小編之前查過,高金素梅父親中國安徽人。嚴格說,她並非台灣原住民。靠著母親而取得原住民身份、參選。可說是靠原住民而進入立法院、靠原住民吃穿。

當了立委不但平時跑到中國去唸書、亂搞緋聞;現在竟然還做出這種滅絕原住民語言之舉。真是不可思議、不可原諒!原住民自己要覺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