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誰是義民之後人

by 余亦民

 讀海內外的報章雜誌書刊,好幾次看到每一提到義民時,不少人就直覺地反應義民乃滿清走狗
,實乃不義之民的論調,最近一社團也因台灣的客家文化夏令營在義民廟舉辦,不肯出名贊助。
聽說在討論之時也有人對義民大加杖伐。為此特別找些書來看看,原來義民非客家人專利,台灣
人大多數都是義民的後人。
 義民出現大概是從朱一貴事件開始,一七二一年朱一貴組軍抗清,客家人杜君英響應,不過十
天就光復了府城。不久朱杜兩人互鬥,福老客家間感情惡化,朱一貴先下手為強襲擊杜君英等。
福客分類械鬥大盛,互相報復殘殺。朱一貴派兵南下意圖消滅客家庄。客家人組六堆軍抵抗,同
時清廷亦派大軍反攻府城,朱一貴背腹受制,南北均作戰,兩面均敗退,朱杜兩人均被捕,在北
京受審被斬。清廷在事件處理上,了解到當時台灣人地域、語言、風俗之衝突,為了加深分化政
策,凡是沒有參加杜君英尤其是組六堆軍打退朱一貴軍的都成了義民,獎勵有加。以後各種反清
事件中,義民不斷。

 一七八六到八八年之林爽文事件,更是產生了特別多的義民,新埔枋寮的義民廟是此事件的產
物。漳州人林爽文起事之初聲勢浩大,馬上攻下台中、彰化、新竹及諸羅各地,不久清軍收回諸
羅,林軍包圍諸羅數月,清軍的糧餉兵皆缺,只好招募了不少義民協助防守諸羅城,一直到大陸
增兵才解圍,乾隆皇帝對諸羅之義民讚賞有加,免當地五十四年的稅、給恩恤、賞錢糧、並特別
為了「嘉」獎諸羅之「義」民,勒令改諸羅為嘉義。祖先當時住在諸羅城的大概是義民之後人罷


 早期來台住在台南府城內的尤其是蔡、郭、黃、許、盧五大姓的祖先也是義民。當林軍夾府城
時,清廷舉「招募義民」大旗在城內走幾趟,三日內就募得近萬之義民,尤其上列五大姓各據一
方。城內新街、安平海口也有義首率義民助清軍守城,後來並帶領清軍南下,義首們更被封官。
歷史最悠久的府城台灣人,泰半都是義民之後。

 林爽文起事漳州人響應最熱列,各地泉州人則出資募集泉民討「賊」,漳泉各莊互相侵犯,械
鬥為實,「起義」或「討賊」為藉口。泉州人也立大清之旗與林軍混戰。北港之義民廟就是事後
紀念這些泉州義民,此廟及各地泉州義民被頒「旌義」之匾額。各地義首也論功行賞,也被賜有
一官半職。所以祖先是泉州人的,看來更多的是義民之後。

 漳州人反清不少是為了自衛,因泉州人及客家人藉此攻打漳州庄,但也有漳州庄民如苗栗苑裡
之陳家也招募義民助清軍攻打了林軍,事平後清廷頒以「思義坊」嘉賞。原住民也被清軍收買,
助清軍搜山,並因此在各地設屯番,對此事件有功者封官並賜「效順」匾額,不但如此,連在泉
州避居的台灣人也被收買,召集泉州鄉勇回台離間台人,可見義民是台灣各地各階層都有。

 客家庄更是清軍去招募義民的地方,南部六堆地區及北部各地都有,客家庄義民軍不但與清軍
合作,也與泉州義民並肩作戰。新竹地區附近的義民與反清的林軍混戰;近千人死亡,死屍遍地
無從辨認,用牛車載運屍體回客家庄之時,到了現新埔枋寮義民廟,牛車不肯再行,遂將此屍骨
合葬於此,後來客家十四庄建墓建廟,乾隆皇帝題「褒忠」匾額給義民廟。這廟所合葬不只是客
家人,當時死屍合葬,客家人崇拜中心也應有福老的先民。

 義民制度產生有其時代因素,也是清朝統治分化的伎倆。義首是領導義民的,大部分是讀書人
或紳商,他們後來也被封官得賞,但一般義鄉勇並非效忠清廷,主要是要保衛自己辛苦建立的村
莊,像諸羅及府城,只舉招募義民之旗,就有近萬人響應。舉大清之旗,也是當時之情況使然。

 敬愛的林宗義、林宗光兩教授寫的文章中常提及他們的母親是前清太保王得祿之後人,王得祿
在林爽文事件就是得功之義首,以後各種事件(陳周全、蔡牽、張丙等等)也都以義首立功,從千
總、提督而被加賞為太子少保(即太保)銜。林教授也不以義民之後為忤。類似林教授先人為義民
或義首的台灣人,尤其是台灣的世家最普遍,如霧峰的林家、竹塹的林占梅、竹塹的鄭進士家族


 吳濁流先生在無花果書中提到的「義民爺精神」好幾次,他認為馴良勤榮的鄉下人會在不同場
合力抗入侵的日軍,不是一些戴著有色眼鏡的歷史學家所謂的「漢人魂」或民族意識,而是跟從
前義民爺式的保衛自己村莊的精神。吳先生對清朝不滿,他說「台灣是台灣人所開拓的,並沒有
借用清朝力量...不堪清朝統治,逃亡而來的人」也說「...台灣人並沒有把清朝當祖國看待」。
他眼中的義民,並非為滿清效勞者。

 義民的產生有歷史背景,看來台灣人中很多是所謂義民之後人。這是此次讀書最大心得。

(主要參考南兵和的「台灣義民」、鐘孝上的「台灣先民奮鬥史」以及史明的
「台灣四百年史」)。

原載自立周報11/30/90, 也轉載於其他刊物

國民黨取自政府黨產 逾600億

by

國民黨取自政府黨產 逾600億

〔記者王貝林、王寓中╱台北報導〕

行政院不當黨產追討小組持續追查國民黨不當黨產問題,初步統計國民黨取自政府的不當黨產,至少已有六百多億元,這還不包括清算中的公教人員及政務人員黨職併公職退休金及資遣費的龐大開銷,還有國民黨、黨營事業及附隨組織在當年特權環境下高達八百七十七億元的淨利所得。

上述國民黨取自政府的資產中,房地產部分是依九十五年的公告現值計算,若換算成市價將更驚人。

國民黨副秘書長張哲琛對此表示,國民黨當年替政府無償做了多少事,包括中央社、中廣和政府的來往,都是有對價的關係,這些行政院為什麼不提,要算大家一起來算。

他說,國民黨替政府在敵後做的工作,可以用金錢衡量嗎?當初蔣中正以國民黨總裁身分從中國帶來的二百萬兩黃金、故宮文物,不是都給政府了,如果要算,請行政院把黃金、文物都還給國民黨,「光這些抵六百億元就足足有餘」。

黨產小組預估在本月底調查工作告一段落,整理出不當黨產的完整報告後,將於七月起舉辦國際研討會及多場展覽會,相關資料也會儘快成立專屬網站對全民公布。

黨營事業特權經營 淨利877億

主計處統計,三十九至八十五年,政府共補助國民黨、黨營事業及附隨組織二百七十七億元,「委辦」經費也有八十四億元,其中已出售並引發爭議的中廣,總金額高達七十三億元,救國團有三十七億元,中央日報也有十四億元。

另國民黨從政府取得之不動產,土地共六百八十五筆,依九十五年公告現值共計二百四十三億餘元,另對救國團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經國大樓,也確定有三分之一持分共值一億六千八百萬元。

國民黨五十一至九十五年利用行政解釋,特權享受地價稅減免二千三百四十萬元、房屋稅三千八百四十萬元;其中政黨辦公室用地免地價稅、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禮堂兼球場房屋免房屋稅,財政部直到今年三月三日才廢止相關函令解釋。

人事局統計至今年一月底止,軍職人員退伍、地方民選首長退職及公營事業機構退休(資遣)人員部分,共有四十二人申請黨職併公職退休金或資遣費,金額共一千三百五十萬餘元;至於公教人員及政務人員因人數較多,目前仍在清查。

另央行無息提供貸款、保證給國民黨,在五十三至七十一年間共計五筆,利息優惠達一億六千五百萬元;有關國民黨黨營事業透過政府向外國銀行借貸所獲利息優惠,現正由各部會清查中。

民主台灣的經濟成就【更新版】

by 蘇經綸 美國羅德島大學經濟系博士生

1996年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首度將台灣列入自由國家後,2006年十年後台灣更被評為世界最自由的國家,使得台灣十年來的民主轉型幾乎獲得世界一致的好評。但同時間華人媒體卻以台灣的人均所得十年停滯,做為評論西方民主價值不適合華人文化的證據。面對華人媒體對台灣經濟衰退的荒唐宣傳,筆者有不吐不快的衝動。

筆者首先想釐清的是影響GDP成長率的因素很多,境內國內與外國勞動力的增減,及人口出生率等皆有關係。因此GDP成長快速的經濟體,未必直接反應到個人產值的增加。例如香港2000-2005年六年平均GDP成長率達5.3%的耀眼成績,同時間卻發生香港2005年人均所得較於2000年僅成長 1%的窘況(以港幣計算)。

此外華人媒體多以台灣的人均GDP十年停滯,做為評論台灣經濟衰退的證據。以東亞過去十年(1996-2005年)的跨國人均GDP比較,只有人均所得較低的中國、越南能在過去十年穩定成長,其餘皆經驗或多或少的倒退。經濟學家多認為與1997年亞洲經融風暴,及共產國家經濟自由化後的資源排擠效果 (Crowding-out effect)有關。

歷經十年的痛苦調整,只有民主轉型成功的台灣與南韓兩地人均GDP有明顯的成長。同時間中國「一國兩制」特區下的香港人均GDP竟不如1997年剛回歸的水準,新加坡的人均GDP僅小幅成長6%。如此的反差竟成為華人媒體眼中,西方民主價值不適合華人文化的證據,實令人瞠目結舌,百思不得其解。

更有華文媒體指出:2005年南韓人均GDP一舉超過台灣達1,020美金,成為民主台灣經濟衰退的明証。但沒有人深究在民進黨執政期間(2000 -2005年),南韓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於台灣四倍的犧牲換來的。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年鑑(World Factbook)的資料*,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計算的人均所得,台灣民進黨執政期間領先南韓反而再拉開達3,600美金。

以美國中情局資料分析,台灣2005年人均GDP為27,500美金,直追新加坡的28,600美金。台灣民進黨執政六年來,排除匯率物價波動的干擾後,人均GDP增加相對幅度居四小龍之首。同時間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資料*,台灣2005年人均GDP為27,761美金,緊追新加坡的 28,368美金,兩地人均差距更為接近。華文媒體所謂台灣的經濟衰退,再次令人不敢置信。

在過去民主轉型的十年期間,台灣平均失業率為四小龍最低,平均痛苦指數僅高於四小龍最低的新加坡0.3%。2000年政黨輪替後,台灣的平均痛苦指數僅略高於新加坡0.1%;同時間的自殺率,也僅高於四小龍中的新加坡。政黨輪替後的平均失業率更比的香港低達1.9%。台灣政黨輪替後的銀行壞帳率,也從2002年的最高點8.8%,2004年底已改善至4.35%。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2005~2006年成長競爭力指標(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台灣持續保持亞洲第一的優勢。再者2006年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競爭力排名,台灣領先中國人均GDP最高的浙江省排名差距再拉開六名,並持續領先四小龍之末的南韓再拉開二名之際。華文媒體口中民主台灣的經濟「停滯衰退」,實在耐人尋味!

(*資料最後修正日期2006年12月13日)

納粹獵人--西蒙‧維森塔爾(SimonWiesenthal)

by ezone 2007/03/11


西蒙‧維森塔爾(Simon Wiesenthal,1908年12月31日—2005年9月20日)是猶太裔奧地利籍建築工程師、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是著名的納粹獵人。他一生致 力追查納粹黨人和蒐證,把他們送上法庭,要他們為戰爭罪行和非人道罪行負責。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為紀念他而設立。

1945年5月5日,維森塔爾被美軍救出。美軍發現他時,身高6英尺,卻只有45公斤重。當他回復健康,他隨即為紐倫堡審訊蒐證。1947年,他 與其餘30個志願者於奧地利 Linz 成立猶太人檔案中心,為日後的審訊蒐集資料。可惜,美國和蘇聯對進一步審判戰爭罪行失去興趣,志願者紛紛離去。維森塔爾全職為受二戰影響的人提供協助,同 時繼續蒐證工作。

1962年,阿道夫‧艾希曼被處死後,維森塔爾重開猶太人檔案中心,繼續蒐證,把納粹戰犯送上法庭。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協助成功拘捕 Karl Silberbauer。他是當時拘捕安妮‧法蘭克的蓋世太保軍官。根據 Silberbauer 的口供,推翻了《安妮的日記》是子烏虛有的指責。他成功找出另外9名在逃納粹戰犯,並以謀殺猶太人的罪名送往西德的法庭受審。他協助拘捕 Franz Stangl(Treblinka 集中營和 Sobib?r 集中營的指揮官)和 Hermine Braunsteiner(曾任納粹集中營的女性軍官,戰後居於長島。她曾下令虐待和殺害無數在 Majdanek 的小孩。)

2003年4月,維森塔爾宣佈退休,聲稱他已找到他要找的屠殺者,又說:「我比他們活得久。如果仍有漏網之魚,他們已衰老得不能接受審判。我的工 作已經完成。」根據維森塔爾,最後一個仍在生的奧地利主要戰犯是 Alois Brunner,他是阿道夫‧艾希曼的心腹,相信他藏身於敘利亞,受到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保護。
維森塔爾的晚年在維也納渡過。陪伴他的妻子於2003年11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96歲。維森塔爾終其一生逮捕1,100名納粹戰犯,於2005年9月20日在睡夢中離世。以色列總統卡察夫讚譽 : 維森塔爾是這個世代最偉大的鬥士。

台灣的【納粹獵人】何在?

SimonWiesenthal

SimonWiesenthal Center

菁英與去中國化

by orchid 2007/03/10

有一些腦袋不清楚的人認為,228裡死的是一些菁英,和他們這些小人物沒關係,所以沒興趣關心,於是,有人認為是不是一段時間以來的228討論多數都在菁英部分,讓人以為討論228者只重視菁英受害,甚至讓人誤會228死的都是菁英,質疑228的探討是不是菁英至上主義。

這不是228的探討是不是菁英至上主義的問題,這是人權教育的失敗!

「228死的都是菁英,而我們又不是菁英,所以與我何干?」說出這樣話,錯不在228的探討方式,而是說這話的人沒有人權觀念!

不管是不是菁英都是人命,當人們在追討228的公道時,是要要回對人命的尊重!問題在,說出上述話的人,為什麼在看人命損失的時候,會用受害者的身分與自己同或不同來作為關心與否的區分呢?若這種話說的通,那麼,受害者非菁英時,菁英要不要關心?是不是也可以說,「受害者是女性(男性),所以這個問題男人 (女人)不必關心」「受害者是老人(年輕人),所以年輕人(老人)不必關心」,甚至最後這個社會就退化成「反正受害的不是我就好了」?!

該欄既然是拿納粹惡行受到審判的例子相比,參與討論者起碼該有個觀念吧──馬丁神父那段聞名的話,簡述其義──當其他不同身份的人一一被抓時,我都認為與我無關不出聲,等到我被抓時,已經沒有人可以為我出聲了。

當有人說出那種非菁英所以何必關心菁英的228時,第一個應該譴責他的「漠視人命」,拘泥在228犧牲者是不是菁英為重點、計較那些菁英是不是妥協者根本是顛倒黑白!是妥協者,人命依然必須受到尊重!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裡都沒有壞人嗎?希特勒不就是認為猶太人是劣等人而屠殺的嗎?審判納粹的目的不就是告訴世人,不是用你自己的喜惡、價值觀就可以否定他人生命的存在權、身體的自由權嗎?!不管228裡受害菁英是否與外來政權妥協,不管非菁英、是菁英,生命就是必須受到尊重的對待!

就像受害者的數目。
為殺人兇手開脫者在數字上計較,彷彿從數萬人刷少到幾百人,受害者就能變成不是人!更可笑的是,有些台灣人,好像也真的以為,人數變少,就不能追討的理直氣壯!

一本初衷。吹動大麥的風裡不有句至理名言「人往往知道自己要反對什麼,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可是許多 在和 死纏爛打就是不肯面對錯誤事實的華客們 的論戰裡,有些討論經常到後來,台灣這一方的人連自己當初是在反對什麼都被搞糊塗了。

或許有時,人之所以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因為忘記了自己要反對什麼。

為什麼許多228的討論主體都放在菁英呢?是不是菁英較容易吸引鎂光燈等因素暫且不提,至少以我接觸過的討論而言,許多提起228受害的台灣菁英時,同時談到國民黨的矮台政策、族群問題,如「台灣沒有文化」、「台灣沒有人才」「外省人比較優秀,都是外省人在坐長官」之類。為了打破這些國民黨灌輸在許多台灣人腦中的錯誤觀念,當然就要從外來政權自228始計劃性的消滅台灣人才的歷史說起。而且,族群議題是政治討論中最常被提起的議題,經常提起228中消失的台灣菁英也就不足為奇。

可是,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台灣人遇到的是一群死纏爛打的華客,死而不僵,他沒有自己站得住腳的論述,往往在對方的論述中扭曲、挑撥、離間。讓他發現到菁英這二字被提起的次數多了──嘿!有菁英就有非菁英,從中扭曲挑撥、製造分裂的無本生意不就是我們(華客)擅長的嗎?而健忘、耳跟子軟、見不得自己人好不正是你們台灣人的特質嗎?有多少次,你們台灣人與外來政權的對抗中,不是因為對立分裂而失敗的?

而台灣人,一連串原本有源有據的探討,卻因為對方的找碴扭曲(菁英的228)而對自己行“求全之毀”(我們是不是在搞菁英主義?是不是?是不是???),忘了自己當初在反對的東西(被矮化的民族自信、輕賤生命),錯失立即回擊的良機。

想到去中國化的討論,華客的步數也是這樣。

撕裂、對立在後,利用台灣人的健忘──對事理脈絡的健忘──和 先自我要求的良善,扭曲論述在先。於是,掉在自找麻煩的泥淖裡的台灣人,遺失了敵人所在的方向。

忘了嗎?忘了當年的課本裡,國文全是中國的文章,與台灣有關的文章三年讀不到三篇。各有二─三大冊的中國地理、歷史,被要求巨細靡遺的背誦,而台灣,這個每天出門就要面對的世界,又是受到怎樣不成比例的冷漠?

至少,在我印象中,早先接觸到去中國化這個名詞,是在訴求改革這樣(台灣VS中國)不成比例的教育時一起的。除非在學生們已經夠重的課業上再增加壓力,否則,在總份量不變的情況下,能不去「中國化」嗎?

忘了嗎?在學校教育之外,電視節目、報章言論,再再塑造以中國為唯一主體的意識,再再散播對立足之地台灣的輕視,黨國勢力所及之處一切充斥大中國思想。「去‧中國化」原就是應對「大中國主義」勢力而生的,正確的意思是「去‧中國化」而不是「去中國‧化」。可是,大中國主義被挑戰的華客們,卻把大中國主義勢力無處不在的前提略而不提,只在「去中國化」字面做功夫,再一次借由扭曲對手的論述原意製造對立,打散挑戰者的進擊力量:把「去‧中國化」扭曲成提倡者們是要「去中國‧化」──把中國文化排除在台灣文化之外──挑撥外省族群的危機意識,製造族群對立,以及利用台灣人對議題不求甚解的習性,把真正的訴求模糊掉。

又一次,還是有台派人士又一次被扭曲了的論述帶著走,儘管這些人有不少年紀已經不小,不是沒經歷過那一段,中國大大小小鐵路背的極熟,卻對台灣了解極少的日子。

健忘的文化菁英自命者,還出來“理性包容”的打圓場,提倡文化加法,殊不知,在提出「去‧中國化」時,早就有被戴上「去中國‧化」帽子的“偏激狹隘”人士提出「海洋文化」(海洋廣闊開放,面向全世界,流動不息,且符合台灣四面都是海的地理環境)取代「中國化」的鎖國。


反正,每每台灣人提出的訴求logo逐漸受到群眾重視時,就不難發現華客們出來穿鑿詆毀,模糊正面意義。

看來,待平反的受冤者,除了獨裁政權的受害人,還有遭惡人扭曲、被主人遺棄的理念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