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李鴻章和森有禮的對話

by 山朋有縣 2007/11/20

一八七六年時,李鴻章和森有禮有以下這段對話:

李:森大人多少年紀?

森:整三十歲。

李:森大人到過西洋?

森:自幼出外國周流, 在英國學堂三年, 環地球走過兩週。

李:中西學問如何?

森:西國所學十分有用, 中國學問只有三分可取, 其餘七分仍係舊樣, 已無用了。

對chinese人性的簡單分析兼談西方人的軟弱

by 飛虎隊 2007/11/15

現在回想起來,過去接觸過的那麼多chinese,幾乎沒有幾個不是跟人打交道一開始就抱著很強烈的功利性目的的,最初對你很熱情,但是稍微有一點熟了,馬上就開始對你提出這樣那樣非分的要求,很明顯一開始就是懷著圖謀對方什麼好處而來的。

而且一旦達到目的,雖不說馬上就翻臉不認人吧,但也很快會因為覺得對方沒有了利用價值而將其拋開,或者緊緊抓住既得的利益不放手了,甚至恩將仇報,落石下井的都有。

另一種人沒有這麼城府深,頭腦相對簡單點,滿足於小小地騙吃騙喝那麼點蠅頭小利,但是也是一樣地自私功利,今朝有酒今朝是朋友,明日無錢就不認識了。

還有極少數人,比較清高一點,一般不喜歡占人小便宜,但也算不上是什麼高尚無私,因為他們瞄準的目標是更高的層次,對於他們認為已經沒有了什麼交往價值的人,那怕是曾經的老朋友,也一樣會很快冷漠。

說起來我算是心腸比較軟的,雖然內心裡對china已經近乎徹底失望了,但是在現實中仍舊難免還抱著某種幻想,仍然會有善意地輕信別人的時候,但是換來的總是一次次更大更深的失望。

說起來很諷刺,雖然chinese口口聲聲喜歡吹噓什麼china仁義文明,又自欺欺人地粉飾什麼「大公無私的社會主義」,但是我基本上從來沒有在 china社會看到一個那種真正是「無私奉獻」的人,幾乎所有的人,無不是一味地,絞盡腦汁地算計著從他人從社會那裡搠取點什麼,而且表現得非常地厚顏無恥不擇手段。

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因為chinese天性卑劣,還是生存環境惡劣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我深入思考,才發現:這不就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嗎?

據說,人類幾乎所有的社會活動其實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具體地說,就是人的基因有一種將其遺傳延續下去的本能,這種生物本能會使得個體儘可能地作一切事情去爭取生存然後儘可能多地繁殖自己的後代把自己的遺傳延續下去。

然後聯想到現在西方世界那些善良得近乎愚蠢的白人「自由主義者」,在這個世界上其他種族都在絞盡腦汁用心險惡地時時處處算計著奪取他族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卻愚蠢得自虐得令人髮指地主動引狼入室,將自己的家園拱手讓人。

而且,他們越來越不願意生育的態度,與進化的方向截然相反,這一事實,令我深深地開始懷疑:幾百年來優越的文明生活特別是戰後幾十年的養尊處優,是不是已經使得西方人退化成了一個不適於生存的物種了?

誠然,我們都更願意跟善良,高尚,無私的人相處,但是從進化論的角度看,客觀科學地說,這樣的人恰恰是與進化的方向相反的,是不適於生存的,是應該被自然選擇淘汰掉的。

想想看(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隱隱感到擔憂的),西方社會中,那種我們認為是「高貴的靈魂」的,這樣的個體,如果生活在了chinese的社會環境中,或者任何一個第三世界國家,只有死路一條。

這恐怕也是為什麼現在china社會中找不到這種人的存在的原因吧。因為據歷史記載,至少在古代,china似乎還曾經存在過零零星星的那種「高貴的靈魂」,那種潔身自好的「君子」。

但是毫無疑問地這樣的個體都在幾千年的自然選擇和社會競爭中被淘汰掉了。

由此想到,到底「優勝劣汰」的這個「優」這個「劣」該如何定義?我們一直以來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優」的那些品質:誠實,善良,無私,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恐怕才是真正的不適於生存的「劣」。而那些我們一直以來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劣」的性狀:自私,無恥,狡詐,殘忍,可能才真正是符合進化論的「優點」。

這一點,從當今西方世界一點點地在衰退(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主動讓步),而伊斯蘭,chinese,negro,latin等黑暗勢力卻一步步在蠶食西方版圖這些事實可以看得很明顯。

其實,仔細想來,才發現,我們為之心儀的西方現代文明:科學,自由,民主,博愛,人權,等等這些美好的東西,也不過是最近這一兩百年來特別是戰後這短短幾十年來才開始真正在世界上閃爍出光芒的,而且現在似乎又有被第三世界黑暗勢力撲滅的危險兆頭。

跟人類幾千年來的黑暗比起來,難道西方現代文明真的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暫態嗎?

一想到這一點,我就不免感到心灰意冷。

行文至此,我又想到剛剛看到的一份宗教傳單,我發現,在china還是有一些人,也就是那些還竺信宗教的人,還保有一份道德的勇氣和善良,這個事實讓我感到:或許是因為宗教的麻醉作用,還能夠稍稍抵禦和淡化一下chinese靈魂中無窮無盡的惡吧?

又有言曰:對付惡人就要比他更惡才行。難道真的以惡制惡才是唯一的辦法了嗎?

我也感到無從選擇。

3P聊天室

by 李筱峰 2007/11/25

有甲乙丙三人在談論台灣政治近況。

甲:「最近阿扁總統到處都受到民眾嗆聲,民眾生活真的變壞了。」

乙:「那些真正生活困難的人,才沒有閒工夫出來嗆扁哩!這都是藍營刻意安排的政治鬥爭。」

丙:「是不是刻意安排的政治鬥爭很難說,不過,一個國家的民眾可以自由嗆總統,正顯示那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以前蔣介石三個字我們連叫都不敢叫,更不要說要當面嗆蔣;現在直呼阿扁,還可以罵他專制獨裁,回家照樣安穩睡覺。」

乙:「這些人真是價值錯亂!」

丙:「看看中國,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中有一位民運人士俞東嶽,只是向毛澤東的像潑灑油漆,結果被關了十七年,關到精神失常,連家人都認不得;記得我們台灣也有老兵對李前總統潑油漆,而且潑的是李總統本人,不是相片,結果一切沒事,依然自由自在。」

乙:「一樣潑油漆,待遇差這麼多!可是泛藍媒體現在天天美化中國,醜化台灣。台灣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甲:「可是,今天許多民眾生活變差了,燒炭自殺的事件經常發生,你總不能說那也是藍營安排的政治鬥爭吧?扁政府能不負責任嗎?」

乙:「許多人生活變差,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台灣資金大量投入中國,產業西移,工廠關門,失業當然增加。這樣的拚經濟,當然底層社會生活更困難。」

丙:「看來造成貧富懸殊的M型社會,是盲目拚經濟的結果。」

乙:「沒錯,可是現在藍營放出一種論調說,扁政府只會拚政治,不會拚經濟,所以生活變壞,應該由國民黨回來執政。」

丙:「國民黨拚經濟的方法是更加倒向中國,全面對中國開放,毫不設防。這樣下來,只是方便財團企業,勞苦大眾不是更慘嗎?」

甲:「我們不能老是把責任推給別人,畢竟現在是民進黨執政,一切施政結果必須概括承受,負完全責任。」

乙:「只有個人獨裁、一黨專政的國家,統治者才要負完全責任,因為一切資源與權力都在統治者手中,人民拿他沒辦法。但是在分權的民主國家,任何一個有權力的單位都有相對的責任。台灣近年來經濟不振,在中央執政的扁政府備受指責,但是不要忘了國親藍色政黨掌握國會多數,無事不抵制,也要分攤責任。一九四八年美國民主黨的杜魯門選總統時,國會是由共和黨控制,杜魯門就以「Do nothing Congress」(一事不做的國會)加以還擊。今天藍營不僅在國會採取焦土政策,而且在各個領域仍擁有龐大勢力,盡行惡性牽制,讓本土政權無法好好施政,卻要他負完全責任,只有蠢蛋和壞蛋才會這樣思考。」

甲:「可是謝長廷的經濟政策不是也表明要向中國開放嗎?」

丙:「謝的經濟政策我也不太贊同,但是即使面對『兩害』,也要『取其輕』。謝長廷至少在程度上還有所節制,守住最後防線,保住台灣以觀世變。而且他所屬的政黨,是民主運動起家的本土政黨,整體政黨還是以台灣為主體在思考,相較之下,我還是會比較放心。」

甲:「然而最近獨派的一些學者、律師,不是也表明要『含淚不投票』嗎?」

乙:「這是國民黨最樂見的。記得美國甘迺迪選總統時,黨內所謂自由派對他頗有疑慮,選民對他欠缺經驗也不放心,但他獲得提名後,說了一句打動人心的話:『各位對我容或不滿意,但是現在我已是唯一擋在尼克森和白宮之間的人』。同樣的思考,謝長廷雖不如我願,但他目前已是唯一防止親中的舊勢力復辟的人選。」

「他,馬的」就是「支那男妾」

by 金恒煒 2007/11/24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再度訪日成不成功?別的不用說,只要看與馬同調、同色的統派媒體《聯合報》、《中國》,就知道大勢不好了。訪日的第一天,《聯合報》以二版加彩色照片報導,《中國》則縮在第四版左下。第二天更慘,《聯合報》移到四版下欄小小一塊,《中國》移到六版,僅報導無關宏旨的新聞。為什麼「他,馬的」報紙竟「無語問蒼天」起來?

原因很簡單,去年馬英九訪日,《聯合》、《中國》為馬撒了漫天大謊,遭到前首相安倍藉《產經新聞》公開的反駁;這是國際醜聞,不但馬英九「信用破產」,《聯合》、《中國》同樣「信用破產」。這回《聯合》、《中國》是不是學乖了,不敢再「弄虛做假」?也許不是。更可能的是,馬英九這次訪日不只是不能像去年般「膨風」,因為電子媒體捕捉到馬英九一再受日本人士當場、當面的嗆聲與羞辱,而且是如影隨形的「遍地開花」;馬英九走到哪,就有當地日人示威抗議。《聯合》、《中國》的伎倆也就無所作為了。

有趣的是馬英九,真是說謊成「第二天性」。去年七月十四日炮製假新聞,透過《聯合報》昭告「馬英九拜會小原接班人」、透過《中國》表達「安倍晉三會見盼『馬英九效應』」,《中國》更可恥,繪聲繪影的報導「安倍晉三還向馬英九透露二○○三年陳水扁總統為了總統大選,喊出制憲主張時,美國…國務院立即派遣高層官員赴日,美日兩國共同商討如何壓制台獨力量…」。這還不夠,安倍向馬「當面表達堅決反對台獨立場」。這還不夠,安倍一再強調,日本政界人士「長期受到李登輝等人傳遞訊息的影響」,「以為台灣多數民眾是支持台獨立場」。這還不夠,馬英九「為昭信安倍,還當場拿出台灣內部對統獨所做的民調結果」。這還不夠,看了民調,安倍當場向馬表示「鬆了一口氣!」如此鉅細不遺,卻全是「虛構」。厲害罷,《中國》!厲害罷,馬英九!

七月十四日《聯合》、《中國》的大吹法螺,馬英九沒有出面澄清。等到八月三日,安倍才按捺不住,只好在《產經新聞》上公開指斥《中國》,否認見馬,「事實上,馬與安倍只有十分鐘的電話會談」,而且是「透過翻譯」,「內容僅止於歡迎來日本訪問般的客套話」。馬英九竟敢說謊說到日本國去。

然而,馬英九還敢到日本!這才叫馬家功夫。馬英九在日本繼續撒謊,承認只與安倍通話,不過卻多加了五分鐘,成為「十五分鐘」!有不有趣!不過,可以保證日本政界現在是「馬見愁」,重要的政治人物絕不可能也絕不願再見馬英九。《聯合》、《中國》之所以「無言以對」,在此。

相對的,反馬的民眾大批出籠,絡驛於途。這在日本不多見。尤其他們高揭「不歡迎馬英九」、「親共就是對台日的敵對行為」、「反對台中統一」、「馬英九是民主的敵人」,甚而有「馬頭人身」的打扮,頭盔上有黨國之徽,兩旁寫「白色恐怖」四字。可見日本人是「知馬派」,不然批判為何如此「深刻」?更重要一句話是指控馬為「支那男妾」!依《自由時報》報導,「打馬」日人中有操流利漢語,自稱到北京留過學,難怪會以「中」制「中」!

支那是貶詞;「支那男妾」中的「男妾」,自指馬英九。言下是馬甘願充「男妾」供獨裁中國縱欲,這是一解。二解是,馬是「支那男妾」,因為馬英九以「中國人」自居,貶義十足。至於到底有沒有暗諷「好娘」?不見得沒有,這是三解。但更嚴肅的質疑來自前防衛廳長官玉澤德一郎,當場「吐槽」說馬對釣魚台與沖繩島的看法「與中國一樣」。這不是與BBC的新聞節目主持人賽克直指馬「與北京立場一致」完全相同!這叫地不分東西、人不分英日,都知道馬英九就是「馬統」,就是「馬中」。可憐的是,馬英九為了大選,好不容易的「脫統」假象,依然騙不過人,反而多了「支那男妾」的外衣。如果日本人都騙不過,台灣人會上當? 

(作者為《當代》雜誌總編輯)

走路工與夜渡資

by oragetw 2007/11/25

高雄市長選舉黃俊英發放走路工案,高雄地院作成極具爭議性判決,合議庭法官認為,五百元走路工應非意在買票對價之不正利益,係參加該活動者的「工資」,非屬交付「賄賂」對價,因此判決發放走路工的古鋅酩、蔡能祥無罪。


同樣是走路工事件,羅文嘉競選北縣長時的發放人則被判有罪,兩邊的判決一人吹一調,看在納稅義務人眼裡,只覺得台灣廟宇雖然多,獨缺一座司法廟,怎麼說呢,台灣法院跟樂透簽注站一樣,輸贏看運氣,不虔誠多拜幾拜,怎能碰上一個像樣的法官呢!
黃俊英走路工案中,法官認為走路工是參加該活動者的「工資」,不是賄選,這個「見解」讓納稅義務人又驚又喜! 走路工如果是工資的話,那全台灣歷年來都沒有賄選事實,因為樁腳絕不會恬不知恥的說:「我給您送買票錢來了」,當然是美其名叫做「走路工」嘛,活在台灣真實社會的人民誰不知道,當然,終身埋頭苦讀、求取功名的秀才們可能比較不食人間煙火,太純也太蠢。
這就好比「夜渡資」,總不好意思直接叫作「賣淫錢」吧,法官該不會光看字面,以為是陪人家過夜、蓋棉被純聊天的工資,廢話!當然跟賄選一樣要有個好聽的稱謂,難道法官純潔到以為拿「夜渡資」只要陪過夜,不用脫褲子嗎?!
納稅義務人怎能不又驚又喜呢,喜的是法官純潔有如白紙,諒必不會有「衙門兩邊開、沒錢別進來」的官僚氣息;驚的是這樣不食人間煙火的法官,竟然跳入火坑、判定錯縱複雜的社會事!判決又說,『五百元衡諸經驗法則及社會常情,應非意在買票對價之不正利益,非屬交付之賄賂對價』。

這更顯露法官純潔如白紙、社會經驗不足。再以「夜渡資」為例,平平是賣淫,也有數百元之譜,乃因老鴇、保鑣等層層剝削,正如買票錢經過大、中、小樁腳層層賺取價差,到選民手裡已經所剩無幾,豈能因為區區五百元而認定非賄選呢?
僅臚列上例,尚盼太純或蠢法曹垂鑑,「夜渡資」是要脫褲子的,「走路工」當然也不是散步工資,納稅義務人拜託您啦!

曹興誠與法國狼

by楊斯棓 2007/11/25

  曹某近來用大登廣告的方式跟政府叫陣,引來高分貝回應,之後繼續回擊政府,本期(570期)今週刊更刊登曹先生的專訪,筆者詳加拜讀,就是不願曲解曹老真諦。

  解析曹文,曹某想勸說台灣人,一是放棄走向法理獨立這條路,二是走上被中國統一後,台灣在經濟上可望有好日子過。曹某自謂「希望把中國《反分裂法》中 對台動武的引信全部拆除」,問題是,中國老早就對台架設幾百顆飛彈,試問曹某有否能力讓中國先拆掉一顆飛彈就好?讓我們先感受一下中國起碼的善意!曹某又 說「今後如果對岸要統一台灣,要先經過台灣人民的公投」,如果曹某所倡的公投是這種公投,那兩次廣告的錢都是白砸,因為黨外時期的政治領袖本來就是倡導 「台灣人民公投自決」,只有統派說要投十二億人一起投,當曹某也認同「台灣人民」才是公投權利的行使者,這和長年綠營的主張可有二致?只是請教曹先生,如 果中國想統一台灣,台灣人民公投拒絕被中國統一,中國的下一步會是什麼?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天安門事件被屠殺鎮壓的是誰?

  曹某答覆今週刊記者時表示「我登廣告的出發點,是希望把觀念講清楚;執行,我懶的管,也不會管!」又補充說「落實的部分,是下屆總統的責任。」

  這樣的邏輯,讓我想起一本陳沖所作,名為《法國狼與貓頭鷹》的書,書名乃摘錄其中一篇文章標題,該文提及一匹名為Grisdos的法國狼,領導狼群征 戰獵食,某日獲知被深谷激流所隔離的彼岸,適合久居,但卻不知如何跨越屏障,遂二度請教森林智者貓頭鷹之高見,一次獲告知可化為鳥,振翅飛越,另一次則獲 告知可化為魚,泅泳渡河,如此即可克服天險。事實上此二建議絕非狼群所能辦到,Grisdos不得已乃第三度求見貓頭鷹,不料貓頭鷹面無表情的回應:「我 只負責出主意,至於如何執行,那是你們的事」。

  貓頭鷹不切實際的變鳥變魚之論,我們何須自陷它的隨興之言。

  曹先生說現在總統大選是五五波,「馬英九跨不跨得過省籍問題是關鍵」。我不認同,法國總統Sarcozy動人的演說提到「成為法國人是建立在個人以國家認同為基礎的自我認同上」,馬英九的國家認同如果有問題,才是他敗選的關鍵,馬英九的省籍,絕對不是問題。

被放大的阿里郎及其倒影

by 慕容理深 2007/11/25


由於我國近年來的整體經濟成績不錯,熱衷於唱衰台灣的政客與媒體乃紛紛轉移陣地,以外國的經濟情況來製造我們落後於人的印象。走出金融風暴的南韓近年來有 許多引人注目的表現,再加上韓劇在台灣蔚為風潮,於是這批人常常假借韓國的例子,來矇騙國人說我們是如何如何不行。最近,韓國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又被他們拿 來大做文章。這其實只不過是故技重施,不過,還真的有不少人老老實實地,甚至傻楞楞地相信。難怪這種宣傳伎倆可以被一用再用。

陳凱劭、杜震華、勞委會之分析釐清

所謂的「南韓大學畢業新生平均年薪為百萬台幣」根本是以訛傳訛。數日前,陳凱劭先生已在其部落格中考證其來龍去脈,揭露了中廣新聞網如何扭曲《朝鮮日報》的報導:

〔Opensalary的〕調查對象係「1000人以上大企業」,是該則新聞最重要的關鍵字,顯示南朝鮮該項調查,對象是該國頂尖的大學畢業生薪資,並不是一般大學畢業生薪資! 所以,這則新聞本來看看就算了,沒有跟台灣比較的必要。

這廝傳回此新聞,並加工過以後,哇,不可收拾了,兩個多月來,經統媒推波助瀾,全台灣的人都以為韓國隨便阿貓阿狗大學生都月薪7-8萬,年薪百萬。(陳凱劭,陸廣新聞網不識字兼嘸衛生:南朝鮮大學畢業生高薪之謎,2007年11月15日)

人家《朝鮮日報》明明已經自行把新聞內容譯成漢文,中廣還(敢)寫出那種報導,若非程度太差,就是別有居心。

除了陳凱劭先生的解析之外,任教於台大國發所的杜震華教授也看不下去那種以訛傳訛的論述,特地為文投書《蘋果日報》,以經濟學者的專業,從物價水準、敘薪制度等角度來估算、說明,韓國大學畢業生其實並沒有比台灣的好過:

根據美國中情局推估的台、韓2006年購買力平價人均生產計算,韓國物價應為台 灣的1.48倍。許多人不相信韓國物價如此之高,但由許多案例可以看出這種物價差距實非臆測:《工商時報》9月11日報導,韓國首爾一間公寓的年租金為3 千萬到5千萬韓元,約為台幣110萬到 180萬元之間,換算月租金為9萬到15萬元台幣,約為台北市一般公寓租金的3倍。韓國大學生即使賺到7萬元台幣,也租不起一間首爾的公寓,但在台北市3 萬元台幣應該是可以租到公寓的。〔...〕

依照經濟部投資處的資料,韓國在2006年開始實施年薪制,退休金併入年薪,而台灣卻還是在月薪外另計的。如果這項資訊正確,進行兩國比較時,台灣大型企業的月薪也許還要加上近一萬元台幣才合理,這還不談台灣大企業的年終獎金等其他因素。再加上韓國租稅較重,請問哪一國的大學畢業生會比較好過?(杜震華,〈韓國大學畢業生比台灣窮〉,《蘋果日報》,2007年11月19日)

次日,勞委會總算應杜教授的呼籲,發新聞稿澄清。我將其重點摘錄於下:

  1. 調查僅調查大公司及薪資水準較高之部分行業計1,336家,尚無法代表該國整體畢業生薪資水準

  2. 上項調查之薪資定義除了經常性薪資以外,尚包括獎金、特別津貼、加班費等,而我國僅調查「經常性薪資」

  3. 依IMF 2007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推算,韓國物價為我國之1.47倍,據此若扣除物價因素,韓國大學畢業生薪資為4.8萬台幣

  4. 根據本會職類別薪資調查,將100人以上事業單位加以整理,大學畢業專業人員起薪(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0,789元,研究所為35,580元,此尚未包含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特別津貼、加班費等。另根據IMD 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2006年韓國之年工時為2,439小時,為我國2,256小時之1.08倍。若將相關因素調整至比較一致的基準,則我國畢業生與韓國差距有限,並非報載相差2至3倍。

勞委會的說明與杜震華所言相去不遠,兩者都告訴我們: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並不比南韓的差。


南韓之教育與勞工統計

勞委會其實可以找更多的資料,不必囿於媒體關於韓國的報導。

根據韓國勞工部的2006年統計,該國具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受薪者平均月薪為2636000韓元,換算成年薪是31632000韓元。請注意,這是所有具有大學以上(包括研究所)學歷者的平均薪資,並非指剛踏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

以南韓全國而言,總平均薪水大約是年資未滿一年者平均薪資的1.435倍。按這個比例來換算,韓國大學畢業生進職場第一年的年薪,包括固定薪資與額外給付在內,接近22043205韓元。

以去年的韓元對台幣的平均匯率換算,約合台幣752684元。再按韓國物價為我國的1.47倍換算(IMF數據),年薪相當於新台幣512029元。由於這個數值包含了研究所以上者的部分,所以 實際上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年薪在新台幣五十萬以下,也就是說,不到中廣所謂的「南韓大學畢業新生平均年薪為百萬台幣」之一半!差額部分,中廣要不要付給韓國人? 哈哈!

根據勞委會的統計,2006年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6700元。將此數字乘以12,可得平均基本年薪320400元。這個數字並不包括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特別津貼、加班費。若把這些加上去呢?

以全國平均而言,非經常性薪資(含加班費、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之績效獎金與全勤獎金等)相當於經常性薪資的22%。按此比例推估,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後第一年的年收入平均可能達39萬元。一般而言,新人的年終獎金會比較低,所以用最保守的方式只加上半個月的年終獎金,我們可以說, 合理的平均值應介於33.4萬到39萬之間(此金額並不含資方所付的保險費、退休金等非薪資報酬) 。

這個數字比韓國那個含博碩士收入在內的 51.2萬低,但無論如何,雙方差距遠不如媒體所宣稱的「兩、三倍」那麼多。而且,即使這樣比較也還不夠合理。正如上圖所示,韓國大學畢業生在同年齡層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遠比台灣的低

目前台灣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超出專科畢業者甚多;而韓國專科的畢業生則僅略少於大學。

以2005年來作比較,當年夏天,台灣包括高職生在內的高中畢業生總數為 218392 人, 而秋天開學後,大學一年級學生共計214434人,若不考慮重考生的話,等於有98.2%的高等中學畢業生進了大學。同一年的南韓高等中學畢業生共有569272人,大學新生名額是323537人,所以只有56.8%的高等中學畢業生上了大學。到這些人大學畢業時,上述比例不會改變太多。所以,在學校唱完驪歌後,台、韓兩國勞動市場所接收到的畢業生結構大不相同

用個比較粗糙的比喻來描述:台灣企業主面對的應屆大學畢業求職者是同一年齡層所有人之中的第 1名到第98名,而韓國企業主則是在第 1 名到第44 名之間挑選。以中間值而言,一邊是排名第49,另一邊是排名22,所以,即使兩國的勞動、物價等所有經濟條件完全一模一樣,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也不 可能相同。換言之,以台灣來作對照,南韓的大學畢業者比例偏低,所以他們在就業市場上比同輩的韓國人相對「價值」偏高。若忽略這個最基本的要素,而直接從台、韓各抓一個薪資數字來比較,結果必然會牛頭不對馬嘴。諸葛亮曾勸阿斗不要「引喻失譬」,若劉備與孔明在台灣復活,看到現在的媒體如此胡扯,劉備就算是三百顧茅廬,孔明想必還是不願意下山淌渾水。

話說回來,韓國高等教育的學生名額分配比例比較像幾年前的台灣,專科的份量仍然相當高。台灣雖然在2003年時大學畢業生數量才開始高過專科畢業生 (晚了韓國兩年),但2005年時兩者比例已高過二比一;到了今年,兩者比例則已高達四比一。反觀韓國,至少以2005年的情況來看,兩者總數仍無太大差 別(右上圖)。

也 許有人讀到這裡後,會開始怪罪台灣大學生的比例太高。其實,南韓也跟台灣一樣,逐年往提高大學入學比率的方向走。1995年時,南韓有649653名高等 中學畢業生,但大學新生的名額只有253180人,也就是說,只有39%的人有希望進入大學的窄門。而如前所述,這個比例到2005年時已上升至 56.8%。

南韓具有大學文憑者的比例逐年上升,是否會影響到他們的平均薪資水準?左上圖的統計以高中學歷者的平均薪資為標準(=100)來呈現學歷所造成的薪 資差異。由此統計可見,比起十五年前,韓國大學文憑相對「貶值」的程度足令現在的韓國年輕學士們大嘆生不逢時。不過,更悲情的是專科畢業生。十年來,他們 的平均薪資在整體均線以下持續走低。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阿里郎要怪誰?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好像都不對,怪阿扁好了!Orz

總而言之,所謂的「南韓大學畢業新生平均年薪為百萬台幣」是近年來台灣媒體圍繞著阿里郎所編造的「阿里不達」論述之最新產品。誠如前引杜震華教授大作所言:

顯然這又是台灣媒體誇大報導的一個案例,有意或無意之間,以這種混淆的報導來「擾亂」民心士氣,令人費解。

「令人費解」恐怕是杜教授欲言又止後之婉轉說法。媒體一而再、再而三的誇大與混淆,所為何來?「正解」其實就是本文開宗明義所說的:唱衰台灣。 媒體經年累月地藉唱衰台灣來削弱本土政權的正當性與民意支持,換言之,媒體一直在拼選舉,未曾稍息。


深入的 vs. 膚淺的...

若要用用更簡潔有力的語言來總結這場新聞烏龍,容我借用朱立熙先生之近文韓國經濟真的很危險!的最末一句話:「別再拿韓國經濟來唬爛了!

朱先生是台灣少有的知韓派。他在那篇文章介紹了在日本極受重視的一本新書《本当は ヤバイ! 韓國經濟--迫り來る通貨危機再來の恐怖》(真的很危險!韓國經濟--通貨危機即將再度來臨的恐怖),非常值得不願意受台灣媒體欺騙的人一讀。拜託大家告訴大家。

台灣有像朱立熙這樣的人習於深入地探究事情,同時也有一些人硬是要停留在膚淺的層次。

直到11月22日之前,本文首節所介紹的三份資料已為社會大眾釐清真相。只要讀懂其中任何一篇,必可明白媒體的膨風吹噓。偏偏國民黨籍立委李嘉進在 當天還要以「台灣和韓國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差了幾倍」來質詢青輔會主委鄭麗君。鄭麗君拿著勞委會日前的說明資料來答詢,李嘉進卻以「沒采妳生水水又年輕」之 詞批評鄭麗君不配接受質詢。鄭主委向會議主席抗議這種人身攻擊,李嘉進立委竟然還接著說「看到這種人他X的就噁心」(來源:東森新聞,2007/11/22 13:58,詳細議場對話請見阿茶的文字紀錄妙子轉播的影音檔)。照這樣看來,國民黨那個被千夫所指的「他,馬的」廣告絕不是什麼擦槍走火的產品。


...以及沒誠意的

事後,李嘉進說「如果講的這些重話,讓有些人聽了不是很舒服的話,我願意來表達我的歉意」(來源:東森新聞,2007/11/22 23:19)。好個「如果」!這種心態跟「如果你被我揍了以後,覺得不是很舒服的話,我願意來表達我的歉意」有何差別?!李嘉進名列下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若您想把他再送進國會,就在不分區選票上選國民黨吧。

話說回來,這個「如果...我願意道歉」的句型並非只有李嘉進一人使用。且看此例:

「我說他是不是膽被割掉了,後來我才知道張院長他的確是做過膽的移除手術,如果這樣子,會讓張院長感到不舒服的話,我願意為這件事向他表示歉意。」 (東森新聞,2007/11/07 19:40

說這句話的人名喚馬英九...沒錯,就是李嘉進的那位國民黨同志。同志,同心之士也。

□ 〔資料來源:慕容理深のblog

韓國經濟真的很危險!

by 朱立熙 2007/11/24

2006年7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忙著趕寫書稿,有一位自稱是「中天新聞」的記者打電話來要訪問我,請我以韓國問題專家的立場來評論「韓國將引進台灣勞工」的新聞。

我當時的直覺反應是,「請告訴我,這消息是從哪裡來的?」「是我們今天收到的外電報導。」「請問是哪一家外電?」「讓我查一下……。」然後支支吾吾沒說出來。「我每天看韓國的新聞,但怎麼沒有看到這一則新聞呢?」「喔,是嗎?……那你能接受我們訪問談一談嗎?」「沒有的事情,要怎麼談?又要我怎麼評論?」我當下就拒絕了。

當天晚上我還特別留意了中天電視,並沒有播出這樣的新聞。幾天之後,網路上出現了,是引用「中廣」的報導。然後,這一條假新聞就在網路上被無限轉傳。大家利用電子信件大肆傳播,以訛傳訛。後來各路名嘴又在談話性節目擴大渲染,以這條假新聞痛批民進黨政府執政無能,讓民生凋敝,失業率攀高,所以只好到韓國去當外勞。

一年多來,三不五時就會在電子信箱收到這則新聞,我實在懶得理會,就立即刪除。稍有時間的話,我會回信告訴來信者:「謠言止於智者,智者不會散佈這種假東西。」但是網路上已經欺騙過多少台灣的「愚者」,就不得而知了。

泛藍媒體與藍營的失業學者聯手炮製這個假新聞,在第一時間被我質疑之後,不敢播出,卻轉從其他管道放出這則百分之百的假消息。如果當天我接受訪問,豈不是替這則假新聞背書?還好我沒有上了泛藍陣營這個卑鄙的當。

最近,又有人在媒體上討論韓國經濟的優勢。東森新聞並且做出南韓大學畢業生起薪台幣七萬元,讓台灣大學生震驚之餘更加痛恨政府經濟施政的無能。媒體上連續的「揚韓抑台」聲浪不斷,即使引用的數據錯誤百出,或是只見表象而以偏蓋全,但是「假借韓國唱衰台灣」的意圖昭然若揭。國民黨的電視文宣,甚至找來一位「五流」的韓國人,來批評台灣政府只會拼政治,不會拼經濟。(美國人或日本人絕不會笨到介入外國政爭,並替外國政黨當宣傳工具,而且此君來台七年不會說華語、還說得一口爛英文,所以我才批評他是「五流」的韓國人。)

像東森新聞那種弱智媒體、腦殘記者炮製的新聞,根本不值得智者浪費時間去回應,繼續散佈謠言遲早會被戳破牛皮,只會讓它的媒體公信再度淪喪。但是一些學者或民進黨政府對「揚韓抑台」的回應,只讓人看出他們對韓國經濟的本質問題毫無瞭解,也不肯認真下功夫去研究,在謠言已經如此滿天飛的情況下,回應的論述對社會大眾幾乎毫無說服力。

問題就在於,南韓經濟果真有台灣泛藍學者與統媒所形容的那麼好嗎?它的真正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沒有人能夠具體舉證它的弊端,讓那些拿韓國來唱衰台灣的人能夠立即閉嘴呢?讓我舉日本專家如何看南韓經濟當教材,來給泛統學者跟腦殘記者上一課吧!

今年九月中我利用參加世台會論壇之便,在大阪梅田驛的「紀伊國屋書店」買了一本才出版不久的新書:《本当は ヤバイ!韓國經濟——迫り來る通貨危機再來の恐怖》(真的很危險!韓國經濟——通貨危機即將再度來臨的恐怖)。這本書在七月三日第一刷上市,我買的是七月三十日發行的第四刷(不到一個月之間就能印行四刷,顯示它在日本受關心的暢銷程度)。作者三橋貴明服務外商IT科技企業多年,2005年取得「中小企業診斷士」資格,目前從事各國經濟的分析診斷與諮商工作。

這本書光是看它的目錄頁就很嚇人——第一部:陷於惡性循環的韓國經濟、第二部:崩潰中的韓國社會。各章的標題則是——第一章:六項赤字、第二章:泥沼中的國際收支、第三章:日圓「套利交易」(Carry Trade)的逆襲、第四章:通貨危機再來的惡夢、第五章:韓國出口企業的實態、第六章:可怕的全教組與教育平準化、第七章:殖民地經濟大國、第八章:留守父親的悲慘現況、第九章:嚴重的國內空洞化、第十章:「綜合股價指數」(KOSPI)最高值的疑惑、第十一章:崩潰中的韓國社會、第十二章:激增的出走(脫南)潮、第十三章:GDP成長5.0%之謎、第十四章:新聞報導的可信度。

本書開宗明義就引用「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理事會」(ESCAP)在今年四月十八日發出的警告說,在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國家當中,韓國、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四國,極可能再度遭逢通貨危機,其中「以韓國面對金融危機的『脆弱性』最高」。作者指責,這項警告並不被日本媒體所注意,實際上在他本書完稿的今年五月,韓國經濟持續惡性循環,正面臨著高度的危機。

韓國經濟的「惡性循環」指的是:短期外債激增→資本收支盈餘增加→韓元升值→出口企業不振→經常收支赤字→國內資金不足→短期外債激增。週而復始地惡性循環不斷。



接著,書中引用南韓「朝鮮日報」一月二十二日的報導說,「韓國經濟已到了政府、家庭、企業『三重赤字』的火燒車地步。」作者進一步指出,韓國經濟正處於「六種赤字」併發的狀況:經常收支赤字、資本收支赤字、政府財政赤字、家庭收支赤字、企業收益赤字等五大赤字,還加上全世界僅見的「中央銀行赤字」(p. 14~16)。才讀完第一章,就已經讓人怵目驚心了,

在本書之前,2007年2月22日網路新聞「亞洲時報」(Asia Times)在一篇評論(Economic crisis closing in on South Korea)中就已指出,到去年底,南韓的「短期外債」(即一年內必須償還的借款)累計已達到1,200億美元,佔整體外債的46%。值得注意的是, 1997年爆發東南亞經濟危機時,泰國的短期外債佔外債總額的比例,也不過是43%。

這篇由市場投資風險分析師Jephraim P. Gundzik撰寫的評論進一步指出,1997年南韓的短期外債在外債總額中的比例超過60%,但其構成與今日有很大不同。90年代中期,南韓短期外債急劇增加,都是大財閥企業造成的。

而去年的短期外債膨脹,則是南韓的商業銀行所導演(短期外債佔了2006年借進的整體外債的八成)。它們迫不及待地借入日圓,藉以擴大國內的住戶信用額度,從中獲得巨利。南韓人在房地產市場的大量投機活動,多數是用商業銀行的超低息日圓貸款來支付分期付款的。這樣,不少南韓家庭便被日圓走勢套牢。若日圓升值,勢將引發很多南韓家庭拖欠分期付款的問題,而南韓銀行則不得不吞下苦果。最近日元升值,南韓股市跌跌不休,就可以證明。

Jephraim P. Gundzik在文中指責,金融危機的陰霾其實在2006年就已顯現,韓國的商業銀行大量借進低利的短期日圓資金,也就是「日圓套利交易」(Yen Carry Trade)提供房地產炒作,同時讓南韓企業把資金大量投資到海外,顯示內需市場的低迷不振。2006年流到海外從事組合證券投資的金額達220億美元。

Jephraim P. Gundzik和三橋貴明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短期外債如此暴增,加上國際收支赤字、出口萎縮導致企業純益銳減、日圓套利交易的反噬等交相作用之下,結果就是導致韓元暴跌、外匯存底減半、股價崩盤,只要國際金融作手伺機進入翻雲覆雨,就可能釀成第二次金融危機。

短期外債的激增,反映了韓國人玩金錢遊戲的特質:「專玩別人的錢——你的錢就是我的錢」,「以債養債——借新債還舊債,也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手法永遠如出一轍,九七年金融危機之前如此,之後更是如此。(1997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許多南韓失業者流浪街頭成為露宿族,靠慈善團體供應伙食接濟。這些形同乞丐的露宿族,每個人都有七、八張信用卡交替使用,蔚為奇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第三季,南韓的總外債已達2494億美元,這是歷史的新高紀錄,遠遠超過1997年9月金融危機時的1774億美元。數據已充分顯示,韓國距離第二次金融危機確實已經不遠了。

還有一個外界鮮少注意的事實是,南韓地下經濟活動猖獗,主要的金融投機又以房地產炒作、短期資金(地下錢莊)借貸等為大宗。地下金融活動之興盛,從 1980年代以來,就佔了國民總生產的一半。這是金融制度健全的國家所無法想像的情況,一般投資銀行家或市場風險分析師根本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南韓獨特的經濟現象。

光從前述的這兩項玩錢特質,就可知道台灣人玩錢的稟性與金融產業的體質,比韓國正常也健全太多了。韓國人一向玩別人的錢絕不手軟,而且總是借別人的錢來花、來裝闊,也喜歡打腫臉充胖子。這就如同他們「重外表」的民族性(俗諺說:寧可家裡失火,不能掉進毛坑),導致整形手術成習,作假與文過飾非也蔚為社會風氣。

本書第二部「崩潰中的韓國社會」,舉出的社會現象與實例,讓人對韓國除了「瞠目結舌」之外,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第五章指出,由於原油與韓元價格上漲,今年上半年韓國的上市公司中,十家有三家是赤字。其中的招牌企業,像「現代汽車」與「浦項製鐵」的純益更是大幅減少。十大財閥企業之一的LG,去年(2006)的營業額比前一年成長了6.6%,但是純益卻大減了91%;「現代汽車」的純益則減少了35%;「三星電子」從今年第一季起,半導體部門的獲利銳減,純益減少了15%,是2003年第二季之後,四年來最差的獲利。

三橋貴明也寫到韓國大學的學費,一年高達一千萬韓元(約合台幣35.7萬),已經與日本的高學費無分軒輊,但是韓國的平均個人所得卻只有日本的一半不到。而且現在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只有49.2%,也只為日本百分之百就業的一半。所以,縱使韓國只有一半找得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起薪真的是七萬台幣(是東森記者起薪兩萬四的三倍),他的薪水付掉高價的房租與償還助學貸款,還有多少可以用來因應高物價的生活開銷,實質價值究竟還剩下多少,台灣大學生其實也可以不必羨慕了。

「崩潰中的韓國社會」這一章指出,由於房地產的投機炒作猖狂,2006年韓國主要都市的不動產上漲率高達20%,為亞太地區漲幅最高者,但是當年的物價上漲率只有2.9%;今年一月底發行的「韓國經濟月報第143號」則指出,2001~2005的五年間,首爾江南地區的高級公寓上漲了263%。首爾相同坪數的公寓,一般價格是台北市的三倍。韓國的房地產何時會泡沫化,任誰都沒有信心。

為了支付房屋貸款與信用卡開支,韓國的家庭負債也創下史上新高,到去年底為止的家庭借款總額為582兆韓元,比前年增長了11.6%。以信用卡來支付房貸和消費支出,使得信用卡借款也達到高峰。而582兆韓元的家庭債務,也超過了1997年金融危機當時的三倍多。許多韓國人是靠借貸次級房貸來購屋,而且採多重交互擔保,當不動產價格暴跌時,所導致的連鎖波及效應將不容小歔。

2007年三月中旬,次級房貸的風暴開始從韓國各地的地方銀行引發,後續效應將導致不動產泡沫化或金融體系的混亂與崩解,韓國人莫不屏息以觀。

由於信用高度膨脹,處於破產邊緣的信用不良者,只好轉向非法金融機構(地下錢莊)借貸。據統計,一共有564萬人利用非法金融,佔了韓國人口的12%,也就是相當於三分之一的家庭,是靠著200%的高利率在過活,如此導致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連鎖倒債的情事經常發生,因而自殺的人也不少。

所以韓國又被形容為「國家級的借款地獄」。為了討債,動員幫派組織施以暴言暴行、挾持監禁、殺害,強迫割賣器官、簽署「放棄身體切結書」,甚至人身買賣等像地獄般的醜惡行徑,在二十一世紀的文明韓國仍是常有的事情。數千名流落到美國、澳洲、日本去賣春的女性,都是償還不了債務而被迫出國賣身。

由於在韓國生活與就學、就業的壓力實在太大,加上價值觀與意識型態兩極化對立、社會差距與疏離日益擴大,迫使許多南韓人民選擇「外逃」,也就是所謂的「脫南潮」(相對於逃離北韓的「脫北者」)的興起。美國國土安全部2006年11月發表的統計顯示,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人數第一位是韓國人,共有86600 人,而目前共有一百萬沒有居留權的韓國人滯美不歸。

事實上,韓國人民厭惡自己國家、想出走海外的現象並非始自今日。2001年「朝鮮日報」針對20~30歲的薪水階級所做的民調就顯示,有88%的年輕人想離開韓國、移民到其他國家。2005年梨花女子大學的校內刊物所做的調查則顯示,有62%的該校學生表示「來世不想生為韓國人」。2006年八月底「世界日報」以八千人為對象所做的網路民意調查結果,有69.7%來世想出生在先進國家,只有7.9%的人還想生為韓國人。

世界上真的很少見到一個國家像韓國一樣,充滿如此兩極化的爭議性,連自己的國民都想棄而出逃。極端的民族性、作假成風的價值觀、以債養債的玩錢術、「非信用」社會等等,在在都和台灣人不同。欣羨韓國表象的經濟成就時,台灣人不妨想想:「借別人的錢買名牌穿來裝闊,而且一直過著被追債的日子」,這種事你學得來、做得來嗎?

拜託大家,別再拿韓國經濟來唬爛了!


後記:
一、《本当はヤバイ!韓國經濟——迫り來る通貨危機再來の恐怖》這本書,九月中旬購買於大阪,十月間在台北讀完,十一月下旬在洛杉磯動筆撰寫本文,完稿於感恩節假期。而且,是由台灣人讀日本專家診斷韓國經濟之後,再寫出來給台灣人看。時空轉折過程饒富趣味,也充滿環環相扣的國際互動,身為國際化時代的台灣人,對於周遭國家的真相,實在不能再見樹不見林或不求甚解了。

二、這本書的內容有許多「純經濟」的論述,也引用不少數據佐證,我無法逐一詳細引述。但這本書值得翻譯成中文出版,讓台灣人對韓國經濟的真相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讓意圖假借韓國唱衰台灣的飯桶學者與名嘴能夠從此閉嘴。

三、不過,我好奇的反而是,難道是政府部門的本位主義、各自為政的心態在作祟,還是駐外人員的「不作為」、甚至是扯後腿嗎?否則,這樣的日文資訊何以在過去半年間未見被政府部門引用來反駁以杜悠悠眾口呢?台灣的公務員、尤其是駐外人員真的需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