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星期專訪》核四公投大騙局 無核缺電是謊言


黃以敬 2013/04/29

國際電力學權威教授陳謨星。(記者方賓照攝)
核電廠改裝專家主任工程師郭國榮。(記者方賓照攝)

立院朝大野小的現實下,國民黨強力動員、初審通過核四公投案,使得核電安全的專業問題正式變成政治操作問題,曾應邀出任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第一任委員的美國德州大學能源中心主任陳謨星教授批評,這將是一場「大騙局」的公投,台灣根本不了解核電真正昂貴的成本、核廢料迄今無解,而台電威脅民眾「不用核電、電價將漲四十%」更是謊言,台電只要好好節電、提升發電效率,就可省下好幾座電廠,根本不用核四。

台電統包建廠 核四最大問題

Q:核四安全備受詬病,馬總統認為環團沒看過核四不能討論,但他沒看就宣布推動續建,監督核四七年的核電專家林宗堯卻哽咽「無法為核四安全背書」。身為電廠專家,如何看核四?拼裝車還是賓士?

A:郭國榮:我曾到核四參觀並聽簡報,但就算在美國電力公司擔任多年工程師,也無法肉眼看出核四的實際問題,馬總統怎會以為去核四走馬看花,就可知道牆裡有無寶特瓶?

就如媒體報導馬總統巡視核一廠,發生水閘門關太慢的缺失,竟指示平常關閉閘門以防海嘯,有必要才啟用,殊不知這出水閘門是須開著,以排放冷卻渦輪用過的蒸氣而產生的熱水。官大學問大、充內行就要續建核四,只怕讓問題更大。

核四是「拼裝車」並非最大問題,最讓人擔心的是沒有核電建廠經驗的台電自己統包。很多施工問題不是肉眼就可察覺。例如反應爐到蒸氣渦輪的管路,須承受高壓(一一○○psi)和高溫(攝氏二八五度),每個焊接點都須經放射線照相檢查,否則動輒有輻射的蒸氣會外洩。核四反應爐圍阻牆有無足量鋼筋,混凝土施工有無足夠強度?現在根本無從察覺。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水晶河(Crstyal river)核電廠,就因發現反應爐圍阻體牆上被不當打洞,估計須花三十四億美元(一千多億台幣)修復,決定提前除役。

近期各地大地震不斷,但有台電官員說國內核電廠耐震度足以抗震。但事實上,日本的核電機組耐震度在二○○六年後有提高,例如福島電廠是○.六一g,而三一一強震在福島一廠測到的東西向最大加速度量測值就曾高達○.五六g,已達電廠耐震度臨界值。而台灣核電廠的安全停機地震值都沒超過○.四g,能耐得了多少強震?

核四廠隨意改變設計及施工不實,早被多次開罰、糾正。目前台電調去做核四安檢的工程師,大多只是台電操作及維修的人,自己員工能看出多少問題?請的國外專家又多是核電業者人員,也不能真正為台灣自建的核電廠安全負責。

陳謨星:光是圍阻體發現尿液寶特瓶就是國際笑話,如要把最攸關安全的圍阻體打掉重做,要再上千億。美國能源部部長最近更已宣布要全面提高核電廠安全標準,台灣電廠如要達那種標準,還要再投千億美元,台灣不太可能。

Q:政府及執政黨強力通過核四公投案初審,公投可以解決核四安全疑慮?

A:陳:這是台電及經濟部最大「騙局」下的公投,台灣電力被台電壟斷,民眾根本沒法得到發電的真正數據,如何做正確判斷。

台灣電力壟斷 民眾無從判斷

郭:目前台灣的是「鳥籠式」公投、是玩弄投票人數很難超過屆齡公民人口半數的政治遊戲。需要民眾發揮更大智慧。

美國紐約州Shoreham核電廠,離曼哈頓一百公里,花了六十億美元(約一千八百億台幣)、一九八四年完工,雖得到NRC核能會的發電執照,但有超過七十五%居民反對,光是緊急疏散計畫沒通過當地郡(county)政府認可,電力公司只能廢廠,後來利用原址改建天然氣和風力發電廠,創造更大經濟價值。

台灣核一核二、核四附近八十公里,就有七、八百萬人口,人民須更嚴格把關。新北市要舉行地方性公投,鑒於全國性公投已成執政黨掌控的政治遊戲,就看地區民眾如何展現民意、守護家園。

Q:日本福島核災後,廢核民意高漲。但支持人士強調核電是最便宜的,核電成本該如何計算?核電會產生核廢料、可算乾淨發電?

核電成本計算 台電一直低估

A:郭:台電公布的核電成本從最早每度○.七元左右,二千年則說每度約二.七元,但其中運轉、維修和核燃料費用大多計算不夠正確,且沒包括真正的除役或核廢料成本。據美國能源部(DOE)精算各類型電廠發電成本,核電每度就至少要約三.三四二元台幣。台電一直低估核電成本。

陳:台電過去在核四計畫分析資料中,將核電運轉維護費寫為○.二○二元/度,燃煤則為○.四三九元、油○.三二八元、天然氣○.二二三元,完全不符國際事實,全球沒有核能的運轉費用比燃煤、燃油、燃氣都便宜的。

又如台電估核電建廠成本七四二八六元(約二四三五美元)/千瓦,天然氣為二九五一二元(約九六七美元)/千瓦,但美國近年實際為核電平均四千美元/千瓦,燃氣四百至六百美元。台電蓋核四成本只有美國的六十%,蓋天然氣廠卻是美國二.四倍至一.六倍?

而台電所提由淨熱耗率換算的發電效率,核能三十一.七五%(二七○九千卡/度)、天然氣則僅三十五.○七%(二四五二千卡/度)。但到了台電要招標大潭電廠,天然氣效率卻大增到五十五%至五十七%。顯見涉及拿低估的核電成本,去比被錯誤高估的天然氣發電成本,混淆國人對各種能源發電成本的正確認知。

郭:尤其各國對核廢料處理都還無解,美國的核電廠除役,要等一百年、將反應爐切成碎片埋入地底,估須五十多億美元起跳,但還無法徹底解決。台灣不可能輸外處理、也找不到掩埋地點,政府說二○五五年前要建最終處理場明顯是謊言,核廢料是幾十世代都無法負擔的社會成本。

Q:許多民意反核,但台電威脅會缺電或提高電價四十%,核四的發電(二七○萬千瓦/二七○○MW)找不到替代方案?

改天然氣發電 核廠轉型重生

A:郭:核四到這階段已不太可能改善安全結構,我建議認賠殺出、或是轉型成其他電廠。施工不良而放棄核電廠,美國有多次經驗。

例如俄亥俄州津默(Zimmer)核電廠,和核四問題最類似,由沒有核電廠經驗的營造廠承包,電力公司自己負責機器、管線發包,結果施工不良而遭核能會勒令停工,只能放棄、改成燃煤電廠。

又如美國密西根米德蘭(Midland)核電廠,原要建兩座八百MW壓水式反應爐,歷經十七年、花四十億美元、完工八成五,但施工不良造成地基下陷及廠房龜裂,又發生三哩島核災,地方人士反對,最後改成氣電共生廠,只花五年、五億美元(約一百五十億台幣),改建後發電高達一三七○MW。如比照,將核四改成天然氣電廠,估計約六百五十億就可解套。

陳:核四的取代發電非常多,只看政府及台電有沒有心,也考驗有無官員真正了解能源技術的發展。

我曾向經濟部建議,放棄核四,只要改建提升舊有的天然氣和燃煤廠發電效率,例如增加桃園大潭電廠的天然氣複循環發電量,把目前發電效率三十五%提升到國際普遍的六十%至八十%,就不需建核四,而花費不到核四的十分之一。

杜絕台電丟電 就不需蓋核四

政府也應對台電「技術監督」,檢視因技術落伍而「丟電」掉好幾個電廠。例如許多人建議可將台電發電備載容量比率由二十八%降到比照美國的二十%至十五%,即可省下大半個核四電力。

近期參觀核一廠,我問到「不平衡電壓」耗電率,亦即電力輸送到各端電器,一部分運轉馬達、但也有部分是讓馬達煞車,兩者不平衡落差若超過二%就是浪費電,台電人員卻說約五%至六%。估計如把不平衡率降到二%,每年就可省下一座核電廠。

Q:各政黨都口頭推崇「廢核家園」,但都欠缺落實。而支持核電者多把核電說成經濟問題,說沒核電會衝擊經濟、無法減碳,對台灣能源發展有何建言。

A:陳:核安及核廢無法解決,才真已使得核電產業在大多數國家走下坡,各國都在發展更多再生能源及天然氣。舊的火力發電廠,是可藉技術降低排碳,而台電總是說天然氣很貴,這是對國際潮流不夠了解,天然氣發電在不久將來一定會成為主流。

郭:核能燃料成本一直漲,國際天然氣則是下降。美國核燃料成本從二○○一年四.六七美元/每千度,二○一一年漲到七.○美元,天然氣則從二○○八年台幣九.八一元/立方公尺降到去年三.七三元。各國都有新的開採技術,也大幅提高天然氣複循環發電效率,美國就已將燃氣每度發電成本大降為台幣一.九元。燃氣發電比率到二○一二年達三十%,二○二五年將增到四十%,將取代核電及燃煤。

最近美國已能有效開採岩石中的頁岩瓦斯(shale gas) ,將開放出口,台灣進口天然氣價格(目前十九.五元)一定會降。就是台灣發電應轉型的方向。

檢討發電產業 拒被核電綁架

陳:風力發電也可提升發電技術而更穩定,美國德州風力比台灣不穩,風電卻已取代核電。

國際發電裝置,多朝小而美、更具彈性,台灣一個小型海島國家,卻愛蓋大電廠,蓋廠成本高又缺調度彈性,而扶植出民營電廠,台電又保證收購價格,均使發電市場被壟斷、價格扭曲,台電動輒可喊漲電價恐嚇人民及工商業。政府要花錢去辦無實質意義的公投,倒不如從發電技術到能源配置,真的走向國際、徹底檢討發電產業,台灣才不會淪為被核電「綁架」的犧牲者。

記者黃以敬/專訪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

【昨天的標題殺人】姚人多的發言逐字稿與澄清稿!

sophist4ever 2013/04/29

 是說幾天前中國時報以一則標題為「小英幕僚姚人多:台獨建國已沒市場」的新聞,引起綠營內部的極大風波。但是由於這個媒體素行不良,因此一直很希望看到姚人多先生到底講了什麼。果然讀到當天的錄音逐字稿以後,發現報導與姚人多先生的本意有不小的差距。姚人多先生的發言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姚先生認為「台獨」、「建國」這些空泛的口號,已經因為綠營提不出更有力的台獨論述而逐漸失去市場,應該要嘗試尋找更有效的新方式來推展台獨運動,個人部份贊同姚先生的看法。口號用久了總會有疲乏的一天,新時代就去想新的作法也是天經地義。姚先生很清楚的提出了「舊的口號式論述沒有市場了,我們要想新的辦法來推動我們的目標」。但是很明顯,中國時報的報導並不是這樣的,而且在姚先生的澄清稿裡,我們也可以知道,記者原先也不是這麼報導的,而是新聞在進了編輯台以後,被多次刪改,最後才「生產」出了這篇新聞。以下全文轉載姚人多先生當天發言的逐字稿與後來的澄清稿。

【當天的錄音文字稿】

姚人多:謝謝介民、謝謝主辦單位邀請。坦白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邀請我。我猜今天介民邀請我是因為我有曾經參與實際的政治工作,等等我的發言也是從這個角色來看,當然不是學者的身份,其實也不能這樣講,其實我還是學者啦,研究型學者。

我的發言會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民進黨和這份宣言的關係,洪財隆先生也會補充,我想我是蠻同意濁水剛剛講的,我是非常敬佩介民你們在做的事情,不只為台灣,或為中國或為華人世界在做的事情。我的見解是這份一份大家都同意,或是說不知道該怎麼反對的宣言,但是實行起來卻非常困難的一個運動。我先講我的結論,我的結論是覺得這個宣言非常好,這個應該由民進黨來提出,但因為種種限制跟種種框架,導致他今天一直沒有辦法提出類似這種路線、人權或是民主的一個大規模的運動來談兩岸,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深切的反省一下。

我先講一下我個人經驗,我今年冬天在北海道,接觸過一些中國的異議人士。我覺得最訝異的是,我問他們有沒有曾經接觸過來自綠營的學者或是政治人物,他們的答案是沒有,雖然我不知道我是政治人物還是學者,但我是他們接觸的第一個綠營的學者,我們一直認為說民進黨應該要多多幫助讓中國早日走入民主化的道路,我的想法是據我的觀察,也許等等財隆可以補充,民進黨跟中國公民社會的距離大到很可怕,甚至讓人很憂心。

那我接下來的發言會扣緊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困境並從這個困境來看這些困境和這份宣言的關係。其實民進黨在兩岸關係遭遇到的困境其實和這個宣言的提出和和運動有一些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我希望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講清楚。

第一個困境是,無法提出九二共識的替代物,我們都知道國民黨或馬陣營的九二共識尤其在選舉期間,九二共識事實上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們始終無法提出可以等量齊觀的替代物,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這樣負面表列,但是我們無法破解它。我這樣講當然是非常大的風險,這樣風險不是來自統派,而是來自獨派。我認為台獨、建國等口號已經失去市場,當然可以繼續使用,但是你要擴大、你要渲染,說服台灣大多數人民是支持這條路線,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是否有機會再次展開,我不確定,但至少近一兩次選舉應該還是蠻難的。所以這是第一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困境,那這個困境跟宣言有什麼關係呢,因為我是做幕僚的,我最大的工作就是撰寫文稿,我常常會用這種自我認同來給自己框架,我看到這個宣言就會想,這個宣言怎麼轉換成政治語言呢?怎麼樣把它寫在文稿裡面呢?你可以看到台灣跟中國的歷史,就是從反共、台獨、特殊國與國到阿扁時期的一邊一國,到馬的不統不獨不武,到蔡英文的台灣共識。我現在在想的是這個人權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的可能性,在政治市場和政治行銷有沒有賣點,有沒有說服力,不要講的太新自由主義,有沒有說服力?人權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有沒有說服力?我在思考這個問題。

第二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困境是,其實過去台灣有非常多值得敬佩的倡議者,但是在我的觀察,現階段很多台獨運動的主要倡議者其實已經無法倍社會上大多數成員接受,民進黨必須要思考的是說誰來代表台灣的本土陣營、誰來代表台灣的本土路線?然後,我覺得這個運動的知識份子,作為台灣本土路線的倡議者是合適的,但是民進黨在這個關係裡面,當台灣的本土進步勢力的倡議者的時候,民進黨必須要思考一下,我們和現階段這群人之間的關係。

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第三個困境是,民進黨無法說服台灣人民相信在民進黨執政,民進黨可以面對崛起的中國,就是說民進黨無法提出一套可以令人幸福的兩岸經濟政策。更直接地講,民進黨無法突破國共聯手所製造的鎖國大帽子。這個運動跟宣言和這個困境有什麼關聯呢,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台灣社會是非常保守的。因為台灣人民在思考兩岸政策的時候,priority是經濟利益、政治,人權是排在後面的。這個運動在做的是要改變台灣人民思考中國時的價值順位。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複雜、艱困的工程,我覺得光是靠民間社會的力量也許不夠,需要這個政治部門,尤其是需要反對黨,提供一些實質的合作關係好了,但是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台灣人投票是不看人權的,台灣人投票是看鈔票跟關係,換句話說,當這個運動拿去跟要國內各個政黨談的時候,我在猜,答案應該會是:非常好,樂觀其成,但是愛莫能助。所以那個答案其實是可以預見的。問題講白一點在於這沒有選票,我們要如何說服這個政黨,接受這個長久看來是一個終極價值的東西,但是短期看來是沒有政治利益的東西,可能需要一些努力。

第四個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中的困境,從上一次大選,我們也非常清楚的看到,套用在場主持人的說法,2012年是中國因素元年,這個困境在於,民進黨無法阻止中國共產黨跟中國國民黨聯手影響台灣的選舉、傷害台灣的民主,在這一點上,民進黨無能為力,目前無法阻止,2016年看起來好像也沒有任何可以阻止的跡象。在這個困境上,我認為,這個運動和民進黨是習習相關的,如何告訴台灣的選民這個模式——中國不能投票但是可以影響台灣人民投票,這個模式必須停止。

第五個困境,其實這跟宜中剛剛講的有一點相關,我們觀察到其實民進黨的一些leader有一些concern、保守或是保留,因為中國方面,如果我沒有搞錯,他們拋出的message是:我們願意跟民進黨談,然後所以民進黨的領導也知道要執政必須要跟中國取得某種程度的默契,確定中國不會再用第四種困境來傷害台灣的民主,所以民進黨的領導人,他們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台灣不要變成中國優先打擊的順位,換句話說,不要激怒他。這樣說起來蠻傷感情的,「不要激怒他們」國民黨是成立的,在民進黨內部也是可以成立的。我的看法可能財隆有些不一樣,財隆等一下可以補充。換句話說,我要講的是說,「不要激怒他們」如果作為反對黨的最高指導原則的話,那麼我們怎麼樣幫助中國民主化或是走向民主化的道路,我們怎麼樣提供中國的公民社會一些實質的助益、幫助,讓他們早一點重視人權、重視民主、重視我們所珍惜民主的生活方式。這是民進黨在我看來在兩岸關係遭遇的中五個困境,這包含政治、經濟的、本土勢力的,還有來自於一些執政的誘惑。所以我覺得,如果從民進黨的困境來思考這個宣言,我們可以看出,政治的和社會的在現階段的台灣還有一段明顯的差距,那這個gap如何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拉近,不要說拉近跟國民黨的距離,拉近跟民進黨的距離,這個在我看來都還要透過非常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我的comment就到這邊。

【姚人多先生的澄清】
4月23日,我應自由人宣言主辦單位的邀請出席座談會,會中我對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中提出五個困境。隔日,我所提出的五個困境被中國時報的標題簡化成「小英幕僚姚人多:台獨建國已沒有市場」。這篇報導見報之後,各種批評責難蜂擁而至,剎那間我被說成「台奸」或「統派」。對於這些扣帽子的動作,我個人沒有太大意見,畢竟知識份子的發言不是聖經,我們同樣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所以不管批評或責難,我都坦然面對。

第一時間,我選擇沈默。不過,經過將近一個禮拜的沈澱,我有以下說明與看法。

根據我私下瞭解,這篇報導記者原先的標題是「綠兩岸困境,姚:提不出92共識替代物」。不過,在當晚的編輯台上,這篇報導經過了三道加工程序。首先,中國時報決定把這則消息做大,於是,一個民間團體的記者會,就這樣被報社放到二版頭條。其次,編輯決定在本人與蔡英文之間的關係上加油添醋,在未告知記者的情況下,編輯自行加入許多這一方面的描述。最後,編輯台將標題改為「小英幕僚姚人多:台獨建國已沒有市場」。我必須強調,我把這些加工程序找出來的目的不在譴責任何人,我只是還原事實真相。至於中國時報的用意是什麼我不想多做揣測,我想說的是,如果事情再重來一遍,我會把當天的發言一個字不漏再說一遍,我是學者,我的責任是說真話,至於大眾媒體要怎麼加工,我會在意,但是我無能為力。

這個發言的提出在民進黨以及獨派團體間引發不少批評與討論。這些批評大致不脫離以下四個類別。首先,這是個人意見,不代表民進黨。其次,誰說台獨沒有市場,他來說的話就有。第三、台獨不是市場,台獨是責任。最後,也是民進黨的領導者們所一致採用的說法,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當天的發言全文在網路上已經有人打出逐字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閱讀,我不需在此重複。我願意花點時間針對以上四種見解提出我進一步的看法。我的習慣都是先講結論,我的結論很簡單,如果以上四種說法就是民進黨或獨派陣營對我所提出的困境的回應,那我只能說,2016年民進黨照樣會輸。

我不想針對這些發言一一回答,我除了有先講結論的習慣之外,我受的學術訓練就是在許多看似不同的發言中,尋找規則及共同點。所以,我習慣一併處理。這些批評我的發言,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現階段的台獨建國論述沒有問題,也不必改。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堅定的獨派,但是,作為一個獨派,我與他們這些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我認為過去這種「逢中必反,逢扁必挺」的台獨建國論述已經與現在的選民結構脫節。當然,如果有人會認為,「逢中必反,逢扁必挺」是一種價值與責任,就算最後只剩下百分之一的人支持,民進黨仍然要緊守不放。對於這些人,我除了尊敬還是尊敬。但是,我認為,現在這個危急存亡的時刻,面對中國種種壓力,若繼續用過去的方式搞台獨,若繼續讓傳統這些人搞台獨,民進黨不只對不起支持者,它更對不起所有對台灣主權有堅持的老百姓。

所以,我主張,民進黨應該要跳脫過去傳統的獨派論述,提出一種不是「逢中必反,逢扁必挺」的新中國論述。新中國論述必須同時包含四個面向:主權、人權、賺錢、尊嚴。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讓台灣人活得像是一個有國家的人。早在2010年12月,我就在清華大學王丹所主持的「中國沙龍」提出一種台獨的替代論述。民進黨應該在這個時刻勇敢的提出要跟中國建交的論述。用建交來代替建國,因為建交包含了和平、發展與共存的語意。這是一個「不反中」也「不挺扁」的中國論述。事實上,國民黨無法反對這種說法,因為如果國民黨反對,他們就會被迫露出「一個中國」的原形。中國共產黨當然會像打壓台獨一樣打壓建交論,但是,各位可以想想,除了「一個中國」之外,他們還會接受其他政治選項嗎?

建交論真正必須處理的勢力是來自傳統的獨派,他們會問: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還是台灣共和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如果是前者,他們反對,如果是後者,他們絕對支持。我充分理解他們的焦慮與理想。如果民進黨最終採行這一條路線,這個黨必須用最大的誠意來照顧這些人情感。民進黨必須讓他們知道,他們一輩子的理想與堅持其實是用另外一種比較務實與彈性的方法來加以實現。試想,兩岸建交的那一刻,我們不只是一個國家,而且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不再是敵對的,經濟可以發展,關係可以正常化,這難道不就是現階段台灣人民心中那個遙遠而樸素,想說卻總是覺得不太可能的共識嗎?難道政黨的工作不就是提出願景,然後說服老百姓,一步一步把不可能化成可能嗎?

有人也許會擔心,為什麼台灣要與中國這個人權記錄如此不堪的國家建交?我不是自相矛盾嗎?這個問題倒是點出了重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吳介民這些學者在4月23日的自由人宣言有潛力成為劃時代運動的原因。我們要跟中國講民主,講人權,不只要講,而且要大講特講。我們要讓全中國的人知道,兩岸關係最大的障礙不是台獨的聲音,而是中國共產黨拒絕給與中國人民民主與人權。「唯有自由人才能簽訂契約」。為了未來兩岸的建交,我們現在必須努力保持台灣人民作為自由人的身分,同時,也必須努力促成中國人有一天也真正成為自由人。以往的台獨工作只需要針對台灣內部,但是現階段維護台灣主權的工作,不管大家願不願意,卻需要把中國民主與人權這一塊納進自己的工作進程中。這是歷史賦予現階段台灣政治工作者的任務,不過,民進黨的諸君們卻對這一項工作興趣缺缺。

一旦綠營內部在中國問題上提出一種不「逢中必反」,也不「逢扁必挺」的新說法時,真正該緊張的應該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不過,這一個禮拜以來,有些人以為把我的言論消毒了,把我這個人切割了,或是把我痛罵一頓,一切就會沒問題。我的建交論不一定對,但至少是一個嘗試。它也許很天真,不過,我個人卻認為這些人比我更天真。我不是烈士,我也從來沒想過要當烈士,我想做的只是要讓獨派在這個社會上受人尊敬,我想要做的只是成為另外一種獨派。從這個禮拜以來民進黨高層人士的所作所為,我再一次確認,4月23日我所說的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的五個困境確實存在,這個黨沒有反省,更沒有出路。要為台灣守住主權,不是意氣用事的把門踹一踹,而是用智慧與方法把心中的門向世界打開。

======我是分隔線=======

逐字稿與澄清稿都轉自林先生的部落格,感謝林先生同意轉載,林先生對於這件事的評論連結

〔 資料來源: 假圖天國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