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經濟學人 來堂歷史課吧

Textbook cases, Chapter 10 談東亞各國教科書
mlkj 2014/07/06
 

 

 20140705_ASD001_0 
Economist Jul 5th 2014

東亞各國的教科書是民族主義的氣壓計,而針對教科書的爭議也只是各國交鋒的藉口罷了。所以當東亞地區 — 在東海跟南海都有領土爭議的此刻 — 為了新一章的教科書要如何教一事又起爭議,並不太令人訝異。這次雖然看到中國、日本之間又家常便飯地起了爭執,除了兩國在國際間所代表的意義外,教科書爭議也在國內寫下強力的一章。

新的一回合爭議是由日本先產生 — 帶來1945年戰敗的日本帝國侵略主義,無可避免地是爭議的開端。自民黨在2012年競選宣言中,說他們會恢復教育中「愛國者」的價值觀,並說現行的教科書是「出於自虐史觀做出價值偏差的敘述」。許多學者、教師對此感到不安。

獲得壓倒性勝選後,安倍首相成立專門小組要來改寫教科書,補齊缺少歷史詮釋的地方 — 研究亞洲教科書戰爭的史丹佛大學教授Daniel Sneider說,「想用某種方法來限制教科書提到日本的侵略」。教科書小組還說他們要排除所謂「鄰國條款」— 意指在書寫教科書時,採用自我否認的角度,指示歷史學家考慮鄰國(也就是中國跟南韓)的情感。為了加強政治對教育的控制,日本政府希望讓市長可以決定教科書,且曾下命令給一個地區,要求該地區換成政府偏好的教科書。這樣的行為滿足了長久的野心:安倍所屬的國會黨團,在這幾年來,努力想壓制日本戰時犯行的敘述。

鄰國也如預期地暴怒。當日本打算在教科書內,放入尖閣諸島屬於日本領土的內容時,中國(稱該島群為釣魚島,並挑戰日本的控制權)要求日本「正視史實」(而正好無法確認中國對釣魚島的宣示)。當日本打算教學生說竹島是日本的,同時控制部分島嶼,並稱之為獨島的南韓,說這「偽歷史」將會埋下敵意及衝突的種子。中國跟南韓,對日本要去除鄰國條款一事滿臉鐵青。

歷史爭議在日本延燒,也蔓延到南韓跟台灣。韓國的國史編纂委員會,負責彙整歷史教科書中有爭議的部分,去年同意出版一冊由「新右派」學者所寫的高中課本,該學者對南韓軍事獨裁時期的成就抱持正面態度。而執政黨也提案,要求所有的學校只能使用國家審核同意的教科書,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學校可以自己選擇各個私人出版社(由國史編纂委員會同意過後)的課本。跟日本一樣,這樣的舉動會加深政治對教科書使用的控制。

而在台灣,教育部也在今年宣布高中教科書台要採取新綱要。這些教科書會在2015年8月生效(跟南韓一樣,台灣的教科書也需要通過綱要審查)。台灣政府宣稱,他們只是把一些用字改成國際慣例,改正對日治時期偏頗且懷舊的看法(台灣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長達50年,直到1945年)。比如說,台灣政府想將中性字眼的「日治」,改成「日本殖民時代」。

這樣的舉動正在改變亞洲教科書戰爭的面貌。傳統上,這樣的戰爭被放在外交政策的鏡頭下檢視。比如說,中國在校推行愛國教育,淡化或掩蓋了毛澤東時代的階級鬥爭、大飢荒及暴力,偏向形容中國是外國侵略的受害者。這樣的敘述支持中國領導人所說的,中國只是要恢復其在世界上適當的位置。與此類似,日本的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也說,日本政府只是在修訂教學大綱,讓孩子可以「適當地」習得國家領土議題,並了解到尖閣諸島並沒有所謂領土爭議(因為它們是日本的)。

但新一波的教科書戰爭也有在國內掀起戰火的味道。教科書爭議不只是國家間的,同時也存在國家內部。日本的該項提案,反映了在教育上的一場明爭暗鬥:執政黨說他們希望終結60年來學校的「左翼控制」。而在南韓事情也複雜化,一些新的右翼學者確實美化了日本在南韓的殖民統治,而一般認為南韓政府不會容許這樣的觀點。

而朴槿惠的保守派政府,想重寫教科書的努力,也引起了政治上的反彈。6月初期的地方選舉,17席地區級的教育監,「進步派」拿下了13席 — 2010年的選舉時,他們才拿下6席,這次可謂了不起的結果。進步派說如果政府繼續執意推行單一教科書(本月結果會出爐),他們將會提出新方案並推行 — 執政黨必須要認真看待,因為教育監控制了大筆的教育預算。這樣的反彈,是南韓民主派(這派人協助結束軍人專政,而軍人專政就是由朴槿惠父親朴正熙開啟)跟保守派戰爭的部分延伸。而現在,跟獨裁者的戰爭已經勝利,民主派將注意力轉向歷史事件。

而針對政府的教科書提案,台灣也有類似的政治反彈;台灣的例子,是由反對黨民進黨領導此波教科書修訂。反對黨控制的縣市,打算拒絕使用根據新大綱所編撰的教科書。而在台灣,國內爭議也有國際色彩,因為中國跟日本在台灣政治中各有角色。

1949年當共產黨打敗國民黨,從大陸飛到台灣的外省人認為,歷史課本就應該專注在中國歷史上;有些外省人討厭日本人的理由跟中國人還有南韓人一樣。而相對的,有些在1949年前就住在台灣的本省人 — 尤其是支持獨立的台灣人 — 對日本統治有矛盾的情感。有些人感佩日本讓台灣島現代化,而跟國民黨在1940年晚期開始、造成成千上萬台灣人喪命的的白色恐怖比起來,日本的壓迫似乎是小菜一碟。反對黨跟支持的學者希望教科書能少寫一些有關中國的事情,著重在台灣的本地族群,以及荷蘭跟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歷史。親中的報紙,指控這些人想掩蓋日本人的暴行。

東亞一帶,許多明智的學者及政策制定者,了解到煽動學童民族主義的風險。在實施此種政策的中國,有位學者說,給予學童這種超級民族主義跟排外主義的教科書,他擔心學生會是 「喝狼奶」長大的。要讓這樣的叫囂冷靜下來,一些國家設置了由學者組成的專門小組來討論教科書爭議。日本跟南韓在2002年成立;中國跟日本也在2006年跟進。這樣的衝動並不沒有完全結束:南韓總統最近提案說南韓、中國、日本一同撰寫東北亞的教科書。但4年前中國跟日本的教授,放棄了得以統一詮釋過去的機會,而最近的爭執讓兩國的小組更無效率了。且新一波的教科書爭議,戰爭不僅跟國際上的對手打,也是國內政爭的一環。

未來幾十年內,亞洲的教科書戰爭毫無疑問地會變成歷史課本的一章。按照現在的形式看來,有爭議的這幾方,不太可能對如何形容過去的事情達成共識。

原文

東協加一如今安在哉?

顏慶章 2014/07/07
 
顏慶章/前駐WTO代表
 
上月初在吉隆坡召開的第二十八屆「亞太圓桌論壇」,包括東協十國、中國等極高階官員與會。地主國馬來西亞首相Najib Razak作出如此的開幕致詞:最近東協國防部長為和平暨繁榮東協防禦合作的聯合聲明,馬來西亞給予堅定的承諾。在鑒及東南亞國家除獨立、強盛與經濟動能外,需要和平、繁榮及可預期性,這位首相強調:「我們目標在見到這個區域,國家間因奉行法則及規範而互相尊重,並藉由和平的意念、遠見的政策及良善的領導,而展現出榮譽與尊嚴。」他接續呼籲:「我們期盼這個區域,和平及繁榮的最堅強憑藉,是維繫在國與國的共同合作,而非相互對抗。」
 
馬來西亞首相一再指稱的「這個區域」,當然指的就是「亞太」地區。他強力期盼這個區域國家間的和平尊重及奉行法則與規範,極其明確的原因,就是這個區域有國家呈現出他所嚴重關切的情事。台灣雖也屬於「這個區域」,但我們早已被排擠在「亞太圓桌論壇」之外,顯然無須對號入座,況且台灣對亞太地區任何國家均無涉及和平的威脅。則馬來西亞首相代表東協十國所焦慮的對象,豈非清楚到無須唱名了嗎!
 
Najib Razak出生於馬來西亞首相的世家,他父親Abdul Razak是第二任首相,第三任首相Hussein Onn是他的舅舅。或許是如此罕有的家世背景,他因而具備深邃的涵養,得以信手拈來西元前四百餘年希臘歷史學家Thucydides的話,發人深省地詮釋:「設想當制度、法則及規範都被忽視、遺忘或棄置的世界,則國家擁有豐厚經濟及強大武力者將得以操弄,而迫使其餘者接受結果。」這位首相說,這將如同Thucydides所敘述的世界:「強者遂行其所能,弱者受苦其所須。」亞太地區擁有豐厚經濟及強大武力的國家,出席這論壇所有人士都知道馬來西亞首相所指為何,那就是在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起,中國啟用新版護照包含了南海「九段線」,引發與越南、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愈趨激化的主權爭議,中國並且強悍地拒絕提交國際機構仲裁的建議。
 
值得喚起國人記憶的是,五年前國內多少人士渲染東協加一將形成有如歐盟的東亞經濟體,甚至在亞洲開發銀行(ADB)場合倡言「亞元」(Asian Money)的建議。稍加研究一九五七年歐洲經濟體(EEC)的形成背景及演進路徑者,即可確認東協加一絕無可能由同床異夢的自由貿易協定,蛻變成彼此緊密的經濟體。更何況歐盟之所以形成歐元,是包括經濟及非經濟層面愈趨緊密整合後的果實。則試問甫行上路的東協加一,台灣居然倡議籌設「亞元」,這是何等自曝其短又不自量力的論調!所謂自曝其短者,這個倡議完全昧於歐元所歷經的形成軌跡。所謂不自量力者,台灣早已被排除在「東亞經濟體」之外,何來身分或力道提出如此的倡議?
 
溯自一九九四年所成立的「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包括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尚且未曾奢言演進如同歐盟的境界,更凸顯上述多所渲染東協加一的荒謬。眾多國人被蠱惑於當時,如今目睹全盤呈現的真相,此等攸關ECFA決策憑藉的重大謬誤,我們可以輕易淡忘嗎?
 
確認東協加一絕不可能蛻變成歐盟的型態,從而無礙於台灣國際競爭力的同時,我們理當深刻體認,相對於東協十國,台灣所蒙受中國的威嚇更為嚴峻,我們應如何自處呢?上述希臘歷史學家已如此曉諭:「人性的特異所在,是厭惡曲意承歡者,但卻尊敬挺直腰桿的人。」人際的相處既屬如此,則國與國的互動豈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