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蔣政權為何於中國失去民心而逃來台灣

by santafair 2009/10/27


蔣政權在中國失去人心,主因是他窮兵黷武,放任親信腐敗,又找外行人搞金融,弄得民窮財盡所致。


  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國民政府國庫中所存外匯達七億元美金(阮毅成,p.19),全副美式配備的嫡系中央軍共有四、五十個師,非嫡系的部隊則尚 有百數十個師(李宗仁回憶錄,p.555 )。一九四五年十月中旬,國共開始內戰。一開始,國府軍較佔優勢。一九四七年三月,攻佔延安,是國府軍軍事勝利的最高潮;但就在此際,七億元美金外匯也已 揮霍殆盡。從此軍事、財政一起走下坡。一九四七年五月,上海、北平、江蘇、四川、山東、河南等地發生搶米風潮。十二月,國共於東北決戰,國府軍十五萬人被 殲滅。該年度,國府的財政赤字達三十兆元。一九四八年二月,共軍奪取遼寧,東北情勢緊張。六月二十五日,物價飆漲,黃金每兩達法幣兩億元。六月十七日至七 月六日,共軍又殲滅國府軍九萬三千餘人。八月十三日,黃金每兩市價突破法幣六億元。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九日,蔣介石(甫於該年五月二十日就任總統)召集行政院長翁文灝、外交部長王世杰、財政部長王雲五、財政部政務次長徐柏園、中央銀 行副總裁劉攻芸、臺灣省財政廳廳長兼美援會聯絡人嚴家淦至浙江省武康縣莫干山,討論金圓券發行事宜。八月十九日,蔣介石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準備 發行金圓券,收兌人民所持有之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匯,限於十一月二十一日以前兌換完畢,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所有的貨品,必須停留在八月十九的市價上, 官方稱之為「八一九防線」。八月二十一日,任命俞鴻鈞、蔣經國為上海經濟管制督導員,霍寶樹、宋子文為華南經濟管制督導員(駐於廣州),張厲生、王撫洲為 天津經濟管制督導員,負責督導金圓券之兌換,並打擊投機。八月二十三日,蔣經國赴上海就任。一方面,組織「青年救國團」,督促人民兌換(李宗仁回憶 錄,p.625);另一方面,成立戡建隊,打擊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商人,並提出「只打老虎,不拍蒼蠅」的口號。(江南,p.135 )九月三日,蔣經國羈押上海名流
榮鴻元(後臺為宋子文)及杜維屏(杜月笙之子)。杜月笙乃激蔣對付孔令侃。(郭緒印,p.661 )九月三十日,蔣經國查封孔令侃所屬的揚子公司。孔令侃乃向其姨媽宋美齡求援。宋向蔣介石施壓,蔣介石即自北平趕回,命令蔣經國「不得徹查此案,就此罷 手」(郭緒印,p.661 )。蔣經國「打虎英雄」的名聲登時破滅。再加上濟南(九月二十四日)、太原(十月五日)先後失陷,美國又不肯借款來保證金圓券的幣值,十月四日、五日,上 海發生搶購,到了十月二十四日,全國各地進入瘋狂搶購的狀態中,物價狂飆,金圓券鉅輻貶值。十一月一日,行政院長翁文灝、財政部長王雲五請辭,金圓券政策 正式宣告破產。據王雲五事後回憶,共兌換民間金銀外匯約值美金四億元到五億元左右(阮毅成,p.19),這些都是老百姓畢生辛勤積蓄的血汗錢,卻在一眨眼 間被政府變成幾張不值錢的金圓券,「奪吾家產,與爾偕亡」,國府此舉不僅盡失民心,甚至為淵驅魚,變相替共產黨營造出「迎接解放」的心情,真是「吃他娘, 喝他娘,迎了闖王不納糧」。


  財政一塌糊塗,軍事也一發不可收拾。十月二十六日,長春陷落。十月三十一日,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逃出瀋陽。十一月二日,國府軍退至營口,整個東北淪 入共軍手中。十一月六日,開始徐蚌會戰。十二月十六日,共軍兵不血刃進入北京城。同一天,參加徐蚌會戰的黃維兵團被殲滅。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徐州剿匪 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徐蚌會戰結束。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開始,蔣介石(總統)與李宗仁(副總統)展開一場心術大戰。根據李宗仁的說法,蔣介石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旬「曾兩度找我(李宗仁) 到官邸商談。他(蔣介石)說明想即時引退,希望我能頂起這個局面來同共產黨講和。我聞言大驚,說:『這局面你都幹不了,我如何頂得起呢?』蔣先生一再作出 懇切的姿態勸我接受,我卻竭力推辭。嗣後,蔣先生又迭派吳忠信、張群、張治中等來我處,數度相勸,我均表示無論如何不肯承擔。我推辭的原因,第一便是我確 實也幹不了;第二,我與蔣先生相處了二十餘年,深知其詭計多端,說話不算話,在此危急之時,他可能要我做替死鬼。」(李宗仁回憶錄,p.596 )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電請何應欽、張治中向蔣介石轉達,謂人心、士氣、物力已經不能再戰,應與中共謀和。李宗仁解釋之如下:「其實他的電報只是向蔣先生作極溫和的建議,採納與否,自需蔣先生自己決定。」(李宗仁回憶錄,p.596 )


  第二天,也就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副總統李宗仁、華中綏靖主任程潛,主張與中共和談,要求蔣介石下野。對於此事,李宗仁於日後出回憶錄時卻隻字未提。


  十二月三十一日,蔣介石召集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四十人於總統府餐敘,並出示將於翌日發表的文告,文告中最後有所暗示,「只要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進退 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他恨恨地說:「我並不是要離開,而是你們黨員要我退職,我之願下野,不是因為共黨,而是因為本黨中的某一派 系。」(董顯光,p.p.509 - 510)


  一九四九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文告,提出停止戰爭、恢復和平的五項基本條件:「只要和議無害於國家的獨立完整、而有助於人民的休養生息;只要神聖的憲法 不由我而違反,民主憲政不由此而破壞;中華民國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確實的保障,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與最低生活水 準。」


  同一天,蔣經國於日記上寫下:「父親近曾慎密思考退隱問題,蓋以在內外交迫的形式下,必須放得下,提得起,拋棄腐朽,另起爐灶。」蔣介石的判斷為:「退的原因:....另起爐灶,重定革命基礎。」  (蔣經國,p.543 )
  
  一九四九年一月四日,蔣介石親自拜訪李宗仁,謂:「這樣下去不是事!我(蔣介石)看我退休,由你(李宗仁)頂起這個局面,和共產黨講和!....你這 姿態一出,共產黨的進攻可能和緩一下。」但李宗仁拒絕。一月五日,蔣介石對李宗仁說:「我以前勸你不要競選副總統,你一定要競選。現在我不幹了,按憲法程 序便是你繼任,你不幹也得幹。」(李宗仁回憶錄,p.p.598 - 600)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毛澤東針對蔣介石元旦文告發表< <和平八條件>>:
一、懲辦戰爭罪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共新華社曾發表「戰犯名單」,為首者係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孔祥熙、宋子文、孫科、陳立夫、陳誠等)。
二、廢除偽憲法。
三、廢除偽法統。
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
五、沒收官僚資本。
六、改革土地制度。
七、廢除賣國條約。
八、召開沒有反動份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蔣介石告訴李宗仁:「就當前局勢來說,我當然不能再幹下去了。但是在離開之前,必須有所佈置。」(李松林,p.11)


  其實早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蔣介石就已開始著手佈置了。首先將故宮國寶運到臺灣。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日教育部長朱家驊、中研院院士傅斯年等商議將故宮 古物遷至臺灣存放。十二月二十六日 故宮、央圖、中研院等文物第一批抵臺。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二日故宮、央圖、中研院文物第二批運抵臺灣。(那良 志,p.100 )靠金圓券政策搜刮來的黃金也予以「處分」: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央行將黃金七百七十四箱裝箱,合純金2,004,459市兩。十二月三十一日俞鴻鈞 向蔣介石報告「妥運臺北黃金2,004,459市兩,又運出黃金一百五十一箱,合純金572,899市兩。銀幣一百箱,合四百萬元,借用海關巡艦〞海星 號〞裝運,前往廈門。」(人民日報,?年一月八日)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蔣介石命令蔣經國會同央行總裁俞鴻鈞將中
央銀行現金移存臺灣。機密文件也運到臺灣。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總統府秘書長吳忠信致電臺灣省政府,國民黨重要史料一百八十箱將押運來臺。


  在人事上,蔣介石也頗費心血安排。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宋美齡赴美,洽商美援。十二月二十九日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十二月三十日任命蔣經國為國 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十二月三十日成立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臺灣事務所。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陳誠就任臺灣省主席。一月十五日,蔣介石電令陳誠:所有中 央駐臺各機關人員及駐臺海陸空軍悉歸其指揮監督,以一事權。一月十八日陳誠兼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同一日,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這些舉動引起美國方面的注意。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私人顧問傅涇波拜訪李宗仁,表示:「美駐華軍事代表團團長巴大維將軍聞悉蔣總統有放棄大陸經營臺灣的計劃。」(李宗仁回憶錄,p.600 )


  蔣介石完成這些佈置後,方於一月二十一日「引退」,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蔣介石則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返回浙江省奉化縣老家居住。總統衛隊一共六 隊,五個隊隨他同去,只有一個隊留在南京。「蔣介石宣布下野前幾天,我們隊上(總統府警衛大隊)高級長官就已經接到指令,要他們做好隨時移動防地的準備, 所以,那時已經有人接奉命令,悄悄把軍火庫裡的槍枝彈藥裝箱完畢,準備隨時可以移防。而行動的當天晚上,大家死命地把那幾十箱『軍火』扛上火車時,卻有幾 個粗心的同志,大意弄翻了一箱『軍火』,夜暗中,只聽得一聲〞嘩啦啦〞,一整箱亮晃晃的袁大頭銀元,傾覆在火車站月臺上,那一大箱、一大箱的銀元,其實是 『總裁溪口辦公室』的辦公經費。....當時沒有任何人敢質疑,為什麼一個已經卸下職務的前總統,還能以『國民黨總裁
』的身分,指揮調動六分之五的總統衛隊兵力,跟隨他回自己的家鄉,而且還押運了大筆的黃金、銀元以及軍火武器。」(翁源,p.p.11 - 13 )


  下野的那一天,蔣介石還下手令自中國銀行提取美金一千萬元,匯交當時在美國的空軍購料委員會主任毛邦初(蔣介石原配毛氏的內姪)。「囑毛將該款以及毛 氏手上的餘款悉數自紐約中國銀行提出,改以毛氏私人名義存入美國銀行。據毛氏事後對人說,蔣先生慮及與中共和談成功聯合政府成立,該款必落入新政府之手, 乃有此不法私相授受的措施。」(李宗仁回憶錄,p.622 )


  「引退」後,蔣介石仍在幕後穩穩操控一切。他在溪口建了七座電臺,得以隨心所欲地與各地軍政要員聯絡,指揮調度。軍國大政,悉按其指授方針行事;南京總統 府,不過是一個政不出門的空衙門而已。一月二十五日,蔣介石電令顧祝同指揮北平中央軍,對中共作戰。同時令國民黨中央軍作空運、南撤的準備。一月二十八日 為農曆除夕,張群、陳立夫、鄭彥棻等三人赴溪口與蔣介石一同度歲。一月三十日,蔣介石召見行政院秘書長黃少谷,決定將國民黨中央黨部遷到廣東,準備加以整 頓。二月十二日,蔣介石令蔣經國電令參謀總長顧祝同,令劉安祺死守青島。二月十七日,蔣介石召見閻錫山,討論國民黨政軍今後改造問題及政務問題。(蔣經 國)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蔣介石在溪口召見何應欽和湯恩伯,祕密策劃長江部防問題,決定將長江防線劃定為兩大戰區,湖口以西歸白崇禧指揮,配置兵力約 二十五萬人;湖口以東歸湯恩伯指揮,兵力約四十五萬人。京滬杭戰區的作戰方針是以長江防線為外圍,以滬杭三角地帶為重點,以淞滬為核心,準備持久防禦,最 後堅持淞滬,與臺灣相呼應,以優勢的海空軍從臺灣支援淞滬,進行長期固守以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王維禮,p.242 )重兵不勒於長江天險,而置於易攻難守的淞滬,若非智障,則必有深意。


  自清末以來,上海一直都是全中國最富庶繁華之所在。此地不僅是大實業家聚居之處,更是銀行家的根據地,是金融資本之核心。蔣介石如何靠上海的資源來鞏 固其地位,請參閱本書第四章「祖國的統治術」。在實施金圓券政策之後,國民政府自民間搜刮來了價值將近五億美元的黃金、銀元、和外匯,大多存放在上海的中 央銀行庫房內。蔣介石把這筆錢財看作他東山再起的資本,豈能不大費周章來加以處理?


  蔣介石放棄長江天險,卻看上另一處更大的天險:臺灣海峽。他早在一九四六十月巡視臺灣時便已看出:「臺灣尚未被共產份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淨土,今後 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個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詐百出,必欲亡我國家而甘心者,其將無如何乎!」(古屋奎二,p.p.461 - 462 )後來他在國民黨七全大會上報告時表示:「就算整個中國大陸被共產黨拿去了,只要保持著臺灣,我就可以用來光復大陸。因此,我就不顧一切,毅然決然地下 野。」從這兩段記載,蔣介石的用心才明白起來,他「引退」之前的種種動作,也顯得有其道理。臺灣既然成為他的堡壘,自然要交給自己人來打理,這是任命陳誠 為臺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的原因。上海的黃金、白銀既然是他翻本的籌碼,自然要運到他的堡壘,以便運用。故宮國寶運來臺灣,也是在相同的思
考脈絡之下所產生的決策。為了保障黃金、白銀的安全,所以要湯恩伯屯重兵勒守上海。二月十日,央行所存黃金、白銀,多已被運至臺灣、廈門,上海僅餘二十萬 黃金。五月十五日,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親筆寫信給中央銀行:「為適應軍事,貴行現有黃金銀元除暫留黃金5,000兩,銀元300,000元外,其餘即 移存於本部指定之安全地點,需要時陸續提用。」(人民日報,?年一月八日)二月二十二日,故宮、央圖、中研院文物第三批運抵臺灣。五月十七日,湯恩伯自央 行帶走黃金198,000餘兩,銀元1,200,000元。(ibid.) 美援也被移到臺灣。五月二十五日,美援機構部份遷臺。六月二日,「臺灣區美援聯合委員會」成立。


  在南京的「代總統」李宗仁卻指揮不動任何人。他要湯恩伯守長江,湯不理會,他也無可奈何。參謀總長顧祝同聽命於蔣介石長途電話遙控。要陳誠運一些黃金 回去,以維持軍餉發放作業,陳也沒有反應,逼得他只能大量加印金圓券,到最後一大麻袋金圓券都換不到一丁點物資。孫科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後,李宗仁拜訪何應 欽,請他出任行政院長。何表示沒有蔣介石的同意,不敢做任何事情。向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商借美援,司徒以其有職無權,不予考慮。李宗仁所能做的,只有眼 睜睜地看著共軍席捲大陸。


  局勢的糜爛,以及李宗仁的無能為力,給予蔣介石擴張名目的機會。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朱德命令發動總攻擊,渡過長江。四月二十二日,蔣介 石、李宗仁、何應欽、張群等於杭州集會,決定設置「非常委員會」,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分主持黨政聯繫。四月二十三日,共軍攻進南京。五月二十三日,共軍 佈署進軍全國。五月二十七日,共軍完全佔領上海,國府軍自吳淞撤退至臺灣。六月十一日,國民黨設立「最高決策委員會」,蔣介石為主席,李宗仁為副主席,閻 錫山、何應欽為委員。七月十四日,蔣介石自臺北飛抵廣州,連續幾日,以國民黨總裁身份,頻頻召開會議。七月十六日,成立「國民黨非常委員會」,為非常時期 最高權力機關,政府一切行為必須經過非常委員會通過決議方為有效。蔣介石為主席,李宗仁為副主席,閻錫山、朱家驊、居正、吳鐵城、何應欽、張群、孫科、陳 立夫為委員。八月一日,「國民黨總裁辦公室」在臺北草山正式成立。八月十三日,毛澤東宣布定都北京。九月三十日,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十 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九月十九日,綏遠省主席董其武投降中共。九月二十五日,新疆省主席包爾漢、警備司令陶峙岳投降中共。十月十五日,廣州失 陷,李宗仁逃至香港;國府遷往重慶。十月二十五日,金門古寧頭大捷。十一月三日,共軍登陸步登島失敗。十一月六日,步登島大捷。十一月二十二日,共軍佔領 桂林。十一月二十九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疏散到成都。十一月三十日,國府軍自重慶撤退。十二月五日,李宗仁赴美「就醫」。十二月七日,國府遷都臺北。十
二月十一日,國民黨中央黨部遷臺。

  此時的臺灣,早已牢牢控制在蔣介石手中。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蔣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為其來臺做準備。陳誠對大陸來臺人士,做了一番篩選。一 九四九年二月十八日,公佈「公佈臺灣省入境軍公教人員及旅客暫行辦法」,管制入境。並且對潰退來臺的部隊在海上加以繳械,並將軍官、士兵區分開來,使許多 在大陸上憑恃手下兵力,耀武揚威的軍人,紛紛蟄伏。五月二十六日,蔣介石來臺定居。七月二十四日,蔣介石決定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八月二十日,「政治 行動委員會」成立,在公開場合稱為「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唐縱掛名主持,實際負責人為蔣經國,委員有鄭介民、毛人鳳、葉秀峰、陶一珊、張鎮、毛森、魏大 銘等人。從此,蔣氏父子憑藉特務,對來臺政客嚴密監視。十月十六日,「革命實踐研究院」正式成立,蔣介石兼任院
長,重新訓練統治精英。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也做了兩項特別的人事安排。八月三十日,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任命孫立人為臺灣防衛司令官。十二月十五日,任命吳國禎為臺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官。


  國府遷臺後,不再需要李宗仁「代總統」了;相反的,蔣介石「復職」這齣戲正要上演。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臺國大代表舉行年會,決議:國危至 此,中樞不可一日無主,請蔣介石復任總統職位。一九五○年一月十三日,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通電李宗仁,令其迅速返臺。一月 二十日,監察院電催李宗仁返 臺。一月二十九日,李宗仁電復監察院,謂病體尚須休養,未能即返。一九五○年二月一日,國大代表全國聯誼會以「代總統」李宗仁滯美不歸,請蔣介石繼續行使 總統職權。二月三日,李宗仁再電監察院,謂滯美不歸係為接洽美援,因接洽事宜未妥,故暫不能來臺。二月十四日,監察院再電李宗仁,質問其是返國?還是辭 職?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也致電李宗仁,謂李若不能於立法院開會前返國,將請蔣介石復任云云。二月二十一日,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向李宗仁發出最後通牒, 限其於三日之內來臺,否則便視為放棄其總統職權。二月二十三日,國民黨中常會決議請蔣介石「復職」。二月二十五日,監察委員提出彈劾李代總統案。二月二十 八日,蔣介石發表復職聲明。一九五○年三月一日,蔣介石「復行視事」。


  論到詐欺集團的詐財手法,古今中外能與蔣政權的金圓券政策相較量的,恐怕沒有幾個案例!蔣介石搞砸了,寧可讓中國全毀,以便自己東山再起!這是極其自 私的作法,在歷史上卻屢見不鮮!後世之人讀到這段歷史,宜審思自己時代中的人物,是否也有學習蔣介石打破重來的壞榜樣!為其一家一黨之私,卻要眾人付出生 命財產的代價,這就是標準的政客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