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人如其文!


pfge2012/04/05

黃春明去年以「肏你媽個屄」大罵蔣為文,受到《聯合報》用社論為黃掠陣,馬英九也打電話慰問;他故作輕鬆地親自對該報記者誇稱,「有人說我很『MAN』」,被蔣告「公然侮辱」罪。法官鄭銘仁認為黃因演講遭蔣為文阻撓中斷一時心生憤慨,無法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緒所致,他在犯後也對自己的態度表示很懊惱,顯然已知所警惕,相信沒有再犯之虞,判決黃春明敗訴,處罰金一萬元,緩刑兩年,此案仍可上訴。 

4月2日判決出爐後,《中國時報》記者洪榮志加以報導,標題上寫「判黃春明 公然侮辱 有罪 文學界開罵」,卻通篇看不到,「文學界」裏是誰在開罵?著實另人納悶!難道又是黃春明開罵?後來找到「張大春」的中時部落格,原來在判決出爐的當天晚上,他(=「文學界」)寫出以下這樣的文章,聲援黃春明。看來只能說,真是人如其文: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P.S.

原來還有《中國時報》邱祖胤之報導,得知聲援黃春明的人士,還包含:駱以軍、吳鈞堯、紀大偉、廖玉蕙、伊格言、王盛弘、宇文正等多位作家,其聲援理由請自行觀看。不過我認為流於情緒的發洩,無助對問題的釐清;反倒是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施炳華事發後在臉書上的文章,能直指爭議的重點:

黃春明先生在國立台灣文學館的演講〈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引起蔣為文副教授的舉牌抗議,以及後續的報紙、電視報導。我看各種報導都只強調衝突的表象,沒有深入分析引起兩方面衝突的原因,因為報導者都不在現場。我當時在現場聆聽,發覺黃春明所說的「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現況」很多是他個人的主觀看法,違背事實,所以我很認真聽、認真記;要等待最後交談的時間來發問,沒想到因為發生衝突而無法發問。

我是嘉義師範學校畢業,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我研究、教學、推行台語已有二十年,也參與台語支援教師教學「鄉土語言」的輔導,並且是南一書局台語課本(1~12冊)編輯的指導教授。

黃春明先生以其文學作家、而不是以研究台語文的身份來談〈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我聽出他對這個主題並沒有深入的了解;他的論點,值得討論的有下面幾點:(以下引號內的文字是黃春明的演講原文,圓形括號內的文字是筆者所加,補足說話的文意)

1黃:語言「是在生活裡面學習。」「我們竟然把我們生活的語言要拿到課堂裡面學習。」

我的認知:若是家庭裡父母對子女都講母語、甚至教母語,台語就不會淪落到今天這麼淒慘的地步──青少年台語講不流利,也看不起台語,不想講台語。就是因為過去三、四十年來國民政府「推行國語,禁止講方言」的政策(從1956年的「全面性的說國語運動」、1963年的「中小學各科教學應一律使用國語,學生違反者依獎懲辦法處理」,一直到1987年戒嚴法解除為止),使得台灣人一般家長在家庭中對子女不常講母語,子女(學生)到學校則講華語(國語)、甚至生活中也慢慢以華語為第一語言。眼看台語將要消失了,經過眾多台灣人的爭取,才有九十年度(2001年)起的每週一節的「鄉土語言」必選課程,正式在學校教母語(包括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黃春明也提到台灣人所遭受到的語言被歧視的痛苦;但是,對於台灣人想要保存母語、台灣文化的苦心,他好像沒有感覺到。再進一步講,沒有文字化的語言的族群註定要被奴役,想要把台語提昇到語言書寫的程度,更需要在學校教。

2黃:教育部沒有準備好就在學校實施:音標不統一,「現在小孩子有課本在學校讀耶,也沒有老師,也沒有標準的音,也沒有標準的一個字,就這樣可以學下來?」「標準字沒有,有的話都是借音借字。文字也沒有統一,再來呢老師也沒有,」「你家的子女如果有在國小,或者國中唸書的,有沒有聽他們講,媽媽爸爸這個要怎麼唸?這個要怎麼講?爸爸媽媽說我們也不知道。難道這個事情是好現象嗎?」

我的認知:目前的台語文教育有教育部公佈的音標,700個字詞的常用字,有很多台語文教師,「爸爸媽媽不會唸」是因為沒有學習台語文。

台語是在長期被打壓的環境中拚命在爭取存活的空間。「鄉土語言」教學實施初期難免有些紊亂,經由專家學者的努力,總算在2006年教育部公佈「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台羅拼音);至於漢字的使用,也陸續公佈並在2009年公佈「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詞」。700字詞是常用字,算是標準字(雖然其中有少數字尚待改進),母語教學的準備也差不多了。

台語與華語(北京方言)的語音、詞彙、語法有相同的(如:我是台灣人),也有不同的(如:伊共(kā)我打。華語是:他打我。)語言有時候找不到適當的漢字來書寫,如國語「後背」,台語是「尻脊骿(kha-tsiah-phiāⁿ =肩背。古漢語「尻」,指脊骨末端,臀部)。以國語、國字為唯一標準的人看不懂「尻脊骿」、唸不出它的音,不檢討自己沒有學習,反而怪台語文,真是怪事!說話要學習,文字更要學習,不學台語文字,看不懂就說是怪字,說得過去嗎?只要想學習,看一、二次,唸一、二遍,就見怪不怪了。在台灣飽受壓抑的母語教學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子,一開始難免跌跌撞撞,我們要扶持他、幫助他,他才能走得穩,長大成人;如果他一跌倒,你就禁止他走路,那他就永遠不會走路,不能長大成人。

我所知道的台語教學,小學生是在很自由、遊戲中上課的──因為是規定不准考試、不算成績的教學。往往是在一課、或一個單元之後的「學習活動單」來個「╳╳遊戲」,如「找朋友」、「猜猜我是誰」等。

南一書局台語課本的編輯群,除了我是指導教授以外,主編藍淑貞是台語文學作家,曾經得過很多獎項,編輯委員都是現職國小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專業的台語素養,所編出來的台語教材,有日常生活會話、有童謠、有詩歌,是具有培養兒童說寫台語、想像力、文學寫作能力的教材。課本上雖然有羅馬字、漢字,往往只是做參考,尤其是注重聽、說的低年級,年級越高才斟酌增加字詞。

投入國小「鄉土語言」課的支援教師很多,都是經過政府機關考試認證通過的,大部份是競競業業,惟恐教不好沒了「頭路」,所以母語教學是生活化、有趣的。不是像黃春明說的「沒有教師」和台語教學一無是處。當然,也有教得不是很好的,但總不能「一竿打翻整隻船」吧!

「文字只是一種符號」,漢字是文字,羅馬字(如上文的kha-tsiah-phiāⁿ)也是文字。以上是就漢字來講,講到記音的羅馬字(或叫做白話字),從1885年的《府城教會公報》開始,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都是用羅馬字書寫台語。台語文不必然一定要用漢字,現在最通行的是「漢羅台語文」(以漢字為主,找不到適當漢字的就用羅馬字)。而黃春明的台語文只局限在漢字的標準字。

3黃:如果要在學校實施母語教育,要等準備好才來教。「一個語言、一個文字,要讓他變成大多數人(可以用),要經過一段多長的(時間)?」

我的認知:台語文已經有教育部公佈的音標,700個字詞的常用字,是他不知道或故意裝做不知道。再說如果要等到他認定的台語文字標準化的完成,才能在學校實施母語教育;到那時,台語早就被消滅了──如果只剩下簡單的幾個生活詞,如「跋倒」(pua̍h-tó)、「阿嬤」,而不能說完整的一句話,就是代表台語已經消失了。沒有語言,哪裡還有文字呢!

4「台語一鄉一腔,」「為了本土化,閩南話成為台灣話,又沒有拿出一個標準的音、字。」他舉例:「李昂是鹿港人(本名施淑端),是泉州話,我是漳州的,就是漳州話。」用閩南語寫作,「宋澤萊很早就寫了,他現在不寫了。因為我發現,他寫得很辛苦,啊我們也讀得很辛苦。」

我的認知:

(1)台語固然有不同的腔調,但是他忽略了台語演變漸漸趨向於一致的事實,我(施炳華)也是鹿港人,我寫的台語文,大家是否看得懂,可以驗證。

(2)「宋澤萊寫得很辛苦」是因為他初期寫的現象,如果繼續寫,會越寫越流利。「我們也讀得很辛苦。」是因為宋的早期寫作用字沒有像現在較有一致性,而讀者如果沒有學、不學台語文,當然是讀得很辛苦。

(3)以宋澤萊的台語文來涵蓋所有的台語文是「以一蓋全」的錯誤邏輯。

以下一一辯明:

(1)是台語的腔調差別:大概說來,台語雖然有宜蘭腔(代表純漳腔)、鹿港腔(代表純泉腔)的差別,其他地方是漳泉混合腔;但是台語的現況,由於遷居、婚姻、生活的適應、有聲媒體的影響,一、兩百年來到最近幾十年來,各種腔調慢慢地趨於一致,因此有所謂「優勢腔」的名稱,也就是大部份的人所講的,大家都聽得懂、容易溝通的一種台灣話。我本身是鹿港人,為了生活、與人談話的方便,鹿港腔也跟著人家改變,這是語言自然演變的趨勢,但各人仍多少保存他自己的腔調。黃所謂「宜蘭腔、鹿港腔不一樣,」要由此推演出「台語怎麼寫?」的結論。是昧於台語的發展演變。

用漢字書寫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同樣的文字,可以唸不同腔調的音,所以宜蘭人和鹿港人、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各自唸他們的音。如: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台語文學(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史詩等)的作品很多,全台灣各地不同腔調的作者都有,就擺在他演講的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他來這個地方演講,卻說台語沒有標準化,無法用文字(漢字)順利地寫作文學作品,等於是自己矇著眼睛說:「看不見!」「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努力完全被忽視。自由時報5,26的報導標題是「黃春明論台語文 成大教授踢館」,誰來踢館?

(2)宋澤萊的台語文屬於台語文發展史中的早期試驗作品,有他的局限,林香薇〈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用字與用詞〉(《師大學報》48卷第2期【人文與社會類】)說:

第一、宋氏的用字向來是以字源字為主;第二、宋氏較少使用方言字,所以出現頻率都偏低;第三、從〈抗暴个打貓市〉(1987)到《一枝煎匙》(2001),宋氏的標音字和標義字的使用比率大幅升高,尤其是標音字的部份。《一枝煎匙》裡詞彙選用的情形……,常常夾雜華語詞彙、文言語詞,使得文讀音語詞大量增加,尤其是華語用而台語不使用的詞彙,往往阻礙了讀者的閱讀。

從宋澤萊的〈抗暴个打貓市〉(1987年)到現在,台語文的發展已走向能順利書寫而且趨向於一致性的地步,如:

a.用漢字的一致(大多以教育部的700字詞為主)。

b.使用「漢羅台語文」(以漢字為主,找不到適當漢字的就用羅馬字)。

黃春明曾經仔細閱讀過台語文學作品嗎?有沒有真正對台語文好好研究?

(他說:「標準字沒有,有的話都是借音借字。」請問:台語「我是台灣人」是不是標準字?還是借音借字?」)不知(或故意忽略)台語及台語文的發展,而用早期的、單一作者「以一蓋全」,是違背事實的論述!

(5)獨尊統一的「國語」:「中國的幅員這麼廣大,但是,文同、文字是共通的,但是發音講話都不一樣,還是呢,要來一個標準語。……這樣小孩子學語言才方便,孩子不能太複雜。你(語言學習)不方便,反而增加了他們的一個一個學習的困難。所以北京話只有四聲嘛,陰陽上去,那這個北京話,是這樣子的。」「台灣人,為了說要重視本土的教育,……鑽到牛角尖去了。我去年到災區去表演,帶著劇團去表演。高雄縣的六龜國中,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原住民,還要學英文。這裡是閩南話,……這邊就客家話,那邊是原住民。我想,學生會瘋掉。也真的是很了不起。怎麼搞成這樣呢?教育搞成這樣?」蘇貞昌當屏東縣長時是母語教育最有希望、最成功的時期,由黃春明上面的話可以證明。學說自己的母語怎麼會「瘋掉」?如果能夠再學別人的母語,增加溝通的機會,更能促進不同族群的和諧,不是很好嗎?但是,他卻從反面來說「教育搞成這樣?」1996年的《世界語言權利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Linguistic Rights)支持語言權利,特別是瀕危語言的語言權利。傳承母語,維護少數族群的語言權利,是符合國際潮流的語言權利;這樣的觀念是不存在他心中的,他心中只有統一的「國語」。

結論:

黃春明先生曾是有名的鄉土文學作家,受到一般人的景仰;但是在「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議題上,他似乎被擺錯了位置。他的觀點是:獨尊統一的「國語」,說、寫原住民語、客語、台語是徒增混亂;完全忽視台語及台語文的發展及台語文教育的事實;全盤否定了台灣人幾十年來在艱困的環境中為保存母語所作的努力與對未來的希望:以致於引起抗議、「台灣人」卻用「國語」飆「五字經」的國罵,使兩造(應該是三造,「百年小說」卻沒有台語小說,而莫明其妙地加入〈台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的議題)都受傷的憾事,誰之過?

各人有各人的觀察點與認知,無法強同;但是黃春明先生是站在台上對著大家說:台語文沒有標準化,用文字寫(並且台語文只限於用漢字)很難看得懂、最好都是用華文寫。其影響力相當大(按照主辦單位的計畫,這是全程錄影,要讓有興趣者事後在網路上隨時點看的),蔣為文認為他扭曲了整個台語文書寫及教育,忍不住才舉牌抗議。

「事無兩造之詞,則獄有偏聽之惑」,當學界、媒體都一致譴責蔣為文時,我覺得有必要把現場黃春明所說的重點以及「我的認知」說清楚,請大家平心靜氣地作一個公評。

我最後再強調: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要素,語言若消失,文化就不存在,那個族群也就消失了。原住民是最好的見證;所以現在的原住民也要用他們的語言文字來記錄他們的心聲、他們的文化。台灣人忍心見到母語、台灣文化消失嗎?

http://pfge-pfge.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03.html

中華文化的捍衛者!


sophist4ever2012/04/06

是說常來這個部落格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除非你在留言中不理性漫罵、作人身攻擊或惡意洗板干擾討論,否則你的意見都不會被我刪除。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十分清楚我寫的很多文章都非常有爭議性,常常與主流的說法截然不同,我既然敢寫這種文章,就要有接受批評挑戰的心理準備。畢竟我批評了別人,別人也應該有批評我的權利。更何況,將各種說法並陳,彼此辯證,永遠都是探求真相的最好方式。過去我們嚴厲批評專制政府控制歷史詮釋權來進行洗腦教育,如果我今天也學他們封鎖所有的反對意見,那我與他們又有什麼不同?所以來這裡的朋友,絕對不用擔心我會用「○你媽的○」來罵你,也不會嗆聲要找你單挑,過去不會,現在不會,未來應該也不會,因為這是我所信仰的價值,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幹了這種事,那大概也是這個部落格要關門大吉的時候了。 

黃春明先生與蔣為文先生的台語文教育之爭,是個可以被討論的問題,但在此無意去說誰是誰非,因為這是個非常龐大的議題,個人的一點看法與這兩位先生恐怕也是有出入。不過黃春明先生當天是到「台灣文學館」的「台灣本土母語文學常設展」去做演講,並在演講內容裡對當前的台語文教學作了非常重的批判,這等於是登門去踢館,會有人出來反擊與質疑,其實不令人意外。沒想到令人意外的反而是黃春明先生的激烈演出。持平而論,蔣為文先生的抗議方法十分文明理性,既沒有大聲干擾黃春明先生的演講,也沒有糾眾包圍會場,只是靜靜的一個人在座位上舉著標語抗議,標語上寫的東西也遠遠比不上這個部落格裡留言罵我的那些字句,這樣的反擊與抗議,其實非常溫和。當然,當事人看到這些抗議標語會很不爽,這我完全能體會,因為我常常看著那些罵我的留言,有時真的很不開心,但是我絕對不會回覆「○你媽的○」,因為這是教養使然。

文化其實反映的就是一個社會或族群的集體教養,那文化工作者何嘗不是教養的傳遞者。推崇中文並傳播中華文化者,在遇到批評質疑時,回應的具體表現就是「○你媽的○」,實在讓人莞爾。不過也許我們不應該感到意外,因為如果多讀一點中國歷史,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博學鴻儒,往往就是這麼攻擊意見與自己不同的人。他們總是自認為自己是「君子」,而把意見不同者視為「小人」,由於那些批評者是「小人」,因此用任何手段來對付辱罵「小人」都是合理的。君子與小人的簡單二分法,讓中國歷史上的各種鬥爭慘烈無比,而這恐怕也是中華文化裡最令人無法苟同的一個部份。難道只是因為某些人提出不同意見,就可以用任何手段來攻擊他們嗎?甚至連扭曲了真相也在所不惜嗎?蔣為文先生因為黃春明先生以「○你媽的○」辱罵他,而向法院提起告訴,法院一審判決黃春明先生敗訴,聯合報卻以「黃春明案判決有誤,法官認錯」為新聞標題,似乎暗示著這是一樁違法判決。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稍具法律常識與細讀內文以後,就會知道這只是法官的見解不同,又在判決主文上沒有詳加說明這一點,而造成的小疏漏。刑法規定的公然侮辱罪最高罰金是九仟元,法官認為黃春明先生在衝突中,先後兩次以言語公然侮辱蔣為文先生,採一罪一罰的見解,罵了兩次就要罰兩次,一次罰六仟,兩次合併計算再打個折,最後判決罰一萬元,並且還緩刑二年。但在判決主文上卻只簡單的寫著「黃春明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台幣一萬元」,未載明是犯了兩次,合併處罰才罰到一萬元,結果就成了聯合報所說的「黃春明案判決有誤,法官認錯」,甚至還在配稿裡寫成了「判決主文與理由矛盾」云云。就法律的層面來講,你可以不同意法官的見解,認為在一場衝突中先後罵了兩句,算是一行為,應該罰一次。但是這只是見解上的不同,又未在判決主文上敘明,絕對不是什麼嚴重的判決瑕疪。

結果這個芝蔴綠豆大的公然侮辱案竟然上了頭版,還被暗示成違法判決,內頁的相關新聞配稿竟然高達九則,雖然也有平衡報導蔣為文與承審法官的說法,但是卻完全不成比例。除了「媒體追殺」以外,我真的找不到其它的字眼來形容這件事。對照蔣為文一個人默默坐在座位上舉著手寫標語抗議,另一方卻用激烈的言詞、幾乎算是漫罵的人身攻擊、強勢媒體的暴力來修理蔣為文,我們就可以看到雙方的不對等與整個議題完全失焦的真正原因。我其實也不是完全同意蔣為文的論點,但是我極端厭惡這種不讓別人說話,不准別人批評挑戰的文化。你可以選擇寫十萬字的文章來反駁蔣為文,也可以在每次演講時都批評蔣為文的論點,甚至直接去找蔣為文辯論,這都是你的權利。但是當你選擇用語言暴力來攻擊別人時,你就已經輸了。不論你的動機如何正確,你的出發點有多麼高尚,你在傳播的就是一種下三濫的暴力文化。你讓我們看到你所傳播的是多麼可怕的價值,只要有任何人批評你,你就可以不擇手段的攻擊他們。

也許這一些人覺得自己是中華文化的捍衛者,而我也真的覺得他們的所做所為就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真正精髓。他們可能感到很驕傲,但我卻感到不寒而慄。

 

延伸閱讀

黃春明的台語文觀點商榷(施炳華教授)

假如台灣能多一些「笨蛋」


Tottoro2012/04/06

※請支持文末的連署運動。

我第一次「見到」陳文成博士是透過一張照片。所謂「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真的是很有道理;因為直到現在,幾十年來只要聽到陳文成的名字,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個影像。


坦白說,相片本身並不是很特別。在鏡頭前,陳文成抱著他一歲的小兒子,而小男孩很安穩的睡在爸爸的胸前。然而,相片裡的父子兩人都不知道,這將會是他們這一生最後的合照。不到幾天,這位31歲的教授就陳屍於國立台灣大學的校園內。那一天是1981年7月3日。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陳文成博士在1950年出生於台北。他在1975年離開台灣到美國知名的密西根大學深造。1978年,他已經在卡內基 - 美隆大學的統計系任教。除了求學之外,陳文成在美國的期間也參與台灣民主化運動的推行。

1981年5月,陳文成連同他的妻子和一歲的兒子回台探親。這是他在1975年離開台灣後第一次回家。然而在假期結束要回美國的不久前,陳文成收到了通 知,說他離開台灣的出境許可證沒有下來。 7月2日,幾個警備總司令部的探員把陳文成從他的老家帶走;警總是白色恐怖時代中國國民黨政府所經營的秘密警察機構。

根據國家檔案局的記錄,警總對陳文成的偵詢從上午九時起一直到晚上九點半。而第二天的清晨,陳文成的屍體就出現在台大的校園內。從他的傷勢來看,他的死亡可能是從五樓的高處墜樓致死;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堅持陳文成是「畏罪自殺」。

這件醜文立刻在國際社會引起很大的憤怒和批判的聲音,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學教授和官員要求國民黨政府要全面徹底調查。五個月之後,來自美國的病理學家抵達台 灣進行第二次的驗屍,而這一份報告在1985年6月發表於美國的法醫學和病理學雜誌,它的標題是「台灣的謀殺案」(Murder in Taiwan)。根據報告的結論,大多數的人相信陳文成是因為他的政治立場而遇害。當年負責驗屍的法醫魏契(Cyril Wecht,M.D.,J.D.)也曾撰文說明陳文成是「為民主而死」。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校長塞爾特(Richard Cyert)當時也不斷的寫信給蔣經國,要求他「還給我們陳文成博士」。塞爾特並主動設立獎學金讓陳文成的兒子日後能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求學。也因為他和許 多人的奔走,美國國會舉行了陳文成事件的聽證會,而他的謀殺案因此成為許多美國媒體的頭條新聞。然而,30多年來,許多疑問仍然沒有答案,而陳文成和他的 家人還是沒有等到他們該得的正義。

回顧一下陳博士的生命和許多在台灣民主化運動中犧牲的人物,如果我們以一般充斥在台灣社會中的共識,這些人應該都稱得上是「笨蛋」。

這裡用的「笨蛋」一詞,其實是藉用蕭曉玲老師對自己的評語。這位前北市中山國中的老師,因為在2007年公開反對郝龍斌「一綱一本」的政策,結果連續十年 考績甲等的蕭曉玲就被學校以「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的結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解聘;從提報為不適任教師到解聘不過四十餘天。而過去幾年來,在行政法院 進行申訴和訴訟之後,蕭老師還是不敵台灣的法匠和官僚系統,在今年初蕭曉玲已經確定永久喪失教師的身分。

以下就是蕭曉玲說自己是一個「笨蛋」的記錄:當教育局跟老師們說,可以對校長遴選表示意見, 決定校長人選時,我不但說了還大搞運動,之後就被校長刁難公假等問題;朋友一聽哈哈大笑地說:「妳這個笨蛋!這就跟老師故作開明地問學生對上課有沒有意見 時,學生總不會說老師我覺得你教得不太好一樣嘛。」當人家問我怎麼會去告郝龍斌一綱一本違法,我說:「我相信言論自由啊。」我先生卻對別人挖苦我說:「因 為她白目。」(資料來源: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文字稿

當然,不是人人都有當「笨蛋」的勇氣。如果我們把陳文成拿來和馬英九作比較,這兩人生命中諸多的雷同之處,更能顯示出這兩人的不同。

陳文成和馬英九兩人都出生於1950年。

他們都在1975年離開台灣前往美國留學。

陳文成在密西根大學於1976年獲得了統計學碩士學位。僅僅兩年後,他已經完成統計學博士的研究,並於1978年開始在卡內基美隆大學任教。

馬英九也在1976年獲得法學碩士(紐約大學),之後在1981年取得哈佛法學院的博士學位。然而,馬英九的博士論文不僅錯誤百出,還被一位美國退休的高 中老師評比為不及格。然後加上他考不過紐約州的律師考試的事實,所以多年來有許多人會質疑他的能力。當然,也許就像馬英九自己所承認的,在美國留學的期 間,他其實是忙著為國民黨工作收集情資。

1981年,兩個博士都回到台灣。陳文成和妻子以及他年幼的兒子回台度假,但他的生命就在31歲那一年被切斷了。至於馬博士呢,他回到台灣後立刻開始為蔣經國總統工作。當然,大家都很清楚他隨後的30年中的生涯和發展。

許多知名的學術界人士都曾公開推崇陳文成博士在統計領域上的輝煌成就和他的才智。事實上,在一個相當短的時間內,陳文成已成為理論和應用機率統計等領域的 尖端研究人才。所以,如果他夠「聰明」的話,他應該避免涉入台灣的政治;如果他夠「聰明」的話,只要閉嘴就能和家人在美國過幸福的生活;如果他夠「聰明」 的話,他可以像馬博士一樣自始至終效忠國民黨,那麼陳文成今天可能是統計界的頭人,而他的兒子也不會在成長過程中少了父親的關愛。

也難怪在白色恐怖時代,從小我們的父母親總是告戒我們不要「搞政治」,要「聰明」一點閉嘴過日子。反正「顧巴肚」和「拼經濟」才是我們生命的重心。可悲的 是,即使在台灣解嚴25年後,有太多的台灣人還是如此教導他們的小孩:乖乖過日子,好好唸書以後賺大錢,千萬別跟政府作對才好。

更不幸的是,不搞政治並不代表政治不會來搞你。在我們享受這些「笨蛋」的努力和犧牲所換來的自由之後,今天台灣的公民權反而有逐年退步之憂。看看台灣最近 的新聞,我不禁會想,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多一些「笨蛋」,台灣人今天是不是就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吃瘦肉精?自己家族住了至少135年的祖厝是不是可以不用被 強行拆除?或者,我們也不用看著油價和電費飛漲的同時,還得眼巴巴的看著由政府壟斷的國營事業,年復一年的享受豐厚的年終獎金?


【後記】推動連署請台大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碑

立碑不是為了翻舊帳,是為了提醒台灣人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
立碑只需要台大校方同意就能成功,但多次去公文,校方不為所動。
校方最新的回覆是:公文弄丟了

五個月之後的連署總人數只有5241
需要更多人擴大連署,需要借助你的力量,此案才能獲得重視。
請大家幫忙將連署傳播出去,無論是不是台大校友,都歡迎連署支持。

連署: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GN3V1l0Y2E5b29FN3dBZkJLNFhsaVE6MQ

相關閱讀:
陳文成博士殉難事件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