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橋與造謠—揭穿中國國民黨的障眼法
2012-01-12
Le revers de la vérité a cent mille figures.
(真相的反面面貌萬千。)
上圖是中國國民黨最近發出的競選文宣。別的部分姑且不管,光是這個「省道老舊橋樑整建」部分所謂的「民進黨政府2007年才核定,至卸任前才完成一座橋樑通車」就是典型的隻手遮天的花招。
2008年9月15日,當時的總統已是馬英九。這一天,交通部公路總局發出一份「重要新聞稿」,主旨是「台13線后豐大橋斷橋事故及本局橋梁整建說明 」。其中提到:
以下針對「公路受損橋梁重建及改善計畫」及「省道老舊橋梁整建計畫」進行說明。
(1)公路受損橋梁重建及改善計畫
(a)89年8月27日高屏大橋斷塌事件發生後,本局立即針對全國省道橋梁進行全面普檢,並針對有急迫改善需要之橋梁提出「公路受損橋梁重建及改善計畫」,計畫內容預計於90~97年期間,針對全國34座省道受損橋梁進行重建及改善工程,計畫總經費約55億元。
(b)本計畫34座橋梁均已全部完成。
(2)省道老舊橋梁整建計畫
(a)本局轄管橋梁眾多,有鑑於多座橋梁屬「興建年代久遠、未符現行耐震設計規範、無法滿足現行河川治理計畫及相關法規要點」之老舊危險橋梁,為了解橋梁現況,本局前於95年依歷年橋梁巡檢、災害受損及河川治理計畫等資料進行調查,續並針對橋梁之耐震、耐洪及交通容量等功能進行評估。
(b)經初步調查後,需辦理改善之省道橋梁計68座,由於改善經費龐大,為落實計畫執行,經評估考量後,本局計畫於民國97~102年期間,針對其中40座情況較為急迫之橋梁優先進行改善,所需改善經費約117.93億元。
(c) 本計畫現已完成2座橋梁改善,餘38座橋梁分別進行設計環評(27座)、發包(4座)及施工(7座)。
所以,從2001年開始,先後有兩個改善省道橋梁的計畫,分別於2001-2008年以及2008-2013年實施。經建會在2007年發佈的新聞稿顯示,後者實質上是前者的「延續(所以才會說:「研提本計畫持續進行省道老舊橋梁整建 」)。
國民黨只跟選民提第二個,而不講第一個計畫的34橋梁早就完成,藉以誤導選民相信民進黨執政時幾乎一事無成。
民進黨執政時期訂定、執行之「公路受損橋梁重建及改善計畫」的34座橋梁其實只是公路總局省道橋梁業務的一部份。姑且不算2000年下半年的部分,光是2001年至2008年7月期間竣工的省道橋梁至少有358座,總長165公里,長度相當於國民黨拿來自誇的那47座橋的9.6倍。下表是根據根據公路總局的重要河川橋樑目錄 一鄉、一區挖出來的資料:
中國國民黨的文宣會讓選民誤以為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公路總局橋梁業務幾乎停擺,甚至會幻想一個上上下下鎮日喝茶看報紙的公路總局。
我在上個世紀結識幾年前任職於公路總局高層的劉先生,由於曾跟他共事過,深知他是相當優秀負責的公務員。劉先生已高陞至南台灣擔任主管,我猜,國民黨這文宣會讓他苦笑。
從2000年高屏大橋事件說起
說到省道橋梁,其實還有更可惡的事跡。趁這機會來跟國民黨算帳。
以下依照時序,大略回顧十年來的省道橋梁整建。
首先要知,在凍省之後,跨越不同縣市地境的「省道」歸交通部公路總局掌管。公路總局轄下的省道橋梁多達二千七百餘座。這些橋的平均年齡超過二十歲,換言之,大多數建於上個世紀。
2000年高屏大橋斷橋事件後,當時才上任三個月、而且被某些人批評說「沒經驗」的交通部長葉菊蘭立即要求全國「各橋梁管理單位,於一個月內完成橋梁總普檢」,並責成次長賀陳旦召開「中央橋梁技術諮詢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更於斷橋事件後的第十一天召開「台灣地區橋梁安全維護與管理研討會 」。10月22日,交通部針對全國橋梁檢測結果舉行對策會議,由葉部長親自主持。公路總局依照會議結論擬定「公路受損橋梁重建及改善計畫」,鎖定該單位管轄下的34座橋梁,逐年編列預算整建。首先於2001年度編列十億元,針對二十座省道橋樑進行重建及改善工程(參閱:交通部九十二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 )。
整個計畫的執行時程從2001年1月1日開始,於2008年6月30日結束,前後歷時七年半。下圖擷取自最後的年度作業計畫網頁:
擷取自:交通部,公路受損橋梁重建及改善工程,97年度作業計畫 。
2006年,前項計畫仍在進行中,而公路總局對省道橋梁再次進行全面檢討評估。公路總局吃飽太閒,有事還要找事做?當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台灣多地震、颱風,加上歲月催橋老,更何況有些橋梁本身的工程品質欠佳,再加上河川狀況改變等因素,所以,可想而知,2000年時鎖定須優先處理的那34座橋之外,一定還有或新出現有待補強或重建的橋梁。
評估後,公路總局提出「省道老舊橋梁整建計畫」,包含40座橋梁,此案上報交通部後的發展如下:
- 2007年9月11日:交通部將擬定之計畫於呈報行政院。
- 2007年10月5日:經建會邀集相關機關參與審查。
- 2007年11月5日:經建會決議通過此計畫。
- 2007年11月22日:行政院院會核定。
- 2008年3月初:公路總局將完整基本設計資料送交工程會審查。
- 2008年5月20日:政權交接。
- 2008年6月初:完整基本設計資料在工程會審查完畢。
- 2008年6月16日:行政院核定同意。
- 公路總局開始辦理後續設計與發包施工作業。
(以上根據公共工程委員會技術處2008年11月8日新聞稿 )
看到以上的發展,有人會質疑:既然評估作業是在2006年,為什麼交通部要等到2007年9月才把計畫送進行政院呢?這不是效率差的明證嗎?
且慢!先別忙著質問這到底是交通部或公路總局在推拖拉賴。不管哪個層級、哪個單位都需要錢才能辦事,而問題應該就出在這
裡:2007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被立法院拖到2007年6月16日才表決通過 。在中央政府預算沒通過的情況下,許多政務根本無法推動,尤其是新的計畫案,其中包括橋梁改建:
行政院主計處初步評估,由於預算無法如期通過,新辦重大建設無法推動,將導致經濟成長率下降、國內生產毛額減少、失業率上升等不利因素,對台灣今年經濟表現造成甚大衝擊。〔…〕
此外,新興計畫將不得辦理,也會對國家安全與民眾生活造成嚴重衝擊,因為單國防部軍事投資計畫就高達四百九十三億;另外交通部辦理的公路建設、橋樑改善工程估計達四十億;衛生署成人預防保健計畫等三十三億以及科技研發經費十億等,對國防安全、經濟發展、科技研發與國計民生都將造成重大影響。(《自由時報》,2007年1月20日 )
簡言之,整個2007年上半年就是個中央政府無米可炊的空窗期。等到預算通過,錢撥下來,開始著手年初就該進行的作業…交通部在九月中旬把計畫上報行政院,這樣也是剛好而已啦。
所以,國民黨文宣上的「民進黨政府2007年才核定,至卸任前才完成一座橋樑通車」之說「作賊喊捉賊」的可能性很高。既然這種招數在影響範圍更大的治水預算都敢玩了,不是嗎?(請參閱拙作:國民黨擋什麼 (3) 治水篇 )
2008年后豐大橋事件與後續發展
在2008年9月辛樂克颱風來襲時掛掉的后豐大橋就在2007年的「省道老舊橋梁整建計畫」之名單上,原本預定於2008年8月15日動工改建。假如這個計畫在2007年沒被拖延,應該可以比實際狀況提前半年啟動,可能就不會有那六位罹難者。為此 ,公路總局局長陳晉源下台,水利署長陳伸賢遭彈劾,交通部賠償罹難者家屬3283萬元,當時負責看守橋樑安全的楊慈聰、廖大森被起訴(折騰一年獲判無罪),然而,沒人探討過整個事件跟2007年預算案遭惡意拖延之間的關係。
在后豐大橋事件之前,「省道老舊受損橋梁整建工程」預計於2008年辦理29座(續辦5座、新辦24座),並完成2座(台6線龜山橋、台3線延平橋)。后豐大橋事件後,新政府更改這個計畫,改名為「省道老舊受損橋梁緊急改建計畫 」,橋梁改建數量從40座變成50座,時程從6年縮短至3年。新計畫納入「中央政府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 」。由於國民黨在立法院擁有絕對優勢,行政院所提的預算案當然輕騎過關。
扣除因天災而無法施作的三座,其它47座橋都已完成。直觀視之,人們會覺得很好。國民黨於是拿這項政績來作宣傳。然而,在看他們的宣傳時,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這些橋梁中,有16座早已被前政府排入2008年的年度計畫。
其二,更重要的是,前公路總局局長、現任工程會委員的結構工程專家葉昭雄 先生所指出的缺點:
橋樑隨著時間逐漸老舊,屬經常性、長期性現象,應以長期永續作法為之,不宜以緊急性為由,一昧求快,在求快過程中,求好和求安全亦必須兼顧。同時,亦應注意並非緊急改建需要,而係屬於拓寬需求者,如台19甲線急水溪橋,或理應由交通部年度「公路養護計畫」項下經費改建者,如台2線第30號橋,或其他仍可維修補強者,如台20線新武橋、台20甲線初來橋,亦混入計畫致使計畫過於複雜及粗糙。
(葉昭雄,我對省道老舊受損橋梁改建期程之看法 )
對於施工期間代以便橋的作法,葉先生亦不以為然:
施工期間,部分橋樑採「一次打除重建」方式,輔以便橋(道)方式維持通行;而不採一般之「半半施工法」(按:一半橋面拆除施工,一半維持通行之工法,較為不便、費時;但於施工時可維持民眾簡易通行。若橋寬同時增建一倍,則原橋維持通行,俟增寬部份完成後再打除原橋,工期雖較長,但原橋通行較臨時便橋為安全)較原規劃期程6年(97-102年)縮短為3年。
本次橋樑將採「一次打除重建」方式以縮短工期,便橋(道)即擔任維持交通大任。因便橋(道)具臨時性,本身之安全係數不高,勢必面臨較高之行車安全風險。若跨越河道較長,改建將面臨2年汛期,風險負擔更大。便橋(道)普遍建造維護費高,如台27線南華橋(總工程費19億餘元)即達3億5千餘萬元。(出處同上)
增加財政負擔,這是馬政權的專長,此處不再多談。更重要的是安全問題。這些改建工程所搭造的便橋沒出事,這其中並非全無運氣成份。
運氣這種東西很難講。希望這些「急急如律令」催促下新造的橋梁夠耐用,不會像馬英九將卸任台北市長前為了拼政績而火速建造的貓纜那樣,忽視地質因素,而發生塔柱地基淘空的重大公共安全問題(貓纜未因此而出人命,多少也是因為運氣好)。
正如葉昭雄先生所言,橋樑維護整建「應以長期永續作法為之」。在國民黨政府重建那47座橋之前,不乏許多座省道橋梁重建案例;而那47座橋之後,還有、而且總是會有待處理的案子。別的不說,光是2008至2010這三年期間,省道受損橋梁就超過一百座。就此觀之,公路總局編列85萬預算在去年十一月出版的《與橋一起向前飛翔—47座省道老舊橋梁整建歷程回顧 》不僅沒必要,甚至有替馬政府作宣傳的嫌疑。
民進黨指責馬政權去年花十六億打廣告 ,這個驚人數字應該還沒包括這種出版品。
不過,讀者若夠精明,會發現這本《與橋一起向前飛翔》第200頁上所列的「台2線第30號橋 」總長5公尺(其實這個五公尺是四捨五入的結果)。葉昭雄先生指出,這座橋只需列入年度「公路養護計畫」。稍微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47座橋當中,有15座少於100公尺,而超過一公里的只有3座:
把自己任內的業績盡量放大,將政敵任內的業績縮到最小,這樣實在不光明正大,若是商業廣告,老早就被告上法院啦。周美青說她的丈夫不會說謊;呵呵,根據多年觀察,我知道馬英九不是小木偶,不會因為說謊而鼻子變長。
- TWIMI,莊瑞雄:馬政府一年16.2億買廣告 國民黨「國家就是我家」 。
- 王貝林、田世昊,保黨產拚總統 謀私利害公益 。
- 慕容理深,國民黨擋什麼 (3) 治水篇 。
- 慕容理深,台北市新聞處2002年預算 。
- ksberio 2 comments collapsed Collapse Expand
- 慕容理深 1 comment collapsed Collapse Exp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