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一個三層樓、不到50名員工的銀行,買下台灣的夢。

作者 a8864666 (新使用者瑋瑋)

標題 一個三層樓、不到50名員工的銀行,買下台灣的夢。
時間 2014年04月17日 Thu. AM 05:45:30

http://www.ustream.tv/recorded/46224173

11:55~19:19 開始進入我夢到的故事,陪我做夢吧台灣。

夢境逐字稿:

去年全台灣最會賺錢的金控是富邦金,他賺了326.9億。
但是明年最會賺錢的銀行或是金融機構,絕對不是富邦。而是一家才剛剛到台灣大概3年的銀行,而且他還是分行。他叫做「中國銀行台北分行」。
他在哪裡?他在信義區的松仁路,他總共只有三層樓,他真正雇用的員工大概不到50個。但是我預計他一年後大概賺的錢可超過400億。怎麼來這400億?富邦的326.9億還多喔!怎麼來這些東西?

首先,中國是有資本管制的。他有_____流到境外去,流不回去。你不能帶、你不能把人民幣超出一個限量匯回中國去,他要控制人民幣的回流。
第二個,中國控制利率。貸款利率有上限,可能是3%到3.5%,存款利率有上限3%。貸款利率現在在市場上由於非常的競爭,大家都想要借到錢所以可能6%~7%,所以他的利差有3個%。

好、來,這兩個前提假設之下。台灣跟中國簽了一個兩岸貨幣清單協議,然後就開放了台灣人可以存款存人民幣,結果這開放後你知道多少存款嗎?2500億人民幣的存款,這2500億阿,必須是台灣人拿新台幣去匯兌先換成人民幣,然後才存在這個銀行。所以你要跟誰換這個人民幣?各個銀行最終都要跟「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換,而這2500億的人民幣等於一兆多的台幣就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的手上,他有等值於2500億人民幣的新台幣在這個台北分行。

好,那然後所有的銀行有了這些人民幣以後就存款到人民幣的帳戶,那你存人民幣的帳戶銀行非常慷慨給你3個%的利率,他哪來的___給你這麼高3個%的利率?如果這些銀行,富邦也好、然後台灣銀行也好、交通銀行、兆豐銀行也好,如果就拿你的人民幣存款到中國大陸去貸款,那他就可以貸款到7%,所以他當然可以給你3。
那問題是他們收到這個錢啊,是不能夠匯進中國去做貸款,因為中國管制不准人民幣匯回到中國去,所以這些人民幣到哪裡去?這個協定裏面說:這些人民幣要回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所以我變成2500億所有銀行通通回存到台北分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再把這2500億,拿回到中國去到中國銀行的母行在中國大陸上貸款有7個%。所以「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就給台灣的銀行3個%、3.5個%甚至最高給到4個%吸收人民幣的存款,但在中國可以貸款到7個%他賺3個%,請問如果你有2500億的人民幣,是台灣的人轉存在這,你到中國去放貸7個%然後你給4個%的人民幣賺利差3個%,3個%就是多少?2500億的3個%,那人民幣呢現在值台幣大概4.85,你就當作5塊錢來算,這個部分就是75億人民幣乘以五塊錢就是375億台幣。
(光靠台灣人存錢,「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就可以賺375億台幣,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銀行。)

375億台幣,好,他手上還有因為這因為要得到2500億人民幣,所以跟他匯兌後他手上持有一兆多的台幣,台灣的利率比較小可能不到1個%,但是一兆多的台幣一年也有125億,這375億加125億是不是就是500億。所以我說400億不為過。在明年,台灣最賺錢的這個銀行就是「中國銀行台北分行」。

那馬上就問,那台灣為什麼跟中國簽這兩岸這個協議之後,竟然沒有跟中國談到說我台灣銀行如果收到這人民幣存款,我在上海有個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我的錢應該就可以從這個母行匯到分行,去借給我上海的台商麻~中國說:不行!你通通要回到我「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裡面,所以我最後要告訴你,我說這個政府無能到極點。你同意嗎?同意麻吼~服貿裡有沒有說那你怎辦?要怎麼解決人民幣回流機制?沒。完全沒有(z>b麻~)。所以服貿重談,至少我跟你講得這個東西要重談。

因為他有第三個危險。就是將來如果中資進來台灣,人家會說:你要用陸資併購我敏感的企業會造成「國家安全問題」,結果要來併購的中國的這個資本家他說:我不從中國帶人民幣來,我到你台北以後借錢,買你台灣的企業可以不可以?這是台灣的資金吧,你說可以!那他跟誰借錢?他就跟「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的一兆兩千五百億借錢就好了,那一兆兩千五百億可以買到台灣多少的美容院或者其他總量大一點的企業?那他如果再辦聯貸,找十家一人出一份,一兆兩千五百億發揮的槓桿可以到12兆,台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28兆而已,那你看看他有多大槓桿的力量?而這家銀行只有三層樓,不到50個人。

所以我說:馬政府真的是混蛋。(歡呼~~~)

結論:

簡單說就是:中國只准「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把在台灣的人民幣回流中國,基於民眾存錢賺利息的心態,台灣人你存的台幣要先換成人民幣都得經過「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而在台灣的其他銀行存的人民幣也得交給「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讓這些人民幣回流到中國後才能去貸款,之後才可有7%的收益,然後「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再以3%~4%的利息分給台灣的銀行,也就是你存人民幣定存的獲利。

中間的3%差額就是「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的利潤(375億台幣),其中光是處理存款人民幣的利潤就可以成為台灣最賺錢的銀行,接著台灣其他銀行把台灣人放進去要換成人民幣的新台幣都給「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去換成人民幣,所以「中國銀行台北分行」有一兆多的新台幣,而這一兆多的新台幣就是中國資本家登台後直接借款買台灣企業的資金,此外這一兆多的新台幣還可以賺1%的利息(125億台幣),然後用新台幣買台灣企業你根本不會懷疑是中資。

所以,「中國銀行台北分行」靠你台灣人存的台幣跟人民幣雙管齊下用利息賺錢、中國人又可以靠台灣人存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的新台幣買台灣企業。


※ 作者: a8864666 時間: 2014-04-17 05:45:30

「從生活中改變」陳為廷12分鐘談話全文 


蘋果日報 2014/04/10
 

 

在那個夜晚我們知道我們在面對一件重大的事情,但我還不知道、還不確切理解我們將會面對什麼,接著在那個夜晚過後,我們會想起的是,我們記得那個夜晚迅速的湧入數萬名的公民,我們會想起所有NGO的團體放下手邊的工作義無反顧湧入加入這個工作團隊承擔起在青島東路、濟南路相關的工作,我們不能忘記在第一時間跟著學生一起攻堅的在中山南路公投盟的所有民主運動的前輩,他們承擔起這個運動在場外所有的相關的庶務的調配,後續也加入更多。

許多更多學生和公民的湧入,也標示著從一開始這場運動就不僅僅是一場學生運動而已,事實上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屬於公民的運動

我在這邊給所有在場外,包括綠盟、NGO在內的朋友給予掌聲。

在那個晚上之後,我們接著會想起的是所有在這個議場裡外周遭,以及不在議場周遭的台灣各地或世界各地,關注這個運動、參與這個運動的朋友,他們進行的工作與努力,我們會記著。

這些工作有很多繁瑣、繁複的項目,包括我們守住議場8個門的朋友、包括每天24小時輪班在2樓守著天梯的朋友、包括守護著我們在門口、在場外擔任糾察的朋友、包括所有志願參與的醫療、律師團朋友們,這些都是很繁瑣、很繁複的工作,但這些工作往往不被看見、或鮮少被看見,所以他們的意見有時往往也很難傳達到決策的過程當中。

這些朋友裡面有的是學生,有的不是。像是從第一天開始就在現場默默做起清潔打掃工作、默默做起回收、垃圾處理工作的林老師,或者是場外一些朋友,他們不是學生是公民,可是他們比一般公民更勇於現身,他們是我們在場外負責糾察工作的朋友。

當我們面臨好幾度真的有外界的人拿著刀、拿著危險物品進入場內時,是他們協助守護這場運動,這些朋友怯於現身,因為他們當中許多人的確有幫派背景,儘管他們有幫派背景,但我們永遠難以忘記。

有一晚開會時,其中一位告訴大家,他雖然有幫派背景,他也知道現場學生看到他也會怕,但他真的關注這個運動,他看完所有的法條,他看完所有服貿協議的條文,他願意加入這個運動,他願意守護這個運動,即使他知道自己不會被看見

是這些所有的包括場內外、包括在全台灣、全世界各地處理這些繁瑣庶務而不被看見的朋友們撐起這場運動,這場運動是屬於各位的。

當然我們必須要反省的是,為什麼這些人不被看見,為什麼這些人被劃在一條學運的線之外,這是我們必須要所有共同反省的問題,如果這是一個值得關心的議題,這是一個每個人都該參與的運動,這社會應整個共同認知運動不只屬於學生,還屬於這些默默做著事情,默默在參與這場運動而不被看見的公民朋友們。

另外,我們還會想起這些運動還有相當多令人難忘的時刻。我們不可能忘記323那晚,我們有許多夥伴在行政院的院區裡面、在行政院的黑暗當中,面對赤裸裸的棍棒、盾牌、噴水車,他們面對鎮暴部隊,面對各式各樣前所未聞,在我們成長經歷中,從來沒有看過、沒有見過、沒有體示過、沒有體驗過,這些赤裸裸的國家暴力。

我們會記得那天晚上我們的憤怒與恐懼,我們會記得在那之後,我們之間的猜疑與信任,可與此同時,我們會永遠記得,在行政院的行動,是一場屬於我們所有人,屬於人民的偉大戰役,是這場戰役讓人民清楚看見、讓這世界看見人民有多憤怒,看見這個國家有多專制,這是我們所記得的行政院的行動

我們會記得行政院行動過後更多憤怒人民走上街頭,我們不會忘記330那天50萬黑潮淹沒了街頭、淹沒了這個政權,讓這個政權看見全台灣、全世界各地幾十個城市響應這場行動的人民的團結與意志。

最後,我們當然不會忘記,330大遊行過後在夜晚突然下起傾盆大雨,下了好幾天 ,沖刷了議場外所有朋友、所有夥伴,但這場大雨並沒有沖走我們的信心,所有夥伴,他們躲在屋簷下甚至就孤零零的搬著椅子、撐著雨傘坐在路上,持續地參與運動。

在大雨過後,我們看見近一步的全台灣的朋友,這50萬人他們回到家鄉,回到他們的生活裡面,他們認知到運動不只在街道上,他們認知到運動要從生活中展開,要從地方展開,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中南部同學組成黑潮聯盟持續對國民黨施壓,我們看到一群從事審議民主的團隊在50萬人集體行動過後,在議場外執行我們所關注的《服貿協議》,我們所關注的兩岸監督條例的實質審議。

我們要讓讓執政黨看到我們最堅定的武器是民主的深化,這是這場運動中持續深化的成果,以上所提到所有這些,是我們會深深記得、我們將會永遠記得,在這個經歷中,所有的各位。 

當然這過程裡面這個運動還沒有成功,但是我們也沒有失敗,這場運動看到一些問題,包括各位所質疑的決策機制、包括各位所質疑的綠色軍外套的英雄主義問題,所有這些問題,我們都將坦然接受,後續的批判與檢討,這些所有質疑裡面,我們都清楚理解各位的質疑。

我們在這場運動中也做了各種嘗試但顯然遠遠不夠、也不足,希望我們在日後的運動當中,可以試圖就這些問題提出更好的解答,而所有這些我們在議場裡面尚未完成的運動訴求,也會在日後的組織運動中設法盡力的達成。

最後想要跟所有議場內、議場外的同學說的事情是希望有一天當我們變成被了對抗的大人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24天,這24天與接下來的日子,可想而見的是一場盛大的戰役,它們不只是對於這個政權,也是對於財團的戰役。

它同時還是對於我們作為人、生為人活在這個體制內,我們如何去謹守做為人的底線嚴苛的考驗,這是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走出這個議場後,運動還會持續下去,如果政權再不悔改、如果議會還是被寡頭、被財團所把持,我們終將回來,而且不只回來這裡。

期待所有的夥伴,在接下來的路途上面,帶著我們彼此的傷口也好、收穫也好,帶著我們這24天來,我們所凝聚的共識跟我們承擔的責任,期待我們所有的夥伴,能夠在勝利的那天,能夠在運動的終點,我們還能夠並肩擁抱。謝謝大家。

陳為廷、林飛帆在議場發表聲明。黃世宏攝

陳為廷發表完談話後,步出議場。杭大鵬攝

色色的島

 
 
周偉航 2014/03/23

 

這次的服貿爭議,反黑箱者多(當然沒人說自己挺黑箱啦),我看幾種不準的民調,推估反黑箱人馬應有60~70%。反服貿者沒那麼多,我覺得和挺服貿者頂多五五波,反服貿者甚至可能只有20~30%,這代表挺服貿可能過半。

挺服貿的越多越好,我下面的論述就越能成立。

我這篇要談「挺服貿」與「反服貿」的對立,而且以倫理學來切。在各層級的討論中,挺服貿與反服貿有一個關鍵的立場差異:「不怕競爭」與「失去保障」。(先跳過兩岸政治問題不談)

擁服貿者不斷強調不要怕競爭,自由競爭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反服貿者認為這個協定會讓台灣年輕人現有的弱勢更加強化,以至於陷入更惡化的勞動環境。

我們跳離服貿,進到更大的自貿層級去。

台灣現有具備競爭力的,或說國際競爭力的,有多少呢?這數字其實抓不出來,因為我們無法取得一個適當的計算量表,但我們可以抓個目前離境就業(包括來回大陸的飛人)人數,大約5%(這代表有一百多萬人,就算以就業人口算也有幾十萬人,實際可能不到,先抓多一點)。

有很多這類的優秀人才一直在台灣工作,沒被挖到會趴趴走的公司或部門去,所以把這數字乘三倍,算15%好了。

就假設台灣有15%的人是在「自由貿易的世界中能活得比現在更好的人」。我相信這樣的假設值是很高估的。

剩的85%呢?他們有些在自由貿易的世界中收入或許和現在差不多,有些則會更差。除了經濟外,他們也可能必須面對更多的文化挑戰(比如說外國人湧入。像大家最在意的阿六仔)。他們很可能會過得更不痛快。

自由貿易會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所以看來會「極化」現有的台灣社會結構。

那這85%,他們要怎麼辦?我們在自由貿易發展之下(不論是對哪國的自貿),對這些人的保障是什麼?

不需保障?他們沒飯吃會暴動的耶,現在啥都還沒發生,立院就打下來了,等到真的沒飯吃時,我看行政院的雙子星會變大型火把,大家可以圍著跳營火舞。

現在政府的態度就是先簽再說,保障以後再慢慢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挺服貿的人,很多並不是在這精英15%中(就數學上來講,挺服貿就算只有30%,也還有多出來15%吧)。他們只是「以為」自己有競爭力,但因為一直躲在關稅保護傘下,從來沒有面對真正的競爭過。

他們或許天生樂觀、浪漫、有勇氣,但這些人格特質往往會被我們視為與愚蠢同步。他們很多人其實完全沒有競爭力,侈言跨國競爭,卻連國境都沒離開過。

吊詭的是,反服貿的人,很多就是有競爭力的15%。將來不管怎樣,他們也活得下去,只因為覺得其他人很可憐,所以出來大聲疾呼。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問那些鬧事的多是台成清交成政的學生。

他們之中大多數根本餓不死好不好,一堆人英文好到明天就可以直接說掰掰出國去混的。他們只是大發善心,卻被當鬧事小孩,厄,一個將來產值可能是你一百倍的鬧事者。

這種「精英vs普通」結構不可能短期改變,也不是透過教育就能讓我們的全球競爭力人才從15%「ㄆ一ㄡ\」一聲變成51%。大學擴張(幾十所變一百六十多所)就是抱持這樣把餅做大的想法,結果咧?結果咧,結果咧,結果咧結果咧?餅還是一樣大。

這牽涉到社會結構的問題。你就算真的生產出一大堆美國top100程度的台灣大學生,你還是有一大堆沒有競爭力的歐巴桑歐哩桑要處理。把他們燒掉嗎?

應該要先設計保障機制才對,但政府卻先設計開放機制。

我不喜歡自由主義者,但仍覺得他們的觀點可以給外人一些啟發。

他們曾提出「最大化最小值原則」,這個原則有很多解釋與運用,但其起心動念是這樣的:人對於未來無知,所以會將部份資源配置在最保守的策略上,也就是買保險。人在制度設計時會把部份資源分配給社會中的弱者,這是因為擔心自己萬一出了什麼事時會淪入社會的最底層,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像是你現在很屌,能賺很多錢,但你也會擔心突然出車禍、半身不遂而淪入社會底層,所以你會在政治與公共資源配置上設計一些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給身心障礙者。

在這些自由主義者的想法裡,人當然會有智愚,但都會有點基本的理性,可以坐下來討論,得到一些近似的結論,而這個原則就是所有理性人都會認同的原則。但在現實中,拼命為弱勢著想,且覺得自己可能弱到爆的人,其實多是智者和強者,因為智者和強者會檢討自己,關懷他人。笨的人根本不會買保險或避險,他們覺得自己贏定了。所以才叫笨嘛。

提出這套理論的羅爾斯本人就很聰明,所以他能想出這一大套理論,也認為人人都應該會想買保險,且優先買保險。確實沒錯,在這社會上較聰明的人,通常保險買得最多,不論是真的壽險產險,或是一些資源(包括時間)的避險配置。他們不會把雞蛋全塞在一個籃子裡。

但很多批評者指出,並沒有那麼多人會去「買保險」,買保險不見得是所有理性人的共識。的確,社會上有許多人把資源都配置在冒險事業上,這些人往往被我們看成勇氣有餘,卻不太聰明。

矛盾就產生在這。以為自由競爭必然有利,而把資源都投注在冒險事業者,其實可能是比較弱的,他們才是會被自由市場淘汰掉的人物。

而一直強調保險制度設計,主張強化避險種類與結構者,其自身往往較有競爭力。他們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某天失敗,另一方面也怕那些失敗者會動亂,影響到自己的權益。付給弱勢者的資源,也算是一種「保護費」、「維穩用」。

很多官員學者認為反服貿或反自貿者是「弱者」,應該要「提升競爭力」。提升競爭力固然沒錯,但誰強誰弱,其實沒那麼簡單二分。你「覺得」自己有競爭力,不代表你「真的」有競爭力。

真正的強者總覺得自己很弱,也會扶助弱者,而被扶的弱者卻甩開強者的手,大呼:「你拉我幹嘛?性騷擾!!色色!」

台灣,就是這樣一個色色的島。

 

會受到服貿衝擊的幾種人


周偉航 2014/04/05

 

有學生問我「哪些人會受到服貿的負面影響呢?」其實我前文就提過,但不太具體。有一些經濟學家也談到這個問題,今天我要從倫理學中人格特質的角度來談,讓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在其中。

如果你知道好朋友就在其中,那快點通知他大事不妙。如果仇人也在其中,那……祝他一路好走。

第一類:策略推估低能

推估策略就像下棋一樣,高手能推出五六七八步之後的局面,而低能兒而只會看到眼前的「兵」可以吃。

像現在的學運爭議,許多人就展現非常低劣的推理能力。4月4日晚間,傳出警方有可能清場。在相關新聞下面的留言中,可以看出不少「擁府派」百姓大力支持,要求警方盡快清場,把屁孩弄走云云。

這種人就是策略推估低能。

在4月4日這個時點,是學生軍最低潮的時刻,他們巴不得警察進來把他們海扁一頓(因為蠢警察很多,一定會有亂打人的),這樣才能製造新一波的高潮。

正確的總統府方戰術,是放學生在那不管,讓他們自相殘殺,人會因時間拖長越來越少。

就像白狼「路過」當天,如果他爆衝,才是對學生軍大為有利。結果是去現場搞笑的,不少學生軍的「軍師」應該是有點失落。

這麼簡單的戰術圖都推不出來,或是無法理解,只會在那「清場好耶!」「警方快給他們點顏色瞧瞧!」的鬼叫,這種人面對服貿的影響,是能推到幾步以後?

我無聊時,會去點看看這些人的學經歷,結果常是悲嘆與同情。這就是會被服貿淘汰的第一種人。


第二類:到現在還弄不清楚狀況

到現在還有學生問我:「老師,請問服貿對我是有利還是有弊呀?」

這種人也是掛定了。新聞已經播多久,資訊已經有多少,看懶人包就算了,還有很多人連懶人包都不看,認為「做好自己就夠了」。這種人,也是服貿一來就會掛的人。

資訊不對稱是追求自由市場過程中的一大問題,在缺乏保護的狀況下,資訊少的人就是會吃屎,而完全不關心資訊的人,就是連屎都沒得吃的人。

早在服貿爭議發生前,我就提醒學生應該去瞭解一下這東西是什麼。我相信課堂中九成九的學生都沒注意到我有說過這件事。後來學運發生了,才趕著去瞭解,此時猶未晚矣,至少有去瞭解。

等到學運都已經鬧了十天半個月,你還在憨螟?幫幫忙,你已經OUT啦!


第三類:認為電子與書面資訊一定對,個人經驗一定錯

我碰過許多學生表示他聽到某某學運資訊如何如何,我說,這和我知道的不同,我可以保證真相是怎樣怎樣,因為我看到是如何如何。結果他堅持自己的資訊是網路上看來的,很多人在傳,應該比我可信。

人站在你面前講自己的經驗,不代表他一定是對的,但你至少可以從他的人品和知識模式去判斷其可信度。特別是個人親身經驗的描述,這會是很重要的推理思考起始點。這也是我們研究之所以強調一手資料的原因。

對根本不知道是怎麼製造出來的那些二手資訊,最好小心一些。

有很多人認為電視說的比較可信,政府文件印出來比較可信,網路上某某轉述的比較可信,因為「那些公司很大耶」,「這東西很多人在傳耶」。但我站在你面前講的,你就是不信。

不論是擁服或是反服方,你如果也抱持上述的態度,那你也是OUT了。電視怎麼可能會比較可信?那個都扭曲幾手了。政府文件?拜託你是看得懂政府文件喔。網路資訊?網路還有抓到大海怪,馬航飛到洞穴裡的資訊咧。

如果你過濾知識的態度是如此的粗糙,你在服貿海嘯來襲的年代,一定會被垃圾資訊淹死的。


第四類:還在等服貿過了再來想辦法賺錢的人

說穿了,服貿的主要獲益者,就是現在已經獲益的人。不懂?

服貿的利益不會等到通過才會實現,早在通過之前,就存在著預期會通過而出現的「套利」的空間。許多企業家、資本家、技術工作者,早就調整投資與營利模式來因應將來轉變。

這些人就是逼馬英九盡快通過服貿的主力推手,因為他們早就「都準備好了」,「該花的錢已經開始花了」,甚至「該賺的錢已經賺了」。如果服貿沒有如期通過,他們的投資計劃就會出現問題,因為之後預期的獲利會進不來,而前面的錢已經先付或先借了。

不要傻傻的以為服貿過了之後,你才需要開始想辦法賺錢。人家飯碗早就在搶,而且搶光了。你是要分什麼菜渣?等到服貿過了,你滿心歡喜要去借錢投資,就會成為被殺在最後一手的呆胞。


除了以上四類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類的人(如「認為堅持專門技術就能夠生存的人」、「只要有房地產就一定能撐過去甚至大賺一票的人」),在服貿,甚至自由貿易的時代,都會是倍受衝擊的人。

接受衝擊並非全然是壞事,只是這些人的體質通常不佳,一次的衝擊就可能會倒地不起,永遠無法振作起來。而他們又常因為自以為是,而對衝擊全無準備,更容易一槍斃命。

就算事後發現自己被賣了,也補不回來。馬英九一直強調結婚後可以離婚,但多數人並不是靈恩派,沒有一個夠屌的上帝來恢復他的處女膜。

而能承受服貿衝擊的人,如我舊文中的描述,許多正是主力的學運份子,甚至是活動的重要財務支持者。我知道一些在兩岸事業有成的青年企業家或投資者,默默到現場巡一圈,或只是上網看了物資需求表,卡就拿出來刷下去了。

他們很多人是去贖罪的。贖誰的罪呢?

 

司馬光砸缸 馬英丸邱藝嘩幹被婊爆

 
 
黃韻文 2014/04/14
 

針對連日太陽花學運至中正一分局包圍等抗議活動,網友不滿部份政治人物扭曲訴求原意,以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衍生出11位政治人物與名嘴等版本。
 
故事原意為司馬光年幼時朋友掉入水缸,他急中生智拿大石頭砸缸讓水流出,順利救出朋友。馬英丸:「對於司馬光的熱心舉動,我予以正面肯定,但我必須強調,台灣是民主法治的國家,不容許暴力破壞!」邱藝:「我查得很清楚,那個水缸是民盡黨送進來的。」中時:「被打破的水缸價值五百萬,能讓一萬學童免費吃午餐。」龍卷風:「根據這一份資料,司馬光曾經參加過小英競選團隊。」彭嘩幹:「這個洞那麼深,好殺!超殺!」
 
嘲諷意味濃厚,Kuso圖片上傳1小時就吸引超過2600人按讚,網友Pony Chen說:「現代官場現形記!」吳姓網友更補充:「白郎應該說:司馬光你也是清朝人幹出來的」,多數網友笑推:「你不要那麼專業好不好!」

(黃韻文/台北報導)

網友以司馬光砸缸故事嘲諷政治人物扭曲訴求原意。 翻攝網路

網友力推惡搞圖片超有才。 翻攝網路

幾種學運中立派

 
 
周偉航 2014/04/17
 

 

自從我提出區分學運方(A派)與挺府方(B派)的描述倫理論述後,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很抱歉我沒辦法過濾所有的讀者意見,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在討論過程,出現一個我認為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議題,就是中立派(C派)是否存在的爭論。其實我以前就提過這派的存在,但談得很少,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幾種主要的中立派。

第一種,是隱藏挺府方的中立派。

他們支持政府,但是因為反服貿的力量太強大,所以先龜縮起來。這一派人數很多,幾乎都會在學生從立院退場後跳出來指責學生。他們的共同特色是理論薄弱,主要訴諸一些個人生活經驗,以及年齡所帶來的權威。

他們其實就是B派,只是比一開始就跳出來戰的B派更淑娜。不過躲了那麼久,也沒提出什麼更好的論證,一如普通的B派,都訴諸個人直覺。

他們的起手式是「我沒有特定的立場」「現在學運退場,大家冷靜了,我可以跳出來說幾句公道話了。」

他們的問題是沒有比B派更好的論證,反而在道德勇氣上比B派更薄弱。B派至少有LP跳出來和A派的人海大戰,而這種C派都等人打完收工,才跳到場中哼哼哈嘻快使出雙截棍,實在是點點點點。

第二種,是無知的中立派。

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我在前文《會受到服貿衝擊的幾種人》裡提過,大家已經戰翻天,他卻啥都不知道,也不關心的人,就是會被服貿淘汰的傢伙。這種人以樂天知命為傲,但因為搞不清楚狀況,加上大家分割利益時,總是會喊、會叫、有跳出來鬧的人才分得到,所以這些人將面臨被遺棄的命運。

他們的起手式是「這我沒在關心耶!」「我覺得好吵好煩喔!」「都沒有其他新聞!」

雖然A派或B派都很樂意救這種人,但這種抱持依賴心態的人,其實就是政治上的寄生蟲,只靠別人的努力而活。

第三種,是批判的中立派。

有些人兩方都批,他們批A派自以為是,以正義為名就在惡搞,他們也會批判B太過天真直覺,禁不起論證的考驗。

這一派抱著邏輯原理與科學知識,四處攻擊,但他們缺乏主體價值,你不知道他們的主張是什麼,好像就是科學或邏輯萬能論。他們雖然能揭開雙方的謬誤,但並沒有創造出什麼知識。他們常以為自己是真正的智者,但行文內容專有名詞太多,其實大家都看不懂,溝通效果趨近於零。

他們的起手式是大量的名詞「這是稻草人謬誤。」「這是凱派的浪漫想法。」「你應該先瞭解法實證主義的極限。」

他們是當代的詭辯學派,花了太多時間駁倒,卻沒有建立什麼。因為他們擔心一建立什麼,就會被更強的高手駁倒。其實也是一種淑娜。

第四種,無為派。

我在《誰的正義?哪種理性》一文中探討過這種態度,但沒有說得很清楚。他們是無為主義者、失敗主義者,雖然和無知派在行動上有點像,但他們其實是有知識的。他們可能曾經是過去的A派或B派,但在人生的競爭場中失意、受挫,而成為這一派。

你提出什麼想法,他們的結論都是這會失敗,不如不做。但他們還是有一些基本原理,例如權力強大者必然會勝出,優勝劣敗,認為意識形態或價值觀不是重點,能力與實力才是決勝點等等。

他們的起手式是「這沒有用啦!」「最後也都是有錢人在賺,窮人都在吃大便。」「你以為你真能改變社會嗎?」「最後只是幫人抬轎。」

這些人的問題在於他們只是想拉其他人下水,希望其他人和他一樣無能或失敗。有過度保守主義與依附權威的傾向。我個人認為這比較接近漢娜鄂蘭「平庸的惡」概念。(有些人認為「平庸的惡」是不思考,因此是無知派,或是B派,但我個人閱讀後的詮釋,是這些平庸的惡人其實知道一些東西,否則無法擔任社會角色,且經過挫敗或害怕等經驗後才淪入這種立場。)


第五種,其他主義派

這派認為服貿、佔立院,或暴力行動等等都不是重點。他們會去瞭解這些時事,瞭解之後還是認定這不是重點,大家都太過情緒化了,還有更重要的事。比如說核四比較重要,電磁波比較重要,ETC比較重要,教育問題比較重要,佛祖媽祖耶穌阿拉美江比較重要等等。

也有一些知識份子屬於這派,他們認為要拉高思考層次,而不是卡在低階的服貿立法爭議與法律的枝節上,像是應該論辯貿易自由化與憲法議題,AB派的討論都太低階,沒有思考的必要。

這派人馬的起手式是「大家搞錯重點了,還有更重要的事是......」「我認為要解決雙方爭議,應該看到......」「只要相信佛祖(or上帝),就可以解決爭議。」還蠻多元的,不過就是「重點」往往和大家不一樣。

他們的問題在於「把自己的價值觀凌於他人之上」,當其他人都關注某事的時候,那不叫民粹,而是集體意識的展現,你如果是智者,應該觀察並協助解決爭議,而不是一心只想自己的法寶在兵荒馬亂之際拿出來推銷。


還有沒有其他中立派呢?應該是還是有,但不多就是了,所以我只舉這五派。你可以發現我對他們都持反對立場,甚至比批判B派還嚴厲。

我國傳統文化講「中庸之道」,但中庸之道並不是平庸,也不是中立,而是在「過」與「不及」間取得巧妙的平衡。上述五者都是過或不及,何來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