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經濟的惡性腫瘤

 


ghost_twtw 2012/11/26

媒體報導: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先前刊載「Ma the bumbler」專文後,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發表有關台灣外人直接投資(FDI)報告再指出,馬英九總統與政府部門雖宣示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方案與誘因,卻與台灣發展利基、產業結構現代化目標相左,不是對台灣長期發展有利的策略,錯誤的政策手段恐無法達成吸引更多外資流入的目標。

馬英九總統與政府部門雖宣示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方案與誘因,卻與台灣發展利基、產業結構現代化目標相左。這段報導等於宣布馬英九的經濟政策死刑。

甚麼是產業結構現代化?很多人可能以為是難如登天的新發明,新科技,新產品,當然這些項目都是,但是有更多可以馬上進行的產業轉型,在台灣卻無法展開。

1980年代,日本的汽車,家電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橫掃美國市場,這些產品沒有一樣是日本發明的,甚至很多是美國發明的產品,但是最終市場卻被日本產品占領。

美國人對這種現象提出了,「日本能,我們為甚麼不能?」的疑問,畢竟這些商品對美國而言,要技術有技術,要研發有研發,要製造有製造,要品牌有品牌,銷售更是不在話下,但是美國製造的產品卻慘敗在日本商品手下。

於是很多美國人開始研究日本產業,發現日本產業已經經過了一番產業結構的改變,而這改變不是日本發明很多新產品,開發很多新市場,而是品質革命。也就是品管革命,經由品管革命創造出高品質,低損耗,更節省成本,進而建立起日本貨就是高品質的印象,使日貨在全球市場席捲。

進一步發現,日本的品質革命竟然是由美國學者帶動的,這位學者就是日本人眼中的「品管之父」戴明博士。還好戴明博士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否則幫日本企業轉型豈不變成「漢奸」。

但是戴明博士在美國也幫助過很多美國企業,接受戴明博士教育的美國人不計其數,何以美國的品質會輸給日本呢?簡直是品管祖師爺輸給品管小徒孫,不是嗎?何以致此?

原來日本企業接受戴明博士的品管學問外,更進一步發展出「品管圈」,這種「品管圈」活動深入到企業每一個人,不但是企業領到者,技術研發,到生產線的作業員,尤其是,生產線上的作業人員,因為每天親自作業,親身體會,更能找出生產品質問題點,也更能找出方法。這就是人人品管的體制,這種體制徹底轉變了企業體質。也就是日本以品管手段,作了產業升級,即使生產相同商品,不用價格取勝,而以品質取勝。

美國企業也曾想要導入日本的「品管圈」,卻發生了困難,因為品管圈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生產線上作業員的參與,生產線上每一道工程都有一個作業員負責,上工程的品質就可以影響到下一個工程的品質。所以品管圈是結合生產線上的工作夥伴,彼此對話互相檢討,改進,找出最好的工作方法,不但可以確保品質,還能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可說是一舉數得。

因為需要工作夥伴間,彼此對話相互檢討,無形中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背景,成了重要因素。

美國是民族大熔爐,一條生產線的作業員,有各種語言,各種文化,各種價值觀,也造成相互間對話檢討的困難,不像日本的生產線,都是日本人,具有相同語言,相同文化,相同價值觀,彼此間對話相互檢討,容易溝通,達到共識。

美日間也因為這種社會環境文化的差異,造成美國企業體變成機械體,每一個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都像機械零件一樣,隨時可以拆下,隨時可以換新零件。人就像衛生紙,用完就可以丟。

日本企業則變成了有機體,每一個人,每一單位,每一部門,成了手腳,內臟,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但是,機械零件不論再怎麼精密安裝,都會留下隙縫,而魔鬼就藏在隙縫中。相反的,日本的有機體企業,卻是無縫的。這就是日本在品管革命上勝過美國的重要因素。

台灣有很多外勞,這些外勞不止於所謂「三K」工作,而是悄悄的進入了,環境舒適,乾淨到無塵的電子工廠無塵室生產線,這種生產線已經是多語言多文化的構成,就像美國生產線一樣。所以台灣企業也只能走上美國的機械式企業。

如今馬政府更要擴大外勞比例,目的只是降低勞動成本,這種方向下,台灣產業要以提升品質,提高品質附加價值,將更困難,更別說大量生產的精緻化。

台灣工廠生產線上的幹部,組長,課長,經理,廠長,甚至生產線上的台灣人,能用多國語言與各國外勞彼此對話,互相檢討,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嗎?恐怕沒辦法吧,這種情況下,「品管圈」活動恐怕將更困難。

外勞的引進,只是飲鴆止渴,對台灣產業要經由品管革命,做產業結構改變,成為高品質,高附加價值,大量生產的精緻化的企業,等於宣判死刑。這不是人的素質問題,而是整個系統組成問題。

台灣人有個價值觀,做牛不怕沒田犁。但是政府的政策,讓產業不斷外移,外勞不斷進入。你的田漸漸消失了,最後沒田可犁,這時台灣牛怎麼辦?送進屠宰場,剝皮作皮革,割肉燉牛肉麵,骨頭磨成粉當飼料嗎?

馬英九要擴大開放外勞的政策,正式讓腫瘤變成惡性腫瘤。馬長瘤也就算了,要死它馬的自己去死。馬英九經濟政策的錯誤,變成台灣經濟的惡性腫瘤,怎麼辦?要讓這個腫瘤繼續長到台灣經濟死亡,還是該開刀割除呢?

你要罷免馬英九,救台灣經濟嗎?台灣勞工,上街秋鬥很辛苦,何不來連署罷免馬英九呢?動動指頭,輕鬆救台灣,何樂不為。

 

台灣的死衚衕


Tottoro 2012/11/27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版電子護照在近日將台灣和南海據為己有,
消息一出爐在亞洲許多國家引起高分貝的爭議。

然而
初見新聞的感覺竟然是無奈可笑多過於氣憤,
只能說台灣人今日的悲哀其實多半是自己捅出來的麻煩。


早年,我們還有為自己辯駁的藉口,

因為台灣畢竟在中國國民黨的戒嚴專制的統治下長達
38年之久。
1996年以後,已經有直選總統權利和公投的台灣人,
卻一次又一次的放棄改變和改革的機會,也對主宰自己的命運興趣缺缺。


拼好經濟就好了!

別搞政治惡鬥了!

主權一斤值幾塊?


就這樣子,台灣不僅深陷死衚衕(國旗 ﹢國歌 ﹢憲法),

還三不五十拿幾塊磚,

像「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等空古力的磚石,

年復一年的逐漸把台灣的生路給填死。


以國旗而言,

代表國家的旗幟上有一個巨大的政黨黨徽,

這是多麼嚴重的問題,也是「民主」國家的恥辱,

但多數的台灣人卻不以為意。

這是黨國教育培植出的瀰漫台灣社會的氣氛,

只要不傷自己的荷包凡事都無所謂的源頭。


再聽聽國歌,

開頭竟是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三民主義」,

但仍被採納入了《中華民國憲法》的第一條。

直到民智略開了有人質疑此事的正當性時,

「吾黨所忠」就被拗成不是中國黨,而是站在同一陣線的「我們」。

所以台灣人打著民主國家的旗幟,繼續讓一首黨歌代表我們的國家,

就這樣子,唬攏一陣就算數了,這就是我們事事都不了了之的基礎。


至於中華民國的憲法更搞笑。

一個不是聯合國會員的國家,
竟把其他主權獨立的聯合國正式成員
納入自己的版圖
為了掩飾其「固有之疆域」的荒謬性,卻又死也不肯制新憲,

還得搞出個「法理行政區劃」和「實際控制地區」的名堂。


結果龜笑鼊無尾,

每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開宣稱,台灣是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時,

無論是真心(綠營)還是假惺惺(藍營),中華民國的政府就要跳一次腳。

如同近日台灣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版護照的風波。

然而,在抗議阿共仔的同時,難道我們不用捫心自問,

為何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我國憲法中的「固有之疆域」?

所以,對不合邏輯的論述甘之如飴就成了我們的立國之本。


凡事無所謂,事事不了了之,邏輯不通的論述也甘之如飴;

如此心態就在台灣社會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和角落中流竄。

也難怪一個小小的島國(領土面積全球第
139名)竟然有一大串差之千里的稱謂;
台灣、中華民國、中華台北、中華民國在台灣、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

連自己是什麼國家都搞不清楚的人民,

這樣秀逗的國家能作好經濟、社會、司法、與政治的改革?

我們又將如何與世界其他國家角逐競爭?


衚衕
 = 胡同 = 巷子
死衚衕
 = 進了死巷無路可走
台灣的死衚衕
 = 國旗 ﹢國歌 ﹢憲法

 

〔 資料來源: TOTTORO當家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