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人」現身說法
回 想二十幾年前的台灣,那時國內的機械業水準,可以說是與韓國旗鼓相當的,甚至在某些領域還居於領先地位。但二十年後的今天呢?因韓國與台灣走上不同的路 線,一個向世界佈局的「升級路線」挺進,一個往「外移中國」的短線冒進,結果是韓國的機械業水準已直逼工業大國日本,因而不管是汽車、火車、捷運系統、軍 艦或戰機,都能百分之百自製;但反觀台灣,卻可悲到連割草機的引擎及部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所用的機械產品(如火車輪子及轉向架),都無法自製,更遑論其他 更高階的機械產品。
而吊詭的是,根據國科會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台灣擁有機械博士學位的總人口數,遠遠超越韓國,但不解的是,台灣的機械 業卻沒有相當的實力表現出來;這或許正是印證了蔡主席所說的:「那是因為台灣產業不升級,所以政府沒辦法提供『優質的工作』給大家。」您說,這是何等的浪 費人力資源及折損國力啊!
這次雙英辯論,馬總統一再宣稱,簽了ECFA,可以增加台灣工具機廠在中國的競爭力。但令人不解的是,台灣幾家具 指標性的工具機大廠(如台中精機等),可以說老早就已經把它們的主要生產線都外移到中國去了,這是典型的台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例子,所以說簽ECFA,還 救得了台灣的機械業嗎?
回首二十年台、韓機械業的消長,身為機械人,我倒覺得蔡主席的論點,似乎比較切中問題的核心:「台灣的機械業目前並沒有面臨貿易不公平的問題,而造成今日無法與日、韓一塊競爭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個產業沒有往升級的方向走(只願外移中國),因而喪失整機設計的研發能力。」
(作者為機械博士,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