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老虎沒牙齒 誰也嚇不了

by 杜念中 2007/11/28

東南亞國協才歡度四十歲生日。四十歲對一個人算是進入中年,要開始走向人生的高峰。但是對於東協這個區域組織,四十歲卻是個尷尬的年齡,往前看似乎前途茫茫。和其他地區組織相比,東協算是歷史悠久。但是東協就如冷戰時期的東南亞公約一樣,從來沒有真正發揮什麼作用。

東協文化差異大

東協的組織長期以來就很鬆散,內部規範也不嚴密,會員國之間若即若離,彼此關係可能遠不如和區域外其他大國關係來得密切。不過冷戰結束後,東南亞地 區面臨著日益艱鉅的挑戰。首先是中國和印度的興起;兩個大國的興起,讓東南亞國家驚覺到,如果不團結,整個地區可能落入強權的勢力範圍,或者成為強權的殺 戮戰場。其次,1990年代後期的金融風暴,證明了東協只是個虛有其名的組織;生死存亡的關頭,成員國不但不能彼此援助,還眼睜睜的看著同伴一個個應聲倒 下。

東協四十年,有識之士發願要強化會員國對組織的認同,起草了新的憲章。特別令人矚目的是對於人權、民主、法制的承諾。憲章起草委員會是由會員國的大 老組成,他們鑑於歐盟近年來快速擴張,在國際上的角色愈來愈舉足輕重,也希望東協能夠變成東方的歐盟。不過東協十國文化上差異極大:馬來西亞和印尼是伊斯 蘭國家,菲律賓是基督教國家,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是佛教國家,越南儒教與佛教並重,而新加坡則是個儒教國家。如何在異中求同,建構出會員國皆能認同 的理念,是項極大的考驗。

立憲諸公都深受西方影響,自然認同民主、人權、法制等普世價值,也希望這些價值能夠超越文化鴻溝,成為東協立足的倫理支柱和區域認同的核心。立憲者 還希望建立執法機構,對違反憲章基本價值的會員施以懲戒。不幸的是,理想遭到否決,人權、民主、法制成了一紙空言。所以最後連開槍鎮壓僧侶學生的緬甸軍 頭,都欣然的簽署了憲章。

東協過去一貫強調不干預會員國的內政,現在卻又開始要講究人權民主。人權民主雖然才開始在東協萌芽,然而如果日後生根結果,早晚會與「互不干預」和 「共識」的原則產生衝突。只是看看現在東協各國的政體,新加坡的威權福利體制、汶萊的君主制、緬甸的軍人專制、泰國的軍事執政、越南的改良型共黨,都離民 主、人權、法制相去甚遠。僅有的印尼、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算是民主制,但這些國家的民主不是過於腐敗,就是過於脆弱。在東南亞這個政治體制的博物館中高懸民 主、人權、法制的招牌,多少有點諷刺,很像早年台灣主導的國際民主反共聯盟,參與的國家清一色是右派獨裁政權,卻偏偏要以民主為號召。

距民主人權遙遠

這次東協四十周年高峰會議在新加坡舉行,由於緬甸的問題,會員國曾產生歧見,多少透露點民主的氣氛。但準備利用峰會期間抗議緬甸軍政府的人權人士卻遭到新加坡政府壓制,由此小事也可以看出東協距民主人權何其遙遠。

東協提出民主人權畢竟是一大進步。然而一向強調不干預和共識的組織,從來沒有投票表決經驗,如何實踐組織內民主才是真正的問題之一。如果東協永遠要以共識保持內部和諧,那麼這個組織即便表面壯碩雄偉,充其量只是隻沒有牙齒的老虎,在未來既保護不了自己,更嚇阻不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