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情的冷熱
by 延平旁聽生 2007/11/02
曾經生活在高壓統治時代和解嚴後不久的台灣,對於當時選舉期間之熱烈氣氛、本土派選民情緒的激昂,一定記憶猶新。政見發表會上人山人海,台上振臂高呼,台下選民反應熱絡。這個現象,反映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爭取民主權利的熱忱、積極。
如果與先進民主社會的選舉活動比較,一定會感受到其中差距之大。他們一般(包括國會議員)的選舉活動往往稀稀落落,政見發表會小貓三、兩只,甚至於經常辦不起來。誠然,縱使在成熟的民主社會,都會有成群的死忠選民,為他們所屬意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四處奔走、大聲疾呼。但是,社會主流選民內歛,傾向於抱持較為冷靜的觀察態度,較少勇於公開表態。既然民主權利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很多選民可以選擇不走上街頭,不搖旗吶喊,厭倦喧天鑼鼓;對於選戰,大多冷漠以待。因此,一般選舉期間熱情洋溢的選民,為數大減。(不過,每當涉及特別重要議題的時候,選民的熱情還是會表現出來。)所形成的趨勢,至為顯著。
如同其他民主體制逐漸穩定的社會,台灣選民表態的熱情逐漸冷卻,選情跟著冷卻,似乎也是遲早問題。
以往,反國民黨的黨外人士以及後來的民進黨,一向認為選情愈是熱絡,愈能夠動員那些同情黨外或者民進黨的選民站出來投票,因此愈有助於他們的勝選。他們甚至於以選情之熱與冷,來評估勝選的機率。於是,公職政治人物嘗試各種方法,炒熱選情。其中,一定有人會以為,旗幟鮮明,競先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吸引選民的注意,就能夠增加勝選機率。時下台灣各政黨為他們公職人物所設計的制服,或許就是這種心態的產物。下焉者,以跳梁小醜式的言論和表演,嘩眾取寵,不擇手段,爭取上電視鏡頭的機會。隨著政黨輪替成為台灣政治常態,這個見解似乎應該重估;選舉策略也應該有不同的思維。因為,選民的見識愈多,政治認識水準愈來愈高,愈反感於此類膚淺的選舉噱頭。
倘若專注於炒熱選情,刻意追求掌聲和迴響,免不了會過度重視自己死忠支持者的意見,從他們的角度來推測其他選民的態度走向。或許,這就是「台灣沒有中間選民」之說的由來。或許是出自於相同的思維,公職人物經常聲稱自己要「傾聽民意」。在「傾聽」中,他們其實很難不為己方的「基本教義派」所綁架。
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到,在掌聲如雷的熱情死忠支持者群之外,那些默不作聲(也是「傾聽民意」時所聽不到的),不時興揮舞選戰旗幟,諱莫如深,看似冷漠的選民,已經悄然形成為(或者很快就會形成為)台灣選民的主流。正是這個主流的選民群,持批判眼光在冷靜觀察,足以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性角色,及時發揮選民的智慧,嚴峻懲罰政黨和政治人物。真正能夠觸及他們靈魂深處的,是有意義的議題,深刻的論述,而不是傳統的敲鑼打鼓,掃街拜票。
值得從這個角度,看待台灣選情的冷與熱。
曾經生活在高壓統治時代和解嚴後不久的台灣,對於當時選舉期間之熱烈氣氛、本土派選民情緒的激昂,一定記憶猶新。政見發表會上人山人海,台上振臂高呼,台下選民反應熱絡。這個現象,反映那個時代社會大眾爭取民主權利的熱忱、積極。
如果與先進民主社會的選舉活動比較,一定會感受到其中差距之大。他們一般(包括國會議員)的選舉活動往往稀稀落落,政見發表會小貓三、兩只,甚至於經常辦不起來。誠然,縱使在成熟的民主社會,都會有成群的死忠選民,為他們所屬意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四處奔走、大聲疾呼。但是,社會主流選民內歛,傾向於抱持較為冷靜的觀察態度,較少勇於公開表態。既然民主權利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很多選民可以選擇不走上街頭,不搖旗吶喊,厭倦喧天鑼鼓;對於選戰,大多冷漠以待。因此,一般選舉期間熱情洋溢的選民,為數大減。(不過,每當涉及特別重要議題的時候,選民的熱情還是會表現出來。)所形成的趨勢,至為顯著。
如同其他民主體制逐漸穩定的社會,台灣選民表態的熱情逐漸冷卻,選情跟著冷卻,似乎也是遲早問題。
以往,反國民黨的黨外人士以及後來的民進黨,一向認為選情愈是熱絡,愈能夠動員那些同情黨外或者民進黨的選民站出來投票,因此愈有助於他們的勝選。他們甚至於以選情之熱與冷,來評估勝選的機率。於是,公職政治人物嘗試各種方法,炒熱選情。其中,一定有人會以為,旗幟鮮明,競先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吸引選民的注意,就能夠增加勝選機率。時下台灣各政黨為他們公職人物所設計的制服,或許就是這種心態的產物。下焉者,以跳梁小醜式的言論和表演,嘩眾取寵,不擇手段,爭取上電視鏡頭的機會。隨著政黨輪替成為台灣政治常態,這個見解似乎應該重估;選舉策略也應該有不同的思維。因為,選民的見識愈多,政治認識水準愈來愈高,愈反感於此類膚淺的選舉噱頭。
倘若專注於炒熱選情,刻意追求掌聲和迴響,免不了會過度重視自己死忠支持者的意見,從他們的角度來推測其他選民的態度走向。或許,這就是「台灣沒有中間選民」之說的由來。或許是出自於相同的思維,公職人物經常聲稱自己要「傾聽民意」。在「傾聽」中,他們其實很難不為己方的「基本教義派」所綁架。
他們似乎沒有注意到,在掌聲如雷的熱情死忠支持者群之外,那些默不作聲(也是「傾聽民意」時所聽不到的),不時興揮舞選戰旗幟,諱莫如深,看似冷漠的選民,已經悄然形成為(或者很快就會形成為)台灣選民的主流。正是這個主流的選民群,持批判眼光在冷靜觀察,足以在關鍵時刻扮演關鍵性角色,及時發揮選民的智慧,嚴峻懲罰政黨和政治人物。真正能夠觸及他們靈魂深處的,是有意義的議題,深刻的論述,而不是傳統的敲鑼打鼓,掃街拜票。
值得從這個角度,看待台灣選情的冷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