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拚經濟 謝長廷三問馬英九

by 中央社 2008/01/23

六大工商團體今明兩天將分別邀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演講,謝長廷今天上午搶先一步召開記者會,針對擴大包機直航、遺贈稅調降、陸資來台投資住宅,三問馬英九,要求馬英九表明立場。

謝長廷上午在競選辦公室召開「三問馬英九,如何拚經濟」記者會,質疑馬英九在包機直航的政策是向他靠攏,並採取他的政策。

他表示,一貫主張從春節包機到節日包機,再延伸週末包機,進而到每天包機,再擴大成多點包機,馬英九原本講的定期班機直航,「說要中共先撤飛彈講了一堆,現在慢慢講成好像是包機了,也贊成我講的包機直航最有可能性。」

謝長廷表示,馬英九應該說明兩人在包機直航上的看法有沒有不一樣?「不要這樣掩掩遮遮」,如果馬英九的政見和他一樣,那就要先了解到底是誰先講的?

他表示,歡迎馬英九採用他的政見,「但要註明出處」;如果不一樣,也請馬英九說明要中國先拆除飛彈的前提是不是有可能?

謝長廷也說,他提遺產稅、贈與稅降到百分之十以下有配套方案,國民黨卻撲天蓋地圍剿,說這是為有錢人講話,但包括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等人也贊成,為什麼馬英九反對呢?

謝長廷表示,他贊成陸資來台灣,可以投資買商業辦公大樓,但反對投資一般住宅。他指出,「現在台北市年輕人不吃不喝三十年都買不起房子了,還讓陸資來炒作?」陸資來台投資一般住宅,會很容易泡沫化,對建築業來說短多長空。

(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三日電)

馬英九是抄襲慣犯

by 曾韋禎 2008/01/24

林濁水在本日蘋果論壇影射馬英九在政府投資的政見抄襲民進黨,我一點都不意外啊!因為馬英九自己就是政策抄襲慣犯。當年選市長時,他的環保白皮書就是抄襲陳水扁的環保政策,現在全部都是攬為他個人功勞。怎麼說呢?

前陣子,馬受訪時表示,推行垃圾費隨袋徵收是他八年市長任內最得意之政績。事實上,垃圾費隨袋徵收實為陳水扁市長時代之構想及做法。原先垃圾費之徵收,始 於一九九一年隨水費徵收垃圾費,一九九七年才改為隨水量徵收垃圾費。但用水量與垃圾量並無直接之關係,在環保團體的多方催促下,陳水扁主政下的台北市政府 終於一九九八年開始試辦垃圾費隨袋徵收,該年四月一日起,大安區群英里、中山區行政、行仁、行孝、下埤、江寧、江山里,共七個里先行改用專用垃圾袋清理垃 圾,其隨水量徵收之垃圾費也立即停徵。此一政策,原定於一九九九年七月在台北市全面上路,不過陳水扁卻連任失敗。

然而,馬英九競選市長之環保白皮書多是直接抄襲陳水扁市府的環保政策,於是垃圾費隨袋徵收也就在馬英九市長任內正式推行。

通常,作弊的小孩都很低調。只有馬英九這麼招搖,四處宣揚。

馬蕭的財經異想

台灣五大工商團體最近要邀請兩位總統參選人和500多位企業家對話,要把選戰主軸拉到財經建設上面,這是好事。

兩位參選人,謝,幸福經濟,很動聽,簡短四字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態的關聯,很有宏觀前瞻意味,可惜的是具體政策還沒見到充分鋪陳。至於馬蕭,提出了八年3.99兆的12項建設,洋洋灑灑已經很驚人。

深思產業發展前景

國民黨的12項計劃中規劃政府要投資2.65兆,數目固然非常驚人,不知道國庫怎樣支付,但如進一步看他的項目,大家恐怕要啞然失笑,像全島便捷交通網? 面的7項交通計劃、高雄多功能港口、台中港、台中機場、中科中彰運輸網、桃園航空城乃至文化創意產業創投基金、寬頻網、人才培育計劃、桃竹苗創新走廊、台 北、台中、高屏科技園區乃至北高及各地都市舊工業區更新、農村再生產、海岸觀光、以文創觀光醫療來增加就業、平地造林、防洪計劃、原住民家園重建、下水 道、水處理……,沒有一項不是現在政府已經在進行(小部分則已完成規劃或規劃中的)。

我無意批評蕭抄襲,因為公共建設項目容易所見略同。但其產業前景的想像則應該好好考察。

在12項計劃中,看到了「創新」的字眼,這是好的,但馬甚至要台灣成為世界的創新中心,完全不把韓國、美、日、芬蘭、瑞士看在眼?未免太浮誇,但無論如 何,主張創新總是好的,但以「創新」為競爭力核心是新政府上台以後的事。在蕭主導財經的90年代,產業戰略有兩項,一是學香港向海運為主軸的方向轉型;一 是以電子硬體代工產業為主軸的製造業。當時管理大師波特十分擔心,學香港,以依賴中國為經濟發展動力,將使台灣喪失競爭力,所以建議產業政策從香港化轉移 到亞太研發中心。但蕭不以為意,既任令傳產在不升級的狀態下出走,在整個獎勵政策上,廠商只有買新的製造機器生產硬體產品,才予各項優惠,至於諸如IC設 計、軟體公司在股票上市、廠房取得上都予以懲罰,甚至逼使趨勢公司出走到東京上市。

新政府上台,才明確地提智識經濟概念以傳產和科技的升級和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策略,於是以亞太研發中心和針對全球化台商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運作模式鼓勵設置 企業總部,做為全球運籌中心,取代了蕭香港化的亞太營運六大中心。諸如文化創意、創新研發、品牌行銷、全球運籌等名稱,這兩三年,社會終於琅琅上口。

如今蕭馬這兩三年12項計劃中也運用同樣名詞,但並沒有掌握精神,甚至只是庸俗的複製與誤用。馬蕭迄今對台灣產業的發展,核心的構想仍是利用「高雄港位處 亞太樞紐位置」這種地緣基礎上進行香港化策略。所以本來全球運籌中心是以虛擬網路調度散布各地的硬體製造工廠和倉儲而形成的概念,在兩人的說法成了「亞太 海空運籌中心」—一種在台灣以港口和倉儲來處理實體商品在港口進出的轉口中心。

提出「黃金雙航圈」

兩人更不斷強調「黃金雙航圈」,問題是台灣地緣位置再好,依兩人規劃是「製造在中國」,則除非中國答應兩人不開深水港,不蓋國際機場,否則,在沒有腹地條 件下,雙航圈、海空運中心勢必落空。這只要看香港和釜山在中國其他如深圳等深水港建好後,在世界貨櫃港排名同樣滑落,就很清楚了,這些港口下滑已都六、七 年了,兩人都茫然無知,依舊是舊夢最溫馨。

幾年來,新政府財經的執行、甚至規劃大有可批評地方,但到底2000年政權輪替才讓會造成災難的舊策略結束,而找到一個正確的新方向,如今馬蕭兩人都還拿舊貨並庸俗拷貝新政府的政策,拼湊成不通的古怪東西,其不願長進程度真是驚人。

林濁水 2008年1月24日蘋果日報論壇

化身慈母的惡魔

by gaidhlig 2008/01/24

本來是希望再沈澱一段時間再寫的,不過,如果不寫今晚想必也不用睡覺,那就寫吧。不過,我大概再也寫不出什麼讓人流淚動容的文章了。

內閣決定提前總辭,我心裡第一個念頭不是張俊雄是不是被謝長廷氣走的,而是:「搞什麼?現在正在全球股災,內閣還要提早總辭,誰在當家?多做四天會怎樣?多四天再總辭就無法思考人事嗎?」

也許,內閣即使再過四天再總辭,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根據我的「機器理論」,國家的運作是靠制度,不是靠人,即使內閣總辭,國家機器還在運作。可是,誰能告訴我,如果臨時需要挹注基金什麼的,沒有部長,沒有院長,誰要做決策?誰要負責?

對人民來說,提早四天總辭究竟有什麼好處?把我當作四歲孩子一樣解釋給我聽:是對人民負責任重要,還是空幾張椅子出來給總統思考重要?

這是一個縱容的慈母長久以來看到但拒絕承認存在的問題。

我看到「北有北投,南有南投,公民有公投」這種文宣,抱著肚子笑了很久,覺得有這樣的新聞局真是驕傲。但是,請問「太平洋又沒有蓋蓋子,不喜歡的游過去好了」是怎麼一回事?

「我讓他哭著回家找媽媽」,「馬英九是小ㄋㄠㄋㄠ,很娘」又是怎麼一回事?

是怎樣的失言,讓「北有北投,南有南投,公民當然有公投」這種本來應該充滿創意的文宣,被加上了這樣的下聯:「東有東德,西有西德,留德怎麼還缺德」?

也許,政績不好不足以拉下民進黨,也許,「缺德」才是最後的那一根稻草。

到處有人跟阿扁嗆聲,沒錯,去年幾十萬人在總統府前嗆聲,都忍了,一個人跟你說人民活不下去了,就不能忍,非得要跟人民耍嘴皮子,落人口舌,免費奉送新聞題材,每天重複播放數百次,再來怪媒體不公。問題是,一開始就不說不就好了?忍了那麼久,為什麼不能再忍一次?

是啊,是很爽,那時我也很爽,老虎終於發威了,人家嗆聲,我們也給他嗆回去。問題是,爽完之後呢?爽一次跑掉多少選票?該學馬英九「謝謝指教」的時候,為什麼不學?

這些「逞一時之快」的口舌,跟歷史、轉型正義、民主制度、法治、媒體,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一個人的風度、涵養、修養。幾十萬人叫你下台的時候都可以說是民主意義的展現,為什麼一個人說的時候就變成要回嘴?人家給你一個表現風度的機會,結果呢?自己拿一塊石頭砸掉了。

布希分不清楚「澳洲」和「奧地利」,「OPEC」和「APEC」,這叫笨,只能嘲笑他。一個總統叫人民去游太平洋,這叫尖酸刻薄,沒有藉口。

拆一個「大中至正」,我洋洋灑灑的寫了「哭泣的一週」,寫了歷史,寫了鄭南榕,寫了林義雄,但是,我還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過去八年不做?為什麼2004年不做?」我也無法回答,為什麼一個樂生拆不拆,一下子要拆,一下子不要拆,到底要不要拆?

這已經不是歷史、轉型正義、民主制度、法治、媒體的問題,也不是執政經驗的問題。麥克風放在你面前,不知道怎麼回答,就說「目前無法回應」,而不是看到麥克風,從總統到部長都變成羅賓威廉斯。

我才回台灣三年,聽過的「民進黨失言錄」就不計其數,那些聽八年的,難怪會有阿扁只會亂講話的印象,難怪會抓狂。「拼經濟」這種話根本不必說,做廣告,專 訪,都可以拿出實際數字,如果醫生都可以寫出經濟分析報告,我不相信向人民解釋「韓國大學生起薪是台灣三倍,但是韓國的物價指數比台灣高」,人民會聽不 懂。這是我最氣民進黨政府的一點:懶惰。所有的資料都靠支持者的部落客在大聲疾呼,所有的道理都是部落客在宣揚,到了選舉才開始宣傳有什麼政績,卻為時已 晚。

太晚了。

我寫「謝謝指教」時,有人偷偷鼓勵我:「也許在這當口你寫這兩篇會承受很多壓力甚至攻擊」,我還想,沒那麼嚴重吧。等到發現大家居然選後還在引用選前的文 章,我才開始擔心起來。果然,還是那一套「唯有轉型正義得以伸張,中國黨得到應有的制裁,台灣才能開啟民主大門,實現百川納於海的價值」,「民主必然有懵 懂的大多數,但身為知道前因後果的一員,當然要大聲疾呼」。這種東西還需要你來告訴我嗎?拜託,我就是寫這個起家的好嗎。

真的是知道前因後果之後,就一定會投給民進黨嗎?知道前因後果之後,就可以忽視民進黨的「非受迫性失誤」嗎?我現在出來寫鴿派不投票的前因後果,有人要聽嗎?

在寫這篇文章之時,我同時也讀到一篇很沈重的文章,很不幸的,我非常同意她的觀點。沒有得到她的同意,我無法引用,我只能說,所謂的民進黨將「愛台灣」轉 為對其他族群的恨,殘忍的對待其他族群,有相當程度的事實。不論是有心或無意,或是老掉牙的選舉操作,我看到的是,不但沒有警惕到原本的目標族群,反而亂 槍打到綠色鴿派,把這些鴿派的票都嚇跑了。

再安慰自己「沒有輸」,「基本盤還在」吧,簡單的數學計算,沒有了鴿派,光靠基本盤能不能贏總統大選?

馬英九再爛,起碼人家的「謝謝指教」,「不評論」很有效,怕講錯話就不要講。民進黨在做什麼?到現在還在「520前都要聽總統決定」,「最後決定在總 統」,「以黨領政?謝當選再說」,阿扁的先發已經要結束,現在等著換謝長廷上場中繼,先發只要不失分等著交給中繼就好了,現在還要在乎誰的權力大,大家都 不要玩了。國民黨全員閉嘴等著民進黨犯錯,不是沒有道理的。

常來這裡的讀者都知道我對民主的堅持,我的立場也沒有什麼好質疑的,把槍口對準我的腦袋我也不會投給馬英九。但是,如果我可以在一夜之間醒悟,我最害怕的 是,有多少人早在幾年前就有這樣的想法,民進黨再怎麼做也不能讓他們回頭了。他們不見得去投國民黨,不見得投馬英九,不檢討,他們有希望出來投票嗎?

「愛台灣」就要投民進黨,不然就是不愛台灣,這不是價值,這叫「emotional blackmail」,這才是鴿派不願意出來投票最大的原因。

至於我現在究竟是「化身慈母的惡魔」,還是「化身惡魔的慈母」,老實說,我已經不在乎,很久以前就不想寫了,如果深綠自己來洗版我剛好可以解脫,反正我已經看到馬總統就職的那一天,不寫也罷。

您還能無動於衷嗎?

by 000TABIBITO 2008/01/24



《心眼觀點》

★或許我們這些曾生活過黨國獨裁專制、包山包海時代的舊人類,看到此次立委選後的國家走勢,比較會興起憂患之心吧!如果年輕輩們仍然對政治冷漠,甚至在統 媒等的特意扭曲或污衊、唱衰等報導或耳語下,誤以為〝與狼共舞〞或依附他們,對個人此後的人生旅程上較有利的話,那可要再深思囉!

★處此關鍵時刻,建議如在下當年般地,不妨打開心眼觀照一下,憑什麼要我們幫贊那些含金湯匙、銀湯匙出生,聯考等可以加分,又能免服兵役,當小小留學生的 黨國權貴與其子弟們,一起回到讓咱們父執輩們痛心疾首的黨國獨尊、獨大,包山包海的時代呢?黨國的爺爺、伯伯、公公或哥姐們,以及彼等的少爺與千金們,可 給個說法?現在牠們都不吭聲,躲起來了。因為滿心喜悅,等待班師回朝,重享當年呼風喚雨,榮華富貴的時代哩!

★李遠哲前輩接受日本產經新聞採訪時也表態挺謝前輩了!WHY?很簡單嘛!只要具台灣心的正港番薯囝﹝囡﹞仔們都能輕易地觀照出謝馬兩人的人格特質與治國 能力,以及對人生所抱持的哲理態度等人文素質之差異;尤其,台灣主權獨立與台灣優先的考量下,那位較能讓所有的島國同修共渡們放心與安心,乃是再清楚不過 了!

★不妨進一步地,秉持三現主義﹝現在、現場、現況﹞下,以心眼觀照一下謝前輩所大力提倡的「台灣維新」、「幸福經濟」等等論述與主張究竟是怎樣的內涵與信念所在。然後對照老馬哥的一切言行與作為,應可定奪咱們的心靈底聲音吧!

★針對電視公開辯論,謝前輩至今邀約多次,老馬哥仍然不敢正面迎戰,只會遁避〝攏是假〞綁樁!

★大家每日3帖,強烈要求老馬哥就國政即日出面應戰﹝電視公開辯論﹞!否則愈躲閃,馬腳愈露,得不償失呢!



《爺爺&哥哥》

《老馬哥?杯》
轉載:『中道』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ohnson-24567/article?mid=4695&prev=-1&next=4673

★★★投票率所代表的深層意義

這篇文章有幾分道理,雖不是很精準的學術研究但仍值得參考,特珍藏之。...

★★★別讓台灣從歷史上消失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gg0WtXSCFQOlTPpQuryzrZ5w_y8a45A-/article?mid=1

分類:民主政治

2008/01/21 14:42



相信嗎? 過去台灣數度敗在我們自己的手裡,我們卻渾然不知還對著別人生氣。古意的台灣人不能再逃避了, 我們不能再次眼睜睜的看著民主; 正義離我們而去。也不能讓威權的; 利益至上的一干人再次掌管台灣!

為什麼?

雖然一般人多少關心朝野政治,甚至有心的人(大話新聞…)想盡辦法提出台灣的問題與數據,並對應候選人的品格與政見,及其過去作為、施政成績做針砭(縱然反對本土的政論更多), 但大家寧可相信這種合理的探討與研究一定能正確推測選舉的結果。

但是, 好幾次選舉的結果皆與事前的預測成相反的結局。這樣的結果有什麼合理的解釋嗎?! 我個人想以簡單的數字邏輯及台灣民族性去解釋,為何我們本土選得那麼辛苦,卻, 根本沒有保握?

原因:

國民黨在大陸失利,蔣介石在無處安身之時帶了數萬黨軍及近百萬人民來台,憂慮戰敗的政權無立足之地又怕台灣人不願就範,因此以極權方式統治; 用武力與民主假像凌駕本土。唯恐再失去政權,優越感又不安的政治團隊用白色恐怖及洗腦方式使島內民眾失根再認同他們。因此除了道地外來政權一邦人,亦造就 一群與國黨利害悠關而失去方向感的台灣人。這些人不但信仰國黨,且帶着牢不可破的意識圖騰。他們每回都以堅定的立場,選邊站,並以高參與率的方式去投票。 這是在世界民主國家中僅存在台灣的特有情形。所以,

台灣經歷這些改變還能有勝算嗎??

我用比率數據試算給你參考,你便會有概念了!!

1. 國黨死忠部隊: (20%)

民國37、38年間隨蔣介石戰敗大擧來台及衍生的後代大約在20%之間。

2. 粘姓一家: (10%)

本省與外省有親戚關係者約10%左右(外省人以絕對優越心態讓大部份姓”粘“的人沒有其它選擇。(姓“粘”的意思是有婚姻關係)

3. 軍、公教、及有18%待遇者: (5~10%)

過去及現在所謂黨國之下的軍、公教、及有18%待遇者,加上國黨的選舉“柱仔脚”約佔5%~10%(只計算其中的本省族群)

以上固定比率即占有約35%-40% 鐵票部隊

再則本土人士有些因心態上,事業上或受國黨不實扭曲報導影響而難相信自己的人還不在計算之列

想想看:

這些鐵票部隊他們有着最多預算編列的退輔會及國黨優勢國會長期優渥的照顧下,“選舉到了”沒理由不去投藍色票,因為國民黨贏了就保證他們利益不會缺角;我估計這些人(鐵票部隊)投票率應在85%上下(利益與意識強烈的趨使)

你算算看85%上下x(35%+40%)÷2=33% 左右(鐵票部隊占總投票人口比率)

再說善良的台灣人啊!

本土政權常受到意識型態干擾而被拉拉扯扯,造成力不從心時那些所謂的中間選民或者意志不堅、眼光短淺者,自然會再產生大約10%以內的游離票(被洗腦過了的人,可以原諒過去威權的一切,却不能容忍本土的瑕疵)我們估且不去計算它,因為即使本土執政也必須贏得信賴!

所以台灣人你有沒有真正算清楚你怎麼會贏? (暫不管選制的得票比率與當選上的人數不公平問題)我們單以國黨約33%±5%的實力來比較選舉的績效:

一、當投票率在5成左右時 (0.5-0.33=0.17)

1.如果國黨穩得總投票人口的33%±5%

2.本土的得票應只有占總投票人口的17%±5%

3.雙方得票比率約國黨65%±5% : 本土35%±5% (國黨穩贏)

二、當投票率在6成左右時(0.6-0.33=0.27)

1.如果國黨…總得總投票人口的33%±5%

2.本土的得票應只有占總投票人口的27%±5%

3.雙方得票比率約國黨55%±5% : 本土45%±5% (國黨還是贏)

三、當投票率在7成左右時 (0.7-0.33=0.37)

1.如果國黨穩得總投票人口的33%±5%

2.本土的得票應占總投票人口的37%±5%

3.雙方得票比率約國黨46%±5% : 本土54%±5% (伯仲之間)

本土還不一定會贏,只是伯仲之間,而且高投票率時,國黨的憂患意識使投票率亦相對提高)

四、所以只有在台灣投票率75%以上而且有穩當的支持時才能真正安心,確實會贏。

以上告訴你:

投票率不夠高,

台灣人你就是 “做掉”自己的元兇,這樣夠清楚嗎?

幾次選舉中可以看到國黨不斷設計陷阱、找出對手的瘡疤,造不實慌言,讓所有安逸的台灣人不想投票或找理由滅自己志氣投“賭爛票”就把你玩完了。台灣人相信 藍軍所說的“奧步”卻無視於他們的顛倒是非並且阻礙民生與陽光法案這些傲慢不民主的行為。台灣人還有所謂含淚投票的瀟灑空間嗎?再加上用掠奪自我們財產的 黨產強力實施買票手段, 能夠不輸到“脫褲子”就很僥倖了!

想想只要投票率在7成以下就別寄望當家做主的機會了;除非像以前藍軍2組人馬競爭,才有點希望,但現在他們學乖了,再有這種情況只有棄保不會

自相殘殺…..



這些, 你看清楚了嗎?

所以台灣人不要再自命清高了,你如果連最基本的投票都不懂它的珍貴與嚴重性(不去履行民主的義務),那你為什麼還要怨嘆這些為台灣努力打拼的本土政治人 物?你心要堅定不受人影響,為扶持本土民主而戰,下一次你一定要撥時間給自己;去投神聖足以改變台灣的一票吧,75%以上投票率的保證才是真的,才是本土 生存的唯一機會。

我們咬緊牙根努力工作,納稅,去養一批本來在中國的人,國黨這一批權貴却處心積慮讓我們得到較低的差別待遇,我們還被煽惑來反對自己,難道袓先傳承的“古意與善良”成了台灣人難以翻身的悲情原罪?

他們有著優渥的退休俸; 用不完的年金去大陸揮霍。 一到了選舉時刻這些”吃飽閒閒”的權貴們全部出籠投票。而你,卻還要為了明天的生活四處打工。 為了社會正義, 難道你還不犧牲一點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為台灣投這神聖的一票嗎?



台灣人啊!你還無法體會或覺醒嗎?

國黨從來就只有一群權貴由上而下的權謀與算計,台灣能進入國黨核心的人大部份也只是被利用而已,難道你不清楚,還不斷原諒他們,傷害自己等待他們將這一塊美麗寶島出賣給中國??(因為他們的本質還沒改變)

台灣有一句話說“嘜憨了”要認清這一群食髓知味的老中結合無知的台灣政客,正有計劃的蠶食本土、反貢大陸,最終帶給你的是空殼民主、極權大中國與被掌控下的邊陲經濟,你願意嗎?

最後再想想看:

1.誰丟了政權霸占土地還殺人(蔣中正之屬與228)

2.誰貧污,綁樁還縱從放經濟罪犯(國黨)

3.誰不信台灣人,只信中國人(國黨高層權貴與自以為是的國黨台灣政客)



古意善良的台灣人卻被藍軍看成是怕死好欺騙又不團結的台灣人,這一次你能不出門去投票嗎?中國共黨在大陸壓榨人民,而國黨這個外來政權在台灣不斷歛財、自 肥又買票欺騙百姓。他們聲氣相通,支持他們的票越多,他們就愈猖狂。你要做一個無知受騙又沒有勇氣不想去投自己一票的人;還是要做一個冷靜堅忍為台灣為下 一代毅然投下神聖一票的人?



3/22的總統大選即將到來

我強忍心酸, 擒着淚水, 深切的盼望著得到你們的迴響

這一票, 不能忽視不能放棄…

請把這一票投給實實在在的台灣人, 不要讓台灣從歷史上消失!



祝福我們的母親

──台灣──

★號外!老馬哥:僅願就322台商返台投票包機辯論!

★踴躍發聲!百姓要傾聽治國理念、願景、具體方法!

★ 老馬哥!儂在驚啥麼?愈閃躲,馬腳愈露喔!不划算啦!

謝馬哪裡不同

by 郭長豐 2008/01/24

二○○八年總統大選進入最後階段,謝長廷與馬英九的中國政策,如百分之四十的投資限制、兩岸的包機直航等,差異似乎不是很大,曾引發部分獨派人士對謝的不滿。然而,除了國家認同的重大分歧之外,謝馬主張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中國學歷的承認與否」。

從李登輝至陳水扁時代,為了保護台灣人民的就業機會,一直拒絕承認中國學歷。這次總統大選,謝長廷維持既有的政策,多次公開宣布當選後不承認中國學歷,而 馬英九則主張當選後將承認中國學歷。在「一個中國與終極統一」的政治保護傘下,「承認中國學歷」最大的傷害是中國人將能以各種名義,如學術交流、技術交 流、甚至建教合作等進入台灣就業市場,以低薪搶奪台灣人民的就業機會。

以最近「試營運」、預定於春天正式開幕的「廈門長庚醫院」為例,整個醫院佔地七十公頃,約半個內湖科學園區大,廣納中國、台灣醫護精英,擁有兩千張病床與 四十二醫療科,約略是台大醫院的規模。值得矚目的是,此廈門長庚醫院的預定地內,有一塊地是特為興建護校而準備,據說每年將招收四千名學生。可以想見,如 果馬英九當選總統,進而宣布承認中國學歷,若干年後,每年將有數千名護理人員經過廈門長庚醫院的訓練引進台灣,長庚系統醫院的護理人員將首當其衝而失業。 隨後,基於人事成本的競爭(中國護理人員薪資約人民幣一千至一千八百元,折合新台幣約四千五百至八千一百元),其他財團醫院必然跟進,最後,將只有公立醫 院內少數佔有公務人員職缺的護理人員得到保障,其他護理人員預期將全部失業,或者必須忍痛接受大幅減薪。

近年來台灣餐廳服務人員與醫院看護人員已經出現不少「大陸妹」,承認中國學歷將進一步傷害到擁有證照的專業人士,此影響是重大與深遠的,這也是為什麼謝長 廷在醫療顧問團成立大會公開提出保證─不承認中國醫事學歷,以確保本土專業人才權益與國民健康。但願台灣人民在面臨自己與下一代的生存與就業危機,在總統 大選中能做出明智的抉擇。

(作者為醫師、台灣北社社員)

「謝與陳的路線應該要不同」,李遠哲的發言內容


台灣的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對《產經新聞》的訪問做以下的發言內容:

民進黨在國民黨的分裂下提早取 得政權,雖懷抱著理想性,但社會改造的能力卻未成熟。說陳總統雖是理想的總統,缺點卻不少。(主要支持民進黨的)南部的一位司機這樣說。「加入聯合國不可 能吧!不可能的事情,只是空爽而已!」所有人都知道。但是陳總統卻不理解。有這樣的矛盾(本月中旬立法委員選舉),以為只會小敗卻遭到意料之外的慘敗。

但根據得票數來看,國民黨500萬票、民進黨350萬票,相差150萬票。不過,投票率低是這次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之不同點。現在說總統選舉時民進黨一定輸,是言之過早。台灣雖然民主化只有十多年的歷史,對有權力者的制衡觀念卻是相當熟稔,國民黨在立法院獲勝,若總統大選也獲勝,台灣就會陷入危險的狀況,這是多數人憂慮之所在。

值得深思的是,總統選舉在2個 月之後舉行,謝長廷該說什麼化?與陳總統的關係該如何?陳總統所走的政策,與(如親信的金錢醜聞等)個人方面也有問題,謝長廷應與他的路線應該要不同。這 樣的話,將來的問題就不會再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決,而成為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與謝長廷何者較有能力?何者才能獲得制衡?的狀況。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馬英九比謝長廷無能。馬英九雖給人好的印象,但看其在台北市長的時代,知其為無能之人。他如何整頓人類社會的複雜面?

 上次選舉中,雖然選國民黨的是多數,但總統選舉的投票率會提高吧。從而大家的考慮會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會如何?多數人認為中斷接觸總是不好的,今後23年間台灣必然不得不與大陸有所接觸。若考慮屆時的情形,誰會代表台灣發言呢?是謝長廷或是馬英九?台灣人民能忍受的內容也會產生變化。

從大陸來看,台灣的確是分裂的。過去在國民黨時代,有獨立意向的人只有20%的程度,但如今已經超過50%。不過,獨立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比陳總統更清楚。從而謝長廷能夠站在全台灣的立場而慎謀而動,而且人們若一考慮到誰能獲得全台灣人民信任與中國大陸進行關係的時候,(即使在國民黨的優勢狀況中)稍加考慮後情況也會有所改變吧!

 2000年 民進黨獲得勝利,我認為是民主化的進步。雖然並未平順,但人民已能透過投票選出自己的總統與國會議員。民主社會並非是個高效率的社會,但是並無更好的方 法。我(李遠哲,在那次總統選舉中)既然選擇陳氏,就這樣將(政權)丟棄不管,等於是罪惡一件。所以,盡力在教育與科學領域盡力輔佐。我並無後悔。現在有 各種問題需要解決,一步一步逐漸改變才好。

「謝氏は陳氏と別の道を」 李遠哲氏の発言内容

台湾の李遠哲中央研究院前院長が産経新聞の取材に対して語った内容は次の通り。(台北 長谷川周人)

民進党は国民党の分裂で予想外に早く政権をとったが、理想的な考えを持ちながらも、社会を改造する能力は未熟だった。陳氏も理想の総統かと聞かれれば、いろんな欠点もある。(民進党が支持基盤を持つ)南部の運転手はいう。「国連加盟なんて無理でしょ。無理なことを言ってただ人を喜ばせるだけ」と。みんな分かっている。それを陳氏はよく理解していなかった。そんな矛盾もあり、(今月中旬の立法委員=国会議員=選では)予想を大幅に上回る形で負けた。

ただ、得票数をみると、国民党が500万、民進党が350万でその差は150万。しかも、投票率が低かった今回の立法委員選と総統選は違う。(総統選で)民進党が必ず負けると結論を出すのは早すぎる。台湾の民主は十数年しかないが、(有権者は)バランスの重要性をよく知っており、国民党が立法院で勝ち、総統選も勝つとなれば、台湾は危ない所に入ると心配する人が多くなってきている。

興味深いのは、(総統選まで)あと2カ月間で謝長廷氏が何を言い出し、陳氏との関係がどうなるか。陳氏の歩いてきた道は、(周辺の金銭醜聞など)個人的にも問題があり、謝氏は別の道を行くべきだ。となれば、将来の問題は国民党と民進党の対決ではなく、(国民党の総統候補となった)馬英九氏と謝氏のどちらに能力があるか、誰が総統になればバランスが取れるかという要素が入ってくる。

 ほとんどの人々は、馬氏は謝氏ほど能力がないと考えている。馬氏は人にいい印象を与えるが、台北市長時代をみると問題の解決能力がある人ではない。人間社会の複雑な面をどうさばけるか、と。

前回選挙では国民党を選んだ人 が多かったが、総統選では投票率も上がるだろう。そして人々が考えるのは中国大陸との関係がどうなるかだ。多くの人は対話が途絶えているのはよくないと考 えており、今後2、3年の間に必ず台湾と大陸は接触し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その時に考えるのは、誰が台湾を代表して話をするのか。謝氏か馬氏か。それにより 台湾の人が耐え得る中身が変わる。

大陸から見れば、確かに台湾は 分裂している。かつて国民党時代に独立を志向する人は20%程度だったが、今や50%以上。ただ、人々は独立したくても長い時間をかけないとできないと、 陳氏より深く知っている。したがって謝氏が全台湾の立場に立ってうまく動き出し、人々が中国大陸との関係で全台湾人を納得させる人は誰かと考えたとき、 (国民党優勢の中でも)少し考え方が変わるのではないか。

2000年、民進党が勝利した とき、私は台湾の民主化が進むと思った。スムーズではなかったが、人民が投票をして自分の総統や国会議員を選ぶ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た。民主的な社会は 効率が高い社会ではないが、よりいい方法を見つけるのは難しい。私が(同総統選で)陳氏を選んだまま、(政権を)ほったらかしたとすれば、それは悪い。だ が、教育や科学の分野で尽くしてきた。後悔はない。今はいろんな問題を解決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が、一歩ずつ変えればいい。

http://sankei.jp.msn.com/world/china/080121/chn0801212155005-n1.htm

http://sankei.jp.msn.com/world/china/080121/chn0801212155005-n2.htm

謝長廷一定要當選總統的理由

by 沙普尼 2008/01/23

 第一部分:檢討、反省

 綠營在經歷過立委選舉幾近崩盤的震撼後,有官職的政治人物,終於開始思考過去7年多的執政,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當然,也有人開始思考下一步,是不是該「跳船」求生了?)

 面對選戰失利,有人指責(註1)少數政務官,胡亂說話,應該為敗選負責。這種指責最為膚淺,同時自己對黨內同志的指責,再一次被媒體拿來操作,替對手的總統選情加分。

 有人心灰意冷,要去跳海(這當然是自己選前催票用的「承諾」──要不要遵守,該不該遵守,當然見仁見智)媒體又拿來操作一番,作為藍營無法「熱烈、大肆」慶祝的情緒出口替代品。

 有一些早已叛逃,或是選前沒多久叛逃者,則再來「倒打一耙」──看吧!我是先知,早就警告過你們,這樣被深綠「綁架」,對選情絕對不利──這種人,利用 自己過去身在綠營所獲得的情報,踩著過去同志的血,先在藍營地盤搶佔一塊灘頭堡;綠營最要擔心這種政客,因為他們可能帶走部份淺綠的票,再打謝長廷一巴 掌。

 支持者則有好多種反應。純粹的情感支持者,有的信心全失,和在立法院的版圖一樣崩盤,發誓不再碰政治。過去,他們在替綠營拉票的過程中,「光榮感」漸次 遞減,現在敗選,不但清楚知道即便謝選上總統,也已經是跛鴨,更覺得被抹黑成支持「貪腐」,過去幾年的顏面無光,竟然沒有洗刷的機會。

 理性的支持者,有的找理由,例如小選區制度,先天(註2)對民進黨就不公平,媒體(註3)的偏頗,國際油價和原物料長期漲勢所導致的通膨,等等。

 比較有批判力的支持者,批評民進黨執政八年,政績卻只能維持基本盤,批評阿扁「無能」約束自己的女婿和親家搞內線交易,讓藍營有機會火力全開,把阿扁的統治合法性全搞垮,任內的時間只能耗在自清滅火。

 政治人物、支持者還有很多層次高低不一的反省、檢討,無法窮盡。

 總而言之,民進黨執政,政策上幾乎忘記照顧原先最堅定的支持者:工農群眾,這些人大半是本省籍。對資本階級的處理態度,不夠細緻──對中小企業主,應該 強調去中國發展,對他們的產業升級、未來的競爭力沒有好處──中小企業主需要政府的政策、策略甚至資金上的協助。對大企業,民進黨抗拒不了壓力,忘記「資 本家」才是真正「無祖國」。(註4

 選舉戰略上,也沒有特別照顧剛取得投票權的大學生,剛畢業、起薪很低的社會新鮮人,找不到適合伴侶的年輕人,剛結婚的無殼蝸牛,剛生小孩的年輕夫妻,等等。換言之,政治層面上,過去的基本盤鬆動,也沒有開拓新票源。

 選舉策略上,在沒有掌握「歷史詮釋權、教育文本解釋權、媒體優勢」的情況下,過度操作省籍議題,忽略不同省籍通婚的結果,大部分本省籍配偶(註5),比較會為了家族或家庭和諧,放棄爭論(註6),選擇遺忘或忽視中國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曾經屠殺、鎮壓、收買台灣人的事實。


 第二部分:為何謝長廷必須當選

 中國國民黨挺大資本家,是他的政黨屬性,歷史上一向如此,會在國共鬥爭中輸掉中國,就是明證。來到台灣,有沒有轉變呢?蔣經國搞「平民化」,「催台菁」,宣稱要轉型成「全民政黨」,卻不徹底(註7),最後也沒成功,也因此,當鄧小平搞經改,強調「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表象之後,「反共」當然就不再中國是國民黨的神主牌──「反共」,也不過就是中國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要形塑「統治正當性」的幌子。

 所以,當中國國民黨藉著台灣的民主初生期,透過「民主內戰」成功反撲之後,最有可能「賣台」。一般討論「賣台」,多著重於政治層面,認為中國國民黨會直 接宣布和中國統一,也就是全面投降,我卻不這麼看。我認為,中國國民黨並不笨,他們會部分賣台,而且賣得很有技巧,就像英國賣掉香港一樣,一般人既不容易 警覺,也沒有能力反抗,香港資本家則見風轉舵,而且早就投共,從中牟利。

 台灣的大企業主,過去和中國國民黨關係既深,甚至後期已進入中國國民黨中央,形成統治階層的主軸,中國國民黨也因此無力真正的本土化。本土派(國民黨時 期、台聯時期的李登輝,加民進黨的阿扁)曾經試圖和台灣本土企業結合,以深化本土化,可惜,戰略上都無法對抗中國對台商採取的磁吸策略(註8)。

 必須了解,台灣的企業規模,八九成是中小企業,和南韓以「國家資本」養出的大企業不同,必須有本質和型態上,完全不同的發展策略。作為5、60年代,搭 上「世界分工體系」順風車的台灣經驗,是指勞力密集,低技術,資本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構成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單打獨鬥」(註9)的發展模式。

 試圖複製所謂的「台灣經驗」到中國,有兩項根本錯誤,朝野藍綠拉扯,讓原來的政策偏頗,更加深問題的嚴重性。

 一、中國國民黨或明或暗,鼓勵台商到中國,複製「台灣經驗」,對台灣產業升級,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短多長空)。

 前面說過,台灣的中小企業,缺乏研發能力,要競爭,只有繼續尋找成本低(勞工、土地、原料)的生產基地,中國不過因為過去所謂「同文同種」的錯誤教育,成了兩岸情勢表面緩解後,台商的首選。中國最近修改勞動合同法,上萬家台商面臨危機,深圳、東莞已經有上千家台商倒閉(註10),台資未來一樣要到處(如越南?)尋找低成本的生產基地,永遠只能是惡性循環──更糟的是,貽誤台資企業產業升級的機會。

 二、民進黨沒有站穩原先工農為主的立場,力抗大企業主的壓力。

 台灣有沒有資本規模比較大的企業,當然有!但是,這些企業真是靠單打獨鬥,自己拼來的嗎?顯然不是!沒有中國國民黨時期,講好聽是放任、講難聽是放棄 「中小企業」,特許保護、扶植大企業的政策偏頗,就不會有現在,政治上長期傾向中國國民黨的財團。(台塑、長榮的翻臉,難道還不清楚?)

 民進黨試圖從工農政黨(或至少是工農支持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政黨),轉為「全民政黨」,以利「本土政權」長期執政,卻忽略財團的「資本階級屬性」,以為只 要企業家是本省籍,就會支持本土政黨,這種錯誤的期待,最讓深綠選民失望──面對可以「落跑」的情境,資本家才真正是無祖國啊!

 簡言之,戰略的失策,讓民進黨在促進產業升級及納編本土資本勢力兩方面,同時失利。

 唐雅君被具體求刑5年半,反映的正是中小企業主(無論製造業或服務業,資本額都不算太大)盲目投入中國市場,原因大半要歸咎統派媒體配合中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炒作,造成企業主在尋找出路(註11)的情況下,對情勢的誤判。


 第三部分:從0112到0322催、拉票策略

 一、要告訴年輕人的是:在「全球化」壓力下(尤其在現在的WTO架構下),兩岸勞動力,遲早要從台灣單方面的「遷廠以就勞工」,變成逐步開放雙向交流。如果這種趨勢為真,民進黨最能抵擋中國的壓力,這有兩方面──

  1、民進黨比較傾向支持本勞利益(註12)。
  2、中國國民黨執政集團,和可以隨時落跑的資本家是一掛的。

 二、要告訴剛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或起薪很低,根源就在中國國民黨鼓吹認同中國,造成產業西移,內需市場嚴重萎縮。

 三、要告訴找不到合適伴侶的未婚女性,「兩岸共同市場」一成立,「台灣郎」飛去中國工作的人更多,越不容易嫁出去,反之,大量中國年輕女子進入台灣,會讓她們在「婚嫁市場」的競爭地位,更低落。

 四、中國國民黨將要開放對中國學歷的認證,簡直要置台灣的大學和其畢業生於死地。

 五、要告訴剛生小孩的年輕夫妻,投給主張對中國全面開放的中國國民黨,就是出賣他們寶貝的未來。

 六、對其餘支持者或同情者,強調保留民主政治的要素──「制衡」──就夠了。

 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的本質不同,在於它是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黨,黨內有派,是它的傳統;多元價值,是它的原色。民進黨在該實施「轉型正義」的背景下,堅持 民主的正當程序(阿扁甚至做過頭,放棄憲法52條,總統免受刑事追溯的保障,到花蓮地檢署接受訊問,「寧要媒體,不要政府」──任內絕不會關掉任何一家電 視台),其結果是保守反動勢力,全面反撲成功。

 這次的總統選舉,清楚地告訴台灣人,保守反動勢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真面目,不只會「絕地大反攻」,萬一它重新執政,清算鬥爭,接踵而至,台灣人死無其所,絕非空言恫嚇。

 清醒吧!台灣人!


 註1:這裡說指責,算是客氣,其實就是一種說風涼話的卸責,甚至更陰謀論的說法,根本就是預謀在敵對勢力執政後的退路。

 註2:所謂的先天,其實是民進黨顧全單一選區兩票制,有利在言論市場中,消除走極端的政客──當初規劃時,不分區席次分配,許多學者力主德國的聯立制。不過,失去國會有意義的制衡席次門檻後,再來討論選區和選制,已於事無補。

 註3:民進黨執政,無視必須完成轉型正義的客觀現實,自願放棄掌握媒體優勢,務虛不務實,慘敗活該,可歎的是,本土價值復興的機會,隨之遭犧牲。可恨復可歎!

 註4:「工人無祖國」?大家現在知道,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資本自由流動的積會,史無前例的方便、快速。資本家才真正是無祖國。

 註5:這 個論點,讀者可以批評這純粹是筆者的「偏見」──我承認,不過,這是我自己的切身經驗──本省人,比起所謂的外省人,通常要隨緣,與人為善得多,至少「得 理不饒人」的情況要少得多,更別提外省族群慣常「理不直而氣壯」,視口頭上的佔上風,為站在真理一方的表徵,因此,不認錯,不道歉,遂成為他們待人處世的 常態。

 註6:沒有人可以忍受天天和配偶吵架──尤其在姻親們是「鐵板一塊」,政治內聚力相當強的情況下。請想像一個本省媳婦,嫁入外省人家庭,或是本省籍男子娶一個外省老婆的狀況──說實話,讀者可以捫心自問,您的經驗,通常到底是誰,比較強勢?

 註7:中國國民黨所謂的「全民政黨」,一部分是收買台灣菁英,地方派系,另外藉全面掌控工、農會的手段,鎮壓工運農運來達成的,絕對不是民主政治制度下,真正的全民政黨。

 註8:中國對台資企業稅賦的優惠,近來已逐步取消,勞工工資的調整,下令台資企業內恢復成立工會,等等,都可以清楚嗅到,當階段性任務完成,中國正全面對台資企業,採取緊縮政策。

 註9:許 多經驗研究,早就戳破國民黨「大有為政府」的假面具。大部分研究都說明,5、60年代開啟的「台灣經濟奇蹟」,重點在當時的國際分工體系,有利於當時的台 灣(日本殖民統治,留下完整的基礎建設、素質高而整齊的勞動人口,是主要優勢)。當時國府設立「加工出口區」,以「出口替代」,加上「肥料換榖」,同時擠 壓工農部門,固然有效利用剩餘勞動力,卻是高污染、低附加價值工業的濫觴,加上企業規模都很小,不易擁有研發能力,也許短、中期能有效累積資本,卻缺乏企 業轉型的內在動力。

 註10:自由時報2008/01/18(A6版)

 註11:中 小企業主尋找商機,本來就無須苛責,倒閉關廠對本土勞工影響更大。然而,媒體的炒作,無形中強化「資訊不對稱」的情況,誤導企業投資決策,難辭其咎。中小 企業無論面臨經營困境,或者要在中國市場尋求「第二春」,都需要各種協助,政府一樣難辭其咎(雖然大部分責任仍要歸屬於中國政府,故意不和民進黨進行事務 性談判)。

 註12:近 來越來越多企業主建議,開放東南亞外勞,要和國內基本工資脫鉤,民進黨的思維卻是,除了維護國際勞工平權之外(這點,許多支持綠營的中小企業主,其實不見 得贊同),應該也有保護本勞的用意。無奈,本勞寄望產業升級,對過去骯髒,勞動度大的工作,接受度越來越低,所以,以保障外勞最低工資,避免企業雇主排擠 本勞的政策,不見得正確有效,反倒仲介盤剝外勞,引發問題)

綠色執政十大建設

by 看破馬腳 2008/01/25

民進黨真的沒有政績嗎?轉貼網友寄來的文章

媒體一天到晚告訴你本土政權只會槁意識型態,不會拼經濟,一再洗腦的結果有不少人就這麼被催眠了,事實上,提到國民黨的經濟建設,我想大部分人根本講不出來,反倒是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家琅琅上口,到底是誰只會搞意識型態不會拼經濟?

遇到深受黨國教育毒化的人大概會告訴你「十大建設」是國民黨引以為傲的經濟建設。執政五十幾年就只有個「十大建設」可以說嘴,請這種政黨拼經濟還不如請鬼 開藥單比較快,跟十大建設相比,這七年多來本土政權的經濟建設無論是規模,效用與執行效率,早就遠遠超過十大建設,也收拾了不少國民黨執政五十餘年來的經 濟包袱。

隨便舉十個2000年以來本土政權的經濟建設成果:

一、設立中科、南科、屏東生技園區,中科今年產值2400億,南科今年產值5200億,屏東生技園區產值180億。

二、雪山隧道與北宜高,國民黨打不通,民進黨一打就通。

三、西濱快速公路,全長248公里。

四、高速鐵路,國民黨眼中的廢鐵,台北高雄只要90分鐘。

五、河川整治,2002年以316億元整治基隆河,2004年興建完成員山子分洪工程。

六、第二高速公路,不但提前完工還節省兩千多億。

七、2005和2006年成功發射福爾摩沙二號、三號科學衛星。

八、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計畫總長度為主線27524公里,連絡道327公里。

九、金融改革有成、打消銀行呆帳。從1999年至2007年5月為止,累計打消呆帳1兆8,597億元。銀行逾放比率,從2001年的1176%降至2007的年233%。

十、八大國營企業轉虧為盈。原本6個虧損的國營企業,如台糖、唐榮及台鹽等,皆改造而重生,不僅員工免於失業危機,每年更為國家創造大幅盈餘。2003年家獲利8110億。

----------------------
當初扁政府任命鄭深池為兆豐金控董事長,藍營批判此一人事案為扁向財團靠攏鐵證,是將數兆資產奉送給財團。六年半來,鄭深池交出了好的成績單,兆豐金控去 年獲利佔十四家金控第二名,顯見鄭深池雖非出身金融業,但經營企業能力則顯然非常傑出優秀。如此的成績實已破除酬庸之說。

再者,國民黨為了掩飾其不當黨產的罪惡,乃編造一種荒謬的說法。此即,扁政府若任命誰當公股企業董事長,便是將此一企業之資產送給此人。此說之荒誕不經,稍有常識即可辯駁,但國民黨仍刻意散播錯誤觀念,而其黨內的財經專才、大師級人物也附和此種論調,令人匪夷所思。

聘請鄭深池當兆豐金控董事長,就是將數兆資產送給財團的說法雖然可笑,但國民黨仍以此猛烈批判扁政府,樂此不疲。如今只要問這些人,既然數兆資產已送給鄭深池,為何鄭深池辭職後,這些資產仍未減損,公股也一股未少?藍營還好意思繼續說,扁政府污了數兆國產嗎?

中國人看馬英九

by 曹維錄 2008/01/21

離 臺灣總統大選滿打滿算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競選各方都在為大選造勢,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一再強調他當選總統後立即開放直航、歡迎大陸游客來臺灣觀光, 兩岸經貿政策的原則是「鬆綁、開放」。對于過去一直堅持的赴中國投資不得超過企業淨值四○%上限,也將「通案鬆綁」。

馬英九在出席國際研討會談到兩岸關係時,重申他的「參不」原則,表示如果當選將堅持不統、不獨、不武參大基本立場。他信誓旦旦地說,如果臺灣給他八年,他可以為臺灣「奠基未來一百年的和平與富裕」。

馬英九的這些言論,如果不是不負責任的胡說,就表明了馬英九在政治上還不成熟,無論是經濟上的「通案鬆綁」還是兩岸政治關係上的「參不」立場,都表明馬英 九意識中是臺灣操控著兩岸關係的主動權,單單這一點,馬英九就有可能在大選勝選後斷送臺灣。因為在大陸目前處于強勢的情況下,文統武攻的主動權一直操在中 共手中。

由于中共在國際上不斷打壓臺灣生存空間,限制臺灣在國際上的活動,這就迫使臺灣必須在統獨問題上盡快作出選擇。退一步說,就算臺灣人安于目前的現狀,大陸也決不會容忍臺灣永久處于目前狀態,必將加緊施壓,北京奧運結束之時,就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開始。

馬英九要在兩岸經貿政策上將採取「通案鬆綁」,也將破壞臺灣經濟,特別是取消「赴中國投資不得超過企業淨值四○%上限」,將使臺灣經濟重心移往大陸。臺商 在大陸不能賺錢,臺灣經濟將受重創。即使賺了錢,臺商在大陸居樂不思蜀,也將使臺灣經濟毀于一旦。由此可知,馬英九那個為臺灣「奠基未來一百年的和平與富 裕」不過是個美麗的謊言。

在目前情勢下,臺灣的最佳選擇應是聯合大陸民間力量,促進大陸民主化。大陸一旦實現了民主,統獨問題將迎刃而解。但就是在這一點上,國民黨一方始終不能有 清醒認識。臺灣民間人士張勝凱曾拿出自己一百萬美元資產作基金,幫助大陸民運,表明了其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而主持臺灣民主基金的王金平,卻把民主基金拿 到大陸去開國共論壇,用民主基金破壞大陸民主。

所有這些都表明馬英九及其所代表的國民黨政治上的幼稚,他們難當總統大任。

(作者為大陸網絡自由作家,一九五○年生,漢族)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和平有可能是跪來的?不如早晚三柱香乞求國泰民安吧



馬英九》兩岸直航 一年內達成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昨(22)日指出,他當選總統後,將優先推動大陸觀光客來台與兩岸三通 ,並在一年內,與大陸協商談妥空運協定。他相信,一旦當選並連任,「只要給我八年,我就可以奠定台灣百年可長可久的基礎。」

馬英九昨天信心滿滿,接受本報專訪,分就兩岸、財經、租稅 提出具體藍圖。以下是訪問摘要:

問:如果當選總統,你會推動那些兩岸財經政策?

答:我當選總統並獲連任的話,未來八年兩岸關係將定調為「不統、不獨、不武」;也就是八年內不會和對岸談兩岸統一,不會支持台灣獨立,反對任何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這代表維持中華民國台灣的現狀。

我將和大陸就經濟、安全與和平及國際空間三大議題展開談判,並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也就是回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相信大陸方面對此一表述不會有意見。這八年來,陳水扁總統無法和大陸談判,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不承認有「九二共識」。

經濟方面,包括三通、大陸觀光客來台等議題都需要談判,並與大陸簽定綜合的經濟合作協定,內容至少包括:投資保障協定、避免雙重課稅問題,並制定科技產業規格設定、建立爭端解決機制等。

安全與和平方面,我們知道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10月在17大的講話中,提到兩岸簽定和平協定,我們也注意到這個方向,可以和大陸簽定和平協定,但是在雙方進行和平談判前,必須先要求大陸撤除飛彈,結束敵對狀態 ,在雙方建立軍事互信的前提下協商,以避免擦槍走火。

在國際空間方面,要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活路模式」,而非零和外交。所謂「活路模式」,不是相互否認,也不是相互承認,而是相互不否認。

這就像前海基會董事長陳長文和大陸就遣返大陸偷渡客簽訂的「金門協議」文本上一樣,雙方在日期一欄上留白,各自帶回再填上,大陸可以使用西曆,我方則使用中華民國年,雙方沒有必要在無謂的議題上爭議。

十幾年來,大陸對台推動「一國兩制」並無成效,現在大陸方面已不再談「一國兩制」,而是改以「防獨重於促統」。八年來,陳總統努力促獨,但民眾對此已非常厭倦,這次立委選舉公投的投票率僅26%,比民進黨的得票率還低可見一斑。

編註: 本次立法委員選舉投票率為58.5%,而民進黨總得票率為38.17%。 則0.585 X 0.38.17 = 22.33%,也就是說,去投公投的人數比光是投民進黨立委的人數還多。


陳總統有權利反對「九二共識」,但不能說沒有「九二共識」,他在接見外賓時,自己就承認有「九二共識」,總統府也發了新聞稿說明。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赴 大陸三次,大陸方面都表示願意談和平協定,這表示我們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是有機會的;如果大陸不接受,兩岸自然不能談,這對大陸有什麼好 處呢?

【20080123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陳秀蘭、謝佳雯台北報導】

supertony67的大哉問

by phopicking 2008/01/22


這種事一回生二回熟,馬上再來一篇好了。哈哈。

Bob網友在英九報報最近計劃改版中中回應:


最好也將謝長廷列入比較組,才能真實反映現在的政治現狀:

聯合筆記》十問謝長廷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188229.shtml
Bob:罷免阿扁公投綁大選 於 January 21, 2008 02:01 PM 回應



這麼短的三行字,接著居然引發了supertony67的大哉問。在此要先對Bob兄的留言表示感謝。


Bob網友你好:

我個人覺得這十個問題蠻適合提出來詢問兩位總統候選人,但題目中針對性的用 語應該修改一下,你可以看看問題一、二、三、五、六、九,明顯都是針對民進黨政府提出質疑,刻意讓謝長廷候選人難堪,可以想的到,以上六個問題若讓馬英九 候選人回答,一定毫不考慮大肆批判,這樣立場鮮明的問題,一點意義都沒有,我個人認為應該做出以下的修正:

原文:一要問長廷:請問國務機要費案中扁所謂的「南線專案」,究竟是不是國家機密?如果你當選總統,會不會解密?

修改:請問馬、謝:如何定義國家機密?誰有權力定義該資料是否為國家機密?是否適合公布?若敵對陣營甚至所屬營要求你公布"你定義的機密文件",你會不會解密?

改成這樣的原因是,我的認知,總統有權定義該資料是否為國家機密,而每個人認知不同,若立委要求你公布"你所認定的國家機密文件",你是否會解密公布?為什麼?(這個問題馬、謝都有可能遭遇)

原文:二要問長廷:你若當選總統,對阿扁、扁嫂、駙馬等人涉貪被判有罪,會否給予特赦?

修改:請問馬、謝:如何防止周遭的親友利用特權獲利貪瀆?

改成這樣的原因是,該問題擺明針對ㄚ扁,對馬英九來說根本"不算是個問題",而會否特赦,對於防止貪腐根本沒有幫助,重點是:馬、謝有什麼手段、政策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馬英九還有三個女兒咧...^0^)?如何建立制度、建立什麼制度防止貪腐才重要!

原文:三要問長廷:面對民進黨八年來的施政與貪腐弊案,請問你在其間有過怎樣的批評或反省?

這個問題我想馬、謝的回應重點不是"其間有過怎樣的批評",而是馬、謝認為"為什麼民進黨政府閣員變動如此頻繁"?該如何避免、預防?針對反貪腐,除了口號,有什麼具體措施?民進黨黨團提出的廉政公署、陽光法案為什麼被擋在立法院無法通過施行?什麼地方不盡理想需要修改?

原文:四要問長廷:你的「傳聲筒」一再宣稱反扁貪腐遊行民眾是「紅衫軍之亂」,請問在你心中,紅衫軍是不是暴民或叛亂份子?

修改:請問馬、謝對"紅衫軍活動"的看法,分析此活動"產生了什麼影響?達成了什麼目標"?如果執政後,是否將集會遊行法改為"報備制"?是否取消集會遊行時間限制?

對於"為了向中央表達不同意見,造成地方割據對抗中央"有什麼處罰、制止措施,或者該如何預防?換句話說,中央的威信該如何建立?跟地方的溝通協商管道該如何建立?

原文:五要問長廷:如果新國會再要求重新調查三一九槍擊案兩顆子彈的真假,未來你坐鎮的總統府會不會行使「抵抗權」?

修改:對朝野雙方有重大爭議的案件需成立特偵組進行調查時,如何篩選成員?如何建立公信力?有一方在既定規則下,仍對調查結果有疑義時,該如何做後續處理?

原文:六要問長廷:民進黨找企業CEO入閣最知名的例子,就是「誤闖政治叢林」的前華航總經理宗才怡出掌經濟部,請問你的「CEO閣揆」有足夠能力對付台灣的問題嗎?不會幹一半就落跑吧?

修改:如何挑選人才?如何辨識人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如何取捨?當你發現挑選的人能力不足或出現重大事故時,會作何處置?後續有何補救措施?

這個問題是評論雙方"識人、用人"的標準,他們是如何挑選人才的?我非常的 好奇ㄚ,因為"馬團隊"的戰鬥力不論藍、綠陣營,都是"有口皆悲",純好奇想聽聽馬英九的用人哲學!馬英九的"危機處理能力"以及凡事都需"看報紙才能得 知消息"的應變能力,讓我對他這題的回應有相當大的期待!

七要問長廷:你一再質疑馬英九欺騙、誠信有問題,甚至批馬是政治學生;若他這麼不堪,為何還說要找他組閣、共治?

這個問題我也很想知道謝長廷的答案。我認為他的目的是為了"擺平藍營立委 ",讓政府施政能夠順利,畢竟吳伯雄、馬英九自己都說立院過半,政府才好辦事,而為了避免擋總預算、擋軍購、擋陽光法案、杯葛監察院人事等等事件再次發 生,就算馬英九候選人在不堪,在權衡輕重後,還是應該跟馬英九候選人合作。

相反的,謝長廷對馬英九來說就沒有這些利用價直,他會用綠營的人當閣揆嗎?勝選後單純的開始分職位酬庸,還是有什麼想法、主張,能夠包容接納其他陣營的優秀人士入閣呢?有什麼人選沒有?

原文:八要問長廷:你批馬的不統不獨不武「定位模糊」,請問你自己「清楚」的國家定位又是什麼?具體兩岸政策又是什麼?

這個問題,馬、謝都要說清楚。台灣的現況是什麼?國際情勢如何?台灣現有籌碼有哪些?該如何跟中共打交道?

原文:九要問長廷:兩年前修憲,改變立委選制是民進黨提出,如今尚未知良窳如何,貴黨竟又要提修憲案,你覺得這是否視修憲如兒戲?

修改:現有的立委選制有何優、缺點?問謝長廷:如果是民進黨在立院席次超過四分之三,還會反對此選制嗎?問馬英九:如果是民進黨席次超過四分之三,還會相信民進黨立委們會"自制"嗎?選制該不該改?如果應該改?該如何改?

詢問"你覺得這是否視修憲如兒戲" <-- 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覺得如兒戲又如何?覺得不是又如何?重點是請二位總統候選人以自己的才學分析該選制的優缺點,以及該如何讓該選制更健全,這才是重點吧...

原文:最後要問長廷:面對以一千多枚飛彈對準台灣的中國,人民適合選出一個凡事都談協商、妥協的「消極總統」嗎?

修改:面對以一千多枚飛彈對準台灣的中國,台灣總統該以什麼態度面對?是一味順從避免衝突,以求經濟發;還是對抗衝撞、增加對立,造成兩岸情勢更趨緊張對立?

若是前者,台灣的人民尊嚴、國際地位、主權自主該如何保障?若是後者,台灣人民生活的安全該如何保障,台灣真的能有獨立的一天嗎?未來的願景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拿來當馬、謝的辯論題材應該很不錯,這種針對政治制度、反貪腐、台灣未來、用人哲學所進行的馬、謝辯論,我真的是非常期待ㄚ!可惜人微言輕,只能被動的期待馬謝辯論的到來,希望有機會聽到雙方針對這些"當總統無法逃避的問題"進行精彩的論戰!


Bob也做出了回應:


supertony67: 我對你提出的修改意見基本上是贊同的,但我之前引聯合報這篇文章,主要是突顯謝長廷的問題不會比馬英九少,而這個觀點在此blog向來是被避重就輕略而不 談,一堆綠色人物只會不斷地找馬英九的碴,和誇獎謝長廷多適合當上2008中華民國的總統.之前我空閒時看不下去會批評二句,最近開始比較懶惰了,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愛跟民進黨一起墮落是個人的意志,我要學習尊重這種選擇..


以下是supertony67的回答:


To Bob網友:

*但我之前引聯合報這篇文章,主要是突顯謝長廷的問題不會比馬英九少,而這個觀點在此blog向來是被避重就輕略而不談。

台灣立委選制、反貪腐立法、選賢與能用人哲學、國家機密認定、台灣大陸兩岸相處之道及台灣未來的走向...

這算是"謝長廷的問題"?不需要重視馬英九的看法?

聽你這麼說,我還以為謝長廷先生"已經當選台灣總統",而馬英九先生是一屆平民咧! ^0^

我修改以上十個問題,並不是要幫謝長廷解答,而我的回應中根本也沒做出任何的回答。我修改這些題問,是因為我認為這是"總統層級"的問題,是"當總統的人"無法逃避的問題!

因此我才把其中"針對性"的意氣之言、無意義純挑釁的言詞作些修改,而我認 為不論誰想要參選台灣總統,參選人對這十個問題,都有責任讓選民之道,你的答案是什麼。我認為這比兩者之間的口水戰、當不當人看、穿不穿內褲、或者在南部 Long Stay多久,更值得選民關注,因為這些問題都跟台灣人民切身相關,不單獨是馬、謝二人的"私事"。

Bob網友,
我記得之前在討論經濟議題時你好像說過,你討厭民進黨、但也不支持國民黨;而本站由於討論風氣頗盛,大部分網友言之有物且能互相包容,較少意氣之爭,因此我認為我跟你都應該維持這Blog的良好風氣,排除你對民進黨的厭惡、排除你對陳水扁總統及其家人的厭惡後...

我不知道有什麼理由反對馬謝二人針對國家議題進行辯論。

越辯越明的不是真相,而是二位參選人心中的"真正想法",是他們心目中"未來的台灣"藍圖;

你不想多知道一點馬英九對台灣的願景及規劃嗎?

你不想比較一下謝長廷的藍圖有哪些地方比馬英九候選人提出的更吸引你,哪些部分是你不贊同的嗎?

選民在投下手中神聖的一票前,有"知的權利"、也有"求知的責任",讓我們這些散在台灣各地的鄉民藉由獨孤木版主的Blog匯聚成一股民意促成馬、謝二人辯論,談政策、論經濟、建制度、編織願景,有什麼不好呢?

我在這個Blog也有一段時間了,三不五時會看到長昌競選總部的志工留言(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就是... ^^a),在選舉分勝負前,讓我們這些鄉民匯流成大水庫(取自馬英九先生),逼迫二位候選人多吐出些料出來,比之嘲諷上杜下謝、謾罵陳水扁、吳淑珍,不是好的多嗎?

P.S. 如果這十問是"謝長廷的問題",顯然是把謝長廷當總統來詢問國政方針了,那我想再提出二個問題:

十一問謝長廷(總統):會針對教改做出修正,會否改回聯考制?若否,現有教改問題該如何解決?

十二問謝長廷(總統):為了因應二岸局是不斷改變,台灣國防預算是否打算改變(增加預算,避免軍購被擋x百次的情況重演)?外交政策是否需要修正(不斷減少的友邦問題如何解決)?

這十二個問題僅僅是"謝長廷的問題"?是嗎?


這篇文章一樣沒獲得授權,不過我想supertony67應該不會介意的吧?

覺得不妥的話再跟我說啦。哈哈。怎麼有一種變成民意論壇的感覺。^_^

supertony67留言

supertony67一直是我很佩服的網友,他的思慮清晰,論述卓越,而且發言言之有物,鏗鏘有力。以往留言常常都能振聾發饋。

我為了要讓更多人可以看到他的留言,決定把他最近寫的這幾篇效法一下報紙的讀者投書還是來函照登之類的,以便丟入書籤網站,讓大家可共同拜讀。

這件事情事先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所以我還是比照一下引用文章的作法,附一個網址。哈哈。

以下的文章是從這邊抽出來的: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article_id=13006305&page=2#comment208910808


"愛台灣者"網友你好:

針對你的回應,我有不同看法,歡迎批評指教;

*人民已經用選票制裁國民黨,讓他們反省八年了

人民的選票,無法讓政治人物"反省",所謂的反省,要靠自己。

這八年來,你看到國民黨作出什麼反省?人民用選票制裁國民黨,讓他們"在 野"八年,但這八年間,國民黨除了表現出輸的不甘心、輸在民進黨的"奧步",利用立法院人數優勢阻礙民進黨政府施政外,我真的看不出哪裡可以看出國民黨的 反省?我提出這個質疑不是想吵架或挑釁,而是我真的看不出來,希望你能列舉一、二項國民黨的作為,讓你認為他們有在反省。

論經濟:

兩黨對經濟方針最大的差異,在於對大陸的開放程度,這在獨孤木版主的其他討論串已經提過,全面開放是不是台灣經濟的救命仙丹?對減少失業勞工、縮小貧富差距、降低自殺人數、及需要救助的貧困人民"有沒有直接幫助"?這我想你有自己的見解,我就不贅述了。

不過你看看最近歐美、亞洲各國股市重挫的情形,應該稍微可以感受到"台灣還挺的住","台灣經濟並不是某些媒體整天唱衰般的差勁";或許從國民黨立委選舉大勝時股市漲了兩天後,仍不敵全球環境導致台股頻頻下跌的現象你會發現,原油價格高漲、次級房貸等因素衝擊世界各國股市、經濟時,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這並不是把陳水扁換成馬英九執政、或者對大陸全面開放,就能逃的過、避的了。

把台灣經濟批評的一文不值、吹捧韓國、新加坡,而罔顧國際環境帶來的影 響,這算是負責任的政黨嗎?堅持全面開放,OK!認為全面開放可以提升台灣經濟,這也OK?但把台灣經濟疲軟(是有多軟?)完全歸咎於"因為民進黨政府執 政",好像換成國民黨執政原油就不會漲了、歐美連帶亞洲股市就前景大好了,這種只要換黨執政,經濟就能好轉的言論我非常不以為然!

論政治:

國民黨在野後,NCC這違憲組織成立了,總預算案被擋住了,陽光法案連程 序委員會都進不去、監察委員到現在都還沒個譜;郝龍斌、周錫瑋市長不斷的跟中央政府嗆聲唱反調;或許他們跟中央有不同的意見,這我給予尊重,但很顯然的, 國民黨執政後,地方對中央的執政倫理被破壞了,立法、行政權的界線被模糊了。我想請問"愛台灣者"網友,國民黨在野八年,利用立法院人數優勢"做過什麼對台灣有利的事"?

論氣度:

2000年總統大選後,泛藍參選人的舉動你還記得嗎?2004年總統大選 3/20到4/17那個場景你還記得嗎?比對陳水扁、謝長廷輸了台北市長、泛綠輸了縣市長及立委選舉後的舉動,誰比較有風度?是誰稱對手為作票總統?是誰 指摘對方自導自演?是誰在總統府廣場上自行宣布當選?是誰主張南一國、北一國。

好吧,選舉激情難免,來看看個人氣度的展現:陳水扁走到哪都被紅衫軍嗆 聲,他都能夠忍受;在紅衫軍圍城之戰時,他呼籲綠營支持者冷靜;司法要求出庭應訊也盡量配合;謝長廷明知道宋七力將是他的致命傷,仍然大方承認相信宋七 力,並勇敢面對隨之而來的嘲諷跟譴責。馬英九呢?自己說出口的話還要硬凹別人斷章取義、原音重現還要硬凹別人曲解了他的意思;遞毛巾的明明是屋主的兒子, 為什麼會誤以為是屋主的女兒?到現在解釋不清楚。"愛台灣者"網友,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不用多,三個就好,對於"負面的報導",馬英九對哪一件事勇敢承擔 是自己的錯誤?有哪一次他有風度的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不會指責對手斷章取義、扭曲誤解?

最讓我看不順眼的,就是在國慶大典上,泛藍立委像過街老鼠穿插在儀隊之中;這是給陳水扁難看?還是給台灣全民難看?這是羞辱陳水扁總統?還是羞辱自己、羞辱全台灣人民?

論清廉:

陽光法案是誰提出的?民進黨!

廉政公署法案是誰提出的?民進黨!

立法院誰是多數?國民黨!

奇怪,集合民進黨、國民黨的力量,為什麼陽光法案在立法院遲遲無法通過?不要說通過,連付諸討論修改的機會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我不知道"愛台灣者"網友你是真的相信,國民黨執政後會"清廉自持不會貪污"還是怎樣,但我個人認為:

與其相信人性可以抗拒金錢的誘惑,還不如建立制度,以陽光法案來嚇阻執政者的貪念!

所以如果你問我,國民黨跟民進黨誰比較清廉,我不知道;但我非常清楚,是誰提出陽光法案,願意藉由制度來約束自己;而又是誰"反對、杯葛"陽光法案的推行!

認為推動陽光法案的民進黨比較貪腐、而阻礙陽光法案的國民黨將會清廉自持,我不知道這樣的認知以及對國民黨執政者的信任是如何產生的!

我不是在評論對錯,只是闡述自己的觀察和想法,若"愛台灣者"網友你有任何不同見解,歡迎批評指教,但我最後必須說:

所謂的政黨論替,是以"較好的在野黨取代較差的執政黨";而不是你所說的"國民黨已經在野八年,所以該換國民黨執政"。

如果如你所說,台灣乾脆立個法,每八年換黨執政,由該黨自行推出總統人選就好了,哪還需要選舉呢?或許民進黨已經由在野時期的九十分掉落到五十分,但我們決定是否政黨輪替的關鍵應該是:

國民黨是否已經超過五十分?國民黨在野時的作為,哪裡顯示出比民進黨更好、更理性、更有氣度?

如果國民黨由三十分提升到四十五分,我們該換下五十分的民進黨,讓四十五分的國民黨輪替嗎?

P.S.以上的分數都是亂打的,請別當真,只是想說明到目前為止,"我自己"對民進黨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 ^0^

我實在很好奇,如果不是特別費案爆發,馬英九先生當上總統後,會不會也將國務機要費匯入自己的薪資帳戶,認為是"總統的實質補貼"呢?

supertony67 於 January 22, 2008 03:29 PM 回應


我有稍微做點編輯的動作,比如改改標點重新排排版之類的。

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領不領公投票?

by Richter 2008/1/13



本 次立法委員選舉,泛藍陣營再次公開呼籲支持者拒領公投票。這使得「領不領公投票」的行為本身,與政黨偏好幾乎重疊。不過,票投給誰,是秘密;領不領公投 票,則有很多雙眼睛在看你。因此選民決定要不要領公投票時,除了根據自己本身的政黨偏好,可能還會把周遭人的眼光納入考慮。如此一來,臺灣此種舉世無雙的 政黨競爭方式,正好成為觀察地方脈絡與個體行為如何互動的實驗設計。


理論上,拒領公投票的人數,應該與國民黨及新黨政黨票的得票數相當接近。假設所有領取公投票的選民,都有投政黨票。則政黨票投票數與公投票 投票數的差距,可視為「拒領公投票」的人數。根據此種估計,拒領「討黨產」公投票者有 5,229,692 人,而國民黨及新黨共得到 5,397,461 張政黨票,兩者果然相當接近。若以後者佔政黨票投票數的比例為橫軸,前者佔政黨票投票數的比例為縱軸,則各觀察點的分佈理論上會接近一條斜率為 1 的直線,也就是圖上的黑色對角線。換言之,當國民黨+新黨的得票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則拒領公投票的比例應該會增加一個百分點。

然而事實 上,各縣市 (註) 觀察點的分佈接近一條斜率為 1.18 的直線,也就是圖上的紅線。亦即,當國民黨+新黨的得票率每增加 1%,則拒領公投票的比例增加 1.18%。這額外多出的部分,即為地方脈絡施加給個體的壓力。詳言之,在泛藍支持度愈高的地區,選民會感受到「領公投票」有壓力,導致部分非泛藍支持者 不敢領公投票。反過來,在泛藍支持度愈低的地區,選民則會感受到「拒領公投票」有壓力,導致部分泛藍支持者領取公投票。根據這條迴歸線的預測,當國民黨+ 新黨的政黨票得票率為 40% 時,拒領公投票的比例僅有 36.7%;當國民黨+新黨的政黨票得票率達到 90% 時 (如金門、馬祖),則拒領公投票的比例高達 95.6%。

那麼,「領公投票」與「拒領公投票」的壓力分界點在哪裡呢?圖上的紅線與黑色對 角線相交於 x=58.5% 的位置。換言之,當國民黨+新黨的政黨票得票率小於 58.5% 時,「拒領公投票」可能得承受較大壓力;當其大於 58.5% 時,則「領公投票」就使人戰戰兢兢了。

這個臺灣特有的實驗,讓我們看到地方脈絡確實影響個體行為。雖然其幅度並不算太大。或許,多數臺灣選民已不害怕自己的政黨偏好被別人發現。

註:目前中選會公布的政黨票資料僅以縣市為統計單元。待詳細資料公布後,本分析可改以選區、甚至投票所做為觀察點。

地圖會說話 - 願賭服輸,怪誰呢?

by Richter 2008/1/14



在新國會裡,民進黨的席次剩下不到四分之一。許多政治觀察家認為,選情一面倒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民進黨的支持度下滑;另一方面,單一選區的新制度讓民進黨吃了大虧。但是,這兩種效應要如何分開來評價呢?


欲瞭解民進黨席次真實的衰退程度,就必須把過去與本次的結果放在同一種制度下比較。我們可以把過去幾次立委選舉的數據,套 用在本次選舉的制度下,推估民進黨可望獲得的席次。為了便於比較,我假設在單一選區效應下,過去台聯、建國黨、新國家連線 (1998) 的選票會流向民進黨;另一方面,過去新黨、親民黨、無黨團結聯盟、國民黨脫黨參選者的選票則會流向國民黨。換言之,這是兩大陣營皆在最樂觀情況下的推估。

1995 年立委選舉,泛綠得票率 33.2%,在本次制度下可獲得 11 席不分區。區域部分,泛綠只有在 4 個選區能夠勝選,分別是宜蘭縣、桃園二、南投一、南投二。總計泛綠獲得 15 席,席次率 13.3%。



1998 年立委選舉,泛綠得票率 32.7%,在本次制度下可獲得 11 席不分區。區域部分,除了北市二與高市二,泛綠全軍覆沒。總計泛綠獲得 13 席,席次率 11.5%。



2001 年,在李登輝登高一呼下,從此將泛綠基本盤做大到四成。當年立委選舉泛綠得票率 41.2%,在本次制度下可獲得 14 席不分區。區域部分,泛綠也大有斬獲,可望贏得北市二、北縣三、北縣五、宜蘭縣、桃園二、雲林二、嘉縣一、嘉縣二、南市一、南市二、南縣一、南縣二、南縣 三、高市二、高市三、高市四、高市五、高縣一、高縣三、高縣四、屏東一、屏東三。總計泛綠獲得 36 席,席次率 31.9%。



2004 年立委選舉,泛綠得票率再提升為 43.5%,在本次制度下可獲得 15 席不分區。區域部分,泛綠攻下北縣二、北縣四、嘉義市、高縣二,但是桃園二、雲林二失守。總計泛綠獲得 39 席,席次率 34.5%。



本次立委選舉,民進黨與台聯政黨票得票率合計 40.4%,仍然站穩四成。泛綠在不分區只減少 1 席,但是區域部分一口氣少掉 11 席。總計泛綠獲得 27 席,席次率 23.9%。



從 以上推估結果,我們不難發現新制度確實讓民進黨吃了大虧。泛綠得票率與席次率的差距,從一開始的 20% 左右,逐漸縮小到 2004 年的 9%,本次選舉又重新擴大。雖然泛綠得票率只減少不到 3%,但是席次率的衰退超過 10%。這顯示民進黨輸掉了很多原本只贏一點點的邊緣選區。

那 麼,怪制度嗎?問題是,這制度不正是民進黨自己跟國民黨聯手推動的嗎?過去的選舉數據都攤在陽光下,民進黨只要像我這樣計算一下,就該知道自己吃大虧了。 縱使是他們選得最好的 2004 年,也只能拿到三分之一席次。既然如此,民進黨難道沒有人算得出來嗎?其實,民進黨也有一些清醒人士,像是沈富雄、林濁水,早就告誡過新制度會死很慘。只 不過,這些人被當成是「寇」,忠告沒人要聽。既然民進黨自己定下自廢武功的遊戲規則,願賭就要服輸。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假設民進黨明知新制度對自己不利,但是為了臺灣的民主進步仍不得不推動。那麼,他們曾經可望獲得 39 席 (2004 年的狀況),這次卻只獲得 27 席。這少掉的 12 席,不正是自己支持度下滑造成的嗎?怪誰呢?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中國人本質上「獸性未改」

by dudelai 2007/12/29



生存是物質的,文明是精神的,國人本質上「獸性未改」
國人本質上「獸性未改」

說說中國人的心態 .中國人本質上「獸性未改」,由此,表現出一個特點:「賤」。

所有動物本質上一致:生存和生殖,這是基本的兩大慾望。只有超越這兩個慾望,昇華為精神世界,才可稱之為人類文明社會。

但是,中國人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後,文明的本質仍然是動物世界披上道德禮儀。

中國人的婚姻感情,只是為了「傳宗接代」,以「孝」的道德,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來掩蓋「家族延續」的生殖本能,因此,三期四妾,多多益善,皇帝都可以擁有天下女人,三宮六院。

中國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蓋房子,在農業社會,蓋房子的目的就是為兒孫娶媳婦,娶媳婦後生兒子,然後再蓋房子。中國城市文明裡面的房子,也體現出生存的本 能。比如鐵欄封陽台,打棚子,把東西擺放在樓道,這些都是對「生存空間」的保護和擴張本能。就如一個動物搭建自己的巢穴。一般的落後國家,比如印度的棚戶 區,都有這種原始生存的文明存在。


中國人的學習也是為了「更好生存」,考取功名利祿,而不是一種精神的自由。也因為如此,中國人學習都具有功利性,就是為了考學。


中國人的生存能力極強,從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就可以看出來,可以干最苦的活,慢慢積累財富,財富意味著生存的安全。

這種原始生存的慾望始終在中國人心中,這就使得中國人更缺乏人性和尊嚴,為了生存,這些都可以不要。


不多說了,如果不要人性和尊嚴,而純粹是生存和生存的更好,那就只有更多的物質和女人,要知道,生存是物質的,文明是精神的,中國的文明都是原始生存慾望演化出來的,並且包裝上虛偽的道德禮儀,也所以,中國有三十六計和厚黑學。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部為原始生存而奮鬥的歷史的話,這個民族就會「賤」:可以不要人性和尊嚴,不要精神的自由,而為了生存,卑躬屈膝,出賣自己,出賣一切。


呵呵,這樣的民族的人民在內部個個賤,但是對外的時候,包裝成聖人。

所以說,太實際的中國人源自他的生存本能,這樣的民族也缺乏宗教,即使偶也是求菩薩送子、送姻緣、送財富。


中國人把生存看得太重要,也就是把物質看得太重要,所以,大家都生活得比較累,買房子,買車子,送孩子到最好的學校,累不累啊?

累不要緊,不要賤。問題是,為了不累,就需要賤,擋不住。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期待台灣民主的救援投手:分析與建議

by 慕容理深 2008/01/08

If, after the next elections,
the legislature is still controlled by one party,
while the presidency is controlled by another,
Taiwan's problems will continue
and pressure for democratic change might increase.
If, on the other hand,
the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presidency are controlled by the same party,
the nation will see either a continued fight to keep its sovereignty
or a gradual move toward China.
(如果下屆立法院的生態如同現在一樣,亦即隨支持或反對總統而一分為二,
今日的問題很可能會和過去八年一樣,而且可能會出現要求民主變革的壓力。
如果立法院和行政院都是由一黨掌控,則台灣的未來前途,
很可能若非持續為維護其主權而奮鬥,就是逐漸地走向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 Natale H. Bellocchi(白樂崎)


即將舉行的立委選舉是國會全面改選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它不只將決定國會席次的分配,也可能使政黨勢力版圖重劃,更將預示台灣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動向,並且會 告訴我們,台灣政治究竟是否繼續由政治人物掌控,或者是人民將有更大的作主空間。目前的情勢令人不敢樂觀,但並非不可能被扭轉。

選舉新制的負面影響

雖然在理論上,立委席次減半可以從國會中刷掉一半的爛立委,但如果主要政黨在其候選人名單中提高這種政客的比例,其結果則會適得其反。而事實上,這 是很可能發生的事,因為這種立委不僅有數人仍參加區域選舉,更慘的是,其中不乏有被排在不分區安全名單中的。除非敢這樣排不分區的政黨被選民徹底唾棄,否 則,下屆國會還是有同樣那幾個胡說八道、胡亂爆料的議員繼續領納稅人的錢來繼續作亂。但這還不算最嚴重的事。

更糟糕的是,由於席次減半,單一委員的影響力是舊制的兩倍以上。不僅惡質立委的危害將甚於今日,而且,政黨一方面由於需要掌控的委員數變少,另一方 面也因為更有能力要求立委聽話(選區單一席次化以後,脫黨參選的機率大幅降低),所以更具有惡鬥的本錢。過去幾年的經驗顯示,政黨惡鬥很可能續演,而且, 選舉制度的改變將使政黨更不惜於視國家整體利益為無物。為什麼?

因為選區變小了,區域立委與選區利益的關係更密切,因而相對地更不會把國家整體利益擺在第一位。而另一方面,一區一席次所選出來的立委在地方上將擁 有前所未有的優勢影響力,包括資源仲介(中央補助、國營事業回饋金)的獨佔地位。如果這種「選區經營優先」的立委成為此次選舉的贏家,國會品質不僅難以改 善,而且會變得非常難改變,因為這種人很可能藉由自己在選區上的壟斷地位以及在國會中的法律制訂權,而輕輕鬆鬆地繼續連任下去。


從起跑點就不公平的競賽

新選制對中國國民黨非常有利。首先,金門、馬祖等幾個國民黨鐵票區雖然選民人數少,但因縣市最低名額受到保障,所以席次未被減半。因此,國民黨的起跑點形同劃在其競爭對手的前面。

更重要的是,選區越小,越有利於組織動員能力強、財力雄厚、與地方派系淵源較深的政黨。在這三方面,國民黨均遙遙領先其它政黨。歷年鄉鎮長選舉結果一再證明這一點。

總之,國民黨統治台灣半世紀期間所累積的龐大黨產、組織人脈、媒體優勢並未因失去執政權而消失,而且將因新制而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任何候選人,只要不是國民黨籍,都不免會嘆一聲: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


選後政局:最糟的情況

在這場立足點不公平的競賽中,國民黨如果拿下過半數席次,甚至大勝,那麼,台灣政局會變成什麼樣子?

基本上,這問題不難回答,因為國民黨集團(含國親新三黨,另加多屬親國民黨的無黨籍)從過去到現在都掌握國會多數。所以,選民若再次讓他們取得過半 席次,支持國會最大亂源或沒投票的人們啊,就請別再抱怨國會亂象了,爛國會的最大亂源若不是由選民用選票創造出來的,就是因未投票者的縱容而養成的。違憲立法、立法怠惰草率、惡意阻擋預算、毫無意義與助益的質詢內容與作秀、空穴來風的「爆料」...這一切,大家還要再忍受四年?

當然,這次情況也許會有點不一樣,既然國會改選兩個月後就是總統大選。如果國民黨贏了立委選舉,又趁勝拿下總統府,長達八年的行政、立法兩權對抗應該可以停止。這也是國民黨在預期馬英九當選之餘所提出的訴求。馬英九自己說:「立法委員選舉一定要過半,我們提出來的政見才能實現」東森新聞,2007年12月10日。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一語道盡了民進黨政府八年來所面對的主要困境,以及國民黨不當家就作亂的心態行徑。民進黨就算推出十支「再怎麼野蠻」的電視廣告,也不抵由國民黨高層親口表述的真情告白。可別說這又是馬英九的「失言」,因為吳伯雄與王金平都異口同聲地提醒我們「 公元兩千年的『政黨輪替』其實只輪替了一半」:

二次政黨輪替必須經過兩個考驗,即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國民黨都要勝選,才能主導立法、行政。自由時報,2008年1月6日

假設國民黨再度將行政、立法兩權一把抓,台灣會真如他們所宣傳的那樣地經繁一片濟榮嗎?我在先前的「經濟成長率「一半」的真相」(趨勢篇比較篇)已經指出,在1990年代國民黨全面執政時期,台灣整體經濟表現其實跟只掌控行政部門的民進黨政府時代的情況差不多,兩個政府均無力逆轉世界局勢改變的負面影響。由此可以預見,奇蹟不會發生,更何況,國民黨現在找來當「設計師」的是當年成績並不輝煌的財經大臣蕭萬長。

經濟與經濟史的解析說來話長;其實,我們也不見得進一步深究那麼複雜的事情,而只消觀察馬英九在八年市長任內的「成績」,鑑往即可以知來。不同於陳 水扁市長時代相反地,馬市府擁有市議會的多數、甚至壓倒性多數的同黨議員支持。而馬英九當時也如同現在找蕭萬長一樣地,長期由副市長歐晉德來彌補他自己不 擅於管理實際政務上的弱點。其結果,大家都知道,馬之八年遠不如陳之四年,也不如謝長廷在高雄市的六年。

在卸任台北市長半年後,馬英九得意洋洋地說「有人說我市長八年沒建設,只會跑步、游泳,現在證明,我還會蓋纜車」自由時報,2007年7月5日,說完這話後,他就與其繼任者郝龍斌一同困坐在悶熱的貓纜車廂,掛在半空中烘烤達十五分鐘之久,成為大眾笑柄。自此之後,馬英九絕口不提這個他本以為還能拿來誇口的「建設」。這也算某種「現世報」吧。

更令台北市民如我者倍感悲哀的是,馬英九竟像患了失憶症似地,在去年11月11日,也就是卸任市長職務近一年後,公開表示「他在社子島住宿,發現社子島的居民九年來都像三等公民(民視新聞,11月12日,影音檔。社子島是台北市的一部份,而馬英九當了八年市長後,還要為了競選總統在以前的轄區「住宿」,而且才赫然「發現」當地市民像三等公民!這證明了他的市長「成績單」不只是能力不足所造成的,而是缺乏從政者起碼該有的「心」。

所以,後來聽到他對溪洲部落的原住民說「我把你們當人看」,我認為他表現出來的不只是對原住民的歧視而已,也包括了某種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傲慢態 度。所謂「被統治者」包括我們這些平凡的市民,而原住民只不過是其中最弱勢的一群而已。而不久之後,我們將會知道,台北市以外的台灣住民會不會加入這個行 列,如果夠多人像九年前台北市民相信「軸線翻轉」(結果是市政空轉)、「阿婆抹粉水噹噹」(結果圓環改建死蹺翹)那樣地相信馬英九現在所講的633(在我 這個早就受夠馬英九的老台北看來,6 + 3 + 3 = 5 + 4 + 3)。

是以,如果5月20日之後,國民黨將行政、立法兩權一把抓,只會有一項「好處」:減少這兩權的彼此衝突。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壇就此風平浪靜,因為政黨 對抗的戰線將不會消失,而是會先壓縮集中至國會之內。請別以為這只是過去八年的續集,更不要以為這會是個縮小版,因為情況應該會比想像的糟糕。


論國民黨

馬英九若當選總統,台灣對中國政策將出現半世紀以來的最大改變。從兩蔣的反共到李、陳兩位總統的確保台灣主權路線,我國政府的台海政策一貫採「涇渭 分明」、「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主軸。二十年來的「開放」只是在維持這個方向的同時所作的姿態調整。如果馬英九當總統,雖然在形式上不太可能會很快地走 向他所希望的「終極統一」,但在實質上卻會如此。這是方向上的根本性改變,勢必激起反彈。

反彈的力量並不會只來自於民進黨,因為反彈的原因不只是純政治的,而會包括社會經濟上的。從全面通航到承認中國學歷,乃至於蕭萬長所主張的「兩岸共 同市場」之前期鋪路作業,許多政策改變將會對台灣本已不易維持的經濟社會結構帶來一波波重大衝擊。換言之,反抗的力量不只來自上層結構,更來自下層結構。 所謂「下層結構」並非指社會中下階層,而是指經濟。是以,慘烈的景象可能會包括大學教授因大量學生西進,而為了保住工作被迫集體走上街頭。總之,台灣不會 像中英協定之後到九七移交前的香港九龍那樣,而是會...更慘。

對此趨勢,民進黨將有兩種選擇。其一是靜觀其變,等到人民反彈力量大到足以徹底瓦解國民黨。但由於為了避免這個力量被其它政黨收編,民進黨人較可能會採取另一選項:即時還擊。由於有來自下層結構的支撐與推動,我們很可能重見解嚴後之衝突場景。

國民黨顯然對此已有準備,而在1月4日所推出的「清廉問政公約」第六條要求「全體黨籍委員將修法賦予國會院長及委員會主席警察權」(中央社,2008年1月4日)。一旦國民黨在立法院動用警察權壓制反對者,街頭將會取代國會變成主戰場,就像解嚴前後那幾年一樣。換言之,林義雄先生日前受訪時所做的預測極可能成真。

國民黨所意圖掌控的,當不只是行政、立法兩權。馬英九轉守為攻、以攻擊代替防禦地對幾位檢察官所提出的控告不只 可以藉以嚇阻檢方的上訴,甚至可抵擋、拖延檢方對其它與馬前主席與馬前市長有關的弊案之偵查訴究。更重要的是,就體制面而言,這項控告被拿來跟馬英九在其 特別費案二審宣判當日對司法體系所作的批評放在一起看,而將之視為馬英九當選後,對司法系統開鍘的徵候與先聲。容我大膽推測:透過殺雞儆猴的局部開刀,原 本多數偏向國民黨的司法體系將更容易受國民黨掌控,而使三權在實質上集中於一人一黨手中。

同樣的模式亦適用於號稱第四權的媒體。國民黨在前一陣子公佈兩位媒體人早年的入黨資料,雖然兩位當事人毫髮無傷,但國民黨這項動作至少已經傳遞出一 種警告訊息。同時,別忘了,如果國民黨連贏兩次選舉,重組後的NCC亦將再度進入國民黨勢力範圍。陳水扁時代的高度新聞自由是否會在未來四年因馬英九的執 政而倒退?值得憂慮。

從馬英九與國民黨的過去記錄來看,如此慮念絕非杞人憂天。復從他們對「中正紀念堂」改制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的強烈抗拒來觀察,可見他們的意識型態 並未因台灣民主化,而有足夠深刻、足夠全面的改變。對過去的態度如此,對未來亦然。所以馬英九才會期許國民黨青年團有朝一日出個「胡錦濤」。他這種言論並 不能以「失言」看待之。在整個中共變成走資派之後,後李時代的國民黨之所以能與中共來往密切、把酒言歡,除了共同政治利益使然之外,也因為國共在意識型態 上都同時是中國國族主義者與威權主義的信徒

對國民黨而言,民主並非其核心信念,而只是他們不得不跟著玩的遊戲規則。所以,他們常常很難坦然接受敗選的事實,更反對人民透過公投行使而擁有更大 的發言權與決定權。從阻擋公投法制訂、主導制訂鳥籠公投法、乃至於兩度千方百計地抵制公投,國民黨一再地扮演台灣民主更上層樓的攔路虎。若讓他們繼續操控 國會,公投法的必要補正將更遙遙無期。總而言之,國民黨的反民主性格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筆者完全同意核四公投促進會所言:這樣的政黨不應該繼續存在


論民進黨

綜合上節所論,國民黨是人民最糟的選項之一。若讓他們再次贏得國會多數,選民不啻於自找麻煩、自損權益。人民幫自己消災解厄之道何在?把票投國民黨的死對頭民進黨?

民進黨取得行政權近八年以來出了不少紕漏,犯了大小程度不一的錯誤;然而,平心而論,同時也有不少建樹。整體來看,該黨還未因權力而淪入系統性貪腐無能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其基本方向還是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只是有時候或有些人走了岔路而已。對於民進黨,我的看法同於記者所轉述的這段林義雄先生之意見:

民進黨是台灣、他心目中最好的政黨,雖然過去他有許多批評、要求他們改進,但整體看來民進黨還是有希望朝更好方向走的政黨。(自由時報,2006年12月7日)

國民黨則相反,從基本方向開始就錯了,他們偶而走岔了的路反倒是有利於台灣的。既然民進黨至今仍為我國第二大的政治勢力,票投該黨仍是對抗國民黨的強效處方。 從現實著眼,人民只能先聯合次要麻煩來對付主要麻煩,因此,民進黨還有被人民利用的價值,現在還不到對付他們的時候。

若民進黨贏得兩項選舉的其中一項呢?這可分三種可能情況來看。

如果民進黨贏得國會多數,卻輸掉總統選舉,台灣人民則起碼還保有牽制行政權的著力點(牽制之所以有必要,請參閱上一節)。

如果民進黨這次仍無法取得國會多數席次,但贏了總統選舉呢?陳水扁時代的行政、立法兩權僵持會不會重演?也許會,也許不會。一切端視開票的結果。國 民黨若在國會取得壓倒性勝利,那就有可能,但國民黨若在總統大選輸很多,會因銳氣大挫而較可能選擇妥協路線。同樣地,國民黨若只勉強取得多數國會席次,那 麼,加上三次輸掉總統大選的經驗,應該會被迫學乖而被迫採取妥協姿態。另一種情況是無一黨過半,屆時,由於謝長廷行事風格與手腕較陳水扁柔軟有彈性,跨黨 組合成一個國會多數聯盟是極有可能的。歸納這三種情況來看,選民最好避免國民黨在國會改選中取得多數席次,更應避免讓他們大勝。

如果民進黨先後贏得兩項選舉呢?那將意味著陳水扁時代的完全結束與謝長廷時代正式展開。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會因為選舉結果而出現相當程度的改造。民進 黨將因謝長廷的大權在握,而相當程度地改革掉因陳水扁領導性格所產生的一些弊病,但其新的態勢與結構則將視謝長廷與黨內重量級人物的意志與想法而定。國民 黨則會因接連敗選而終於被迫面臨是否深層改造、甚至必需認真考慮將黨產歸還全民的抉擇,而黨主席可能由王金平、馬英九或第三者接任,新任者將是該黨改造與 否、未來定位走向的指標與關鍵。

民進黨若同時掌握了行政、立法兩權,公元兩千年達成一半的政黨輪替則宣告完成。由於立法權的支持,謝長廷將比陳水扁具有兩倍以上的改革能量。較善於 長線操作的他若無強烈外部因素干擾,應該會在未來四年或八年內,完成一些陳水扁時代就該著手的重大改革工程。身為公民,我們當然得問:兩權在握的民進黨政 府是否過於強大?答案是:八成不會。其一,民進黨就算這次在國會擁有過半席次,也不可能是壓倒性多數;其二,以陳水扁個性這麼強勢的人都未去掌控司法權, 謝長廷更不可能,因此,司法體系仍有能力扮演最後守門員的制衡力量。

最後,由於這個態勢完全有利於補正公投法,所以新政府與國會勢必得呼應來自林義雄等民間人士的要求,修改公投法不利於公投的條文。公投制度的健全將使選民過問公共事務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而透過對一個個案子的介入,人民將能夠去牽制因國會席次減半而權力變大的國會議員。


這幾張票,怎麼投

結論:儘管我對民進黨迭有怨言,還是會在未來的兩次選舉中把三張票投給他們,我也建議大家這麼作。至於公投票,當然是一定要領要投的

若您對民進黨實在討厭得很,懇請您把立委選舉政黨票投給不抵制公投、堅持台灣主權的其它政黨,至少,他們不阻礙台灣民主的主體性與進程;至於區域立委與總統這兩票,還是投給民進黨吧,即使您認為這無法讓台灣趨利,但我認為這至少有助於避害。無論如何,我們千萬不能投給反公投的政黨與其候選人,因為他們違反我們選民的利益與民主原則;而且,萬萬不可投給跟中共唱和的政黨與候選人,因為他們給自己戴上了紅帽子,我們可不能裝作沒看見。

雖然從種種訊息與目前的觀察來看,這樣的主張相當不容易實現,但是,從歷次選舉的投票率來看,扭轉局勢並非不可能。如果上次國會改選時因政治亂象而 灰心未投票的人出手,再加上第一次擁有投票權的年輕人參與,整個國會改選可能會以驚嘆號作結。就本次選舉而言,這兩類選民的票份量其實變得相當重。在區域 立委方面,當由兩大黨固定支持者所構成的勝負差距不大時,這兩類選票扮演了逆轉選情的關鍵力量。這就像在滑鐵盧戰役中,英軍略少於法軍,兩軍對峙因普魯士援軍開抵,向法軍右翼進攻,而使戰局起了重大變化。

因此,儘管我們這場即將結束的比賽讓人對台灣民主未來憂心忡忡,但我仍抱著一線希望,期待救援「投」手們大舉介入,挺身阻止台灣政治走上回頭路。用您的選票,一起來演出個台灣民主逆轉勝的歷史性大驚喜吧!



延伸閱讀 1 —— 選舉篇:


延伸閱讀 2 —— 公投篇: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何不把黨產拿來大家分?

by coapman2008/01/09

公投討黨產似乎炒不熱,台灣人不知道這筆錢討回來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藍營更會說,黨產拿出來還不是給民進黨吃掉了。

民進黨為何不宣告,黨產討回來,平均分給大家,討回來越多,大家分得越多。當然,更狠一點還可以宣告,拒領公投票的沒份。這樣看看選民會不會見錢眼開跑去投贊成票。
小布希當年競選承諾說要退稅,寇老就領到三百元大洋的國稅局支票。
黨產正在迅速消耗之中,討黨產公投若不過關,等到下次公投,恐怕也沒什麼好討了。

76

陳總統:錯過這次永遠不可能再討黨產

選戰進入倒數階段,針對討中國國民黨產議題上,陳水扁總統今天晚間前往桃園縣觀音鄉輔選時表示,這是最後一次討黨產的機會,錯過這次,永遠不可能再討黨產,因為國民黨會利用未來三年將黨產全部脫產、全部賣光,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再討黨產回來。
詳全文

國民黨一次選舉花費上百億,這樣一路輸下去,黨產也不用討了。
不為黨產辯解 瘋狂反公投

對於公投討黨產,有一個很吊詭的現象,那就是國民黨幾乎沒有辯解,國民黨似乎根本不在乎。

你到網路上去找找看,你會幾乎找不到任何藍營人為黨產辯護的新聞。

他們只是卯足了全力污衊民進黨「公投綁大選」。他們只是瘋狂的呼籲選民不要領不要投公投票。

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個案例。

以反民主的拒領公投為手段,企圖賴債不還,國民黨的墮落與邪惡,大家看得到。
馬英九貪污案 高檢署將上訴

檢察官預計今日將上訴書送請高檢署檢察長批閱後,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最慢明天上訴。

檢方認定,起訴馬的特別費應該都是公款,應該因公支出,高院判決並不妥適。

高院無罪判決中,指出領據特別費具有實質補貼性質,但檢察官查遍預算法、決算法等法規,發現均無相關規定。為進一步查明,檢察官還透過管道詢問主計處官員,主計處官員也回答不出來。
詳全文

說國民黨墮落與邪惡,不是指這個組織。事實上它裡面的每一個成員都很墮落、很邪惡,真是物以類聚。

上訴不一定就能判馬英九有罪,但馬英九強調他一生廉潔是騙人的,這個假面具一定要扯下來。

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by 曾韋禎 2008/01/09

自由時報疑似變造新聞照片,引起多方撻伐。一堆國民黨、統媒、中國黨工、打手,紛紛見獵心喜,如嗜血的鯊魚,立即圍上來,指責自由時報。

我一開始就覺得奇怪,晉見教宗是啥了不起的新聞嗎?如果找不到沒王效蘭的照片就不登好了呀!因為這則新聞有跟沒有都一樣呀。如果晉見教宗是值得刊登,而且又是值得受到如此重視的新聞,那我一天到晚去晉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是不是也都該被報導呀?

後來看了自由時報的回應,又回去找該新聞,一切就清楚了。該新聞如圖,說真的,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後來看了版次才找到的。一看,原來這是消費新聞,而且有強烈的「業配」性質。

什麼是業配?也就是置入性行銷的一種,介於廣告與新聞之間;換句話說,是一種新聞形式的廣告,或是廣告形式的新聞。基本上,我不是全然反對業配的存在,因為這是各取所需的行為。只要不要嚴重妨礙閱聽、干擾讀者就行了。在報紙上,業配更沒啥好苛責的,因為讀者可以選擇不看。

因為是業配,當然就不能拿一般新聞的標準來看。就業者而言,這則新聞一定要上,照片也要有,廣告效果更要出來。他們想要自由刊,又要有好效果,當然不能有 王效蘭啊!第一,王效蘭是自由對手的老闆;第二,就整體美感而言,到底是哪個正常人看到王效蘭還會對該公司產品有興趣呀?自由問說,有無沒王效蘭的照片, 其實也是為了客戶著想呀。

這種業配新聞,當然以公司公關提供的素材為主。媒體不要主動去動手腳就好了,結果一堆人在那邊扯啥新聞道德,有的沒的。不是腦殘搞不清楚方向,就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不然就是為了各種目的,故意想趁亂攻擊自由。

這事件只要看原新聞,想一下業配、新聞之差異,就會知道,不管是業者,還是自由,都不算有錯。會拿這個來質疑的國民黨、統媒、中國黨工、打手等人士,才是有病的一群。

百萬人連署,卻無一人抗議

by 佚名 2008/01/09

此次立委選舉與兩公投合併舉行,一是第三案由游錫所領銜「討國民黨黨產」的公投,一是第四案是由王建所領銜「反民進黨貪腐」的公投。前者在一年半前即在各市場、車站、社團如火如荼展開,後者悶聲不響鴨子划水,但兩者同樣交出百萬份以上的連署數字,而悶聲不響的連署人數還更多。

〈公民投票法〉鉅細靡遺的規定 公投從提案、提案審查、連署、連署審查等立案的程序,每一關都有人數與名冊格式的限制,非常不容易。從如此嚴格法律的規定以及民進黨的經驗來看,未動員連 署的「第四案公投」如何達成高難度目標?實在是世紀之謎!而率爾杯葛百萬人的連署,卻未見抗議;領銜人仍一本聖人的溫良恭儉讓毫不作聲,更是創世界紀錄。

有可能嗎?

〈公民投票法〉第14與第15條的審查規定,是請「戶政機關」針對提案人或連署人有「不合居住時間資格者;未簽名、蓋章者;姓名、戶籍地址書寫錯誤或不明者;未填具本人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或有錯誤、不明者;有偽造情事者。」其中,除了最後一項之外,全屬最基本的「形式查對」。而我們並無戶政機關曾發函詢問連署人是否曾參與連署的印象。這表示戶政機關從未驗證是否「有偽造情事者」的規定

從上面的法律規定可知,那個擁有號稱擁有百萬「黨員資料庫」的團體,要達成百萬份連署並非難事。而國民黨還可以透過軍中「政四」系統完全掌握數百萬役男資料。連泛綠名嘴過去加入國民黨的歷史文件都可以瞬間調出,要國民黨端出五百萬份連署書也不是難事,誰說不是呢?

必須懷疑國民黨「第四案公投」是採取「批發性、系統性的連署」,才能解釋鴨子划水可以提出百萬份連署書,也才能解釋百萬人的連署被拒後連一個人的抗議聲音也沒有的怪異現象。

可能,連署人甚至自己不知道已經被編為反貪腐的連署人?

中選會面對國民黨對於公民投票出爾反爾的兒戲態度,除慨嘆浪費了數億公帑之外,能否不要再尸位素餐,親自查證是否有〈公民投票法〉中所說的「有偽造情事者」呢?或將資料上網供本人查詢呢?

若有此等行事,算不算違反公投法46條「意圖妨害或擾亂公民投票案投票」?或違反刑法214條「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事項於公文書」呢?

公民意志的神聖性,不容少數人借程序漏洞乎攏過去。

我領公投票,不是因為支持民進黨

by 劉哲嘉 2008/01/09

昨日準備下班時,自承政治立場偏藍的同事問我:「學長,你要不要領公投票?」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同事就一付想起什麼事一樣:「啊,學長,你是支持民進黨的,一定會領公投票吧!」我立刻回答:「我會去領公投票,但不是因為支持民進黨。」同事不解,於是,我做了以下的論述。

國民黨辯解要人民拒領公投票,是因為公投綁大選,一次領四張票容易投錯票匭,造成選票認定的困難,徒增選舉紛爭,而非反公投,刻意剝奪人民的權利。既然如此,只要你不會笨到投錯票匭,就可以安心的領公投票了,你說是不是?

莫非,拒領公投票是要表達與執政者的不同道?如果是,你反而要去領公投票才對,然後在「討黨產公投」的選票上圈選「不同意」,告訴民進黨,國民黨擁有黨產 不是什麼罪惡,另外,也別忘了在「反貪腐公投」的選票上圈選「同意」,警告陳水扁,你厭惡執政黨的貪腐。挺藍厭綠的立場應該這樣表達才是,而非以是否領公 投票來做為挺藍挺綠的區分。

換言之,領公投票的意義,在於對公投制度的認同,表達做為國家主人的堅持,而不是因為支持民進黨。反之,拒領公投票,突顯的是反對公投制度,也就是根本不在乎是否擁有人民該有的基本權利,而非表示支持國民黨或是反對民進黨。

民進黨可以大敗、陳水扁可以下臺,謝長廷也可以輸,但象徵做為國家主人的公投權利,不可以輕言放棄,因為,台灣不能沒有人民做主。因此,筆者要在這裡呼籲泛藍的支持者,領公投票不表示你支持陳水扁或民進黨,而是要向全世界宣示,堅持做為國家的主人。

管你是藍是綠還是紅,做為理性的選民,就應該清楚認知,好的制度就要去維護,它不是特定政黨的附屬品,所以,你也無庸避之唯恐不及,否則,就別怪我認定你打從骨子裡就是鄙棄這個制度。

狗改不了吃屎 馬改不了看報才知道

by 漢堡 2008/01/09


這幾天紐約馬蕭後援會未經當事人同意,將非支持者列入後援會成員的事情,事情有多誇張呢?連民進黨美西黨部發言人都列進去了。而葉武臺又是看報才知道。

這種誇張的事情,從葉武臺參選以來,還真是不少。前陣子的醫藥後援會成員居然是長昌醫界顧問團的發起人是一個例子,去年十月蕭萬長號稱抵美會見五十餘位國會議員,並和四位主要美國總統候選人的「亞太策士」早餐一事,結果這些重要策士有人正在由台灣飛回美國的路上,有人正在加拿大。去年葉武臺八月份「密會」台獨大老楊昆虎遭楊昆虎投書報紙駁斥是一個例子,前年八月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後日方透過讀賣新聞否認又是一個例子。

這些圍繞在葉武臺身邊的造假例子,少嗎?一點也不。

從1998年葉武臺第一次參選開始,就發生過葉武臺競選總部聲稱葉武臺一向重視女性權益,法務部長任內曾拔擢法律司司長葉賽鶯,又被葉賽鶯投書否認其法律司司長職務為葉武臺所任命,於葉武臺部長任內始終也未曾調動。還有哈佛副校長來台,被騙上台致贈葉武臺鳳梨一枚表達支持的事情。還有的首都學界支持葉武臺的連署名單中,許多人表示未經其同意,甚至質疑名單是依通訊錄照抄的事情。

這些圍繞在國民黨身邊的造假例子,少嗎?別鬧了吧,這根本是國民黨的慣用伎倆。
所謂的"親綠學者和澄社,沒有跳出來否認連署嗎?閃靈主唱Freddy聲明不是也否認連署了”七一五聲明”嗎?2000年大選前的連蕭認同卡,為什麼發卡數量比連蕭的得票率還高呢?

而這種一再發生的事情,葉武臺竟然還要看報才知道。一次看報才知道,叫無辜,兩次看報才知道,叫無能,三次看報才知道,若非有意縱容,就是暗中授意。

說真的,上面這些事情,只要有一兩件,正常國家的候選人早就被迫退選了,台灣,果然不是一個正常國家。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窮忙族」/「窮忙富閒」的深入調查

by thinker

http://blog.pixnet.net/thinker/post/10557968

最近新聞又創造了一個叫「窮忙族」的新名詞。說社會出現了「窮忙族」。
Thinker調查了一下,找到幾個大家可能感興趣的發現。


新聞來源
「窮忙富閒」這個新聞來自星期一聯合新聞網,大家可以按這裡看全文。大意是說時薪高的人越來越輕鬆,時薪低的人愈來愈忙,進入了M形社會這樣。

逮到「窮忙族」這個有趣名詞的許大記者,洋洋灑灑寫了好幾篇新聞,還加了一堆個案跟專訪。但是他的新聞內容一下「窮忙富閒」,一下「窮忙富也忙」(上個連結的最後一篇),讓thinker看了一頭霧水,也跟著「茫」了起來。

這些「窮忙」新聞中比較有根據的數據,只有中央大學李誠教授的統計。而這些數據早就出現在去年11月號的遠見雜誌裡,由李教授為該雜誌撰稿的「窮忙與富閒」文章中。「窮忙富閒」明明是「舊聞」不是「新聞」呀。這些新聞
只是再次引用他的數據,裡面沒啥時事或新發現不是嗎?

這樣做背後有沒有其它意圖(酸衷痛?)沒人知道,但可以肯定記者重炒一年前的文章。於是
thinker就想:「還不如去找資料的原始來源」。

原始資料
thinker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向中央大學的李誠教授寫了一封email,詢問能否得到關於「時薪/工資」的相關資料。李教授是麻省大學經濟學博士,也是國內外知名的經濟學者。收到email之後李教授也非常大方地寄給了我更詳細的資料。這篇文章名叫「錢多「時」少與錢少「時」多:全球化所帶來人力運用不均的問題」,去年十一月發表於勞委會「全球化之勞動政策研討會」 。(果然是去年十一月啊 =_=)

在這篇文章中,李教授對主計處的薪資與工時資料進行各種分析。把時薪的高低分成十等分,然後去比較各組的工時消長。發現了「低時薪組工時增加,高時薪工時減少」的現象。


新聞沒說的事
上面的圖表是新聞引用該文的數據。數字本身是正確的,但是漏了原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人數。剛才說過,報告的表格是以「時薪的高低」分成十等分,而不是「人數」。所以在原文中還多了一個項目:人數百分比。

百分比富男窮男富女窮女
19802.519.05.326.3
19852.115.73.016.9
19902.911.02.217.2
19952.87.12.210.7
20002.76.22.47.1
20053.48.23.27.5

這告訴我們,雖然「時薪最低10%」的這組工時增長了(從1980~2005增加1.8小時/每週),可是拿這些低時薪的人也顯著減少了(男:19%~8.2%,女:26.3%~7.5%),這些減少掉的人被移到工時較少,時薪較高的組別。另外拿最高時薪的「富人」,也只是一小撮人,不過是前3%左右。沒那麼多的人數去給你當個M的前面。

我們把該文中男性女性員工所有組別的「百分比與工時」完整數據拿來作圖,可以得到下面這張圖(女性男性員工結果類似,故省略之):



橫軸是人數百分比,縱軸是平均工時。

是這樣的「窮忙富閒」
從圖的綠線(2005年)可以發現,主計處的資料顯示時薪愈高(愈右邊)的勞工工時的確愈短,也就是李教授所說的「窮忙富閒」。
但我們發現該圖也顯示「超過90%的員工工時都比十年、二十年前縮短了」,只是縮短的比例不太平均,高時薪組縮得比較多

另外,該文的「結論」第一句話就是「本文從主計處所公布的資料觀察得台灣自1980年以來,每週工時有相當程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的動力來自勞工法令的規範與員工從長工時的職業及行業轉移到短工時的職業與行業。

文章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工時都縮短了,每週工時多在五十小時以下。窮人組的人數顯著減少。


那些新聞報導怎麼迴避了這些敘述呢?

你信不信主計處的數據?
thinker之前就說過數據不是不能懷疑,重點是說法合不合理,能不能自圓其說

如果你認為這篇論文所說的「窮忙富閒」現象為真,基於同樣數據你必須乖乖相信:

1.大多數勞工工時都減少
2.時薪末10%的窮人組人數顯著變少
3.大多數勞工工時都在50小時以下

加上上面這些facts,實際情況並沒有新聞講得那麼差不是嗎?

相反的,如果你覺得主計處的資料是個屁,是有心人士假造的,或是因為某些原因造成了失真,那麼
引用主計處資料的「窮忙族」新聞根本就沒意義了。

我自己的假說
(以下是thinker自己的假設與推測,也就是資料無從肯定與否定的部分。這部分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thinker自己是覺得有點扯。自己認識的,比較可能高收入的
醫師/工程師/XX師,從來沒人一週只工作45小時,還能拿這種高薪。還是因為我的社會階級太低,遇不到這種人?

會不會因為高薪工作多採責任制,不用打卡所以難以精確計時?或是業主為了配合勞委會兩週84小時的政策而少報工時?抑或問卷設計與統計的執行上有問題呢?這些問題大概都難以回答吧!

但無論如何,大概是怎樣的「窮忙」,新聞跟原始資料有什麼差距,大家應該很清楚了。

(p.s.: 後來發現自己耍笨,把女性勞工的資料看成男性,特此更正,並感謝網友simon提醒)

誰是老大?-商業周刊的錯誤統計方法

by thinker

http://blog.pixnet.net/thinker/post/11604457

thinker | 6 December, 2007 22:34



前幾天在租書店隨手翻了最新的商周(1045期),封面主題是關於子女排行的研究。

因為這是一個絕佳的統計負面教材,足以讓任何有數學觀念的人讀了倒彈
所以在此跟大家分享


原文內容
他的原文樂樂長寫了好幾篇,大家要讀原文可以按這裡看一下大致的內容,或去租書店翻翻(買的話我個人是覺得你錢太多沒處花)。

總之它:
1.引用了挪威學者的研究,發現在家中排行老大的智商比較高
這是一份今年最新的研究報告,由兩位挪威學者,在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聯手發表。這份研究,打破半個多世紀有關排行的爭論……

2.收集了一堆關於老大成就比率高的資料
老 大不僅智力偏高,也是贏者圈的常勝軍:他們最有權勢,美國總統有五三%是老大,兩岸領導人七五%也是老大(李先念、楊尚昆除外);老大容易獲得高學術成 就,一百二十八位諾貝爾獎科學類得獎者,有四○%是長子(一九○一至一九七九年統計);也是CEO主要族群;更是高穩定素質太空人的最大班底。」

3.做了一個統計,拿來跟國外的統計比較
「結果顯示,國內前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有三三‧三%在家中排行老大。相較國外機構全球行政總裁會Vistage的調查,美國執行長的老大比率為四三%,台灣的老大董事長比率少了約十個百分點。這代表台灣企業界並非老大勝出?實則非也。

若 將「功能性長子」(編按:上有姊姊的長男,根據心理學研究,他們雖非第一個出生,但被當成老大養育)也計入「廣義老大」定義,那麼,老大董事長的比率將驟 增至四八‧二%。也就是,在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中,將近一半是排行老大。而這數字顯示,台灣的老大勝出現象略勝於國外。 」


4.再做一堆訪談
(懶得列了)

接下來就一一討論這些部分。

挪威學者的研究
雖然找不到論文原文,但研究的方法(對入伍新兵進行統計,比較排行與智商)至少大略看起來是可行的。如果研究者在過程中能成功過濾其它對智商的影響因素,讓家族排行跟智商的相關在統計上
具有顯著性(significance),那的確可說是可信的研究。

注意喔,這個研究只告訴我們「家族排行可能跟智力有關,老大可能比較聰明」而已喔。它並沒有為文章中的其它過度引申的部分背書。

老大成就比率高?
本期雜誌封面寫著聳動的標語:美國企業領導人43%是老大,美國第一批NASA太空人91%是老大,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總統53%是老大,兩岸領導人75%是老大,諾貝爾獎科學類得主40%是老大

這語氣辛可好像前陣子在哪裡看過?想起來了!電影「靈異23」啦!

宇宙萬物間,「23」這個數字似乎代表著深遠的意涵:地球以23度傾斜地軸自轉、人類的基因共有23對染色體、人體血液每23秒循環周身一次、歐基理得幾何學根據23個自然定律所建立…

上面這兩段陳述一樣毫無意義。要知道,世間數字那麼多,要找到對論點有利的數字太容易了。為什麼偏偏列出NASA跟兩岸領導人,而不是某個搖滾樂團成員或是諾貝爾獎文學類的得主呢?

更何況「美國企業領導人43%是老大」也在列?這不是代表「超過半數(57%)的人不是老大」嗎?

這…也能扯!?

----


接下來聊聊商周自己進行的調查
也是個人覺得最胡來的部分


國內董事長調查
接下來該雜誌對國內大企業的老闆們作了調查。
「國內前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有三三‧三%在家中排行老大。相較國外機構全球行政總裁會Vistage的調查,美國執行長的老大比率為四三%,台灣的老大董事長比率少了約十個百分點。這代表台灣企業界並非老大勝出?實則非也。

若 將「功能性長子」(編按:上有姊姊的長男,根據心理學研究,他們雖非第一個出生,但被當成老大養育)也計入「廣義老大」定義,那麼,老大董事長的比率將驟 增至四八‧二%。也就是,在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中,將近一半是排行老大。而這數字顯示,台灣的老大勝出現象略勝於國外。 」


這個調查至少犯了三個極度嚴重的錯誤,讓它的結果毫無意義:

一、忽略母體
「台灣的企業家有33%是老大」,這樣代表老大比較厲害還是比較差?不知道!如果台灣人口裡面只有20%是老大,而企業家裡卻有33%是老大,的確可以懷疑當老大與成就可能有正面影響,反之如果台灣人裡有60%是老大,則反而該懷疑有負面影響。

如果不知道人口排行的比率,「33%是老大」這個數字就毫無意義。

舉個例子,如果你發現某家店裡,「買牛奶的大多數都是醫生」,你得先弄清楚這家店是不是開在醫院旁,進店裡的客人就以醫生居多,而不是馬上得出「醫生喜歡喝牛奶」,「牛奶裡面有成分喝了會變聰明,所以可以當醫生」這種蠢結論。

問題在母體,笨蛋。

二、錯誤比較
「美國執行長的老大比率為四三%…如果將『功能性長子』計入,台灣老大董事長的比率將驟增至四八‧二%,台灣的老大勝出現象略勝於國外。」

誰說你可以這樣比的!!!

首先台灣與國外人口裡「老大」的比率想必不一樣。
可能台灣的老大比較多,也可能國外老大多。就如第一點所講的,如果不考慮國內跟國外老大的比率,我哪知道哪邊的老大比較能當CEO!

再來國外Vistage的CEO統計裡面的「Firstborn(老大)」(就是佔43%的部分),根本沒有包含「功能性長子」。那為什麼商周對國內的統計裡面可以把功能性長子多加進去?

母體不同,對老大的定義也不同,這樣兩個統計結果也可以比較?

這不是美化數據自圓其說是什麼?
去你的!

三、錯誤設計
我們回顧一下最一開始的挪威學者研究吧。這個研究主要的主張是「家族排行會影響智商或其它成就」。這才是什麼「排行教養學」的重點對吧?

可是在調查中作者都自己說了:「在華人家族社會,男性長子又是主要的繼承者。因此,台灣五百大企業董事長的『長子』比率偏高。」

這樣不是應該把「繼承家業的老大」從調查裡面扣掉嗎?需要調查的應該是「排行老幾的比較容易白手起家」,而不是「排老幾的比較能繼承董事長」。前者才跟前面的命題:「家庭排行會影響性格與能力」比較相關不是嗎?

總之,如果研究方法設計得錯誤百出,不管你收集多少資料,作了多辛苦的研究,描述的多麼偉大華麗,結果也只是毫無意義。


個案調查
最後商周訪談了很多老闆,有的是老大有的不是。

基本上訪談這種東西個人覺得看看就好。畢竟要找到一個人講出你想要他說的內容太容易了。比方說,你可以找一堆討厭某政治人物的人,一個接一個拍出一段訪談,把政治人物說得爛到不行。也可以同樣找一群拍馬屁的人,拍一連串歌功頌德的內容。

比較可以代表這個政治人物聲望的,反而是方法正確,過程精確的民調或客觀的證據。
訪談只不過是種調味料,用比較鮮活的方式去陳述要表達的內涵而已。

可是基於上述的三項錯誤,我們已經發現文章的主菜(研究方法)其實是坨屎。
如果把一坨屎拿來煮菜,不管加再多調味料(訪談),對不起,好像也不過是在喇賽而已呴?

為啥我會這麼生氣
商周這幾篇報導的內容其實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把誤用跟矛盾的東西去一去以後
其實是沒啥內容)。老大就老大,有什麼了不起。但辛可看重的是研究方法跟數據這種東西。尤其我認為媒體必須正確科學地使用數據

如果進行調查時沒有嚴格遵守科學與邏輯的方法,那麼其實可以變造、扭曲出任何想要的結果。偏向某黨的民調、對某商品有利的報導,都是很容易弄出來的。而
一般沒有辨別力的大眾是會去相信的!這是一種嚴重的欺騙。

何況上面說的這些嚴重錯誤,根本還不是什麼高深的統計學!只是稍微有點統計概念的人都應該要懂的東西。

「如果你要用數據,就給我好好用;如果你不會用,就不要用」。這是我一直在強調的點。如果我們發現到媒體作調查的習慣跟態度是如此這般,那在其它議題與報導上,又能給予讀者多少可信度呢?

最後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MV,是施文彬唱的「誰是老大」。既然商周對於所有跟「老大」有關的東西應該都很有興趣,小弟就在底下提供一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拿來當該期雜誌的主題曲這樣。 XD

M形社會(M型社會)到底在哪裡??

by thinker 2006/12/29

http://blog.pixnet.net/thinker/post/1645072


前陣子商周有篇很有名的「M形社會」的報導
大家開始M形來M形去,好像麥當勞社會已經是個會發生的確切事實一般
小弟禁不住好奇也作了些調查,以下是商周原文,大家先看看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86 期
作者:曠文琪

「歡迎來到新世界!」這是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送給台灣人的
一句話;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九月底,財經報紙頭條出現斗大標題,英商渣打銀行宣布
,以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銀。緊接著,十月四日,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又爭相提供高價購併華僑銀行。

同一天傳出,大眾電信也將出售全數股權,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七十
億元,爭取卡位的外資包括麥格理、卡萊爾、新橋、高盛等。

不止金融、電信產業,在有線電視市場,過去一年,外資將行情炒高
一倍,東森、台灣寬頻、中嘉等一一被外資收購。一波外資軍團正虎視眈眈的登陸台灣。

將鏡頭轉進房地產市場,最讓消費者震驚的是,剛結束的九二八房地
產檔期,台北房價創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坪五十萬元。

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要進駐台北市
(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民眾平均需十八‧四年不吃不喝。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的大變動
,它正形成一波大海嘯。全球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隨著購併案越多,人員被精簡的機會越大,更多中產階級將被淘汰,當浪潮落下,台灣的財富將被重新分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沒人躲得過。

當世界改變,你還是屬於台灣中間的一群人嗎?以下提供你三個自我
檢視的問題:一,房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
,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九月,《商業周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
。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他說,在這個新世界當中,「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去年,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以二十年的觀察,寫下了
《M型社會》一書,震撼日本,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日本八成民眾淪為中下階層 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

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
,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
!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
%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證據一,從一九八○年到去年,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
,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七.○三%與七.一二%,但中間族群的財富,成長幅度卻僅六.五八%。

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
,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向上走(成為上流社會),就是往下沉淪(成為下流社會)。」

證據二,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
高,達到六.四三。

證據三,去年,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是,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也就是說,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

再根據主計處發布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
,高達十三個縣市,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

證據四,二○○八年,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
人口占總人口的八‧六%,超過聯合國標準。這個數據直指,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就很難回頭。

因為,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
花錢的高齡者,這會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

反映在現實生活,每個人的痛苦感開始上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
,自殺是去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名,台灣平均每天有十一個人自殺,看精神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嚴烽彰說,「現在精神科變得很熱門,」他苦笑著,全球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他的病患有增無減。

他剛見過一位銀行高階主管,在金控合併風潮下,眼見同事一個個被
迫離開,卻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這種危機意識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後,他躲在家裡,不敢去上班,被家人強迫來看診。

也有位在寵物店工作的年輕人,三十多歲,總覺得領的薪水永遠不夠
,最後,他開始去幻想未來,刷卡從電視購物買了二十台筆記型電腦,說是以後創業要用的,但要怎麼做,他根本沒有計畫,還沒創業就成為卡奴。這種行為雖然看來令人啼笑皆非,但背後藏著更深的悲哀。

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 不如自我進行四大意識革命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那永無終止的痛苦感?……

(後略)


要討論M形社會存不存在
就要先定義這個「M」是怎麼畫出來的

「M形社會」在文章中非常模糊不清的定義是這樣的:「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中產階級……淪落到中下階層……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簡單說,沒錢的變多,有錢的變多,普通的變少。

如果愚笨的小弟對於這段如禪機一般的高深描述理解無誤,這個M應該是這樣畫的出來的:水平的是有錢的程度,垂直的是人數,然後因為窮人跟有錢人很多,中間的人很少,所以會畫出一個M。

有錢的程度怎麼衡量呢?
一般是用「一個家庭的可支配所得」,簡單說就是一家一年扣掉稅收以後收入多少。這個所得分配小弟無意間找到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原始連結)。它把台灣的家庭從最窮到最有錢分成五組,然後記錄每年每一組的平均收入。

可是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收入變多就代表變有錢嗎?不一定,還要看物價。物價一漲,主婦媽媽們就會不爽,因為同樣的錢可以買的東西變少。為了去掉物價變動的因素,我們把年收入除以台灣地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來代表實際的有錢狀況。

至於垂直方向的人數,資料裡雖然沒有明寫,但既然數據是五「等分」,每組的人數是固定的,就可以用一些數學技巧算出個大概分布。簡單說就是弄出來了。

弄出來的圖大概如下:


最左邊三條藍、紅、綠線分別是民國69,76,81年的國民所得分布,剩下那一坨攪在一起的,是86年到現在的國民所得。哪一年是哪一年我也懶得看了。

這張圖告訴我們以下幾個事實:

(1) 從69年到現在,分佈右移,然後變扁
右移的意思代表大家的所得都漸漸提高,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
變扁代表收入的分布變廣,就是貧富差距變大。這是不是代表現在台灣的貧富差距很嚴重呢?
國際上在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
一般是「最富組除於最貧組」的倍數,以及一個不知是什麼碗糕的「吉尼係數」。

從倍數比較,台灣的6.04小於韓國的6.84、大陸的7.9、美國的9.59、香港的17.66以及新加坡的20.91,輸給日本的4.98。

而不管是吉尼係數還是貧富的倍數,台灣貧富差距的嚴重程度大概都是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裡的倒數二三十名,而且最近四年還慢慢緩和喔!(請參考上面那個投影片連結)

(2) 從86年至今的那十條線都沒啥變
這代表這十年來,所得分布、貧富差距跟富裕程度都沒啥改變
簡單說,貧富差距沒有顯著擴大,大家沒有變窮,但也沒變得更有錢
增加的薪水去掉物價,根本是原地踏步。
從這圖看來,台灣這十年的經濟成長停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 M呢? M在哪裡?
看不到M啊,哪裡有M? 中產階級有快消失嗎?
還是編輯們其實看過這張圖,可是不小心眼花把兩條線疊在一起看成M嗎?

台灣跟日本兩個貧富差距算小的國家,竟然要出現「M形社會」,這實在讓人非常,非常的害怕。那這樣新加坡、香港那個差十幾二十倍的是什麼社會?我愛黑社會嗎?

下篇文章就來看看這個M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網路上真的什麼天才都有
已經有位統計魔人用更詳細的資料來畫
然後把M怎麼出現這個謎題給解開

這位統計魔人的網站在 :http://valerienliu.spaces.live.com/
大家有興趣可以上去看他整個分析細節。我們這裡就只介紹其中的兩個數據,解釋這個M是怎麼出現的。


這位魔人拿到的更詳細資料,可以更細緻地畫出台灣這幾年的所得分布。跟上篇的結論一樣,這幾年來的所得分佈並沒有多大變動。然而,分布的形狀這樣合不合理呢?我個人認為是合理的。本來常態分布應該是左右平均的,但因為所得有個最小限度,不可能小於零,所以左側便無法像右側那麼分散。不管是哪個國家任何一年的所得,都應該長這個樣子。自然界中有些數值無法小於零的分布,比方男性的陰莖長度分布,也不是標準的常態分布,而是多少長成這左陡右緩的形狀。

這就讓我們不懂了,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這本書中畫的所得分布明明是個M:


可是仔細一看,發現右邊那個凸起下面的座標不太一樣,原來他把他一部分的橫軸變密了,這根本就是刻意加工的數據。下面用四格漫畫來圖解他動的手腳:


這樣的M形,除了嚇唬大家這個社會快完蛋以外,老實說沒啥意義。因為也可以用同樣手法加工從Wikipedia查到的「男性陰莖長度分布」的資料,然後用同樣的語氣寫成下面的文章:

「歡 迎來到新世界!」這是XX泌尿科的XX醫師,送給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男性的一句話。根據統計,男性平均的陰莖長度呈現M型分佈,這代表中等長度的男性漸漸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中低長度的一般人,以及超長的大屌族。一位中等長度的男性哭著表示,近年來大屌族的興起讓他交不到女朋友,徹底喪失了自信:「我們的政 府,我們的醫生,到底有沒有在想辦法」……

不鬧了。下一篇就來看看這些M型社會的「證據」到底是什麼東東。 :P
對其他雜誌危言聳聽的實例感興趣的人,還可以看這篇「是大學素質差還是雜誌品質差」。

....


M形社會的日文原文書

自從寫了這系列文章後
就獲得許多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的寶貴意見,讓小弟誠惶誠恐
這邊我們一面回答大家的問題,一面比較商周文章內的說法與真相
來為這系列的文章作出結論

(誤解一)「M型社會」是大前研一的理論,商周只是翻譯引用


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知道,
「M」這個有問題的統計,並不是大前叔叔那本書的主體,重點其實是未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演化。如果你無聊到去上日本的Amazon網站,還會找不到這本叫「M型社會」的書。因為它在日本名叫「ロウア-ミドルの衝撃」,翻成中文則是「lower-middle(中低階層)的衝擊」。而「M字型社會」只出現在第一章的標題,等於只是帶出整本書討論的引子。

更讓人翻桌的是,位於「M形社會」
中文版封面那段鬼扯:「請自問自己三個問題,(付房貸、生小孩、養小孩),只要你有一個的答案是負面的,我們就必須跟你明講—您不算是、不再是中產階級了」,在日文的書籍介紹裡面,完完全全沒有出現!勉強接近的這段話是這樣寫的:「本書主張,在個人生活方面,需要改變中流時代的想法,與收入及生活形式相稱的金錢使用方式是必要的,同時本書也會具體地重新檢視房子、車子、與小孩教育的花費」。

怎 樣,還算中肯吧?兩相比較下,商周的嚇人介紹快等於亡國論了。這裡我們不知商周對大前叔叔著作的斷章取義,以及為了幫這本書打廣告,在某期的商周上寫了一 堆M型社會恐怖文章的舉動,是大前叔叔主動授意、被動默許,還是完全不知情。但可以確定,這本書的中文與原文版,至少在廣告的宣傳包裝上實在相去甚大。

(誤解二) 除了有錢人以外,大家都過得很慘

前陣子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新聞,像是痛苦指數創新高、低收入戶人數創新高等等新聞,說得台灣
好像是個民不聊生,隨時會政變的地方。然而痛苦指數是個很白爛的東西,是美國80年代的選舉語言,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在採用的指數。把物價成長率跟失業率兩個不同的東西相加,就好像「3公斤+5公升」一樣,沒什麼實質意義。(可參考此連結

至於低收入戶增加的新聞則可以看這裡。簡單說近年政府補助低收入戶的門檻變低了,那人數變高不是很平常嗎?

我們有辦法坐在電腦前閒閒沒事看這篇文章的人,則更不用擔心這問題。前幾篇文章的資料就顯示了,這幾年物價的上漲跟薪水的調升大概持平。物質生活可以說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差。

(誤解三) 台灣貧富差距跟失業率很嚴重

目前台灣的貧富差距與失業率,無可否認的確比十年前來的高,然而近四五年來,這兩個數據也都是緩步下降改善中。但不管上升下降,從全世界的排名來說,台灣的
這兩個數據都是持續排名在全球約200個國家中的五分之一之前。當然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必須持續努力與重視,任何時候都不能輕忽。但悲觀唱衰實在沒有必要。

為了這種事覺得未來很灰暗,就好像小朋友考試從全班第五名掉到第十名。媽媽說:「你這個沒用的廢物,我不要你了!」,然後把他趕出家門一樣的小題大作無理取鬧。



(誤解四) 現在生活比過去不容易

與 其說誤解,不如說這個題目太大太難回答。一方面,高學歷的社會逼得大家晚婚晚生小孩。工作時間變長變辛苦也是事實。隨著貧富差距變大,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 高檔的,買不起或買不太起的東西。社會變遷加速,大家變得煩燥易生氣,生氣就會不爽,不爽就想要報仇,如果報仇下去,接下來死得是啥米人,他自己也不清 楚。

然而,不是鬧窮嗎?台灣每年出國觀光人數一年比一年高,都快要700萬人是怎麼回事?一堆人都有過去專業人士才在用的單眼相機是怎麼 回事?昂貴餐廳一直開是怎麼回事?除非你沒出過國,沒去過高檔餐廳,經濟入不敷出,連儲蓄投資的閒錢都拿不出來,不然請不要說什麼生活過得很窮很辛苦。明 明每天有飯吃有工作做,是還要靠個什麼北。

至於景氣,從有「景氣櫥窗」之稱的股價指數來看就好了。創六年新高是怎麼回事?你如果不相信那些「台灣要沉」的報導,這六年內隨便找個時間點買,到今天應該都賺耶。

惜 福呀惜福。如果不要把快樂建築在整天跟他人比較,那現在的生活其實不差的。根據資料,只要你還是台灣那個「快消失的」中等收入族群,你的物質水準大概跟二 十多年前「最有錢」的前五分之一組差不多。就算是中低組,水準也跟二十年前的中高組差不多。簡單說大家生活都變好了。至於買房子愈來愈不容易,我覺得那是 錯覺,任何時候買房子都沒有簡單過。台灣各地的房價指數這四五年來是慢慢上漲,但並沒有比十年前高。就算拿國民所得一起對照,也沒有一個很明顯往上或往下 的趨勢。

因此,隨著不太嚴重的貧富差距稍稍變大,看到比你有錢的人可能比過去不爽,可是大家的物質生活也都比過去好了,不管是m形社會、 痛苦的社會,還是中產階級被強暴的社會,都不是一個確切的事實,而是像白雲的形狀一樣,端看每個人的自由心証去解讀,可是想得正面活得比較快樂不是嗎?

最後我要用一位好朋友宇爺某篇文章裡的一段話來作結:

「卡 奴可不可憐?卡奴該不該救?支持反對都有,雙方也都可以舉出不計其數支持自己論點的例子。不過最近看到一段頗有趣的文字,『在電視新聞中泣訴的卡奴楊小 姐,臉上掛著上萬元的GUCCI鏡框、手上拎著比我好幾個月伙食費還貴的LV提包,口口聲聲說她活不下去、看不到明天,要求銀行寬貸、政策救命。』這樣子 懂得享受人生的卡奴,需要我們的救援嗎?

為甚麼一定要上某一間的小學?為甚麼要為了上那間小學而一定要買大安區的房子?為甚麼要因為你想 要買大安區的房子,然後開始懷疑「我還是中產階級嗎?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一開始的思考邏輯就已經有問題了,居然沒有人去質疑它?這個跟什麼用品都 要用GUCCI、CHANNEL、LV等名牌,然後哭訴說自己活不下去的人哪裡不一樣?

與其浪費時間去看這些狗屎,還不如去看世界展望會的會訊還比較實際一點。」

希望大家看完這系列文章好好想想,至少對現況感恩惜福些,過得簡單節省些,甚至可以考慮把買商周天下那些雜誌的錢省下來做公益,或是每出一次國或吃一次好的,就捐些錢出來。

以上,我說完了。

對其他這類雜誌亂耍白爛感興趣的人,可以再看這篇:「是大學素質差還是雜誌品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