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M形社會(M型社會)到底在哪裡??

by thinker 2006/12/29

http://blog.pixnet.net/thinker/post/1645072


前陣子商周有篇很有名的「M形社會」的報導
大家開始M形來M形去,好像麥當勞社會已經是個會發生的確切事實一般
小弟禁不住好奇也作了些調查,以下是商周原文,大家先看看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86 期
作者:曠文琪

「歡迎來到新世界!」這是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送給台灣人的
一句話;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

九月底,財經報紙頭條出現斗大標題,英商渣打銀行宣布
,以新台幣四百億元收購新竹商銀。緊接著,十月四日,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又爭相提供高價購併華僑銀行。

同一天傳出,大眾電信也將出售全數股權,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七十
億元,爭取卡位的外資包括麥格理、卡萊爾、新橋、高盛等。

不止金融、電信產業,在有線電視市場,過去一年,外資將行情炒高
一倍,東森、台灣寬頻、中嘉等一一被外資收購。一波外資軍團正虎視眈眈的登陸台灣。

將鏡頭轉進房地產市場,最讓消費者震驚的是,剛結束的九二八房地
產檔期,台北房價創十年新高,天母地區出現挑戰每坪八十萬元關卡的預售豪宅案,內湖區豪宅建案將挑戰每坪五十萬元。

一份「購屋痛苦指數」調查報告顯示,要進駐台北市
(三十五坪預售屋),一般民眾平均需十八‧四年不吃不喝。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新聞,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經濟與社會板塊的大變動
,它正形成一波大海嘯。全球化的趨勢已席捲台灣,隨著購併案越多,人員被精簡的機會越大,更多中產階級將被淘汰,當浪潮落下,台灣的財富將被重新分配,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沒人躲得過。

當世界改變,你還是屬於台灣中間的一群人嗎?以下提供你三個自我
檢視的問題:一,房貸造成你很大的壓力嗎?二,你不想結婚更不想養兒育女?三,你為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憂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
,代表你已經在這波浪潮中,被淘汰到中低階層而不自知。

九月,《商業周刊》採訪小組飛往日本專訪大前研一
。看完我們帶來台灣二十年來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數字後,他送給台灣的第一句話是:「歡迎來到新世界!(Welcome to the new world!)」他說,在這個新世界當中,「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去年,大前研一針對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以二十年的觀察,寫下了
《M型社會》一書,震撼日本,這也是亞洲第一本針對此現象提出全面解決方案的書,小自個人,大至國家,他說,這是關鍵時刻,人們必須擬定新戰略。

日本八成民眾淪為中下階層 四大證據顯示台灣步上後塵

所謂的M型社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
,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根據大前的統計,去年日本已有八成人口,淪入中低收入階層
!在這個新形態的社會裡,如果企業與個人都不展開自救,政府又繼續往錯誤的方式施政,惡性循環下,社會的失業率和物價將年年上揚,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整個社會對於未來,都將失去積極性。

事實上,美國比日本更早步入了M型社會。現在,美國最有錢的前一
%家庭,只要拿出財富中僅一%的收入,等於社會底層兩千萬家庭的收入總和。攤開台灣的數字,大前研一斷言:「台灣已經出現日本當初的徵兆,成為M型社會!」

證據一,從一九八○年到去年,台灣依照個人可支配所得五等份分析
,最窮與最富的一群人,其財富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七.○三%與七.一二%,但中間族群的財富,成長幅度卻僅六.五八%。

長期觀察台灣貧富差距現象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解讀
,這代表台灣中間的族群正在撕裂中,「他們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如果不能向上走(成為上流社會),就是往下沉淪(成為下流社會)。」

證據二,台灣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物價指數),創下二十年來新
高,達到六.四三。

證據三,去年,台灣的名目平均薪資年增率低於消費者物價年增率
,這中間的落差代表的是,我們的加薪幅度趕不上物價的漲幅,也就是說,我們的荷包不斷縮水。

再根據主計處發布的最新統計,過去五年,台灣二十三個縣市中
,高達十三個縣市,其家戶的每年可支配所得都是衰退的,例如雲林縣、澎湖縣分別減少一萬九千元與一萬六千元。

證據四,二○○八年,台灣將成為老年化國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
人口占總人口的八‧六%,超過聯合國標準。這個數據直指,台灣踏入M型社會大門後,就很難回頭。

因為,台灣將陷入老年少子化的困窘,手上握有鈔票的人大都是不愛
花錢的高齡者,這會使整個社會的財富無法流動,原來的中產階級要賺錢翻身的機會也將變少。

反映在現實生活,每個人的痛苦感開始上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
,自殺是去年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九名,台灣平均每天有十一個人自殺,看精神科門診的人越來越多,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嚴烽彰說,「現在精神科變得很熱門,」他苦笑著,全球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他的病患有增無減。

他剛見過一位銀行高階主管,在金控合併風潮下,眼見同事一個個被
迫離開,卻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取代,這種危機意識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最後,他躲在家裡,不敢去上班,被家人強迫來看診。

也有位在寵物店工作的年輕人,三十多歲,總覺得領的薪水永遠不夠
,最後,他開始去幻想未來,刷卡從電視購物買了二十台筆記型電腦,說是以後創業要用的,但要怎麼做,他根本沒有計畫,還沒創業就成為卡奴。這種行為雖然看來令人啼笑皆非,但背後藏著更深的悲哀。

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 不如自我進行四大意識革命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擺脫那永無終止的痛苦感?……

(後略)


要討論M形社會存不存在
就要先定義這個「M」是怎麼畫出來的

「M形社會」在文章中非常模糊不清的定義是這樣的:「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位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中產階級……淪落到中下階層……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簡單說,沒錢的變多,有錢的變多,普通的變少。

如果愚笨的小弟對於這段如禪機一般的高深描述理解無誤,這個M應該是這樣畫的出來的:水平的是有錢的程度,垂直的是人數,然後因為窮人跟有錢人很多,中間的人很少,所以會畫出一個M。

有錢的程度怎麼衡量呢?
一般是用「一個家庭的可支配所得」,簡單說就是一家一年扣掉稅收以後收入多少。這個所得分配小弟無意間找到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原始連結)。它把台灣的家庭從最窮到最有錢分成五組,然後記錄每年每一組的平均收入。

可是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收入變多就代表變有錢嗎?不一定,還要看物價。物價一漲,主婦媽媽們就會不爽,因為同樣的錢可以買的東西變少。為了去掉物價變動的因素,我們把年收入除以台灣地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來代表實際的有錢狀況。

至於垂直方向的人數,資料裡雖然沒有明寫,但既然數據是五「等分」,每組的人數是固定的,就可以用一些數學技巧算出個大概分布。簡單說就是弄出來了。

弄出來的圖大概如下:


最左邊三條藍、紅、綠線分別是民國69,76,81年的國民所得分布,剩下那一坨攪在一起的,是86年到現在的國民所得。哪一年是哪一年我也懶得看了。

這張圖告訴我們以下幾個事實:

(1) 從69年到現在,分佈右移,然後變扁
右移的意思代表大家的所得都漸漸提高,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
變扁代表收入的分布變廣,就是貧富差距變大。這是不是代表現在台灣的貧富差距很嚴重呢?
國際上在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
一般是「最富組除於最貧組」的倍數,以及一個不知是什麼碗糕的「吉尼係數」。

從倍數比較,台灣的6.04小於韓國的6.84、大陸的7.9、美國的9.59、香港的17.66以及新加坡的20.91,輸給日本的4.98。

而不管是吉尼係數還是貧富的倍數,台灣貧富差距的嚴重程度大概都是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裡的倒數二三十名,而且最近四年還慢慢緩和喔!(請參考上面那個投影片連結)

(2) 從86年至今的那十條線都沒啥變
這代表這十年來,所得分布、貧富差距跟富裕程度都沒啥改變
簡單說,貧富差距沒有顯著擴大,大家沒有變窮,但也沒變得更有錢
增加的薪水去掉物價,根本是原地踏步。
從這圖看來,台灣這十年的經濟成長停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 M呢? M在哪裡?
看不到M啊,哪裡有M? 中產階級有快消失嗎?
還是編輯們其實看過這張圖,可是不小心眼花把兩條線疊在一起看成M嗎?

台灣跟日本兩個貧富差距算小的國家,竟然要出現「M形社會」,這實在讓人非常,非常的害怕。那這樣新加坡、香港那個差十幾二十倍的是什麼社會?我愛黑社會嗎?

下篇文章就來看看這個M是怎麼加工出來的



網路上真的什麼天才都有
已經有位統計魔人用更詳細的資料來畫
然後把M怎麼出現這個謎題給解開

這位統計魔人的網站在 :http://valerienliu.spaces.live.com/
大家有興趣可以上去看他整個分析細節。我們這裡就只介紹其中的兩個數據,解釋這個M是怎麼出現的。


這位魔人拿到的更詳細資料,可以更細緻地畫出台灣這幾年的所得分布。跟上篇的結論一樣,這幾年來的所得分佈並沒有多大變動。然而,分布的形狀這樣合不合理呢?我個人認為是合理的。本來常態分布應該是左右平均的,但因為所得有個最小限度,不可能小於零,所以左側便無法像右側那麼分散。不管是哪個國家任何一年的所得,都應該長這個樣子。自然界中有些數值無法小於零的分布,比方男性的陰莖長度分布,也不是標準的常態分布,而是多少長成這左陡右緩的形狀。

這就讓我們不懂了,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這本書中畫的所得分布明明是個M:


可是仔細一看,發現右邊那個凸起下面的座標不太一樣,原來他把他一部分的橫軸變密了,這根本就是刻意加工的數據。下面用四格漫畫來圖解他動的手腳:


這樣的M形,除了嚇唬大家這個社會快完蛋以外,老實說沒啥意義。因為也可以用同樣手法加工從Wikipedia查到的「男性陰莖長度分布」的資料,然後用同樣的語氣寫成下面的文章:

「歡 迎來到新世界!」這是XX泌尿科的XX醫師,送給二十一世紀新時代男性的一句話。根據統計,男性平均的陰莖長度呈現M型分佈,這代表中等長度的男性漸漸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中低長度的一般人,以及超長的大屌族。一位中等長度的男性哭著表示,近年來大屌族的興起讓他交不到女朋友,徹底喪失了自信:「我們的政 府,我們的醫生,到底有沒有在想辦法」……

不鬧了。下一篇就來看看這些M型社會的「證據」到底是什麼東東。 :P
對其他雜誌危言聳聽的實例感興趣的人,還可以看這篇「是大學素質差還是雜誌品質差」。

....


M形社會的日文原文書

自從寫了這系列文章後
就獲得許多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的寶貴意見,讓小弟誠惶誠恐
這邊我們一面回答大家的問題,一面比較商周文章內的說法與真相
來為這系列的文章作出結論

(誤解一)「M型社會」是大前研一的理論,商周只是翻譯引用


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知道,
「M」這個有問題的統計,並不是大前叔叔那本書的主體,重點其實是未來日本社會結構的變遷與演化。如果你無聊到去上日本的Amazon網站,還會找不到這本叫「M型社會」的書。因為它在日本名叫「ロウア-ミドルの衝撃」,翻成中文則是「lower-middle(中低階層)的衝擊」。而「M字型社會」只出現在第一章的標題,等於只是帶出整本書討論的引子。

更讓人翻桌的是,位於「M形社會」
中文版封面那段鬼扯:「請自問自己三個問題,(付房貸、生小孩、養小孩),只要你有一個的答案是負面的,我們就必須跟你明講—您不算是、不再是中產階級了」,在日文的書籍介紹裡面,完完全全沒有出現!勉強接近的這段話是這樣寫的:「本書主張,在個人生活方面,需要改變中流時代的想法,與收入及生活形式相稱的金錢使用方式是必要的,同時本書也會具體地重新檢視房子、車子、與小孩教育的花費」。

怎 樣,還算中肯吧?兩相比較下,商周的嚇人介紹快等於亡國論了。這裡我們不知商周對大前叔叔著作的斷章取義,以及為了幫這本書打廣告,在某期的商周上寫了一 堆M型社會恐怖文章的舉動,是大前叔叔主動授意、被動默許,還是完全不知情。但可以確定,這本書的中文與原文版,至少在廣告的宣傳包裝上實在相去甚大。

(誤解二) 除了有錢人以外,大家都過得很慘

前陣子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新聞,像是痛苦指數創新高、低收入戶人數創新高等等新聞,說得台灣
好像是個民不聊生,隨時會政變的地方。然而痛苦指數是個很白爛的東西,是美國80年代的選舉語言,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在採用的指數。把物價成長率跟失業率兩個不同的東西相加,就好像「3公斤+5公升」一樣,沒什麼實質意義。(可參考此連結

至於低收入戶增加的新聞則可以看這裡。簡單說近年政府補助低收入戶的門檻變低了,那人數變高不是很平常嗎?

我們有辦法坐在電腦前閒閒沒事看這篇文章的人,則更不用擔心這問題。前幾篇文章的資料就顯示了,這幾年物價的上漲跟薪水的調升大概持平。物質生活可以說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差。

(誤解三) 台灣貧富差距跟失業率很嚴重

目前台灣的貧富差距與失業率,無可否認的確比十年前來的高,然而近四五年來,這兩個數據也都是緩步下降改善中。但不管上升下降,從全世界的排名來說,台灣的
這兩個數據都是持續排名在全球約200個國家中的五分之一之前。當然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必須持續努力與重視,任何時候都不能輕忽。但悲觀唱衰實在沒有必要。

為了這種事覺得未來很灰暗,就好像小朋友考試從全班第五名掉到第十名。媽媽說:「你這個沒用的廢物,我不要你了!」,然後把他趕出家門一樣的小題大作無理取鬧。



(誤解四) 現在生活比過去不容易

與 其說誤解,不如說這個題目太大太難回答。一方面,高學歷的社會逼得大家晚婚晚生小孩。工作時間變長變辛苦也是事實。隨著貧富差距變大,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 高檔的,買不起或買不太起的東西。社會變遷加速,大家變得煩燥易生氣,生氣就會不爽,不爽就想要報仇,如果報仇下去,接下來死得是啥米人,他自己也不清 楚。

然而,不是鬧窮嗎?台灣每年出國觀光人數一年比一年高,都快要700萬人是怎麼回事?一堆人都有過去專業人士才在用的單眼相機是怎麼 回事?昂貴餐廳一直開是怎麼回事?除非你沒出過國,沒去過高檔餐廳,經濟入不敷出,連儲蓄投資的閒錢都拿不出來,不然請不要說什麼生活過得很窮很辛苦。明 明每天有飯吃有工作做,是還要靠個什麼北。

至於景氣,從有「景氣櫥窗」之稱的股價指數來看就好了。創六年新高是怎麼回事?你如果不相信那些「台灣要沉」的報導,這六年內隨便找個時間點買,到今天應該都賺耶。

惜 福呀惜福。如果不要把快樂建築在整天跟他人比較,那現在的生活其實不差的。根據資料,只要你還是台灣那個「快消失的」中等收入族群,你的物質水準大概跟二 十多年前「最有錢」的前五分之一組差不多。就算是中低組,水準也跟二十年前的中高組差不多。簡單說大家生活都變好了。至於買房子愈來愈不容易,我覺得那是 錯覺,任何時候買房子都沒有簡單過。台灣各地的房價指數這四五年來是慢慢上漲,但並沒有比十年前高。就算拿國民所得一起對照,也沒有一個很明顯往上或往下 的趨勢。

因此,隨著不太嚴重的貧富差距稍稍變大,看到比你有錢的人可能比過去不爽,可是大家的物質生活也都比過去好了,不管是m形社會、 痛苦的社會,還是中產階級被強暴的社會,都不是一個確切的事實,而是像白雲的形狀一樣,端看每個人的自由心証去解讀,可是想得正面活得比較快樂不是嗎?

最後我要用一位好朋友宇爺某篇文章裡的一段話來作結:

「卡 奴可不可憐?卡奴該不該救?支持反對都有,雙方也都可以舉出不計其數支持自己論點的例子。不過最近看到一段頗有趣的文字,『在電視新聞中泣訴的卡奴楊小 姐,臉上掛著上萬元的GUCCI鏡框、手上拎著比我好幾個月伙食費還貴的LV提包,口口聲聲說她活不下去、看不到明天,要求銀行寬貸、政策救命。』這樣子 懂得享受人生的卡奴,需要我們的救援嗎?

為甚麼一定要上某一間的小學?為甚麼要為了上那間小學而一定要買大安區的房子?為甚麼要因為你想 要買大安區的房子,然後開始懷疑「我還是中產階級嗎?這個社會還有中產階級嗎?」一開始的思考邏輯就已經有問題了,居然沒有人去質疑它?這個跟什麼用品都 要用GUCCI、CHANNEL、LV等名牌,然後哭訴說自己活不下去的人哪裡不一樣?

與其浪費時間去看這些狗屎,還不如去看世界展望會的會訊還比較實際一點。」

希望大家看完這系列文章好好想想,至少對現況感恩惜福些,過得簡單節省些,甚至可以考慮把買商周天下那些雜誌的錢省下來做公益,或是每出一次國或吃一次好的,就捐些錢出來。

以上,我說完了。

對其他這類雜誌亂耍白爛感興趣的人,可以再看這篇:「是大學素質差還是雜誌品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