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誰是老大?-商業周刊的錯誤統計方法

by thinker

http://blog.pixnet.net/thinker/post/11604457

thinker | 6 December, 2007 22:34



前幾天在租書店隨手翻了最新的商周(1045期),封面主題是關於子女排行的研究。

因為這是一個絕佳的統計負面教材,足以讓任何有數學觀念的人讀了倒彈
所以在此跟大家分享


原文內容
他的原文樂樂長寫了好幾篇,大家要讀原文可以按這裡看一下大致的內容,或去租書店翻翻(買的話我個人是覺得你錢太多沒處花)。

總之它:
1.引用了挪威學者的研究,發現在家中排行老大的智商比較高
這是一份今年最新的研究報告,由兩位挪威學者,在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聯手發表。這份研究,打破半個多世紀有關排行的爭論……

2.收集了一堆關於老大成就比率高的資料
老 大不僅智力偏高,也是贏者圈的常勝軍:他們最有權勢,美國總統有五三%是老大,兩岸領導人七五%也是老大(李先念、楊尚昆除外);老大容易獲得高學術成 就,一百二十八位諾貝爾獎科學類得獎者,有四○%是長子(一九○一至一九七九年統計);也是CEO主要族群;更是高穩定素質太空人的最大班底。」

3.做了一個統計,拿來跟國外的統計比較
「結果顯示,國內前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有三三‧三%在家中排行老大。相較國外機構全球行政總裁會Vistage的調查,美國執行長的老大比率為四三%,台灣的老大董事長比率少了約十個百分點。這代表台灣企業界並非老大勝出?實則非也。

若 將「功能性長子」(編按:上有姊姊的長男,根據心理學研究,他們雖非第一個出生,但被當成老大養育)也計入「廣義老大」定義,那麼,老大董事長的比率將驟 增至四八‧二%。也就是,在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中,將近一半是排行老大。而這數字顯示,台灣的老大勝出現象略勝於國外。 」


4.再做一堆訪談
(懶得列了)

接下來就一一討論這些部分。

挪威學者的研究
雖然找不到論文原文,但研究的方法(對入伍新兵進行統計,比較排行與智商)至少大略看起來是可行的。如果研究者在過程中能成功過濾其它對智商的影響因素,讓家族排行跟智商的相關在統計上
具有顯著性(significance),那的確可說是可信的研究。

注意喔,這個研究只告訴我們「家族排行可能跟智力有關,老大可能比較聰明」而已喔。它並沒有為文章中的其它過度引申的部分背書。

老大成就比率高?
本期雜誌封面寫著聳動的標語:美國企業領導人43%是老大,美國第一批NASA太空人91%是老大,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總統53%是老大,兩岸領導人75%是老大,諾貝爾獎科學類得主40%是老大

這語氣辛可好像前陣子在哪裡看過?想起來了!電影「靈異23」啦!

宇宙萬物間,「23」這個數字似乎代表著深遠的意涵:地球以23度傾斜地軸自轉、人類的基因共有23對染色體、人體血液每23秒循環周身一次、歐基理得幾何學根據23個自然定律所建立…

上面這兩段陳述一樣毫無意義。要知道,世間數字那麼多,要找到對論點有利的數字太容易了。為什麼偏偏列出NASA跟兩岸領導人,而不是某個搖滾樂團成員或是諾貝爾獎文學類的得主呢?

更何況「美國企業領導人43%是老大」也在列?這不是代表「超過半數(57%)的人不是老大」嗎?

這…也能扯!?

----


接下來聊聊商周自己進行的調查
也是個人覺得最胡來的部分


國內董事長調查
接下來該雜誌對國內大企業的老闆們作了調查。
「國內前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有三三‧三%在家中排行老大。相較國外機構全球行政總裁會Vistage的調查,美國執行長的老大比率為四三%,台灣的老大董事長比率少了約十個百分點。這代表台灣企業界並非老大勝出?實則非也。

若 將「功能性長子」(編按:上有姊姊的長男,根據心理學研究,他們雖非第一個出生,但被當成老大養育)也計入「廣義老大」定義,那麼,老大董事長的比率將驟 增至四八‧二%。也就是,在五百大上市櫃企業的董事長中,將近一半是排行老大。而這數字顯示,台灣的老大勝出現象略勝於國外。 」


這個調查至少犯了三個極度嚴重的錯誤,讓它的結果毫無意義:

一、忽略母體
「台灣的企業家有33%是老大」,這樣代表老大比較厲害還是比較差?不知道!如果台灣人口裡面只有20%是老大,而企業家裡卻有33%是老大,的確可以懷疑當老大與成就可能有正面影響,反之如果台灣人裡有60%是老大,則反而該懷疑有負面影響。

如果不知道人口排行的比率,「33%是老大」這個數字就毫無意義。

舉個例子,如果你發現某家店裡,「買牛奶的大多數都是醫生」,你得先弄清楚這家店是不是開在醫院旁,進店裡的客人就以醫生居多,而不是馬上得出「醫生喜歡喝牛奶」,「牛奶裡面有成分喝了會變聰明,所以可以當醫生」這種蠢結論。

問題在母體,笨蛋。

二、錯誤比較
「美國執行長的老大比率為四三%…如果將『功能性長子』計入,台灣老大董事長的比率將驟增至四八‧二%,台灣的老大勝出現象略勝於國外。」

誰說你可以這樣比的!!!

首先台灣與國外人口裡「老大」的比率想必不一樣。
可能台灣的老大比較多,也可能國外老大多。就如第一點所講的,如果不考慮國內跟國外老大的比率,我哪知道哪邊的老大比較能當CEO!

再來國外Vistage的CEO統計裡面的「Firstborn(老大)」(就是佔43%的部分),根本沒有包含「功能性長子」。那為什麼商周對國內的統計裡面可以把功能性長子多加進去?

母體不同,對老大的定義也不同,這樣兩個統計結果也可以比較?

這不是美化數據自圓其說是什麼?
去你的!

三、錯誤設計
我們回顧一下最一開始的挪威學者研究吧。這個研究主要的主張是「家族排行會影響智商或其它成就」。這才是什麼「排行教養學」的重點對吧?

可是在調查中作者都自己說了:「在華人家族社會,男性長子又是主要的繼承者。因此,台灣五百大企業董事長的『長子』比率偏高。」

這樣不是應該把「繼承家業的老大」從調查裡面扣掉嗎?需要調查的應該是「排行老幾的比較容易白手起家」,而不是「排老幾的比較能繼承董事長」。前者才跟前面的命題:「家庭排行會影響性格與能力」比較相關不是嗎?

總之,如果研究方法設計得錯誤百出,不管你收集多少資料,作了多辛苦的研究,描述的多麼偉大華麗,結果也只是毫無意義。


個案調查
最後商周訪談了很多老闆,有的是老大有的不是。

基本上訪談這種東西個人覺得看看就好。畢竟要找到一個人講出你想要他說的內容太容易了。比方說,你可以找一堆討厭某政治人物的人,一個接一個拍出一段訪談,把政治人物說得爛到不行。也可以同樣找一群拍馬屁的人,拍一連串歌功頌德的內容。

比較可以代表這個政治人物聲望的,反而是方法正確,過程精確的民調或客觀的證據。
訪談只不過是種調味料,用比較鮮活的方式去陳述要表達的內涵而已。

可是基於上述的三項錯誤,我們已經發現文章的主菜(研究方法)其實是坨屎。
如果把一坨屎拿來煮菜,不管加再多調味料(訪談),對不起,好像也不過是在喇賽而已呴?

為啥我會這麼生氣
商周這幾篇報導的內容其實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把誤用跟矛盾的東西去一去以後
其實是沒啥內容)。老大就老大,有什麼了不起。但辛可看重的是研究方法跟數據這種東西。尤其我認為媒體必須正確科學地使用數據

如果進行調查時沒有嚴格遵守科學與邏輯的方法,那麼其實可以變造、扭曲出任何想要的結果。偏向某黨的民調、對某商品有利的報導,都是很容易弄出來的。而
一般沒有辨別力的大眾是會去相信的!這是一種嚴重的欺騙。

何況上面說的這些嚴重錯誤,根本還不是什麼高深的統計學!只是稍微有點統計概念的人都應該要懂的東西。

「如果你要用數據,就給我好好用;如果你不會用,就不要用」。這是我一直在強調的點。如果我們發現到媒體作調查的習慣跟態度是如此這般,那在其它議題與報導上,又能給予讀者多少可信度呢?

最後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MV,是施文彬唱的「誰是老大」。既然商周對於所有跟「老大」有關的東西應該都很有興趣,小弟就在底下提供一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拿來當該期雜誌的主題曲這樣。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