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期待台灣民主的救援投手:分析與建議

by 慕容理深 2008/01/08

If, after the next elections,
the legislature is still controlled by one party,
while the presidency is controlled by another,
Taiwan's problems will continue
and pressure for democratic change might increase.
If, on the other hand,
the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presidency are controlled by the same party,
the nation will see either a continued fight to keep its sovereignty
or a gradual move toward China.
(如果下屆立法院的生態如同現在一樣,亦即隨支持或反對總統而一分為二,
今日的問題很可能會和過去八年一樣,而且可能會出現要求民主變革的壓力。
如果立法院和行政院都是由一黨掌控,則台灣的未來前途,
很可能若非持續為維護其主權而奮鬥,就是逐漸地走向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 Natale H. Bellocchi(白樂崎)


即將舉行的立委選舉是國會全面改選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它不只將決定國會席次的分配,也可能使政黨勢力版圖重劃,更將預示台灣在國際政治舞台的動向,並且會 告訴我們,台灣政治究竟是否繼續由政治人物掌控,或者是人民將有更大的作主空間。目前的情勢令人不敢樂觀,但並非不可能被扭轉。

選舉新制的負面影響

雖然在理論上,立委席次減半可以從國會中刷掉一半的爛立委,但如果主要政黨在其候選人名單中提高這種政客的比例,其結果則會適得其反。而事實上,這 是很可能發生的事,因為這種立委不僅有數人仍參加區域選舉,更慘的是,其中不乏有被排在不分區安全名單中的。除非敢這樣排不分區的政黨被選民徹底唾棄,否 則,下屆國會還是有同樣那幾個胡說八道、胡亂爆料的議員繼續領納稅人的錢來繼續作亂。但這還不算最嚴重的事。

更糟糕的是,由於席次減半,單一委員的影響力是舊制的兩倍以上。不僅惡質立委的危害將甚於今日,而且,政黨一方面由於需要掌控的委員數變少,另一方 面也因為更有能力要求立委聽話(選區單一席次化以後,脫黨參選的機率大幅降低),所以更具有惡鬥的本錢。過去幾年的經驗顯示,政黨惡鬥很可能續演,而且, 選舉制度的改變將使政黨更不惜於視國家整體利益為無物。為什麼?

因為選區變小了,區域立委與選區利益的關係更密切,因而相對地更不會把國家整體利益擺在第一位。而另一方面,一區一席次所選出來的立委在地方上將擁 有前所未有的優勢影響力,包括資源仲介(中央補助、國營事業回饋金)的獨佔地位。如果這種「選區經營優先」的立委成為此次選舉的贏家,國會品質不僅難以改 善,而且會變得非常難改變,因為這種人很可能藉由自己在選區上的壟斷地位以及在國會中的法律制訂權,而輕輕鬆鬆地繼續連任下去。


從起跑點就不公平的競賽

新選制對中國國民黨非常有利。首先,金門、馬祖等幾個國民黨鐵票區雖然選民人數少,但因縣市最低名額受到保障,所以席次未被減半。因此,國民黨的起跑點形同劃在其競爭對手的前面。

更重要的是,選區越小,越有利於組織動員能力強、財力雄厚、與地方派系淵源較深的政黨。在這三方面,國民黨均遙遙領先其它政黨。歷年鄉鎮長選舉結果一再證明這一點。

總之,國民黨統治台灣半世紀期間所累積的龐大黨產、組織人脈、媒體優勢並未因失去執政權而消失,而且將因新制而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任何候選人,只要不是國民黨籍,都不免會嘆一聲: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


選後政局:最糟的情況

在這場立足點不公平的競賽中,國民黨如果拿下過半數席次,甚至大勝,那麼,台灣政局會變成什麼樣子?

基本上,這問題不難回答,因為國民黨集團(含國親新三黨,另加多屬親國民黨的無黨籍)從過去到現在都掌握國會多數。所以,選民若再次讓他們取得過半 席次,支持國會最大亂源或沒投票的人們啊,就請別再抱怨國會亂象了,爛國會的最大亂源若不是由選民用選票創造出來的,就是因未投票者的縱容而養成的。違憲立法、立法怠惰草率、惡意阻擋預算、毫無意義與助益的質詢內容與作秀、空穴來風的「爆料」...這一切,大家還要再忍受四年?

當然,這次情況也許會有點不一樣,既然國會改選兩個月後就是總統大選。如果國民黨贏了立委選舉,又趁勝拿下總統府,長達八年的行政、立法兩權對抗應該可以停止。這也是國民黨在預期馬英九當選之餘所提出的訴求。馬英九自己說:「立法委員選舉一定要過半,我們提出來的政見才能實現」東森新聞,2007年12月10日。這句話說得太好了,一語道盡了民進黨政府八年來所面對的主要困境,以及國民黨不當家就作亂的心態行徑。民進黨就算推出十支「再怎麼野蠻」的電視廣告,也不抵由國民黨高層親口表述的真情告白。可別說這又是馬英九的「失言」,因為吳伯雄與王金平都異口同聲地提醒我們「 公元兩千年的『政黨輪替』其實只輪替了一半」:

二次政黨輪替必須經過兩個考驗,即立委選舉與總統選舉,國民黨都要勝選,才能主導立法、行政。自由時報,2008年1月6日

假設國民黨再度將行政、立法兩權一把抓,台灣會真如他們所宣傳的那樣地經繁一片濟榮嗎?我在先前的「經濟成長率「一半」的真相」(趨勢篇比較篇)已經指出,在1990年代國民黨全面執政時期,台灣整體經濟表現其實跟只掌控行政部門的民進黨政府時代的情況差不多,兩個政府均無力逆轉世界局勢改變的負面影響。由此可以預見,奇蹟不會發生,更何況,國民黨現在找來當「設計師」的是當年成績並不輝煌的財經大臣蕭萬長。

經濟與經濟史的解析說來話長;其實,我們也不見得進一步深究那麼複雜的事情,而只消觀察馬英九在八年市長任內的「成績」,鑑往即可以知來。不同於陳 水扁市長時代相反地,馬市府擁有市議會的多數、甚至壓倒性多數的同黨議員支持。而馬英九當時也如同現在找蕭萬長一樣地,長期由副市長歐晉德來彌補他自己不 擅於管理實際政務上的弱點。其結果,大家都知道,馬之八年遠不如陳之四年,也不如謝長廷在高雄市的六年。

在卸任台北市長半年後,馬英九得意洋洋地說「有人說我市長八年沒建設,只會跑步、游泳,現在證明,我還會蓋纜車」自由時報,2007年7月5日,說完這話後,他就與其繼任者郝龍斌一同困坐在悶熱的貓纜車廂,掛在半空中烘烤達十五分鐘之久,成為大眾笑柄。自此之後,馬英九絕口不提這個他本以為還能拿來誇口的「建設」。這也算某種「現世報」吧。

更令台北市民如我者倍感悲哀的是,馬英九竟像患了失憶症似地,在去年11月11日,也就是卸任市長職務近一年後,公開表示「他在社子島住宿,發現社子島的居民九年來都像三等公民(民視新聞,11月12日,影音檔。社子島是台北市的一部份,而馬英九當了八年市長後,還要為了競選總統在以前的轄區「住宿」,而且才赫然「發現」當地市民像三等公民!這證明了他的市長「成績單」不只是能力不足所造成的,而是缺乏從政者起碼該有的「心」。

所以,後來聽到他對溪洲部落的原住民說「我把你們當人看」,我認為他表現出來的不只是對原住民的歧視而已,也包括了某種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傲慢態 度。所謂「被統治者」包括我們這些平凡的市民,而原住民只不過是其中最弱勢的一群而已。而不久之後,我們將會知道,台北市以外的台灣住民會不會加入這個行 列,如果夠多人像九年前台北市民相信「軸線翻轉」(結果是市政空轉)、「阿婆抹粉水噹噹」(結果圓環改建死蹺翹)那樣地相信馬英九現在所講的633(在我 這個早就受夠馬英九的老台北看來,6 + 3 + 3 = 5 + 4 + 3)。

是以,如果5月20日之後,國民黨將行政、立法兩權一把抓,只會有一項「好處」:減少這兩權的彼此衝突。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壇就此風平浪靜,因為政黨 對抗的戰線將不會消失,而是會先壓縮集中至國會之內。請別以為這只是過去八年的續集,更不要以為這會是個縮小版,因為情況應該會比想像的糟糕。


論國民黨

馬英九若當選總統,台灣對中國政策將出現半世紀以來的最大改變。從兩蔣的反共到李、陳兩位總統的確保台灣主權路線,我國政府的台海政策一貫採「涇渭 分明」、「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主軸。二十年來的「開放」只是在維持這個方向的同時所作的姿態調整。如果馬英九當總統,雖然在形式上不太可能會很快地走 向他所希望的「終極統一」,但在實質上卻會如此。這是方向上的根本性改變,勢必激起反彈。

反彈的力量並不會只來自於民進黨,因為反彈的原因不只是純政治的,而會包括社會經濟上的。從全面通航到承認中國學歷,乃至於蕭萬長所主張的「兩岸共 同市場」之前期鋪路作業,許多政策改變將會對台灣本已不易維持的經濟社會結構帶來一波波重大衝擊。換言之,反抗的力量不只來自上層結構,更來自下層結構。 所謂「下層結構」並非指社會中下階層,而是指經濟。是以,慘烈的景象可能會包括大學教授因大量學生西進,而為了保住工作被迫集體走上街頭。總之,台灣不會 像中英協定之後到九七移交前的香港九龍那樣,而是會...更慘。

對此趨勢,民進黨將有兩種選擇。其一是靜觀其變,等到人民反彈力量大到足以徹底瓦解國民黨。但由於為了避免這個力量被其它政黨收編,民進黨人較可能會採取另一選項:即時還擊。由於有來自下層結構的支撐與推動,我們很可能重見解嚴後之衝突場景。

國民黨顯然對此已有準備,而在1月4日所推出的「清廉問政公約」第六條要求「全體黨籍委員將修法賦予國會院長及委員會主席警察權」(中央社,2008年1月4日)。一旦國民黨在立法院動用警察權壓制反對者,街頭將會取代國會變成主戰場,就像解嚴前後那幾年一樣。換言之,林義雄先生日前受訪時所做的預測極可能成真。

國民黨所意圖掌控的,當不只是行政、立法兩權。馬英九轉守為攻、以攻擊代替防禦地對幾位檢察官所提出的控告不只 可以藉以嚇阻檢方的上訴,甚至可抵擋、拖延檢方對其它與馬前主席與馬前市長有關的弊案之偵查訴究。更重要的是,就體制面而言,這項控告被拿來跟馬英九在其 特別費案二審宣判當日對司法體系所作的批評放在一起看,而將之視為馬英九當選後,對司法系統開鍘的徵候與先聲。容我大膽推測:透過殺雞儆猴的局部開刀,原 本多數偏向國民黨的司法體系將更容易受國民黨掌控,而使三權在實質上集中於一人一黨手中。

同樣的模式亦適用於號稱第四權的媒體。國民黨在前一陣子公佈兩位媒體人早年的入黨資料,雖然兩位當事人毫髮無傷,但國民黨這項動作至少已經傳遞出一 種警告訊息。同時,別忘了,如果國民黨連贏兩次選舉,重組後的NCC亦將再度進入國民黨勢力範圍。陳水扁時代的高度新聞自由是否會在未來四年因馬英九的執 政而倒退?值得憂慮。

從馬英九與國民黨的過去記錄來看,如此慮念絕非杞人憂天。復從他們對「中正紀念堂」改制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的強烈抗拒來觀察,可見他們的意識型態 並未因台灣民主化,而有足夠深刻、足夠全面的改變。對過去的態度如此,對未來亦然。所以馬英九才會期許國民黨青年團有朝一日出個「胡錦濤」。他這種言論並 不能以「失言」看待之。在整個中共變成走資派之後,後李時代的國民黨之所以能與中共來往密切、把酒言歡,除了共同政治利益使然之外,也因為國共在意識型態 上都同時是中國國族主義者與威權主義的信徒

對國民黨而言,民主並非其核心信念,而只是他們不得不跟著玩的遊戲規則。所以,他們常常很難坦然接受敗選的事實,更反對人民透過公投行使而擁有更大 的發言權與決定權。從阻擋公投法制訂、主導制訂鳥籠公投法、乃至於兩度千方百計地抵制公投,國民黨一再地扮演台灣民主更上層樓的攔路虎。若讓他們繼續操控 國會,公投法的必要補正將更遙遙無期。總而言之,國民黨的反民主性格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筆者完全同意核四公投促進會所言:這樣的政黨不應該繼續存在


論民進黨

綜合上節所論,國民黨是人民最糟的選項之一。若讓他們再次贏得國會多數,選民不啻於自找麻煩、自損權益。人民幫自己消災解厄之道何在?把票投國民黨的死對頭民進黨?

民進黨取得行政權近八年以來出了不少紕漏,犯了大小程度不一的錯誤;然而,平心而論,同時也有不少建樹。整體來看,該黨還未因權力而淪入系統性貪腐無能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其基本方向還是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只是有時候或有些人走了岔路而已。對於民進黨,我的看法同於記者所轉述的這段林義雄先生之意見:

民進黨是台灣、他心目中最好的政黨,雖然過去他有許多批評、要求他們改進,但整體看來民進黨還是有希望朝更好方向走的政黨。(自由時報,2006年12月7日)

國民黨則相反,從基本方向開始就錯了,他們偶而走岔了的路反倒是有利於台灣的。既然民進黨至今仍為我國第二大的政治勢力,票投該黨仍是對抗國民黨的強效處方。 從現實著眼,人民只能先聯合次要麻煩來對付主要麻煩,因此,民進黨還有被人民利用的價值,現在還不到對付他們的時候。

若民進黨贏得兩項選舉的其中一項呢?這可分三種可能情況來看。

如果民進黨贏得國會多數,卻輸掉總統選舉,台灣人民則起碼還保有牽制行政權的著力點(牽制之所以有必要,請參閱上一節)。

如果民進黨這次仍無法取得國會多數席次,但贏了總統選舉呢?陳水扁時代的行政、立法兩權僵持會不會重演?也許會,也許不會。一切端視開票的結果。國 民黨若在國會取得壓倒性勝利,那就有可能,但國民黨若在總統大選輸很多,會因銳氣大挫而較可能選擇妥協路線。同樣地,國民黨若只勉強取得多數國會席次,那 麼,加上三次輸掉總統大選的經驗,應該會被迫學乖而被迫採取妥協姿態。另一種情況是無一黨過半,屆時,由於謝長廷行事風格與手腕較陳水扁柔軟有彈性,跨黨 組合成一個國會多數聯盟是極有可能的。歸納這三種情況來看,選民最好避免國民黨在國會改選中取得多數席次,更應避免讓他們大勝。

如果民進黨先後贏得兩項選舉呢?那將意味著陳水扁時代的完全結束與謝長廷時代正式展開。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會因為選舉結果而出現相當程度的改造。民進 黨將因謝長廷的大權在握,而相當程度地改革掉因陳水扁領導性格所產生的一些弊病,但其新的態勢與結構則將視謝長廷與黨內重量級人物的意志與想法而定。國民 黨則會因接連敗選而終於被迫面臨是否深層改造、甚至必需認真考慮將黨產歸還全民的抉擇,而黨主席可能由王金平、馬英九或第三者接任,新任者將是該黨改造與 否、未來定位走向的指標與關鍵。

民進黨若同時掌握了行政、立法兩權,公元兩千年達成一半的政黨輪替則宣告完成。由於立法權的支持,謝長廷將比陳水扁具有兩倍以上的改革能量。較善於 長線操作的他若無強烈外部因素干擾,應該會在未來四年或八年內,完成一些陳水扁時代就該著手的重大改革工程。身為公民,我們當然得問:兩權在握的民進黨政 府是否過於強大?答案是:八成不會。其一,民進黨就算這次在國會擁有過半席次,也不可能是壓倒性多數;其二,以陳水扁個性這麼強勢的人都未去掌控司法權, 謝長廷更不可能,因此,司法體系仍有能力扮演最後守門員的制衡力量。

最後,由於這個態勢完全有利於補正公投法,所以新政府與國會勢必得呼應來自林義雄等民間人士的要求,修改公投法不利於公投的條文。公投制度的健全將使選民過問公共事務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而透過對一個個案子的介入,人民將能夠去牽制因國會席次減半而權力變大的國會議員。


這幾張票,怎麼投

結論:儘管我對民進黨迭有怨言,還是會在未來的兩次選舉中把三張票投給他們,我也建議大家這麼作。至於公投票,當然是一定要領要投的

若您對民進黨實在討厭得很,懇請您把立委選舉政黨票投給不抵制公投、堅持台灣主權的其它政黨,至少,他們不阻礙台灣民主的主體性與進程;至於區域立委與總統這兩票,還是投給民進黨吧,即使您認為這無法讓台灣趨利,但我認為這至少有助於避害。無論如何,我們千萬不能投給反公投的政黨與其候選人,因為他們違反我們選民的利益與民主原則;而且,萬萬不可投給跟中共唱和的政黨與候選人,因為他們給自己戴上了紅帽子,我們可不能裝作沒看見。

雖然從種種訊息與目前的觀察來看,這樣的主張相當不容易實現,但是,從歷次選舉的投票率來看,扭轉局勢並非不可能。如果上次國會改選時因政治亂象而 灰心未投票的人出手,再加上第一次擁有投票權的年輕人參與,整個國會改選可能會以驚嘆號作結。就本次選舉而言,這兩類選民的票份量其實變得相當重。在區域 立委方面,當由兩大黨固定支持者所構成的勝負差距不大時,這兩類選票扮演了逆轉選情的關鍵力量。這就像在滑鐵盧戰役中,英軍略少於法軍,兩軍對峙因普魯士援軍開抵,向法軍右翼進攻,而使戰局起了重大變化。

因此,儘管我們這場即將結束的比賽讓人對台灣民主未來憂心忡忡,但我仍抱著一線希望,期待救援「投」手們大舉介入,挺身阻止台灣政治走上回頭路。用您的選票,一起來演出個台灣民主逆轉勝的歷史性大驚喜吧!



延伸閱讀 1 —— 選舉篇:


延伸閱讀 2 —— 公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