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小二生閱讀訓練

by morninglewis 2008/03/29

米國的小學生在二年級的閱讀課上都會被灌輸一個非常重要的閱讀技巧,那就是如何分辨字裡行間的「事實」(facts)與「意見」(opinions)。

「事實」必須有足夠證據能夠驗證。「意見」則是個人的主觀判斷。小朋友在學習這項技巧的時候,老師會提供各式各樣的文章要小朋友分析句子或段落,找出文章中的事實與意見。

會扁鬧僵 謝長廷今決定去留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8/03/28 04:33 蔡慧貞、曾薏蘋台北報導

總統大選後,陳水扁總統和民進黨主席謝長廷廿七日首度會面。兩人相談一小時後,扁謝人馬隨即展開攻防,隨後下午民進黨召開臨時中執會,扁系人馬多未到場,頗有逼退謝之意。不過,中執會除通過謝留任黨主席案,包括謝所提召開臨時黨員大會等建議均通過關,因此謝幕僚透露,謝將在今日對去留做出最後決定。

據了解,扁謝會鬧僵後,謝系昨晚緊急開會,亦有謝系子弟兵強力主張謝應留下來全力推動黨各項改造工作。不過,由於蘇系和游系成員至今未表態,因此謝長廷昨晚尚未決定去留。

陳總統昨日上午首度在總統選後露面,出席白色恐怖紀念碑立碑典禮。其後謝長廷約在上午十一時十分左右進入總統府,和陳總統會面,兩人晤談約一個小時。但對兩人會談內容,相關人士三緘其口,態度相當低調。

黨政高層人士透露,扁謝觸及總統大選檢討、交換對選後局勢看法,謝長廷亦就他提出的改革主張向扁做一完整說明,兩人亦談及「黨主席為敗選下台,是民進黨的傳統」,並觸及黨主席代理問題。

不過,扁謝兩人顯然未達成共識,因此在隨後的臨時中執會,傳達扁意的指標性人物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等扁系人馬,並未與會,另游系人馬也未到場。但另一方面,原本前一天表達為免讓人認為要下指導棋,考慮不出席中執會的謝系人馬,則在昨日下午緊急動員。最後中執會在低空飛過出席開會人數的情況下開會,通過謝長廷留任黨主席案,同時也順利通過在五月上旬召開臨時黨員大會,並舉行黨章、黨綱檢討的擴大檢討會議。

結果顯示,在昨日下午扁、謝人馬一番「反動員」與「動員」攻防交手後,謝長廷周三在常會提出的民進黨改革主張,均獲得黨內的背書。謝長廷昨晚與核心幕僚們再度開會討論此一結果,因黨內並非所有派系均表達支持之意,因此謝長廷仍審慎評估,將在今天做最後決定。




如果拿以上那篇報導來分析一下做做練習,學過這個閱讀技巧的米國小朋友應該會得到下面的結果:

第一段裡面,陳總統和謝主席何時會面,會面多久,兩人身分,下午民進黨開臨時中執會,扁系有人未到,通過謝留任黨主席案,包括謝所提召開臨時黨員大會等建議均通過關這些可以列為事實,因為可以驗證。

而同一段裡面,「扁謝人馬隨即展開攻防」、「頗有逼退謝之意」則是記者的觀察與意見,「因此謝幕僚透露,謝將在今日對去留做出最後決定」這句話則因為無法得知何人透露所以無法驗證,從而只能列為意見。

第二段一開始,「據了解,扁謝會鬧僵後」不知道是誰人的了解,何人有認為扁謝會鬧僵的說法,是在場人士?還是扁謝兩人肚子裡的蛔蟲?鬧僵的定義是什麼?扁 謝互嗆我不跟你好了?這第一句話便無法驗證,所以只能列為記者個人的意見,不是新聞事實。結尾說「不過,由於蘇系和游系成員至今未表態,因此謝長廷昨晚尚 未決定去留。」這一段落的因果關係因為沒有證據顯示是出於主角謝長廷之口,所以這個因果關係也只能算做記者自己的推論,也就是意見。

中間說「謝系昨晚緊急開會,亦有謝系子弟兵強力主張謝應留下來全力推動黨各項改造工作」可以查證是否開會以及開會內容,故可列為事實。

第三段,陳總統在哪裡出席什麼場合可以查證,謝長廷幾點和他會面,過程多久,相關人士都不多講,這些可以查證算是事實。

接下來「黨政高層人士透露」因為完全沒有辦法知道是誰透露,而記者所寫的其人所透露的內容「扁謝觸及總統大選檢討、交換對選後局勢看法,謝長廷亦就他提出 的改革主張向扁做一完整說明,兩人亦談及黨主席為敗選下台,是民進黨的傳統,並觸及黨主席代理問題。」這一串記者所寫兩人會談內容無法驗證是否為真,所以 也算不上是事實。

第五段,「不過,扁謝兩人顯然未達成共識,因此在隨後的臨時中執會,傳達扁意的指標性人物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等扁系人馬,並未與會,另游系人馬也未到 場。」因果關係無法驗證,所以又是記者的猜測,即意見。「但另一方面,原本前一天表達為免讓人認為要下指導棋,考慮不出席中執會的謝系人馬,則在昨日下午 緊急動員。」沒有指出人馬是誰,也沒有辦法驗證因果關係,所以也只能算是記者的意見。

同一段最後說「最後中執會在低空飛過出席開會人數的情況下開會,通過謝長廷留任黨主席案,同時也順利通過在五月上旬召開臨時黨員大會,並舉行黨章、黨綱檢討的擴大檢討會議。」會議出席人數以及內容可以驗證,此為事實。

最後一段說「結果顯示,在昨日下午扁、謝人馬一番「反動員」與「動員」攻防交手後,謝長廷周三在常會提出的民進黨改革主張,均獲得黨內的背書。」,沒有指 出扁謝人馬是些什麼人,與攻防交手的過程,因此這段描述無可驗證其前後關係的存在,只能視做記者個人的推測,亦即意見。最後面的那段「謝長廷昨晚與核心幕 僚們再度開會討論此一結果,因黨內並非所有派系均表達支持之意,因此謝長廷仍審慎評估,將在今天做最後決定。」可以驗證是否開會,因果關係倘若經由向與會 者求證獲得證實,才可算做事實。

這一整篇報導扁謝關係惡劣的新聞,倘若做個表格,大概只有兩人見了面,民進黨開了個會而參加的人數不很踴躍,開會的結果也只是說什麼決定都還沒有做出,要 再開一次會。這樣簡單的幾個事實可以列做一欄。另外一欄列為意見的可就多了。逼退啦,攻防啦,鬧僵啦,下指導棋啦,這種種情緒性的動詞形容詞,以及種種推 論出這些名詞的因為所以,通通應該列做記者的個人意見。新聞原文中有證據可資驗證的均以黃色標示。

米國的小二生讀完這一篇報導,我猜感想會是這樣的:

標題說有兩個人在吵架吵翻了,記者說兩個都說我不要跟你玩了,而且兩人要撕破臉了,可是完全沒有聽到吵架的兩個人說了什麼怎麼吵。那麼,到底是誰在吵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