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美國民眾支持台灣入聯民調解讀

by gaidhlig 2007/09/28


最近正好在讀一本很有趣的書:Watching the English(中譯:瞧這些英國佬)。書中,作者談到她曾經參與的社會學研究,調查英國最普遍的休閒活動。她提到,在一項調查中,看電視似乎是英國最受歡迎的休閒活動(99%)。然而,如果仔細研讀問題:「你在過去一個月曾經做過下列哪些活動」,便發現答案可能不是那麼簡單直接,因為,很少有人可以一個月的時間都不打開電視。其次,人們所回應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可能遠比自己想像中要少。因為,電視可能開著,但是受訪者其實在做其他事:待客、看書、聊天、講電話、剪指甲、炒飯等等。因此,一項精準的調查,必須考慮到研究的方法、問答方式、數據解讀方式等等。

首先是「定義」的問題。無差別兄問到,armed forces 和non-armed forces是不是軍人和非軍人?理論上是的。在 Wiki的定義中,廣義的國家軍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在美國則細分至海軍陸戰隊,並包括國民兵和海岸巡防隊。問題是,軍隊系統中還包括現役(active)、儲備(reserve)、非現役/退伍(veteran)。根據這份2003年的統計,美國現役三軍軍人約為1百40萬人,加上3萬8千名海岸巡防隊,再加上儲備國民兵,駐防其他地區、國家等軍隊,總共約4百萬人。加上約2千6百萬的退伍軍人,總共約3千萬人。這個數字佔美國人口的比例,如果用2000年和2007年的人口統計的中間數(2.9億)來算的話,是13%。如果只用4百萬現役軍人的數字來算的時候,只佔1.37%。

所以,當中時記者寫到:「根據美國最近一次人口統計,軍人占十六歲以上就業人口僅百分之三」,我就要問自己,這3%的數據是那裡來的?還有這裡寫軍人佔5%,美國人口以億計算,差個2%,可是差到6百萬人。到底是哪一個?再加上家屬的話,又差更多了。

除了現役和非現役軍人的分別,還有問問題的方式。這裡的armed forces問的是「Are you or your family member in the armed forces?」,或是「Do you or your family member work for the armed forces?」差別在於,軍隊中也有文員,為軍隊工作,但沒有軍人身份。還是「Have you or your family member ever worked for the armed forces?」,這就包括現役和非現役。差別很大,所以,這份調查中的軍民比為什麼那麼大,要看背景資料為這兩個名詞所下的定義。

至於這次的軍民比和先前的調查差別很大,有可能是採樣的數量不同,Zogby其他的採樣有到5千多人,這次採樣人口數似乎算小。

不過,中時記者接下來所做的推論,我就無法苟同了。他說:「主張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入聯者,自由派遠遠超過保守派廿五個百分點(七十七比五十二);可是接下來的問題,『中國反對台灣入聯,美國應反對中國此一立場,並協助台灣入聯』,卻變成保守派遠遠超過自由派廿四個百分點(七十二比四十八)。這兩個題目,本質上是一樣的,答案卻如此殊異,實在費解。」

這兩個問題的本質真的是一樣的嗎?那民調公司幹嘛問兩次一樣的問題?我猜,他只有看新聞稿。

中時記者節錄「主張美國政府支持台灣入聯者,自由派遠遠超過保守派」。他很方便的漏掉「前提」:如果台灣人民通過公投。原文是:If the people of Taiwan pass a referendum to join the UN, then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not oppose Taiwan's petition for membership to the UN. (如果台灣人民通過公投,美國不應該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訴求。)

針對這一個問題,極自由派有77%同意,極保守派只有52%同意。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指極自由派中有77%同意,而不是指同意的人裡面有77%是極自由派。而且,在樣本分類中,「保守派」和「極保守派」屬於兩個不同的樣本族群,在這個樣本中,「保守派」有389人,「極保守派」只有102人;中時記者一方面引用新聞稿的數字,一方面卻將兩個樣本族群混為一談,以「保守派」代替「極保守派」,有誤導之嫌。對於「自由派」和「極自由派」的樣本族群,也是一樣的情形。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反對台灣入聯,美國應反對中國此一立場,並協助台灣入聯」(China has opposed Taiwan's membership in the United Nations. The U.S. should openly oppose China's position on Taiwan and help Taiwan establish U.N. membership.)在這裡,中時記者也很方便的漏了兩個字:「美國應該『公開』反對。」

針對這個問題,在極保守派中,72%同意,在極自由派中,只有48%同意。

由原文看來,這兩個問題的本質並不相同。一個是:「如果台灣人民通過公投,美國『不應該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訴求。」美國支不支持是一回事,但不應該反對,符合自由派重視基本人權的精神。另一個問題是:「中國反對台灣入聯,美國應公開反對中國此一立場,並協助台灣入聯。」這裡問的是美國是否應該公開反對中國的介入,保守派多於自由派。如果根據保守派的基本精神:財務保守主義、自由市場、社會保守主義、強大的軍隊、小政府、州政府的權利,那麼,極保守派會反對美國屈服於中國的政治立場,也不是沒有道理。

中時記者以民調結果中:「『非常熟悉』台灣的,只有百分之六;『還算熟悉』的則為百分之卅三;至於不熟悉的,高達六成一。既然不熟悉,又只有百分之三到過台灣,當然也就不明瞭台灣的政治及經濟發展」,因此認為此民調無法呈現真實面貌,我則完全不同意。因為,這兩個問題問的是政治原則:「經過公民自決的決定,美國應不應該反對入聯訴求?」問的是美國應不應該支持公民自決後的決定,以美國的立國精神,70%同意,17%不同意,13%不確定,我覺得很正常。

「如果中國反對,美國應不應該公開反對?」問的是美國應不應該為了第三國「公開」與中國為敵,52%同意,34%不同意,15%不確定。這樣的原則問題,是不是真的需要熟悉台灣政治現況才能精確回答,我持保留態度。這兩個問題中的台灣如果代換成其他地方,我懷疑,結果也許會相去不遠。

在這份民調中,我反而認為其他三個問題更有意思:關於入聯問題,美國應平等對待所有國家:72%同意;在入聯議題上,美國應基於民主原則和人民自決,尊重每個國家的入聯權利:81%同意;美國政府最近支持科索沃加入聯合國,布希政府應該同等的支持台灣入聯訴求:61%同意。

基本上,如果只問美國民眾台灣應不應該入聯,這些不熟悉台灣的美國人只有五成五同意。但是,如果加上前提,背景,條件,那麼,同意的比例就增加。

對於接受這份民調的美國人而言,如果是基於民主原則,人民自決,平等原則,同意美國應支持公投入聯的比例高達七到八成,比單純支持台灣入聯的五成還要高。然而,如果將台灣入聯問題視為新興國家或有爭議國家的入聯議題,並將中國的反對納入考量,同意比例則降為五成。就我的解讀,這表示台灣的確應該正名,並朝建國的方向努力。因為,一旦台灣成為認可的新興國家,確定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基於民主自決原則,支持台灣入聯的比例只會更高,不會更低。

這是我的解讀,若要更詳細或更專業的解讀,請去問徐永明。